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我们心里都有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23:48 初中作文
我们心里都有病初中作文

篇一:我的心理有病吗?

我的心理有病吗?

作者:言覃

来源:《心理与健康》2015年第02期

春节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临近下班的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学校即将毕业的一位高才生。电话中,我听出他努力让自己表现出勉强的镇定,但声音中仍有掩饰不住的焦躁和不忿。

他告诉我,他考上了所在城市的公务员,笔试成绩第二,面试成绩第一,但在后来的心理测试环节却出了问题,他被告知需要在假期结束后去指定机构进行第二次心理测试。他一直觉得自己心理挺正常的,怎么会在这上面栽跟头呢?焦急之中,他给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打来了电话,想让我帮忙给个建议。

我一边安慰他,一边询问是哪个测验。

他支支吾吾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一个什么明尼问卷,反正题目挺多的。” 我说:“是明尼苏达人格测试吗?”

他马上反应过来:“对,就是这个。”

于是,我请他再试着按照当时的感觉做一次,他倒是很快把结果发给了我,并且向我保证,这和他之前在考试中的答案一般无二。

我拿到结果一看,应该不算什么大问题。我猜测,用人单位为了更好地了解应聘者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复测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这样的正常要求在他眼中却成了暗示他可能会被淘汰的标志。

我把想法转达给他,希望他不要担心,只当再去测验一次。同时,我还为他作了一些简单的心理疏导,希望他对这次测验放宽心态,认真作答,否则可能有不准确的情况。

挂下电话,我想,当我们普通人在找工作遇到通知心理复测的时候,是不是都会有这样的疑虑—我心理有病吗?

其实,以我在学校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经验来看,一个人的心理是否需要辅导不是一次简单的心理测验就能得出结论的。心理测验可能由于当时的环境、当天的心情、做题时的紧张程度或多或少会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对测验过于重视而紧张,或者不重视而胡乱选择造成偏差,但这并不能成为施测者判定受测者心理“是否正常”的准则。

那名毕业生最终是否被录取我并不知道,但希望他以此能够客观地看待今后可能还会经历的各种心理测验,并不是任何的“不标准”或者“善意的澄清”都代表“心理有病”。保持一个客观、积极的心态才是生活的保障!

篇二:我们都有病

我们都有病/userhome/1885793 1.《充气娃娃之恋》

lars and the real girl

心理学看点:孤僻症,妄想症。

虽然不是RYAN的经典之作 不过他表现得很好

2.《吮拇指的人》

thumbsucker

心理学看点:ADHD Ritali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3. 《大象》

elephant

心理学看点:电影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时间-空间语言挑战了传统电影的现实主义,从这个角度,讨论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个哲学层面,对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时间已经过去,以回忆和和判断建立的感知体系能够还原事实本身吗?从现象出发如何抵达真相?经验事实是否就是事物的本质?电影的艺术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这个题域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开始一直到德勒兹的“影像-时间理论”似乎一直在延伸,加斯想我们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任何理性,无论是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还是纯粹的理论/话语推导,在现象的丛林中是多么盲目和无知。他说,“我就像哥仑布,我对一切将一无所知”,也许正像《疾走罗拉》的开场白那样,“电影只进行90分钟,剩下的都是理论了!” gus van sant 这个GAY带给我们的全是心里上的震撼

4. 《秘窗》 secret window

心理学看点:DID,多重人格。

johnny同学表现最好的一部 比海盗强的多了。。

5.《致命ID》

Identity

心理学看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旧称MPD,多重人格障碍。DID 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

其实每个人都是有多重人格的 问题在于你发现了多少

心理学看点:洁癖、强迫性人格。 我也有相反的封闭空间恐惧症

7.《歌西卡》

gothika

心理学看点:犯罪心理学,失忆。

最有趣的psychology branch就是criminal psychology

心理学看点:严重失眠症。

睡眠障碍还是比较严重的事情 请大家都不要忽视

9.《异度空间》

inner senses

篇三:学心理的都有病

学心理的都有病?

对此专家的回答:(专家话语仅凭记忆与理解,未再进一步查出处,如有出入,责任在个人非在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教研室主任杨凤池教授的回答---如果有一天我自杀了,不是因为我学心理学导致的,而是因为我学了心理学而推迟了自杀的时间 . 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丛中博士的回答---有过心理困惑而又从中走出来的最适合做心理医生,有过心理困惑而又从中未走出来的做不了心理医生,心理一直健康的不适合做心理医生。(精分讲座语)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李子勋教授的回答---一个人心理完全健康了,或许人也就索然无味了。(文章语)

杨教授又言---从严格水平上讲真正心理健康的人不多,从低水平要求的话人还是健康得多。(光盘讲座语)

肥城心理工作室的回答---久病成良医要的是经验,若此为充分必要条件的话,那撤销医学院校得了。 问题是干心理的都有病这个伪命题如何来的,且市场如此的多?我窃自以为如下解释符合心理学原理:1、大家存在一个误解,认为心理疾病等同于精神病,非正常人。

2、心理投射,个人不想要的但个人存在的东西急于丢出去。

3、占据健康制高点,拥有健康优越感,以此与非正常划清界限,彰显自己的正常!那为什么要急于表此态,赶紧撇清自己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如此急切,有此焦虑呢?为---什---么---呢?????有意思了吧!!!

2002年全国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泰安地区参与调查),精神障碍患病率有的说为13-14%,有的说为7-8%,不论是哪组数据都不乐观。据肥城市征兵体检站心理检测科的统计,自2006年至2011年通过心理访谈需做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的所占比例在2-3%,此不包括因分值直接经计算机淘汰者(因为现实原因,计算机淘汰率未作分析及评估),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情况堪忧!

篇四:朱德庸 大家都有病经典语录

《大家都有病》精选语录

关于时代

●这是一个一半的人以正确的方法做错误的事情,一半的人以错误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的世界。

●我们正处在「一个不够」的时代:一支手机不够、一份薪水不够、一位情人不够、一辆车子不够、一栋房子不够……我们对外面的世界过度需求,对每天的自己过度使用。「一」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欲求不满的代名词。

●这个时代的问题是:

以前的人,承认世界的中心在别的地方; 现在的人,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 ●在今天这个时代, 我们大多数的思想是一种抄袭, 我们大多数的生活是一种模仿;

我们大多数的感情是一种廉价,

我们大多数的幸福是一种交换。

●世上没有永久的快乐,也没有永久的痛苦,大部分的我们都只是处在这两者之间。

●世上没有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永远解决不完的问题。

●到底是这个世界每天在找我们每个人的麻烦?还是我们每天在找这个世界麻烦?

关于现代人

●现代人不快乐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幸福,但是幸福却不够分。

●现代人常常为了努力追求答案而忽略了题目。

●现代人的情绪就像天气,只是没有气象预报。

●现代人的愤怒源自于无法改变这个世界。

●以前人的灾难现场,大部分是在战场;现在人的灾难现场,大部分是在职场,还有情场。

●当一个地方的人的成就重要性超过生活、物质重要性超过心灵时,那个地方的人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我们每个人都是某种程度的填充玩具,因为每天我们都让工作、爱情、欲望、成功充斥在我们的身体里,而且永远玩不腻。

●电脑让我们停止社交,手机让我们盲目沟通,商品让我们不再思考,业绩让我们激发贪婪,我们活在一个真实的假人世界。

关于男人和女人

●这个社会总括来说只有三种人:男人,女人,病人。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问题就是他们互相认为对方有问题。

●女人的成熟期是十八岁,男人则是八十岁。

●当你停止思想时,你不是已陷入重度昏迷,就是陷入深度恋爱。

关于职场

●我们未来的社会会有百分之十的老板和百分之九十的员工,以及百分之百的神经病。

●一个人越成功,他必须要隐藏的秘密越多。

●当一个人完美时会受到攻击,当一个人不完美时则会受到指责。

●地球越来越暖化,人心却越来越冷漠。

关于人生

●人生就像你到超市买调味料,你想买盐却买到糖,想买糖却买到胡椒,想买胡椒却买到芝麻,好不容易找到你要买的,却发现已经过期。

●如果你的物质生活还不够丰富,你要先丰富你的精神生活,因为等到你的物质生活丰富以后,你只能用更多物质去丰富你的精神生活了。

●我们每天的生活习惯,可以变成一步都走不出去的泥沼,也可以变成我们自己的秘密花园。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是在写自己的那段故事。你可以慢慢写,也可以一下就写完它。

关于幸福

●两种病不要生: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

我们心里都有病

●幸福就像气球一样,如果每隔一段时间你不持续补吹,它就会慢慢泄气。

●追求幸福就像开车一样,有时该踩油门,有时该踩刹车,有时该停下来左右看一下,再决定往哪儿开。

●人生应该追求「质」的快乐,而非「量」的快乐。因为只有这种快乐,才能让你对抗人生中许多不得不承受的「非快乐」。

●你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三件事:

第一是简单。

第二是清醒。

第三是自己的步调。

大家都有爱婚姻定律:

1.跟自己所爱的人结婚不见得会到白头。

2.跟自己不爱的人结婚迟早会被砍头。

3.跟自己不知道是爱还是不爱的人结婚你一辈子都会昏头。

4.其实爱与不爱和恋爱有关,和婚姻无关。

大家都有话沟通定律:

1.沟通不是为了进步,而是为了让别人退一步。

2.沟通的目的在谈话间能搞清楚谁才是老大。

3.沟通的方式可以有直线、曲线、拋物线,就是不能让对方摸到底线。

4.沟通的内容是百分之十客套,百分之五真话,百分之八十五数字虚构。

5.沟通是为了告知对方,凡事都有百分之五十出错的机率,而到时该负责的是他。

6.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充份的理论根据与缺乏事实根?的理论上。

大家都有气吵架定律:

1.别跟自卑症的人吵架,你容易成为自大狂。

2.别跟自大狂的人吵架,你容易成为自闭症患者。

3.别同时跟有自卑症和自大狂的人吵架,最后你会成为自杀者。

大家都有空工作定律:

1.问题不在什么时候该做事,而在什么时候不做事。

2.不做事但要让别人认为你在做,当你真正在做事时,务必确定是在做大家都认为值得做的事。

3.值得做的事都是会出问题的事。人们不会记得你做的事,只会记住你没做的事。

4.工作量只会增加在做事者身上。

5.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两个字就是「公平」。

大家都有错怪罪定律:

1.遇错误先怪你的同事。 2.接着怪你的竞争对手。 3.然后怪你的主管(只限已不?管辖你的主管)。 4.等无人可怪时才能怪你自己。

5.别执着于找错,应执着于怪罪。

6.任何人都可以怪罪,但千万别怪罪你的老婆,因为其它人都不会跟你躺同一张床。

大家都有穿时尚定律:

1.设计师跟男人谈恋爱,女人跟衣服谈恋爱。

2.穿设计师身上穿的衣服,别穿设计师手上设计的衣服。

3.想搞清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你可能得找到他的心理医师。

4.产量越大的服饰品牌成本越低,产量越少的成本越高。但会花成本穿它们的笨蛋数量则一样多。

5.今年最新的时尚元素,就是你?橱里最不需要的那种款式。

6.「限量」的同义词,就是你想买的时候会「挤破头」。

7.整个时尚行业的重点就是那张价钱卷标。

篇五:“我们都有病” 崔永元余华交流心理疾病心得

[中德心理治疗大会]“我们都有病” 崔永元余华交流心理疾病心得2007-5-22 14:25:54 新闻晨报-佚名 我要评论(0) 字体:小|大

作为正在举行的“中德心理治疗大会”的重要活动,昨晚崔永元、余华受邀进行演讲,题目是《40年来中国人的心理变化:一个作者的视角》,采取崔永元向余华提问的形式。

崔永元:抑郁症越来越时髦

谁知富有主持经验的崔永元一开口,妙趣横生的幽默话语就让专家云集的会场陷入欢快、活泼中,他每讲一句话几乎都拿自己开涮,赢得台下阵阵笑声,成为全场绝对焦点。崔永元称,自己受到组委会的邀请,一点都不突然,“因为我是目前中国最著名的抑郁症患者”。2005年崔永元向公众袒露了自己得了心理疾病并接受治疗。昨晚他干脆就把自己摆在患者的位置,现身说法式地大力自嘲,首次大谈自己公开病情以来产生的影响:“抑郁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娱乐圈很多人把说自己有抑郁症当成一件时髦的事,因为这象征着聪明、善良。”而对于他的个人生活,最大的影响是日常工作的十分之七用来回答“病友”的咨询:“他们不好意思去医院,把问题发给我,我转给医生,再把医生的回答转给‘病友’。”果然,会场听众把他当成一个“患者”来对待,提了大量有关他私人的心理疾病的问题,整个就是“病情交流会”。

余华:生病后做梦还在丢护照

相比于崔永元的“信口开河”,余华认真地准备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发言稿。虽然他本该是崔永元的采访对象,但却没说上太多话。组委会称,邀请余华是因为小说《兄弟》涉及了心理疾病根源的现代社会巨变。余华也讲自己的心理疾病:“我觉得我的心理疾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比如出国丢过一回护照,以后总穿那种里面有保险的?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隔四五个小时就拿手去摸,晚上做梦也梦见自己丢了护照。”

尽管如此,听众还是习惯把余华当成一个作家,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居然都是讨论余华的作品。现场还真有不少余华的“粉丝”,交流到了余华这里就是相当纯粹的“读者见面会”,其中一名德国心理医生还和余华热情讨论起《许三观卖血记》来。如此场面令余华连连表态,“这是心理疾病的学术会,还是少说些我的作品吧”,但依旧作用不大,余华不得不笑称:“看来在崔永元面前,我说我有心理疾病有点过分。”

网址:http://info.xlzx.com/5505.html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