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追求真理的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4:33:18 作文素材
追求真理的例子作文素材

篇一:追求真理系列论点与论据举隅

追求真理

论点1: 我们应该勇敢地追求真理。

【相关论据】

1、远涉重洋,海外求真理:1922年,朱德为了表达他信仰共产主义的决心,毅然脱掉马靴,换下军装,放弃了荣华富贵,只身来到上海。他找到了当时的共产党负责人陈独秀,提出了入党的要求,但陈独秀没有同意朱德的申请。朱德于是决定出国留学,去德国,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乡去寻找真理。1922年11月,朱德来到法国马赛港,听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的负责人正在柏林,连行李都没打开,直奔德国。在这里,他遇到了比他小12岁的周恩来,郑重地向这位24岁的年轻人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请求。请求很快得到批准,从此,朱德同志站立在新时代的前列,为中国革命奋斗了一辈子。

2、徐特立50岁加入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将介石挥舞起屠刀,大肆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意志薄弱者,纷纷脱离革命队伍。而已50岁的徐特立,却冒着生命危险,从长沙来到白色恐怖中的武汉,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这位革命老人,克服了种种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3、陈少敏没有举手:老革命家陈少敏一生正直。“文革”期间,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同志出党的决议草案时,陈少敏硬是没有举手。会后康生恶狠狠地质问她:“你为什么不举手?”陈大姐义正辞严地回答:“这是我的权利!”顶得康生哑口无言。后来她被下放到河南省罗山县,受尽折磨。她坚定地说:“不要犯软骨病,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对群众、对国家、对党负责到底。”

4、在烈火中永生:战功卓著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被俘。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反动派的百般威胁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写下了百世流芳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5、张志新的歌:“文革”期间,张志新因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而被投进监狱。她面对着非人的折磨甚至死亡的威胁,依然对党有着坚定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毫不动摇。在她入党十五周年的纪念日,她自己填词谱曲写了一首歌,唱着这首歌表示庆祝。歌词是:十五年前的这一天,我庄严地宣读了誓言,为社会主义而奋斗,为人类解放而献身。十五年后的这一天,我庄严地接受党的“审判”!不是我违背了誓言,也不是党把我来屈冤。为什么还没有落案?时间和实践将公正裁判!追求真理,坚持战斗,我奔向党指引的航线。驾驶起生命的航船,铲私根,战恶浪,向前!勇敢地去接受考验,用胜利去迎接春天!

【名言警句】

1、人的天职是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2、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3、人的特点就在于能够寻求真理,发现真理,热爱真理,为真理而牺牲自己。(罗曼·罗兰)

4、我与生俱来的天职就是彻底地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相,找出事实的必须性结论。(叔本华)

5、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眼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论点2: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

【相关论据】

1、不屈不挠的孙冶方: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心中燃烧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而努力。1964年,他被定为“中国最大的修正主义分子”,“文革”中,他又成了“重点斗争对象”,但是他不为所动,说:“什么情况都会发生,名誉毁掉,人毁掉,但观点绝不改变,我要坚持到底。”1968年4月5日,孙冶方被投进监狱,囚禁了7天。在此期间,他以默记方式构思《社会主义经济论》提纲,他还以写“交代材料”

为名,写了3万字的《我与经济学界一些人的争论》一文,阐述自己的经济学观点。临死前,他说:“不要用眼泪和花圈纪念我。”他在遗言中要求对他的经济观点作进一步讨论,把其中正确的部分运用到四化建设中去。

2、信念之火不灭:德国著名诗人席勒,在孩童时就写出了反抗暴政的戏剧和诗歌,心中燃起了艺术追求的希望之火。军校毕业后,他创作了第一部戏剧《强盗》。他用自己全部的微薄的积蓄支持了出版费用,并获得在曼海姆剧院上演的机会。因为想看到自己的作品上演,他偷偷离开兵营而犯了军纪,因而遭到逮捕并被严令禁止从事任何创作。他离开军队,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多部戏剧,如《阴谋与爱情》等。刚刚取得点成果,却又遭受挫折,曼海姆剧院导演拒绝上演他的两部新作。他的信念之火不灭,从此更加奋发努力,在此后的15年中,写出了不少伟大的剧作,如《玛丽亚·斯图亚特》《奥尔良的姑娘》等,并写出了许多优美的诗歌,成了最受欢迎的诗人和剧作家。

3、实践检验真理:五十年代前,一些外国地质学家认为中国是“贫油国”,“永远也不能生产大量石油”。李四光不同意这种观点,他全面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指出:新华夏主要凹陷地带,对储存石油有较好的条件,东北平源、渤海湾和两湖地区可做工作,物探钻探都可以。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究竟哪一个正确,在理论上争论,是不会有结果的。但通过石油开发的实践,大庆、大港、胜利、任丘等大油田相继发现,就宣告了“中国贫油论”破产,证明了李四光地质理论的正确。

4、钟离意为民试药:汉光武帝时候,会稽爆发了一场大瘟疫,几天之内,就死了一万多人。而对这惨景,县令钟离意寝食不安,他不住地责备自己:“百姓遭难,我无法解救,还算什么父母官!”钟离意不顾被感染的危险,一家又一家地去慰问病人及家属,并下令用重金招募医生研制新药。几天之后,新药研制出来了,就是不敢马上给病人喝,因为其中有几味有毒的草药。这时钟离意说:“这不很简单吗,让我来试就是了。”说完,不顾大家竭力劝阻,夺过药就喝了下去。很快,瘟疫被控制了,钟离意紧皱的眉头也舒展了。

5、李远哲谈追求: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曾对南开大学的学生说:“青年人成才,一定要坚持,要锲而不舍地追求。科学是一个累进的东西,在我的学生中做学问比较成功的,或在科学上有贡献的,并不是比较聪明的或有小聪明的。成功并不在聪明才智上的差别,而往往要看哪个人能坚持。一般很顺利的时候不会学到很多东西,而碰到困难和挫折时,好好分析,好好研究,想好了再走第二步,这样能够持续下去的人才是成功的人,不会追求就不会进步。”

【名言警句】

1、即使在毫无疑惑的时候,真理也是不厌反复证明的。(莎士比亚)

2、正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科学的真理必将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广泛传播,无往而不胜。(富兰克林)

3、谁怕下功夫,谁就无法找到真理。(列宁)

4、找到谬误要比找到真理容易得多。谬误浮在表面,一下子就可以找到它;真理藏在深处,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歌德)

5、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每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黑格尔)

论点3:追求真理需要大无畏的精神。

【相关论据】

1、布鲁诺为真理献身: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丹诺·布鲁诺,反对中世纪的宗教统治,反对经院哲学,进一步发展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由于终身不肯放弃为之奋斗终身的科学真理,受到以教皇为首的反动统治者的长期迫害,但他毫不屈服。当他受到沸油浇身的酷刑时,他坚定地说:“哪怕像塞尔维特一样被他们烧死,我认为胜利是可以得到的,而且要勇敢地为它奋斗。”最后,他被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刑场上,烈火包围着他,反动统治者以为在这时他也许会放弃自己的追求,但布鲁诺却说:“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2、哥白尼确立太阳中心说:哥白尼本来是波兰一个大教堂的神职人员,当时教会的观点是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谁怀疑这一观点,就是大逆不道的。但哥白尼通过对天体的长期观察和科学的论证,发现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于是不顾教会的迫害,大胆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一书,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的观点。

3、真理的发现需要勇气:西红柿原来长在秘鲁的森林里,叫做狼桃。由于它鲜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欣赏其美而不敢吃。16世纪,英国公爵俄罗达格里从南美洲带回一株西红柿,献给他的情人女皇伊丽沙白,从此落土欧洲,世代相传,但仍然没有人敢吃它一口。过了差不多300年,法国的一位画家冒着风险尝了一下,感到美味可口,并未中毒。后经分析鉴定,发现西红柿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由此,西红柿传向世界各国,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

4、批判“文革”第一人:陆兰秀原是苏州图书馆的副馆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她被靠边检查。在这段时间里,她认真研读马列原著,坚持独立思考,得出了常人不敢想像的结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运动,是历史的倒退。她多次上书党中央,从理论上对“文革”进行彻底的批判。她还反对林彪等人对毛主席的神化,认为“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之类的说法是把毛主席等同于封建帝王。她先后两次绝食,拖着病弱之躯写了《人民的要求》,呼吁尽快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结束文化革命。1970年7月4日,这位追求真理的无畏战士,被杀害于苏州横山脚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她的冤案得到平反,她被追认为烈士。

5、文天祥取义成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千古名言。他不仅这样写了,也真正地这样做了。1283年的某一天,大都柴市口人头涌动,万民悲泣。文天祥从容地走上刑场。3年多来,元朝统治者把他关在土牢里,对他威逼利诱,想迫使他投降。文天祥“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始终不为所动。今天,文天祥知道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对行刑的士卒说:“我的事已经结束了,请吧!”说完,对着南方拜了拜,向祖国大地、人民作最后的告别。文天祥壮烈牺牲了,年仅47岁。当夫人欧阳氏去收尸时,从他衣带中发现一份遗书,上面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名言警句】

1、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铖加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前,此必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何功伟)

2、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高尔基)

3、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王若飞)

4、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门捷列夫)

5、为寻求真理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总是比不担风险地占有它要高昂得多。(莱辛)

论点4:追求真理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

【相关论据】

1、坚定信念的赵世炎:1927年7月,赵世炎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敌人的鞭打电触,烟熏火炙,但始终严守党的机密。他正告敌人:“你们只能捉到我一个施英,要想从我口里得到半点机密,那是枉费心机。”就义前夕,他奋笔写下遗书,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劳苦大众,继续坚持奋斗:“一生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中国无产阶级事业斗争,为中国民族反帝反军阀的解放运动而努力。”他满怀信心地宣称:“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经布满大江南北,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共产党最后必将取得胜利!”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

2、秋风秋雨愁煞人:1907年7月,“光复军”首领徐锡麟领导的安庆起义失败后,浙江巡抚得知秋瑾是徐锡

麟的同谋,遂派出新军300多人前往绍兴捕人。值此生死关头,秋瑾的同志与亲友都极力劝她出走外地,暂避一时。但秋瑾执意不走,坚定地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早五年。”她决定做中国女界为民主革命流血的第一人。她在给友人写下的绝命词中说:“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以永别,风潮取彼头颅。”13日,清军逮捕了秋瑾,要她供出同党,她正气凛然地说:“革命党的事,用不着你问!”“革命党人不怕死,要杀便杀!”最后用敌人给她书写画押的纸笔,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抒发了自己对清王朝黑暗统治的积怨。15日,秋瑾壮烈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终年30岁。1913年,孙中山到西湖祭扫秋瑾墓,亲自手题“巾帼英雄”匾额,深切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秋瑾的敬意。

3、邹韬奋临终的请求:邹韬奋同志的病势日趋沉重了。有一天,他的头脑特别清醒,眼角流露出愉快的光芒,带着异常兴奋的情绪对他夫人说:“我要使我的病很快好起来,让我早些到延安去??我要尽快到延安去,争取入党,我要为党多作些工作。”接着,他又口授遗嘱:“我死后,希望将遗体进行解剖,或对医学上有所贡献,在后举行火葬,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的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1944年7月24日,伟大的爱国者邹韬奋同志与世长辞。9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的要求,追认他为中共党员。

4、李立三立志“搞共产”:1921年11月,李立三风尘仆仆地从外国留学归来。父亲李镜蓉端详着两年多未见的儿子问:“你留洋回来,想找个什么事呢?”李立三不假思索地说:“搞共产!”父亲气愤地斥责:“逆子,搞共产?那是诛九族的事,莫把脑壳搞丢了!”李立三不在意地说:“丢脑壳是有可能喽。不过不要紧,我就是死了,革命还有后来人,一定能将共产事业搞成功的!”父亲更加火了,跳着脚骂道:“你是中邪啦!什么鬼共产,这是自古以来没有的事,你们纯属胡来,是找死!人家督军们有那么多的兵,那么多的枪,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不死才怪哩!”李立三看着父亲气急败怀的神情,大声说:“军阀有兵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革命保险会成功!”过了一会儿,李立三换上一件旧长衫,拎起一把破油纸伞,就坐上火车,直奔安源煤矿“搞共产”去了。

5、奋进不止的斗士:吴晗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也是一位追求光明、奋进不止的斗士。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他作为一位爱国学者,曾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长期英勇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改造世界观,在各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更是他长期以来的强烈愿望。在一封信中,他曾这样写道:“我没有放弃要求参加党的想法,我要以努力工作来争取,今年不成,到明年,五年不行,十年,二十年,只要不死,总有一天会达到。目的没有什么,只是要求得到教育,做好工作。”短短几行字,充分表达了他热爱党和积极追求进步的心情。有志者,事竟成。1957年,吴晗终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

【名言警句】

1、研究真理,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生中最高的美德。(培根)

2、年轻的人啊,在你还十分柔和的心灵上要打上真理的烙印。(卢梭)

3、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是美好的东西,那便是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4、在我所讲的一切中,我只是探求真理,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得说出真理的荣誉,而是因为真理于人有益。(爱尔维修)

5、假如上帝把真理交给我,我将谢绝这份礼物,而宁愿自己费力去把它找到。(莱辛)

论点5:追求真理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相关论据】

1、“别了,哥哥”:现代诗人殷夫,早在1926年就参加了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他的大哥徐培根早年曾留学德国,此时已担任蒋介石总司令部的参谋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殷夫被捕入狱,大哥出面把殷夫保释出狱,同时又把殷夫软禁起来,但殷夫还是想方设法逃了出来,继续干革命工作。1928年,殷夫再次被捕,后由大嫂保释出狱,他大哥第二次把他软禁起来,妄图使他脱离革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殷夫从他大哥的

桎梏中解脱出来,回到上海,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当时,殷夫已清醒地认识到他和大哥虽是手足兄弟,但已经是两个对垒阵地上的成员了,他必须背弃他哥哥所隶属的阶级。于是,他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诗篇——《别了,哥哥》。诗中写道:“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的阶级交了战火。”殷夫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直至为祖国、为人民洒尽最后一滴血。

2、让青蛙做证人:伊凡·谢切诺夫是俄国生物学家。1862年,他通过对青蛙的解剖实验,发表了《蛙脑对脊髓神经的抑制》等文章,同时又出版了《脑的反射》一书,为神经生理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沙俄政府竟然把宣传科学真理看作是一种罪过,把谢切诺夫逮捕了起来,对他进行审讯。在法庭上,法官对谢切诺夫说:“你可以给自己找个辩护证人。”谢切诺夫平静地回答:“让青蛙做我的证人吧!”在敌人的淫威面前,这位科学家神色自若,因为他知道,真理是在自己一边。

3、我能思索,我还活着:意大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佐·康帕内拉为了祖国的解放而战斗。他被捕后,在狱中度过了27年,每次严刑拷打都使他昏死过去,但每次苏醒过来,他的第一个信念就是:“我能思索,我还活着!”他不屈不挠,以自己的心血铸成了人类思想史上最早的空想共产主义著作之一——《太阳城》。

4、首次环球航行: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为了证明地圆说,于1519年率领一支由265人组成的远征队,由西班牙出发,进行首次环球航行。在航行中,海员们不但要与风暴搏斗,有时甚至要喝腐臭发黄的淡水,吃面包屑、牛皮,甚至死老鼠。有人畏缩了,但是麦哲伦坚定地表示:“即使船上的牛皮统统吃光了,我们还是要前进!”他们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了西班牙。而这时,仅剩下一艘船和幸存的18名水手,麦哲伦也死在了充满艰辛的征途上。在欢迎会上,人们授予英勇的生还者一个精致的地球仪,上面镌刻着一行西班牙文:“你首先拥抱了我!”

5、“大跃进”时期,全国人民干劲很大,信心也很足。但许多事情都操之过争。这时,彭总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在“庐山会议”上实事求是地谈了许多问题,又给毛主席写信,讲了一些在会上未讲又不便讲的话。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准则,促使他完全摒弃了个人的得失;是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的天性,促使他选择了一条他觉得必须走的路。一个为革命出生入死几十年的元帅,革命成功了,并不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享清福,而以一个战士的姿态,继续冲锋,时时准备再次流血、负伤乃至献出生命。这样的斗争精神,这样无私的情操,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名言警句】

1、我们探求真理,在一切事件中,获得真理是最高的快慰。(桑塔亚那)

2、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拉美特利)

3、我欢呼和拥抱真理,不管她在什么地方出现;而且,只要我能发现她,我就心甘情愿地向真理投降。(蒙田)

4、追随真理,这就是我的一切,我只感到雄伟壮丽而崇高的目标在将我召唤。(雨果)

5、即使自己是一撮泥土,只要是铺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那也是莫大的幸福。(吴运铎)

篇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典型问答题精编

盐亭中学高2013级 班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内?????不?????要???????答?????题???????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典型问答题 专项练习 26.就业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特别是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是毕业生人数多,去年是559万,今年是610万。二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共同研究制订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如完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企业、到边远地区就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畅通毕业生到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就业的路子;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 结合材料,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的正确性。 27.为解决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结合材料,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政府是怎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的?

28、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不断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蕴涵了哪些哲学道理。(12分)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说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

《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典型问答题

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26.结合材料,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的正确性。(8分)

答:(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我国2011年大学毕业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等情况,国家制订了有关的就业政策。(5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国家完善各项政策和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实现就业的重要措施。(5分)

27.结合材料,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政府是怎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的? ⑴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国家科学地分析了我们面对的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果断作出决策,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这对于提振信心、活跃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3)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国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坚持了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的? (15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正是根据各个时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不同实际情况而做出的。(3分) ②要从全面的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适应了整体的不断变化了的实际。(3分) 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理论为指导,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国的货币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决策,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巨大的指导作用。(3分)

④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的结合。国家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表现。(3分)

⑤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党和国家并没有消极回避,而是积极应对,同时也没有把货币政策绝对化,而是进行宏观指导。(3分)

篇三:实践中追求真理

1、知识目标

◇识记 :

(1)实践

(2)真理

◇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认识具有反复性

(7)认识具有无限性

(8)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分析:

(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同

(2)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结合实用主义者关于真理观点的理解,分析说明什么是真理

(4)结合欧几里得定理,说明真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5)结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

(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5)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弓I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

(3)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实践的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实践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理解在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

(1)在教材中对实践的含义除了给出含义外只是略作解释。以此为据还不能完全把握实践的内容。因此在只有深入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才能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在实践的三个特点中,“客观物质性”与“社会历史性”都不是实践所独有的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实践的根本特点,只有“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实践的本质。因此对这

追求真理的例子

个特点尤其要着重分析以便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

(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从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四个方面全面理解,缺一不可,在学习中必须注意这四点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前两个。

(3)结合欧几里得定律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来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结合美国“哥伦比亚号”飞机失事并没有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来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五、【课文导语】:

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客观真理?人应该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领会和把握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课堂探究:(1)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

(2)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3)对同一种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真理面前

人人平等”的说法正确吗?

◇探究提示:(1)詹姆士关于真理含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确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等)为转移。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课堂探究:(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是什么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探究提示:(1)欧几里得定理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2)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类似的典型事例还有一个:17世纪,牛顿完成了创立经典力学的工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两类问题:一是怎样认识高速运动的物体,二是怎样认识微观粒子。经典力学对这两个问题无法解释,这表明经典力学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那就是低速运动的客观物体。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正确处理了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人类获得了新的认识,科学家提出了量子力学用来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得到证实,人类又获得了新的认识。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堋5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课堂探究:(1)当我们在实践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鼓起勇气,再接再厉?

◇探究提示:(1)我们以一定的认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有时也会遭遇失败,出现这一情况可能会有两种原因:一是认识正确,我们的实践过程控制存在问题,即操作性问题;二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若属于后者,我们不应轻易怀疑甚至否定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而应当以这种认识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深化我们的认识,发展和丰富既有认识。

(2)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怨天尤人当然是错误的,而应当鼓起勇气,再接再厉,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山穷水复之后会迎来柳暗花明,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

◇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主观条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课堂练习: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4年12月26日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lO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

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故选A。B、c、D项不正确。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课堂探究: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探究提示:对此的回答显然是肯定的。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必将随着社会实践发展、随着认识工具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从而对火星获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1)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教材引用毛泽东的名言论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

◇课堂练习:

1.“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

A、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B、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

C、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2.电子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这个事实主要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和必经阶段

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过程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B、C、D项错误,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第2题考查了认识的无限性这一知识点,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所以选D项,A、B、C项与题意无关。

本课小结:

第一框讲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科学的前提,围绕实践这个中心,本框分为两个目题进行讲述,第一目讲实践的含义和三个特点。第二目讲实践在认识中所起的决定作用,也就是说本框讲述了实践的三个观点: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框讲述有关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内容,首先强调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后讲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而得出结论,追求真理是一 实践的含义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本课板书设计:

人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的 认识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求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何索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真来 理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的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历践真理的客观性 程中 追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求

和 发 展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真 理

篇四:2015届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答案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3*24=72)

( )1.在大学风靡一时的“慕课”今年走进了上海中小学,所谓慕课(M00C ) ,通俗地说,就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这种新型的课程模式优点在于

①立足于联系的普遍性,将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 ②充分发挥了网络的特殊性,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 ③发挥了新科技的优越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④体现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据报载,北京市从2016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对此,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①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②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反映 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如将漫画中影子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主观映象与客观事实

的关系,那么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意识是主观的,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

B.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是无法实现统一的

C.思维活动规律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

D.意识是主观映象,而非反映对象的客观状况

( )4.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

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

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该专家之所以成功割回羊草是因为

①正确处理了“羊吃草”与“割羊草”的必然联系 ②发挥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正确把握了“羊吃草”与“割羊草”的本质联系 ④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5.下列诗句蕴涵的寓意与右图漫画相同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C.砍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6.在瑞典中部一座山上发现了一株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树,虽然它看

上去很年轻,但经碳-14年代测定法测试,发现其根系至少有9500年历史,而

且还在生长。科学家称,这棵树之所以能存活得如此之久,主要是因为其拥有

无性繁殖特性。这表明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7.右漫画的哲学寓意可以用来说明

A.谦虚使人进步,人越谦虚进步越快

B.自信有助于成功,人越自信越能成功

C.人生目标定位准确,理想之路越走越宽

D.人的生活环境选择恰当,成功之路一帆风顺

( )8.“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爱因斯坦当时也指出引力波现象将极其微弱,他认为人类也许无法实际探测到它。幸运的是,100年之后,北京时间2014年3月18日,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来自宇宙大爆炸的引力波证据 。这说明科学实验

①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②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能够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④目的是为了认识宇宙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唐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诵读唐诗,不仅可以让我们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而且也能从中获得哲学智慧的启迪。下列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或相似的是

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④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下列与与励志名言“你知道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运用你所知道的”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有

①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 ②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③哲学家的任务不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④经验是永久的老师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11.从近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现代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今天要求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科技作用的认识过程表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有差异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被否认 ③复杂的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限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2.右边漫画《习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事物成长 ②坚持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

③注重量的积累,促成事物飞跃 ④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实践创新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13.奥地利医生奥斯?布鲁格的父亲是一个卖酒商人,他经常通过

用手敲击酒桶,根据声音判定高大的桶里酒的多少。布鲁格想,人的胸腔

腹腔不也像只桶吗?医生敲击病人的胸腔腹腔并细心听,不也可以判定病

人病情吗。经过仔细钻研,他发明了著名的叩诊法。这则事例主要告诉我

们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14.与下边漫画所揭示的哲理相吻合的俗语有

①要知梨子味,需得亲口尝 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③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④空谈水之泡沫,实行金

之点滴

A. 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 )15.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

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

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

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

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2013年11月18日,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9部门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完成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对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人类能够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②说明了人类能够利用规律趋利避害

③表明了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证明了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7.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乘坐深海潜水器在海底发现了一个温度高达350℃的热泉口,泉口附近浮游着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等生物。在没有阳光、超过沸点、高压的深海环境下还有生命,成为“无法解答的复杂谜题”。经过近20年的研究,科学家破译了这种特殊生物的基因图谱,确定自然界还有第三种生命形式。上述一系列活动证明了:

①探测工具扩展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的来源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是认识的基础 ④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是推动人们探索和研究的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8.华君武先生的漫画《公牛挤奶图》讽刺了一些人

①不理解主观认识对实践的作用有两重性 ②不明白目标的实

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③不知道真理性认识是人有所作为的

根据 ④不懂得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19.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大火曾无数次“吞

噬”人类宝贵的纸质文物。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最近成功

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以上高温的“耐火纸”。“耐

火纸”与普通纸张的制作原理相似,只是制作材料有所不同。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④事物的发展是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 )20.研究发现,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受到人体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是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男性头发和鼻子。容貌的这种特点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这说明

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限制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 ④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21.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第五态成为低温态,此外,还有高密态、液晶态??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形态有十多种,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材料表明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供而同步发展 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2.WiFi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辐射强、效率不高,且存在安全隐患,科学界一直在研究这一问题。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输方式,利用光线实现数字信息无线传输,获得了更快更安全的传输效果。这表明

①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②观念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存在

③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④人的实践活动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 )23.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人喜好月圆,有人爱百鸟争鸣,有人好断鸿零雁,也有人偏喜欢残荷败柳,一弯瘦月。后两者被人称为喜欢“缺憾美”。但要知道,弯月本身已怀抱着未来的圆满;断鸿零雁更能深切体会百鸟争鸣的可贵;残荷败柳的前身,难道不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致?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①事物都是有缺憾的,唯有缺憾,才显其丰富多彩; ②审美观因人而异,具有多样化特征; ③“缺憾美”的感觉源自人们的主观想象; ④“缺憾美”与“完美”存在着联系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二、主观题(28分)

2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内地在大学生出国留学热度不减的同时,又兴起了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热,留学生队伍越来越低龄化。留学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一现象给我们真正重要的思考,是如何加快教育改革。在我国,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考试制度和教育质量问题。出国留学热也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挑战,在倒逼国内教育的改革。

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应该如何加快我国的教育改革?

(8分)

26.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12分)

2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突破和亮点,从经济领域说,就是这次所讲的经济体制改革,强调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应197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讲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到了90年代,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十六大以后,我们提出的是“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这一回在总结以往我国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透过多方征求建议和意见。非常明确地说: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党是如何探索市场机制的作用的?(8分)

1-5DCDAB 6-10ACABC 11-15BAADD 16-20BCBAD 21-24DABC

25.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国的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3分)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来进行我国的教育改革。(3分)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我国的教育改革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起来。(2分)

26. 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会议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3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3分)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2013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2014年要遵循市场规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3分)

27.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获得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我们对市场机制作用的认识都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得出的。(3分)

②真理都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我们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客观地把握真理;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每一次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定位都是根据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条件所得出的正确认识。(2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与时具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我们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市场机制作用的认识。(3分)

篇五: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框架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世界的本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客观实在)

质是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相对静止)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产生、生理基础、本质) 基本观点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动认识和改造、调节生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基本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把握客观、又要发挥主观) 基本观点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主体反映客体) 首要 实践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 认识指导实践(推动或阻碍实践的发展) 真理具有客观性(区别于谬误) 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基本方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含义:变革对象的能动性活动 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目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