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一则新闻的启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31:48 作文素材
一则新闻的启示作文素材

篇一:一则新闻的启示

一则新闻的启示

一则新闻的启示

曾在一份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小新闻:“一位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八旬老外,在回国之际,带走了他这几十年里用过的废旧电池。”虽然这只是一段小报道,而且放在了很不起眼的刊位,但我却看到了那位老外的素质修养。

这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无以为奇,但你是否能拍胸自称,我们也能自觉做到?虽然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文明在汉唐时备受瞩目,但当代中国人,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很多都不曾特别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所以才有了当今许多不文明现象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还记得曾有一本书叫做《丑陋的中国人》,这并不是我们刻意贬低自己,而是一种自我反省,同时作者一定也希望我们改变现状,构建真正的文明国度。

在一次巴黎的画展中,有一双手任意地在一些画的相框中抚弄;在美国的街道上,在拥挤的人群中,一群中国留学生粗鲁地推开了人群,为赶自己的时间,而无视旁人的存在向前“飞奔”,引起一阵阵骚动。在国外有很多警示标语,如:“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随地吐痰”等都用中文做了标注,这是对国人的讽刺呀!如此记载都是一些我们国人的“伟绩”啊!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济雄厚了不少,国民经济总值如今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可我国的人民素质并没有等速提升。今年,在我国上海世博会世博园区有了相当深刻的体现。不少中国游客为了尽快进入各国馆内,投机取巧地进入绿色通道而出现自带轮椅、假扮残疾,“8岁巨婴”的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另外有一位网友拍下一群游客在园区外买卖拐杖、租售轮椅的照片,这种赚钱方式既不符合道德观念同时又怂恿了以上几种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在俄罗斯馆里的梦幻花园里,清馆人员发现了装着“尿”的塑料袋,一位网友看到如此情景,气愤地留下一句评论:“那些人吃完自带食物说不定还拿人家馆的国旗擦手呢!”如今,一份拥有各馆盖章的“签证”可在网上拍卖到5000元,于是,不少游人入馆后不排队疯狂地抢着盖章。一位瑞典馆的工作人员说:“不少游人盖了章就离开,我们很失望。”

可见自身的修养影响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自己了,“被带出国门的旧电池”也已不只是自身品德的体现,那位8旬老人用自己很细小的行动展现了她所属国家与民族的文明与修养,而我们是否也应有所行动?其实要做到这点并不难,我们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注重自身的品行修养,我想到那时,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文明大国,中国人才真正受人尊敬。我们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我们要从现在做起,提高自身修养,让文明高尚之风伴随“世博”、“亚运”的举行在我们这文明古国里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篇二:一篇普通新闻稿件变成军报当月好稿的启示

学会聚焦

——一篇普通新闻稿件变成军报当月好稿的启示

凌翔

军事记者2013年第08期

在解放军报社工作快20年了,一直从事基层政工新闻稿件的编辑工作,经常打交道的作者是师团以下基层一线的报道员。编辑来自基层一线的稿件,好处是稿件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军营生活气息,坏处便是很多作者是新手,刚刚启航,不少稿件存在散、大、空现象。正因为此,工作中,我常常为稿件中生动的故事拍案叫绝,也常常被“军报近期需要什么样的新闻稿件”之类问题难倒。

说老实话,这一经常被提及的问题回答起来可不那么容易。报纸是新闻纸,是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为载体的,所以,就算是社长、总编,他们可能知道明天登什么稿件,但后天、大后天刊登什么稿件,我想他们也难以给出圆满的答案。事实上,军报每天都在刊登前一天或近些日子发生在军营中的各种新闻。

那么,是不是每个单位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都值得刊登呢?当然不是。新闻媒体,特别是像《解放军报》这样以鼓舞人、教育人为己任的党的喉舌,所刊登稿件要求在具有新闻性的基础上,首先要有指导性,这就是“政治家办报”的精髓。那么,怎样让我们所写的稿件具有指导性呢?从今年5月15日军报《部队新闻》版刊登的稿件《指导员潘晓宇被破格提为团副政委》一稿刊发过程中便可以看出,学会聚焦,学会提炼主题,才能写出军报喜欢刊登的稿件,才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稿件。

5月10日,我收到两篇稿件,一篇是南疆军区某团士官崔华忠写的《新疆军区某团装步一连两名主官立足基层干事业求作为 建连成绩突出 双双破格提拔》,一篇是南疆军区新闻干事毛德海写的《南疆军区党委紧盯强军目标大力选拔年轻干部 6名优秀基层干部得到越级提升》。应该说,这段时间,与这两篇稿件主题相类似的稿件很多,因为这段日子是干部转业、干部调整的时间,所以,我的邮箱每天都会收到题材相似的来稿。不过,这两篇稿子也有与其他稿子不同的地方。当时,我分析认为,毛德海稿件里的6人肯定包括崔华忠稿件里的两名干部,电话打过去一问,果不其然。我静下心来,反反复复研究了这两篇稿件,感到这两篇稿子里有一些隐隐约约值得报道的“新闻因子”。其一是南疆军区是全军比较艰苦的地方,基本上可以说是除南沙群岛以外离北京最远的边陲。其二是南疆军区政治部主任缪文江在稿件中有一段背景介绍:“这批越级提升的干部均从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30岁,任现职期间获得过二等功以上奖励,或所带连队被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或连续3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的干部中进行遴选,并最终确定了40名符合越级提升的对象。”大胆破除“以年龄大小论先后,以任职时间长短排座次”的用人观念,在师、团级单位全面考察、综合考量选出来的,其中重点介绍了神仙湾边防连副营职指导员潘晓宇、某机步团连长孙子龙、指导员吴传磊、某工兵团连长李鹏等4人的事迹。应该说,这4人的事迹都很过硬

(实际上6人都很过硬,只是另两人的事迹稿件里没有详细介绍),每个人拿出来单独成篇,都能洋洋洒洒写个几千字。

怎么办?当时,我和南疆军区新闻干事毛德海协商,问这6人谁的事迹最感人,谁最有新闻点,谈到后来,潘晓宇逐渐冒了出来。为什么?因为潘晓宇是从新疆大学毕业的国防生,所任职的神仙湾哨所(神仙湾边防连)又是享誉全国的著名边防哨所,位于海拔5380米的雪域高原,潘晓宇本人又荣立过一等功,并于2012年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这么多闪光点集中在潘晓宇一个人身上,当然有了看头。 不过,当时我和毛德海研究的结果仍然是以潘晓宇为主体,兼及其他人。很快,毛德海在全面梳理6人事迹后,以潘晓宇为重点,重新写出了稿件。应该说,这新写的稿件还是没有将潘晓宇突出出来,也就是说,聚焦还不到位。不过当时我感觉已经是一篇可以发表的稿件了,当即编发。政工部副主任欧世金看到这篇稿件后,一刻也没耽误,很快就从网上传到当时总编室分管《部队新闻》版的曹瑞林主任处。

据我所知,临时分管《部队新闻》版期间,曹瑞林主任有一个好习惯,他善于从已经编辑好了的成品稿件里面发现新闻,进行再度包装。我发过去的这篇《6名优秀基层干部得到越级提升》的稿件照理说也是一篇可以刊发的稿件,但是,这篇稿件最闪光的新闻点却被我淹没在一堆新闻事实当中,没有让最闪光的新闻事实脱颖而出,未能让这些新闻点木秀于林,所以,稿件就显得平平淡淡。曹瑞林主任敏锐地发现了隐藏在稿件中的闪光点,他和部队新闻版的几位编辑协商后,果断决定去除枝枝蔓蔓,就写潘晓宇一个人。 这就是眼光,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眼光。为了进一步深化主题,在最短时间里拿出精品佳作,曹主任果断请军报驻新疆军区记者站站长孙兴维加入采写团队,重新采访潘晓宇的事迹,大胆剥茧抽丝,把淹没在原稿里的这个“蚕茧”中的“蚕虫”色香味俱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曹主任的指导下,部队新闻组还在版面上对这则新闻稿件进行了进一步强化。编辑况宏专门连线了南疆军区政委李伟,用李伟之口将主打稿件中不容易反映出来的用人导向明白、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同时配发了潘晓宇的简历及获得的荣誉,配发了潘晓宇在神仙湾哨所的照片,使整个稿件成为当天的一大亮点。 西方学者曾提出有名的“感性政治”“理性政治”概念,他们认为,所谓理性,就是“使人确信的东西”;所谓感性,则是“让人激动的东西”。我们军事新闻的目的是要让更多的读者拥有理性色彩,但我们官兵大多是一个个生龙活虎、感情丰富的年轻人,他们更易于接受让人激动的感性。这就要求我们的稿件从感性入手,让读者爱看,进而把理性的深刻蕴藉于感性色彩之中。当前,这一做法已成为主流媒体的一种追求。 从这篇稿件最后产生的效果可以看出,只有站在国家和军队建设事业的全局高度,具有深远的眼光,才能大胆聚焦稿件的一切闪光元素,从而使稿件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就要求我们的作者、编辑具有主动作为意识,尽力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从而为读者呈现出精彩纷呈的佳作来。

当然,这里还得强调一下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提倡善于发现新闻,善于发现新闻中的闪光点,大胆聚焦已发现的新闻事实,我们提倡的是发现而不是胡编乱造。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所写的事实确凿可信,修改和聚焦主题都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文字精炼、主题集中,所有事实和细节都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发生过的。

以这篇稿子来说,见报稿每一点事实都是真实的,曹瑞林主任和部队新闻组的编辑所做的工作就是去除了其他5个人的事迹介绍,更集中地反映了潘晓宇在5380米神仙湾哨所的奉献过程,通篇稿件平实自然,

并无华丽崎岖之笔,但他反映的却是我军选拔造就“能打仗、打胜仗”新型人才观这一重大主题,让读者从这样一个发生在官兵身边的寻常小事中,感受到军委领导正在力倡的重大主题。

以小见大,发现官兵身边似乎司空见惯的小事里所蕴含的重大新闻价值,应该成为一线报道员和我们这些从事基层一线稿件编辑的新闻工作者的人生追求。通过凡人小事反映时代大变化、大价值、大梦想、大主题,应该成为我们的看家本领,从而使我们的每一篇稿件多一些循循善诱的引导,少一些空洞无物的说教,进而使我们的版面更加引人入胜,更能牵人眼球。

“涉浅水者见虾,其较深者观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回眸这篇稿件成为好稿的过程,首先是告诉自己,在编辑每一篇稿件的过程中,都要多想一下,深想一下,增强发现具有时代感好稿的新闻敏感性,增强站在全局高度上思考问题的眼光,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同时也提醒在基层一线学写新闻的战友们,在师团以下部队,并不难以找到新闻素材。相反,只要你能处处留心、时时留意,就一定能发现好的素材;只要你善于思考,学会提炼,学会聚焦,就一定能写出思想深刻,让读者耳目一新的佳作。

让我们一起学会聚焦,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新闻佳作吧!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政工部基层组组长)

篇三:关于新闻的作文600字

关于新闻的作文600字

篇一:我校大部分班级实行自学模式

自2014年起,我校欲以施行自学模式,该类方案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肯定,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得到了全校师生的推崇。

自学模式类似于孔子的因材施教法。其相同之处在于因材施教法是跟据个人自身的特质而教授知识的方法,其结果与自学是相同的。而不同之处则是自学所学习的范围比因材施教法广得多,毕竟是自己的学习,别人所教授的是在他认为你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远不足以自学,到底是自己的学习啊。

而经多次采访老师与同学后才总结出这样的结论:从前的教学,老师在讲台上剑客,所遇处,若简,都明白;若难,只有部分理解。则效率是不得而知的了。现在,老师只要提出问题,领导同学解开今天所学的内容即可。

经我亲身体验多次后,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既捡时又简单并且能抓住课文的中心内容以及在学习讨论中学会团结合作。

自然,这也有一个缓冲期,开始也可能会有不赞成的同学,而他们不同意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习惯于听,而不想思考!这与前面所提到多的自学与因材施教法是异曲同工的,就像是两种不同种类的花,一种是靠主人施养的家花,一种则是自己吸收阳光和水露的野花。

漏磁,可看出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是因自学而大大提高的,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这样一来,自学模式还是成功的。

篇二:新闻快讯

我市第一届女排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于4月3日在庄检路小学体育馆落下帷幕。廿里堡小学女子排球队以77比69的优异成绩战胜庄检路小学女子的排球队,获得冠军。

廿里堡小学女子排球队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已是一只经验丰富的排球队。队员们不但素质好,而且配合默契,上半场一路领先。尤其是庄?F骄,一人独得13分,为廿里堡小学多的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庄检路小学女子排球比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并不气馁,下半场曾两次追成平局。但由于体力消耗太大,最终以体力不支以8分之差失利。这次比赛所有学校都展现出了精彩的一幕,给人留下了难忘的画面。潍洲路小学女排战胜了幸福街小学的女排并且获得第三名的成绩。

篇三:一则新闻给我的启示

新闻报道说,在澳大利亚的赛车场上,一只袋鼠不知道遇到了什么的惊吓,突然窜到了下在进行比赛的跑道上。这时候,观看比赛的所有观众都被震惊了。每个人的眼睛都盯着那只袋鼠,紧张得双手捏出了汗,全赛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正在跑道上的赛车手也大吃一惊,不知所措。他们有的很远就刹车了,有的避到了旁边的空地上,有的因为情况紧急来不急刹车,就猛地向一边拐弯,赛车一下了就翻了,赛车手因此身受重伤。不过,他们的伤却没有白受,血也没有白流,那只澳大利亚的国宝安全地活了下来。

这些赛车手的表现多么至高无上啊!他们宁愿自己受重伤,也不愿让那只袋鼠受到伤害。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如果我们人人都像那些赛车手一样,爱动物胜过爱自己的生命,那么人和动物就会永远和-谐相处,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啊!

篇四:一句话新闻

俗话说得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报纸传播知识传播时事和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了解国家大事的窗户。

最近,我们班开展了一个名叫一句话新闻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都表示十分支持.同学们的一句话新闻都十分精彩,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消息,也没有回肠荡气的新闻,但是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资讯,每天都令你有新的感受。

不知轮到谁出新闻了,他出了11月13有流星会出现。我与欧阳焕在12月13日补习后便去了何卓夫家,准备看星星。唉,空欢喜一常到了星期一,我找那个出新闻的人算账。他嬉皮笑脸地说:是十一月十三日,不是十二月十三日。我无可奈何,真是豆腐掉在地上————吹也不是,打也不是,只得对他作罢。

希望老师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顾宪成的名言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篇五:看新闻,写认识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看新闻,写认识。所以,我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拿着遥控器转台。吃饭的时候,我仍在看着新闻,我看得津津有味,同时也有几分兴奋与感动。

市福利院里,充满了热闹与笑声。许多老人欢聚迎双节,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也非常感谢官大群众对他们的关爱。他们唱的唱,跳的跳,仿佛自己回到年轻的时候……

我在十月记忆里,看到刘德华与两个有名的歌手,正意气风发地唱着《大中国》。再想想在我们学校举办的庆国庆主题队会里,我们是怎样唱的,与他们相比,真是差得远了!我并没有唱出那种感情,只是小声地伴随着音乐节奏唱,还非常不认真。那他们与我相比,我真觉得羞愧。

在庆祝祖国六十华诞的大会上,我看到了许多华夏儿女,用表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每当想起一件件为国牺牲的事,每当听着雄浑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每当看到无情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无数的华夏儿女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当时,在场有许多观众,它们都被感动了。在一旁看电视的我也一样。

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到了,我衷心地祝福祖国六十岁生日,一想到我们的祖国母亲,我就会无比的激动,无比的自豪,无比的骄傲。对屈辱而血腥的历史,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铭记。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牢记多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发愤图强,自强不息,为祖国的富强而不断努力!

篇六:我愿生活在新闻联播里

如果生活可以选择,我愿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的领导个个都是时代先锋,群众人人都是道德模范。即使偶尔抓到一个贪官,也只是一笔带过,不留一丝遗憾。

如果生活可以选择,我愿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的农业年年大丰收,工业月月传喜讯。即使遇到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都是有增无减。

如果生活可以选择,我愿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穷人们都能看得起病,百姓住每月77元的廉租房,工资增长11.2%,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9.13%,大学生食堂就餐平均每顿2、3元。

如果生活可以选择,我愿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的物价基本不涨,交通基本不堵,环境基本改善,扫黄基本有效,罪犯基本落马。

如果生活可以选择,我愿生活在新闻联播里。那里是爱的家园,人间的天堂;那里有人们向往的生活,一个梦的世界。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新闻联播里。

三十年前你们宣传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我们信了;二十年前你们改为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我们依然可以接受,十年前你们彻底颠覆了过去的承诺,改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要求加社保,我们交钱养老也认了!现在我们老了,又说养老金不够了,要我们活到老干到老!

篇七:由一则新闻引起的思考

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新疆有一所小学在做课间操时间,同学们下楼时,有

个别同学顺着楼梯栏杆跑着往下滑,然后栏杆塌陷了,这几个同学摔了一下,这还是轻伤。后面同学硬是往前挤,还你推我、我推他的,导致了后面的大批同学踩到了前面摔倒同学的身上,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看到这则新闻,我就在想,我们小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到底有多高?难道那些学生就不知道滑栏杆是有一定的危险的吗?那些栏杆又不是不会断。况且,就算栏杆坚硬,那么你滑栏杆猛撞到前面同学,那还不是两败俱伤,一举两失。这样做还会严重破坏了学校规定的路队秩序,是路队走成了一团糟,这样的话,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还怎么逃生?那些学生不顾这么多重要问题,不把事情考虑周全,只求一时的快乐而是自己受了伤害。自己问自己,这样做划算吗?

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号召全国的同学,都行动起来吧!不要再去滑栏杆了!不要再推推挤挤了!如果发现有此情况,请急忙制止。让我们大家都不再干这种事情了!好好学习,让我们这些祖国之花绽放的更加美丽!

篇八:小小新闻发布会

今天下午,我们三年级二班举行了小小新闻发布会。当老师宣布开始时,有三名同学迅速举手,第一个上台的是格格(小名)她表情严肃说:某国一架飞机坠落在独山农场,随后起火爆炸。同学们听到后不约而同发出啊!的一声,我不由得为飞机上的乘客担心。随后上来的几名同学有的因为紧张而磕巴;有的边笑边读;最后我站到讲台上用PPT幻灯片给同学们演示了省会石家庄动物园动物们如何过冬,各式各样的动物们的过冬方式一下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我成了这次发布会的名人,连平时骄傲的微微都认可了。我心里不由的感谢妈妈,是她教会了我做幻灯片。使我更加自信,敢于挑战!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军训感想作文600字

>>>暑假计划作文600字

>>>珍惜生命作文600字

>>>安全教育作文600字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高中军训总结600字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作文

篇四: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把握新闻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

2、培养速度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军英勇善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胜的历史规律。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2、时代背景介绍: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3、新闻的有关知识:

? (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负隅顽抗( ) 撰写( ) 区域

( ) 芜( )湖 歼灭 ( ) 要塞( ) 溃退

( ) 荻港( )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阻遏:

业已:

锐不可当:

二、合作探究

1、找出第一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题部分。

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2、导语从哪几个部分总领了全文?

4、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三、拓展延伸

1、学生自学第二则新闻,找出标题,导语和主题部分。

2、根据实际,写一则校运动会新闻。

四、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或启示):

2 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篇五:新闻学概论1-10

新闻学概论

绪论

第一节、为什么要学新闻学?

第二节、什么是新闻学

(新闻学学科框架)

一、概念: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一门学科,探索新闻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二、基本内容:新闻史、新闻业务、新闻理论

第三节、新闻学概论的基本内容与“五W”模式

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学科框架。

徐宝璜1918年在北京大学的讲座讲义《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也在20年代出版

三部著作构筑了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基本框架。

童兵教授引进了美国传播学专家拉斯韦尔的传播学理论,提出了“五W”模式。

谁 who

说了什么 say what

通过什么渠道 through which channel

对谁 to whom

取得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途径—对谁 —效果

控制研究—传播特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

2、新闻写作的五要素(五个W)

构成新闻事实的基本组成部分。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实际上就是新闻写作学上的五个W,一则新闻,要比较完备地交代事情的经过,就要具备这五个要素。后来,人们又加上一个要how如何,就变成五个W加上H ,构成新闻写作六要素。

思考与要求

1、认识学习新闻学的意义

2、了解新闻学的学科框架以及

3、什么是新闻写作的五个W 、什么是拉斯韦尔的 “五W”模式

4、了解

第一章、新闻活动

第一节、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有目的性的行为

人的行为是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往往要达到一定的目的。行为与动机、需求和目的密切关系,就使人类与动物初步区别开来。

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有需求引起,行为付诸实施,往往需求达到一定的目的。新闻传播活动也是如此。

第二节、关于新闻传播活动产生的几种说法

一、关于新闻欲:

所谓新闻欲是由于“欲知道”、“欲让人知道”和“欲被人知道”这三种普遍的心理作用而发生

的。它在人类的原始时代就已经发生。新闻欲是与生俱来的人的本性之一。

实际上,“新闻欲”指的是人类渴望了解外界世界,渴望知识、传授经验以及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本能需求,是一种求知的欲望、信息交流的欲望。

二、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

新闻的起源在于人类好奇和群居的本能,人类好奇的本能和群居生活的需求,是产生新闻的根本原因。

这几种学说,初步揭示了新闻活动的起源问题,涉及到新闻活动的动因或条件问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是新闻起源的根本性原因,而且把新闻的产生归结于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也是没有社会学依据的。

马克思认为新闻起源的真正原因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新闻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第三节、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轨迹及启示

一、历史轨迹:

1、石器和火的使用,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空间,成为人类文化的起步。

2、发声和肢体动作形成彼此理解的符号和信号。

3、用口头语言进行思维、交流是人类进行人际传播的一大进步。

4、文字的出现无疑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重大革命,改变了以往口头传播容易走样的可变性,更加方便信息的储存、交换和传播,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大大增强。

“掘井得人”

5、蔡伦(约公元1世纪)在世界上率先发明了造纸术。这大大促使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6、 隋末唐初,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约7世纪初),后来宋代天才的印刷工人毕昇(11世纪中期)又发明了活字印刷。

马克思:“人类文明的杠杠”

7、15世纪,德国人谷登堡改进了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术,创造了金属活版印刷术。教育和传播活动的普及;

1568年,德国单页不定期报纸《德国特别新闻》开始发行;

1583年,德国法兰克福发行不定期的新闻书,不久改为每年出版两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出版物;

1609年德国出版《德国观察周刊》

1650年,德国《新到新闻报》创刊,它被世人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日报。也有说是德国1663年诞生的《莱比锡新闻》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

1665年,英国《牛津公报》问世,第一个采用单页两面印刷模式。全部是新闻,没有评论。英文报纸(新闻纸)newspaper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

1702年,伦敦《英国每日新闻》,四开小张,两面印刷,现代日报的始祖。

二、新闻传播发展的几点启示:

1、在人类传播发展史上,中国曾经是一个做出重大贡献、在传播手段和关键技术的发展上,有过辉煌业绩的国家;却成了在近代传媒发展中被西方国家远远抛在后面的国家。

邸报,又称邸抄、朝报、条报

--中国汉、唐出现,宋朝盛行

内容:皇帝圣谕、皇室动态、朝廷公告、大臣奏折。包含政务信息

对象:皇亲国戚,政府官员。非大众

传播:有限派送。非市场流通,自由买卖

人员:邸吏,无自己采写的新闻

作用:政府发布信息、进行宣传的工具。

“邸报不是报纸”--不是现代新闻传媒,

邸报是政府公报的始祖。

中国古代社会没有提供新闻传媒产生的条件

2、在近代报纸出现之前,人类的传播活动,还局限于信息、经验、情报、知识的传递、交流和共享上,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活动。

3、新闻传播的真正出现,需要一定的土壤和条件。

除需要文字、造纸和印刷技术之外,还需要很多条件,如城市的出现,市民阶层的诞生,相对自由的政治环境,交通和商业的繁荣,教育的普及,甚至需要专门的从业人员的参与和公开的有目的性的活动。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勒温(卢因)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

B=F(P · E)

B表示行为(Behavior),f表示函数(function),P表示人(Person),E表示环境(Environment)。 勒温的公式指出,人类行为是人及其所处环境的函数。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新闻传播的出现并不是从人类诞生时就随着产生,而是经过漫长发展,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才能产生的。

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方式)

亲身传播(人际传播) :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

1、最初是一种面对面的传播方式。

2、当代人际传播的新变化。

电话

电报

传真

电子邮件

通过QQ等即时交流工具

群体传播:

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所进行的传播。

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传播

讲课、报告、传教、讨论会等活动。

面向比较确定的对象和人群。

传播状态介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

不同群体的传播状态有很大差异。

大众传播:

专业传媒机构对大众的传播。

是通过中介和载体所进行的传播,最大的特点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的传播,是面对不特定人群的传播。

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具有典型的系统性,既有接受装置(感官系统),又有传递装置(神经系统);既有处理装置(记忆思维系统),又有输出系统(语言、动作、表情)。

组织传播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组织传播是一种综合的信息管理系统。与群体传播相比,组织传播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结构和分工和管理职能,往往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组织传播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个方面。

思考与要求:

1、关于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原因有哪些说法?试简评之。

2、列出近代报纸产生的关键性技术和几种标志性的新闻出版物?

3、什么是邸报?

4、勒温B=F(P.E)公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用这个公式来说明近代报纸诞生的基本条件。

5、什么是亲身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并举例加以说明?

第二章、新闻活动的特点和新闻的定义

1、公开性。公开性就是面向受众公开进行信息传播

一则新闻的启示

。只有公开向社会公众发布和传播信息才具备新闻的特点。

公开性也是新闻传播真实性、公正性的基本保证。

2、时效性。时效性就是要求新闻信息应及时报道、及时提供,否则就没有真正的意义。

时效性是新闻传播活动存在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3、新颖性。是指新闻信息具有独特的个性,与众不同的特点。

新颖、独特、与众不同,是新闻传播的重要魅力。

4、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是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完全一致的特性,各新闻要素都要经得起与事实核对、查实。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第二节、关于新闻定义的探讨。

《纽约太阳报》编辑室主任

约翰·博加特

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评价:

看似有些滑稽、怪异,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反映了在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下,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运作的把握,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我们很有启发,它涉及了新闻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性——新颖、奇特、与众不同,很有新意。因为只有这样的新闻才会引起受众的注意、好奇,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但是,这些看法以偏盖全,不能全部、准确地概括新闻定义。

学者、教授们的定义,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类的观点认为,“新闻就是事实”。代表性的有徐宝璜和喻权域的定义:

徐宝璜:“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

喻权域:“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

评价 :

这个定义反映了新闻本源问题,新闻来源于事实,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只有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可能产生新闻。但这个说法也有缺陷,它说的只是事实的本身。实际上,事实要成为新闻,一个最起码的条件,它必须经过广泛报道、公开传播。

另一类非常权威的定义,

陆定一:“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宁树藩:“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评价:

这两个定义注意到了公开报道的环节。的确,事实经过公开传播是其成为新闻的基本条件。但是并非所有经过传播、报道的事实就是新闻。从逻辑思维讲,上面定义存在着同样的毛病,他们把新闻的上位概念——新近发生的事实当做了新闻本身。这样,就忽略了经过传播、报道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与那些没有新闻价值的琐事、甚至强加于人的宣传内容之间的差异。 我们最后可以得出一个新的定义:

“新闻是受众所关注的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

(姚福申)

评价:

这个定义比较接近新闻活动的几个基本的属性,也比较符合逻辑。这个定义的关键就是能够意识到传受者的作用,只有受众关注的事实,才能够产生效果,才具备新闻价值。

总之,这个定义,一是根据传播学原理,涉及了传播者、传播事实和传受者几个根本环节,同时也揭示了传播行为的四个特性,因此相对来所比较科学。

第三节、关于新闻报道与分析、判断的关系

新闻报道应该重视客观事实,即“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新闻里面的“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是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作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作的预测。”

“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褥所作的结论。”只有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分析、推理,才可以获得客观的结论、正确的判断。

所以,新闻里面的分析、判断应该通过客观的报道来体现,更不能以主观的分析、判断来代替客观报道。

第四节、新闻本源

新闻本源可以从新闻定义“新闻是受众所关注的新近或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 引申出来。 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是本源。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要用事实来说话,严格符合客观事实来进行。

第二层意思是,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应该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要从新近或正在发生变化中的事实中寻找鲜活的新闻。

新闻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的出处。任何新闻从原则上讲,必须交代新闻来源。

新闻来源一般有几种基本途径。

直接目击:记者在现场耳闻目睹。凸现了“现场”的重要性。

他人转述:记者采访他人。消息的来源、采访对象的选择很关键。

文本资料: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提供线索和背景

大众传媒: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寻找和获知新闻。参照与竞争

第五节、新闻类别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