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广东绿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2:38 体裁作文
广东绿道体裁作文

篇一:梅林绿道入口(广东省2号绿道

深圳市区绿道信息收集--梅林绿道入口(广东省2号绿道)信息

本帖为小记现场踩点整理的广东绿道2号线(梅林入口)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实景图,供各位骑友参考,并邀请骑友们共同参与纠错和丰富资讯,为更多的骑友服务。

下图为 深圳区域绿道2号线特区段规划设计图中截取的梅林段 红点为小记踩点位置。

本次路线是从银湖绿道入口处出发至梅林水库(梅林段绿道),此路线亦可逆序查看,方便梅林方向的网友前往银湖绿道。

在银湖绿道入口处,便有绿道2号线的标识和介绍了。

左边为梅林方向,右边为银湖绿道

一路绿树成荫,风光无限好哇。

一路行至此为梅林关和梅林方向分道口。

标识细节

穿过桥洞

过完桥洞既是 翰林学院,此时向右转。

梅东三路往西走

又有个桥洞,路边已经可以看到绿道标识了。

篇二:广东省绿道控制区划定与管制工作指引

关于印发《广东省绿道控制区划定与管制工作指引》的通知(粤建规函

[2011]203号)

2011-04-15 下午 02:12:43 来源: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点击数:2682

粤建规函[2011]203号

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为提升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水平,确保珠三角绿道网形成完整、良好的生态基底,依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我厅会同省有关职能部门编制了《广东省绿道控制区划定与管制工作指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我厅反映。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三日

广东省绿道控制区划定与管制工作指引

1 总则

1.1 【目的】为提高绿道网的规划与建设水平,指导绿道控制区的划定和管制,保护绿道的自然生态基底和历史文化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安全,根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引。

1.2 【概念】绿道控制区是为保障绿道的基本生态功能、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维护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转,沿绿道慢行道路缘线外侧一定范围划定并加以管制的空间,主要包括绿廊系统和为设置各类配套设施而应保护和控制的区域。

1.3 【功能】绿道控制区具有两方面功能:一是发挥防洪固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作用,为动植物生存繁衍和迁徙提供通道;二是为人们休闲和游憩活动提供设施与空间。

1.4 【职责分工】绿道控制区实行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的体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组织协调、统筹指导全省绿道控制区的划定与管制工作,省直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指导做好绿道控制区相应的管理工作;各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市市域范围内绿道控制区的划定,并实施具体管制。各市省立绿道控制区的划定成果及涉及管理制度的文件应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1.5 【绿道控制区调整】因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发展、生态保护需求,确需对绿道控制区进行局部调整的,应按有关程序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对省立绿道控制区进行调整,应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1.6 【适用】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控制区的划定与管制,社区绿道控制区的划定与管制可参照本指引执行。

2 绿道控制区划定原则、依据与方法

2.1 【划定原则】绿道控制区划定应遵循生态性和连通性的原则。

1)生态性原则是指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发挥绿道作为生物廊道的作用,保障绿道生态安全,为生态环境改善和物种多样性修复提供生境。

2)连通性原则是指为保障绿道的有效利用,满足人的休闲游憩需求,应尽量连通绿道周边各类自然、人文景观及配套设施,构筑连续而完整的空间环境。

2.2 【划定依据】绿道控制区划定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所确定的原则、标准和技术规范。

绿道控制区作为相对稳定的空间控制区域,其划定必须依据《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广东省土地利用规划》、《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区域绿地规划指引(GDPG—003)》等相关规划和指引,并与各市城市总体规划、村镇规划以及绿地系统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旅游规划、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规划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2.3 【划定方法】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植被条件、动物生存条件、景观风貌等,并重点考虑基础设施条件、道路交通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含用地权属)等相关因素,综合划定绿道控制区的边界线。

3 绿道控制区的范围和宽度

3.1 生态型绿道控制区

3.1.1 【划定范围】以自然生态要素为主,是区域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镇外围生态型绿道沿线的河流、水库、湖泊、海岸及自然山体。

3.1.2 【宽度指引】应满足动植物繁衍、迁徙和生存的生态环境,同时有效避免人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及动植物繁衍、迁徙和生存造成干扰,其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200米(慢行道路缘外侧划定的控制边界线之间的距离,下同)。

3.2 郊野型绿道控制区

3.2.1 【划定范围】以半自然、半人工要素为主,主要包括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田野,以及度假村、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古村落、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自然和人文资源或景区。

3.2.2 【宽度指引】应满足动植物迁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境,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同时应有效避免人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及动植物的消极影响,其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100米。

3.3 都市型绿道控制区

3.3.1 【划定范围】以人工要素为主,主要包括集中在城镇建成区内的人文景区、公园广场、河渠、绿地等。

3.3.2 【宽度指引】应满足人的休闲游憩要求和营造景观的需要,其控制宽度一般不宜小于20米,其中绿道慢行道路缘线与城镇建设区域的单侧距离不宜低于8米。

4 绿道控制区的保护与管制

4.1 【总体要求】绿道控制区划定后,应勘定边界坐标,强化对原生环境、自然历史人文资源的维护、保育和恢复,禁止破坏控制区内地形地貌、水体、土壤、地带性植物群落、自然历史人文资源等要素。

4.2 【禁止建设类型】绿道控制区范围内禁止下列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类型:

1)开发经营类城市建设项目,如房地产开发、大型商业设施、宾馆、工厂、仓储等。

2)污染绿道环境项目,如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农家乐、餐饮服务设施、油库及堆场等。

3)破坏绿道环境的活动,如砍伐树木、伤害动物、捕猎、拦河截溪、采石、采矿、取土等。

4)对环境、人的休闲游憩活动造成安全隐患的各类活动,应按照相关规定与绿道控制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危险品储藏运输、垃圾填埋处理等。

5)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造成安全隐患或破坏的各类活动。

6)与绿道开发利用无关的临时建(构)筑物。

4.3 【允许建设类型】绿道控制区范围内仅允许建设最基本的绿道设施。允许建设的区域,应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地方人民政府审批后,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1)绿道设施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交通衔接设施(衔接设施、停车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基础设施(水、电、通讯、防灾设施),标识系统(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和警示标志)。

2)应严格控制绿道设施的建设规模、密度、高度等,绿道设施的设计应体现生态化和人性化要求。

3)绿道设施在绿道控制区范围外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与管制。

4.4 【分类建设管制】对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绿道控制区实行分类管制。

1)在生态型绿道控制区范围内,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策略,加强对原生环境的恢复、维护和保育,除最基本的绿道设施外,禁止其它任何开发建设行为。

2)在郊野型绿道控制区范围内,允许在限定条件下进行与其功能不相冲突的低强度开发建设,如夏令营地、体育赛事活动设施与场馆、节庆民俗活动场所与设施等。

3)在都市型绿道控制区范围内,配合城市居民的休闲使用,主要以人工绿化、交通换乘等设施为主,允许已有设施依据城市绿地的控制要求进行改造完善。

4.5 【现状建(构)筑物处置】绿道控制区范围内已建合法建(构)筑物,不得擅自改建和扩建,远期可根据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产权或功能置换。对现状违法建(构)筑物应限期拆除。允许对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开展保护、恢复和利用的建设活动,并开展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编制保护规划工作。

4.6 【相关职责】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积极利用GIS管理平台对绿道控制区进行动态监测,并每年将监测结果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绿道控制区的划定和管制,由地方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在绿道控制区内进行违法建设的,由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各部门依据职能分工对绿道控制区进行管制,其中:

1)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绿道控制区的界限作为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加以明确。在审批新建项目时,除基本的绿道设施外,其他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建设。

2)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依法办理绿道及其设施建设使用林地的审核审批手续;园林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绿道控制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严厉查处毁林和毁坏林地、公共绿地等行为。

3)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绿道控制区生态环境进行监测,查处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4)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绿道控制区内历史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建立文物保护和管理体系,查处破坏文物古迹的违法行为。

5)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绿道网旅游信息发布制度,汇总相关部门信息,向社会及时发布并更新绿道网的旅游信息。

篇三:广东绿道网纲要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别开生面,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一部专题片:《绿道———建设宜居城乡的希望之路》。从2010年起,广东将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绚丽的画面、优美的解说,专题片的精彩内容令众多与会人员赞叹不已。很多人不知道,拍摄这部专题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的点子。

去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省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广泛调研并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议》,提出在珠三角率先构建融合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珠三角绿道网。

绿道网意义重大,可以解决珠三角结构性生态廊道保护体系缺失的问题,满足城乡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为进一步扩内需促增长,转变发展模式提供新载体,为推动珠三角生态保护和生活休闲一体化及城乡建设奠定基础。

力争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将珠三角绿道网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志性工程。

日前,《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意见》发布。《实施意见》要求,逐步开展6条区域绿道的建设工作,构建珠三角绿道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广东省建成安居、康居、乐居、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城乡。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编制省立公园——珠江三角洲绿道建设规划”的任务要求,将把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高密度住宅区内的开敞空间联系起来,构建珠三角绿道网,并选取若干“区域绿道”,按照“省立公园”的模式进行保护和利用。

自今年起,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6条区域绿道,串联200多处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

珠三角6条区域绿道走向

1号绿道:主线长约310公里,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为特色,西起肇庆双龙湖旅游度假村,经佛山、广州、中山,至珠海观澳平台,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

2号绿道:主线长约470公里,沿珠江东岸布局,以山川田海为特色,北起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经增城、东莞、深圳,南至惠东稔平半岛巽寮休闲度假村,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

3号绿道:主线长约360公里,横贯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闲为特色,西起江门帝都温泉,经中山、广州、东莞、东至惠州横沥黄沙洞自然保护区,途经60多个发展节点。

4号绿道:主线长约220公里,纵贯珠江三角洲中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北起广州芙蓉嶂水源保护区,向南途经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温泉度假村,途经20多个发展节点。

5号绿道:主线长约120公里,纵贯珠江三角洲东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北起惠州罗浮山自然保护区,途经东莞、深圳,南至深圳银湖森林公园,途经20多个发展节点。

6号绿道:主线长约210公里,纵贯珠江三角洲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滨水休闲为特色,北起肇庆贞山,向南途经佛山、江门,南至江门银湖湾湿地及古兜温泉,途经16个发展节点。

绿道的分类

分为3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

生态型区域绿道 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线设立,通过对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创建,连接和管理,来维育珠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保障生物多样性,可供进行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生态型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区域绿道 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设立,包括登山道,栈道,慢行休闲道的形式,旨在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郊野型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区域绿道 主要集中在城镇建成区,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和城镇道路两侧的绿地设立,为人们慢跑,散步等提供场所,发挥贯通珠三角绿道网的作用。都市型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规划

结合珠三角城乡空间布局、地域景观特色、自然生态与人文资源的特点,根据绿道所处位置和目标功能的不同,《绿道网规划纲要》将珠三角区域绿道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并提出了分类建设指引。

《绿道网规划纲要》结合珠三角资源和城乡发展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交通网络建设等实际情况以及各城市的发展意愿,研究提出了珠三角绿道网总体布局的构想,包括主要功能、路线走向等主要内容。

绿道控制范围

是一个开放的线性空间,除以下允许保留和进入的用地类型或项目外,在绿道控制范围内严格限制与区域绿道功能不兼容开发项目的进入:

1。耕地,园地,林地,水域,湿地;

2。公共性开敞绿地:各类公园,游乐园,野营基地,野生动物园,名胜古迹等;

3。体育运动设施:高尔夫球场,滑草场,赛马场,马术表演场等;

绿化比率高,景观佳或旷地型用地:自来水厂,小型污水厂等大型公共设施以及现存的具有岭南特色的村落等;

4。生产性绿地:花圃,苗圃,植物园等;

5。游憩服务设施:农家乐,渔家乐,烧烤场等;

6。其它:纪念性林地,防护林等。

绿道相关

绿道

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等。

绿道主要由人行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食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绿道: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这样定义:绿道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它可能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在1990年代,不少城市都进行了绿地系统规划,但正如华南农业大学李敏教授回忆的广州当年的规划意图一样,主要都是解决“生态维护”问题:“也就是在广州,要保存多少绿地才能维持这个区域人居环境的生态平衡,解决生态是不是能够适合生存的问题,简单讲就是解决‘生态温饱’问题。”城市生态问题最终被淹没在车轮声中。1996年全国城市道路达到了13多万公里,比10年前增长了两倍多。

绿道助“雾都”

变身“花园城市”

十九世纪末的伦敦,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是全球闻名的“雾都”,城市环境十分糟糕。当时伦敦郡的议长罗斯伯里伯爵形容:“城市被毫无顾忌地糟蹋,变得肮脏、污水横流,日复一日地变成人类的坟墓。”

伦敦的问题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担忧和关注,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先驱———霍华德先生提出了“城市———乡村”结合的“花园城市”模式,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把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与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根据霍华德的理念,二十世纪40年代,伦敦大规模规划建设了环城绿带及与之相联系的绿色通道网路,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国外正在大规模建设的“绿道”。

篇四:广东绿道

广东珠三角绿道巡礼

2011-05-14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叶昌元 刘一心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星罗棋布,映衬着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使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面临巨大挑战。生活在城市的人群,放眼望去,到处是钢筋混凝土堆积起来的楼宇森林、汽车和穿梭的人群洪流。在享受都市文明便利的同时,我们发现呼吸的空气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户外活动的空间极度匮乏,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

现代都市人能否享受在河流中畅游、在山林中漫步呢?回答是肯定的。2010年1月,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亲自倡议和推动下,省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做出了谋划幸福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重大战略部署。

但又如何建设人民充满幸福感的宜居家园呢?国内外的绿道建设给了广东多层次的启示……

大规划紧贴大民心

据统计,珠三角地区居民人均GDP已逼近1万美元,已经率先进入休闲时代,意味着居民具有更高层次的宜居需求。出于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汪洋提出,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绿道网建设,力争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将珠三角绿道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志性工程,使之成为打通区域间、城乡间的生态廊道,为城乡居民享受“慢生活”、提升幸福指数而奋发努力。

任何一项工程建设都离不开规划先行,绿道网这项惠及大民心的公益事业更是如此。按照汪洋的工作要求,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立即兵分多路深入调研,赶制规划。去年2月,《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就获得广东省政府的批准。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设规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在内的省立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级组成相互贯通的网络系统,其中规划省立绿道全长约1690公里,6条主线串联200多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直接惠及2565万人,增加约30万个就业机会,带动社会消费450亿元,实现珠三角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市郊、市郊与农村以及山林、滨水等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的连接,明显改善沿线的人居环境质量。

汪洋和省长黄华华等省领导多次深入珠三角9市开展调研,亲临一线指导绿道网建设。省领导明确提出,在珠三角实施绿道网建设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打造主题不同、特色鲜明的绿道科学建设思维,放手让各市按照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的要求,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突出本地自然风

貌,发掘本地历史人文内涵,尊重地方风俗习惯和民族景观特色,打造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绿道。如广州在绿道网建设中坚持“四结合”,即结合城市步行道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结合河道整治,结合“青山绿地”工程、“创建园林城市”,结合各类旅游资源;深圳率先提出并践行区域、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服务时距标准,市民5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分钟可达城市绿道,30~45分钟可达区域绿道;珠海提出“三边”(沿山边、水边、林边)、“三不”(不征地、不拆迁、不砍树)和“六型绿道”等,这些科学规划与操作,使绿道网成为了一项集绿色、生态、民生和经济于一体的大民心工程,到去年底实现了“一年基本建成”的任务目标,珠三角绿道省立绿道超过了开始的规划里程,实现2372公里全线贯通,18个城际交界面省立绿道的互联互通,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交通方式,满足了城乡居民休闲、游憩、旅游、运动等方面的需求。

以务实睿智的态度做“乘法”

漫步珠三角绿道,记者强烈感受到,广东不仅仅是在编织绿道网,更凸显省委省政府决策者在给百姓编织“幸福网”。他们以务实睿智的态度竭力做“乘法”,老百姓幸福感倍增。在珠三角全面铺开绿道网建设工作会议上,汪洋不仅动员部署,还亲自调研和督促。去年,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前夕,也就是春节上班后的第一周,他率队前往广州增城、东莞进行绿道调研,推动各市抓住春节有利时节开展绿道培绿工作,并提出要建立两项督察制度:各市确定一名负责绿道建设的领导同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每月制定进度图表,将负责人名单和每月进度图表报汪洋、黄华华、副省长林木声。全国“两会”结束后,汪洋、黄华华、省人大主任欧广源、省政协主席黄龙云等四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又亲自出席珠三角绿道网全面启动仪式,并率领珠三角9市的领导和群众代表为珠三角1号省立绿道植树培土。

汪洋时刻牵挂着绿道网的推进,他每次到珠三角开展工作调研,都不忘了解和督促绿道建设工作,并多次进行实地督导。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珠三角各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挂帅、亲自督战,分管领导具体落实,靠前指挥。各市都建立了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精心规划设计,多方筹措资金,想方设法大力推进。各市的绿道网建设牵头部门,特别是规划、建设、园林、城管、人居等职能部门和区镇政府全力以赴,扎实推进,表现出高效的执行力。人大、政协,专家学者和各界群众积极建言献策,各种传媒多方位多层次的报道,为珠三角绿道网建设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关心的良好氛围。

沿着绿道行,一个个故事令人感动兴奋。惠州市利用沿海步行道、观光道,沿东江和西湖的水边,沿风景区的山边和乡村小路等打造突出体现“海之韵”、“江之美”、“湖之秀”、“山之灵”等特色的绿道让人难以离去。增城坚持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的“四原保护”原则,建设滨水绿道环、都市绿道环、山林绿道环“三环山水绿道”,并利用荒坡地、旧厂房、旧民居等建设停车场、休息室、卫生间、便利店等旅游服务设施,让百姓便利舒适。

“五指握拳”形成合力

“假如问过去一年有什么为广东增光的?千里绿道为广东增光了!假如问过去一年有什么值得广东自豪的?千里绿道值得广东自豪!”这是广东省主管绿道工作的林木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的感慨。

他说,建绿道是惠民生的大好事,广东实行省与市两级主抓,镇村齐参与,企业集团援助,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省里的文件一到珠三角9市,市领导坚持文不过夜传达贯彻,镇村立马行动,动员广大居民积极配合参与,许多企业也主动无偿支援。其间,仅广州绿道网建设,中国移动通信广东分公司就迅速给全市9个驿站免费安装了信息支持系统和便民万能充电器,并定做、支援1万辆环保自行车分配到全市9个驿站,供市民休闲享用。广州大学城10所大学也出力助援,在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校园内开设了10多个自行车免费借用点,供大学生使用,并实行本站借车、异地还车方式,大学生只需用多功能卡一刷就能骑着自行车逛遍校园。广州增城市政府在建设绿道时,动员46个村的村民齐参与,农民们主动把闲置土地让出来建绿道。通过绿道把46个村村村相连,结缘“造瓜”,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一到周末,城市居民就来增江画廊休闲旅游,并顺着绿道进村,到各村的农家乐餐馆品味农家美味佳肴。记者在增城莲糖村采访镇年农家乐餐馆老板邱金海时,他笑得合不拢嘴地说,感谢政府为农民建了绿道,现如今自己的餐馆十分火爆。开始只在门前搭个棚子摆几张桌子,可现在来的宾客多了,便把自家二楼、三楼的房间都腾出来做“包厢”了,让客人“楼上请”,并装上空调、电视,让游客边品尝农家菜边享受舒适的环境。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老板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子每月纯收入近万元。珠三角绿道网注重生态、贴近群众、服务民生、促进发展,成为珠三角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城市发展质量和品位,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称赞。2010年11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珠三角省立绿道1号线珠海段时,称赞建设珠三角绿道网“这件事情办得好”。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广东采取“五指握拳”形成合力建绿道的办法,收到了共建共享的效果。随着省立绿道网络体系的贯通和逐步完善,随着旅游休闲、运动比赛、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等活动的广泛开展,珠三角绿道网正逐步走向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已日渐显现。

——彰显了生态效益,促进了宜居城乡建设。绿道网充分发挥了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等多种功能,有效减缓了开发强度高、人口密集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改善了城乡自然人居环境,推动了城乡生态协调发展。据一项对增城绿道沿线居民的采访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居民表示空气环境明显改善。三成多居民表示,水环境得到改善。两成左右的居民表示,噪音、光和其他环境得到改善。

——彰显了社会效益,有效改善了珠三角整体形象,提升了区域综合竞争力。绿道网建设大大改善珠三角生态和投资环境,提升了珠三角作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地位和品质,树立了珠三角绿色发展的新形象,增强了珠三角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彰显了人文效益,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倡导形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绿道网为居民提供了一种低碳出行和新的休闲方式,成为居民亲近大自然、改善生活品质的便捷途径。目前,珠三角城市居民骑自行车接驳地铁、公交上下班成为一种时尚,慢行、跑步等健身方式重新回到都市人的生活之中。据一项抽样调查反映,82%的游客表示绿道休闲是更加健康的休闲方式,今后会更多采用。 ——彰显了经济效益,有效扩内需促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绿道网建设增强了城乡之间的生态联系,有力地增进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直接带动了旅游、运动、餐饮、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据统计,广州增城市绿道网建成后,每月有3万名左右的游客到绿道周边的农家乐旅游消费,使沿线的村集体经济增长比非沿线村集体经济增长快了53.6%。有关机构评估,2010年增城绿道生态休闲旅游资源总价值约为4849.75万元。

珠三角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遇到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土地开发强度大,人居环境质量迫切需要提高等。广东省有关部门领导如是说。

这些年的经济以奇迹般速度增长的东莞市就是一个典型。副市长梁国英向记者表示:该市目前面临“双保”使命——既要保经济发展,又要保住土地红线。那就绝不能走以前粗放的开发、利用土地的老路,只能转型发展。

如何转型发展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绿道网的建设和使用就是一次积极探索。

促城镇与乡村融合

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表示,广东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领跑了几十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不再与兄弟省份拼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数量,而改为拼发展的质量。

与发展速度一起放缓的还有人们的脚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告诉记者,现在有一句流行的口号——让广州的生活节奏慢下来。如何诠释这句话呢?她带领记者来到二沙岛和珠江畔的绿地。这里也是广州市的黄金地段。原来,广州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乏绿地,但以往人们只能从它们旁边匆匆经过而不能进入。当绿道修进这里后,人们就可以在此休憩,免费使用这里的通信、信息查询等设施;可以在此喝喝咖啡、看看报。这里是都市型绿道。而每当周末、假期,更多的都市人拥向郊野型绿道,远离都市的喧嚣,享受乡村的宁静,舒缓工作压力。

在广州增城市采访时,该市副市长邬卫东告诉记者,增城市从2008年到2010年共建成257公里的绿道,以藤蔓结瓜的方式串起46个村庄,结合农村居民点建成21个驿站。每到周末或是假期,城里的人们通过绿道来到农家,吃土菜,买农产品,络绎不绝。有些路段从果树底下经过,游客可以在此采摘荔枝、

龙眼,非常方便。据增城市旅游部门统计,今年“五一”3天假期,来到乡村的游客达7.2万人次,而绿道修通之前,全年仅有30万人次。

从增江岸边顺着绿道来到名叫“莲塘春色服务中心”的驿站,可以看到沿途满是荔枝、乌榄等果树,道路上方横柯交蔽。驿站大门两旁贴有一副隶书对联——“莲塘九畹馨春色,绿道千村绕荔乡”。莲塘村村委会主任告诉记者,由于游客多,农产品都涨价了:原来荔枝拿到市里卖,才2.5元一斤,现在家门口卖4元一斤;原来红薯在市里卖,才0.8元一斤,现在家门口卖2元一斤。农民还根据城里人的需要决定生产什么。

在广州市海珠区的小洲村,绿道及驿站建成后,许多的市民到这里游玩,还有很多大学生和艺术家来这里居住、创作。今年元旦3天假期,这个6000人的村子就接待了游客20多万人次。小洲驿站的大门也有一副对联——“花雨来时游鱼乐,柳阴深处鸣禽多”,用小篆写成,古色古香,与这个古村落相得益彰。难怪来此创作的人多。

生活节奏放慢了,但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催生了一种新型经济——姑且称之为“绿道经济”的发展。

“绿道经济”效益初显

在珠三角绿道网一号线的起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肇庆市七星岩景区坐落的星湖旁,该市副市长郑剑戈介绍,在星湖的四周,修建了两个公园、4个广场,并用绿道串起来。这里如果用来开发房产,每亩地可以卖到上千万元。当有人问到这样做是否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时,他回答:不但没有影响发展,反而提高了城市品位。原来这附近的房子每平方米4000元,绿道开工后就涨到8000元,现在已涨到1万多元。他们想通过改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来此游玩、居住,而不仅仅是靠卖门票创收。目前,环湖绿道达20公里长,如果不买门票进景区,只是骑车环游,也可欣赏到七星岩的美景。

在增城绿道沿线,农民除了销售自种自养的土特产外,如果办一个农家乐,在周六、周日两天中,营业额可达到1000多元,约有40%的利润,平均能提供6个就业岗位。仅莲塘村就在绿道沿线开设20家农家乐,拉动100多人就业。另外,农村出门打工经商的人较多,有一些闲置房产。增城市所建驿站就充分利用绿道边的闲置房产。“莲塘春色”就是用一座旧民居翻修而成的。经统计,该市绿道建设提供了直接岗位2500个,沿线农村土地租金从800元上升到1200元,有绿道经过的村集体经济增长速度比非沿线村要快53.6%。

在广州市萝岗区水墨园驿站,记者遇见广东旭日公共单车租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梓旭。该公司在该市的5个区经营单车租赁生意,一共投放5000辆自行车,以刷卡方式通借通还,租赁时间以小时直至以年为单位。游客可异地还车,可加入成为会员。李总称生意很好,节假日往往车不敷用,常常有两个游客为抢租一辆车而发生争执。问其经营状况时,他说,两年内就可以盈利。

篇五: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

增城市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旅游服务管理指南

第一条 为适应我市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以下简称绿道)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绿道旅游安全、服务和管理水平,做到以规范化、标准化和技能化服务广大游客,保障旅游团(者)和自行车绿道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我市绿道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促进全市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根据《广东省旅游管理条例》和《广州市旅游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服务管理指南。

第二条 本服务管理指南适用于我市绿道旅游经营单位。绿道旅游经营单位应与绿道产权单位签订经营协议并报送增城市旅游局备案。

第三条 绿道旅游停车场应有与绿道旅游的游客接待规模相适应的停车面积,场地平整。地面经过处理,车场出入方便,停车标志明显。停车场生态、环保。停车场应设有标记清晰的残疾人停车位。

第四条 绿道驿站经营场所入口处适当位置应设置标志牌。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旅游投诉、旅游咨询、报警电话等指示牌,并保证其证件的合法有效。入口处适当位置设置咨询服务台。绿道旅游线路指引牌设置要完善,方便游客游览。分属不同镇街绿道的经营业主之间应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出租自行车的对接保管、回程工作,为游客骑行提供方便条件。同时要积极探索智能化的路子。

第五条 租车经营场所设施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布局、排列合理,装修大方、得体。柜台、货架工整、规范,服务说明等标志牌醒目,中英文对照,翻译准确,无错别字。自行车出租要明码标价,有价目表和诚信公约牌。要有自行车变速使用说明表。设有低位收款台。

第六条 公共信息图型符号应使用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保持其完整、无褪色、无污染、无灰尘、金属部分光亮。

第七条 卫生间布点合理,男女卫生间分开,厕位比例合理,有残疾人厕位。标志明显,通风,采光良好,设洗手装置,设置水冲装置。

第八条 卫生设施应注意绿道区域的环境整洁和保养。要求绿道旅游经营场地干净、整洁、卫生。经营场地设施无破损、无污迹、无杂物、无水迹(潮湿)、无异味。垃圾箱(桶)布局合理,间距恰当,分类设置,外观、造型应美观、整洁、完好。

第九条 绿道旅游安全设施应齐备。应设有必要的防火、消防用具及设备;危险路段应划有警示线、警示牌予以警示。绿道旅游自行车出租经营者每天应对出租自行车进行安全检测,每次要做到出租前和收车后都有安全检查记录。

第十条 绿道沿线及驿站(码头)绿化设置,应有一定数量的美化经营环境的绿色植物和与之相应的花草植物,达到绿化、美化、艺术化与净化、人性化相

统一。绿化物修剪效果好,无枯枝败叶,无灰尘和杂物,无乱堆乱放,无影响游客通行安全隐患的障碍物。

第十一条 公共休息区域应设置与经营场所的经营面积相适应的旅游团队(者)公共休息区域,并保持整齐、干净、卫生。绿道出入口应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和盲道。

第十二条 绿道驿站特色旅游购物点(士多店),应突出当地产品特色,备齐适应绿道旅游需要的休闲商品、食品,要努力为顾客提供预购和邮寄托运服务。 第十三条 绿道驿站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应符合广州市旅游局的相关规定要求。

第十四条 绿道旅游经营业主应建立健全包括安全管理在内的各种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要配备必要的专业保安人员巡查,维护绿道旅游秩序,确保旅游安全。要建立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及应急救援机制。逐步设置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

第十五条 在规则内,绿道旅游沿线及周边应有一定数量的农家乐餐饮休闲设施和方便快捷烘烤食品的经营摊点,满足游客需要。沿线应保护生态环境,要有提醒游客不损坏农民果树、植物的提示牌。沿线应保护和利用好古树、文物古迹,开发好乡村民俗旅游产品,要树立科普知识宣传牌。

第十六条 绿道驿站附近应交通便捷,有公交车或客运班车到达。驿站之间要努力采用先进管理设备,加强互通衔接,方便游客骑行和经营者对车辆的保管。 第十七条 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范围要有边界警示线,禁止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通行。要有机动车禁行警示标志牌。

第十八条 绿道旅游经营者要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坚持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信誉第一、安全第一;中外游客一视同仁,消费多少一视同仁。要爱国、爱民、爱集体,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增城旅游良好的整体形象。坚持高尚的道德风尚,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拾金不昧,助人为乐。

第十九条 经营人员服务态度应主动、热情、细心、耐心、诚恳,做到眼勤、口勤、手勤、腿勤,微笑服务、态度和蔼。应正确掌握和运用好问候、应答、迎送等服务礼节。尊重游客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路遇游客主动礼让,不抢道,不抢行。

第二十条 服务语言应使用敬语、谦语。根据游客需要及不同情况,坚持使用“您好”、“欢迎您光临”、“我能为您做什么”、“对不起”、“谢谢”、“欢迎再来”等文明、礼貌语言,做到有问有答,不得使用“不知道”、“没有”、“不行”等不雅语言。要想方设法为游客解决问题和困难。说话时,应用普通话、语气谦和、语调适中、语言亲切。

第二十一条 经营服务人员应着装上岗,着装得体、整洁,配戴工牌。为游客服务应优质高效,不拖拉、不延误。

第二十二条 绿道旅游经营单位应主动接受增城市旅游局、增城市旅游协会的管理,积极参加增城市旅游局、增城市旅游协会组织的各种会议,按规定报送旅游统计报表,主动为广州增城旅游网站提供图文信息。绿道旅游经营单位应有品牌经营意识,有形象标志和旅游宣传口号。应设立专门网站,开展网络营销。要纳入旅游线路推介,与旅行社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第二十三条 2010年3月9日制订并实施。增城市旅游局拥有本服务管理指南的最终解释权。

增城市旅游局办公室

2010年4月22日印发

肇庆市绿道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绿道建设和管理,保障绿道的正常使用和有效维护,充分发挥绿道功能,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和省有关绿道建设管理文件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绿道是指沿着风景区、公园、公路、河滨、溪谷、山脊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可供行人和使用自行车、残疾人手动轮椅车进入的供休闲游玩、健身

观光的道路。包括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

第三条

我市行政区域内已建成或在建绿道以及规划确定的绿道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

维护管理及经营使用,适用本办法。

绿道维护管理的内容包括路面、绿化、环卫保洁、灯光、保安管理、驿站、公厕、

服务点设施、标识系统、停车场的保养维护和管理等。

第四条

绿道实行属地管理。端州区范围绿道按投资建设主体实行市、区分级管理,环星湖景区的绿道由市星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负责维护管理,其他由市直部门组织建设的穿越市政道路和市政公园等的绿道路段,由市城市综合管理局负责维护管理,由端州区组织建设的绿道由端州区确定的绿道管理部门负责维护管理。其他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的绿道由当地政F(管委会)确定的绿道管理部门负责

维护管理。

第五条

绿道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绿道维护管理工作,完善绿道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保障绿道的完好和安全,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提高绿道

的维护、使用效果。

发展改革、公安、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农业、

林业、旅游发展、城乡规划、城市综合管理、工商、供电、通信等部门,依照各

自职责协同绿道管理部门做好绿道规划、建设和维护管理。

第六条

绿道建设和维护管理采取政F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各地绿道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标或委托符合资质的专业公司对绿道进行维护和管理。绿道的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费用应当由本级财政保障。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赠、资助等多渠道多种方式参与绿道维护、经营、管

理。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绿道、绿道用地及绿道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劝阻、检

举破坏绿道、绿道用地、绿道附属设施和影响绿道安全的行为。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八条

各县(市、区)、肇庆高新区绿道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市绿道发展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内的绿道建设规划,经本级政F(管委会)审批后,报市绿道管理部门备案。

第九条

绿道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绿道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经有关部门审核后,方可办理报建手续,经批准的绿道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不得随意改变。确需变更设计方案的,应当经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十条

绿道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

需占用或利用公路路产或公路建设控制区内建设绿道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有关规定到公路管理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手续;需利用水利等工程设施建设绿道的,在培植树木花草和建设其他附属设施时,必须兼顾水利工程安全和水

利工程功能发挥。

 第十二条

绿道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

广东绿道

不得交付使用。

第十三条

绿道建设单位随规划、建设的各阶段同时建立绿道档案,工程竣工后将绿道档案

移交绿道管理部门,同时报当地档案局城建档案室备案。

第十四条

各级绿道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本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划定本行政区内绿道控制区(缓冲区),并实施控制管理。绿道控制区(缓冲区)按照《肇庆市绿道缓冲区

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管理。

第三章

绿道及设施维护

第十五条

绿道日常维护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绿道及附属设施进行养护,制定完善的养护技术方案,配备设备、工种齐全和相对固定的养护队伍,养护改造到位、

得当,保持绿道总体景观良好,设施齐全无损坏。

第十六条

绿道日常维护管理部门应保持绿道所设置的建筑物、构筑物、栏杆、照明、广播、垃圾箱、医疗救助、应急援助等设施完好整洁,金属部分光亮,维修、油饰、粉刷和清洗及时;绿道示意图、简介、须知、指示标牌、交通标志(标线)、警示标牌及禁止标志完整、无褪色、无污染、无灰尘、无错字缺字,外文翻译准确。

第十七条

绿道日常维护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环境卫生设施,加强绿道环境卫生管理,

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绿道及附近环境无明显垃圾、污垢和杂物,无乱写乱画乱招贴;

(二)公厕卫生、洁净、无异味;

(三)分类垃圾箱(桶)放置恰当,外型美观、整洁、完好,垃圾清运及时;

(四)给水排水畅顺。

第十八条

绿道日常维护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绿道绿化管理养护,绿地应做到黄土不露天,植物生长旺盛、冠型完整,无枯枝败叶,分枝不影响游览和观景,无杂草。

第十九条

绿道内游乐设施和经营服务网点的设置由绿道日常维护管理部门按符合规划、布局合理、安全、便利和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原则统一布局,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绿道内停车场应保持场地平整、卫生、出入方便,停车标志明显;

(二)自行车租赁经营场所设施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分属不同区域绿道应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出租自行车的对接保管、回程工作制度,并逐步实现通借通还;自行车租赁点车辆排列整齐,车容整洁,服务说明等标识清晰,明码标价,变速自行车要提供使用说明表;自行车租赁经营单位每天应对出租自行车进行安全检测,并做好出租前和收车后的安全检查记录,确保车辆安全性能良好;

(三)特色旅游购物点应突出当地产品特色,备齐绿道地图、绿道使用小册子等。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蚕食绿道用地;不得擅自改变绿道用地性质;不得破

坏绿道用地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以及其他生物和设施等。

第二十一条

因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和进行其他建设工程确需占用、挖掘绿道或者使绿道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有关绿道管理部门的同意。占用、挖掘绿道或者使绿道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该段绿道原有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

改建或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二十二条

绿道范围内供市民和游客休憩的亭、廊、榭、阁等园林建筑,不得擅自改变其用

途。

第二十三条

绿道用地上的树木,不得随意砍伐;确需更新砍伐的,应当报当地绿道管理部门同意。属城市规划区范围的依照《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按照森林法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

绿道范围内从事的商业活动须经绿道管理部门批准,并接受工商、卫生等相关主

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