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实在做人为题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27:17 字数作文
实在做人为题的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做人话题作文

“做人”话题作文

飞鸟因为有两只翅膀才能高飞,火车因为有两条铁轨才能奔驰。做人也一样,既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既要精通数理化,更要懂得真善美;既要懂得学理,更要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才是一个既受过教育,又有教养的现代人。

作为中学生,由此你产生了哪些思考或联想?请以“做人”为话题,或记叙经历,或编述故事,或抒发感情,或发表议论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思想者

高三(14)班 王思佳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如果说学历、知识是一个人的“硬实力”,那么个人内涵、修养就好比“软实力”,它们在每个人与世界的沟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既有知识,又有思想,才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完美人格。(搭配不当,改为:所以,我认为做人既要有知识,又要有思想。)

几近完善的教育模式将我们打造得近乎标准化。我们一路踏过各类“重点”,考研、读博、留学,手握一沓学位证书,头顶名牌光环,我们骄傲矜持,自命不凡。是的,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天之骄子”,可我们仍然可悲地看到“飞机上两女子用中、英、法三种语言对骂”的可笑事件;中国的孩子在国际奥赛中纷纷夺冠沾沾自喜时,可我们却仍然为国际夏令营中中国学生自理能力远差于日本学生难堪。我们使劲地盯着分数、学历、证书,却忘记了关注自身道德能力修养。只有知识是构不成完美人格的,知识让我们不愚,道德使我们心智。做人,不仅要头脑聪敏,更应该心灵丰盈。

心灵的丰盈是一个人的“软实力”,得体的谈吐、良好的修养不是镀金,不是用以装饰门面、敷衍他人的。一个有内涵的人不会将内涵写在脸上,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会将教养挂在嘴边,充盈的心灵会无时无刻不在散发魅力。在你不知不觉时,就将馨香传到四周。

现在文盲越来越少,但有多少人还在文化修养的明灯下闭目塞听、蹒跚摸索?于是,文化在知识面前止步,真善美在分数前隐身,在看似完美无缺的面具后,多少心灵深处已经干涸腐朽。

是时候认真审视自己了,抛弃虚荣的美名,看看自己的心灵。如果不是为获取高分,我们还有多少人能去主动阅读唯美的文学名著吗?如果不是为了在简历上加分,我们还有多少人能去参加义务劳动吗?如果不是获取美名,我们还有多少人会主动捐款吗?不为功利,只为自我修养;不为做好别人眼中的自己,只为真正充实心灵;不为“被教育”,只为“有教养”,不为表面上耀眼的光环,只为无意中散发的馨香。

是的,我们应该并且必须审视自我,做一个知识完备且有修养的思想者。

上善若水

高三(2)班 荣泽玮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是流体,无法被捕捉,却无处不在;滋养万物,却无欲无求。做人应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远在美国的姐姐曾经打电话来说她的导师是一位诺贝尔获得者,那位老教授和蔼而安详。诺贝尔奖名单公布的那一天,她们正在进行其中考试,教授在考试进行一半时突然接到

短信。看完后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考完后淡定地离开。同学们直至看新闻时才惊讶地发现,刚刚给她们监考的居然是位诺贝尔奖得主!惊讶之余,她们不免感叹于老教授那如水般的性格,做学问清澈明净,对待学生温文尔雅,不为名利而作研究,她不为殊荣而骄横跋扈,无论何时何地都与人为善。谦虚,低调,这就是一个学者、一名人师所具有的高尚的灵魂,一种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人格。

也许,小溪涓涓流过,洗涤的不光是人的污渍,更是人的心灵;滋养的不光是人的身体,更是人的心胸。上善若水,不仅仅是一种人格,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无论是面对成功或是失败,风雨或是彩虹,都能坦然微笑的人生哲学,这才是做人的真谛。

犹记今年李女娜在法网比赛时的那个笑容,如水的笑容。有一瞬间,我以为我看见了她眼中的愤怒,可她笑了,轻松而自然。她拿起球拍,重新调整自己,站在球场上,笑着,双眸如水;有一瞬间,我以为她会放弃,可她迈开双腿毫不犹豫地向前,再向前,不是如火般掠过,而是如水般流过,从容而不失速度,以柔克刚;有一瞬间,我以为她会因烦燥失掉第二盘比赛,可她却淡定自如地站着,眼角没有脆弱的表情,仍挂起那如水的微笑,就是这个笑容,盛放在她的比赛中,描绘出她胜利的篇章。那不是艰难的决心,是自信从容的态度,是人内心最深处的淡然,是如水般的善。

高三的我们,不知要面对面多少考验,或是与他人的竞争,或是与自己的挑战;会被困难打倒,会被旁人不理解,但只要如水一般奔流不息,坚持淡定,一切都会云淡风清,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知识是本,但如水般的善才是源。

一条腿的也是人

高三(2)班 杨平

或许,飞鸟因为有两只翅膀才能高飞;或许,火车因为有两条轨道才能奔驰;或许,直线因为有两个点才能确定。但人一条腿照样能行走,这一条腿走路或许吃力,但蹦蹦跳跳着也能走完漫漫人生路,这大概就是人与物的不同吧。

经”常看见缺腿的人汗流浃背地走在街上,虽然疲惫不堪但一点也不卑微怯懦,反而从这种坚持中透露出一份勇敢。这一条腿足以显示他们人性的美。看得见的“残疾”往往得到人们的同情,看不见的“残疾”却总会让人不齿鄙夷。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缺少文化知识似乎很可笑,但请记住,有些人即使只有一条腿,也能靠自己走完人生,甚至走得比两条腿的完人更完美,因为这条腿中多了一份笃定,一份汗水,一份质朴。

是的,道德修养远比文化知识重要。对于一个人而言,缺少文化只是愚昧,缺少道德则是丑陋。那些因自己缺乏文化而将头深深埋下的人们大可不必如此。或许你家境是不好的,无法支持你上学,或许你头脑是不好,无法掌握高深的文化,可你时刻应提醒自己你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有高尚的品行。足矣,你可以挺起胸膛,因为你是美丽的人。

起早贪黑的清洁工的确只有一条腿,但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奉献的他们是值得尊敬的;操一口乡音的农民工的确只有一条腿,但不求回报心甘情愿地为难产妇输血的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头发长,见识短”的老妇的确只有一条腿,但辛苦大半辈子用青春换来孩子的未来的她们是值得尊敬的。谁说只有受过教育又有教养的才是成功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在向我们说明“做人”的最高道德境界,向我们展示“做人”的迷人魅力。他们那支充满高尚人格的腿撑起了他们做人的灵魂,一条腿足够显示他们大写的人格。

拥有双腿的人可以走得更远,跑得更快,可以生活在物质优裕的环境中,但这并意味着

活在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者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只要拥有高尚的品德这做做人最基本的东西,他们对自身的塑造就不可谓失败,这样的人们也绝不容许旁人丝毫轻蔑嘲讽的眼光。我始终认为,做人最应该看重的不是他有怎样的长相、气质,怎样的学历、地位,怎样的能力、才干,而应该是他无比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有着怎样的心灵,惹人羡慕的学历后有怎样的道德修养,充满智慧的谈吐中有怎样的思想境界。后者才决定他们是否站得起来,做人是否真正完美。赤血丹心的人即使只有一条腿也照样站得稳,行得正。

没有文化不打紧,没什么可自卑的。这社会不乏两条腿的人去报效国家,而一条腿的朋友就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人性最美的花朵吧。

这个世界总有位置留给“单腿者”,因为他们是具有完美人格的人。

篇二:话题作文:做人的底线

篇三:话题作文_“读书与做人”例文3篇(整理精校版)

话题作文_“读书与做人”例文3篇

作文辅导

0517 17:28 ::

读书养气

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有人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读书可以养气。

苏东坡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取无尽的精神食粮,来填饱我们饥饿的大脑。同时,也要像吃饭那样,各种营养都要摄取。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的确,就是要“但当涉猎”,阅读各类书籍,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惟有如此,方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才能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里面强调的文者之气。

但是,读书不是瞎读,死读,更不是不分好恶随便读,对于读书不仅要“博学之”,还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豪气、灵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气、迂腐之气,也可能养。所以在读书时,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同读《红楼梦》,有人可以读出宝黛爱情一波三折,有人可以读出封建社会专制制度大厦将倾,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则另辟蹊径,向清史里觅踪迹,从生活本真揭秘《红楼》。孟子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正是此话!

读什么样的书养什么样的气,外在表现就是养什么样的气写什么样的文章。文章就是一个人气的流露,气不同,文章的味道便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正是说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文气渗透于文章形成的浩瀚、隽永、曲折、博大的风格。再如,朱自清的清新、郭沫若的厚重、鲁迅的辛辣、钱钟书的幽默,不同的学习经历、生活氛围,不同的读书品味、视角侧重,造就了不同的写作风格,也形成了文学长廊里的丰富多彩,各色非凡。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说“气盛宜言”,这都是强调气的作用。读书少的人,气小力薄,正如“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很容易就“做了书的奴隶”,渐渐地书便把人带进了死胡同;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也就足以“九万里风鹏正举,吹取蓬莱三山去”!

〔教师点评〕从读书出发,站在读书写作对人的影响来看,极具有哲学意义。其旁征博引,层层分析,有理有据,可谓“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且此文,由于写作底蕴深厚,极其耐人寻味,读来犹一杯香茗,品之愈觉不凡。

书行天下

黄沙。古道。瘦马。长箧。

就这样,读书人负起古之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谆谆教诲,跋涉在自己人生的漫漫长途??

实在做人为题的作文

明代杨时夜读遇疑,终不解惑。不待天明,便顶风冒雪去访二程,午时到得程府。不巧程颢正在午睡,他便站立门口候醒,待到程颢醒来,杨时的脚面上已落满白雪。古人读书,不惟求识,重在立身,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信奉书籍若神明,马背上的犹太人可以放弃所有财富,除了书籍。流浪的民族在战争的阴影下四散逃逸,流离失所,没有家园的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给自己的灵魂镌刻上回家的路标。

书籍如同文明的种子,无论流落何方,飘泊何乡,只要遇到懂他的人,给予浇灌,便会扎根生芽。唐僧玄奘,西访印度,此去经年,求得佛教真经,佛教文化在中原开始发扬光大;传教士利玛窦远道而来,传播基督教义,也把西方文明的火种带进华夏;1920年,第一篇《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印刷成册,从此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梦想开始在中国燃烧??

有人说东方文化,说到底就是黄土文化,是啊,我们的族人正是把黄土当作书页,用血骨去培植,用一辈又一辈的守望当泉水去灌溉的啊。“耕读传家”就是华夏民族繁衍希望血脉的精要所在。清代王夫之隐于乡间,每每耕作之余,他就从牛角上取书阅读,是以得了个“牛角挂书”的美誉;浙江隆岗诸葛村的大公祠上悬着“耕读传家”的家训;作家陈忠实则用自己的笔墨为我们描述了战争阴霾中的白鹿原“耕读传家”中的民族生存的一线希望。

我们的民族正是一手锄铧,一手“论语”,体味百态人生,传颂华夏文明的,由古至今,传至四方,根植于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当中。

网络时代,刺激感官的各种事物层出不穷,书籍成为各种文字符号,深入到更为广阔的空间。有人崇尚快餐文化,读书仅仅为搏一笑;有人崇尚生活享受,读书不过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没有书籍可读的日子,人们的情绪浮躁不安。人们不知道福楼拜、左拉,不懂李白、杜甫,偶尔附庸风雅,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的屈原死得壮烈!”唉!网络普及,可怜焦纸,这字里行间有多少读书人的叹息啊!

书行天下者,自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是有一点,读书人是否以书中那描绘的独特的姿势站立着??

〔教师自评〕此文站在宏观角度,从“读书”与“做人”对个人、对国家、对民族的影响入手,时间、空间跨度大,内容涵盖面广,对现有的快餐文化甚至不读书的人提出了批评。应该说是更注重的是一种神韵的存在,精神的存在与繁衍。

“读书与做人”,在新课改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在语文学习中也是可以不断学习,不断产生新看法的话题。各位老师,姑且试之。

致方仲永的一封信

仲永兄:

最近一段时间好吗?不知道你现在是否在勤学苦读?其实,我挺崇拜年少时的你,能够“指物作诗立就”,但是你是否知道你的才华天资怎么会被埋没呢?这就是读书的缘故吧?我想书是有生命的,只要你的生命与它融为一体,用生命去感知生命,体味做人的道理,这需要你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不知你读书有什么感受和经历,我想先和你交流一下我的读书感受。

当我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时,心中充满了愉快和迷惘,是书告诉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于是我用心去体味那书背后的内涵,读朱自清的隽永,钱钟书的淡泊,泰戈尔的悠远,鲁迅的辛辣,黑格尔有睿智和马克·吐温的幽默。这一切的一切,都像一盏盏香茗,让我一一品尝其中的人生哲理。其实我觉得书中的道理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总是会有的。仲永兄,你觉得呢?

书就像一位博古通今无所不知的老人,将我们带入野蛮的原始洪荒,带过神秘的楼兰古城,带过硝烟弥漫的中亚战场。我听得到十字军东征的号角、征妇的哀怨,听得到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叹,听得到滑铁卢的辎重碾过盛雄一时的法兰西第三帝国??“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时间流逝,积淀下来的便是我们民族的记忆,人类的淤痕。列宁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知仲永兄你能否从书中去感受历史沧桑的巨变,感受古人为人处事的方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试想一下,曾被称为三害之首的周处都能够领悟“朝闻外死可矣”的道理,痛改前非,读书做人;还有那东吴阿蒙都能但当涉猎,令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你这样具有天赋的人,我相信虽然你年龄大了,但如果你肯用功苦读,你肯定能再振雄风。

仲永兄,不知你现在想读书,我把自己的座右铭送给你,与你共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乾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个渴望与你共同读书的人

某年某月某日

〔教师点评〕本篇作文最大的优点在于依托于古人,运用一、二人称,在亲切友好的对话氛围里感受读书与做人的道理。并且,从读书、阅史、励志三方面有理有据进行论证。让读者无论从主观情感上,还是从客观说理上都会感受心悦诚服。

篇四:作文与做人

作文与做人

金英学校 王帅

临近期末,最后一篇作文无论如何也要在作业检查前完成。批阅是件大工程,趁着晚上宿舍里有暖气,我抓紧了进度。不知不觉中,有几本作文让我暗暗高兴。 印象中,这个孩子的写作水平在班级里属中上。可是改着改着,我就觉得不大对劲:辞藻优美,情景交融。我写下了自己的疑问,并准备第二天问个究竟?此时的我,全无那种喜悦,有的只是被欺骗的感觉。

第二天,我找了其中一名同学谈话。果然不出我所料,这篇作文是他抄袭的。李文重承认了自已的错误,看着这个满脸羞愧的男孩,我没有厉声斥责他。在临放学的时候,我对全班学生讲评了此次的习作情况。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讲了那几篇抄袭的作文,在黑板上写下了“作文与做人”这几个字,告诉学生,要学作文,首先要先学做人,在很大程度上,人品决定了文品。

放学铃声响起,学生陆续走出了教室。李文重和几个学生走到我跟前,红着脸对我说:“王老师,对不起,我们以后不这样了,一定凭实力,写出自已满意的作文。”我点了点头,让他们排队吃饭。“是啊,老师怎么会不知道你的水平呢?对于你们,我是了如指掌,文重,老师相信你们是能知错就改的。” “作文与做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希望学生能明白,我也相信我的学生能明白:先学做人,再学作文。

篇五:作文和做人之间的逻辑

作文和做人之间的逻辑

作者:朱珊

来源:《成功·教育》2013年第05期

【摘 要】一个作品必须具有认识作用以及教育作用。作品的内容表现出歌颂或者揭露的问题。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人品是可以决定文品的,作文和做人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

【关键词】作文;做人;逻辑关系;写作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要作文,先做人;不做人,莫作文。”假如一个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他将会缺乏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那么他肯定也不可能将健康向上和反映新时代风貌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一个作品必须具有认识作用以及教育作用。作品的内容表现出歌颂或者揭露的问题。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人品是可以决定文品的,我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北宋大文豪苏轼曾经在《留侯论》中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从古到今许多英雄豪杰们,无一不表现出超常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如此可见,距离我们一千多年的苏东坡是多么的看重人格!我想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写出那么多千古流传的文章的原因啊!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于公元前108年继父亲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三年之后他开始创作《史记》。后来因为李陵投降案司马迁替他申辩,被残忍地处以宫刑!虽然司马迁身心都受重创,地位也相当卑贱,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发愤著书,在他54岁时终于完成了这部功在千秋的伟大著作。田园派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让他获得了人格的尊严,从而写出了许许多多千古流传的诗文。我国的历史上像这样的文人墨客有着太多太多,他们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高风亮节成为了我国后来的有志之士学习的楷模!

说到底,写作到底是什么啊?它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写作就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来书面表达自己的主张和观点,以及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它是一种有目的的精神生产活动。它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目的性(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写作时我们经常提到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下笔时我们讲究“意在笔先”。所以每一篇文章在动笔之前我们都要确立写作的目的,要利用社会舆论来达到影响人们思想的目的。

2.综合性(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如今的社会,衡量人才优劣的标准之一就是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而写作就是能够体现个人全面素质发展的一块镜子。我们应该提倡人人都要学会写作,因为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样重要,这样才能让每一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实践性(在实践中提高)

写作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在实践锻炼中逐步提高的。要想提高写作水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思想认识:就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样,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写作思想观点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作文即做人,只有人的思想正确了,文章的思想才能够正确。文章还应该联系实际,具备时代感。

2.学习理论,把握规律:虽然文章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它依然是有迹可循的,我们要找到这些规律并且将他把握。

3.多读多看,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范文中吸取经验,悟出门道。

4.多写多练,只有加强训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的思想和做人的道理其实是一致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平时注意观察,才会有文可写。而且所谓“言之有物”,写作时必须注意文章的思想性,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题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那么这就需要血肉来表现主题,而这个血肉就是文章的材料。那么我们如何来积累材料呢?

1.从社会生活中提取

俗话说:“创作来源于生活”。文章就是现实的生活在一个作家头脑中的反映。要想积累和获取材料只有从现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因为只有生活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从书本影视中提取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平时除了注意观察之外,还要注意多读多看多积累。而且在阅读别人的文章的同时还可以做些读书笔记和写些心得体会,揣摩他人的语言、构思、立意和选材。

现代人都喜欢看影视作品,从这里面我们也可以获得材料。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深入人心,这就是对人才的重视。但刘备还有一个故事大家很多就不了解了,他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原因又是他鄙视年轻人才。既重视人才又鄙视年轻的人才,生活中这样的现实是否存在呢?从这两个故事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篇针对性很强的议论文。

所以,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和修养,那么就一定能写出很多高品质的好文章来。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