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我国乡村衰败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3:29:53 小学作文
我国乡村衰败的原因小学作文

篇一: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试卷答案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试卷答案 五邑大学网络考试

1、A真正做研究要注意什么? (1.00分)

A.研究方法

B.研究对象

C.研究结果

D.研究人员水平

2、D从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挣扎出来的三个国家中除了美国和俄国外另一个是哪个国家? (1.00分)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德国

3、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称之为: (1.00分)

A.米歇尔计划

B.美洲复兴计划

C.亚洲复兴计划

D.马歇尔计划

4、B美国防范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1.00分)

A.大力发展农业

B.大规模增加债务

C.大力发展金融业

D.大力发展制造业

5、C中国石油进口比例为: (1.00分)

A.0.1

B.0.3

C.0.5

D.0.7

6、D巴西的国家原著居民占总人口的多少? (1.00分)

A.0.98

B.0.5

C.0.25

D.0.02

7、C与中国具有贸易顺差的国家是: (1.00分)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韩国

8、B大危机带来全球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普遍反思: (1.00分)

A.“三农问题”是政府失策

B.“三农问题”是市场失灵

C.“三治问题”是市场失灵

D.“三治问题”是“金融市场失灵”

9、C中国历史上三个短命的朝代分别是什么? (1.00分)

A.秦朝,隋朝,清朝

B.秦朝,隋朝,明朝

C.秦朝,隋朝,民国

D.秦朝,清朝,民国

10、B从当代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1.00分)

A.无产阶级

B.中产阶级

C.农民

D.小资阶级

11、C1913年公布的《国币条例》中正式规定什么为我国的货币单位?

A.重量七分二钱,成色87%的金锭

B.重量七分二钱,成色88%的银元

C.重量七分二钱,成色89%的银元

分) (1.00

D.重量七分二钱,成色90%的银元

12、D国家的战略是将什么变成危机承载的主体? (1.00分)

A.国外市场

B.国内工业化的城市

C.国家经济特区

D.草根化农村

13、A全球污染颗粒浓度地图中显示出中国只有哪里是未受到严重污染的?

A.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

B.四川盆地

C.三江平原

D.长江三角洲

14、C农业规模种植利于通过工农产品()获取工业剩余。 (1.00分)

A.曲棍球效应

B.边际效益

C.剪刀差

D.二八法则

15、C古希腊、古罗马是什么文明? (1.00分)

A.群岛文明

B.海洋文明

C.城邦文明

D.大陆文明

16、D工业文明的前奏是什么? (1.00分)

A.工业革命

B.民主革命

C.科技革命

D.奴隶制贸易

17、D当产业资本过剩,金融资本势必()产业资本。 (1.00分)

A.同化于

B.优先于

C.落后于

D.异化于 分) (1.00

18、D中国有多少比例的有色金属依靠进口: (1.00分)

A.0.2

B.0.4

C.0.6

D.0.8

19、C我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是有谁来完成的? (1.00分)

A.世界银行

B.国际金融巨头

C.国家

D.国内资本家

20、B中国威胁论的实质是什么? (1.00分)

A.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走高

B.中国三大资本过剩

C.中国军队扩张

D.中国武器研究水平提高

21、B当发展中国家因资本要素极度稀缺,而不得不给资本要素以极高的代价时,一定会压低其他要素价格,不包括 (1.00分)

A.劳动要素

B.资源要素

C.环境要素

D.政策要素

22、C根据温家宝的观点,一个国家经济主权的核心是: (1.00分)

A.军事强权

B.政治独立

C.货币、权利

D.自然资源

23、D上层建筑鸦片化的表现不包括: (1.00分)

A.官员吸食鸦片

B.军队吸食鸦片

C.商人吸食鸦片

D.农民吸食鸦片

24、D一般意义上说贫富差距是以什么为评价指标的? (1.00分)

A.GDP

B.国民生产总值

C.CPI

D.人均收入

25、D农业是一个自然过程和什么完全一致的产业? (1.00分)

A.政治过程

B.文化建设

C.社会改革

D.经济过程

26、C这个世界不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1.00分)

A.各国爱好和平

B.各国没有冲突

C.产业资本离开了西方

D.各国厌恶战争

27、A币缘战略增发的货币主要流向了: (1.00分)

A.能源和原材料市场

B.农业

C.金融市场

D.基础建设

28、D中国第一次向苏联提出不同意见的政治事件是什么? (1.00分)

篇二:秦晖:“乡村衰败”是什么造成的?

秦晖:“乡村衰败”是什么造成的?

2014-03-14

我曾几次表示不同意“三农问题”的说法。当然,不是说中国没有农业和农村问题,但这些都只是一般性问题,并不比其他国家更突出。而“农民”问题,尤其是农民的各种权利问题,才是中国,尤其是处于改革和现代化转型阶段的中国的关键性问题。

的确,“农业”问题如果作为产业经济问题,在中国并不十分突出,至少它比传统时代甚至改革初期的重要性已经明显下降,同时也没有盛行“大农业”的许多发达国家那么重要——大家知道农业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国际经济问题、尤

我国乡村衰败的原因

其是发达国家间经济关系问题的一个关键,世贸谈判多哈回合经历这么多年而始终卡壳,主要卡在了农业问题上。但是发达国家却基本没有所谓的“农民”问题,不仅因为他们农业人口比例已经很少,而且他们的那么一点务农者也已经完全“公民化”,没有人把他们视为弱势者,甚至他们百分之几、至多百分之十几的人口却对“多数决定”的议会政治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以至于有人戏言今天西方的民主制如果说有点“虚伪”的话,那与其说是少数资本家、不如说是少数农民在影响和左右着多数意志。

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在改革前还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农产品供给严重短缺,处于“民以食为天”的状态,解决“民食”问题的农业自然也是“天大的事”,是重中之重,更不用说农业社会的经济问题基本上就是农业问题了。

而我国现在与上面两种情况都已完全不同。一方面,经过30多年农业的长足发展,如今的中国已不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操心“吃饭”问题,受困于农产品供给不足。但另一方面我国也不像美国、法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等国家那样定位为面向全球市场的战略性大农业出口国,对农业生产过剩、农业经济周期和国际农贸谈判之类问题极为关切。我们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农业基本上是内需型的,尽管存在品种调剂问题,就总量而言,我们的农业也能够满足内需。

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和经营方式路线当然还有大量可议的话题,但是几十年来的经验,尤其是当年“农业纲要四十条”和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践经验表明,如果脱离农民自身的意愿和自由选择的权利,政府“过分热心”地干预乃至决定农业技术与经营方式,往往变成“折腾”农民,效果并不好。过去诸如技术上推广双轮双铧犁、一味提高复种指数、普及杂交高粱和小麦取代青稞,经营上从“大公社”到“队为基础”,都留下了许多教训。历史地看,作为一个农业文明积淀深厚而又幅员广大、各地条件极其多样的大国,我国各地农业的适宜技术和适宜经营方式其实更多是农民自主选择的结果。正是在农民自主性得到较大尊重的改革时代,农民以“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的智慧解决了复种问题,以大型农机专业户为众多小农提供商业化服务的途径,解决了过去政府认为最适合机械化的“大公社”时代长期无解的机械化问题,摆脱了一会儿押宝双轮双铧犁,一会儿突出手扶拖拉机,天天号召“农业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手工—畜力农业依旧的长期困境。

在经营方式上,摆脱强制集体化后的农民无论是99%以上选择了家庭经营的农户,还是原先95万个“大队”中显示出经济活力而能让农民选择留在“集体”中的7000多个“村”,经济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农户普遍摆脱贫困而走向程度不等的富裕,极少数“集体”也大都发展成为超级“明星村”。曾经有人以后者的成就论证小岗农民走错了路,而南街村的选择才是对的。其实他们是不顾常识地根本颠倒了因果关系:不是“明星村”由于强行禁止农民离开而得到了发展、小岗则因为没有“捆住”农民而停滞,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原来的强制集体化农村绝大多数历经20多年实践都没让农民感到“优越性”,使他们在能够自主后都选择了离去;而能让农民选择留下的自然只有鹤立鸡群的极少数。这些极少数有超常绩效是理所当然、完全正常的——今天的“集体”如果没有绩效而强行禁锢农民不让离开,那就不仅不是“明星村”的问题,而是有犯罪之嫌了。而能让农民自愿留下的“集体”是如此之少,这难道还不足以体现改革前农业体制的大失败么?且不说像以色列的基布兹那种纯自愿的集体化尽管时过境迁也有风光不再的问题,但仍然可以留住相当部分成员,甚至国际上公认为失败的前苏联集体农庄,尽管它的弊病众所周知,但所谓叶利钦“复辟资本主义”以来的20多年,获得了选择自由的俄罗斯农民也仍有约三分之一愿意留在改良后的集体农庄中。而我们的公社体制在农民获准退出后仅仅几年就土崩瓦解,95万个“集体”仅有约7000个,即不到百分之一能够留住其成员!公社化时代是严禁“单干”的,改革后农民获得了“退出权”,但是并没有禁止自愿的“集体”,而农民能够相对自主选择后,无论“单干”还是“集体”,都比以前成功得多。所以,改革后农业的成功表面,似乎是“经营方式”上“单干”

对于“集体”的成功,其实从本质上看,它是相对自由的选择权对没有自由的选择权的成功。农民有没有选择经营方式的权利,远比“哪一种经营方式好”更重要。

公社解体后,我国改革时代的农业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种种变化。但无论公司加农户、合作社加农户还是规模化农场,也无论规模化是通过农民间土地流转还是通过外部公司包租农民土地的方式,能够被农民接受的成功选择也往往出于农民的意愿,与政府原先的设想常常出入很大。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正如农业新技术只有在市场上供农民自主采纳才有前途一样,新经营方式也只有在自愿前提下,让农民因地制宜才能站得住脚。而政府应农民之需要做好服务工作才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近年来农业问题方面有许多讨论,诸如是坚守耕地“红线”保证粮食自给,还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扩大进口;公司加农户好还是合作社加农户好;继续保持农民兼业化作为打工者的“退路”,还是发展规模化专业经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等。但是一些地方在忽视农民权利的基础上讨论经营方式,往往哪种主张都会出问题。例如在“只许官‘圈’不许民‘卖’”的格局下,强调坚守“红线”,农民就更没法自主开发土地,但政府要“圈地”仍然照样可以大圈特圈。而如果“红线”被认为不必坚守呢,那官方的“圈地”就更会形成狂潮,但是老百姓想“卖地”照样不行。过去说农民应该兼业化,“农民工”在城安家就受到种种阻挠,“重庆模式”走红时有官员甚至声称让农民工做“两栖人”是防止重庆出现贫民窟的不二法门。但是后来官员和公司盯上了农民的土地,同样的官员又开始大讲“两栖人”如何造成“土地利用不经济”,开始用种种手段强迫农民变“市民”了。

再如土地“确权”和推动“流转”也是过去民间多年的要求。可是具体怎么搞至今也还是语焉不详。农户被“确”给的到底是什么“权”?面对强势者的侵权,农户的这个“权”能得到保障吗?“土地流转”近年来常被当作政府推行“规模化农业”的手段来提倡,而“发展家庭农场”的说法也把国际上泛指的家庭农业(这个意义上的家庭农场我国在大包干改革后就普及了,何须现在“发展”呢?)偷换成了“上规模的”家庭农场概念。这当然不一定是坏事,可是只提土地“流转”不是买卖和交易,甚至不是“使用权”或“承包权”的交易,是否暗示这种“流转”可以是非自由交易性质的,即可以是“政府动员”下的强制“流转”?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决定》公布后各地强制圈地之风并未消弭,甚至由于《决定》提倡市场经济的利好,引发各地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此风还有日长之势,不能不让人

忧虑。

总之,我国现在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不是“农业问题”而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同样如此。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会导致农村人口下降,许多乡村社区因此消失,这是几乎所有现代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过的阶段。但是像我国如今这种关于“乡村衰败”的强烈呼声却是很少见的。其实表面看来,与一般国家农民进城初期形成都市贫民社会、乡村中无人居住的房子破败不堪相比,我国由于强制禁止进城农民低成本安家造成普遍的“两栖人”或“流动劳工”现象,城市中号称没有贫民窟,农村中充斥着“两栖人”血汗换来的“无人新居”,但在光鲜外表下的社会性“衰败”却比人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取代大型贫民窟和乡间废村的是我国无与伦比的家庭离散现象和“候鸟”人口,农村中的“三留守”现象(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造成许多骇人听闻的人伦惨剧。典型的如云南镇雄一个貌丑人穷的乡间无赖竟能长期霸占村中十余名留守妇女;广西兴业一名11岁留守女童竟遭同村十余名中老年人(44~76岁)频繁强奸、轮奸两年之久;这类古今罕见的恶性丑闻反映的“衰败”,岂是一般的建筑破旧、治安不良所能相比?

有人甚至以此做了“文化”文章,说什么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伦理是讹言,中国人其实最重金钱而无视亲情,很少有哪个民族会有如此高比例的人群为打工挣钱甘愿常年家庭离散。这样的说法真叫人无语,难道他们愿意这样?“两栖人”取代贫民窟真是他们的选择吗?

实际上,尽管城市的棚户和乡村的败屋令人扼腕,但是真正自由的迁徙无论是进城还是留乡都应该是比从前更好的理性选择。即便像东亚四小龙这样发展很快、现在基本没有贫民窟问题的“新兴工业化地区”,穷人进城之初住棚户也不罕见,只是在经济增长快的条件下他们或因申请政府福利或因就业机会多,境况逐渐改善,而不至于久困于此,而那些经济增长慢的国家就会出现贫民窟长期存在的弊病。但是我们现在不也是同样依靠高速增长来使“两栖人”可以有钱汇回家乡建设“面子房”吗?一旦高增长阶段结束,过去积累转化成的家乡“面子房”并不能用于谋生,而他们又没有在高增长时期“化”入城市(哪怕是化入城市下层),到时社会性“衰败”在那种“两栖”不靠的状态下就不是光鲜外表能遮住的了。

显然,问题不在于乡村该不该复兴,也不在于所谓“西方式的城市化”能不能超越——什么叫“西方城市化”?西方这么多国家难道有什么统一的“城市化模式”?哪怕是同一个国家比如美国,纽约与拉斯维加斯的“城市化”难道是一回事?关键在于农民的命运由谁决定?农民选择进城,付出劳动就应该得到尊重,不能“上等人”看不顺眼就赶走他们。农民选择在村,他们的地权就应该得到维护,不能“上等人”看上了眼就一把抢来,无论“圈地招商建大城”还是“收地拆房盖新村”,都得以尊重农民的权利为基础。这些道理难道只是在“西方”成立吗?

可见,我们所说的农业问题很多并非产业经济问题,我们所说的农村问题很多也并非乡村社区问题,实际上它们都是农民问题,主要是农民的人身和财产权问题的不同表现。今天我国的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已经很低,真正务农的劳动力和真正安居乡间的人口占比也在明显下降,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却没有降低。我国独特的“农民问题”不仅存在于非农产业(所谓的“农民工”),也存在于大城市(所谓的“外地人”)。应该说改革30多年来我国解决农民问题,即农民权利问题上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是该做未做的事还不少。

农民在改革中已经取得选择经营方式的权利,但还没有取得处置自己土地的权利。农民有了在城里打工的权利,但还没有在城里安家落户的权利。改革前的“农民工”是无偿征发的劳役,农民甚至没有在城里“暂住”打工挣钱的可能,后来他们可以花钱办“暂住证”在城里打工,但会随时遇到盘查,一旦没带证件就可能被“强制收容”。孙志刚事件后“收容恶法”废除,被查无证多改为罚款。近年来查证也很少了,一些人在城打工数年不办证,通常也没事。但是即便办了暂住证(居住证),他们仍然只是“居住着”而没有真正的居住权。市民的贫民窟是合法的“棚户区”,平时不会被驱逐,“改造”时有“安置、补偿”待遇,而他们盖的棚户是“违章建筑”,租住的也没有租户权,一旦被拆,“不补偿不安置,否则后患无穷”的无条件驱逐政策仍然是通行办法。不受驱逐的“消极自由”尚且付诸阙如,难怪社保、医保、子女受教育、廉租房等“积极自由”性质的福利均难以落实了。

农民的土地权利一向议论很多。随着土地流转改革的深入,关于落实农民土地产权归属的问题将日益迫切,也不可回避。所谓土地为没有福利的农民“最后保障”,不让农民处置自己的土地是为了防止出现“无地农民”等说法更是荒诞无稽,笔者曾经多次驳斥过。其实真要防止“无地农民”出现,首先要做的不是约束农民,而是约束政府,阻止其随意圈地。

篇三:201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 2015.1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其中1—11题为选择题,40、41题为综合题。本卷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突出能力的考查,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本试题重点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交通建设预防措施、城市功能区的判定、水库泥沙分析、太阳辐射和热力作用、城市化、农作物种植影响因素及自然灾害、径流、天文台的选址、工业类型、读图分析能力、外力作用、自然带、海水盐度、降水原因、乳畜业发展的条件、地形地势、河流补给、避暑原因、产业转移等。本卷图文资料丰富,设问较好,本试卷整体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性较强,试卷整体难度中等偏上,是一套有一定区分度的试题。

本试卷共12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

否正确;之后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文】L9 1.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通水现场施放“大黄鸭”测量水速。“大黄鸭”携带的测速设备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GPS)

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DE)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

【答案解析】A

解析:全球定位系统(GPS)具有定位、导航、测速功能,A对;遥感技术(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片,获取信息,不能测速,B错;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数据,不能测速,C错;数字地球(DE)是将获取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网络上的流通共享,D错。

【思路点拨】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定位,遥感是“看”,地理信息系统是“想”和“算”。

【题文】K1 2.兰新高铁(兰州一乌鲁木齐)在新疆境内65%的路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图1),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防雨 B.防冻土 C.防滑坡 D.防风

【知识点】本题考查交通建设措施。

【答案解析】D

解析:西北地区风力强劲,所以为了高铁的安全,而建防护墙、地上隧道,D正确。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所以不是为了防雨;青藏高原冻土较多,而兰新高铁基本无冻土;很多地方不用防滑坡。

【思路点拨】防护墙不防雨,地上隧道与冻土无关系,对滑坡作用也不大。

【题文】I1 3.图2是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 进出站人数统计。该地铁站位于城市的

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

【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判定。

【答案解析】 B

解析:从图中看到6时到9时进站人口较多,而21时前后出站人口很多,所以可能是住宅区,B正确。

【思路点拨】由6时到9时进站,然后坐地铁到工作地,21时前后出地铁站,判定是住宅区。

【题文】 D1 L4 4.图3是珠江上游岩滩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3

A.入库泥沙逐年减少 B.出库泥沙逐年增多

C.水库库容逐年减小 D.入库泥沙越多拦截率越高

【知识点】本题考查水库泥沙分析。

【答案解析】 C

解析:从图中看到入库泥沙有波动,不是逐年减少,A错误;出库泥沙有增有减,不是逐年

增多,B错误;泥沙越来越多,所以水库库容逐年减小,C正确;入库泥沙与拦截率不是正相关,D错误。

【思路点拨】从图中分析三者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题文】C1 5.读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P′逐渐减小

B.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P与P′的差值大

C.P大于P′是因为大气保温作用明显

D.影响P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

【知识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和热力作用。

【答案解析】D

解析:P′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P′不是逐渐减小,A错误;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P与P′的差值小,B错误;P大于P′是因为大气削弱作用,C错误;影响P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D正确。

【思路点拨】理解太阳辐射和大气的削弱作用,保温作用是关键。

【题文】 I2 6.图5是我国某都市区1982—2008年空间扩张过程。此过程主要表现为

图5

A.郊区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城市空心化 D.再城市化

【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化。

【答案解析】A

解析:从图中看到城市的建设用地逐年增加,所以是城市化的过程,A正确。

【思路点拨】逆城市化与城市化相反的过程,城市空心化是城市中心衰落的景象,而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一个应对过程,使得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补充: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①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③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④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题文】J1 G3 7.图6是我国双季稻(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图。下列描述符合双季稻种植区特点的是

A.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饮食习惯

B.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C.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

D.对双季稻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潮

【知识点】本题考查农作物种植影响因素和自然灾害。

【答案解析】 B

解析:双季稻种植分布在我国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的地区,所以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热量,A错误;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云贵高原影响,海拔较高,热量较低,B正确;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热量充足,而不是光照充足,C错误;双季稻生产区域受寒潮影响较小,D错误。

【思路点拨】考虑纬度和地形因素是解本题的关键。

【题文】 D1 8.地表径流系数是指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量(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在我国南方地区,云贵高原地表径流系数明显偏小,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少 B.蒸发量大 C.工农业用水量大 D.地表水下渗严重

【知识点】本题考查径流。

【答案解析】D

解析: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所以导致径流量减少,所以地表径流系

篇四:中国农村令人触目惊心的现状

中国农村令人触目惊心的现状

近日,作者王君柏利用今年暑期在湖南乡村实地调研的一份观察札记网络热传。作者笔下展现了凋敝的中国农村现状。一个村原有132人,现在只剩下54人,基本是老者幼者;土地荒芜很少耕种;老一辈辛苦一辈子,老无所依;第一代打工者、新一代打工者难以在城市生存下去;农村传统的民风习俗不再;两性关系混乱,婚姻难保;环境污染严重等等。下面是作者笔下展现凋敝中国农村的一角。 该村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村落,曾经人口繁盛,百业兴旺,老有所养,幼有所乐,虽然物质生活还很艰苦,但大家都满怀希望,但现在村里处处显出暮气沉沉。

1985年左右,村里一共有132人,老中青搭配合理,青年人所占比例差不多是一半。但目前长期居住在村子里的只有54人,而且基本以老幼为主。村里成年人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基本都是老人。

另外的72人,绝大部分都到广东、上海、天津等地打工。其余的,有在附近镇上做生意的,有在外地安家的,有通过高考出去在城里安家的。

老幼相守的村子,人们谈不上还有什么希望,老一辈无可奈何生活在故土,幼辈的到十五六岁也就走了。村里的耕种方式,这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水田当旱地种。全村的水田,插秧的面积不到十分之一,逐步都改为种玉米,村民水稻不够吃就到镇上买。

二是旱地的种植方式已经全靠除草剂和农药。这样连续多年种植,田地退化,土质板结,庄稼产量大减。

三是种茶叶或者油茶。村里人连简单的方法种旱地也已经力不从心了,就采取一种更省力的方法,种上茶叶或油茶,只是表示这田地还有主人。

四是田地周围的树木开始吞噬农田。树木肆意生长,农田庄稼光照不足,林中各种大小动物与人争夺粮食。

文章称,目前,农田还有老一辈村民苦苦支撑,往后年轻人不会种地,村庄的衰落将不可避免。日渐凋零的老一辈老无所依,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只要有最后一点力气都坚持劳作。子女辈将孙辈留在家里,爷爷奶奶辈再次充当父母辈带两三岁的小孩。孩子上幼儿园,老人来回七八里山路,每天跑两次。待到孩子到镇上上学,奶奶们又合租一个小房子陪读。并且孩子一送进学校,老人马上去找各种副业来做赚几个钱。

老人大多都是劳动到最后撒手归去,少有长期卧床的,更有少数老人,因为没有子女照顾等自我了断。他们在此劳碌了一辈子,最终发现后继无人,甚至有的老人坟头,也难得有人来烧一柱香。

两代打工者难以在城市生存下去。村里一位46岁的男子说,今年过完年本不想出去打工了,但在家难找到钱,又去了深圳,但只能找到又苦又累、工资少的活干,又回了家,不想再出去了。

文章称,其实,这正是第一代打工者的最终结局,年轻时把精力与聪明才智奉献给了城市,但最终难以在城市停留,大部分还得回到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上来。这一辈回归乡村或许又带着他们的孙辈,继续艰苦讨生活。从当前的趋势来看,他们老了也得不到子女的照顾。

村里九十年代及其后出生的年轻人,大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学业多荒疏。有的辍学了事,或到处混,或到城市打工。但第二代打工者已经难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质。而他们的教育与阅历,决定了他们并不能轻松赚到钱,又铁定了心不愿再回到乡下种地。有的耗尽父母甚至爷爷辈的积蓄,在镇上或县城买一套小房子,但没有经济来源,将来何以为生?第二代打工者是徘徊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不稳定群体,既融入不了城市,又回不了乡村。有的成了混混,有的辗转开店而终无所成,有的甚至采取欺诈哄骗的方式骗钱。

文章称,在传统乡村社会,虽然物质不够丰富,但社会有序,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绝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在此平衡中,良风美俗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使乡村的生活井然有序,也使人们的生活有意义。但当前的农村,过去的良风美俗若不是还有

一些古朴的老人支撑,可能已经荡涤干净了。

孝道堪忧。村里一老太太谈及子女们的孝顺,潸然泪下。她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地、喂猪,挣万多块钱,但女儿、儿子总是向她要钱,她无法满足他们钱的要求,因此总是吵。现在的年轻人基本谈不上尽孝道,老年人哪怕八十多岁了都是自食其力。更有甚者,农村有儿女新盖的房子不愿意让老人一起住,认为老人不干净。只在屋旁另筑小平房给父母栖身,老人偶尔到正房走走,媳妇会大骂,甚至拳脚相向,理由只是老人在房里踩了脚印。老人死了,在棺材前后,子女并无戚容。

两性关系混乱。过去的乡土社会,男女有别,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但现在农村,中青年男女关系很混乱。留守的一部分人,虽然乡村人言之畏,但两两凑对的不在少数。在外打工的一部分人,两性关系更随便。农村还有十六七岁女孩就私奔、堕胎的,而男人则是不同的男人。婚姻不牢。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夫妻间感情少了。村里好几个小孩还不足一岁时,妈妈就因为不能忍受贫困而出走。孩子们在外打工的爸爸,又不断认识外地的女孩,现在,已经给他们换了几届妈妈。

商业化、货币化渗透每个角落。过去农村换工互助,现在直接支付工资,按天收费,一点不含糊;过去走亲访友,带点礼品,现在一律给钞票,亲朋聚会反成一种负担。现在办丧事,职业抬柩人员给钱才办事,买卖而已。农村当一切都货币化了,也就失去了往昔的人情与社区认同。

环境污染严重传统手艺消失。文章称,在村里,人们尝遍了现代

化的很多苦果。如垃圾处理难。大量的塑料产品、玻璃产品等的出现,导致以往自然循环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已经难以奏效。大量洗洁剂、洗衣粉水直接排入自然环境。各种农药瓶、酒瓶、饮料瓶,连同其它一些无法自然分解的东西,都扔到自然环境中去。随着养殖业的扩大和规模化,大量的动物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向自然,严重影响周边地区的水源。

传统手艺消失。农村过去积累了很多的技艺,但现在这些都不存在或濒临消失。过去精巧的竹篾器具,古朴实用的石磨,不用任何铁钉胶水的桌椅,别致的蓑衣、斗笠等等,都渐渐被县城周围的所谓农庄搜集去,展览给食客们看。取而代之的一律都是粗糙的、无法自然化解的铁质、塑料制品。农村最基层的传统文化正在自我毁灭。

农村行政村委基本无行政可言,其作用仅体现在村民间有纠纷时,可能会找村委的人来评个理。村委还利用手中的权力与民争利。

文章称,乡村的衰败是一个趋势,并且越来越严重。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任乡村衰败下去,将来后果会非常严重。

篇五:中国文学的衰败

中国文学的衰败

【实体书店,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从前大家的娱乐选择少,现在各种娱乐方式应有尽有。到处是诱惑,所以大家很少看书了。看正经书的就更少了。那么那些爱看书的人都跑哪里去了呢?】

【有的在家上网看小裤裤……看七情六欲的、没有营养的动画、电视剧。】

【更多的读书人都在网络上找不要钱的电子书看。不但不会被书店老板催促轰赶,而且应有尽有,几乎都是免费的。】 原创【免费】正文:

前些日子听了一专家的分析,研讨的内容是实体书店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现在图书市场受网购和文化数字化的影响,大部分的实体书店都在大肆亏损,大大小小的民营书店隔三差五就有倒闭关张的。最后的研讨结果就是,在未来,北京所剩下的实体书店很可能就只有中关村图书大厦、西单图书大厦和新华书店这样的国营企业和老字号硬牌书店,其余的书店均向专业化多元化的模式发展,或许变成咖啡书屋,或许改成租书形式的书吧,搞不好还要像日本那样,店里配个兔女郎或女仆管理员来吸引人气。有人曾调查过,问了一些网友,说实体书店还该不该存在,许多网友是这样回答的:

“当然应该,没有实体书店,我们到哪看免费的小说啊。”

“实体书店必须存在,那是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体现形式,再没有什么,比一整天徜徉在书海里的感觉更美妙了。而且数字文化永远替代不了带有油墨香的实体书带给

人们的精神意境,人只有把书实实在在捧在手里,才会体感到‘读书’这一行为给人们带来的独特的味道和情调。”

后来调查人员追问这名网友,你平时都通过什么渠道买书,这哥们却说,是在当当网和学校旁的天桥上。调查人员又问,那你既然在网络和地摊上买,为什么还总去实体书店呢?哥们回答说:因为实体书翻阅方便,在书店先看哪本书的内容好,把书名和书号记下来,然后再到网上买便宜的。

事后调查人员又采访了许多人,大家所持的观点都支持实体书店继续开下去,可在他们实际购书的时候却选择了网络和盗版的渠道,主要原因就是便宜。大家不愿在实体书店消费,又希望实体书店存活下去,这就好比行房事的时候,自己不愿意带套、想在里面一泻而出,又不想让女方怀孕,这都是自私的。

再有,关于网络文学,曾经在“百度知道”看到这样一个提问,这个网友来这里,是为了找新的免费小说的网站的:

“飞库(文学网站)也要钱了,哎,最后的根据地没了??原来在涅盘看不要钱的书,现在飞库也要钱了??

悬赏分:30 | 离问题结束还有2 天9 小时| 提问者:**** | 检举

晕,我们这些没有钱的书迷真的是无路可走了??支持了飞库3年多,从飞库到那啥的,再到冰帝到涅盘,现在回到飞库??是不是飞库感觉流量多了,看的人多了,不在乎我们这些书迷了?新书算了??我在涅盘上看完的全本刚刚无意间看了下??结果变VIP收费了??晕,最后的根据地没了??当初在飞库那么多广告都支持下来了,就是因为大部分书不要钱,现在啥也不说了??这样下去,不是把人都挤到起点了吗?求个能下JAR格式的小说网吧,免费的,我穷,对飞库彻底绝望了”

我是个文学创作者,我关注他说的事,我自信着自己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和人格修养,不过老实讲来,看完这个贴子,我真是用尽毕生了所学的一切本领才勉强克制自己没讲脏话。

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这种人也是满街都有的,现在网络文学网站开始收费,除了自己盈利外,同时也是为了保护作者的权益。从前中国到处能找到免费的小说,只能说这是中国法律的弊端,法律不规范,搞得国民就总像个乡村老土似的毫无版权意识,更勿说保护文化产权了。不过,今天的中国,开始规范了法律,重视了文化产权,然而老土却还是老土,他们不懂这些,也不考虑这些,他们从前在网上随便一搜,到处都有一分不花的网络小说看,现在规范之后,老土们都被惯坏了,觉得我看个小说还要钱,你们丫脑袋塞钱眼儿里了吧。现在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从前小便宜占惯了,后来忽然有一天占不到便宜了,就觉得自己吃了亏,觉得是别人欺负了自己,抢占了自己好大一

笔财富,他们产生了这种受了极大委屈的精神幻觉,并以此,由心地发出一种怨恨来,像发牢骚一样滔滔不绝讲了许多充满穷酸气的自私话。话中处处透着目的性明显的肤浅和无奈,让外国人嗤之以鼻,让中国人哭笑皆非。

中国人无论什么事,一旦触及到个人利益,触及到钱的问题,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再亲的人也成了敌人。在这种问题上,我要替作者和商家说句话:上文那个网友所说的飞库文学网,它们的收费通常是一千字3分钱,作者得2分,网站得一分。一篇质量尚好的小说,作者熬几宿,可以写一万字的VIP章节,也就是收费章节。这辛辛苦苦的一万字,读者只需要花3毛钱就能看全,并且还能下载到自己电脑和手机里永久保留,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觉得贵。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作者付出了劳动,网站的人也付出了劳动,就应该有一些所得。那些老土不想花钱,不看便罢,但是反过来訾詈作者,那就是你们的不人道。网络小说就像现在的网游,基本都是永久免费的,但你想玩爽、玩痛快了,还是要花钱买好的装备。既想所向彼靡、天天虐别人,又不愿花销的,这算是一种“违反常规”和“不讲理”,好比饿了的时候天上会自动落下肉包来,这在现实中都是违背自然常理的。如若有一天,你真的没花一分钱,拿着无敌的装备天天虐别人了,那只能说这是一种悲哀,是对买装备者的不公平、对游戏开发商的不公平。

现在阅读纸质的出版类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基本是两种不同群体,我励志于正规的出版类文学,以网络做平台独自锤炼。我所创作的习作都会最终制作成实体印刷本出售给读者。我在网络平台免费更新,后来差不多要完结的时候,结局我隐藏了,发布了实体书的消息,结果当天忽然冒出一个人留言给我说,“完了,彻底完了,你终于变得和他们一样了,你最终也掉进世俗腐臭的金钱粪坑里。你已经变了,当初纯情的写作的你已经回不来了,我们会怀念你。/另说,你的书我说什么一定要买到手,但在我看完结局后,会立刻扔到垃圾桶里,因为作者变了,令它没有收藏的价值。”

我过了很久才看到这段留言,之后我想了三天,我在大脑中搜寻我毕生所学的一切词汇来试图形容他的行为,但每个词都不够贴切,后来还是从一些脏话中找到了最形象的词语,没有办法,真的,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真是个傻逼。

作者是非常辛苦的,依我自己的经历,这套书是我熬心血写出来的:那个时候,整整五个月,我每天泡北大,12个小时就吃一桶三块五的泡面,每天盯着笔记本,眼睛刺痛,晚上熬夜写作,搞得肝损伤,最后整整80万字,在网络上我一分不取不说,还遭来一堆骂声,你们什么时候能放弃自己的自私,把为己之心放到对方立场中想想。这部书分两种,一种是有带结局带各种社会抨击及情欲描写的完全收藏本,就是我的实体书,另一种是在网上发布的免费删节版,删节的内容只是些过激描写,毫不影响剧情。这也就是说,你们可以有选择,有经济能力、并希望收藏实体书的就花钱购买,如果不愿花钱,就在网上看免费版,我保证你们依然可以看到七十万以上的内容,但是现在许多网友的做法就是,加我q之后上来就说“快,把完整版发我。”我说完整版只有实体书,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