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一位可敬的老人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24:23 作文素材
一位可敬的老人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品出可敬的老人,悟出可贵的写法

品出可敬的老人,悟出可贵的写法

作者:王丽敏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3年第06期

阅读教学与语言文字打交道,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品读词句,从而获得对语言文字丰富的内在意蕴的领悟。然而,仅仅品读语言还不够,还要悟出作者是怎么写的,尤其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吴忠豪教授指出:理解文本内容的训练应该有两个路向:一是通过文字符号理解文本旨意,即课文“说什么”;二是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即课文“怎么说”。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是如何将“品人”和“悟写”结合起来的。

一、品文字,读出可敬的老人

(一)品味省略号,老人的艰辛“不言而喻”。

文中描写老人动作的语句不多,我主要抓住“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扫”和“……”进行教学。

师:我倒抽一口气是因为——?

生1:这位老人太不可思议了!

生2:他的工作太艰辛了!

师:从这个省略号中,你读出了什么?能读出艰辛吗?

生1:老人可能在天游峰扫了几十年的路。

师:是啊!这气候也是在变化着的,烈日炎炎下——

生1:烈日炎炎下,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生2:冬天,寒风凛冽中,老人很冷,但仍然“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生3:这个省略号让人不敢想象!

师:想到年轻力壮的“我”登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而眼前这位年届古稀的老人居然——齐读:“每天都要……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省略号的想象、品读,居然让学生“不敢想象”,正是在合理的想象和“不敢想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老人在如此险的天游峰扫路是相当不容易啊!

“品”从三口,也就意味着必须多层次地、多梯度地、反复地读,读出情境,品出情味。崔峦老师指出:语文教学应静下心来,潜心会文本。

(二) 品味语言,老人的豁达“跃然纸上”。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是他的个性品格的外显。本课老人的语言描写有三处,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扫路人的语言,老人怎么说的?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人?我主要抓了第一处。 师:扫天游峰的工作是那么累,为什么老人却说“不累,不累”?

生1:因为老人天天扫,已经习惯了这么苦的工作。

生2:当他看到天游峰的美景时,看到游人走在自己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阶上时,心中有种满足、快乐!

生3:我觉得这是一个豁达开朗的老人,他很辛苦,但他看得开,不去计较。 师:请你用老人的心态来说这段话。

学生各抒己见,是一朵浪花推着另一朵浪花,一个想法激发了另一个想法。课堂上,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彼此影响,又彼此推进,老人的豁达形象跃然纸上。

(三) 品味动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最直接的是“紧紧抓住”,由品味作者的动作入手,可以使学生更贴切地“走近”作者的内心,从而“走近”天游峰的扫路人,使得语文阅读有着力点,便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出示: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我握了握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师:有区别吗?

生1:第一句好。一个扫路人竟然爱上了这清苦的生活,作者很激动。

生2:“紧紧抓住”表现了作者的敬佩。虽然是一个扫路人,但他以苦为乐、他豁达开朗,使作者产生一种敬意!

师:你能读出这份敬意吗?一生读。

师:好像抓得还不够紧,可能感情还不够深厚。一生读。

此处,品味“我”的“紧紧抓住”,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这个貌不惊人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第三处的语言描写“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品味读,就是水到渠成的通畅,一个可敬的老人形象更是在眼前鲜明起来,同作者一样,学生对这位老人也怀有深深的敬意之情了。

二、品文字,悟出可贵的写法

(一)品味外貌,渗透写法

描写好人物外貌往往能使人物活起来,能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描写老人的外貌有两处,如何利用文本做到既感受人物形象,又获得写法的指导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这两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1:这是一个朴素、勤劳的老人。“褪色的衣服”不但说明老人艰苦朴素,也看出这是老人长期在外劳动造成的,风吹日晒才会褪色的。

生2:从“精瘦”可以看出,老人是在辛勤地劳动,因为整天劳动就不容易发胖,而且整天在山上风吹日晒的也容易变瘦。

师: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为什么不选别的而选了这些外貌来写呢?

学生交流。

师:作者抓住了“褪色的衣服”、“面色黝黑”“瘦削”等有代表性的外貌特征,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俭朴、慈善、饱经风霜的老人。所以,写人物的外貌要有所侧重,要有选择地写,突出人物的特点。

课后我出示了一幅交通警察指挥的图片,学生有方法,有依据,就很有话写,大多数学生写出了一位勤恳、敬业的交警形象。

事实说明,“理解”是前提,“积累”是基础,“方法”是打开“表达”之门的金钥匙,我们引领学生理解、积累的同时要重视表达,更要交给他们表达的方法,真正把“读”、“写”结合起来。

(二)品味侧面描写,渗透写法

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是对正面描写人物的有力补充。抓住这一点,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感受人物的品质,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妙处。

本课的侧面描写有对天游峰险的描述,有对游客爬天游峰累的描述,对照板书“天游峰 险”和“游客 累”,问这篇课文是写扫路人的,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文字写天游峰和游客呢?学生立刻知道了这是为了衬托出老人扫路的艰辛。此时板书“侧面描写”,并总结:作者章武通过外貌、语言等正面描写,还通过环境、游人侧面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豁达开朗的扫路人,我们敬佩老人,也敬佩作者把老人形象写得如此丰满。以后,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抓住人物特点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篇二:一位可敬的老奶奶

一位可敬的老奶奶

当前,地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世界问题。

环境问题关系你、我、他。保护和改善身边的环境,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做些什么呢?说到这些,我不禁想起记忆深出的那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初次见到她,她手里提着一个袋子在绿化带附近拾垃圾。那是夏季,天正热,

篇三:品出可敬的老人,悟出可贵的写法

品出可敬的老人,悟出可贵的写法

阅读教学与语言文字打交道,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品读词句,从而获得对语言文字丰富的内在意蕴的领悟。然而,仅仅品读语言还不够,还要悟出作者是怎么写的,尤其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吴忠豪教授指出:理解文本内容的训练应该有两个路向:一是通过文字符号理解文本旨意,即课文“说什么”;二是理解文本的表达方式,即课文“怎么说”。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是如何将“品人”和“悟写”结合起来的。

一、品文字,读出可敬的老人

(一)品味省略号,老人的艰辛“不言而喻”。

文中描写老人动作的语句不多,我主要抓住“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扫”和“??”进行教学。

师:我倒抽一口气是因为——?

生1:这位老人太不可思议了!

生2:他的工作太艰辛了!

师:从这个省略号中,你读出了什么?能读出艰辛吗? 生1:老人可能在天游峰扫了几十年的路。

师:是啊!这气候也是在变化着的,烈日炎炎下——

生1:烈日炎炎下,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生2:冬天,寒风凛冽中,老人很冷,但仍然“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生3:这个省略号让人不敢想象!

师:想到年轻力壮的“我”登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而眼前这位年届古稀的老人居然——齐读:“每天都要??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省略号的想象、品读,居然让学生“不敢想象”,正是在合理的想象和“不敢想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老人在如此险的天游峰扫路是相当不容易啊!

“品”从三口,也就意味着必须多层次地、多梯度地、反复地读,读出情境,品出情味。崔峦老师指出:语文教学应静下心来,潜心会文本。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一位可敬的老人作文)

(二) 品味语言,老人的豁达”跃然纸上”。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是他的个性品格的外显。本课老人的语言描写有三处,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扫路人的语言,老人怎么说的?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人?我主要抓了第一处。

师:扫天游峰的工作是那么累,为什么老人却说“不累,不累”? 生1:因为老人天天扫,已经习惯了这么苦的工作。

生2:当他看到天游峰的美景时,看到游人走在自己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阶上时,心中有种满足、快乐!

生3:我觉得这是一个豁达开朗的老人,他很辛苦,但他看得开,不去计较。

师:请你用老人的心态来说这段话。

学生各抒己见,是一朵浪花推着另一朵浪花,一个想法激发了另一个想法。课堂上,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彼此影响,又彼此推进,老人的豁达形象跃然纸上。

(三) 品味动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最直接的是“紧紧抓住”,由品味作者的动作入手,可以使学生更贴切地“走近”作者的内心,从而“走近”天游峰的扫路人,使得语文阅读有着力点,便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出示: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我握了握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师:有区别吗?

生1:第一句好。一个扫路人竟然爱上了这清苦的生活,作者很激动。

生2:“紧紧抓住”表现了作者的敬佩。虽然是一个扫路人,但他以苦为乐、他豁达开朗,使作者产生一种敬意!

师:你能读出这份敬意吗?一生读。

师:好像抓得还不够紧,可能感情还不够深厚。一生读。

此处,品味“我”的“紧紧抓住”,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这个貌不惊人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第三处的语言描写“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品味读,就是水到渠成的通畅,一个可敬的老人形象更是在眼前鲜明起来,同作者一样,

学生对这位老人也怀有深深的敬意之情了。

二、品文字,悟出可贵的写法

(一)品味外貌,渗透写法

描写好人物外貌往往能使人物活起来,能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描写老人的外貌有两处,如何利用文本做到既感受人物形象,又获得写法的指导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这两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1:这是一个朴素、勤劳的老人。“褪色的衣服”不但说明老人艰苦朴素,也看出这是老人长期在外劳动造成的,风吹日晒才会褪色的。

生2:从“精瘦”可以看出,老人是在辛勤地劳动,因为整天劳动就不容易发胖,而且整天在山上风吹日晒的也容易变瘦。

师: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为什么不选别的而选了这些外貌来写呢?

学生交流。

师:作者抓住了“褪色的衣服”、“面色黝黑”“瘦削”等有代表性的外貌特征,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俭朴、慈善、饱经风霜的老人。所以,写人物的外貌要有所侧重,要有选择地写,突出人物的特点。 课后我出示了一幅交通警察指挥的图片,学生有方法,有依据,就很有话写,大多数学生写出了一位勤恳、敬业的交警形象。 事实说明,“理解”是前提,“积累”是基础,“方法”是打开“表

达”之门的金钥匙,我们引领学生理解、积累的同时要重视表达,更要交给他们表达的方法,真正把“读”、“写”结合起来。

(二)品味侧面描写,渗透写法

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是对正面描写人物的有力补充。抓住这一点,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感受人物的品质,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妙处。

本课的侧面描写有对天游峰险的描述,有对游客爬天游峰累的描述,对照板书“天游峰 险”和“游客 累”,问这篇课文是写扫路人的,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文字写天游峰和游客呢?学生立刻知道了这是为了衬托出老人扫路的艰辛。此时板书“侧面描写”,并总结:作者章武通过外貌、语言等正面描写,还通过环境、游人侧面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豁达开朗的扫路人,我们敬佩老人,也敬佩作者把老人形象写得如此丰满。以后,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抓住人物特点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篇四:关爱老人的作文

关爱老人的作文

关爱老人的作文(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题记

敬老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老人,则是话题中不曾褪色的字眼。人生的问卷答到了这里,我们是否可以以耐心和爱心来续补这空缺的横线,在老人的阐述中重踏他们曾走过的路,从敬老的氛围中感受炽热的回忆??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敬老爱老并非一个传说,你必须用真诚去充实它。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境贫寒,是不报复,但十分孝顺,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在外讨的食物,皆带回家去供奉二老。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侍奉他们。”听到的人感到他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话外音――若有亲孝驻心间,乞食下跪又如何?)

着名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老人的生活不应是黯淡的,更多的应富含生的气息与爱的欢笑。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着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伟大主席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拗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名人尚且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年迈的亲人做些什么呢?

其实,人生便是平日司空见惯的太阳。它日复一日地遵循着东升西落的轨道。没有永远的烈日当空,无论你的人生多么不凡,最后你也是会慢慢老去,逝去,最终缓缓地被人们遗忘。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繁华如梦,往日岁月如云烟般流过天际而无可挽留,不奢求天空对它的眷恋,只为静静储蓄飞翔的力量。那些老人们便是我们前行的高标,你无法忽略他们的存在,试说,如果没有徐徐落下的太阳,又怎会有“夕阳无限好”的美景呢?百善孝为先,是中国的传统,现在它以飞快的脚步遍布世界,我相信,“孝”将会占据道德的核心,它将会是为人处事的底线。敬老爱老,应从现在开始。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终于结束了,回首人生所列出的假设而我的回答,你满分了吗?

关爱老人的作文(二)

老人,在许多人的眼里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成为了负担。在他们眼里老人是曾经盛

开的花朵,现在已经凋零,曾经茂盛的大树,现在已经落叶。可老人是不会凋零,不会落叶的!他们虽然老了,却还为社会做着无私的贡献。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有一对老夫妇,家里很穷,膝下无儿无女。两个人都在一家饭店打工,每天从7点干到20点,工钱加到一起不过25元钱,日子虽然清苦,却也怡然自得,还乐于助人。然而,一个偶然的事情改变了他们的一切。一天,夫妇二人在上班的路上,在小溪里看到了一个竹篮,竹篮里竟然是一个可爱的小婴儿。夫妇二人知道这个孩子一定是被狠心的爹娘抛弃的,看着这个孩子夫妇二人不知所措。如果抚养这个孩子将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贫穷,而他们却不忍看到这个无辜的孩子冻死或饿死在这里,他们的心里矛盾极了,最终慈悲心战胜了自己。他们抱起了孩子决定抚养她。在夫妇二人的精心照料下,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了,夫妇二人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献过血,延长了工作时间,省吃俭用??为孩子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许多年后,丈夫瘦弱多了,白发苍苍。妻子因为过渡的劳累营养不良身患重病。临死之前妻子问丈夫:“你后悔我们做得这件事吗?”“不后悔!因为我们过得>幸福!”丈夫坚定的回答,听完丈夫的话妻子的脸上露出一片灿烂的笑容便与世长辞了,多么好的老人呀!她的一生艰辛、平凡,却是伟大的。孩子没有辜负他们的希望,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才。神州大地有多少这样可敬可爱的老人,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正是有了这些平凡的老人,世界才变得生机盎然。 啊,老人!你们年轻时奋不顾身、英勇作战、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们老了却还在尽你们的最大努力来支持、帮助、呵护我们。啊,老人!你们好像春天的和风一样>温暖,夏天的阳光一样灿烂,>秋天的枫叶一样火红,冬天的雪花一样纯洁。老人!永不熄灭的火焰!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不尊敬老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尊敬老人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老人不是累赘,而是一个聚宝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尊重老人吧!

关爱老人的作文(三)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今天是>端午节,放学了,我去看爷爷奶奶,顺便到利群商场买一支我心仪已久的钢笔。当我走到商场北门时,我看到了一位正在低着头拉二胡的老爷爷,他看上去那么苍老,那么无助。看着那可怜的老人,我的眼角湿润了。我摸了摸衣兜,又想了想那心仪的钢笔。我该怎么办?在我咿呀学语时,妈妈就教育我“与人为善,尊老爱幼”, 虽然当时根本不懂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妈妈还教育我,不要嫌弃老人,人人都会老??想到这里,我拿出了准备买钢笔的五元钱,放到了老爷爷脚旁那满是铁锈的快餐杯里。老爷爷慢慢抬起头来,用浑浊的眼神看着我,嘴里喃喃地说:“谢谢你,好孩子!你一定能考上大学!”,我感觉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我的眼泪流出来了,多么淳朴的话语,多么可怜的老人!我转身就跑。再回头望去,那个瘦小的身影在我的视线里越来越模糊,最后什么也看不清了,可是我脑海里怎么也拂不去那个拉二胡老爷爷的影子。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其实,像拉二胡老爷爷这样的老人还很多,他们很可怜,真的希望以后不再看到这样的画面,真的希望每一位老人都有幸福的晚年。同学们,关爱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是我们小学生的做人之本。

我希望:大家都像对待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善待所有的老人。“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来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让每一片“夕阳”都绚丽多彩!

篇五:作文“有这样一位老人”导写示例

作文“有这样一位老人”导写示例

像摄影师一样,摹画人物

——作文“有这样一位老人”导写示例

作者/秦雄

【拟 题】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她)在酷暑的烈日下,在火烧的岗地上,正为他(她)不孝的儿女挣命;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她)褴褛的衣衫,肮脏的蛇皮袋,正在热闹都市的垃圾箱里刨着废品以度余生;有这样一位老人,矿难让他(她)失去亲人,那崩溃的神态,那神经兮兮的怪笑让人不忍目睹??请关注这些可怜的老人吧,只有这样,我们的这个社会才会有真正的和谐,真真的梦??

请以“有这样一位老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指津】

这个题目引导我们关注我们这个老龄化的社会,关注我们这个社会的老弱阶层。写好此类文章,我们应向摄影师学习,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外貌神态的叙写。摄影师拍摄人物照时,十分重视人物的外在形象。作文亦如此,既是>写人,外貌神态描写必不可少。有了外貌神态描写,人物的形象个性才能被读者所把握,才谈得上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摹写。外貌描写包括肖像、衣着、外形整体等多个方面,神态描写包括喜、怒、哀、乐,往往与动作合为一体。在描写时我们应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行摹画。如我们以《沉重的Bus》为题,写公汽上一对老夫妇去看矿难中遇难的儿子。我们可选取老伴紧牵着老妇的手,老妇呆直的眼神、灰白蓬乱的头发,会突然朝着窗处飞逝的树惊恐的叫嚷等外貌神态。老妇“呆直的眼神”,可谓失去独子心被钝伤、丧失神志的表现;“灰白蓬乱的头发”,是因母子连心痛失爱子一夜白头煎熬的结果;“惊恐的叫嚷”恰是她精神被击垮崩溃的坦露。眼神、头发和叫嚷,正是老妇在丧子重击下最突出的外貌神态特征。透过这些外表可窥见人物伤心欲绝的内心。抓准人物突出了个性,才能写好外貌神态,才能写活人物。

二、背景反衬的设置。人物的背景画面对人这个主体有着很重要的烘托映衬作用。对写作来说,背景,即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它既为人物活动的场地,也因其色彩线条等触动读者的情感。《沉重的Bus》一文把人物置身于这辆进入城市的Bus之上,置身于Bus这个浓缩的社会舞台。老头紧牵着老妇的手,老妇蓬乱灰白的头发在风中翻卷,呜咽,他们朝着前方逾走逾远??这特殊人物特定的背景,让我们心酸,让我们心痛,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矿难给家庭带来的不幸多么触目惊心!有时,我们甚至可以反弹琵琶,让这些可怜的老人置身于一个不相衬、不和谐的环境中,让人物的可怜、悲惨

得以放大,从而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如在繁华高耸的商贸楼前,在高档靓丽的皮鞋边,在霓虹闪耀的灯光下,老人佝偻着腰背着大捆废纸箱蹒跚着踽踽而过。这个背景的设置,让老人在不合时宜的场景中,物质社会高速发展中的老年人问题就格外引人关注与深思。

背景的设置常与反衬联系起来。在特殊背景中把老人与其他人对比,如在这个沉重的Bus车箱里,“脏乎乎”“病兮兮”的老妇与身旁显得极厌恶鄙夷神色的戴着镯子项琏的贵妇,与车内文质彬彬但最终不耐烦不断向司机抗议的西装青年,对比反差就把社会冷暖与老妇的不幸凸显出来。

三、平淡感伤的基调。照片的不同的色彩基调给人不同的冷暖感觉,黑白照给人的情调与彩照不同,同样的照片光泽的浓淡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老年人的生活彰显社会冷暖悲欢,虽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们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但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仍是面临的严峻课题,还有不少老人特别是生活缺乏保障、精神受到打击的不幸者仍挣扎在苦难生活中。平淡哀伤的文字,让文章充满浓烈的感伤情调与人文关怀,这既与文章内容相合,又能激起读者怜悯之情,促使我们反思,促使我们以行动去关爱并帮助这个群体。

这种平淡感伤的基调,最好融于客观冷峻的文字中。客观冷峻的叙述,给读者的感受才更真实,情感波澜的涌动才更自主。这种真实自主的感受往往在文尾与作者激愤难抑的情感碰撞在一起,迸溅出充满同情与人性光辉的火花,在情感的升华中让主题得以深化。

【佳作示例】

有这样一位老人

颖子

小区换了一位清洁工,一位农村老太太。物业抱怨现在日子难过,又见这老太太可怜,就让打扰我们这一百来户人家的卫生了。

每天上下楼,多会遇到正用抹布擦拭楼梯栏杆的她,满额头的抬头纹,眼角褶皱纵横,蓝布旧褂子,腰有些驼,人显得更瘦小,但很利落。碰着我们的目光,她低下头,闪出一条道,专注地忙着自己手中的活计。

至于物业说老太太怎样可怜,看门的老李说他们看这老太太沿街捡破烂,让跟经理说让她接了这个差使,条件是每月500元工资。他还说老太太还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孙女,租着油房巷一间老房子,孙女在河对岸那所小学上学。

这些消息都源于好事的妈妈。餐桌上她提到此事就会唉声叹气,一付忧国忧民样,她会冲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小丸子,你看人家好可怜,你是身在福窝里,可要好好学习哦??”一听这我就来气,我真搞不懂我“在福窝里”与她们的可怜有何关系,所以每次下楼都要狠狠地看那老太太两眼!

这老太太也确实不错,地面楼梯还用拖把拖了,栏杆锃亮,台子花墙上的灰尘垃圾都清理得干干净净。连4号楼几个平时挑剔的阿姨也不再冲着物业吼,她们过大门时会扔下几句话:看看,你们早请了这样的清洁工,我们还有什么话说!

天暖和起来,有一天,妈妈把我有着十多层裙摆的白沙裙送给那老太太。这可是我七岁时在市儿童节汇演独舞《天使的微笑》所穿的裙子,穿着它,我翩翩起舞,仿佛成了溢满微笑的天使,把>温暖、快乐和爱传递给人,传递给大地每一个生灵??为此,我得了全市第一名,还上了电视!这是姑姑从香港给我带回的,是我那曾有岁月的美好印记,而妈妈却送给了一个拾荒清洁工的孙女!我气得大哭,把书包扔着老远,关上房门不吃饭,闹得爸爸一个劲儿埋怨妈妈。妈妈说那老太太原是城边农村的,住房因城镇搬迁被拆掉,儿子带着拆迁款做生意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大笔债,与媳妇离了婚,这几年都不知跑哪儿去了,老太太只好带着这个小孙女,七十多岁的人了,多可怜!爸爸说可你也不应不征求孩子同意把她心爱的东西随便送人啊。

也许妈妈是对的。再下楼,老太太老远就和我们打招呼,老人脸上的笑很慈祥。思品老师说得对,关爱他人,一颗心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也会感到快乐的。是的,我忽然有了这样的感觉,她的和我那时一样年龄的小孙女一定会像我一样穿着漂亮的白沙裙,骄傲得像个公主!

天热了,老太太仍穿着那蓝布褂子,大半个身子埋进塑料桶里,一堆西瓜皮,一袋剩菜叶,她小心地放在旁边的翻斗车上。一个酱油瓶,一个饮料罐,她像得了宝贝似的,装进身旁的蛇皮袋子里。夏天,塑料桶里的西瓜甜瓜特招苍蝇,一群一群的围着她乱飞,买菜回来的老奶奶们赶紧踏过草坪,远远地避开。

她的小孙女周末也会过来帮忙。明显比我那时要矮,扎着两条小辫,很瘦。她在后面帮老太太推车,要越过一条拥挤的街道,送到河边的垃圾场。

暑期结束了,才从香港姑姑家回来。小区还是老样,可打扫楼道的换了一个胖胖的中年妇女。我问妈妈,她叹了一口气说,前些天得了急病,在她的出租屋里死了!

我的心一沉,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简评】

这位带着孙女的可怜老太太,在与“我”直接间接的接触中逐渐由敌意变为了同情。而这种好不容易的心理转变,突然因老人的去世而陡转,“我的心一沉,眼泪差点夺眶而出”,这种巨大的情感落差也调动起读者的情感,让读者潸然泪下。全文先抑后扬,平淡的叙述中感情推向一个高度,然后以老太太的去世而触发“我”的眼泪,因而文章有了撼动人心的效果。

有这样一位老人

熊 叶

那个老人是从后门上来的。

他浑身脏兮兮的,背着一个沉重的编织袋,又黑又旧,让人一眼就感觉是个拾荒者或者乞丐。司机愤怒地叫喊起来:“下去,下去!”

他惴惴提了提鼓鼓的袋子,一手抓住一把椅子的后座,说只坐一站,到L城。司机更愤怒地叫喊起来:“快下,快下!”仿佛吆喝着一头犯错的牲口。

他身旁那个白裙装的女士偏着身子,一手捂着鼻子,露出极厌恶的脸色,一边用尖尖的皮鞋踢那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子。老人把袋子挪了挪,那只手把椅背抓得更紧了。

“到前来投币!”司机见赶不下车便拍着币箱吼起来。老人似乎没听见似的,就站在那里不动。后面一个烫着卷发的老太太搂着一个背小背包的男孩,小声地嘀咕起来:“你这老头也真是的,没钱坐什么车!”

几个戴眼镜的年青人不干了,尖着嗓子嚷起来:“快开,快开,我们还赶一个重要的会呢!”后面几辆公交车催促的喇叭声响成一片。司机这才骂骂咧咧的给车挂了档,车发动了。

忙碌的世界,忙碌的人们,连时间也仿佛忙碌着。一瞬间,下一站L城就到了。人们趁车停站台的瞬间欣赏着车外的风景。

L城是这个城市最热闹的金融中心,那摩天大楼与如水的车流,表现出这个城市的高度文明。老头颤颤把蛇皮袋子背在身上,用一条腿探着车踏,另一条腿再放下去,——大家这才发现他的右腿原来是直着的!

下到最后一级车踏,他说了声“谢谢”,便融入了来来往往的人流。

车仍向前开着。白衣女士身子舒展开来,那尖尖的皮鞋朝向车前。卷发老太太为小男孩指点着窗外热闹的大厦。几个“眼镜”耷拉着头,恹恹欲睡。

他谢谁呢?我在想。是最终没有把他撵下车的司机吗?是谢车上没有齐声把他轰下的乘客?不知怎么地,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爷爷,我的在乡下残疾但仍种七八亩田地的爷爷,他六十六岁了还为儿女们挣命的劳作,为省一块钱的车费他直着一条腿驼着背要走很远的路!

这个提袋子的老人,也许靠乞讨为生,也可能为妻儿挣着一笔费用,也许只为自己艰难地生活着!今天他也许非常感激地谢谢这个车上让他坐了一站路的所有的人吧!

来到这个世界,我们都是相同的生灵,有着平等的灵魂。但这种尊严与人格的平等又在哪里?与其说我们在丰裕的物质面前表现出一种自命不凡的高贵,勿宁说那是一种对同类自轻自贱的无知!

这个脏兮兮的老人与他的“谢谢”,无不考量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简 评】

一个“脏兮兮”右腿“直着”的老人,“让人一眼就感觉是个拾荒者或者乞丐”,就坐了一站路,遭来司机与乘客的呵斥与厌恶。小小的车厢如社会这个大舞台,让我们感到我们生活中的冷漠与悲凉,一句平平实实的“谢谢”,让我们每个人暴露出自己灵魂的酷冷与自私。文章的突出特点是采用侧面描写手法,以车上众人的反应来映衬老人的形象。文中“??不知怎么地,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爷爷,我的在乡下残疾但仍种七八亩田地的爷爷,他六十六岁了还为儿女们挣命的劳作,为省一块钱的车费他直着一条腿驼着背要走很远的路!”一节,直抒胸臆,真挚的情感使得全文笼罩在一种浓烈的反思与批评氛围中。

湖北省枣阳市熊集中学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