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25:19 作文素材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作文素材

篇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

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

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既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

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为人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篇二: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7首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7首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类型:近体诗 风格:七言绝句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圈子》 天下英雄谁敌手

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的帝王术(1)

读史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唐诗不是很有名,但喜欢读历史的人多半知道它,尤其是后两句,往往被无奈的书生长叹吟颂,表达自己酸溜溜的心境。

诗中“坑灰未冷”指的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始皇统一天下后,意图“二世三世于万世,传之无穷”,怕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故先焚书后坑儒。但仅过了十多年,“坑灰未冷”就天下大乱,造反的“刘项”,却是“不读书”之人。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传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读书人的理想。但是,这一般是在太平时期,读书人通过正常的渠道,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地来。如果在动荡时期,读书人就没有多大的市场了,这种时候一般是英雄、枭雄、土匪、流氓、无赖等等的时代和乐园。

因为乱世是没有秩序和游戏规则的时候,而读书人读得书越多,所受到的约束就越多,他们思想潜意识中,伦理道德君臣父子等都是规范自身行为的规则。所以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实,三十年也成不了。读书人即使加入造反队伍,也不可能称王称霸,成为队伍中的领袖人物,多半做个军师之类二三把手的角色,出谋划策,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明君身上,自己则希望以帝王师的荣誉而载入史册。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情有可原,可焚书坑儒确实不该——什么时候见读书人造反成功过啊?反过来想,秦始皇没有“历史知识”,他是第一个皇帝啊,对中国书生的认识还不到位。

所谓不读书的“刘项”,就是亡秦的两位主角: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

秦末农民战争尤其是四年的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出大戏,个中的许多精彩故事历经两千年而流传不衰,我们随口就可以说出许多与之相关的成语:破釜沉舟,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霸王别姬,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孺子可教(张良遇黄石公习兵书),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中国最普及的棋类游戏象棋中,两军对垒,分界线上标注的就是:楚河,汉界。

“刘项”是当时起义部队中势力较大的两支,也是灭秦的主力。共同的敌人消灭后,二人争夺天下。初始,项羽的力量要强大得多,但四年战争的结果,却是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开创了汉家数百年基业。

刘邦是胜利者,项羽是失败者。但人们常说项羽是英雄,刘邦是流氓。

据说,清末的科举考试,有个题目是《项羽拿破仑论》。有位考生实在不知拿破仑是何方神圣,冥思苦想半日,终于提笔破题:夫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岂能一破轮不能拿乎?……

司马迁是汉朝人,他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对汉朝的开国皇帝做了诸多的描述,虽不敢直言其为流氓无赖,但通过件件史实,还是基本上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刘邦真面目。如果仅仅从道德的层面来看,刘邦确实不怎么样。司马迁同时也给失败的西楚霸王项羽做了一个只有帝王资格才有的“本纪”,这也表明司马迁对项羽还是比较欣赏的。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对的,可我们要说的是:不能以是否英雄来论政治家。刘邦不是英雄,但他是政治家;项羽是英雄,但不是政治家。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套用一下这个逻辑,亡项羽者,非刘邦也,是项羽自己的一系列错误使自己一步步走到了乌江岸边。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羽出身世家,少年时即“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起兵时二十四岁,自刎乌江时也仅仅三十一岁,可以说是个少年英雄,热血青年。从他的年龄来看,还远非成熟,不可能是玩弄权谋的高手,他是个大力士,是个杰出的青年将领,打仗时身先士卒,勇武过人。事实上,从起兵到楚汉争霸那如烈火般灼热的七年之中,项羽一直是凭借个人的力量而作战。而无论是在鸿门宴、分封诸侯乃至最后的乌江自刎,他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个尚未成熟的热血青年之真实性情。

著名词人李清照曾有诗赞叹这位英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因此项羽只是一个快意男儿,而不是一个政治家。

相反,刘邦斩白蛇起义时,已是四五十岁的人了(其出生年代一说是公元前256年,一说是前247年,其于前209年起兵),而且,可以说是老奸巨滑之辈。

刘邦出身社会底层。关于他的出生有各种传说。一说他左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子,上应天象。还有说他母亲刘媪有一次外出,在湖边休息的时候,“梦与神人交”,他父亲刘太公前去找刘媪,却看见湖被云雾罩住,隐约露出鳞甲,似有神龙往来,后来刘媪就生出了这个儿子刘三。还说刘邦起兵时曾于道上斩了一条大白蛇,后来就有一个老妇人哭着说:“我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却被赤帝的儿子杀了。”至于刘邦惹了祸躲在芒、砀之间,别人都找不到他,只有他老婆吕雉能够根据他头顶上的云彩找到他之类的故事,就更多了。总之一句话,正因为其出身低下,所以才要大造各种舆论,以说明其是“真命天子”。

篇三: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类别:【】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注释】

[1]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

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

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

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既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

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

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为人体味出来,

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绝句四首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类别:【】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注释】

“两个黄鹂”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春,杜甫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中写景佳作。这一四句皆对,一句一景的七言绝句,犹如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整个画面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结尾一句,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当时意欲乘舟东下的打算。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

篇四: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诗意]: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其二:春天到了,你看那大江之畔,繁花乱蕊,争妍斗艳,可是我老了,步履维艰,行动不便,对着眼前这大好的春光,真有点怕呢!别看我垂垂老矣,可我还能赋诗饮酒,我并不服老。春光呀,你莫要欺侮(作弄、撩拨)我这个白头人吧!其五: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其六: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舍不得离开嬉戏着的不停飞舞的彩蝶,自由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和谐,动听。

其七:(如果)不是因为爱花,活的就真乏味了。真怕这种美景过后,令人感伤衰老。所有的花朵都开放得那么灿烂,那么当它们凋谢的时候,也会如雪一般地纷纷急落吧?既然如此,我想与那娇嫩的花儿商量商量,细细地,开得慢一些可好?

篇五: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诗意]: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其二:春天到了,你看那大江之畔,繁花乱蕊,争妍斗艳,可是我老了,步履维艰,行动不便,对着眼前这大好的春光,真有点怕呢!别看我垂垂老矣,可我还能赋诗饮酒,我并不服老。春光呀,你莫要欺侮(作弄、撩拨)我这个白头人吧! 其五: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其六: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舍不得离开嬉戏着的不停飞舞的彩蝶,自由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和谐,动听。

其七:(如果)不是因为爱花,活的就真乏味了。真怕这种美景过后,令人感伤衰老。所有的花朵都开放得那么灿烂,那么当它们凋谢的时候,也会如雪一般地纷纷急落吧?既然如此,我想与那娇嫩的花儿商量商量,细细地,开得慢一些可好?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