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7:11 字数作文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字数作文

篇一:《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吉安市思源实验学校 李春燕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

精读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

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

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

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

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

心的人。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

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为此确定的教

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能发挥丰富

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

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是曲

折离奇的,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中悟出爱的博大。

【教学媒体设计】

本课件在设计和使用时力求体现各教学媒体组合整体优化的原则,并

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材的特点,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

学生素质的目的。

本课件的优越性体现在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交互灵活。

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贯穿始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

朗读、感悟、想象,变静态的文本为动态的文本,变清一色的课堂为多姿

多彩的课堂,使课堂形式活了,情趣浓了,效率高了,愉悦了学生的身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扎实地训练了语言。

【教学策略】

课前,让学生了解钻石及钻石的象征意义,为课堂埋下铺垫。课堂上

先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再抓主线,走进文本,然后,借用关键词

句,重点感悟。最后,引导学生创造──发挥想象。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词语导入──激发想象

1、这有四个词语,你会说吗?

PPT出示:旱灾、干涸、干枯、焦渴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想象后自由表达)

2、A)PPT出示反映旱灾的图片

B)PPT: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指

名读,指导有感情朗读。

C)区别“干涸”和“干枯”。

3、“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小姑娘为了生病的母亲出去找水喝,在

她身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读课题两遍。

4、你能针对课题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二、理解──感知想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___”画出最让你感到神奇的

地方。

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边引导读边板书水

3、总结板书、过渡:“你认为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

又一次神奇的变化的呢?”(板书:爱心)

PPT出示:“迅速浏览课文,用“~~”把描写小姑娘富有爱心的

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学生交流汇报,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抓住重点指导朗读,感受

三、创造──发挥想象

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

化?(学生练写)

爱心就像钻石一般闪亮,像星星一般璀璨,爱能创造奇迹,让我们一

起来感受时间的大爱。

PPT出示相关爱心的感人画面,引读,升华感情。

四、小结升华——拓展延伸

1、升华: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也像小女孩一样做个有爱心的人,

用爱心去改变世界。

2、这个故事真神奇,我要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有水满满的银的 爱 星星

空木罐奇迹

金的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篇简短的童话故事,蕴涵着深刻地道理。本课的重点是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爱心对别人乃至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课前,让学生了解钻石及钻石的象征意义,为课堂埋下铺垫。课堂开始,用课件出示四个词语“旱灾、干涸、干枯、焦渴”,引导学生读词语导入,激发学生想象“旱灾的场面”,课文开头所写的那种干旱程度,与我所面临的小学生的生活境况有很大差距,这就需要我们“未成曲调先有情”,接着出示相关图片,接近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的体验,果然,学生在这样的铺垫下,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极富深情地朗读第一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二、抓主线,走进文本

教学中,由于有了兴趣这个先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文本,借助水罐的一次次变化这条明线,让学生从水罐的变化中去感悟、去挖掘课文的内涵:是什么力量促使水罐有这样神奇的变化,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多次走进文本,去寻找那隐藏在水罐神奇变化之内的暗线——爱心。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大胆地想像,抓住一明一暗这两条线索,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水到渠成——爱能创造奇迹。

三、借用关键词句,重点感悟

文本内涵较丰富,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内容,我借用重点词句,让重点词句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比如理解课文明线水罐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时,出示课件要求,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___”画出最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理解课文暗线,出示课件要求,引导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用“~~”把描写小姑娘富有爱心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比如抓住“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喜出望外、

篇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方案

《七颗钻石》

作者:东风东路小学 张红

(一)概述

· 课名是《七颗钻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

·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 《七颗钻石》是一篇??。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水罐发生一次次变化的原因,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并进行符合主题的写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焦渴、喜出望外”等词语;

· 读懂课文,来理解文中“喜出望外、涌出”等词语;能完成课件中提供的“填空”练习,会口头练说“她想------但又一想------”的句式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

· 能围绕“学完了课文,我想说------”进行主题打写。

过程方法:

· 通过自主识记、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

· 通过两两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 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写作、展示等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 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自主、合作探究水罐的一次次变化原因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 从品读大量有关爱的故事中,体会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策略

· 任务驱动法

本课以“水罐变化的原因”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对每一次水罐变化原因的探究并将其分解给每个小组,来达成教学目标。

·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东风东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个班是跨越式试验的非网络试验班。经过了两年多的试验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

· 学生对童话体裁的课文很熟悉,而且对童话的形式很感兴趣;

·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

·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资源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

(六)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3分钟)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学生齐读《七颗钻石》。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了《七颗钻石》讲的是有关北斗七星的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干旱土地的图片配上一段凄惨的背景音乐)

2、教师激情描述第一段的内容(略)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死亡的威胁中,我们的故事发生了—— 一天夜里,小姑娘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一路上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先是——(学生根据上节课的板书简单介绍水罐的变化过程。)

3、多么神奇的水罐,多么动人的故事。那么是什么让水罐发生着一次一次变化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体会“爱”的真谛:(24分钟)

1、教师引导体会水罐第一次变化:(4分钟)

(1)师:谁来为我们读一读课文中描写水罐第一次发生变化的内容?

(“一天夜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2)如果你见到这样的小姑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体会小姑娘的心情

(高兴、激动。用课文中的词“喜出望外”。)

(4)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这生命之水,她是多么高兴呀!此时的她嘴唇干裂,又累又渴,她真想??

·指名读“小姑娘喜出望外,??”

·评读

(5)学法小结:

学生汇报找出读懂第一次变化的方法是先找句子,边读边想;再抓重点词,理解体会;最后就找到变化的原因。

2、 “小组合作运用这种学法,理解水罐第二、三、四、五次变化。

(略)

(1)教师引导一:看来水罐的变化不在于水罐本身,而是在于得到水罐的人是怎样对待它的,只要用“爱”来对待它,水罐就会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完成板书“爱”和“连线”)

(2)教师引导二:既然她这么渴,她为什么还要让水给素不相识的人?她心里会怎样想?完成句式想象的打写练习,“小姑娘想——但又一想,——于是??”,写完后邻座合作说说。

·指名练说。

(3)教师引导三:(情境质疑)。

昨晚,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五岁的小女儿,她提了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帮她解答。“小姑娘是那么渴,瞧,她嘴唇干裂,喉咙冒火,她不能自己先喝一口,或者和过路人分着喝吗?”

(4)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自由质疑)

(生问:这个过路人是神仙吗?要不水罐为什么能跳出钻石,涌出泉水?)

(5)教师小结:

是的,是爱让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这正是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呀!

三、拓展阅读,汇报感受(8分钟)

1、个人自读

(为学生提供不同题材、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阅读资源。其中8篇爱的故事,一首歌词,13则格言)

2、学生汇报读后感(略)

四、习作交流,总结拓展延伸:(5分钟)

1、教师小结:

孩子们,“爱”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小姑娘和母亲的心像金子般美好,像钻石般珍贵,那七颗代表着爱的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斗七星”。(完成板书)

2、同学们,是啊,爱心像钻石,像星星,照亮着每个人的心灵。我想此时此刻在你的心中一定也留下了许多闪亮而美好的东西。那就请你把它写下来吧,写下你最想说的话!

3、作品交流。

4、教师总结:

孩子们,你们写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爱”的诗篇,“爱”的真谛呀!我想以后当你们再仰望天空,看到“北斗七星”的时候,一定会想起这个善良的小姑娘,这位慈爱的母亲,这个动人的故事。

在《爱的奉献》的歌曲中,结束课文的学习。

[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空木罐 金罐

篇三:《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

双沟中学 刘永飞

教学设想:

《七颗钻石》是一篇优美的童话作品,本文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文笔优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着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的理论指导,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创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情为重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复述故事;概括探究课文主旨;培养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通过续写、仿写等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多媒体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列举有爱心的人和事,激发他们对待生活要充满爱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丰富的想象进行写作。

教学突破:

让学生在感悟和讨论中充分发挥想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熟悉课文,解决生字词;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精美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没关系,今天刘老师带来了几张世界上最名贵的钻石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漂亮不漂亮?……不光漂亮,我告诉同学们,这钻石啊,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啊。它晶莹剔透,纯洁无暇,象征着高尚,纯洁和永恒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钻石有关,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请大家齐读一下课题——《七颗钻石》。读一篇课文都是从课题开始的,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的头脑里产生哪些问号?……同学们,我们下面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指名读“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

二、读优美童话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童话的魅力。(形成板书:想象) 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明白了吗?大家自己读自己的......读完了吗?接受一下检查怎么样?

1、生字词:

干涸(hé) 水罐(guàn) 绊(bàn)倒 舔(tiǎn)净

一瞬(shùn)间 咽(yàn)了一口唾( tuò )沫(mo)

2、童话朗读指导

a、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也常常使用拟人的手法,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可以被赋予生命,注入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从而达到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童话是写给咱们儿童看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朗读童话的时候应该怎样读呢?

讨论明确:用童声读、读出故事味、读出事中情。读出故事味就不能用一般的读书方法来读,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像讲故事一样把内容读出来,那样就不会是“念书”了,而是带着情感在讲这个故事的内容。读出文中情,就是要把一些关键词咬准。特别是要把表示故事情节发展的字音突出出来。(辅以老师的示范朗读)

b、指名朗读。

三、探神奇水罐。

(过渡语:

在这篇童话里有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是……?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过渡语:

童话中人物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也有很五、赏精彩细节。

(过渡语:

精彩的故事总是需要精彩的细节去展现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

(过渡语:

在作者美好的愿望之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他那丰富的想象力,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想象的时刻是美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去体验一下想象和创作的快乐吧!)

用一句话谈一谈你从这个童话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要求:用“从……里,我懂得了……”的句式回答。

(结束语: 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爱心是春日里含苞的花蕾,让我们看到无穷的希望;爱心又象大海里的一艘船,会带我们到达理想的彼岸。爱是人间的春风,爱是生命的源泉。但愿爱心这颗种子,在你们心底悄悄地发芽,长大。幸福之花处处开遍。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四:《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古镇镇冈南小学 邝笑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渴、罐”等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水罐的神奇变化和爱心的神奇力量,初步感知童话故事的丰富想象。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生回答。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师:为什么喜欢读呢?(生自由说: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 师:是呀,童话就是这样的生动、有趣、精彩、吸引人,难怪大家都这么喜欢。你们知道吗,童话富有丰富的想像,特别的神奇,在我们

的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可以在童话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板书:神奇)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让我们再一次感受童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吧。(齐读题目)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也较多的接触各种有趣的童话故事,有一定的课外阅读基础,因此,课前的导入决定投其所好,能较好地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起书本,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课件: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读书,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捧起书本进行朗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师: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

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 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谁能用几句话来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请仔细听。

主要内容: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她的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最后,七颗钻石变成了七颗星星。

(1)指名说(1人)

师评价:刚才仔细听的小朋友一定听出来了,xx告诉我们这个故事讲了谁?(一个小姑娘。)她去干什么?——(小姑娘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还说出了事情的结果。就是——她的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要是你能说得再简单一点,那我们听的人就更清楚了。这样吧,老师来帮帮你,咱们把这个故事说得再简单一点,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 ,一个小姑娘 , 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 ,涌出了 。最后,七颗钻石变成了 。

(自由说——指名说2人(谁也来说说))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今天我们还学到一个好方法,要概括一个故

事的主要内容,可以先说说故事主要讲了谁,他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说,咱们听的人就清楚明白了。

学生齐读课文大意

课件出示: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一个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她的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最后,七颗钻石变成了七颗星星。

3、学习生词(音-形-义,尝试字词与句子相结合)

大家能划出这些生字词语了吗?先自由地读一读。(出示有关生字、新词)

kě guàn lèi cōng jìng

焦渴 水罐 劳累 匆匆忙忙 竟然

āi tiǎn fǎn dì còu

哀叫 舔着 反正 递给 凑上

rěn yàn tuò mo yǒng

忍不住 咽下 唾沫 涌出

①开火车拼读——男同学读——女同学读——全班齐读

②指导书写(练习本5分钟书写练习,强调重难点字词以及书写姿势) 水罐 舔着 凑上 忍不住 涌出

③理解词义:(同桌合作)在这些词语中,你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它的意思吗?(请生汇报)干涸 焦渴 干枯

1)小组交流: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里说说词语的含义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交流理解。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模式,但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交流和学习,听取别人知道的,提出自己不知道的,相互合作,自主地解决课文学习中的问题。

四、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1、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播放课件,展示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各种美好的画面,突然切换成河流干涸、树木干枯等图片,形成对比。)教师叙述: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1)出示第一段内容: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理解两个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可以区分使用

(3)出示填空,加深词语的灵活运用

出示课件: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 ( )了,草木丛林也都( )了,许多人和动物都( )而死。

篇五:《七颗钻石》教学设计(详)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童话的内容、特点,能够用术语评价文章。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爱的神奇与伟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爱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 学会用术语评价文章。

教 法 学案导学

学 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学 具 教科书、学案资料

课 时 一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孩子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着神秘,让我们对它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怎样的童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讲大熊星座的动人故事。在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所以,我们先检阅一下同学们读书的效果。不看课文好吗?

环节一,预习检测

屏幕显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干涸( ) 水罐( ) 绊倒( ) 瞬间( ) ........

清澈( ) 唾沫( ) 舔净( ) 咽( ) .....

2.文学常识积累

(1)这是一篇 (体裁),这种作品主要通过丰富的 、 和 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往往采用 化的方法。

(2)列夫·托尔斯泰, 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 》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3.回答问题

问题一:这篇课文的水罐发生了那些神奇的变化?

屏幕显示:说“变”

小结:水罐神奇的变化体现了童话故事的特点。

屏幕显示:说“不变”

问题二:水罐不断地发生变化,可是有一样东西其实始终是没有变化的,它是什么呢? 小结:确实,水罐在不断变化,但是小姑娘的那一颗善良的心,那一颗爱心,无论对小狗,对妈妈,还是对路人,始终是没有变化的。这两个问题解答下来,我觉得咱们班同学预习的水平很高。下面,咱们就来读课文。

环节二,深情朗读

(屏幕显示:读出童话味)读课文,老师是有要求的。因为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所以我们要读出童话的味道。在这篇故事中,那种惊喜的、那种深情的味道是全文的基调。但是,对于具体的句子、具体的段落来讲,我们又要进行精致的、艺术的处理,使它更有童话的味道。下面我们就采用男女生比赛的方式读课文,好不好?

屏幕显示:请同学们用缓慢低沉的调子朗读第一段。你能读出旱灾爆发时令人震惊的感觉吗?

(男女分别生齐读)

教师做合理公正的评价

屏幕显示: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你能够感觉到小姑娘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默读)

教师指导:老师提醒大家,思考问题的时候把笔拿在手里,有什么感受,圈圈点点地写起来,画起来。

(学生默读,圈点,老师巡视)

交流,小姑娘心情的变化由焦急到惊喜再到担心

屏幕显示:突出关键词,朗读第二段

这些关键词能够体现小姑娘心情的变化。本段请男同学进行评价,看女同学对关键词读的准不准,好吗?

(女生齐读课文)

下面,三四两段老师就想请同学们这样来读。

屏幕显示:选取一个或几个句子进行朗读,说说你准备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

老师先示范一下。比如说:我想满怀深情地读这一句——“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了小姑娘。”母亲不是不想活下去,只有一罐水,她宁愿自己牺牲,把水省给自己的女儿,所以要读出深情的味道。 (学生各自出声朗读后从所给四句中任选一句,从括号内选择该带有的感情展示)

1.“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2.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而清澈新鲜的水流。

3.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这过路人。

4.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优美、余味深长、惊讶、艰难而又决然、惊喜)

这次请女同学进行评价,看男同学对关键词读得有没有感情,好吗?

下面三、四小节,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

屏幕显示:三、四小节演读稿

我进行这样的角色分配:白色的字体都是写小姑娘的,所以就请班上的小姑娘们读;黑色的字请男同学读,红色的字体老师来读,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师生动情演读三、四两段)

环节三,点评课文

衔接语: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带有很强的文学欣赏的味道,那就是我们评说课文。屏幕显示:术语点评

指导: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个术语非常的高深啊?什么叫术语呢?咱们平时都用过。咱们写作文要开门见山,这个“开门见山”就是术语;再比如,我们学一篇课文,老师问,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啊?就是术语;咱们读一个故事,老师问这个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啊?就是术语。

像“开门见山”、 “塑造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这样欣赏文学作品运用的一些约定俗成的专用词语就叫术语。

看老先来示范一下。老师选用的术语是“故事情节”,请大家一起读一读

屏幕显示:联系课文:课文中小姑娘的水罐不断发生着神奇的变化,它由空罐变满罐,由木变为银,变为金,最后跳出钻石,涌出水流。术语点评:这样写,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曲折生动,避免了平淡和贫乏。

(学生齐读)

指导:这个范例说明术语评说课文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要联系课文内容,后一部分要运用“故事情节”来评说课文。先联系课文,再用术语点评。请同学们拿出纸,拿出笔,来从下面4个术语中任选一个评说课文(四个小组,每组一个)。

屏幕显示:交代背景、想象、人物形象、巧合

(学生尝试写术语评点)

师生交流

环节四,总结收获

这堂课咱们就学到这儿,同学们总结一下收获吧。

环节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阅读童话,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经过加工,动情的讲给你的弟弟和妹妹听。 选做题:以“爱”为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创作一则童话。

结束语: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我们人类的成长离不开童话。童话并不只是为了儿童,它同样适合成人。愿同学们做个有爱心的孩子,在童话的世界中幸福地成长。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