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70后生育二孩希望渺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17:51 字数作文
70后生育二孩希望渺茫字数作文

篇一:2015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最新消息70后纠结是否生二孩

2015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最新消息70后纠结是否

生二孩

2015年11月16日 10:09字体:大 | 中 | 小

摘要:2015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最新消息70后纠结是否生二孩

2015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最新消息,70后尴尬是否生二孩。两年前,“单独二孩”放开的消息传开后,犹如给了很多生育意愿强烈的“非独”70后当头一棒,死了生二孩的心。而今,全面二孩的放开,70后成了 受影响最大的一群人,也让这个生育能力渐弱的群体陷入了集体彷徨——想生却生不了的尴尬困扰着太多“奔五”的70后妇女和家庭,而无限逼近的生育极限也迫 使他们与时间赛跑。

2016全面放开二胎最新政策,何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二胎政策何时全面放开?什么时候放开二胎? 全面放开二胎时间是何时?

“单独二孩时并未修改相关法案,只是授权地方修改计划生育条例,最终结果导致各地实施情况松紧不一;同时,由于各地政策不同,户籍与人口所在地不同的人群在生育方面难免遇到政策扯皮的现象。”黄文政表示,此次法案应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全国统一修法、统一实施;因此,全面二孩政策最快今年年底,最晚明年全国两会时落地。

大龄育龄妇女再生育率不足1%

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统计显示,在15岁到49岁的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中,生育旺盛年龄过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计划要二孩的比例锐减。在全面非农业一孩育龄妇女中,35岁到39岁计划要二孩的为2.95%,40岁到44岁这一数据就锐减到0.99%,45岁到49岁则又下降到0.63%。

本报所做的独立调查显示,尽管“70后”人群经济实力相对强一些,生育意愿也相对“80后”、“90后”强一些,但是他们对年龄太大、精力不够等担忧也更加强烈。实际的生育行为比生育意愿的落差可能会更大。再考虑到这个年龄阶段高企的不孕率,最终实际生育的人数可能会远远低于1%。

全面放开二孩 “70后”受益最大

人口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全面放开二孩后,从群体上看,“70后”受益最大,“80后”和“90后”生育二孩的占比较大,而“50后”和“60后”赶不上末班车。

陆杰华说,全面放开二孩只是第一步,想要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让大家敢生二孩、实现长期稳定适当的生育率,下一步需要考虑如何鼓励和引导符合政策的育龄妇女在宽松的法律政策环境下生育,尤其是社会公共政策,从女性职业、产假、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都需要相应的公共政策来推动,降低养育成本。

他认为,全面放开二孩后,总和生育率已达到平衡,低生育率趋势难以改变,尤其是“80后”和“90后”,生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所以需要观察政策的效果,如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可能会有第三步调整,比如调整社会抚养费或者鼓励三孩等。

篇二:70后妇女接近生育期结束 或再没机会生二胎

70后妇女接近生育期结束 或再没机会生二胎 时政新闻财新网 [微博] 2015-04-20 11:14

许多70后妇女已经接近生育期结束,她们大都不是独生子女,再不放开生育限制,她们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财新网】(专栏作家 梁建章 黄文政)2015年4月14日,来自北京、上海、广东、辽宁、河北、山东等26个省市区的70后“非独”母亲,将征集到的275张非独父母的照片及一封建议信寄往全国人大及国务院法制办,要求全国人大及国务院立即全面开放二胎生育权,拒绝对非独人群的生育权歧视。 这份呼吁书的背景是,4月初在微信圈及多家论坛被广为转发的一项传言称,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已报国家通过并认定,预计在5月份之前将下发红头文件到各级政府。由于传言包含“来自新华社的消息”以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透露”等字样,而传言内容更是呼应了社会心声,不少人信以为真。吉林省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薛宝生,4月7日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的官网发表的文章《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温暖人心》,就引用了这则传言,高度赞扬传言中的举措,更是引发广泛关注。

该项传言的传播之广和反响之大,说明了取消生育限制是民意所归,民心所向,更给许多希望生育二孩的非独家庭的70后母亲一线希望。然而,4月10日国家卫计委发言人出面正式否认了“5月全面放开二孩”的说法,再次令社会大失所望。而非独家庭70后母亲的上书则是她们刚燃起的希望被浇灭后,对国家政策的几近绝望的呼吁和恳求。

我们强烈支持非独夫妇的这一诉求。许多70后妇女已经接近生育期结束,她们多年期盼能有第二个孩子,并且她们大都不是独生子女,再不放开她们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在中国新生儿数量长期萎缩已经不可避免的今天,允许她们生育不仅可以避免她们终生的遗憾,也有助于缓解将来出生人口滑坡式衰减。

正如这份呼吁书所说:“70后的非独们对全面二胎望眼欲穿,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天天起向生育的终结,要么奋力抗争偷偷生下一个宁馨儿,要么内心无比凄凉地成为最后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其实,即便放开二胎,70后的非独能顺利生育二胎的仍属少数,大多数70后非独将永远把遗憾留在了心底。”

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应该体现公平和公正。单独二孩政策意味着一对夫妇是否能生育二胎取决于他们自己是否是独生子女,这种由出身来决定生育权的做法显然有悖于基本的公平原则。现在双独和单独夫妇都可以生二胎,为什么不允许非独夫妇生二胎呢?非独夫妇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他(她)们不是独生子女并不是他们的错。

国家卫计委发言人也表示,“单独二孩”不是句号,要往下走,往下走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可见,放开非独二胎直至全面放开生育是迟早的事。早一天放开,可以让更多的70后非独夫妇赶上生二胎的末班车。

允许非独夫妇生二胎,也有助于减少失独的人伦惨剧。虽然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定比例的孩子会夭折,但在二胎家庭里,所有孩子都夭折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家庭幸福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唯一的孩子夭折对整个家庭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只要还有存活的孩子,父母就有希望和责任继续生活下去。根据中国的生命表和生育年龄分布,母亲在40至65岁之间孩子夭亡的概率是1/100左右。一般可假设不同孩子夭亡的风险独立,这样二胎家庭孩子都夭亡的概率就只有万分之

一。生育限制政策造成的失独家庭已达百万,数量会快速上升。这些家庭很多是在胁迫下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放弃生育更多孩子的。他们除了情感煎熬,还面临养老的现实窘迫。

家族亲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但对生育限制政策产生的大量独生子女来说,第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第二代没有叔伯婶姨,第三代则没有了任何通常观念中的亲戚了,整个家族亲情的纽带将被完全割断。这种人伦的缺陷对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会造成何种影响无法估量。

独生子女家庭是一种风险家庭。这种风险不仅体现于生命的无常,也体现在婚姻、事业、财力和健康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上。面对这类难关,兄弟姐妹可以相互提携、共同分担,但独生子女则只能独自承担、艰难应对。这种现实反过来又会降低家庭对风险的容忍度。如果孩子较多,家庭会更愿意让孩子们尝试不同的人生道路,但只有一个孩子时,稳妥的考量会更加重要。独生子女比例越高,社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就越低,这对经济发展、国防事业都极其不利。

实际上,即使允许所有非独夫妇生育二胎,而不允许三胎,那这依然是人类历史上,仅次于过去30多年的一胎化的最严厉的生育限制政策。这种全面二孩政策也远不足以维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的性别比和女性年龄别死亡率,中国的生育率更替水平是2.2,也就是每对夫妻平均需要生育至少2.2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最终不衰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在2010、2011、2012、2013年的生育率仅有1.18、1.04、

1.26、1.25,远低于更替水平。即便是1.4的生育率也意味着每代人萎缩36%。

更严重的是,在未来10年,中国24至29岁的生育旺盛期女性数量将从7300多万降至4100多万。这意味着,即使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能成功地将生育率提升30%,那也难以避免年出生人口的崩塌。

等到60后老去,中国每年大约会死亡约2500万人,而出生人数不到1000,每年净减少1500万人,5年内将累计超过7000万人。现在立即全面放开生育,5年累计多出生的孩子最多不会超过2500万人,其中来自70后母亲的二孩最多只有几百万人,这个数量与未来的萎缩幅度相比根本可以忽略不计。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结果更是印证了中国的超低生育意愿。截至2014年底,全国1100万对符合政策的夫妇中,只有约100万对夫妇申请生育二孩,申请率不到10%。中国面临的问题是生育意愿实在太低,即使立即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也难以逆转热裤颓势。由此带来的长期的极低生育率的后果是人口的严重老化和急剧萎缩。

如我们在该专栏所论述的,无论从资源、环境、经济、文明传承来说,这种严重衰微的人口趋势对中国未来没有任何好处,对中华民族复兴更是釜底抽薪。

因此,合理的生育政策是在全面放开生育后,要像几乎所有低生育率的国家那样及时鼓励生育,直至把中国的生育率提升至更替水平附近,维持中华民族的正常繁衍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而继续限制生育,尤其是让70后母亲失去再生一孩的最后一次机会,是在本已经严重错误的人口政策方向上,再给无数家庭制造本来可以避免的终生遗憾。

事实+

国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此前曾介绍称,预计“单独”夫妇约有1000万对。有生育二胎意愿的,在去年一年中大约有100万对。实际落实到今年的政策上,确实能够生育的不到47万对,也就是说还不到100万的一半,这就反映了我国国民计划生育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注重质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再加上经济上的压力、生活上的条件等方面,并未出现一个冲击波,造成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变化,所以总体情况是非常平稳的。

2015年,全国多地“单独两孩”政策相继迎来实施一周年,可两孩申请并未出现公众预期的“井喷式”增长,引发外界极大关注。以上海为例,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进入婚育年龄的女性,有90%都符合双独或单独的政策,但是申请二孩的比例还不足5%。曾经的“众望所归”,如今却备受冷落。

此前,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曾发布报告,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逐渐消失,即使执行了“单独二孩”政策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报告建议政府尽快从现有的“单独二孩”政策过渡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腾讯新闻综合中国网、新华社等报道)

返回腾讯网首页>>

人大代表吐槽卫计委:全面放开二胎越晚越被动 2015年全国两会东方今报 [微博] 2015-03-04 09:03

驻豫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吐槽国家卫计委

“一个缺少人的社会,将直接影响经济等全方位发展。”“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全面放开二孩越晚越被动”……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今年不会试点全面放开二孩”的观点传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众多河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热烈讨论。

国家卫计委:今年不试点全面放开二孩

单独二孩何时全面放开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昨日上午,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北京团代表报到,赶到驻地报到的人大代表马旭表示,全面放开二孩预计在今年不会搞区域性试点。

马旭现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有记者问“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一年效果如何?马旭表示,据统计,去年一年新增二孩47万人。但目前数据还不能代表“单独二孩”政策的效果,还需要几年的观察。

【众议】

越晚放开越被动,不试点怎知效果

昨日,马旭的表态引起了众多河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热议。 “全面放开二孩越晚越被动,不先试点怎么知道全面放开是否合适?”全国人大代表任秀荣说。

任秀荣只有一个独生女,她说自己代表了55岁~60岁这一年龄段响应国家政策的人群。如今自己虽然还没有年迈,但已明显感觉到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压力:老人几乎不敢生病,因为孩子都忙于工作,分身乏术。

篇三:全面二胎无期彻底剥夺了70后生育权

全面二胎无期彻底剥夺了70后生育权

我身边不少符合独二胎政策的朋友,同学许多都准备或已经怀上二胎了,看到他们满心欢喜的表情我也五味杂陈:何时全面放开二胎?再不放开就老了!朋友安慰我说:国家5月份就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了。可昨天看到政府部门出来澄清:今年5月份全面放开二胎消息不实,国家现在观察单独二胎政策执行情况,全面放开二胎还没日程表。

我想要二胎不是为了自己养老,而是为了孩子,想想有一天当我们老去生病那一天,我女儿又要上班又要照顾我们,或者又要照顾他们的孩子又要工作还要照顾我们,连个替身的都没有;想想我们离开人世后我女儿孤单的在世上,遇到什么困难,连个求助的人都没有;想想我们女儿如果被老公欺负,连个哭诉收留的人都没有;想想.......不再敢想。 我们70后,基本都40岁左右的人了,父母也都是六七十岁了,身体也容易生病,过去2年,四位老人先后有3个住院的,幸好我们两口都不是独生子,都能轮流照顾。想想如果是独生子,有时候不是钱的问题,现在工作压力那么大,就是没时间脱不开身,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孩子多的好处。可是现在国家放开单独生二胎政策,真正惠及的人群真的不多,现在80后的父母许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符合政策,一方是独生子的群体就不多了,但是他们处于工作不久或创业初期,工作压力大收入也不很高,房子车子都还买不起,甚至还是啃老族,他们即使有意愿也大多没有能力生二胎,不过他们还年轻,过几年愿望也能实现。 相比之下,我们70后的一般都有兄弟姐妹,也都不符合条件,我们都已经快40的人了,已经是高龄产妇了,而完全放开二胎政策却遥遥无期,等放开那一天我们已经不能生了。但实际上,70后却是最需要也最有能力生二胎的群体,这个年龄,事业基本有成稳定,家里有了一定的积蓄,能承担的起二胎的费用,但却不允许。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等我们老去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怎么办?70后好多还有兄弟姐妹,有时候还可以调还一下轮流开,可是我们的下一代大都是一个孩子他们跟谁轮流呀?不知道她们那时候的生活节奏多快工作压力多大?他们能顾得上我们么?想想我们现在就知道她们将来多么为难了,所以我计划好了,等我帮女儿看完孩子再啥也没用的时候自觉地直接去养老院!省的孩子为难!不过说句实话,等到我真到老的那一天,我还真的不希望孤零零的去那个陌生的地方养老,但是没有办法,下一代的孝道我是不敢指望了,我只是希望我能站好最后一班岗,把自己能提供给子女的能量释放完,然后我自己就可以体面的走进养老院里了。

现在许多符合单独二胎政策的父母不愿生,最大的原因应该是精力和金钱吧,许多人感叹一个孩子都累成这样再生一个根本养不起,他们不是不知道生两个孩子的好处,但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父母上班赚那点钱除了孩子的费用剩下的就只够养家糊口的了,如果再生一个,当妈的还要辞职一段时间,如果家里没有老人看,保姆费用又太贵则需要当几年全职妈妈,当爹的赚钱养三个几乎不可能,这正是大多数人不敢生二胎的原因。

可是我们可怜的70后,就这样被国家剥夺了生育的权利,过几年即使放开了,我们也许年龄太大不敢生了,剩下的只有叹息和遗憾了。我的建议是在目前单独二胎基础上再加上32岁以上女性也可以申请二胎。

篇四:70后妇女接近生育期结束或再没机会生二胎

70后妇女接近生育期结束 或再没机会生二胎 许多70后妇女已经接近生育期结束,她们大都不是独生子女,再不放开生育限制,她们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财新网】(专栏作家 梁建章 黄文政)2015年4月14日,来自北京、上海、广东、辽宁、河北、山东等26个省市区的70后“非独”母亲,将征集到的275张非独父母的照片及一封建议信寄往全国人大及国务院法制办,要求全国人大及国务院立即全面开放二胎生育权,拒绝对非独人群的生育权歧视。 这份呼吁书的背景是,4月初在微信圈及多家论坛被广为转发的一项传言称,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已报国家通过并认定,预计在5月份之前将下发红头文件到各级政府。由于传言包含“来自新华社的消息”以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透露”等字样,而传言内容更是呼应了社会心声,不少人信以为真。吉林省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薛宝生,4月7日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的官网发表的文章《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温暖人心》,就引用了这则传言,高度赞扬传言中的举措,更是引发广泛关注。

该项传言的传播之广和反响之大,说明了取消生育限制是民意所归,民心所向,更给许多希望生育二孩的非独家庭的70后母亲一线希望。然而,4月10日国家卫计委发言人出面正式否认了“5月全面放开二孩”的说法,再次令社会大失所望。而非独家庭70后母亲的上书则是她们刚燃起的希望被浇灭后,对国家政策的几近绝望的呼吁和恳求。

我们强烈支持非独夫妇的这一诉求。许多70后妇女已经接近生育期结束,她们多年期盼能有第二个孩子,并且她们大都不是独生子女,再不放开她们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在中国新生儿数量长期萎缩已经不可避免的今天,允许她们生育不仅可以避免她们终生的遗憾,也有助于缓解将来出生人口滑坡式衰减。 正如这份呼吁书所说:“70后的非独们对全面二胎望眼欲穿,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天天起向生育的终结,要么奋力抗争偷偷生下一个宁馨儿,要么内心无比凄凉地成为最后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其实,即便放

开二胎,70后的非独能顺利生育二胎的仍属少数,大多数70后非独将永远把遗憾留在了心底。”

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应该体现公平和公正。单独二孩政策意味着一对夫妇是否能生育二胎取决于他们自己是否是独生子女,这种由出身来决定生育权的做法显然有悖于基本的公平原则。现在双独和单独夫妇都可以生二胎,为什么不允许非独夫妇生二胎呢?非独夫妇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他(她)们不是独生子女并不是他们的错。

国家卫计委发言人也表示,“单独二孩”不是句号,要往下走,往下走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可见,放开非独二胎直至全面放开生育是迟早的事。早一天放开,可以让更多的70后非独夫妇赶上生二胎的末班车。

允许非独夫妇生二胎,也有助于减少失独的人伦惨剧。虽然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定比例的孩子会夭折,但在二胎家庭里,所有孩子都夭折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家庭幸福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唯一的孩子夭折对整个家庭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只要还有存活的孩子,父母就有希望和责任继续生活下去。根据中国的生命表和生育年龄分布,母亲在40至65岁之间孩子夭亡的概率是1/100左右。一般可假设不同孩子夭亡的风险独立,这样二胎家庭孩子都夭亡的概率就只有万分之

一。生育限制政策造成的失独家庭已达百万,数量会快速上升。这些家庭很多是在胁迫下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放弃生育更多孩子的。他们除了情感煎熬,还面临养老的现实窘迫。

家族亲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但对生育限制政策产生的大量独生子女来说,第一代没有兄弟姐妹,第二代没有叔伯婶姨,第三代则没有了任何通常观念中的亲戚了,整个家族亲情的纽带将被完全割断。这种人伦的缺陷对整个社会和民族心理会造成何种影响无法估量。

独生子女家庭是一种风险家庭。这种风险不仅体现于生命的无常,也体现在婚姻、事业、财力和健康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上。面对这类难关,兄弟姐妹可以相互提携、共同分担,但独生子女则只能独自承担、艰难应对。这种现实反过来又会降低家庭对风险的容忍度。如果孩子较多,家庭会更愿意让孩子们尝试不同的

人生道路,但只有一个孩子时,稳妥的考量会更加重要。独生子女比例越高,社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就越低,这对经济发展、国防事业都极其不利。

实际上,即使允许所有非独夫妇生育二胎,而不允许三胎,那这依然是人类历史上,仅次于过去30多年的一胎化的最严厉的生育限制政策。这种全面二孩政策也远不足以维持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的性别比和女性年龄别死亡率,中国的生育率更替水平是2.2,也就是每对夫妻平均需要生育至少2.2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最终不衰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在2010、2011、2012、2013年的生育率仅有1.18、1.04、

1.26、1.25,远低于更替水平。即便是1.4的生育率也意味着每代人萎缩36%。

更严重的是,在未来10年,中国24至29岁的生育旺盛期女性数量将从7300多万降至4100多万。这意味着,即使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能成功地将生育率提升30%,那也难以避免年出生人口的崩塌。

等到60后老去,中国每年大约会死亡约2500万人,而出生人数不到1000,每年净减少1500万人,5年内将累计超过7000万人。现在立即全面放开生育,5年累计多出生的孩子最多不会超过2500万人,其中来自70后母亲的二孩最多只有几百万人,这个数量与未来的萎缩幅度相比根本可以忽略不计。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结果更是印证了中国的超低生育意愿。截至2014年底,全国1100万对符合政策的夫妇中,只有约100万对夫妇申请生育二孩,申请率不到10%。中国面临的问题是生育意愿实在太低,即使立即全面放开并大力鼓励生育也难以逆转热裤颓势。由此带来的长期的极低生育率的后果是人口的严重老化和急剧萎缩。

如我们在该专栏所论述的,无论从资源、环境、经济、文明传承来说,这种严重衰微的人口趋势对中国未来没有任何好处,对中华民族复兴更是釜底抽薪。因此,合理的生育政策是在全面放开生育后,要像几乎所有低生育率的国家那样及时鼓励生育,直至把中国的生育率提升至更替水平附近,维持中华民族的正常繁衍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而继续限制生育,尤其是让70后母亲失去再生

一孩的最后一次机会,是在本已经严重错误的人口政策方向上,再给无数家庭制造本来可以避免的终生遗憾。

国民生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此前曾介绍称,预计“单独”夫妇约有1000万对。有生育二胎意愿的,在去年一年中大约有100万对。实际落实到今年的政策上,确实能够生育的不到47万对,也就是说还不到100万的一半,这就反映了我国国民计划生育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注重质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再加上经济上的压力、生活上的条件等方面,并未出现一个冲击波,造成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变化,所以总体情况是非常平稳的。

2015年,全国多地“单独两孩”政策相继迎来实施一周年,可两孩申请并未出现公众预期的“井喷式”增长,引发外界极大关注。以上海为例,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进入婚育年龄的女性,有90%都符合双独或单独的政策,但是申请二孩的比例还不足5%。曾经的“众望所归”,如今却备受冷落。

此前,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曾发布报告,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逐渐消失,即使执行了“单独二孩”政策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报告建议政府尽快从现有的“单独二孩”政策过渡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腾讯新闻综合中国网、新华社等报道)

篇五:70后能生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70后能生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两年前,“单独二孩”放开的消息传开后,犹如给了很多生育意愿强烈的“非独”70后当头一棒,死了生二孩的心。而今,全面二孩的放开,70后成了受影响最大的一群人,也让这个生育能力渐弱的群体陷入了集体彷徨——想生却生不了的尴尬困扰着太多“奔五”的70后妇女和家庭,而无限逼近的生育极限也迫使他们与时间赛跑。 三个70后家庭的二孩之路

近日,“全面二孩”的消息传出,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将在中国正式结束。尽管新政策仍未落地,但“二孩,生还是不生”已经成为人们闲聊时的话题。在跨越了70后到90后的婚育人群中,有表示“坚决响应”的行动派,也有大呼“养不起”的拒生派。其中最为纠结的,莫过于即将“奔五”的70后们。许多70后妇女生育期已接近结束,只能眼看着错过“二孩”的末班车。近日,华商报记者走进三个70后家庭,分享他们有关二孩的故事。

故事1

44岁的老洪:没时间了 这一生都白过了

在得知二孩政策放开后,女儿已经上初中的洪树林夫妇突然陷入了一种新的困境。44岁的老洪,失眠的老毛病又犯了,整宿地抽烟,心中五味杂陈。而正在吃中药调理的妻子赵婷,突然发现自己的婚姻陷入了某种“危机”。

能生了 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如果不是独生子女政策,老洪夫妇俩可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母。

妻子赵婷三年前曾意外怀孕。当时赵婷还不到四十岁,老洪也曾经考虑留下这个孩子。可是孕期的妻子,总担心孩子没长好,加上各种外部压力,两人最终到医院堕胎。在当时的老洪看来,“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实施了三十多年,只有一个女儿虽然说不上什么‘光荣’,但至少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绝大多数已经形成共识,二孩并不是一个必选项。”

吞吐的烟圈儿让老洪的讲述显得意味深长,“超生红线以前也不是说绝对不能碰。可是在过去,‘一个’是基本国策,这孩子国家是不需要的,他不合法,生出来也别扭。就像收庄稼,一年一茬,可七八年不收了,也就磨蹭过去了。”

然而,如今面对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却令夫妇俩陷入彷徨。在家里老洪尽量避开二孩话题,但当不堪重负的妻子提出“去医院检查”时,老洪突然感到巨大的失落,一时竟感慨“没时间了,这一生都白过了”。

其实,早年曾有老友揶揄没生下儿子的老洪,“那么蹦命干啥,将来还不知便宜了哪个王八蛋呢。”老洪后来承认这句话“触动”了他。但出生农村的老洪与妻子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作为同龄人眼里的“半个”精英,他一开始就“本能”地摒弃了重男轻女的习俗。 老洪的母亲当年在42岁时才生下他这个幺儿。对于老洪唯一的女儿,老母亲从未说过半个不满意,唯有84岁临走前留下一句话,

“宁叫儿气死,莫叫儿想死。”而今,44岁的老洪方才体味到这句老话里的“无奈”。但面对“国家”的需要,老洪夫妇这一次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妻子已经有了早期的更年期症状,一直在吃中药调理,钱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按照她现在的健康,要生二孩,风险太大。”

70后生育二孩希望渺茫

迟到的生育福利 已无力改变生命轨迹

与正在老去的1.5亿个独生子女家庭一样,老洪也不得不面对养老压力。一想到宝贝女儿将来要嫁“旁人”,老洪会像个孩子似的感性起来,“等女儿嫁了,我就到终南山去隐居,再也不出来了。”但冷静下来,他又恢复了理智,“我们这辈人注定要进养老院的,哪能给孩子添麻烦呢。”说到底,老洪对“二孩”的念想似乎又与“传宗接代”无关。

老洪无法忘怀与女儿小时候的一段对话。“当时一位长辈过世,不过三四岁的女儿问我‘爷爷去哪儿啦?”我就随口告诉她爷爷去天上了。女儿又问我‘为什么要去天上?’我就说,每个人都会死,将来有一天爸爸妈妈也会离开这个世界去天上。结果孩子哭得稀里哗啦的,伤心了一天一夜。”

“我没办法,只好叫来妻子帮忙安慰,编造了很多话,说我们将来都会在天上看着她,我们还会有很多彩色的翅膀,红的、蓝的,才把丫头给哄乖了。”

女儿的反应给了老洪莫大的触动。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和她妈妈不在了,孩子怎么办?哪怕多个闺女,也不一样

啊。”

在同事朋友关于“二孩”的热议中,老洪决定给自己放个大假。他请了年假关了手机,躲到家里闭关去了。而对于许多的70后来说,迟来的生育福利不过是水面的涟漪,纠结过后,被“一孩政策”改变的生命轨迹已无力挽回。

故事2

40岁的西安公务员:搭上末班车 期待政策在孩子出世前落地 对于西安的耿大成夫妇来说,“二孩普遍放开”的消息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按照此前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个即将到来的孩子很可能使二人被“开除公职”。

顺利的话 他们的二宝明年6月出生

“你知道新政策什么时候落地吗?”11日晚,西安北郊,陪着女儿上英语培训班的耿大成向华商报记者打听着“二孩放开”的最新动向。三个月来,耿大成夫妇一直小心地保守着一个秘密,他的妻子怀孕了,“如果顺利的话,二宝将在明年6月出生。”

今年40岁的耿大成与妻子都来自陕西农村,且在西安有稳定公职,妻子是一名医务人员,耿大成在司法系统上班,属公务员。 对于耿大成来说,“二孩完全是个意外。以前亲眼见过村里超生的被拆了房子,没收了粮食,还罚款。现在咋说变就变了?”

按照此前的政策规定,属于“非独生子女”的夫妇俩一旦要二孩,将会因超生面临“开除公职并交纳社会抚养费的处罚。根据陕西现有的政策,二人需要交纳20万左右的处罚款。”“养不起”成了耿大成

的现实考虑。“我们俩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八千左右。大女儿今年6岁半了,上一年级,一年光择校学费和兴趣班的花费,就要三万多。不怕你笑话,我看起来是个中层干部,实际上是寅吃卯粮。再要一个,说实话,养不起。”

由于种种政策限制和风险,耿大成得知妻子怀孕后的第一反应曾是“流掉”。夫妻俩商议后达成共识,“生活压力太大,要二孩也带不来幸福,与其这样不如放弃。”

破釜沉舟 曾做好被开除公职的准备

然而,9月初,二人到医院检查时,主治医生的建议却让二人犯了难,“根据妻子的健康状况,手术流产的风险太大,不如生下来好一点。”这是耿大成没有预料到的,“骑虎难下”的耿大成在反复权衡后,最终决定“破釜沉舟,豁出我20年的工龄不要了,大不了被单位开除公职。”

就在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后,半个月前的二孩新政却给他带来了戏剧性变化,“即将失去的饭碗保住了。”当天,听到一位60后领导向他感叹“政策变软了,机会却永远错过了”,耿大成差点激动地流下泪来。

与70后纠结的心态不同,耿大成发现,对于身边的60、80、90后夫妇来说,二孩的选择简单很多。“60后已经过了生育期,没得选择。80后表弟则认为,无论有没有放开二孩,都只生一个,自己活得轻松才最重要。”

耿大成的考虑与经历有关。“我和妻子都不是‘单独’,我有两个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