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梅兰芳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1:09 初中作文
梅兰芳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作文专题梅兰芳

作文专题——梅兰芳

1、生平简介

梅兰芳(1894—1961),中国戏剧艺术大师,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

开蒙老师吴菱仙,初学正工青衣戏如《二进宫》、《三击掌》、《别窑》、《祭江》等。光绪甲辰年(1905年)7月7日首次与斌庆班合作,在前外广和楼出演《天仙配》织女一角,因年纪小个子矮由师傅亲自抱着扶上鹊桥。据说梅兰芳在拜吴菱仙前,曾拜朱小霞为师,学一段时间后朱认为梅兰芳天赋不够,劝其改行,临别时说了一句:“祖师爷没有给你留下这碗饭。”就是这句临别赠言不但没有使梅兰芳改投他门,反而激励他奋发上进,在其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勤学苦练,广采博收,不但把京剧生旦净末丑的优秀唱腔作为学习的蓝本,还向中国的曲艺学习,向国外的歌剧和芭蕾舞剧学习,在学习与继承的道路上大胆创新,首创京剧唱腔南梆子,在京剧的表演、服饰道具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使其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被称为梅派大师。成为四大名旦之首。

从1919年到1960年,他三次赴日本、两次赴苏联、一次赴美国进行访问演出,并被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梅兰芳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演剧体系、德国布莱希特的演出流派并称“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解放后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和自述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存世。1961年因病去世。

2、擅长角色

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3、艺名来由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子厚简直看呆了。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

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艺名。

4、刻苦训练

自首次登台到17岁时唱《玉堂春》而开始引人注目,梅兰芳的生活与那个时代学戏的孩子一样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认真刻苦几乎到“惨烈”的程度。既然梅兰芳似乎不如人聪明,他在学戏中便也不存走捷径之想,而将比其他人更多付出视为应当。那段日子,他的生活极为刻板单调枯燥,天明即起出城吊嗓,然后练身段、学唱腔、念本子。练跷功时,他踩着跷站在一张长板凳上的一块长方砖上,一站便是一炷香的时间,直站得汗如雨下眼泪汪汪。寒冬腊月里他踩着跷在冰面上跑圆场,常常被摔得鼻青脸肿。拿大顶时,他得忍受着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时竟昏倒在排练场。由此他对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深切的体会。有人说他“脸死、身僵、唱腔笨”,有的感叹“这孩子怎么就一点都不像那胖巧玲呢”,有的深深惋惜,问梅兰芳“怎么那么闷呢”。对人们的这些评论,年少的梅兰芳只是听在耳里,仍然照常练功演戏,如同山里的一条小溪不声不响地不停向前。

梅兰芳的天资并不愚笨,他只是比同龄的孩子开窍晚了些而已,这从他善于学习便可见一斑。比如,他将观摩他人演戏并不当做纯粹的娱乐,而是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那时,14岁的他正式搭班“喜连成”班参加演出。每晚演出之后,他并不急着回家,而始终在胡琴座的后面坐着目不转睛地细看每一个人的表演,无论是角儿的戏,还是一般演员的戏。每看完一出戏,他都会在心里默评优势和粗劣,然后为我所用,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如此长期观戏、评戏和实践,不仅使他的演技逐日提高,同时也造就了他日后从善如流的处事态度。

5、苦练眼神

梅兰芳先生开始学京戏,老师说他目光呆滞,是“死鱼眼”、“吃不了这碗饭”,索性打发他回家了。然而梅先生毫不气馁,他决心苦练眼神,每天清晨一起来,他的双目就仅仅追随一群群盘旋在空中的鸽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京剧舞台上出现了一双炯炯放光、顾盼有神的眼睛。这双眼睛幻化出了醉眼睨斜的杨贵妃、脉脉含情的白素贞、飒爽英姿的穆桂英等等神采各异的美妙形象。因为他天天拿着粗壮的竹竿不断朝天挥舞赶鸽子,臂力日渐增加。直到年届六旬仍然在舞台上穿着厚重的宫装舞剑自如,过人的力气就是这样练就的。

6、学习文化

梅兰芳认为,中国戏剧在服装、道具、化装、表演上综合起来可以说是活动的水墨画,应该从绘画中吸取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于是他研习作画并向一些绘画名家求教,其中包括齐白石,而齐白石又非常喜爱梅兰芳的戏剧。齐白石对梅兰芳而言是亦师亦友,而梅兰芳对齐白石却是毕恭毕敬。有一次,在一处堂会上梅兰芳见齐白石进来而没人招待,便急忙迎上去将齐白石搀扶到前排就座。大家看到梅兰芳热情招待一位衣着非常朴素的老人,有人便问:“这个老头子是谁呀?”梅兰芳高声回答:“这是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是我的老师。”还有一次,是一个农历腊月廿三晚上的演出,名角荟萃,梅兰芳唱大轴《贵妃醉酒》,接齐白石到剧场看戏。演出结束后,齐白石到后台看望梅兰芳,一落座便说腿脚有点麻木。还没卸装的梅兰芳说:“一定是坐的时间长,脚受凉了??”说着,就蹲下身将齐白石的鞋脱掉,抱起齐白石的双脚放在胸前用手焐着,喊人赶快打盆热水给白石老人烫烫脚。在场的人惊呆了,齐白石热泪纵横,大概已经无法再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了。

7、平等待人

梅兰芳祖母陈太夫人1924年辞世。开吊之日①摆的是燕翅席。吊唁宾客中除至亲好友,还有各界名流,梨园名宿、军政要员、商业巨子纷至沓来;可是,也有几十口子“赶份子”的客人不请自到。这些“赶份子”的人都是附近的街坊;他们当中有棚户、有摊贩,也有拉洋车的、捡破烂的,反正都是一伙子穷哥们。他们每人随20枚(约合现在的两块钱)的“份子”,然后依次在陈太夫人灵前磕头。“赶份子”的客人每磕一个头,梅兰芳必还一个头。管事的犯了难,只好向披麻戴孝的梅兰芳请示:“老板,附近不少拉车的、捡破烂的穷朋友来‘赶份子’,您看,是不是变通一下,改摆几桌像‘接三’那样的炒菜面?”梅兰芳立马拦住:“不行!怎么能嫌贫爱富呢!都是一样给老太太行礼来的,是看得起咱们。人有大小,口无尊卑。一律照常摆翅子席!找账房要钱去买,少一道菜也不行!” “人有大小,口无尊卑”,可谓醒世恒言矣!

8、听取他人意见

《霸王别姬》是梅派戏的经典剧目。这戏最初名《楚汉争》,是杨小楼的剧目,和梅兰芳本无关。一次有人议论,说楚汉相争并无是非可言,倒霉的是老百姓;可怜的是虞姬,死得冤枉!梅是善于听话的人,决定改编《霸王别姬》,以古鉴今。

改编完的本子,虞姬成为一号人物,但和《楚汉争》一样,也要连续两场才能演完。梅大师请内行、票友、亲友来看非正式演出。白天看前场,夜间看后场,大家全无异议,惟独一位既非内行,也非票友的听蹭戏的人在倒抽

凉气。梅大师赶忙过来请教。那人说连看两场实在累人,还说如果只看了其中的一场,观众是否也要倒抽凉气?梅大师认为言之有理,决定缩写《霸王别姬》。

压缩后的《霸王别姬》确实洗练得多,博得彩声一片,梅大师应该知足了。但在一场演出中,他发现坐在第一排的一位老者连连摇头,不以为然。梅大师下场之后就吩咐管事的打听这位老者是何许人也,这可难坏了管事的。幸好,在另一出戏里老者又落座在前排,梅大师就嘱咐管事的快给那位老先生送水果去,打听清楚姓名和住址,就说他要去拜访老先生。转天梅大师登门了,几句寒暄过后,这就照直问来。这位老人姓朱,深谙剑术,就说你的舞剑路数和尚小云的舞剑路数完全一致。尚小云是武生的底子,他舞剑刚劲十足,你怎么比得了?再说虞姬是贤惠的女性,应以柔胜刚,整个路数都要改。梅大师连声道谢,回去之后另起炉灶,重新编排,这才形成现在的路数。 梅兰芳的成名不是偶然的,他有句从艺名言:“一师二友三观众。”《霸王别姬》的三改,恰是最好的说明。 9、宽容与气度

再就是梅兰芳的,对于京剧界的后起之秀,他从不以长压幼,也不颐指气使。后来和他齐名的程砚秋先生,当年就和梅兰芳唱过对台戏。其时梅兰芳已经声名远播,而程砚秋还只是崭露头角。一次程在上海演出,因为是新秀,而且演技也确实不错,所以非常买坐。而此时梅兰芳也在上海,可能是观众的新奇感,看惯了梅兰芳的戏,听说程砚秋也相当不错,于是都赶了过去,无意中就抢了梅兰芳的场子。后来程砚秋得知此事后就立即登门拜访,并说梅先生在上海,自己就到乡下去演去。可梅兰芳却说,不必,尽管你演你的,我演我的,我们都尽力把戏演好。梅兰芳并不顾忌程砚秋的演出,会压低自己的身份,只是说大家都要尽力把戏演好。从中也显示出他的胸襟与气度。

10、传统文化

梅兰芳的心里始终有个疙瘩,那就是梨园界沿袭下来的惯例、陋习紧箍着如他一样向往创新的演员的手脚,他渴望改变,却又发觉在文化上他是欠缺的。也正是因为惯例和陋习,他和其他梨园界的孩子一样自小学戏,而学戏的方式便是逐字逐句一板一眼地跟随着师傅,师傅唱一句,跟着唱一句,至于唱词的内容以及背后所蕴含着的文化,师傅不懂自然也就不会教。这样的教学模式一代代传下来,梨园艺人文化底蕴不足便就不奇怪了。梅兰芳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一直存心有所创新,他也有悟性和灵性,却深感文化不足而造成的力不从心。梅兰芳在北京的书斋名为“缀玉轩”,抗战时移居上海,上海的书斋名为“梅花诗屋”。其实“缀玉轩”一开始并不是书斋名,而是早年由他的支持者所组成的一个团体的名字,这个组织俗称“智囊团”,只是因为当时没有“智囊团”这个说法,外人也称其为“梅党”。除了以上如齐如山、冯幼伟等人是梅党成员外,后来又有诗人罗瘿公、画家王梦白、陈师曾、齐白石、姚茫父等加入,使缀玉轩充盈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氛,也使梅兰芳不再像他的父辈那样局限于狭小的戏曲小天地里。他们不仅为梅兰芳在演剧方面出谋划策,梅兰芳更从他们身上吸取文化素养。都说“梅派”艺术特征饱含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与梅兰芳注重与知识分子的结交不无关系。

11、四大名旦

1930年8月,上海的《戏剧月刊》首次以“四大名旦”之名举行了一次有关梅、程、尚、荀的征文活动,此活动名为“现代四大名旦之比较”,说穿了其实就是一个座次排名问题。综合天资、扮相、嗓音、字眼、唱腔、台容、身段、台步、表情、武艺、新剧、旧剧、昆戏、品格等,比较结果是梅兰芳以575分的总分名列“四大名旦”之首,其次是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如此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竞争,一方面丰富了京剧剧目,拓宽了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段,对京剧事业的贡献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有益的积极的竞争也使他们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并不断超越自己,逐渐形成不同的流派。

12、练画蓄须 逃出虎穴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之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为了消磨时光,他除练习太极拳、打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外,把主要精力用来画画。他喜欢画飞鸟、佛像、草虫、游鱼、虾米和画外国人的舞蹈。这些作品,家人和剧团人员看到后十分高兴,都说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美感和欢乐。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留蓄胡子,惊诧地说:“梅先生,你怎么留起胡子来了?像

你这样的大艺术家,怎能退出舞台艺术?”梅兰芳回答说:“我是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戏了,这几年我都是在家赋闲习画,颐养天年啊!”酒井一听,十分不悦,气呼呼地走了。过了几天,酒井派人找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正巧,此时梅兰芳患了严重牙病,半边脸都肿了,酒井获悉后无可奈何,只好作罢。翌日,梅兰芳感到事态十分严峻,香港也成了是非之地,不能久留。于是他立即坐船返沪,回到阔别三年多的上海老家。

13、夫人献计 躲过劫难

国民党亲日派首领、大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后,自任主席兼行政院长,并在上海大都市设立特务机关。特务头子吴世宝提出要宴请梅兰芳,并劝梅作一次慰问演出。消息传来,梅兰芳心头一震,自言自语地说:“才出虎穴,又入狼窝,这世道怎能让人活下去!”梅夫人见丈夫忐忑不安,茶饭不思,便说:“不行的话,明天我去赴宴,与他们周旋。”

次日,梅夫人来到汪伪政权特务机关的76号宅院。特务头子劝她说:“几年不见梅老板,听说蓄起了长长的胡须,是不是为了在国民面前要个面子?我看大可不必,太太应该关心他才是。如今日本人当道,还是识相点为好。”梅夫人当即回击说:“梅兰芳是个中国人,岂能出卖祖宗、放弃节操!”特务头子听后勃然大怒,指着梅夫人恶狠狠地说:“梅老板唱了几十年的戏,大概还没有领教过我吴某所导演的‘舞台’吧。”说完,硬领着梅夫人去看铁门里血淋淋的刑具,接着又陪梅夫人赴宴。梅夫人坐在桌边,始终不动嘴巴,不动筷子,以沉默抗争。特务头子便伸出罪恶之手,端来一铁罐硝镪水进行威胁,梅夫人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说:“硝镪水岂能毁掉他的国格和人格!”言罢,拂袖而去。

梅夫人回到家中,向丈夫细说了这一切。梅兰芳深感局势严重。就在这关键时刻,梅夫人想起在香港以牙痛驱走日本人的经验:“你放心,事到临头,我自有应急办法。”第二天,当闻听日本人要来,她便吩咐儿子从抽屉里拿出一支四联防疫针,找出针筒,要梅兰芳赶快躺在床上,注射针药。不一会,梅兰芳真的开始发起高烧来了。日本人来后,摸了梅兰芳滚烫的额头,只好无奈地摇着头走了。

14、日伪讹诈 愤然毁画

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最近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现在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近日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援,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燕了!”

15、举债度日 艰难求生

梅兰芳断了经济来源,生活自然拮据,他只好挥泪出卖北京的房子,接着又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尽管这样,后来还是举债度日,向亲友借了一笔钱。有的好友得知他家生活陷入绝境,便解囊相助。老画家叶誉虎提议与他合作,办一个国画展览,突出梅、竹的主题,以扩大社会的影响。

沦陷区的上海,一片混乱恐慌,不是停水停电,就是空袭警报,市民生活得担心吊胆。梅兰芳在这种艰苦环境

里作画,克服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画技大有长进。经过八个月的苦战,他一个人就画了170多件,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仕女、佛像、花卉、松树、梅花等,同叶誉虎的作品一起,于1945年春天,在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里展出,受到广大参观者的好评。

展览结束后,梅兰芳为了生活,被迫将其中大部分作品卖掉,所得收入一是还债,二是安排家庭生计,三是资助剧团里生活更困难者。梅兰芳苦涩地回忆着这几年的沧桑历程,心境忧闷地对朋友说:“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这一事件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战的决心。

16、梅兰芳的感恩心

1928年,我国戏曲大师梅兰芳去美国访问演出前,当他得知胡适曾在美国留学七年,对那里非常熟悉,便几次前去拜访,向胡适了解情况。胡适也热情地接待了梅兰芳,把美国的风土人情、观众的爱好和欣赏习惯、美国剧院的状况等都对梅兰芳做了详尽的介绍,胡适也都积极地为梅兰芳出谋划策。 当梅兰芳结束美国访问演出,回来后见到胡适,他首先毕恭毕敬地深鞠了一躬,说:“适之先生,这次多亏蒙您指教,我的美国之行才会如此顺利,真是太感谢您了!”接着,他又详细向胡适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访问演出的种种情况,言谈之间,洋溢着真挚的感激之情。 后来,梅兰芳旅居上海,胡适则在北京任北大教授。偶尔,胡适出差到上海,梅兰芳总要热情宴请一番。一次,胡适要去美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年会,定在那天深夜2点在上海登船。梅兰芳得知这个消息时已是傍晚,距离开船时间仅有几个小时了,自己却还在外地演出。顾不得多想,他当即推掉一切事务,连夜赶回上海。当他站在送行的岸边,向胡适依依不舍地挥动着手臂时,因为一路上赶得急,口中还忍不住气喘吁吁呢。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梅兰芳的感恩之心着实令人钦佩。

17、老舍的话

我与梅大师一同出国访问过两次,一次到朝鲜,一次到苏联。在行旅中,我们行则同车,宿则同室。在同车时,他总是把下铺让给我,他睡上铺。不论在车上,还是在旅舍中,他总是早起早睡,劳逸结合。起来,他便收拾车厢或房间:不仅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而且不许被单上有一些皱纹。收拾完自己的,他还过来帮助我。他不许桌上有一点烟灰,衣上有点尘土。他的手不会闲着。他在行旅中,正如在舞台上,都一丝不苟地处理一切。他到哪里,哪里就得清清爽爽,有条有理,开辟个生活纪律发着光彩的境地。

在朝鲜时,我们饭后散步,听见一间小屋里有琴声与笑语,我们便走了进去。一位志愿军的炊事员正在拉胡琴,几位战士在休息谈笑。他就烦炊事员同志操琴,唱了一段。唱罢,我向大家介绍他,屋中忽然静寂下来。待了好一会儿,那位炊事员上前拉住他的双手,久久不放,口中连说:梅兰芳同志!,梅兰芳同志!这位同志想不起别的话来!

18、梅兰芳代表作

(1)早期剧目

《武家坡》中的王宝钏 《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 《打渔杀家》(又名《庆顶珠》)中的肖桂英

《甘露寺》中的孙尚香 《穆柯寨》中的穆桂英

(2)梅兰芳在1913年第一次赴上海演出归来后,在几年内编排了五出时装新戏,这种创新精神,当时受到观众极大欢迎。这几出戏是:

《孽海波澜》中的孟素卿 《宦海潮》中的余霍氏 《邓霞姑》中的邓霞姑

《一缕麻》中的林纫芬 《童女斩蛇》中的李寄娥

(3)梅兰芳从1915年起不足十年间,编演了大量新戏,特别是古装剧中,创造了很多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载歌载舞。这些剧目至今仍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的欢迎。它们是:

《嫦娥奔月》中的嫦娥(花镰舞)《天女散花》中的天女(长绸舞)《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单剑舞)

《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双剑舞)

(4)梅兰芳对一些老剧目或其他剧种的剧目,进行重新创作,在每出戏中都注入许多新的艺术因素,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其中有的戏已成为梅派艺术的精品。剧目有:

《抗金兵》中的梁红玉 《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句段

1. 无量大人胡同24号是一座有东跨院的三进宅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96平方米,共有房屋96.5间,包括一

座三层中式楼房;院落之间靠过厅和游廊相连,街门为三步台阶的广亮大门,建在红星胡同北侧,后门开在遂

篇二:梅兰芳

《梅兰芳》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重要写了梅兰芳的哪些事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爱国热情,并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体会民族气节。

重难点:

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以及强烈的爱国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为大家备了一份礼物,请看京剧。

你知道这是谁吗?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就是这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在国难当头之际,在民族存亡关头,毫不犹豫的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梅兰芳,走近他高贵的精神世界。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喊出他的名字。板书:梅兰芳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梅兰芳作文)

代表作《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游园惊梦》等,

二、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三.学生大声读课文,课文几次写了拒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

1.他便以去香港演出为由拒绝了。

2.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3.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将艺术让位于名族气节。

4.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

5.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梅兰芳一律扎钉截铁地拒绝。

有感情的齐读这5句话。

四,细读课文,

1.第一件事是什么?拒绝播音

2.第二件事是什么?拒绝登台

3第三件事讲了什么?香港拒演

句子1:(课件)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唾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

同学们想象:“奢华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结合内容相机理解“唾手可得”“不屑一顾”,体会日本侵略者“粉饰”的是什么?

读:想想,这句又该用什么变化的情感来读?(前面低缓,后面激昂)小组读。

句子2:(课件) 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

出示课件想象填空:从哪些词看出梅兰芳现在的生活很凄苦?

梅兰芳在生活上还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还宁愿_________________ , 宁愿________________ ,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可以从住和行和穿上去考虑)

师补充资料:当时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存入香港银行,但日寇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梅兰芳拒绝日本人登台演出之后,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他,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曾经卖过画,出卖自己多年收集的藏品,卖掉自己的房子,甚至举债度日。虽然这样,但梅兰芳一直坚持民族大节。

出示日本侵华惨恶的图片

带着自己的情感读句子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所以,作者说: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毫不犹豫”这个词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坚决与果断)我们感受到:梅兰芳爱____,更爱________,他视_________________利益高于一切。他的行为表现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名真正艺术家的良知和高风亮节。

谁能读出这种坚决与果断之情?(点名读)

4.。说说课文的第4个故事(蓄须明志)

(1)用“蓄须”来对付日本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对他这样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名角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呀!梅兰芳为了爱国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

(2)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来读这句话?(前面激昂,后面压抑)

(3)(指名读)(齐读)读出人物内心的压抑、痛苦和无奈。

(4)抓住“多少次”引导学生想象写话:梅兰芳可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 格式: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他冲上太平山顶??

如:

(师引)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连嗓子都不敢吊的时候,(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 (师引)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不能创作出一个个观众喜爱的舞台艺术形象的时候,(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

(师引)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不能在舞台上与心爱的观众见面的时候,(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压抑与痛苦。

4、一个如此热爱戏曲的人,又是为了什么放弃了心爱的戏曲事业呢?

为了国家民族,放弃了生命一样重要的事业,再一次看出他把国家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小结: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5.看录像梅兰芳

6,。他想了个什么办法?(自残拒绝)

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什么是“优伶”?丰子恺这话是什么意思?(生答) 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茫茫青史,为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没有几个人。”

如果改成这样,好吗?为什么?

这是从民族气节的高度给予梅兰芳的高度评价!想想,我们该用什么语气、带着怎样的情感读?(反问的语气,感慨、赞叹的情感)谁能读一读?(点名读。)好,全班女同学一起赞叹梅兰芳,全班男生也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

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丰子恺的评价起什么作用?学习写作方法(侧面描写)

过渡:是呀,梅兰芳坚持大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啊!所以我们不得不感慨——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师引读最后一段: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坚持着,等待着抗战的胜利。

b、师总结:整整八年,……人的一生有几个青春的八年,然而,梅兰芳却这么坚决,这么毫不犹豫,这么义无反顾地在这八年里与侵略者进行精神与肉体的殊死搏斗。这是何等伟大的爱国之情!所以我们更有理由感慨——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有一首诗这样赞美梅兰芳:(课件出示)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

五、总结升华。

因为有无数像梅兰芳一样热爱祖国的人,才让中华文明发扬光大,他身上所具有的气节值得我们敬佩。小练笔:读《梅兰芳》有感

板书设计

24梅兰芳

拒绝播音

拒绝登台

香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残拒绝

篇三:初三英语作文:梅兰芳

初三英语作文:梅兰芳

Mei Lanfang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rtists in the history of Beijing Opera.

He was bom in Beijing in 1894. His family was very poor. When he was four, his father died. He was supported by his uncle. At the age of eight, he began to learn Beijing Opera from Wu Lingxian. He studide very hard .At last h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Mei Lanfang visited America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He made friends with Chaplin, the greatest and funniest actor.Mei Lanfang loved his country very much.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he refused to act for the Japanese invaders.

The name of Mei Lanfang is popular among Chinese. He will be remembered for ever.

译文

梅兰芳被认为是京剧史上一位杰出的艺术家。1894年他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穷苦家庭。4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叔叔抚养了他。从8岁起,他跟吴铃仙学唱京剧。他勤奋苦练,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就。梅兰芳访问过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并与幽默大师卓别林结成了朋友。 字串2

梅兰芳爱国情浓。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戏。 梅兰芳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篇四:梅兰芳

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首。

另外,他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将中国的京昆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先行者,曾于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访日,1930年访美,1935年,1952年两次访苏,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高居巅峰。同时,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梅兰芳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早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激于义愤,编演了《木兰从军》,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激励人们抗敌救国,八年抗战期间,他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梅兰芳的一生是创造美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生,是色彩斑斓的一生。

篇五:小学作文:观《梅兰芳》有感

观《梅兰芳》有感

我看了一部电影《梅兰芳》,其中的情节使我震憾、可惜,深受鼓舞。 使我震撼

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个场面使我震撼。在一个剧场里,观众们大喊:“退票!退票!梅兰芳不来就退票。”而在另一个剧场里,刚表演完的梅兰芳正准备退场,却意外踩到了一个钉子,呀!那一定特别疼吧!那他待会儿怎么表演呢?许多猜想在我脑子里懵生。谁知梅兰芳却坚持带着伤上了舞台。梅兰芳一来,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了一遍,那场面十分壮观。

使我可惜

在这部电影里,我觉得可惜的画面是梅兰芳的爷爷十三燕把前朝太后赏赐的黄大褂和玉翡翠毫不犹豫地给了别人时,就连我也觉得可惜呀!是我,你打死我也不会给别人的。

深爱鼓舞

使我深受鼓舞的画面是梅兰芳被日本人关在一个房间里,这时走进来一个名叫吉野中将的日本军官对梅兰芳说了一句:“他是个在台上只会装腔作势的臭女人。”梅兰芳一听,立刻反驳道:“在台下我可是个男人!”这句话说得太好了,面对可恶的日本人就应该百折不挠,不屈服才对。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感受倍深,梅兰芳的那种爱国精神影响着我们,也告诉我们要永远不忘国耻。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