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长征七律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5:38 作文素材
长征七律诗作文素材

篇一: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一)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这首诗写出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毫迈的气概.

(二)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篇二:20七律长征

一、画面入手,初识“长征”

1.示意图导入长征。

①师板画长征行军路线简图。

②看到这,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2.简介长征过程。

对,这是中国红军长征路线图,(点击课件)师简介: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历尽千难万险,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这一画可是二万五千里啊。

3.谈话切入新课。

直到今天,仍旧有人循着红军走过的路,重走长征路。都70年过去了,到底是什么吸引着当代人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一起,重走长征路,感受那段历史。齐读课题。

二、整体品读,走近“长征”

1.初步了解“七律”,检查朗读。

①什么是 “七律”呢?指名学生朗读课件中的介绍。

②了解了七律,我们再来读诗。昨天已经请大家预习过了,现在指名读,纠正读音。(逶迤 磅礴 岷山??)读词,读句

再读:自读、齐读。

2.诗读正确了,现在请再默读全诗,找出这首七律诗诗眼——中心词。

交流,两人,读读这句话,想想红军不怕什么?(远征难,万水千山)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什么意思,交流,如顺利,赞扬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很好的学习方法。

什么词语不理解,重点理解“只等闲”,说意思。

读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读出“不怕”。 “不怕”艰难是红军长征的本色,是整首诗的灵魂。

3.同学们,“红军不怕??”,毛泽东主席诗中,截取了不怕哪些山,哪些水的画面呢?请再读下面的诗句,圈画。

交流,曲线画。

4.自然过渡读一读“万水千山”:其实,红军战士翻过的山、淌过的水远远不止这些,而这些还只是自然环境对红军战士的考验;其中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飞机轰炸、草地险滩、饥饿寒冷疾病??所以“万水千山”中还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毛主席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五岭、乌蒙山、岷山以及渡过的大渡河、金沙江这些画面来讲述。那么,这些诗句中,又从哪儿看出战士们的不怕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下面这几句话,可以点击浏览网站中的图片及文字介绍,体会体会。

三、潜心诵读,走进“长征”

学生交流:具体可以从哪些诗句看出“不怕”呢?

第二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通过刚才看的五岭、乌蒙山,你有什么感受?诗中是如何来形容五岭和乌蒙山的?(相机理解逶迤和磅礴)

五岭逶迤连绵数千里呀,要翻越它们是那么艰难,但对红军战士来说,却像——(却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一样平常,从中体会到什么,读这句)乌蒙磅礴,高4200多米要翻越它们同样艰难,但对红军战士来说,却像——(不过是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一样平常,谈体会,读句)(红军的英勇顽强)你能读读吗?(引导读出藐视的感觉)这句话对仗非常工整,指导朗读,个别读,再齐读。

这样的困难在红军眼里居然如此的不起眼,这不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还找到了哪些诗句看出“不怕”?

第三联:“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放开谈。先自己谈。

师我们看了小故事,用一个字概括——( 巧 )渡金沙江,是啊,不费一枪一弹,就顺利渡过了金沙江,书中用了一个字来表达了战士们的内心(暖)一个字,写出了巧渡金沙江的愉快,指导朗读。

看过了《飞夺泸定桥》片段,让学生谈谈感受,用一个字概括——( 勇 )夺泸定桥,是啊,十三根铁链??真叫人心惊胆寒(寒),又是一个字,写出了强渡大渡河的惊心动魄,但战士们怕不怕?不怕,指导朗读。

两次战斗最终都取得了胜利,但一寒一暖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的红军既有智慧,又够英勇,再大的困难,对他们来说,都和平常事一样,难怪能做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你还找到了哪些诗句看出“不怕”?

第四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翻过最后一座大雪山,战士们历经千辛万苦,攀越千山万水,终于迎来了胜利, 回首长征路,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组数字(课件出示):

368 37 18 5 24 11 10 8.6 6500 1 3 4

看看课件解释数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现在,红军战士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你想,战士们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尽开颜”(相机解释)。此时,欢呼的红军战士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谁想分享战士们来之不易的喜悦?指名读(读出喜悦的表情和语气),最后齐读。

此时的红军已是历经千难万险,牺牲无数生命,可他们仍旧能笑对大雪山,笑对长征,我们不得不再次叹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拓展延伸

小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整首诗紧紧围绕这句话,给我们展现了红军长征的一幅幅画面,记录着长征的一段段历史,也带给我们一次次感动。让我们再来深情诵读。边读边想象。

四、尽情倾吐,回味“长征”

1.创设情境,积淀情感。

同学们,你看到红军翻越乌蒙山、五岭山脉坚定的步伐了吗?你感受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和飞夺泸定桥的悲壮了吗?你听到红军征服千里岷山后的欢呼声了吗?如果你感受到了,就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和我一起轻声吟诵这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引导学生用情地轻声吟诵整首诗)

2.深入品读感悟。

①读完全诗,老师被红军战士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深深打动,于是,我写下了??我相信同学们此时此刻也有很多话想说,细细品味一下,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二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网站的《长征论坛》版块。播放歌曲。

②学生交流感悟,师适时点拨(根据发言板书:乐观 顽强)

五、拓展延伸,再走长征

1.最后,请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沉沉的思考,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背诵这首诗,给我们久久的回味和更深的鼓舞!

2.同学们,去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组织了一次“我的长征”的活动,节目以每个普通的“我”重走长征路为主线,由“我”亲自采访长征人,亲眼发现长征沿途的新变化,亲身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与豪迈。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进行点击,去看看70年以后的我们是如何再次体验长征这一伟大的壮举。

[板书设计]

20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难 平常

(乐观 顽强)

篇三:《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难点: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三、前置学习活动

预习要求:通过书本、网络等资源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长征的起止时间、路线、经过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主要经历等,搜集有关长征的小故事)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故事导入,引入情境,整体感知文本。

1、同学们,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一周年,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有着讲述不完的故事,让我们走进长征,一起回望那漫漫长征路吧。

2、谁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有关长征的小故事(如《飞夺泸淀桥》《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等)。

长征是非常艰苦的??讲解长征的起止时间、路线、行程、主要经历等(出示红军长征的线路图)

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又是如何浓缩到一篇只有56字的诗歌中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赏析这首诗——《七律 长征》,诗人就是三军的统帅、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教师简要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引导学生采用“读---思---议---展”结合的方法,加深对详实、优美的诗句的理解。

(二)精度感悟,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扫清字词障碍;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同评析朗读节奏:①强调律诗联内部、联与联间停顿的区别,②注意韵脚的韵律感,略点七律: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

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

2、再读思考: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洋溢着一种怎样的感情?该如何读?

讨论本诗的内容、感情(全诗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洋溢着自豪、喜悦的感情),指导学生从重音、语调等方面读出感情。

朗读提示: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播放朗读录音(显示毛泽东手书的《七律 长征》)4、学生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积累内化

理清思路与结构,思考几个问题:

1、这首诗的诗眼在哪里?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不怕”——革命英雄主义;“更喜”——革命乐观主义。)

2、“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究竟“难”在何处?作者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几幅“征难图”?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首联与颔联、颈联在结构上是怎样的关系?首联与尾联在结构上又是怎样的关系? (总分关系,颔联承“千山”,颈联承“万水” )(总起与总收,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的统一)

赏析画面、品味语言:

1、小组合作,疏通诗意,交流质疑,讨论解决:

参考意译: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赏析画面:《七律 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根据诗歌意境,充分发挥想像具体描绘诗歌所表现的场景,并融入自己的感受。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品味语言:你觉得这首诗中那些字词最有表现力?说说你的理由。

例:“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4、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包括对敌武装的斗争和冲破自然环境的险阻两个方面,为什么在这首诗里只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而对许多惊心动魄的战役却略而不写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①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典型的形象,以篇概全,以少胜多;②写瑰丽之景、叙英雄之事、抒豪迈之情,写景、叙事、抒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文学作品不同于历史著作,诗歌不同于散文,抒情诗又不同于叙事诗,文非一体,各有所宜。在一首短短的抒情诗里,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全部纷繁的事实巨细不遗地列举出来。问题的关键,在于诗人所抒之情,是否深深植根于这一特定现实的土壤之中,透过诗篇的三棱镜能否深入到事物内部剖视出事物本质。抒情诗与现实生活就如同酒与米,蒸气与水,它是米或水的升华,而不是米或水本身,但又确是由米和水提炼集中出来的精华。基于这种认识来反复吟诵《长征》诗,我们就会领悟到诗篇中所描写的一山一水,都不只是写瑰丽之景,

叙英雄之事,而实在是抒豪迈之情。在这里,写景、叙事、抒情,已经结合为一体,锻铸为合金,而以写景作为叙事的背景着笔,又以写景叙事作为抒情的素材运用。明乎此,也就懂得了为什么诗篇只写了“万水千山”,而且只写了“万水千山”中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和岷山等处,便使人感受到长征中所经历的千辛万苦的自然险阻,便使人想像到长征中所创造的可歌可泣的辉煌战绩,并从而使人领会到长征中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言以蔽之,这是文学的典型,艺术的概括。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还写下了许多诗。学生交流毛泽东描绘长征的诗词,如《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 娄山关》等,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幻灯出示《清平乐?六盘山》)

如今,我们已不再要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了,但新的世纪,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让我们踏着先人的足印,创造祖国更美好的明天!

篇四:七律长征教案

25.七律长征教案

篇五:七律 .【长征】诗词解释

七律 .【长征】 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七律诗

注释: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天岭、大庚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走泥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三军:指红军一、二、四方面军。

诗意:

红军不怕长征中上的艰难险阻,

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小事情。

山势绵延,蜿蜒曲折的五岭就像小河里翻滚的细小波浪,

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如同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金沙江的滔滔江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跨两岸。

最令人欣喜的是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个方面军从这些地方经过以后全都笑逐颜开。 赏析:

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一击。

接着四句,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万水千山”。?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不仅交待了故事的递

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悬崖,意境美妙绝伦,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把寒冷的江水写得温暖如春,它正怀以从容不迫的欣喜之气缓缓拍打着夹江的悬崖,??紧接着是冰冷的铁索桥横跨在大渡河上。红军抢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议的激战,红军在大诗人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冲桥成功,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装,攀踏着悬空的寒冷铁索,?拿了敌人的桥头堡。后继部队才得以跟进踏桥过了大渡河。?对于这一次惊天动地的恶战,诗人仅用“铁索寒”三字便已使场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

最后二行(即尾联),诗人终于发出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