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科技使我们失去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2:40:55 体裁作文
科技使我们失去了体裁作文

篇一:科技让我们失去思考力

科技让我们失去思考力

这一次回顺德总部开会,在机场候机的时候,顺便购买了一本《新周刊》杂志,坐在凳子上面看了起来,但很快发现自己成了“异类”。旁边几位顾客不是在打电话,就是玩手机、平板电脑。我瞄了一下他们在看的内容,大多在劈西瓜、玩愤怒小鸟、看韩剧、看电影,而像我这样看书的人就剩下我一人了,我自己禁不住在想:科技带来了方便,但却让我们变懒,懒于思考。

每每坐在地铁或巴士上面,都会发现周边的人都是在玩手机,看看新闻,玩玩游戏,很少有人再拿起一本书来看了。日新月异的科技提供的咨询更丰富,娱乐的手段更丰富,打发时间的办法更丰富。一方面让我们的生活工作更方便,另一方面,却让我们在闲暇时间内懒于思考,不想去思考,思考力在下降。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经就电脑写作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他写作是不用电脑,而是用笔写出来的,因为上网就会不停地链接,浏览,会影响写作,影响自己的思考与思路。这是作家作为一个人说出的大实话,即便是莫言这样的作家,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思考与写作,宁可切断网络,用笔专心致志地写作。他正是用这种办法来提高自己思考力用于写作,提高自己写作的效率。

但凡出差的人大多有这样的经历,路途上的时间是最难熬的,比如等车的时候,比如在交通工具上的时间,比如等客户的时间,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机,浏览下新闻,玩下游戏,聊聊QQ,可能就是简单的“你好”等问候,可能就是追逐几个时髦的名词,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但是所耗费的时间就像细沙一样,很快就从指缝间流走,不留下一点痕迹,当我们感叹岁月易逝的时候,却往往又不知道自己的时间究竟耗费在什么地方。

当我们感叹于历史学家对明朝历代皇帝侃侃而谈的时候,当我们惊讶于长期不见的朋友有如此书法的时候,当我们后悔于身边的朋友已经出书几册的时候,我们却只能懊悔地对自己说: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样的成就。其实本来用于思考提升的时间白白耗费掉才是“杀人不见血”的凶手。

现代科技让我们没有时间思考,让我们懒于思考,让我们荒于思考,有时间不如玩下游戏了,有时间不如聊下QQ了,有时间不如看看新闻了,在茶余饭后大多讨论的话题只是某某时间某某地方出现了某一个稀奇的事情,但其背后的原因与本质却很少有人去深究,因为已经没有时间去探讨,时间已经耗费在了“高科技”上面。

丧失思考的人是多么的可悲,只能跟随潮流,不断地追逐一个又一个爆炸式新闻;只能追求一个又一个看似高科技的手机,只能盲目的陷于各种厂家不断推陈出现的软件里面,没有了思考了,我们就丧失了自己,只能看到表象,无法深入实际,说出的话语,做出的动作,除了年龄在增长,思考力得不到成长。是不是应该让“高科技玩意”休息一下,留一些时间出来让自己思考。

篇二:15秋学期《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尔雅》在线作业

5. 1978年改革之初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下降是因为什么的发展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显著增长?

A. 农业

B. 重工业

C. 信息产业

D. 制造业

满分:2 分

6. 基本公共服务都包括哪些内容?

A.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B. 基础教育和基本医疗保险

C. 基本社会保障

D. 以上都属于基本公共服务

满分:2 分

7. 失去伦理约束的个人可能因利己而损人或因损人而利己,导致什么上升?

A. 社会矛盾

B. 社会弊端

C. 道德丑化现象

D. 社会运行成本

满分:2 分

8. 市场配置中资本家把过剩的牛奶倒到海里这是什么原因?

A. 资本家的浪费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

C. 市场自我出清

D. 资本家做广告

满分:2 分

9. 我们在为政过程中公权利的拥有者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A. 上下级关系

B. 委托人和代理人关系

C. 对等关系

D. 主仆关系

满分:2 分

10. 人们无法退出人民公社的原因是什么?

A. 政治压迫

B. 制度供给是唯一的

C. 经济垄断

D. 共组纪律严格

满分:2 分

11. 公共品供给的主体是什么?

A. 企业

B. 全体人民

C. 政府

D. 协会

科技使我们失去了

满分:2 分

12. 工业化本身是用什么来设置陷阱的?

A. 廉价

B. 数量大

C. 可以无限重复

D. 方便

满分:2 分

13. 负外部性存在的时候最难处理的一件事是什么?

A. 损失无法计算

B. 受损主体感觉不明显

C. 无明确处理法规

D. 成本无法还原

满分:2 分

14. 中国95%的人在黑河和哪个地方连线的右面?

A. 腾冲

B. 北京

C. 郑州

D. 西安

满分:2 分

15. 当什么成为建立并达成普遍社会交往关系的中介的时候选择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A. 劳动

B. 劳动力

C. 资本

D. 货币

满分:2 分

16. 什么时候增产和增收是一致的?

A. 目前阶段

B. 改革开放后几年

C. 改革开放前几年

D. 人民公社时期

满分:2 分

17. 社会主义的改革在所有制问题上道路变宽了是因为什么的提出?

A. 混合所有制

B. 私有制

C. 新的经济法规

D. 社会结构改变

满分:2 分

18. 如果一件事物事先没有权利界定最后却不得不放弃这叫做什么?

A. 非权利物品

B. 负经济现象

C. 超经济强制

D. 超经济获益

满分:2 分

19. 心理损耗在经济学上称为什么?

A. 负效用

B. 正效应

C. 正外部性

D. 负外部性

满分:2 分

20. 经济行为不是道德情操问题而是什么?

A. 职业套牢

B. 名誉套牢

C. 社会结构

D. 专业化分工

满分:2 分

21. 最早对资源配置理论做出比较深刻讨论的是哪位学者?

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恩格斯

D. 布哈林

满分:2 分

22. 马克思受到了哪个哲学家的逻辑影响?

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篇三:周国平散文《习惯于失去》

周国平散文《习惯于失去》

出门时发现,搁在楼道里的那辆新自行车不翼而飞了。两年之中,这已是第三辆。我一面为世风摇头,一面又感到内心比前两次失窃时要平静得多。

莫非是习惯了?

也许是。近年来,我的生活中接连遭到惨重的失去,相比之下,丢辆把自行车真是不足挂齿。生活的劫难似乎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必须习惯于失去。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呱呱坠地,我们首先得到了生命。自此以后,我们不断地得到:从父母得到衣食、玩具、爱和抚育,从社会得到职业的训练和文化的培养。长大成人以后,我们靠着自然的倾向和自己的努力继续得到:得到爱情、配偶和孩子,得到金钱、财产、名誉、地位,得到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承认,如此等等。

当然,有得必有失,我们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失去。但是,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仍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总之,不管失去是一种多么频繁的现象,我们对它反正不习惯。

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比得到更为本质。我们迟早要失去人生最宝贵的赠礼——生命,随之也就失去了在人生过程中得到的一切。有些失去看似偶然,例如天灾人祸造成的意外损失,但也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人有旦夕祸福”,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至于在社会上的挫折和失利,更是人生在世的寻常遭际了。由此可见,不习惯于失去,至少表明对人生尚欠觉悟。一个只求得到不肯失去的人,表面上似乎富于进取心,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为了习惯于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地失去。东西方宗教都有布施一说。照我的理解,布施的本义是教人去除贪鄙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如此才可明白,佛教何以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岸的第一座桥梁。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我始终把佛教看作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深不以为然。佛教主张“无我”,既然“我”不存在,也就不存在“我的”这回事了。无物属于自己,连自己也不属于自己,何况财物。明乎此理,人还会有什么得失之患呢?

当然,佛教毕竟是一种太悲观的哲学,不宜提倡。只是对于入世太深的人,它倒是一帖必要的清醒剂。我们在社会上尽可以积极进取,但是,内心深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有了这一份超脱,我们就能更加从容地品尝人生的各种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

由丢车引发这么多议论,可见还不是太不在乎。如果有人嘲笑我阿Q精神,我乐意承认。试想,对于人生中种种不可避免的失去,小至破财,大至死亡,没有一点阿Q精神行吗?由社会的眼光看,盗窃是一种不义,我们理应与之作力所能及的斗争,而不该摆出一副哲人的姿态容忍姑息。可是,倘若社会上有更多的人了悟人生根本道理,世风是否会好一些呢?那

么,这也许正是我对不义所作的一种力所能及的斗争罢。

篇四:北师大版历史七下第15课 失去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15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大仪中学 吴元荣

篇五:科学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现存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认知自由度和物质自由度迅速提高,进而对低自由度状态时的伦理道德观形成冲击,提出了变革既有伦理道德观的需求;第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有可能使科学技术探索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大,进而使人类社会及其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伤害的风险陡增。这迫使人们必须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价值评估和伦理道德规约。

纵观科技伦理道德发展的历史,影响科学技术道德伦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人文文化的缺乏。人文文化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们研究由自己的意志所创造和构成的东西,其产品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它倡导的是人本主义的价值观:以人为出发点,强调人和人的价值,其终极目的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中心,强调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关怀的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的精华。

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也显示了人的巨大力量,人们赞美科技,崇尚科技,相信科学技术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未来。这一方面使人类更关注获得关于自然界的有效知识;另一方面,又使人文文化被忽视,人们不注重解决人生意义与价值判断的问题,把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生、社会等问题割裂开来,科学技术张扬,人文精神陨落,以至于造成科技的高度发展与人类自下而上环境的日益恶化同步共存的局面。

二是人类认识方法上的局限性。人类的认识方法是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充实和完善起来的方法论体系。这种认识方法在各个历史阶段上都存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近代科学发展400年来,人类建立了庞大的分析型学科体系,较准确地研究了自然界。但是我们知道,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整体系统,在这样一个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这种分析方法把自然界的整体分成了一个个部分、一个个方面去研究,使我们有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而顾此失彼。比如肥料化学只研究如何使农作物近期内多产,而没有注意到化肥的长期使用对耕地的作用;农药化学只研究什么样的农药能最有效地杀死害虫,而没有注意这样的农药对土壤、江河、动植物以及人的危害作用。又如,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只注重如何使医药、农业、畜牧业等获得长足发展,而没有注意到这些生物工程中可能向环境中施放许多有新的遗传特性的细菌、微生物等等。这些活的生物不容易回收,相反,它们能够生长、繁殖和突变,世世代代污染环境。同时,这种片面的思维认识方法的无限扩张,也使人类逐渐忘记了自身属于自然界这个整体,以致把人类与自然界绝对对立起来,在道德价值选择上,以对自然的绝对统治者、征服者自居,结果招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

三是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制约。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由知识、方法、活动、产品等不同层面和环节构成的整体。它是人的一种社团活动,因而它从始至终都受到人类社会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在现今社会,科学的体制化和研究者的职业化,使科学技术越来越受到人的社会需求和价值观念的制约;科学研究领域的拓宽、研究手段的日益复杂,使得科学技术活动已不再是按照个人爱好从事自由探索的事业,而是成为一种全社会支持的事业。不过对各国政府和企业来说,科学技术的经济效益及其社会功能才是他们追求的首要目标。科技道德的问题往往被排挤到一边。这一现象可以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显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各国在科研经费分配时往往偏爱立见成效的理化、工程学、微电子学和生物学等“硬”科学,而不能产生这种效应的学科却常常被人忽视,甚至不予承认。其结果是,我们的新技术所产生的种种成果不管有多么惊人,都无法使我们避免陷入“失去我们生活意义感”的危机之中。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不良影响使科技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产生不公平的现象,从而影响到科技道德的健康发展。

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科技道德的确是极为复杂而又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其实,就像罗马俱乐部创始人贝切伊所说的那样,我们的生活是由许多事情组成的,其中包括每天的日常劳动、工作道德、我们额上的汗水和双手的老茧;包括为创造、改造、参与做有益于人类的事情的自豪感;包括思想与行动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谅解、大自然和物质世界的一致和对每件存在着的事物的尊重等方面。丧失这一切而投身于科学,只期待它廉价地确保我们安全和幸福,这是一种疯狂、鲁莽、轻率、愚笨的表现。科学技术的力量虽是巨大的,但它只是我们解决众多问题的重要一环,并不能包治百病,而且科学技术需要人类的理性引导,因为它本身并没有选择的天然本能,需要与伦理道德等其他学科的力量和社会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巨大威力。因此,采取措施加强科技发展中的道德伦理约束是必要的。

一要增强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和伦理责任。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人的价值,颂扬人性,尊重人的选择,满足人的合理要求,使人摆脱对神的崇拜而建立起依靠自己的力量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信心。当今社会,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获得,专业技术能力的掌握几乎成为人们谋生的首要工具,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教育模糊甚至淡化了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目标,陷入了一味追求功利效用的沼泽之中,科学工作者缺乏人文情操的陶冶,缺乏良好的人文素质,这是一大缺陷。要知道,科技工作者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还负有使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的义务。1931年爱因斯坦曾对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社会,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奋斗的主要目标??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能成为祸害。”

二要用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代替分析的、机械的思维方式。始盛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传统分析论,一方面使科学事业获得了永远值得人类自豪的光辉成就,使科学研究深化,但另一方面它忽略甚至割裂了事物的固有联系,使人们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规律,逐渐淡忘了世界的整体联系,导致了人类与自然的分裂和人与人的分裂。同时,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那种只从细节上穷极分析,不注重事物整体综合的方法,最终导致了精确性与正确性的悖论。在经历了传统分析阶段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序列的完整网络,应以整体思维方式重新开始对自然界进行综合的整体的探索,理智地控制人类自身的行为,恢复人与自然的亲密和谐关系,在高度丰富的物质基础上,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实现新的“天人和谐”。

三要加强政府理性控制,健全科技立法。在科技道德伦理方面,离不开政府理性控制和科技立法。政府能不能对一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非常关键。政府理性的作用如果发挥得好,不仅能有效控制如分子克隆技术、原子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而且能使之造福于人类。相反,如果使之处于失控状态,将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难以预料的伦理道德问题。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法的保障和监督。为了防范科学技术非道德和反人类的滥用,我们必须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科技工作者的行为。当今世界,关于科技活动的立法还不健全,至今国际社会还没有制定出一部科技工作者共同遵守的国际公约。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