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长江三峡是哪三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19:56 单元作文
长江三峡是哪三峡单元作文

篇一:三峡大坝和三峡人家哪一个更值得一去

三峡大坝和三峡人家哪一个更值得一去

个人认为三峡人家和三峡大坝并不能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三峡大坝展现的是雄伟壮丽,象征的是国家的富足,威武霸气;二三峡人家则偏向于山水的秀美,三峡两岸的安定祥和的生活才是最令人向往的。

三峡大坝旅游区占12.8平方公里,目前对游客开放的有三个观景点:坛子岭、185平台、截流纪念园。登上5A级旅游景区坛子岭观景点你能鸟瞰三峡工程全貌,体会毛主席诗句“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豪迈情怀;站在185平台上向下俯看,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与自豪;走进近坝观景点,你能零距离感受雄伟壮丽的大坝;登上坝顶你能直面雷霆万钧的泄洪景观;来到截流纪念园欣赏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仿佛置身于“山水相连,天人合一”的人间美景.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三峡人家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一网打尽了三峡的所有景观自然元素与文化旧梦,是中国首创的原生态、场景式、体验型大型民俗旅游区。

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吊脚楼,枯藤老树喜鹊窝,机枪碉堡旧战壕,奇石溶洞古城堡,当您进入景区的一刹那,您的心注定将永远留在这里,徜徉在仙境般的梦幻景致,这里的美让你心悸,这里的美更让人窒息。

三峡人家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军事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和今日人家。

篇二:《三峡》郦道元

山峻水急雄奇地,清幽秀丽三峡情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 题: 《三峡》

课 型: 主读

课 时: 1课时

上课时间: 2013年6月17日

作 者: 周海生

单 位: 枣庄六中

山峻水急雄奇地,清幽秀丽三峡情

《三峡》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⒈查找资料,了解郦道元及其作品《水经注》的有关知识。

⒉朗读课文,读准读顺文章,初步感知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

⒈反复诵读,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⒉品读探究,揣摩文章的正侧面描写和动静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⒊细读揣摩,感受三峡风光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川之美的情怀。

【教学重点】

⒈反复诵读,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⒉细读揣摩,感受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川之美的情怀。

【教学难点】

品读探究,揣摩文章的正侧面描写和动静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评价任务】

⒈反复的诵读,不断地矫正,让学生读准、读顺文章。

⒉引导学生归纳,积累重要的的文言词语。

⒊在品读揣摩中,赏析三峡风光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在细读探究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写法。

⒋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三峡风光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川之美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赏风光,创情景——走进三峡(识)

⒈播放三峡风光图片,学生赏析,初步感知三峡。

观看之后,教师:那么三峡具体指哪三峡?各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争相展示。

★学生1: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东至湖北宜昌,全长204公里。自西至东依次是: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学生2:瞿塘峡最短、最险峻;巫峡曲折、幽深秀丽;西陵峡滩多水急。 教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简介和地理简略图,引导学生感知三峡。

⒉教师导入课文:千百年来,三峡以它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古今无数的文人骚客诗(文)兴大发,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游记散文《三峡》,跟着作者郦道元一起去领略三峡那无限的风光。(板书课题及作者)

⒊走进作者及作品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作者及其作品?(预习展示)

★学生1: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省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杀害。他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生2:《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旁征博引为之作注,使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水经注》。

★学生3:《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教师小结并过度:通过同学们的展示,我发现同学们预习的很棒!下面我们诵读《三峡》,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二、读准音,停好顿——诵读三峡(文)

一读,读准字音

教师指导: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文章,认真专注,边读边圈点,画出生僻字、读不准的字音,之后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举手请教老师。

⒈教师正音: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泝(sù) .....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àn) .....

⒉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

⒊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⒋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正。

二读,正确停顿

⒈指导学生断句,注意停顿,尤其是一些长句的停顿。

教师指导:让学困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看他读得音是否正确,节奏是否合理,语气语调处理是否恰当。

此环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错就停,立即纠正。之后,教师总结指导断句之法。

教师提示重点语句的停顿(多媒体投示):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⒉学生结合教师指导,大声地齐读文章。

三读,听读矫正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自我矫正:字音、节奏、语气等。

之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文章,力求读准读顺文章。

四读,诵读pk

方式:男女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师生共同评出优秀朗读选手男女各一名。 教师小结并过度: 听着你们的朗读,我特别神往三峡了,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三峡的美景吧!

三、疏语句,解文意——赏析三峡(美)

㈠读文释句,积累词语,理解文意

第一步: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同时划出疑难的词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将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画出,准备在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教师巡视各组,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纠正,引导学生明确。

教师提示重点词语解释:(多媒体投示)

略无阙处(毫无)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

夏水襄陵(冲上) 沿泝阻绝(断) ..

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或王命急宣(有时) ...

不以疾也(不如) 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飞漱其间(冲刷) ..

良多趣味(确实)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林寒涧肃(寂静) ...

教师订正并提示重点句子翻译:(多媒体投示)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进行归纳。

学生朗读文章,勾画相关词语,在课堂笔记上归纳。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就是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教师指定四个小组代表到黑板,分别展示对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归纳情况,其余小组可以对展示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红笔订正。

★学生1:一词多义自三峡七百里(在) )

自绝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沿溯阻绝(断绝)

★学生2:通假字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 缺口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泝:通?溯? 逆流而上

★学生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做状语,在山谷里;响:动词做名词,回声

★学生4: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今义:表选择性的关联词语。

虽乘奔御风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第三步:接龙式快速翻译句子。方法:小组内学生一人两句,组长评出最佳翻译组员。教师巡视,规范学习行为。

教师提出要求:古文今译要遵循“信、达、雅”,“信”即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曲解原文的内容;“达”即译文应该通顺、晓畅;“雅”即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

第四步:反馈交流

针对以上三步环节所学内容,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来交流,共同解决。

㈡品读文章,揣摩文意,赏析美景

教师引导启发: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它有__ 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品读文章,加深理解文章的意思,揣摩三峡美景,按照所给句式,写出一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巡视,关注各层次学生各一名的学习情况,把握学情,及时指导。 学生展示:

★学生1: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

★学生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

篇三:《三峡》课堂实录

《三峡》课堂实录

安平县第二中学 彭秀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屏幕显示图片,并伴随音乐《渔舟唱晚》)

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

直至PPT播放出课题《三峡》

师:好,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到的,就是自古被称作山水画廊的长江三峡,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长长的艺术画卷,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变换的四季、叠出的奇境、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多少诗人画家的灵感啊。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便是其中的一位。今天,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三峡,去共同领略三峡的魅力。让我们走入情境,慧眼识山水。

屏幕显示。

师:我们要张开慧眼,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把握节奏,最后要疏通文意。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

师:哦,同学们都自己读了一遍了。哪位同学给我们朗读红色生字的读音呢?

师:来,这位男同学,请你来给大家读读好吗?

生读。

师:哦,裳(读音“长”),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这里为什么读“长”。

生:因为这个裳指的是衣服。

师:哦,是古时候人们的衣裙。你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非常好,请坐。

师:好,同学们,那么我们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字正腔圆地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哪位同学愿意,好,来,你来。

生朗读。

师:非常好,请坐。

生自发鼓掌。

师:我们这位同学的朗读啊,不但字正腔圆,我发现呀,他注意到了朗读时的节奏,那么同学们请看。

屏幕显示。

师:这几个画线的句子,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它的朗读节奏呢?来,我请,从这位男同学开始,我们一人为大家读一句,好不好?

生读。

师:好,请坐,非常好。下一个。

生读。

师:非常好,你的停顿恰到好处。来,下一个女同学。

生读:哦,你很细心啊,你发现清荣峻茂这四个字是并列的关系啦,这个朗读非常得恰当。不过,老师啊,要给你提一点小小的建议,我们在读文言文的时候啊,既要注意停顿,还要注意音断气连,比如这一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这样更能给我们一气呵成的感觉,是不是,来,你再试一试。

生读。

师:哎,有进步了,好,以后我们要多加练习,请坐。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大家按照恰当的节奏来齐读这篇课文。三峡,一二。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经过几遍朗读,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文意。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地了解文章

内容,我们来疏通文意,我们两人一组,参照课下注释,我们来共同完成这篇课文文意的疏通。如果有疑难问题大家勾画出来,一会我们来共同解决。好,开始吧。

生活动,师巡视。

师:差不多了,哪位同学有疑问提出来,刚才好几位同学提出疑问了,来,那位女同学。 生:“有时朝发白帝”怎么翻译。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为她解决这个问题。

生:老师我觉得这个句子应该是:这时候清晨到达白帝。

师:朝发?

生:清晨从白帝城出发。

师:很好。听清楚了吗?很好,请坐。

师:我们这个问题解决了。好,你来。

生:我有一个疑问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师:哪位同学能帮她解决一下。课下注释能不能给我们一点帮助呢。来,你来。 生:我觉得是白色的急流和绿色的水潭,回旋的清波的倒影。

师:回旋的清波的倒影吗?应该是周围的??

生齐说。

师:对,美丽的景物的倒影。所以这句话我们可以翻译成: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还有啊,同学,你刚才那个“则”没有翻译,可以翻译成什么呢?

生:这里。

师:“则”是一个连词,它可以翻译成“就”,听清楚了吗?好,请坐。

师:好的。那位男同学。

生:倒数第一段,“林寒涧肃”,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师:“林寒涧肃”,有没有其他同学帮他解决问题。

师:好,“寒”是清凉之意,“肃”,我们经常见到这个字啊,我们经常看到医院里挂着大大的“肃”字,那“肃”是什么意思啊?对,寂静,好的,很好,那么“林寒涧肃”我们就可以翻译成: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和寂静。听明白了吗,这位同学?

生:听明白了。

师:好,请坐。谁还有疑问?好,那位同学。

生: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的“至于”是什么意思?

师:哦,这个词提得很有价值。请坐。“至”就是到的意思,“至于”翻译成“到了”。好,同学们,现在老师啊,有几个词句想问问大家。

屏幕显示。

师:请同学们先翻译句中红色的词语,再把整个的句子翻译一下。我们从第三排这个男同学开始。

生:我想说第二个。“虽”是即使的意思,句子意思是:即使他乘着像风一样的马也不如它快。

师:“乘奔”该怎么理解?

生:骑着飞奔的马。那么“御风”呢?就是驾着风。好的,那么这句话,连起来说。即使?? 师:好,不要紧张。你坐下,旁边的那位女同学。

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师:好,那个“疾”是什么意思啊?

生:快的意思。

师:好。下一个男同学。

生:我说第三个。“良”应该是“实在”的意思。

师:那么这个句子呢。看看课下注释。

生: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师:很好。那谁来说第一个呢?那个同学,你来。

生:“自非”是如果的意思,这句话是: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不会见到太阳和月亮的。 师:好的,你的翻译很流畅。但是有一个小小的瑕疵。好,你来说。

生:“自非”是如果不是的意思。

师:哎,对了。这个同学给补充得很好。好的,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完成了三个句子的翻译,大家看,文章中的这个“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意思各不相同。谁来试试翻译。 生:第一个应该是“断绝”,第二个“绝”是极的意思,第三个也是停止、断绝的意思。 师:声音我们用“停止”,好吗?

生:消失。

师:哎,对啦。消失,这个词用得很好。

师:郦道元用优美的文笔为我们打开了一本三峡优美的画册,那么在这幅画册当中,它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来,你说说看。

生:山,水。

师:哦,有山有水。

(板书:山 水)

师:同学们请看,三峡的“峡”字,两山夹水,即为“峡”。这就势必决定了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山写水,那么写水都写到了哪些季节的水?

生:我觉得是四个季节都写到了。

师:好,它先写了哪个季节。

生:先写了夏天,然后写的是春冬,然后写的是秋。

师:你怎么看出是写的秋啊,我怎么没看出来?

生:因为是“霜旦”。

师:哦,从哪个词读出秋意啦?

生:霜。

师:你对文字的把握非常敏锐啊。好,请坐,同学。

师:那么我们看,郦道元啊,为我们描绘了四幅美丽的画面,那么下面就让我们融入这个美丽的情境去,探幽览胜景。

屏幕显示。

师:关于三峡,我国作家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这样提到,“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两千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的最好??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那么郦道元究竟用了怎样的词章描绘了三峡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从文中任选一幅你最喜欢的画面,把握景物的特点,赏析语言的精妙。这里啊,老师要给大家一个赏析小贴士。我们赏析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用词巧妙、句式特点等方面来进行赏析。好,同学们,现在就请大家从文中任意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去赏析最令自己心动的语言吧。

生作准备。

师:哪位同学心有所动啊。好,那位女同学。

生:写得不是太好。

师:你最喜欢哪幅图景。

生:第三幅。

师:好。你觉得在这段文字表现出春冬怎样的特点。文中的哪个句子最令你心动?

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师:为什么,你觉得它写出了春冬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让人感觉三峡春冬的时候景色特别优美。

师:你从哪里读出这样的美感来了,挑出关键词来。

生: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师:哦,这些词都给你很美的感受了。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春冬的特点吧。

生:美。

师:什么美。有壮美,有凄美??

生:秀美。

师:呀,太漂亮了,好。请坐。刚才这位同学从句子中感受到这种秀美了,但是她略略地有一点惘然。她不知道哪个词语尤其让她感受到了这种美,哪位同学能从这里面挑出能拨动你心灵的词语呢?

生:素湍,绿潭,因为它是一种颜色的美。“素”是白色,白色与绿色相映之美。 师:好极了,同学,你对色彩的感觉非常敏锐。哦,你来补充。

生:我感觉“素湍绿潭”还是动静结合。

师:怎么就动静结合啦?

生:“素湍”是白色的急流,“绿潭”就是绿色的一汪水,急流是动的,倒影是静的。 师:哎呀,好,你看,在这个同学的启示之下,你立刻就灵感突现了。好极了,请坐。 在这一句中,“素”修饰“湍”,“绿”修饰“潭”,素湍如白练,明净而轻快,绿潭如翡翠深沉宁静,动静结合,色彩明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春冬的秀美,还有哪位同学来说。 生:我想说第四幅,我和您提的要求有一些不同,我是把这一段用了自己的话再加上自己的想像然后写了一下赏析。

师:哦,行,请你读一读吧。

生:我是这么写的: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有一个渔者泛舟在河流之上,听到两岸的山峰上有猿猴拉长声音鸣叫,接连不断的声音非常凄厉,叫声在山谷回荡,很长时间后随风渐渐散去,那个渔者看着清冷寂寞的山间树林,听着凄厉的猿鸣,他思绪万千。品读着这美丽的文句,我也在思索,那个渔人是我吗?

师:太精彩了。你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就是郦道元来了也会赞叹不已,请坐。那么同学们,我们这位同学,有如此美丽的联想,他借助文段中的什么来展开联想?大家听出来了吗? 生:他根据的是最后一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这是借助什么?

生:引用。

师:很好。文中引用了一句渔歌,起什么作用啊?

生:写出了三峡巫峡的凄凉。

师:好,请坐。我们看到文章引用了一句渔歌,渲染了三峡秋景的凄凉。

同学们,除了渔歌能渲染凄凉,你们还从哪里感觉到这种凄凉啦?

生:我还从“林寒涧肃”这个词里体会出来。“寒”和“肃”让我感觉凄凉。

师:哦,你抓住了这两个词语品味秋的凄凉。刚才我们说到了,“寒”是一种清凉之意。 师:同学们,我们身在课堂,却心游三峡。假如我们能到三峡探幽览胜,请你作一个有心的摄影师,为三峡拍一张美丽的图片,起一个诗意的名字,用精美的语言来描述想像中画面的内容。

我们用自己的文笔来解读三峡。同学们酝酿一下,可以写一写。老师期待大家精彩的发言。 生开始写。

生:我是根据第二段有自己的想法。春天来临,冬雪已化,清流顺流而下,只留下岸边婀娜

身姿,山峰在白云的环绕下更显得美丽,瀑布飞流而下,真有些飞流直下三千尽的韵味。在山峰间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好一幅盎然春景图啊。

师:哦,你看,大家情不自禁得为你鼓掌。这位同学引用了诗句,今后我们还要积累美美的诗句和文句。我们看郦道元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美丽的画面,他想抒发怎样的情感啊? 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师:非常好,请坐。同学们,正是因为作者心中有祖国有山河,他的笔下才能呈现如此高峻的山峰,如此各具情态的秀水,那么作者郦道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吧。 (屏幕显示)

师:大家齐读。

生读。

师:同学们,郦道元笔下的三峡画卷已经成为了历史美好的回忆,今天三峡大坝正呈现出一种历史奇观。

(同时屏幕显示三峡大坝,并伴随音乐)

师:高峡出平湖的壮观,与昔日的山水画廊相映成辉,毛泽东同志曾经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同学们,不管世界如何改变,三峡过去是我们的骄傲,今后仍将是我们的自豪。请记住,文明在不断进步,而美丽必将永恒!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四: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学案

长江三峡是哪三峡

【学习要求】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学时安排】二学时

第一学时: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二学时: 1.具体研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

2.体会本文独到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疏通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根据文中地点和时间的变换,把握课文的行文线索,理清课文结构。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瑰丽( ) 启碇( ) 夔州( ) 对峙( ) 秭归( ) 缥缈( )

万仞( ) 崆岭( ) 万壑( ) 汨罗( ) 美髯( ) 婀娜( )

眺望( ) 草坂( ) 绛紫( ) 停泊( ) 滟滪( )层峦叠嶂( )

2.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雷霆万钧:

层峦叠嶂:

亭亭笔立:

云蒸霞蔚:

神妙莫测:

崇山峻岭:

莽莽苍苍:

峨冠博带

3.借助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 、 等。课文节选自《刘白羽散文选》中的_____ _。

(2)“三峡”,西起______省______县,东至______省______县,全长______公里。“三峡”的名称(依次)是______峡、______峡、______峡。它们的特点(与名称对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

1.阅读课文,划出文中不同的地点和时间,看看课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

━━中午。

2.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依据“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2节):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3~5节):写穿过巫峡时所见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6~9节):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3.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4.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

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二)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漩涡(wō) 隽秀(jùn) 婀娜(nuó) 峭壁(qiào)

B.秭归(zǐ) 朝辉(zhān) 眺望(tiào)苍鹰(yīng)

C.轮廓(guó) 翡翠(fěi) 夔州(kuí) 绛紫(jiàng)

D.瑰丽(guī) 澎湃(pài) 缤纷(fēn) 朦胧(mén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B )

A.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俊修婀娜。

B.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C.看到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奇漂缈传说的美女峰了。

D.山峡却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寺,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体会其表达效果。

(1)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比喻)

(2)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暗喻)

(3)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拟人 )

(4)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拟人 )

(5)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比喻、拟物、也是通感 )

(6)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通感 )

4.对下列加点字或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A.隽秀(清雅秀丽) 雷霆万钧(古代体积单位) 峨冠博带(高高的)

B.云蒸霞蔚(弥漫) 神奇怪诞(奇怪、古怪) 小心翼翼(鸟的翅膀)

C.吸摄(吸收) 森然耸立( 高高耸立) 婀娜( 姿态柔美)

D.万仞(山多而高) 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 神妙莫测(不能估量)

5.诵读文中描写三峡的语段,体会三个峡的不同特点。

第二学时

主要任务:具体研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含义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诵读文中写景的段落,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课文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地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诵读课文的同时可积累一些。

(二)尝试练习

1.“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______修辞手法。“交响乐”指的是______,“飞翔”指的是______。

2.西陵峡中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______滩、______滩和______滩。其中最险的是______滩。

3.秭(的读音是______)归,是______的故乡,他被流放在汨(读音是______)罗江,投江而死。

4.王昭君,名______,她诞生在______。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后嫁给匈奴的单(的读音是______)于,杜甫在《咏怀古迹》中有一首是咏王昭君的,课文中引了两句,是“______、______”。

5.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6.本文所写景物是随______变化而变化的,观察角度一般都是______视和______视,观察到的景物方位一般都在______和______。

二、课堂探究

(一)问题探究

1.课文第一部分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统摄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通篇所写景物,全在这 “雄伟”“瑰丽”四个字上。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2.第二部分中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3.写巫峡的秀美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4.第四部分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5.本文是如何按照散文写景状物的写作特点来写长江三峡的?

(1)在课文中,作者紧紧抓住三个峡各自的特点加以描绘。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 雄 ”;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重点写其“ 秀 ”;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主要突出其“ 险 ”。因此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写景有序。按作者 游踪 顺序写。

(3)《长江三峡》除了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外,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更感受到了人类的伟大。文章更着意在启示人们 认识生活和工作的航船就是要在急流险滩中破浪前进。

(4)《长江三峡》中写 巫峡 ,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浓墨重彩地渲染了阳光、云雾、山峰和江水的美貌,美女峰的传说,不但增添了巫峡迂回曲折、画廊神奇美妙的色彩,并且引起了人们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

一般游记、写景状物散文都有以上四个特点,阅读时应全面把握,也可就其中一两方面作深入理解。

6.归纳主旨

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二)课堂检测

1.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丛山峻岭之间漫步前行的旅人。

B.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C.忽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如梵婀伶上奏着的名曲。

2.对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朦胧中听见广播到奉节。停泊时天意微明。(记叙)

B.江随壁转,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其余天空各处还是云海茫茫。(描写)

C.人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途径,也战胜了大自然了。(议论)

D.我想到李白、杜甫在那遥远的年代,以一叶扁舟,博浪急进,该是多么雄伟的搏斗,会激发诗人多少瑰丽的诗思啊!(说明)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这里所说的明妃指王昭君,为避讳而称明妃。B。《长江三峡》选自我国当代散文作家刘白羽的游记散文《长江三日》。

C.“颂”,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指歌功颂德的诗,后泛指一切赞美歌颂的诗文,

D.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伟大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风赋》。

4.对文本艺术特色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本文善于抓住三峡的特征来写,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重点写其“雄”;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重点写其“秀”;西陵峡处处急流,处处险滩,突出其“险”,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B.语言风格明显,磅礴的气势,优美浓烈的文词、精粹巧妙地引文,表现出强烈、壮观、豪迈、畅达、热烈、明朗的语言风格,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

C.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以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三峡奇观。

D.引用许多传说、民谣、古诗、形象地突出了三峡的险要。

三、课后巩固

1.选出杜甫的《咏怀古迹》的句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项( A )

①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分明怨恨曲中论 ③独留青冢向黄昏 ④群山万壑赴荆门 ⑤千载琵琶作胡语 ⑥画图省识春风面 ⑦环佩空归月夜魂 ⑧一去紫台连朔漠

A.④①⑧③⑥⑦⑤② B.⑧③⑥①④⑦⑤②

C.⑧⑤②⑥③①④⑦ D.⑥⑦⑤②⑧③④①

2.下列的文学文化常识,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这里所说的明妃指王昭君,为避讳,而称明妃。

B.《长江三峡》选自我国当代散文作家刘白羽的游记散文《长江三日》。

C.“颂”,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指歌功颂德的诗,后泛指一切赞美歌颂祖国的诗文。

D.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伟大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和《风赋》。

3.语段精读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两岸山势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峰有各峰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命名,给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①,而诗意②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岩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峡急江陡,江面布满大大小小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但这正好使远方来的人,有充裕时间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长江上大自然的壮美。苍鹰在高峡上盘旋,江涛追随着山峦激荡,

篇五:三峡美在哪里

三峡之游,首先是一场对自然生态的游历。三峡之美,最直观地表现在山水的起承转合之间。每个人都会问,三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经过河湖之变,三峡的美,在大峡谷得到稳妥的保全。现在,我们去三峡,看高峡出平湖,被峡谷荡气回肠的美感击中,于是,我们还原了三峡游的本义。

大峡谷集中了自然之美的所有形态,三峡最本质的之美,不在长江之汹涌,不在平湖之柔媚,不在丛林之幽寂,不在深山之诡异,而在峡谷。自然生态的所有美的形态和质感,都在大峡谷得到完美的呈现。关于三峡最美的地方,有人说是水的奔腾,长江三峡段的白浪滔天、剑气如虹,让世人知道一向被视为柔弱的水也能如此咆哮磅礴;有人说是“高峡出平湖”,这是毛泽东都预想过的壮丽画卷,众多新湖泊的出现让惊险壮阔的大江涌流点缀上柔美的元素;有人说是漫山遍野的丛林,两岸高山上红一片绿一片的植物,掩饰了岩石的突兀,也让游客四季能看到不一样的生机……

?其实,三峡作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其本质就是峡谷。三峡景点的独特之处也正在于峡谷,至于水的奔腾、河湖之变、高山上的丛林甚至深山里的村落等等,都是基于峡谷之上出现的,都是峡谷之美的辅助元素。

而早上白帝城朝霞满天的时候,默念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当年诗人轻盈与潇洒的情怀也许能轻易体会到吧。

真正的峡谷之美,在白帝城之后就悄然来临。江面越来越狭窄,首当其冲的是瞿塘峡,山势雄峻,两岸的山就像大斧切成的一样,夹江的峭壁逼人而来,似乎人需要屏住呼吸控制身体的些微起伏才能通过。而似乎要冲上云霄的峭壁夔门,在轮船从“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下侧身而过的时候,整座峭壁似乎就笔直地向人压过来。这时候的江面,最宽的地方大概100米,最窄的地方只有几十米而已。江水似乎想要把峡谷冲开,却又总是徒劳地奔流出来,在涌出夔门之后,还遗憾地闷声呜咽。

三峡旅游的终点由原来的葛洲坝变成了三峡大坝,这个巨龙般的身影挡住了四百里狭窄湍急的江流,当滚滚激流从闸口奔腾而下,长江水便成了滋润两岸人们的伟大工具,完成着自然赋予它的使命。是壮伟的长江哺育了三峡文化和中国人民,而三峡文化是巴楚民主传统艺术的精华,强悍的巴民族和智慧的楚民族在这里交融、繁衍、发展。博大与神秘结缘,辉煌与厚重联姻。这种具有杂交优势的三峡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放射着绚丽多彩的光华。 由此,我更认为,三峡的美在于峡谷本身和它内在涵育的文化。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