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0:22:10 字数作文
篇一:以文化人
以先进文化引领畜牧兽医系统新风尚 畜牧兽医局开展“读经典、重落实、树形象”活动总结
文化是流淌在一个民族肌体里无处不在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010年以来,局党组为了唤醒全市畜牧人的文化自觉性,增强全市畜牧人的文化自信度,提振利川畜牧人的精气神,以共同思想基础凝心、聚力、谋发展,先后开展了“创学习、高效、清廉型机关”、“读经典、重落实、树形象”活动为主题的集中教育学习活动。通过“读、重、树”学习,依靠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正确领导,全市畜牧产业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我市首次进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首次获得生猪产业专项奖励资金366万元;2011年,全省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经验交流现场会和全州家禽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同时,我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服务前置、检查告诫、行政处罚”的“三段式”执法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在全市干部群众中形成了良好反响。为进一步做好“读经典、重落实、树形象”工作,现将我局开展“读经典、重落实、树形象”活动总结如下。
一、精心策划,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学习活动的领导,成立了“读经典、重落实、树形象”集中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肖耀俊同志任组长,局领导杨洪武、张余、牟伦文、王朝友为副组长,办公室、人事股、工会、纪检监察室负责人以及局直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学习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习活动的日常工作。制定了周密的学习活动方案,要求各部门要把学习活动作为今年畜牧兽医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局直各股室、二级单位负责人为学习第一责任人,既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教育, 又要切实加强对学习活动的具体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带动广大畜牧兽医干部共同学习。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局党组召开了“读经典”学习活动动员大会,统一了思想,营造起了“读经典”的良好氛围,确保了“读经典”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周密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
整个“读经典、重落实、树形象”集中学习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制定方案、动员部署阶段。由局人事股负责制定《“读经典、重落实、树形象”集中学习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全市开展“读经典”学习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学习活
动中来。
二是认真学习阶段。建立“周五学习日”制度,局机关把每周五下午作为固定“学习日”;坚持“每周一讲”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选好课题,保障成效;建立健全学习考勤制度,规定学习内容,严格落实学习时间,确保参学率和学习培训效果;建立学习提高的长效机制,把学习提高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探索学习活动经常化、科学化、制度化的途径。同时紧密结合本部门的实际,以加强畜牧兽医工作能力建设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主题实践活动,锤炼干部党性,增强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更好地树立起畜牧兽医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三是总结阶段。局直各股室、各二级单位分半年、全年进行总结。主要内容是:做法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措施,今后工作的意见、建议。局直各股室、各二级单位形成了总结报告报局党组,局党组把形成的总结报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每个畜牧兽医干部结合学习情况写出思想总结。
读经典就是学习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强化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干部群众的人文素养,内练“精气神”,为单位职工鼓劲提神。在个人修养上,可以促成博雅情趣与开阔视野的养成,在大节上,则是高尚情操与民族正气
的提升。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为了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文化修养,局党组拨出专款2万余元,专程到重庆订购了《读点经典》系列丛书共计208套,供全体干部职工相互借阅。截止2011年10月31日,我局机关及其下属事业单位所有在职职工均参与了读经典图书的借阅,共计借阅人次达到500多人次,参与覆盖面达到100%。目前已有部分离退休老干部也积极参加到了读书活动中来。
三、创新学习,活动多样,内容丰富
局党组积极研究和创新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内容,以“五变”促进学习,进一步巩固科学发展观学习成果,建立健全科学发展观学习长效机制。
一变:“领导上台讲”变为“人人上台讲”。局党组利用党员活动室,设置了“利川市畜牧兽医大讲坛”,提供给职工一个集中学习演讲的平台,要求每位职工都要上台讲课,凡是积极向上的主题均可讲,可讲工作、可讲生活、可讲建议、可讲心得,让人人有话说、人人可说话。整个讲坛精彩纷呈,有党课、有业务、有心得体会、有礼仪讲座、有健康知识等等,既丰富了职工生活,又提高了职工的综合水平。 二变:“领导学习”变为“人人学习”。通过演讲,所有职工一有空就查找资料,准备课件和讲话稿,一起学习的时
间多了,无聊、无趣的事少了。
三变:“学习走过场”变为“学习见真章”。无论是领导还是职工,学习内容均要求在讲课前两天交电子版本和纸质版本到局人事股存档,并经学习小组反复阅读和修改而成型,以保证所讲课件的质量和时效性。我局“读经典、重落实、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多次被州局和市理论界人士好评。 四变:“学习单一化”变为“学习综合化”。从职工学习内容上看,有政治学习的、有业务知识培训的、有纪律教育的、有健康知识讲座的、有理论探讨的、有学习心得的、有工作建议的,每半年还邀请党校和纪委的讲师给全体干部职工上党课和警示教育课,内容丰富多彩、积极向上。
五变:“学习漂浮”变为“学习端正”。在学习中,职工的读书笔记认真工整,学习出勤率高。局党组对每位职工的读书笔记要检查并签字,同时在读书笔记上加盖党组公章,并对学习情况在公示栏上进行公示。
整个学习活动,共有104人.次上台演讲,收录讲课件104份,视频件20份,心得体会文章80份,运用于工作实践16例,形成读书笔记80本40万字,邀请党校、纪委、法制办的老师辅导主题教育活动授课5次。
四、抓好结合,促进丰收
我局结合庆“五一”、“五四”、庆“七一”,结合“三万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广泛而又深入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
篇二:以文载道 以文化人
以文载道 以文化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而基层文化建设,更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繁荣、和谐的镇街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发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与“人才共赢”战略
基层文化建设是指基层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主要包括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涉及到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式极其广泛、内容极其丰富,既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公民的基本阵地,是群众文化最基础的体现,它有利于更广泛地吸引广大群众直接参与文化活动,并更好的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根据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要求的日益高涨,人们审美情趣发生的变化和文化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根据他们的特点、兴趣和爱好,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来组织开展
基层文化活动,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场所去积极向上地表现自我。
2014年度我镇设立了镇文化站,文化站坐落于镇政府院内,建筑面积90平米,并已投入使用。有关文化站的各项管理制度均制定完成,已确保文化站的规范化运行。此外,今年4月份我镇为镇文化站配备了专职文化干部,明确了文化干部的基本职责,并已悬挂于文化站墙上。不仅如此,我镇还设立了镇文化活动中心。于镇政府驻地西(原农商行办公楼),建设马伸桥镇文化活动中心,地处全镇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可容纳100多人同时开展活动,水电设施和办公设备齐全,管理制度健全。
为了进一步实现与群众的文化互动,也逐渐与村文化站和县里面的文化馆、县的剧团怎么样结合起来 ,我镇还开展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放映内容以积极向上、有教育效果的电影为主,从今年1月份开始,每月放映42场,每村一场,截至目前全镇已放映504场。
11月4日至11月6日,镇文化站组织了蓟县“全家福”杯农民象棋、乒乓球比赛马伸桥镇分赛区预赛,报名人数达六十余人,比赛耗时两天,决出了象棋比赛前三名和乒乓球比赛前四名,并带领优胜者参加蓟县决赛。
除此之外,我镇还对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全面、具体的进行了部署并完成了相关内容。
1、全镇42个村,都有农民健身广场,村民每天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秧歌、跳舞等,同时10月份已对7个村体育器材进行更新。
2、镇文化站已完成了全镇42个村的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实现全镇村级全覆盖;并且注重图书、设备的补充更新工作,保证所有农家书屋的设施和书籍齐全,今年6月份,已做好全镇42个村每村新配发57本新书工作;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了制度上墙;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农家书屋进行管理。
我们经常在工作当中感觉到了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咱们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现在国家给了很大的投入力度,比如修文化馆站、修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方方面面,都把文化建设的重点集中到了最基层。但是我们在最基层感觉到,人才严重缺乏。因为到下面以后,文化站建设起来,需要有懂文化的这些年轻人和艺术人才,在下面把文化活动和群众的要求联系起来。我们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瓶颈。群众平常自己的一些自发的文化活动,比如他们平常过节,一些民俗活动,唱唱跳跳,他们除了这些,他们渴望一些新的文化艺术的东西给他们提高,给他们辅导,给他们培训,然后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文化艺术成果。第二个就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除了文化站以外,还有需要衔接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乡村的文化站,乡村文化站和县里面的文化馆、县的剧团怎么样结合起来,在普及的基础上,做到
文化艺术的提高。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咱们应该有一个长远规划。第三个就是,在文化艺术建设当中,特别要注意地域特色的保护、地方特色的保护,就是说我们可以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的感知,可以让大家享受到现代社会很多新的科技文化和外面的很多文化艺术成果,但是,作为本地区、本地域的特色文化,一定要注意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能让它因为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消失掉、破坏掉,或者变成其他的东西,而是让地方特色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共同融合,共同发扬。
二、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互惠共赢
文化产业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新的财富创造形态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乘数效应,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激烈竞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文化产业的比重日益增大,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扩大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1、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群众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发挥了丰富群众生活及活跃群众思维的巨大作用。它关系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的千家万户,关系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文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基本任务。
在农村要适应广大群众全面小康的需要,大力开展科技普及
和各种读书活动,传播生产、生活知识和实用的农业科技,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依靠科学技术摆脱贫穷和愚昧,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人民群众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受益者,群众文化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最终取决于他们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必须突出群众这个主体,运用丰富多样的载体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文化建设,提升群众精神境界。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不仅为了娱乐,而且希望从中学习科技知识、获得市场信息、了解天下大事。作为政府,要坚持分类、分层指导,增强其针对性。由于各基层单位的经济情况、文化基础不同,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不应搞一刀切。可以根据实际区别分类、抓好两头带动中间的工作思路,确立不同的建设目标,宜高则高、宜低则低、分类实施,加强其针对性。不仅如此,还要要搞好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点面结合的特点,可以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企业建立文化示范,带动本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我们还应该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真正获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在领导组织机制上,应把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列入到各村委、工会的议事过程中,政府和当地企业要给予其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奖励专兼职的基层文化工作者积极下基层为群众服务。在市场运作机制上,倡导基层群众文化部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注入
篇三: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文以载道 以文化人
——一论贯彻落实《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5年10月21日 02版)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近日全文印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意见》的出台正逢其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一向反映民族风貌、展现时代思潮,既是社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也持续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象。文艺在李白、杜甫那里能“惊风雨”“泣鬼神”,在韩愈那里能“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是鲁迅手中的“匕首和投枪”,是艾青烧毁“枷锁”与“牢监”的火焰。千百年来,优秀的文艺作品一直如火炬在前,让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文脉不断、元气不散,虽履险而能如夷,经百折而犹向前。
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需要文艺的引领与激励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面对“文化强国”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当代中国文艺必须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历史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持续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担负历史使命,需要培育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应厚植创新文化、打通体制壁垒,鼓励不同流派、风格的艺术切磋借鉴,激励个性化创
造和原创性探索,扶持和培养具有首创精神的艺术家,发掘和奖励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艺作品。改变文艺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矫正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弊端。让更多的作品,一句能令万古传,掷地能作金石声。
担负历史使命,需要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家队伍。文艺工作者应具有人民创造历史的视野,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始终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创作导向,始终坚持深入群众、扎根生活的创作方法,始终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先的创作标准,真正做到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文学艺术对社会品格的塑造,积微成著;文化精神对民族精神的提升,久久为功。实现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目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为指针,以此次《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抓手,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指针,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深耕经典作品产生的土壤,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让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展现出穿越历史的能量和动人心魄的伟力。
(本报评论员)
篇四:以文辅政 以文化人 以文育和
以文辅政 以文化人 以文育和
作者:伍志红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12期
摘 要:《之江新语》蕴含丰富的文化思想,体现了高远的文化理想、深远的文化情怀,对今天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之江新语》;文化篇章;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习近平同志文集《之江新语》中有很多关于文化的论述,其中“?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等章节,就浙江文化发展提出了思想性强、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主张。此外,“文化是灵魂”、“文化育和谐”等篇章,高度而精准地指出了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集蕴含丰富的文化思想,体现了高远的文化理想、深远的文化情怀,对今天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以文辅政,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们称之为构成综合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形象地说,文化即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阶梯。比如,就文化与社会治理两者来说,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中,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是当中并列的两大重要板块,有着各自的使命。文化与社会治理在基层实际工作中似乎是两项职能上不太相干的事务,各自承担着不同政府组成部门的不同任务。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向全面、深度发展,两者越来越显示出相互相成、交融渐进的关系。从小处说,文化就在每一个人随时随地的生活中,文化工作千丝万缕,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与群众工作直接相关。
文化参与社会治理,大有可为。汪洋同志在广东主政时曾在省委全会报告中强调道德教化和社会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建设幸福广东,一方面要大力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幸福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幸福文化,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良好社会心态。”这充分表明文化对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这些理念和观点也都已经形成今天正在施行的政策并不断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文化对于一个地区发展,既能凝聚统一意志和思想共识,也能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既可引导社会大众明是非、辨丑美,也可纾解群体情绪、社会压力。同样地,“文化力量对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十分明显”。
二、以文化人,文化是养人育人的事业。
“文化即人化”,养人心志、育人情操。“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着同化作用,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文化建设让群众在主流文化艺术海洋的徜徉中受到教化,以文化方式教育人、凝聚人、激励人、发展人,是对当前群众工作在内容、方法和方式上非常有益的创新和补充。 以笔者所在的龙门县为例,发挥特色文化优势,探行文化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之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与启示。其主要做法是联系基层治理工作实际,以宣传工作品牌、弘扬基层服务精神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农民画等本土特色文化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例如,借力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农民画乡做功夫,搭建特色文化服务平台,成立农民画协会党支部,着力增强农民画服务群众能力;建立永汉镇油田村“嘉义庄姐妹农民画创作会”等文化相关特色之家,夯实群众文化服务阵地;利用农民画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制作廉政专题农民画,以通俗易懂形式向干部群众宣传廉洁规定,使廉政教育深入人心。又如,借时政山歌表现“争创守法诚信先进户”活动取得的良好效果,唱响和谐发展之音;以村歌形式弘扬基层民主精神,着力宣传四民主工作法在广大农村帮助村民实现当家作主的实绩;采用山歌剧形式弘扬瑶乡老师的奉献精神,树立生动鲜活的当代大学生基层服务典范,宣扬大学生村官基层服务精神,感召更多青年才俊志愿服务城乡基层。
三、以文育和,文化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因此说,文化育(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以文化人)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古语有云“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但以社会文化的视野和公共文化的观念来推行宣教,以文化促进社会治理,有其紧迫的现实意义和长治久安的必要性。只有沉淀于社会,文化才具有鲜亮的活力和恒久的生命力。
当前文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途径主要有三:以文化教育参与社会治理活动,利用文化建设加快社会治理体系构建,通过文化管理保障社会治理创新。龙门县近年在社会治理方面培育出很多治理新模式和工作品牌,文化参与的作用也得到显现。广大城乡基层中,以民主观念、法律意识、公民道德、乡风文明以及地区精神为核心的很多人文观念融入社会治理创新,文化路径正日益成为经济、法律、行政之外的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方式。这些做法尝试搭建基层治理和文化发展的联系,探索融合党建文化、廉政文化、群众文化等理念于一体,并归依于和谐文化,是本地文化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之举。
以文辅政,以文化人,以文育和,是文化的应有之义。当前,龙门县正加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城乡基层社会层面的提升是最艰巨的任务,文化龙门应当更加有所作为。现今文化发展也面临诸多难点和挑战,文化反哺民生的能力还很弱,如何花小钱办大文化,如何激发“管文化”下的社会活力,文化不能搞成“花架子”,等等。文化事业需要久久为功才能见成效,正如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文化建设是一项重在建设的?树人工程?,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文化服务
社会的转型举措,坚持文化在构建、培育全面的社会理想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坚持在文化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不断陶冶心智、移风易俗,坚持以文化助力起行并早日实现“龙门梦”。
篇五:文化引领以文化人
文化引领 以文化人
打造“环境高雅 师生儒雅”的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张庄中学建校于1959年,地处邹东山区。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滞后,教职工积极性不高,群众满意度较低。2014年3月,按照市教育局的决策,张庄中学与邹城六中结成深化联盟学校,一年多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张庄中学抓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市创建”的契机,依据学校自身实际,走“文化兴校、内涵发展”之路,以创设“环境高雅、师生儒雅”的校园文化为切入点,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滋润人、凝聚人、激发人,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各项工作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办学条件逐步提升,学生文明习惯逐步规范,教学成绩连年攀升,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2015年中考,全校158名同学参加中考,106名同学通过高中录取分数线,高承志同学以563分的成绩名列乡镇中学第二名。实现了13年、14年、15年中考升学人数三级跳,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在今年暑假教育局组织的家长评校社会调查中,群众满意率达97%,位居农村中学第三名,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中国教育报》、《齐
鲁晚报》、邹城电视台分别报道了我校办学经验。
一、目标激励,制度引领,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职工、教学管理文化
1、建设质量强校,做豪迈的张庄中学人
2014年初,针对教学质量差,教职工缺少工作热情和动力的实际,学校鲜明的提出了“建设质量强校,做豪迈的张庄中学人”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张庄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描绘了“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师生向往”的学校发展愿景。引导全校教职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投入到提高教学成绩中去。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教学管理中心,充实了年级管理力量,制订了《张庄中学课堂教学规范》,从备课到上课、自习、晨读、作业、检查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要求课堂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及竞争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要精讲多练、当堂达标的原则,教师讲授不超过25分钟,学生动手、动口练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课堂提问要重点照顾中下层次的学生,每节课提问不少于10人。彻底转变了“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体”的做法,真正做到以“学”为本,以“生”为本。
以重师德、重实干、重实绩为导向,制定了《教学先进个人评比办法》,改革了《职称评审方案》、《课堂教学巡视制度》,努力做到按制度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真正让实干精神好、工作成绩好、师德素质好的同志站上领奖台,
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强化责任意识,培育“态度决定成败、责任胜于能力”的工作精神,本着“谁的岗位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分工任务,细化岗位责任,建立岗位问责机制,形成了“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我的学校,我的责任”的良好工作局面。
2、建设谐校园,做幸福的张庄中学人
给教师幸福感是学校人文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教师有了幸福感才会努力的去创造幸福的课堂,才能把幸福传递给学生,才能把爱传递给学生。结合“以人为本,为师生创设美好的校园生活”的办学理念,我们提出“建设和谐校园,做幸福的张庄中学人”。一是学校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使学校内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打造赏心悦目的校园生态环境,让师生享受到美丽的视觉盛宴。二是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抓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市验收的契机,学校对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进行了粉刷和美化;办公室铺设了地板砖,安装了空调,任课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充实规范了功能室建设,加强了校园安保措施,彻底解决了多年的缺水问题。为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指数,学校在生活上送关心,情感上送温暖,学校多方筹资购买了净水机,师生喝上了净化水;改建了教职工餐厅,教师吃上了放心饭;教师生病时,及时送去问候和爱心;教师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难学校尽力解决;
工会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定期为教职工健康查体;天气变冷,及时烧起暖气,天气变短,及时调整作息时间,让赶公交车的教师按时回家……师生在关爱、温暖、和谐中感受精神愉悦和人文关怀,享受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幸福。
3、建设教育名校,做高尚的张庄中学人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个人修养,增强业务素质,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学校提出了“建设教育名校,做高尚的张庄中学人”。
首先,党支部把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锐意进取的干部队伍。一是明确岗位责任、目标任务,明确领导干部的品行要求,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在工作中想在前、干在前。二是完善了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制度。实行德才突出者上、平庸者让、落后者下的用人机制,着重培养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威信高、能经得起考验的干部。学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中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任劳任怨,成绩优异,在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教学观念、教学能力培养。一年来,广大教师已经形成了爱岗敬业、扎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和勇争第一、不甘落后的工作精神,但在大局观念、奉献精神、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提高。为此,
制订了《张庄中学师德考核办法》,在职称评审中增加师德加分项。开展了《增强师德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做高尚的张庄中学人》为主题的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四有好老师、爱岗敬业标兵,教学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旨在倡导广大教师时时、处处、事事做学生表率、做社会表率。不断加强教师的业务培养,学校先后邀请了济宁教研室领导专家来校作高效课堂专题报告,邀请六中、八中的优秀教师、班主任,来校上示范课、进行同?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旃够疃橹淌Φ矫!⒌礁咝L窝埃耸右埃杆偬岣吡私萄健V鸩浇⑵鹨恢Ю纸獭⑸平痰慕淌Χ游椋5目焖俜⒄埂⒖沙中⒄沟於思崾档幕 ?/p>
二、文化育人,润物无声,打造“孝亲、诚信、健康、儒雅”为主题的文化阵地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旗帜,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品牌,对师生有着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学校以传统文化建设为核心,精心打造“以孝亲、诚信、健康、儒雅”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体系。首先确立了“以人为本,为师生创设美好的校园生活”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培养“孝亲、诚信、健康、儒雅的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提炼了以“崇德尚善、博学笃行”为主题的校训。培育了“态度决定成败,责任胜于能力”的工作精神。描绘了“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师生向往”学校发展愿景。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