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井冈山会师视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05:42 体裁作文
井冈山会师视频体裁作文

篇一:201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导入语]简洁分析毛泽东的一首词:《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京剧唱得好不好?词牌名:菩萨蛮,作者:毛泽东,时间:1927年5月,离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久。昔日的盟友一夜之间成了敌手,生机勃勃的南方一下子陷入腥风血雨之中。烟雨莽苍苍——诗人感到迷茫。黄鹤知何去?——革命道路何去何从? 敢问路在何方?今天一起学习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寻找毛泽东心中的答案。 燎原之火的火种在哪里?早在进步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发动了一系列的起义之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就播撒了革命的火种。最早的就是南昌起义。

一、撒播火种

【一】南昌起义

【师导】《南昌起义》视频

【师问】背景?时间?领导人?革命军占领了哪里?

【生答】①背景:(拿起枪,打的谁?)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

②时间:1927年8月1日。

③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④占领了南昌

【师问】革命军既然占领了南昌城为何还要撤离南昌?

【生答1】南昌处境危险;(走,说明处境?)

【生答2】南下广东,建立根据地,再行北伐;(书上)

【生答3】寻找国际援助。(视频有)

【师问】南下结果如何?

【生答】南下受挫,转战湘南和海陆丰

【师导】看P55的地图,起义军到了汕头后兵分两路,一路湘南,一路海陆丰

【师问】南昌起义后来失利了,但为什么要以南昌起义爆发的那一天“八月一日”作为

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生答】(可以解释“建军”的意思)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了。南昌起

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追问】南昌起义有何重要的意义?

【生答】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教师过渡】武装反抗。军事的重要性。毛泽东更是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此著名论断:枪

杆子里出政权。会后,毛泽东奉命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秋收起义

【师导】齐读一首毛泽东的词《西江月 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师问】分析词并参考P55地图,可以看出这次起义的1、领导人?2、时间?3、地点?

4、革命主力军?5、旗号?6、路线?

【生答】1、毛泽东;2、1927年9月;3、湘赣边界(修水、铜鼓、安源);4、(领导

的什么军队?)工农革命军;5、中国共产党。6、潇湘(湘,湖南,省会,长

沙,是目标)

【师问】顺利吗?为什么秋收起义中革命军损失十分严重?

【生答】攻打对象是城市,但是城市敌强我弱

【追问】毛泽东的对策是什么?(得想办法啊?)

【生答】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师问】(探究一)毛泽东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对策?(你们支持他这样的决策吗?为什么?)

【生答】在城市中敌人的力量强,攻打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走不通。而农村中敌人的力

量相对较弱,并且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只有先建立农

村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发展革命势力,然后才能由农村包围城市,夺

取城市政权。以退为进。勇者亮相,智者转身。毛泽东是智者。(农村,好落

脚;农民,好团结;农业,好供给)

【师总结】这就是著名的文家市决策。

【师问】毛泽东的分析对你有何启发?(提醒俄国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得通吗?)

【生答】启示:中国革命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

走自己的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活的灵魂。

走俄国的路,让自己无路可走,死路一条。走自己的路,最后让敌人无

路可走。

【师总结】农村如此广阔,去哪里?(为什么选择井冈山?)

二、井冈圣火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师问】为什么井冈山能够成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得革命队伍扎根于此呢?

【生答】1、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

2、群众基础好(消灭孙传芳,经过国民革命的洗礼)

3、敌人力量薄弱(湘赣交界,两不管地带);

4、幅员辽阔(有利于游击战、运动战);

5、农副产品丰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

【师过渡】虽然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很快就在第二年的春天,革命的摇篮

井冈山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补充了新生力量。

(二)井冈山会师

【师导】看《井冈山会师》视频

【师问】井冈山会师的1、时间?2、领导人?3、军队?4、军长?5、党代表?

【生答】1、1928年4月;2、朱德、陈毅和毛泽东(朱毛会师);

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朱德;5、毛泽东

【师问】为何设党代表?(军队谁管?)

【生答或师说】三湾改编。在去井冈山的过程中途径三湾村,确立了党管军队的原则。

规定连以上设党代表。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如:习近

平: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主席。

【师问】提问:你有何疑问?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何不称第一军?

【生答】朱德:第四军不是序列号,而是一个荣誉称号。叶永烈:迷惑敌人。

【师过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革命火种在井冈山点燃成为革命圣火,不容易啊。你看他们吃什么?睡什么?

出示《红军歌谣》。

【师问】这首歌谣体现了工农革命军的什么精神?红军要能够在井冈山那么艰苦的环境

中生存下来,需具备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能否用一些短语或者短句来表达?

【生答】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以苦为乐。(可以提一下今天学生“大米饭甲鱼汤顿顿

吃不光,羊毛被空调房还是睡不香”)光盘行动。

【师导】江泽民主席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字:坚定信念(你是红

军想不想逃跑?)、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仿效俄国行不行?)、

依靠群众(没有农民支持行不行?)、勇于胜利。可以发挥一下。如:自

力更生(朱德的扁担),纪律严明(三大注意八项纪律)我们把这些优秀品质

统称为“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是我们民族

精神的瑰宝。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新时期的江阴精神(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是和井冈山精神一脉相承的,

它带领我们把新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建设成更加美丽的新港城。

三、星火燎原

【师导】出示地图。

【师讲】邓小平的百色起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师总结】走自己的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的道路。新中国成立,是对当年毛泽东黄鹤楼对天发问的一个最好的注解。

篇二:《筑梦中国》第二集中流击水视频

《筑梦中国》第二集中流击水视频

> 纪录片《筑梦中国》是大型纪录片《中国精神》的续篇,以五千年中华民族在著书立说、齐家治国、孝道伦理、礼仪天下和忧国忧民的诸多优良品质传承,融合新时代普通百姓的奉献,为民族伟大复兴担当的故事,解读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 本片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第二集 中流击水

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迈上了新的征程。

【解说】 在北京中山公园南门不远处,静静伫立着这座保卫和平坊。它的前身叫克林德碑。克林德是德国驻华公使,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多次屠杀和绑架中国公民,清政府却要为他的死谢罪道歉,建立牌坊。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兴奋的人们推倒克林德碑,把它搬到中央公园,并改名为“公理战胜碑”。善良的中国人认为,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国际公理一定会还中国人以应有的尊严。

然而,几个月之后,巴黎和会传来的消息击碎了人们的幻想。公理没有战胜强权,民族复兴的梦想再一次遭受沉重打击。> 点击下图观看《筑梦中国》第二集中流击水

>>
    > 《筑梦中国》第二集解说词

    【解说】 1919年5月4日的午后,北京天安门前的平静被打破,成百上千的学生汇聚这里,高喊着“还我青岛”“惩治国贼”的口号。

    原来,被中国人民寄予厚望的巴黎和会,传来了这样的消息——不仅中国代表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提案统统被否决,并且英、美、法、日、意五大国商讨分赃的结果要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而北洋军阀政府屈于压力竟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中国人愤怒了。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了集会游行,五四运动爆发。起自北京源于学生的这场运动,迅速蔓延开去,扩展到二十多个省区,一百多个城市。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

    【采访】 郭俊英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长

    五四运动的性质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就是从领导阶级的成分上来讲它的一种转变,跟以前的一种不同。

    【解说】 位于北京五四大街的北京大学旧址,如今是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所在地。

    当时,众多先进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深深失望,他们继续寻求救国的真理。

    西方的各种政治制度,包括议会制、多党制也曾在民国初期的十多年里相继引进,但这些东西既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也没有阻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此时,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宣传倡导科学与民主,反对蒙昧与专制。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唤醒了一代青年,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革命先驱李大钊将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到中国。马克思主义阐述的社会理想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引起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

    在反复的比较中,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采访】 陈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两年多的时间是马克思主义在知识分子当中传播速度最快、影响面最广、对先进知识分子思想触动最深的一个时期,有了这个思想前提才有可能催生共产党这个组织。

    【解说】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日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来自共产国际、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共十五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这艘画舫上继续进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大会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这个新生的政党,将会引领中国未来民族复兴的航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采访】 曲青山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呢?我想主要有这样几点:第一点是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就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第二点是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第三点是有了正确的方法,

    这个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的,就是要采取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

    【解说】 从西方搬来的各种各样的尝试都失败之后,中国人民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那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指明的方向,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承担起了这个使命,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一百八十多次,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领导工人运动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有了更深的认识,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革命力量蓬勃发展。1926年7月9日,在嘹亮的军歌声中,十万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北洋军阀的统治面临崩溃。正当大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同盟者的枪口却突然调转了方向。

    【字幕】 1927年4月12日

    上海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武汉 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解说】 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命令军警在北京逮捕大批共产党员及其他革命者。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三十一万人,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党员数量从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六万人,减少到一万多人。严酷的现实让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深深地记住了鲜血换来的教训。

    【解说】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在南昌起义后举行的“八七会议”上,共产党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随后,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它许多地区的起义相继打响,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绝地反击。

    巍巍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在这里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土地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艰难探索,逐步地解决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1928年到1930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论著,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中国革命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采访】 徐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 少将

    1933年夏季,中国的红色政权当时有十几块大小根据地,总人口将近一千万,国民党政权也不可能容忍你根据地发展壮大,一再进行“围剿”。

    【解说】 中央红军先后四次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解说】 这座叫做《艰苦岁月》的雕塑,因多次被收录课本而为人们所熟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作品本是雕塑家潘鹤为纪念解放海南而创作的。可雕塑送到北京,立刻引起彭德怀等几位元帅的强烈共鸣,大家一致认为,这破衣烂衫的老少红军和那似在耳畔的悠扬笛声,再加上他们嘴角的微笑,恰好是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长征岁月的最好诠释。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接连突破敌军数道防线,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当时硕果仅存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次年十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抵达陕甘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结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陕甘革命根据地是长征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

    【解说】 1931年9月18日,侵华日军悍然制造“九一八事变”,短短四个月内,整个东北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了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死难人数超过三十万人的南京大屠杀,对重庆持续五年的轰炸,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杀光、烧光、抢光,被折磨致死劳工的万人坑,被凌辱的慰安妇,骇人听闻的细菌战、毒气战。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铁证如山,罄竹难书!

    “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解说】 延安,抗战时期全中国最进步的地方。毛泽东主席曾在延安民众大会的讲演中十分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共产党人能够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做到“十没有”,创造了一个风清弊绝的社会奇迹,延安如何不使人向往。

    在陕北的窑洞里,毛泽东先后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建设上收到了巨大的成效。

    1945年6月,党的七大胜利闭幕,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全党实现了空前团结和统一。

    【解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一千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多亿美元的代价,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然而,国民党却坚持内战独裁,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内战。

    这无疑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国民党的兵力为四百三十万,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只有一百二十七万,国民党控制着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以及全国75%的土地和71%的人口,但是,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者却是中国共产党。

    胜利的奥秘在哪里呢?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这个展柜里,我们也许可以得到很多启迪。这根竹竿的主人叫唐和恩,山东莱阳人。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后,唐和恩带头报名参加了支前小车运输队。启程时,他随身带上了这根小竹竿,他利用中途休息间隙,把走过的八十八个城镇乡村的地名,用小刀密密麻麻地都刻到小竹竿上。

    篇三:揭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八个历史

    揭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八个历史“谜团”

    网友 女儿红 发表于:2008-11-28 00:38 已有0条跟贴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井冈山成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今年是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80周年纪念,让我们重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短短3年的历史,解开这3年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的历史谜团。

    第一:毛泽东是何时选定井冈山为根据地的?

    关于毛泽东何时选定井冈山为革命根据地的说法,理论界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毛泽东出席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8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决定成立秋收起义暴动委员会,由毛泽东任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领导湘赣边秋收暴动。9月9日,暴动开始,参加起义的部队共5000余人,被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攻打长沙遭到严重挫折后,9月19日,各路部队汇集文家市,毛泽东提出了上井冈山的建议,并被采纳。

    第二种观点是,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汇集湖南文家市,毛泽东并没有提出上井冈山的建议,他否定了师长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的建议,主张“向江西萍乡退却”。24日,工农革命军突然遭到敌人袭击,激战中,总指挥卢德铭不幸牺牲。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铺召开中共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原本5000多人的队伍,这时只剩下不足千人。毛泽东就把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两个营,共有700多支枪,毛泽东决定,在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的委员会;连以上各级设党代表,由同级党组织的书记担任;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

    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从三湾来到江西宁冈县古城镇,当天在古城文昌宫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即“古城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前委委员、工农革命军营以上干部、党的活动分子以及宁冈县党组织负责人等共60余人。会议上,决定了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会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进驻井冈山的茅坪、大陇一带。

    第三种观点是,选定井冈山为根据地是一个逐步实践的过程,在行军中边走、边调查,到了1927年10月23日,工农革命军经黄坳到达荆竹山,接着上了井冈山之后才把井冈山选定为根据地。

    我认为第三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6月下旬,中央农委书记毛泽东在武昌农讲所召集逃亡武汉的湖南同志开会,号召大家“回到原来的岗位,恢复工作,拿起武器,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坚决与敌人作斗争,武装保卫革命”。随后,毛泽东受命担任新的湖南省委书记,1927年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分共”。毛泽东于7月初奉命返回武汉后,受党中央委托,于7月底起草了《湘南运动大纲》,提出以汝城为中心在湘南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的设想。汝城县在湖南南部,与江西、广东交界。毛泽东提出割据以汝城为中心,目的就是要搞湖南割据,以策应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州。

    到了1927年8月中旬以后,情况发生变化,毛泽东留在长沙原来打算以长沙为中心在全省开展秋收起义,后来因为力量不够,就缩小了范围。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在文家市会师,当时争论要不要继续打长沙,会议最后决定为保存实力,应退居萍乡。工农革命军到了古城后,宁冈县当地党组织负责人龙超清、龙国恩等参加了“古城会议”。后来在他们的帮助下,工农革命军争取了井冈山上的王佐、袁文才,得以进驻茅坪、茨坪,安置部队伤病员,设立了留守处。但当时部队并未立刻上山,而是兵分二路:一路由宛希先率领到湘东荣陵、安仁一带;一路由毛泽东亲率,经酃县十都,一直到汝城、桂东的水口镌。此去的目的在于探听南昌起义部队的消息和考虑能否在湖南立足,后来听说南昌起义余部在广东东江失败,湖南也无法立足之后,于是率部经黄坳,于10月23日到达荆竹山,随后上井冈山。就此,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整个罗霄山脉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

    第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何时形成、颁布的?

    根据国人熟悉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9月第1版,第1137-1138页)的注释,认为:1928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为工农革命军规定了“三项纪律”;1928年夏,又提出了“六项注意”。到了1929年以后,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翻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种说法在时间上有误。

    “三项纪律”颁布的时间应是1927年10月23日,而不是“1928年春”。我分析有关资料认为具体情况应是:毛泽东听说南昌起义余部在广东东江失败,湖南又无法立足之后,于1927年10月23日到达荆竹山。也就是在这一天,毛泽东决定把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为了能使工农革命军上山后与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防止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在部队出发前,毛泽东在荆竹山村前“雷打石”处向部队讲话,第一次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

    当年在场的老战士陈士榘,后来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由来》一文中回忆说:“在荆竹山,毛委员首先给我们介绍了身边一个穿便衣的人,他是王佐派来的代表,欢迎我们上山的。接着,毛委员简略地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又说:今天,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要在那里建立根据地。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

    工作。”“于是,他正式宣布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筹款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这是工农革命军最初颁布的“三大纪律”。

    “六项注意”颁布的时间应是1928年1月25日,而不是“1928年夏”,据我分析具体情况应是:井冈山的冬天异常寒冷,为了解决部队的冬衣、粮食和拓宽根据地的面积,毛泽东决定攻打敌人守备薄弱的遂川县。1928年1月4日,毛泽东率领两个营的兵力占领遂川城。遂川的地主豪绅、反动派对工农革命军造谣诽谤,使遂川城的市民一度信以为真,在工农革命军的宣传鼓动之下,很快就扭转了这种局面。但部队分散活动,出现了有的战士借了老百姓的门板和稻草没有主动归还,在借来的许多同样的门板中,又往往弄错,睡过的地方也没打扫干净等。

    毛泽东了解到上面的情况后,1928年1月25日,在遂川县城李家坪召开了全体工农革命军指战员大会,并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六项注意”,就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请来夫子要给钱;不打人骂人。”时任遂川县委书记的陈正人,后来在《毛泽东同志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中回忆说:“1928年1月,我在遂川城已经听到六项注意了??那时也听到三大纪律。主席很强调六项注意,部队每到一地,都要严格检查六项注意的执行情况。六项注意的每句话,都是老百姓的话,非常通俗、易懂。”

    1928年3月28日,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部的湖南桂东县沙田所,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但由于疏忽,打土豪时,竟然错把老百姓娶媳妇的新嫁奁当作土豪财产予以没收等。为此,1928年4月3日上午,毛泽东把部队集中在桂东县沙田圩后的老虎冲三十六担丘的田中,对工农革命军全体指战员,桂东县沙田一带的赤卫队员、少先队员,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李自仁在《红军在沙田》一文中有记载,当时,毛泽东说:“现在要颁布几条纪律。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二条,不拿工农一点东西;第三条,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

    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这也是毛泽东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以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完整地颁布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次他还将原来的“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改为“不拿工农一点东西”。

    1929年,红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经过赣粤边界地区。由于这些地方比较闭塞,红军到后,还是按照过去的习惯,到野外大便,随便到沟里、河里洗澡,结果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毛泽东知道后,立即把原来的“六项注意”改为“八项注意”,新加的两项是:“洗澡避女人和大便找厕所”,后来觉得不够文雅,就改为“院子打扫干净,挖卫生坑(厕所)。”

    1930年9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印发的《红军士兵会章程》正式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除原来的六项之外,另外加上的是“不得随便屙屎和不搜敌兵腰包”两条。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又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三:井冈山会师的时间?会师后的部队的名称及编制情况?

    1: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但关于会师的时间问题,至今就有三种说法:4月上旬;4月中旬;4月28日。

    “4月上旬”说是张国琦在《党史研究》1981年第4期撰文《井冈山会师时间考》提出的,这一说法因为与历史文献不相符,早已被史学界所否认。

    “4月中旬”说是陈伙成在《党史研究》1981年第6期撰文《井冈山会师可能是4月中旬》提出的,依据是:1928年4月25日,《江西省委致中共中央的信》中有“据吉安来人报告,毛泽东部确与朱德部会合”的话。1928年5月2日,红四军成立后,第一次占领永新城时,毛泽东就给中央写了一份报告,报告说:“追击毛部之杨如轩师,结果反被毛部赶至赣边。其八十一团部击溃于遂川之五斗江,七十九团前被毛缴械,三营现在亦被朱部击溃于永新。”有人认为:从成立四军,经黄蜘战斗、五斗江战斗,到占领永新,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因而,得出会师时间应该在4月中旬。

    “4月28日”说是依据当年许许多多老红军的回忆得出的。1962年,朱德元帅在《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一文中说:“1928年4月28日,我们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这部分队伍和湖南地方武装,在宁冈县的砻市同毛主席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另外,何长工、肖克、龙开富、唐天际、赖毅等老同志的回忆都是“4月28日”,其中,何长工说得十分肯定。

    综上所述,我认为“4月28日”较为真实可信,因为是当事人的口述,而且不止是一个人。

    2:关于井冈山会师后,部队的名称问题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朱、毛会师后,就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而韩泰华在《党史研究资料》1981年第11期,撰文认为,会师最初定名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来才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查阅资料后,我认为韩泰华的说法比较正确。因为,1928年5月2日,毛泽东就是以“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书记”的名义给中央写信的。同年5月13日,中共江西省委就目前军事情况给党中央的报告也称井冈山部队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8年5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中提出:“在割据区所属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以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同年6月4日,党中央给朱、毛并转前敌委员会的信中说:“关于你们的军队,你们可以正式改称红军。”此后,部队才正式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的。

    3:关于会师时的编制序列问题,就是“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下设几个师、几个团,至今也有三种说法:“三师九团说”;“二师六团一教导大队说”;“三师六团说”。

    “两师六团一教导大队”说,依据是:1928年5月2日,毛泽东在永新写给中央的信中说:“前湘特委决定朱毛两部合编为第四军,指定朱任军长,毛任党代表。朱部编为第十师,

    毛部编为第十一师。湘南各县农军编入两师中,朱兼第十师师长,宛希先任党代表;毛兼第十一师师长(本为张子清,因他受伤毛兼代),何挺颖任党代表。另一教导大队,陈毅任大队长。”1928年7月,任湘南特委书记的杜修经向湖南省委的报告说有六个团。“两师六团一教导大队”说是指第四军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和教导大队,第十师下辖第二十八、二十

    九、三十团,第十一师辖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团,陈毅任教导大队大队长。

    “三师九团”说,主要依据是:1928年5月13日,《中共江西省委向中央的报告》中说:“据一吉安被俘而放回的一连指导员讲,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即朱毛的部队)有枪4500多支,共十、十一、十二3个师,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宛希先代),军委书记宛希先。十师长朱兼,为第二十五师余部所编,为全军精锐;十一师长毛兼,为江西工农革命军编,十二师长陈毅,为平、醴、耒一带农军所组成。”文中说到有3个师,但没有讲有几个团。1933年8月1日,何长工在《红色中华》发表的《井冈山斗争与中国工农红军的创造》一文中说:“至1928年3月末(引者注——用的应该是阴历)朱德同志领导‘八一’与湘南暴动的遗产带入井冈,与毛部会合,在宁冈砻市始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军长兼十师师长,毛党代表兼十一师师长,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十二师师长,共编九团。??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党代表何长工,二十九团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三十一团团长张子清,党代表何挺颖,三十二团团长袁文才,党代表陈东日,三十三团团长戴成本,党代表黄克诚,三十四团团长李奇中,党代表黄义藻,三十五、三十六团不详。特务营长宋乔生。”何长工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明确了当时是“三师九团”。此外,当年的老红军黄克诚、肖克、李奇中、李克如、朱良才等均回忆是3个师、9个团,并明确指出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3个团,还说出了第三十四团团长为邝郎,党代表邓宗海;第三十五团团长黄克诚,党代表李一鼎;三十六团团长李奇中,党代表黄义藻。

    “三师六团”说,主要依据是:1928年9月1日,陈毅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说:“到了4月朱部2000余人,湘南农军8000余人,毛部千余人,袁、王各300人,如此庞大军队有统一指挥训练的必要,乃决定成立红军第四军,以朱为军长,毛为党代表,改编为三师,率(卒)以枪械不足乃改编为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6个团,取消师部由军部直接指挥全军约万余人,枪仅2000余。”

    为何会出现不一致的三种记载呢?这主要是因为从4月28日会师后到5月底,编制上有过两次变化:5月2日前,毛泽东在连以上干部会上决定四军下辖第十师、第十一师、教导大队,两师下辖6个团。5月4日,会师大会时,又建立了一个十二师,原因是把湘南各县农军编入第十师、十一师有困难,所以就补建了一个农师,也就是十二师,十二师师长由陈毅兼任。

    第四: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是谁创造的?

    篇四:井冈山斗争史

    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曾在黄金时间播放了一部电视剧叫《寻路》,以全新的角度、

    具有突破性的创作全景式讲述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1932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

    中国共产党人奋斗求索,为中国革命闯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道路。

    那么我们今天的内容要讲的就是那一段历史。井冈山斗争时期及其历史地位,井冈山被称为

    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为什么这么说呢?希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来找到答案。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建了

    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

    的成功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赢得了

    “中国革命摇篮”的美誉。

    本专题主要讲三个部分的内容:

    一、井冈山斗争历程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三、井冈山斗争的历史地位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部分:井冈山斗争历程

    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湘赣边

    界军民,在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生死搏击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是因为客观上这里具有较多的有利条件:一

    是党在这个地区群众基础较好。大革命时期各县曾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并有袁文才、

    王佐领导的地方农民武装一直在这里坚持斗争,且愿意同工农革命军相结合;二是这里山高

    林密,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三是周围各县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易于部队筹

    款筹粮;四是由于地处两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中心城市比较远,加之湘赣两省军阀之间

    又存在矛盾,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总共经历2年零4个月时间,大致

    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927年10到1928年03月,引兵井冈,根据地初创。全盛时期1928年04到07月,

    朱毛会师,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曲折发展时期1928年08到12月,曲折发展时期,与左

    倾错误斗争。后期斗争时期1929年1月到1930年2月,坚持边界斗争,开辟新根据地。

    (一)初创时期

    我们先来看一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这一时期的核心内容是:毛泽东引兵井冈,

    根据地初创。毛泽东引兵井冈前的革命形势。当时大革命刚刚失败,全国的革命形势总体上

    处于低潮。面对着敌人的屠刀,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党必须要回答:“要不

    要革命?怎么革命?八一南昌起义率先回答了这个问题,继续革命。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今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

    杆子中取得的”的名言。会上,毛泽东还领到了秋收起义的任务。可惜的是秋收起义依旧是

    城市中心论的路线,攻打大城市,起义遭到失败。

    毛泽东审时度势,毅然决定暂时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引兵湘赣边界,开始了革命重

    心由城市向农村的伟大转移。毛泽东命令部队到浏阳文家市会合,此时部队仅有2000余人。

    9月19日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会上,余洒度坚持“取浏阳直攻长

    沙”的意见,遭到毛泽东的反对,在总指挥卢德铭、副师长余贲民等人的支持下,会议决定,

    暂时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沿湘赣边界向南转移。第二天,工农革命军在里仁学校操场集合,

    毛泽东宣布了前委的决定,并对部队讲话。他说:“国民党就像一口大水缸,我们呢就像块

    小石头。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依靠千千万万的工农群众,我们这块小石头就总有一天要打破

    那口大水缸。”

    9月25日在莲花县城召开前委会议作出决策,引兵井冈,向宁冈进发。“宁冈县有我

    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宋任穷传递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信息。

    9月29日,工农革命军来到永新的三湾村。前委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毛泽东讲话,

    号召大家学习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三湾改编”主要作了三件

    事:一、将原来的三个团缩编成一个团。二、将共产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有小组,营以上

    设党委,并在连以上派党代表,全军受前委统一指挥。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实行军队内的民主制度,连以上设立士兵委员会,对同级官长的工作进行监督,实行官

    兵平等。在三湾,毛泽东会见了袁文才的代表陈梦平、龙国恩等人,并写信给袁文才,称赞

    他的革命精神,提出了在宁冈安置伤病员和解决辎重问题的要求。

    袁文才接信后,立即派代表回答毛泽东,10月3日在古城相遇,当天,毛泽东召开前

    委扩大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会上,袁文才的代表转达袁文才的意见:同意资助

    工农革命军,但不愿将工农革命军留下,要毛泽东部“另找高山”。“毛委员:敝地民贫山

    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 袁文才叩首”

    毛泽东说服了他们,于是会议决定:在茅坪建立医院和留守处,并确定对袁文才、王佐

    两支地方武装实行团结改造的方针。10月6日,毛泽东在宁冈大仓村会见了袁文才,当场

    答应送给袁文才100多支枪。“会见那天,毛委员在林家吃了中饭,他和袁文才从上午10点

    谈到太阳快挨山边。毛委员决定赠送100支枪给袁文才。袁文才给了毛委员1000块大洋。”

    袁文才答应帮助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建医院和留守处。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在茅坪攀

    龙书院建了医院。“到了茅坪,就是安下了革命的家。这就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全盛时期 1928年4月到7月,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朱毛会师后,边界斗争的情况。 这

    一时期的核心内容是:朱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发展

    1.朱毛会师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发展

    朱毛会师井冈山

    南昌起义的部队是井冈山红军的主力之一,这支部队是由朱德和陈毅带领上井冈山

    的。1927年8月3日,南昌起义部队按原定计划南下广东,希望以广东为依托再次进行北

    伐。然而在南下途中,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部队一路失利。10月初,部队在广东三河坝

    一带再遭重创,朱德率领部队果断撤出三河坝,向潮州、汕头方向转移。在撤出三河坝的部

    队中,主要是朱德率领的第九军和周士第率领的第二十五师,一共有2000余人。朱德率领

    部队撤出三河坝后,认为起义军只有迅速脱离险境,保存有生力量,才能图谋新的发展,于

    是,带领部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赣南山区转移。

    1927年10月,当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时候,朱德、

    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南下。1928年4月底,在宁冈龙江书院召开了工农革命

    军第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了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有关事宜,选举产

    生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

    表,不久后根据上级的指示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

    会师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两支革命队伍汇拢到一起,力量强了。敌人嘛,他是

    没有孙悟空的本事的,即便有孙悟空的本事,我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因为我们有如来佛的

    本事,他们总是逃不出我们的手掌。”

    建国后,朱德为纪念井冈山会师写下了“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红军领

    导提高后,五破围攻固战场。”朱毛两军会师,形成了中国红军的主力部队,使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的建设有了坚强的后盾。

    1928年4月到7月,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根据地内红色区域有莲花、永

    新、宁冈三个县全境,吉安、安福各一部分,遂川北部、酃县的东南部、茶陵的西南部,面

    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根据地内大部分地方实行了土地分配,小部分在分配中。

    (三)井冈山根据地的曲折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核心内容是: 同“左”倾错误的斗争,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八月失败

    1928年6月26日,湖南省委特使杜修经等人来到井冈山,强令四军“出击湘南”,遭

    到了毛泽东及前委的反对,并向湖南省委陈述了理由。7月中旬红二十九团私自决定所部开

    往湘南,7月底遇强敌几乎全军覆没,仅萧克带回一连六七十人,二十八团也有损失,从此

    二十九团不复存在。

    “正当革命事业向前发展的时候,我却破坏了这一事业,造成了井冈山斗争的‘八月

    失败’,使年青的红军损失一半,边区政权尽失,被杀之人,被焚之屋,难以数计,几毁中

    国革命的根基,其错误罪行,是非常严重的!五十一年后的今天,重忆‘八月失败’的经过

    及其先后,内疚之深,寝食不安!” ——杜修经的沉痛忏悔

    2、黄洋界保卫战

    天时地利人和的胜利。8月底,正当红军大队欲归未归之际,湘赣敌军相约会攻井冈山。

    8月30日,湘敌吴尚部程泽润师两个团,赣敌王均第九师和第二十七师警卫团从北面进攻

    黄洋界,红四军在何挺颖、朱云卿、陈毅安等指挥下,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发动群众,凭

    险抵抗,击溃敌人的多次进攻。下午四时许,红军战士与赤卫队员把茨坪军械处一门刚修好

    的迫击炮抬上了黄洋界,在仅有的三发炮弹中,前两发因为受潮没有打响,正当军民着急之

    时,最后一发炮弹腾空而起,在敌人的指挥所里炸响。这时,早已埋伏在各个山头上的群众

    都冲了出来,“冲啊!杀啊!”的喊声响彻云霄,土枪土炮也打响了,早已准备好的煤油桶

    里的鞭炮也点了起来,红旗也摇了起来,敌人一看这情形,不知道红军有多少人马,误以为

    红军主力回到了井冈山,吓得傍晚即退出了战斗。红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

    在回师途中得知这一喜讯,挥笔写下《西江月·井冈山》的光辉诗篇。

    1928年12月,井冈山又迎来了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彭德怀、滕代远

    带领红五军主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进一步加强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开辟了井冈

    山斗争的新局面。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

    随后,成立了中国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平江起义的胜利,直接威胁着长

    沙、南昌、武汉等几个省城的反动统治。。

    陈毅在新城会师大会上的对联:

    在新城,过新年,欢迎新同志,打倒新军阀;

    趁红光,到红军,高举红旗子,创造红世界。

    小插曲:会师临时搭的台子垮了,有人说这不吉利。刚会师,台子就垮了。朱德同志

    说:同志们,不要紧,刚才台子垮了,但是,我们立刻又把他搭好了,无产阶级的台是永远

    垮不了的。

    (四)、后期斗争时期

    这一时期的核心内容是: 坚持边界武装斗争,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

    四军、五军军委联席会议决定:红四军主力由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向赣南进军,开创新

    的革命根据地。 红五军主力和红四军32团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留守井冈山坚持边界斗争。

    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被错杀,致使井冈山陷于敌手,直到1949年解放。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中国革命从井冈山出发,走过瑞金、

    走过遵义、走过雪山草地、走过延安、走过西柏坡,最终走到北京,走向了全国的伟大胜利!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一)党的建设

    (二)军队建设

    (三)政权建设

    (四)经济建设

    1.井冈山时期党建的困难与挑战

    “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

    ——毛泽东

    (1)浓厚的家族观念

    (2)严重的地方主义

    (3)激烈的土、客籍矛盾:“土籍的党,客籍的枪”

    2.毛泽东的建党思想

    (1)三湾改编

    篇五:《井冈翠竹》教学案例

    理解与表达并重

    ——《井冈翠竹》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8-9自然段。

    2.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4.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播放《井冈翠竹》的视频诗歌。)

    课前谈话:你们知道哪些用竹子做的物品?

    一、创设语境,释题导入:

    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知道的用竹子做成的物品。看来竹子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啊。“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竹子,中间有节,挺拔,成为高雅、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历来被世人所赞颂和喜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井冈翠竹》,学完这课,我们将会对竹子有新的认识。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井冈翠竹就是井冈山上的竹子。你们知道井冈山吗?师生交流。(补充井冈山的资料)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革命的奠基石??”井冈山的革命地位必须让学生清楚,这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读完课题,你们最想了解井冈翠竹的什么呢?(质疑)让我们通过文字来感受井冈翠竹吧!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着井冈翠竹都写了些什么?勾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二、初读全文,整体体验。

    1.学习字词,重点指导“殷”字的读音和写法。

    2.汇报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什么?(课文主要记述了井冈山毛竹的外形和功绩) 像这样根据文章的内容,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高段字词的学习主要在课前预习时完成,课堂上只是关注难读难写的字词。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以及概括能力。注重概括主要内容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三、品读赏析,感悟体验。

    过渡:文章开篇告诉我们,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开门见山,总起全文。那么井冈山的竹子为什么使人难忘呢?引出第2自然段。

    (一)竹的外形令人难忘

    预设句:从远处看,郁郁葱葱,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有的??

    1.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悟井冈翠竹的茂盛、葱郁、秀美、挺

    拔等特点。顺势指导朗读,读出对井冈翠竹的喜爱、赞美之情。

    2. 对竹子的外形的描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本段写作方法、修辞手法:从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描写方法。一个句子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排比、拟人、比喻。体会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再指导朗读,读出赞美、敬佩之情。回读文章总起句: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过渡:井冈翠竹仅仅是外形使人难忘?(我想令人难忘的还有他为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难怪井冈山人自豪的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引出中心句)那么井冈翠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个性地体验,反复地品味,有序地思考。

    (二)竹子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令人难忘

    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无私奉献 勇敢乐观 坚强不屈

    师:从文章的哪些内容你能读出“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生交流汇报:

    预设句一: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30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生:红军用井冈山的竹子制成武器和各种生活用品,为他们提供了方便,打败了敌人,所以说它是革命的竹子。

    师:“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字词写出了什么?

    (形容非常害怕、惊恐,吓得大叫)写出了敌人溃不成军、狼狈逃跑的样子 师:瞧,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在弹药奇缺、甚至是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将毛竹削成尖尖地竹钉,埋在山间路旁,把敌人打得是“魂飞魄散、鬼哭狼嚎”,说明我们的红军战士们?

    生:英勇、聪明、机智??

    师:谁来把这种英勇机智读出来,读出我们内心的自豪!

    师评价:

    1.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白匪在竹钉阵中溃不成军,狼狈逃跑的惨状

    2.我仿佛看到红军战士们手拿竹枪长矛,活捉了一大批白匪??

    师:难怪井冈山人爱这样自豪地说,生读“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样的竹子,我们又怎么能忘怀呢?

    师:为了表现我们对青青翠竹的难忘,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更是妙笔生花、颇具匠心。(出示反问句)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读。

    过渡:井冈山的翠竹的确在革命年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它重要的作用呢?

    预设句二: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学生自主汇报:

    生:毛竹做的扁担,能够挑起重担。

    师:它们表面上挑的是什么?实际上挑的是什么?(他们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

    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生: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从井冈山出发,开始艰苦漫长的革命,最后在北京建立了新中国。

    师:是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这井冈翠竹做的扁担啊,见证了井冈山会师的伟大时刻,见证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见证了中华儿女八年抗战的英勇顽强,见证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捷报频传,也见证了开国大典的响彻云霄。它是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难怪井冈山人自豪的说:(齐)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井冈翠竹,谁又能忘怀呢?

    过渡:我们还从哪儿能感受到井冈翠竹是革命的竹子呢?引出第8段: 预设句: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

    师:“坚贞不屈”是什么意思,毛竹怎样坚贞不屈?(用你的朗读来表现)

    1.生抓拟人句中重点词语体验毛竹的坚贞不屈。

    2.生抓顶针句中重点词语体验毛竹的坚贞不屈。

    3.生抓引用句中重点词句体验毛竹的坚贞不屈。

    师:井冈山人民又是怎样坚贞不屈呢?(不向敌人低头、弯腰)“血雨腥风”是什么意思?(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师:(播放幻灯片) 自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他们疯狂地叫嚣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将血腥的双手伸向了千千万万无辜的百姓,伸向了曾经为红军战士送粮送饭的井冈山人民。而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

    难怪井冈山人自豪地说道:“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师:这经受了血雨腥风考验的翠竹,我们又怎么能忘怀呢?来,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向这坚贞不屈的翠竹和井冈山人民致敬!(出示幻灯,师生配合读) 师:这一段作者可真是写得好啊!好在哪?说说看。(学生自由交流)

    师:作者运用了拟人、顶针等修辞手法,写出了井冈翠竹以及井冈山人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设计意图】学生在反复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中抓住特色的语言,抓包含情感的段落,抓画龙点睛的片段,抓环境渲染的语句等,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细细品读,评析品味,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指导学生体验情感的同时,不忘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这也是高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四、回归整体,升华体验。

    1.梳理前文,回归整体

    我们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难怪??

    2.小结写法:学到这里,我想问大家,文章仅仅是在赞颂竹子吗?(不是,还赞颂了英雄的井冈山人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3.井冈翠竹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丰功伟绩,在现代化建设时期又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什么贡献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设计意图】教师适当启发学生,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完整的回顾,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内心的情感不断升华。

    板书设计:

    井冈翠竹 ——井冈山人(借物喻人)

    革命的竹子

    无私奉献 勇敢乐观 顽强不屈

    教学反思: 今天,市教科院罗昆霞主任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再次听了我的《井冈翠竹》。这一课是去年这时候参加区级比赛上过的一节课,当时的评委就是罗主任。今年我在罗主任提到的几点意见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今天的课基本顺利地完成目标。

    《井冈翠竹》一文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全文通过诗一样的语言,围绕“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一主线,写了井冈翠竹在革命斗争时期与井冈山军民的关系,和井冈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出的革命精神,继而讴歌井冈山人民所表现出的革命主义精神。

    文章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灵活多样。如何在课堂上把握好“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的教学目标”是我本课的设计重点。因此在学习每一个部分的时候,不仅仅让孩子们感悟文本的内容,体验文章饱含的情感,还要让孩子们知道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如: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作者不仅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还注重了观察、表达的方法,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引导学生明白要想把文章写得生动,就要学会运用这些方法。第五段中反问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八自然段中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概括具体式),拟人、顶针、引用、回环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我这节课中关注的。

    正因为本课关注的表达方法过多,所以虽然我的程序走得是很清晰的,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罗主任还是一下子看出了问题:表达方法的学习程序还要更清晰些,这样能给孩子们清晰的印象,而不是现在这样为了学习表达而学习。一语惊醒梦中人,是的,为什么我总是觉得理不清头绪,修辞、表达过多过杂,别说孩子

    井冈山会师视频

    们,就是老师们也不一定都能说得清楚,我为什么要贪多求全呢,可以抓几个重要的、学生们在本课中最需要的点进行教学设计。

    除了以上这点外,关于“挑粮食,挑革命”这个点的学习,还是没有“挑”明白,其实这一点也在我的意料中。由于本文描述的事情年代久远,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太不相符,孩子们难有很深的理解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我在设计的时候没有把目标定得太高,只要能把文章中的几句话读懂,能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从井冈山出发(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经过了漫长的革命历程,最后革命取得胜利。能够理解到这一点,我的目标就达到了,再加上我的一段图片及补白,简单地直观地再现了中国近代革命史的过程。我相信孩子们应该是能理解的。但是罗主任站在更高的高度,给予了我们不同的解读,希望我们能让孩子更深入地去了解历史。

    当然,本节课中的可取之处也得到了罗主任的肯定:1.教者视野开阔,开课有文化。2.由题入手,学生介绍井冈山,很有必要,还可更强化些。3.能始终抓住中心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来组织教学,可以说是“一咏三叹”。

    4.非常注重表达方法的学习,如:排比、比喻、拟人、反问、引用、顶针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从远到近(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和表达方法,还有总分的构段方式的学习都非常充分。5.流程清晰,师生情感都非常投入,师生学得很感人。6.注重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以学生的听、说、读、写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起到点拨的作用等。

    今天罗主任还对我们学校“体验教育”特色进行了自己的解读,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体验”一词的内涵。

    针对小语高段字词的教学,罗主任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高段字词的教学,在学生带着问题整体读文后突然穿进去学习,打破了教学的整体感,建议生字词的教学可以随文学;也要有选择性的学习,不要将课后生字词全部呈现,只学习生僻的字,容易出错的字;还可将与教学环节紧密相连的字词拿出来学,学完关键的字词后直奔重点;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总之,今天的市级视导活动对我校教学工作进行了“诊断”,帮助老师们找到很多的问题,今后我们将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克服不足,不断锤炼自己,提升教学能力。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