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跷跷板简笔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25:26 体裁作文
跷跷板简笔画体裁作文

篇一:《杠杆》教学中的简笔画

《杠杆》教学中的简笔画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城关中学桑义德

邮编742500

在《杠杆》教学当中,会遇到大量的板画,有的时候可能感觉实物图很难画出,就把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用语言描述或者让学生自己看书去体会杠杆的用途,就这样简单的一笔带过。如此的教学没有给学生讲明白杠杆在这里为什么有这样的用途。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杠杆在生活中为什么省力或费力的,我们就必须画出生活中杠杆的力臂。当然物理的板书不是美术,只需要简单的形式来代替实物或实际的装置。简单的板画可以建立一个比较形象、生动的物理图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杠杆的用途一目了然。现在把杠杆中需要并且可以画出的板画汇编一下。

简笔画主要是一些线条,所以老师们需要有一些画线条的基本功就可以了。线条主要有:横线、竖线、弧线、锯齿线。

一、省力杠杆

生活中的省力杠杆:羊角锤(图1)、开瓶扳手(图2)、压水井(图3)、钢丝钳(图4)、撬棒(图5)、手推车(图6)、刹车装置(图7)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二、费力杠杆

生活中的费力杠杆:钓鱼竿(图8)、理发用的剪刀(图9)、扫帚(图10)、筷子(图

11)、吊车臂(图12)、缝纫机的踏脚(图13)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三、等臂杠杆

生活中的等臂杠杆:天平(图8)

图14

杠杆教学当中其他的一些其他的简笔画:跷跷板(图8)、分萝卜(图8)

图15 图16

物理教学中的板画,不是美术。板画必须按照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教材内容出发设计板画,切忌像美术课上似的,一幅图画上几分钟,这不合物理教学的要求。也使学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1) 板画的设计应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漂亮的简笔画可以引起学生学习

物理的兴趣,推进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实时的物理图像和理解物理知

识点。

(2) 板画要尽量的简单,突出重点,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板画要更好的表达

出物理的本质属性。

(3) 当然板画要像实际的物体,视觉效果应符合画图的基本要求。例如一个物体

画截面图、俯视图、立体图等,要求不一样,画出的图形也是不一样的。

物理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师必须要必须具备各种的技能。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那么一桶水。板画不只是一种简单教学手段,它是其他的教学图景很难代替的。漂亮、简洁的板画会进一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物理课堂的气氛。

篇二:2. 杠杆的科学 教学设计1

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在平衡的前提下怎样可以省力,怎样不能省力。

教学难点:以比较的目光体会科学意义上的省力,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研究。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1盒(课初即有)、记录单一张。

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压水井的动画场景、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羊角锤拔钉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井里有一桶水,一位老奶奶正在吃力地往上提。每一位路过的小朋友都会真心去帮助她拎起来,你准备用多大的劲?

用尽可能小的劲,只要能提起就可以了。

老师身材高不高?任意指一位学生,他的身材矮不矮?

明确要比较而言。

一、 认识杠杆

1.面前有一块重100千克的巨石,你搬得动它吗?你会利用什么工具去移动它?看谁想得办法最多,最好?

说说自己的想法。

相机出示撬棍,仅凭这根棍子就能将巨石撬起了吗?

像这样,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与直接搬动相比,用撬棍撬动有什么好处?

体验省力。(板书:省力)

2. 让我们再来实际感受一下吧!用你的钢尺撬起钩码盒,与直接拎起它相比,用的力有什么变化?

找出三个点,说明杠杆的组成及杠杆能省力。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板书: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

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板书: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在撬棍撬巨石中标示出来.

简笔画:一阻力二杠杆三支点四用力.

4.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也是杠杆,它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课件展示两幅图片,尝试寻找

让他们动起来!进一步观察并确定,认识三个点.

撬钉子的羊角锤也是杠杆吗?

二、 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撬棍轻松地撬起了一块巨石,说明像我们刚才那样使用撬棍撬起巨石帮助我们省力了。我们使用了钢尺撬起钩码盒,也省力了,

那么是不是只要运用了撬棍或运用了杠杆就能省力呢?

再次体验用钢尺以一根食指在不同的位置撬文具盒,感受变化。

交流,提出自己的想法。

怎样做才能省力?今天我们就利用桌上的杠杆尺来研究怎样才省力。

2.杠杆尺是个好工具,用它来帮助我们能更好地进行研究。

投影出示杠杆尺,你发现杠杆尺什么特点了吗?

(每一个小孔中间的距离都是均匀的、上面三大孔下面十二小孔两边各一小孔??)

组装,你能找到杠杆工具的三个点吗?

杠杆尺中心的点我们把它看作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下面的一排小孔),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我们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是要被撬起的重物,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强化:左边阻力、右边用力,同组每一成员共同确认。

为了便于我们研究,我们只能选择左边的某一个孔和右边的某一个孔悬挂钩码。强调一个孔。

3.有了好的材料,我们怎么研究?教师指导

明确研究的目标:使用杠杆是否省力?

把握关键:省力

难点突破:在杠杆尺上怎样就是省力?

如图:教师在左边第二格上挂两个钩码,在右边你会怎么挂?可以同时挂在右边几个小孔中吗?

学生上讲台试一试,静止后,观察杠杆尺的状态。

回忆课前谈话,用尽可能小的力、拎到井口即可。这样的挂法已经做到了吗?引导学生挂到平衡状态。

课件展示,指导记录:先读懂左边阻力,再填右边用力几个钩码、挂在第几格上,强调实验中一有发现,要及时记录。只填数字,不做判断

汇总三种情况,这些情况下杠杆都省力吗?

回忆关于省力的说法:用比重物小的力撬起

完成判断,给你认为省力的情况后打“√”不省力的情况后打“×”,说清楚用力比阻力省,然后将省力的这一组数据搬到最下面一行。

再来试一试:右边第3格挂两个钩码保持不变,左边可以怎么挂?学生预测。 现在的记录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限制钩码数,学生再试,比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及时记录。

完成判断,交流,将省力的数据搬到最下面。

观察表格最下面几行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4.学生尝试

你能用大量的事实来证明我们刚才的猜想吗?说说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出示温馨提示:1小组内合理分工,一人决定挂的数量及位置,一人操作,一人记录,另一人判断,决定改进的措施,每人轮流交换组内角色;2反复实验,多收集一些有效数据;3如果发现实验中出现的结果与原先的设想有冲突,怎么办?

省力情况有( )种。将所有省力的情况写在最下面,其它情况不动。 验证我们的猜想: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完整表达,得出结论。

小结过程:我们先收集大量平衡状态下的数据,从用的力比实际的重物小的角度确定了省力,挑选出能反映省力的数据,再研究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来发现规律的。

三、杠杆不省力的研究

1.观察收集到的数据,用刚才的方法,你发现不省力的杠杆中还可以怎么分?

述说分类及每一种的特征。

2.完善杠杆的分类。

3.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

四、全课小结

学了这节课,相信同学们对杠杆,对杠杆的三个点,对杠杆是否省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考考你:怎样才使文具盒、橡皮、钢尺组合,由一种费力的杠杆快速转变为一种省力的杠杆?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运用你今天学到的知识,你觉得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吗?

篇三:结题论文

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龙山四小 向淑芳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白条件、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效的收集处理已知条件中的信息,才能快速、准确的得到结果,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 呈现形式大多是情境图,信息量大,干扰因素多,让学生难以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2、 学生学习困难增加,由于解决问题结合概念、计算、综合实践等内容在四个学习领域分散出现,客观上使有些课重点多、难点多,不利于教学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有些题目过分强调生活化、情景化、多样化,强调开放性、实践性,灵活性和策略性,加上解决问题练习题少,模仿性弱,难识别类型找到解题思路和模仿解法,增加了学生收集信息、理解题意的难度,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难。

3、 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的内容编排时分散的,分散的教学不能及时形成系统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存在学一点丢一点的现象。从例题到习题变化较大,例题是一种类型的题,习题又是另一种类型的题,加上训练量大大减少,学生学完后巩固练习的机会少,就更难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了。

一、 培养学生有效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问题;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数学知识,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明确题目中含有的数量关系,能认清条件和问题各代表什么;要让学生有初步的数量关系意识。小学低年级学生接触到的数量关系主要有单价、数量和总价,单量、数量和总量,部分量、部分量和总量等简单的也是比较基础的关系,它是解决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作为老师,要让学生从小就会找数量关系,最重要的是理解题中已知条件求问题。培养小学生读题的习惯,一遍不懂读两遍,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理会题目的意思。同时,加强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要从身边接触到额生活问题出发。与其让学生解决从未接触过的生活数学,不如整合题目转化为学生经常接触的事情,同时要学生参与进学习活动中,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只是形成过程,在活动中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兴趣和技巧。通过“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将

抽象上升到再现。

如:用简笔画示一幅图,图上有三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的每边做两人,这些同学去坐船,每两人一条船,要几条船?笔者让学生组织上讲台表演做跷跷板的分组,很多学生人数。在此时,笔者没有打断学生思维,而是询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举手了,原来,除了可以4*3之外,还可以2*6,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宽,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轻易地理解到坐船的人就是做跷跷板的人,又加强了题意的理解。

其次,是利用线段图辅助分析,将抽象的数学文字转化成直观的线段图。如: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跳绳组有47人,跑步组比跳绳组多18人,跑步组有多少人?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后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

再次,让学生加强对字义的理解。通常情况下,学生知道多用加法,但在具体环境中又有不同,如(1)饲养小组去年养兔24只,今年比去年多8只,今年养兔多少只?(2)饲养小组去年养兔24只,今年养兔32只,今年养兔的只数比去年多多少只?同样是多,因为处的语言环境不同,所以所用的解题方法也不同。因而,老师要加强对题目意思中字义的理解。

最后,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学生经常在探究的过程当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和错误,一个教师能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是是否承认学生在认知上的差异,是否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将错误回答中的正确部分进一步拓展,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生长点。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该轻易给学生的“错误解法”判“死刑”,而要充分给予学生“讲理”的机会。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保护学生难得的创新火花。

二、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实学生学习过程就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认为学生学习过程可以是一个信息转化的过程: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答案。如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呢?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一般方法有:直接观察法、实验法、书报查阅法、电脑网络电子读物等多媒体查阅法、询问法(调查法)及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综合法。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有:分类整理法、实验验证法、相互交流法、探讨分析法。

首先,在这些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收集信息:(1)直接观察法:通过观察教师利用相应材料演示,让学生了解、认识。(2)书报查阅法:学生可以到学校图书室、文化馆、少儿图书馆或新华书

店去查阅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如《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等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知识。(3)多媒体查阅法:可使用电视、录像、影碟、电子读物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多媒体查阅法。(4)网络查阅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学生家中有了电脑,小学生对电脑查阅资料也比较熟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到INTERNET上去查阅有关问题的信息资料。

其次,调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兴趣,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主题的意义构建,才能引导学生自主获取处理信息,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我常采用的方法有:演示激趣法、竞争激励法。

现代教育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篇四:12.1杠杆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一、 教案内容简述

1、课题 :第1节 杠杆

2、课程类型:新授课

3、备课日期:2014年2月

4、备课人: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根据杠杆的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对实例的调研、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6、教学重点:

杠杆平衡条件

7、重点突破: 1、通过举生活中的实例,经历和体验杠杆平衡。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8、教学难点:

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

9、难点突破:

通过对知识的点的深入探究以及讲解,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10、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11、教学用具: 指甲剪、剪刀、筷子、啤酒扳手等

二、 教学过程

1、 课程导入

(1) VIP课程 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言,说如果给他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他可以撬动整个地球。经科学研究证明,他办不到这件事,

但他讲的这个道理

是正确的,

只是他无法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

那么他所说的硬棒到底有多厉害!愿和我一起来

探究它的奥秘吗?

出示应用杠杆的一系列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

(1) 班级课程

观察图像中的这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复杂的机械也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现在,谁帮我一个忙,用这里几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硬棒、钳子)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探究)

活动一: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呢?(实验后得到羊角锤拔钉子最省力)

师:我们首先用羊角锤(或起子)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那么,你知道羊角锤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实际上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书:探究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

2、 教学内容

一、杠杆

最简单的杠杆就是撬石头时用的撬棒。还有我们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工作时也是杠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机械有很多:

那么,应用杠杆原理的机械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请组员回答:

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

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

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

出示动画场景,针对撬石头时用的撬棒得出杠杆关键概念: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板书出具体内容)。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板书)

杠杆的共同点(以撬石头为例)

(1)绕着固定点转动。固定点——杠杆的支点

(2)受到力的作用。动力和阻力

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

阻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板书)

回头再分析刚才动画场景中各机械的支点和力臂(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

展示一组图片,思考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作用点和方向。

2.关于力臂的教学:

教师:动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点间的长度决定,而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决定。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阻力臂。出示动画实例:

篇五:小学科学课程----杠杆教学设计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作出猜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原理,认识杠杆省力费力规律,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认识一些变形杠杆工具。

2、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人只有了解了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3、培养学生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运用实验记录帮助分析实验现象的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演示器材:重物、竹杠、方凳、老虎钳、裁纸刀、镊子、杆秤、天平、玩具跷跷板等

2、学生实验器材:杠杆尺、铅笔、铅笔盒、螺帽若干、剪刀、白纸

三、教学活动设计

(一)问题情景引入

我们每个人的力气有大,有小。即使是大力士,遇到很重的物体也有很难搬动的时候。比如,学校买来一箱实验材料。哇,好重呀。你们谁能帮助老师搬动它?

请班上的大力士来。

师:为什么搬不动?太重了。

师:谁有办法?

生:老师,如果能利用工具,我可以把它搬起来。

老师: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就想到用工具,很聪明。你来试试。(女生利用一根竹杠和一只凳子,把重物撬离了地面。)

师:成功了。是这位女生的力气比刚才的几位男生都大吗? 生:不是。

师:谁帮了她的忙?

(二)研究杠杆的特点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杠杆

师:杠杆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简单机械,像刚才这位同学撬重物的竹杠就是杠杆。别看它简单,里面蕴含着的科学道理还不少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看谁能发现更多的科学道理。

2、提出研究问题。

师:研究之前,应该带着问题来研究才有收获。你想研究杠杆的一些什么问题?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3、分组实验研究。

师:我们先来研究杠杆是怎样把物体撬起来的。

方法:是实验、观察、思考。请同学们拿出一只铅笔盒、一根尺和一支铅笔,按刚才这位女同学撬重物的方法,用尺撬一撬铅笔盒。(生用尺撬铅笔盒活动)

4、交流、整理。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研究,你认为杠杆是怎样把物体撬起来的? 生:(边演示边说)把尺垫在铅笔盒下,再把铅笔垫在尺下,在尺的另一端往下按,就能把铅笔盒撬起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整理:在杠杆中,我们把铅笔顶住尺子的地方叫做支点,手指用力的地方叫力点,放铅笔盒的地方就叫重点。师边说边画简笔画

(三)研究杠杆的省力规律

1、在上面的实验中,谁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铅笔放在不同的位置,要撬起铅笔盒,用力的大小不一样。 生:铅笔位置不动,手指在不同的地方按,用力的大小也不一样。

师小结:刚才通过大家的研究,就发现了铅笔放在不同的位置,要撬起铅笔盒,手指用力的大小就不一样。支点移动,力点不动,会引起手指用力大小的变化;支点不动,用力点移动,也会引起手指用力大小的变化。我们可以把研究的问题归纳为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比较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比较费力?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按教师演示的方法组装好杠杆尺后。在一边放一重物,另一边不同的地方放螺帽,分别记下使杠杆平衡时的螺帽数,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出示实验记录表,学生实验并记录。

实验次数 支点在中间,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格数)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格数)

螺帽数

省力(划√)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跷跷板简笔画)

费力(划√)

3、汇报实验结果。与学生一起得出省力、费力规律。 在支点不动的情况下,力点离支点越远越省力。

在力点不动的情况下,支点离物体越近,离用力点越远,越省力。

在力点不动的情况下,支点离物体越远,离用力点越近,越费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简笔画板书)师:当支点离物体和力点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是省力还是费力?

师:像天平(师出示天平),它中间的刀口是支点,两边两个托盘,只有当两边的重量一样时,天平才会平衡。天平就是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四)应用与扩展

1、比比谁的力气大。

我们来用今天学到的杠杆做一个游戏,比谁的力气大。请班上的大力士上来,谁来挑战?选比较瘦小的女孩上来比。

师:瘦小女孩要想获胜,应该怎么办?(支点离她要远,远到多少可能合适?这里也有规律,可以计算出来,我们以后再研究。这个问题留给爱科学的孩子。)

见机巩固支点、重点、力点以及省力规律。

2、挑战老师。

问小女孩儿,老师的力气比你们班的同学都要大,你敢和老师比试吗?

同学们给她出主意。支点尽可能离老师近点。

师:同学们用科学知识战胜了老师,真不简单。老师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老师的力气再大些,老师身上压很多重物,你能够把老师撬起来吗?(要把杠杆加长,即延长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如果把老师换成很重很重的重物,象地球一样重,你能用杠杆把地球翘起来吗?还真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古希腊有位科学家叫阿基米德,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宇宙中,如果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杆子,我能把整个地球给撬起来。看来杠杆确实很神奇,能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

3、杠杆的应用。

你们知道哪里用到了杠杆吗?你还见过哪些杠杆或运用杠杆的地方?

公园里的撬撬板、天平、剪刀、老虎钳、开啤酒瓶盖的工具、指甲钳、老虎钳(铁丝)、裁纸刀、镊子、杆称。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