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31:04 字数作文
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字数作文

篇一: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教育不公平

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教育不公平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亚行的研究表明,如果按照每人每天一美元的标准衡量,中国的贫困发生率由1990年的32.5%下降到2005年的7.1%。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是以收入不平等拉大为代价的,尤其是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根据官方数据,中国基尼系数(用于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分析指标)从改革前的0.2-0.25上升到0.45。一些中国学者认为,实际基尼系数可能还要高过这个数字,接近拉美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拉美国际基尼系数一般为0.6-0.7)。

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还面临诸多问题,诸如城乡差距的扩大、贫富差距扩大、受教育权利的不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威胁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政府面前刻不容缓的重任。

面临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概念,在17大报告中更全面的阐述了这一理念。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然而在两会上教育不公平问题成了委员们议论的焦点:最需要教育资源的地方,却最缺乏教育资源;最需要接受教育的群体,却离教育最远,教育不公平问题亟待解决。前几天看新闻,央视曝光的中小学教育八条潜规则引起轩然大波,称“其积弊之深令人震惊”。这八项教育潜规则分别是:第一,“免试就近入学”异化为“争相择校”;第二,择校费“被自愿”;第三,奥数改头换面;第四,升学率还在争第一;第五,“重点班”改名“创新班”;第六,补习班挂名“家长委员会”;第七,“你的学生我来教”;第八,全日制培训班集体异地补课。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的内部公平。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客观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这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中国的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

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我国教育不公平还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差别上,这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我国当前存在的种种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是历史形成的,只能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值得重视的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原因。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平。当前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不公平主要表现是资源配置失衡的局面仍未改变和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导向”。另外,中国的教育腐败正在加剧教育不公平。这种腐败集中表现在对公平竞争的升学考试制度的破坏上,通过权力和金钱的交易,换取私有制的教育资源。对我国教育不公平现状,下面从地区差别、城乡差别、性别差别、民族差别、阶层差别进行陈述。

1、地区差别与民族差别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4%(1991年),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该数据为8.41%。比较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各类学校中在校生的比率不低,但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师资短缺,经费不足,普及义务教育都遇到极大困难。

2、城乡差别与性别差别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城镇人口占39.78%。比1990年增加了9.86个百分点。相对而言,城镇学校条件好,容易吸引外来学生。 女性教育的问题集中在农村的贫困边远地区,主要表现为女童入学率低于男童,文盲率女性高于男性。1997年,我国尚有1.45亿成人文盲,其中3775万青壮年文盲中,70%为女性。“八五”期间全国扫除文盲2441万,女性仅占41%,比男性低18个百分点。而在城市和高层次的教育中,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这涉及到用人制度以及传统观念问题。

3、阶层差别与职业差别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距拉大,这成为我们研究公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在城镇中,由于企业效益差,大量下岗职工失去稳

定的收入来源,成为新生的贫困人群。贫困人群的扩大,必然随之而来的是贫困学生群的扩大。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际的教育收费不断增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校园中“贫困生”、“特困生”日益增多。对农村中大量出现的流失辍学的调查显示,贫困仍然是使许多人上不起学的第一位的原因。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中来自知识分子和干部家庭的子女比重越来越高。而在军校、师范、农林、地矿等一些收费相对较低的学校,低收入阶层子女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这就从主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业成功机会上的不平等。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潜动力,是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关键。教育发展应该是全面、均衡、公平、整体发展,教育机制应该是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由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考试制度、用人机制、教育结构、城乡教育差别、农民工子女教育等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具体原因主要在于:

1.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目前我国教育不公的现状与我国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有直接关系。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要求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世纪末达到4%。但这个目标从未达到,1996年还一度跌到2.44%,2003年才占到3.41%,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5.1%)。教育投资包括国家投资及社会和私人投资两部分,由于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中国社会和私人投资占到总投资的44%,而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只有12%。这些均与科教兴国的国策不相适应。这一较少投入在配置上又不合理。以2002年为例:全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5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其中的23%。建国后,国家对城市中小学基本建设历年均有投资,对农村则投资很少。从1983年起,由于先后普及小学教育和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各地均动员农民集资解决中小学校舍和危房问题。农村的义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农民的自办教育,本来就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偏偏要承担如此重的义务,不知又有多少孩子由于贫困被阻挡在了学校的大门之外。

2.“精英教育”导致教育不公平。“精英教育”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所谓重点学校投入多,使之形成设施好、师资强、升学率高、吸引力大、优质生源足的良性循环;而地方院校则投入少,使之形成设施差、师资弱、升学率低、缺乏吸

引力小、生源短缺的恶性循环。

3.教育产业化思想导致教育不公平。教育不公的现象依然存在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正确指导思想还没有在相当一部分人中形成,教育产业化的思路还有不小的市场。

教育公平是一个最基本的公平,教育公平无法实现,那么社会公平就更难实现。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1.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横向和纵向的均衡发展,是教育机会公平实现的物质保障。只有通过法律法规形式确定教育投入的总量和比例,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同时进一步调动全体社会成员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热情,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只有具备充分的物质保障,地方院校的教育事业才能得到发展,教育公平才有可能实现。

2.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地方院校作为社会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在和谐社会建没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大力建设和谐校园,既是地方院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通过建设和谐校园,推进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切实解决广大师生员工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学校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校园和谐了,可以为整个社会增添和谐因素,并带动各类和谐创建活动的开展。

3.重视校园弱势群体,完善校园救助机制。高校内的弱势群体主要是贫困学生和生活较困难的后勤系统教职工以及后勤系统中的临时用工。高校后勤在服务保障中应尽可能的为贫困生提供合适的勤工俭学的岗位,让其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并在这样的劳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后勤系统中还有不少离退休的教职工,需要后勤团体和领导的关注与理解,要定期地走访探望,组织活动,联络感情;在后勤系统中,有很多的临时用工,大都是后勤服务中一线岗位和基础建设中建设者;应给予一定用工待遇和应有的尊重,尽可能地改善他们工作、生活和再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校园内的这部

分“弱势”群体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庞大的团体,对学校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打造和谐校园,就要高度重视这部分校园弱势群体,完善与此相关的校园救助机制,使他们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始终发挥着他们应有的作用。

篇二:语言运用中不和谐音符

语言运用中不和谐的音符

笔者对本校近两千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基本上不写错别字的人数比例不到1%;能正确区分“的”、“地”、“得”用法的不超过30%t对错别字认识不足的多达45%。更有甚者,有25%的学生“再”、“在”分辨不清,写作中还常常出现“在一次”的错误现象。可见,错别字已是学生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应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错别字现象如此普遍呢?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写错别字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汉语言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因素,更有学生本身的原因。

一、汉语言本身的原因

1、形似字的大量存在是学生产生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因素。汉语中形声字占90%左右,这些汉字中,有的声旁完全一致,只是形旁不同,我们假若没有很好地把握各自的特征,就极容易产生误用。如:

上例中,加点的字形体相似,用法完全不同。如若不仔细辩认,常会出现别字。

2、纷繁的同音字是导致学生错别字另一个重要因素。相当一部分学生粗枝大叶,不愿意去仔细分辨同音字,常常望文生义,不注意查证汉字的特定含义,遇到问题,也不去查字典,往往似是而非用同音字去替代,结果造成了错误。例如:

以上加点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学生常常混用。

3、固定用法。不少词语中的汉字是约定俗成的,特别是外来语更是如此,不需要我们去推究其所以然,也无法从字面去推断其具体用法,只能沿袭前人的用法,被动地接受并强加记忆,才能避免运用时出现错别字。例如:玻璃、葡萄、钞本、株洲、苹果、照相

二、社会的原因

1、广告用语的误导。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激烈,经营者追求广告效应,故意使用别字来体现广告元素,一些艺术性、时尚的词句应运而生。诸如:“一网情深网络会所”、“筷乐园餐馆”、“大吃一斤海鲜馆”、“缘份天空ktv”等招牌,“××医院治疗结石,出奇志胜”、“鸡不可失,时不再来”、“××服装,衣衣难舍”“购高清电视,清临世界杯”等广告词。从艺术的角度看,广告设计者别出心裁,通过文字游戏达到了引起消费者注意的效果。

2、网络天地的毒害。现代中学生沉湎于网络者大有人在,上网聊天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喜好。如果我们深入其中,你会惊奇地发现:个人空间和博客中错别字屡见不鲜,网络小说中错别字的比比皆是,聊天记录中错别字更是随处可见,大有泛滥成灾之势。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这些爱上网的时尚学生,成为他们错别字产生的重要基地。

3、盗版书籍的影响。每个城市的街头小巷,总有一些不法分子追求高额利润,经营廉价的盗版书刊杂志。笔者曾多次翻阅这类书籍,发现其中错字连篇,纯为害人之物。可学生们偏偏喜爱这类书,购

买下来如获至宝,夜以继日去读,不分课内课外,传阅之风甚浓。学生酷爱的结果是从中获取了错误的信息,积累了大量的错别字。

三、自身的原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内因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学生错别字成风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原始积累,思想上认识不足造成的。

1、对文字的认识不足。很多学生态度不端正,写字不认真,随意增减笔画,要么多一笔要么少一画,碰到不会写的汉字时也懒于查工具书,草率从事。他们对偏旁的使用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求知务实的精神,写字不规范,常常任意简化汉字或用符号去代替汉字。这些不良的习气为他们写错汉字埋下了祸根。

例如:常增减笔画的字:蒙、考、德、武、具、拔、复、庆、乌。堂误用偏旁的字:座(坐)位、眼睑(脸)、竣(峻)工、影碟(牒)、好荡(象)、遵(尊)循、广博、寒冷。

2、没有积累文字的知识。如果平时不加强积累,不刻意去记忆,不学以致用,就无法掌握更多的文字知识,就难以过汉字这一关。特别是有相当多的汉字,如果不留神就很容易出错,尤其要予以重视,必须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去理解,从而准确地认识汉字,掌握其特点并熟练地使用它。例如:部(布)署、粉磷(粹)、宛(婉)转、暴躁(燥)、缘分(份)、鸡蛋(旦)、变本加厉(利)再接再厉(励)。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要克服学生错别字严重的现象,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认识到位: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错别字的危害,结合自身实际,找出形成错别字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搞得语义不明,表述不清,词不达意。否则,常常会闹笑话。因此,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加强字词的积累,体会汉字的书写规范,理解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在遇到生僻字或不会写的汉字时,要查字典弄清其音、形、义。

(2)落实到位:教师不仅仅要求学生经常地自测,还有必要进行一些更正错别字的训练,对比较普遍的错误应着重强调,反复训练,引导学生改正,对于常见的错别字可采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检测,敦促学生摒弃错误,不断进步。

总之,只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认识错别字的形成和危害,不断积累汉语文字知识,多查录、多积累、多体会、多运用,有意识去克服写错别字的不良习惯,那么错别字这个不平和谐的音符一定会转变为优美曲调中美妙的音符。

篇三:关注课堂中“不和谐的音符”

关注课堂中“不和谐的音符”

和谐是人们所追求的,也是教育所追求的。然而在现在的数学

课堂中,我们却常常能发现许多“不和谐的音符”:有时学生的回

答并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甚至与教师的预设背道而驰;当你圆满

完成一个环节的教学或准备归纳总结时,在课堂的一角会冷不丁地

举起固执的小手,那么显眼,那么执着,一副不让回答“誓不罢休”

的势态??面对课堂中跳出的“不和谐的音符”,你是视而不见、

冷眼相待,还是倍加珍惜呢?这种不和谐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

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抓住课堂中有

价值的错误,跳出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关注课堂中“不和谐的

音符”,就会使课堂成为孩子个性张扬的天空,课堂也会因你的关

注而精彩。

一、捕捉错误。绽放精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堂中出现的错误,

正是学生真实的思维方式的暴露。学生的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学生思维中有些所谓的“错误”,正是其思维过程中的闪光之处。

教师要抓住这个“错点”把学生引向成功,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

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

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使错误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例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为了使学生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

我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每个小组的袋子里有6个红球、

2个绿球,小组活动完毕,依次汇报情况。到最后一个小组汇报时,

却出现了颇具戏剧性的局面:他们小组摸到绿球的次数反而比摸到

红球的次数多,并且这组有个学生“坚决”不同意“袋子里红球多,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更大”的结论。尽管事先已经考虑到有可能出现

这种概率很小的情况,但当学生提到时我还是免不了一愣:这是个

比较棘手的问题,跳过去——不行!那怎样来引导呢?我迅速调整了

自己的教学思路,于是和学生之间有了下面的一番对话——

师:“那你认为谁对?”生:“都对!”师:“为什么?”生:“因为我

们组也是通过摸球得出的结论。”师:“可他们5个小组的意见都是

一致的。”生(声音不高,但依然坚定):“我还是不同意!”

“啊???”同学们中间一阵喧哗。

师:“这位同学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很了不起,因为说不定真理掌

握在少数人手里呢!把你们小组的球拿出来,让这组同学再来摸几

次。”

这组同学连续摸了3次,结果摸到的都是红球多、绿球少。这位

同学又要求加摸了2次,结果还是摸到的红球多、绿球少。

师:“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生:“我觉得他们对的可能性大一

些,但我好像也没错,这是为什么呢?”师:“说得非常好!在红球

多、绿球少时,大多数情况下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比摸到绿球的可能

性大,如果像他们小组摸球的这种情况发生了,这是一种偶然现

象。”

师:“谁还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发生的偶然现象呢?”

遇到这样的错误资源,我们只要处理得当,就会转化成课堂教学

中最大的“亮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课堂因为

“错误”而更显精彩。

二、分析原因。巧妙纠错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必然有其原因,正所谓“正确的思

路也许相似,错误的思路则各有各的不同”。教师对学生数学课堂

中的出错要认真研究,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研究引导学生纠正错

误的方法,做到善于对待学生数学课堂中的错误。

如在教《近似数》一课时,一个学生出现了如下错误:16.476-17(保

留整数)。开始,我以为是这个学生对“四舍五入”的方法掌握得

还不透彻,于是提醒并帮助他纠正了错误。然而,在后面的练习中,

相似的错误仍在出现,我不得不对自己的判断提出质疑。于是,在

他得出9.48—10时,我让他说说是怎么想的。当学生告诉了我思

考的经过后,我才知道了问题的症结:原来在求近似数时,他是从

最后一位数想起,然后逐次进行“四舍五入”的。找到原因后,我

做了针对性的启发与引导,错误很快便改了过来。看来,对学生的

错误,我们不能只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要“蹲下身”来细心听

取他们的真实想法,了解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这才是解读学生错

误的有效途径。

三、巧用出错,引发探究

布鲁纳曾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

发展。”对于似是而非、学生不易察觉的出错,如果教师只告诉正

确的做法就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还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的发展。若对这些错误因势利导,巧妙地加以利用,多给学生思维

的时间和空间,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积极

性,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地传授与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

一个动态地生成资源、利用资源、提升资源的过程。这些“不和谐

的音符”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课堂正是因为有了这“不和谐的音符”

变得更加精彩,才有了生机和活力,师生才更具灵性和个性。教师

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对待”不和谐的音符”,让其

变成美妙的乐曲,给我们以意外和惊喜,令我们陶醉和享受。

(作者单位:河南省荥阳市第四小学)

篇四:和谐

品德与社会《和谐》

曾英姿

【活动背景】

1.和为贵,谐为美!社会需要和谐的音符。

2.近年来,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部分青少年中出现了傲慢无礼而又懒散、禁不起挫折的现象。

3.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和谐,明确打造和谐,自己应该如何做。

【活动地点】花都区狮岭镇合成小学五(3)班

【参与人员】五(3)班全体学生

【活动形式】知识竞猜、小品、自由发言、唱歌、相声

【具体过程】

一、美的韵律-和谐

1、欣赏三组具有强烈对比的画面。

2、个别汇报你喜欢的画面,并说明原因。

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

3、引出和谐的含意

和谐汉语词语释意:融洽,调和。如:音调和谐,和谐的气氛;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一、 寻找和谐的足迹

1、四人小组互相讨论,找出校园里存的和谐的画面。

2、小组长归纳并汇报

三、捕捉不和谐的音符

1、小小新闻采访者,捕捉校园存在的不和谐的音符。

2、走出学校,捕捉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的音符。

四、七嘴八舌话“和谐”

1、分成正方和反方对“和谐”与“不和谐”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进行辩论大赛。

2、总结 和谐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对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为“构建和谐校园”出谋划策

措施:

可签订承诺书、保证书。本人为打造和谐校园承诺做到以下几点:

1、关心学校,处处为学校大局和全校学生的根本利益着想。

2、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努力为集体或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3、积极投身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增强劳动意识。

4、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无故缺席,不做损人利己之事。

5、诚实守信,考试不作弊。不说谎话,不欺骗家长,不欺骗老师和同学。

6、严格遵守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7、严格遵守学校管理制度,不上网打游戏。

8、文明修身,不抽烟,不酗酒,不赌博,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打架斗殴,男女同学在公共场合不过分亲昵。

9、爱护环境,不破坏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杂物。

10、生活俭朴,不盲目攀比,不过度消费;注重节约,不浪费水、电和粮食等

11、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饮食卫生,不违章用电,不违反交通法规。

篇五:和谐的音符

和谐的音符

和谐的音符

有人说:“和谐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有人说:“和谐是一首美妙的音乐。”

我说:“和谐是一段快乐的音符。”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图画。其实,世界处处都需要“和谐”。和谐是关爱体贴,和谐是宽容礼让,和谐是科学利用,和谐是协调发展??“和谐”,字祥义丰,意味深远,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世间和谐,便能携手共进,多些公平竞争,少些坑蒙拐骗;多些扶危济贫,少些以邻为壑??和谐,让万物生机蓬勃,让世界亲密无间。 这点点滴滴美妙的音符,化作美丽的和谐乐章,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回荡、回荡。

因为只有和谐的音符才能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只有和谐的音符才能是我们的国家变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只有和谐的音符才能使我们“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妇有归。”

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尝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心境,使我们志向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快容;在和谐的社会中,我们学会了太多太多,让我们携起手来,使我们的和谐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相关阅读: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