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任光禄竹溪记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19:18 小学作文
任光禄竹溪记翻译小学作文

篇一:任光禄竹溪记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选自《四部丛刊》本《荆川先生文集》

译文: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罗致的,所不能罗致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化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

记述一下吧。”

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决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与别人争夸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的珍爱竹子,与江南人的不重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世上可喜可玩的万物,原有不能割舍的吗

?那么虽然假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财力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

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为人贵重,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 作者生平及成就: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散文家,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武进人,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作品有《荆川先生文集》、《文编》64卷。明代中期重要散文家。

2、读课文,读准字音,断句

徼jiao(缴) 薪xin 芟shan任ren蓊然weng 臭xiu味 欤yu 孑jie偃蹇yan jian 绰约chuo 溺ni 酣嗜han shi

3、文言文实词、虚词(1)

①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余-我 尝-曾经 侯家-显贵人家蓄-收藏 自-从 惟-只有绝徼-极边远之地 致-求取

难点翻译:见其所蓄-见到他们所收藏的东西。

②吾江南人斩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

薪-把**当作柴草(名词-动词)之-竹子 其-他们(江南人) 为-建造 或-有的人

难点翻译:不自惜-自己一点不吝惜③然有竹拒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然-然而 拒-占据 其-园亭 或-有的人 芟-割除 焉-竹子(代词,注意与语气词区分) 毋-不要 以-因为 是-这(代竹子)。

篇二:22.高中文言文翻译

高中文言文翻译

目录

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文言文译文..................................................................................................................... 4

★ 46郑伯克段于鄢 .................................................................................................................................... 4

★ 47重耳之亡............................................................................................................................................ 4

★48 召公谏厉王弭谤 ................................................................................................................................. 5

★49 齐桓公求管仲 ..................................................................................................................................... 6

★50 荆轲刺秦王 ......................................................................................................................................... 6

★51 晏子故事两则 ..................................................................................................................................... 7

★52 季氏将伐颛臾 ..................................................................................................................................... 8

★53 鱼我所欲也 ......................................................................................................................................... 8

★54 非攻 .................................................................................................................................................... 9

★55 庖丁解牛 ............................................................................................................................................ 9

★56 谋攻 .................................................................................................................................................. 10

★57 五蠹 .................................................................................................................................................. 10

★58 学记三则 .......................................................................................................................................... 11

高中语文读本第二册文言文译文................................................................................................................... 11

《谏逐客书》译文 ..................................................................................................................................... 11

《过秦论》(下)译文.............................................................................................................................. 12

《论贵粟疏》译文 ..................................................................................................................................... 13

魏晋士人轶事四则译文.............................................................................................................................. 14

《与子俨等疏》译文 ................................................................................................................................. 15

《苏武传》译文......................................................................................................................................... 16

《乌江自刎》译文 ..................................................................................................................................... 17

《华佗》译文 ............................................................................................................................................ 18

《赤壁之战》译文 ..................................................................................................................................... 19

《与博昌父老书》译文.............................................................................................................................. 20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译文 ...................................................................................................................... 21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译文 ...................................................................................................................... 21

《谏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书》译文........................................................................................................ 22

《蝜蝂传》译文......................................................................................................................................... 23

《越妇言》译文......................................................................................................................................... 23

《原谤》译文 ............................................................................................................................................ 23

《蠹化》译文 ............................................................................................................................................ 24

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文言文翻译................................................................................................................... 24

5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译文).................................................................................................................. 24

54黄州快哉亭记(译文) ......................................................................................................................... 24

55入蜀记(译文) .................................................................................................................................... 25

56任光禄竹溪记(译文) ......................................................................................................................... 26

57西湖七月半(译文)............................................................................................................................. 26

58答司马谏议书(译文) ......................................................................................................................... 27

59小简两篇 ............................................................................................................................................... 28

60祭妹文(译文) .................................................................................................................................... 28

61与妻书(译文) .................................................................................................................................... 29

62左忠毅公逸事(译文) .............................................................................................................................. 30

63谭嗣同(译文)....................................................................................................................................... 31

64《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译文) ................................................................................................ 32

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文言文翻译................................................................................................................... 33

25登楼赋(译文) ......................................................................................................................................... 33

26与陈伯之书(译文) .................................................................................................................................. 33

27指南录后序(译文) .................................................................................................................................. 34

28钴鉧潭西小丘记(译文) .......................................................................................................................... 35

29后赤壁赋(译文)...................................................................................................................................... 35

30西湖香市(译文)...................................................................................................................................... 36

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文言文翻译................................................................................................................... 36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 白 ...................................................................................................................... 36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 甫 ............................................................................................................... 36

所 谓 故 国 者 《孟 子》 ...................................................................................................................... 38

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孟 子》................................................................................................................... 39

短文四篇 《孟 子》 ................................................................................................................................. 39

许行 《孟 子》......................................................................................................................................... 40

短论六则.................................................................................................................................................... 41

高中语文读本第六册文言文翻译................................................................................................................... 41

《孔子世家》(节选).............................................................................................................................. 41

伯夷列传.................................................................................................................................................... 47

魏其武安侯列传......................................................................................................................................... 48

毛遂自荐.................................................................................................................................................... 52

优孟传 ....................................................................................................................................................... 53

淳于髡 ....................................................................................................................................................... 53

孙膑减灶.................................................................................................................................................... 54

高中语文读本文言文译文

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文言文译文

★ 46郑伯克段于鄢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太叔积极修筑墙,储积粮草,制造铠甲、武器,编组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姜夫人也将替他打开城门,作为内应。庄公得知太叔袭郑的日期,便说:“可以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征讨京城。京城的人也背叛太叔,太叔逃跑到鄢。庄公又追到鄢去征讨他。五月辛丑日,太叔便逃到共国去了。

于是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不久又后悔不应该这样。颍考叔是在颍谷主管疆界的官,听到这件事,去给庄公进献物品。庄公要他吃饭,他吃时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他回答说:“我有母亲,我孝敬她的食物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国君的食物。请您让我把肉带回去献给母亲。”庄公说:“你有母亲可献食物,我独没有啊!”颍考叔说:“敢问这是怎么说?”庄公说明了缘由,并且告诉了他自己很后悔。颍考叔回答说:“您何必为这件事情忧虑呢?如果挖地见到了泉水,再打一条地道在里面见面,谁会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照他的话去办。庄公走进地道时朗诵着两句诗:“走进地道里,快乐真无比!”姜氏走出地道时也朗诵两句诗:“走出地道口,再高兴也没有!”从此母子两个就和好了。

★ 47重耳之亡

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国人攻打咎如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吧。”(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可是,他的)随从们认为这样呆下去不可以,将要出走,(就在)桑树底下暗中商量(动身的事)。(不料)采桑叶养蚕的女奴在桑树上,(偷听了他们的话)把这件事报告给姜氏。姜氏(怕泄露计划就)杀了她,并且对重耳说:“您有远大的理想,那偷听计划的人,我已经将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您

还是)走吧,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重耳还是不肯走。姜氏和子犯定下计策,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重耳)醒过酒来(大怒),拿起长戈就去追赶子犯。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要趁他裸体(的时候)看看。(有一次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到身边观看重耳的骈胁。(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当中称霸,就要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您何不早些表示您和其他曹国人有所不同呢?”(僖负羁听了妻子的话)就派人(给重耳)送去一盘晚餐,把一块璧玉藏在晚餐里。公子重耳接受了晚餐而退回了璧玉。

到了宋国,宋襄公赠给重耳八十匹马。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没有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詹劝谏(文公)说:“我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常人是不能赶上他的。晋公子身上有三件不寻常的事(可以看出天意来),上天或者要树立他(为君)吧?您还是以礼接待吧!同姓的男女结婚,他们生的孩子不会旺盛,晋公子重耳,父母都姓姬,而他却一直活到今天,这是其一;(晋公子)遭遇流亡在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上天)正替重耳开辟一条路,使他有机会回去做国君,这是其二;晋公子有(狐偃、赵衰、贾佗)三个足以胜过一般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其三。晋国和郑国是同等地位的国家,晋国的公子路过郑国,我们本来就应好好地接待。何况(晋公子)又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不听(叔詹的劝告)。

(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他,并问道:“公子如果回到了晋国,那么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那是您已有的;(美丽的)鸟翎、兽毛和(名贵的)象牙、牛皮,那是楚国土地上出产的;那些流散到晋国的,不过是您剩下来的罢了。还叫我拿什么东西报答您呢?”楚成王说:“话虽然这么说,可是您到底怎样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兑:“如果托您的福,(使我)能回到晋国,(如果遇到)晋、楚两国发生战争,(双方军队)在中原遭遇,(为了报答您的盛情款待,我一定指挥晋国军队)退避九十里;如果(仍然)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的话),那么我只好左手拿着马鞭、硬弓,右边佩带着箭袋弓囊,来陪您较量一番了。”(楚大夫)子玉请求(楚成王)杀了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重耳志向远大而不放纵自己,说话文雅而又有礼貌;他的随从态度庄重并且待人宽厚,忠诚并且能勤奋效力(于重耳)。(现在)晋国国君(晋惠公)众叛亲离,不得人心,国外的诸侯和国内的臣民都憎恨他。我听说姬姓的(各国中),唐叔一支的国运长久,衰落得最迟。或许将由晋公子重耳来振兴吧?上天让重耳振兴晋国,谁能够把他毁掉呢?违背天意,必然会有大灾祸。”于是把重耳送到秦国去了。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做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赢也在其中。(有一次,怀赢)捧着盛水的器具,给重耳浇水洗手,重耳洗完了,就挥手让怀赢离开。(怀赢)生气地说:“秦、晋两国是互相匹敌的国家,你凭什么看不起我?”公子重耳怕(秦穆公知道后生气),(连忙)脱去上衣,拘囚自己表示谢罪。(后来)有一天,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子犯(对重耳)说:“我比不上赵衰那样善于言辞,让赵衰陪您去吧。”(宴会上)公子重耳朗诵了《河水》,秦穆公朗诵了《六月》。(这时)赵衰说:“重耳(赶快)拜谢(秦伯的)赏赐!”重耳下了台阶,向秦穆公作揖,叩头。秦穆公也走下一级台阶辞让。赵衰(又)说:“您提出辅佐周天子的使命要重耳担当,重耳怎么敢不拜谢(您的厚意)呢!”

鲁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历正月。秦穆公派兵护送晋公子重耳回国。到了黄河边上,子犯拿了一块宝玉献给公子重耳,并说:“我牵马执缰服侍您走遍了天下各国,(一路上)得罪您的地方太多了。连我自己尚且知道有罪,何况您呢?让我从此走开,到别国去吧。”公子重耳说:“我要是不同舅舅一条心,就请白水作证。”说着把那块宝玉扔到了河里,以示求河神作证。(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过了黄河(进入晋国国境,接着)围困令狐,攻入桑泉,又拿下臼衰。同年二月,初四日,晋怀公的部队驻扎在庐柳,秦穆公派遣公子絷到晋国部队(劝说他们退兵)。晋军后退,驻扎在郇城。十一日,狐偃同秦、晋两国的大夫在郇城签订盟约。十二日,重耳接管了晋国军队。十六日,(重耳)进入曲沃城。十七日,(重耳)到(祖父)武公的宗庙朝拜。十八日,(重耳)派人到高梁杀死了晋怀公。

★48 召公谏厉王弭谤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示意。

篇三:文言文翻译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翻译: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

便命名它为“右溪”。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任光禄竹溪记翻译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翻译: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

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 当王羲之决心不再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翻译: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进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 水流进济水。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是古长城。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

篇四:浙江仙居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浙江仙居行知补校高复模拟试题

语文(三)2012.11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朔风/追本溯源 劲歌/疾风劲草 楔子/锲而不舍

B.跻身/济济一堂 霰雪/谄媚讨好 奴婢/筚路蓝缕

C.胼胝/民脂民膏 趑趄/锱铢必较 粮秣/没齿不忘

D.矜持/情不自禁 粗犷/旷日持久 殷红/绿草如茵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想想上一个假日经济的火爆场面,看看这一个假日经济的冷淡经营,这强烈的反差

怎么不让商家暗然伤神

B.浓郁的情韵和深刻的哲理水乳交融,增强了文字的艺术魅力,深深感染着读者,给

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C.乐观的人注意到的是生活中的美好,并尽情享受;悲观的人看到的却是生活中的灰

色,因此他们常常泱泱不乐

D.若用词不妥帖,造句不合法文,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文章的意思弄得

含混晦涩,令人废解甚至误解。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部作品一发表,立即赢得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的一致好评,毁誉参半,文章作

者也因此迅速走红。

B.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辆来往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

隙,或如悬崖却步。

C.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社会上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在网络上传播。

D.做学问最忌怕的是心浮气躁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耐得住

性子和坐得稳板凳。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年来,龙口市各行政村以南山精神为动力,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开拓进取、励精图

治,描绘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

B.民进党执政期间,台湾经济下滑,报道称,台湾2003年曾面对前所未有、凸显劳

工对现状不满的一系列大规模罢工。

C.春节刚过,曾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又像候鸟再度如期而至,广东是否还能像以往的春

天,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呢?

D.取消农业税势在必行,有利于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国际

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

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① 他们只会坐井观天 ② 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进取

③ 他们只会浅尝辄止 ④ 贪婪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⑤ 他们只会穷兵黩武 ⑥ 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

A.④⑤⑥③②① B.①②⑤④③⑥ C.⑤④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①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类目前已经给地面交通、海洋航运和空中飞行制定了合理的交通规则,以避免事故和

混乱。面对太空混乱的交通现状,人类却缺乏有力措施。各种高速运转的太空垃圾几乎不受

任何管制,对人类的航天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

人类将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了。大多数卫星的探测器进入地球轨

道后只能发挥几年的作用,有的甚至一进入轨道就宣布失效了。科学家将人类航天活动留下

的火箭、卫星等飞行器残骸在空间形成的垃圾统称为太空碎片,即太空垃圾。20世纪80年

代是世界各国卫星发射的高峰期,每年向太空发射的不同用途的卫星不下几百颗,而每一次

发射都是一次制造太空垃圾的过程。欧洲宇航局的太空专家称,人类从地面利用雷达和望远

镜观测的太空碎片数量大概是13000多个。其中,地球轨道上至少漂浮着400余个火箭以及

卫星的残骸,它们目前大多正高速绕地球运行。

太空碎片的平均运行速度是10公里/秒,其破坏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这样的破坏力

是航天器所无法抵御的。太空碎片的增多会对航天器构成巨大威胁,一旦受到碎片的撞击,

航天器就会解体;而解体之后的航天器就变成了更多的碎片,会危害其他的航天器。据统计,

到目前为止,地球轨道上已经发生过大约200次这样的爆炸了,而每一次爆炸的后果就是制

造更多的太空垃圾,更多的太空“杀手”。

近日,国际航天安全促进协会在意大利罗马召开航天安全专题研讨会,专门研讨太空交

通管制问题。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则是目前实现太空交通管制的重要途径。美国安全世界

基金会技术顾问布莱恩?维登:“到目前为止航天安全还仅仅是军事领域的话题。促进航天

安全对于太空的军事应用极端重要,但实际上民用太空领域也特别需要航天安全。航天安全

促进系统需要一个国际环境,与航空领域的国际协作是同样的道理,但现在还是很少有公司

或国家在这一领域投入相应的资源。”

为了促进这一系统的形成,从科研机构到跨国公司,再到卫星观测站等各方参与者,已

经收集了大量的必要数据。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融合这些类型各异的资源使之形成一致

的可用资源,同时还要兼顾到各种不同资源的版权和商业机密。一些具体负责地球通信卫星

运行的商业公司也已经意识到了航天安全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所行动。美国防务信息研究中

心主任、空间安全专家特丽莎?赫金斯认为,民用航天安全体系可以向各方(国)提供安全

数据,而且完全与政治利益无关,从而保证太空利用的透明度、缓解太空中的紧张关系。赫

金斯说:“首先就是要求全球各卫星通信公司以及公司与政府之间能够建立航天安全数据共

享机制,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现在制定合理的太空交通规则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专家呼吁阶段,究竟太空交通管制会在

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国际上的公约法律,成为世界各航天大国共同遵守的法规呢?专家认为这

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选自《北京科技报》2008年12月1日,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对“太空交通现状”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太空交通秩序混乱,太空垃圾威胁巨大。各种高速运转的卫星和航天器的残骸几乎

不受任何管制。

B.人类发射一次卫星就制造一次太空垃圾。世界各国每年向太空发射的不同用途的卫

星不下几百颗。

C.太空碎片直接威胁到太空航天器的安全。航天器的速度与太空碎片成正比时会解体

成更多的碎片。

D.航天器爆炸就制造太空垃圾和太空“杀手”。到目前为止,太空已发生大约200次

样危险的爆炸。

7.下列有关“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避免航天事故和混乱,制定合理的太空交通规则迫在眉睫。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

统则是现在实现太空交通管制的重要途径。

B.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首先最关键的就是要求全球各卫星通信公司以及公司与政府

之间能够建立航天安全数据共享机制。

C.为了促进这一系统的形成,除各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卫星观测站等参与者外,一

些相关的商业公司也因航天安全而有所行动。

D.建立这一促进系统需要一个国际环境,世界各国都可以向民用航天安全体系提供安

全数据,从而缓解太空中紧张的政治关系。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航天大国一旦达成共识来建立航天安全促进系统,这不仅可使世界各航天大国之间

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还可以维护各国利益。

B.解决了如何融合各类型资源并形成一致的可用资源的难题,同时兼顾到各类资源的

版权和商业机密,航天安全促进系统有望形成

C.从进入太空领域到今天的50年来,人类遗留在太空的垃圾至少有13000个,它们

大多正高速绕地球运行,从而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

D.鉴于太空垃圾对航天安全的巨大威胁,专家们已经在重视。这意味着实施太空交通

管制和加强太空研究就能避免太空灾难。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

任光禄竹溪记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

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

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

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

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

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

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②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

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

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

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

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

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

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

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节选自《四部丛书》,有删节)

【注】① 绝徼jiào:极远的边地。 ② 荆溪:水名,在江苏境内,注入太

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 槁:枯木

B.然穷其所生之地 穷:根究

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胜:优越

D.而能不溺乎其中 溺:沉迷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或芟而去焉 B.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身死而国灭,为天下笑

C.甥其为我记之 D.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小品文多记竹溪的景物,并借题发挥,对世俗之人不知竹而盲目贵竹、贱竹的

现象作出针砭,对任光禄的言行也有赞美。

B.《竹溪记》名为“记”,所记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任光禄筑园植竹一事,文章并没

记叙事件的始末,却吧重心放在了议论上。

C.第二段引入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同时,

作者用反诘语,表达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

D.文章在比较中写出了三种人对待竹的不同态度,其中,江南人与京师人对竹的态度

截然不同,却在对待奇花石上,存在着一致。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3分)

译文:

----------------------------------------------------------------------------------------------------------------------

----------------------------------------------------------------------------------------------------------------------

(2)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3分)

译文:

----------------------------------------------------------------------------------------------------------------------

----------------------------------------------------------------------------------------------------------------------

(3)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3分)

译文:

----------------------------------------------------------------------------------------------------------------------

----------------------------------------------------------------------------------------------------------------------

13.作者从哪些方面赞赏任君治园“遍植以竹”?请据文意回答。(4分)

答:

----------------------------------------------------------------------------------------------------------------------

----------------------------------------------------------------------------------------------------------------------

----------------------------------------------------------------------------------------------------------------------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7分)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杨冠卿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注】杨冠卿:南宋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知广州,以事罢免。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评价贾傅的?(4分)

----------------------------------------------------------------------------------------------------------------------

----------------------------------------------------------------------------------------------------------------------

(2)试赏析“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一句所蕴含的词人的情感。(3分)

答: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文默写。

①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 。

------------------------------------,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

(2)古诗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

②-------------------,恐年岁之不吾与。----------------,夕揽洲之宿莽。---------------,春与

秋其代序。---------------,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狭的天地

石灵

(1)法国公园附设的动物园里,有两头狮子,当清晨或薄暮,往往发出一种动人的吼声。

每次听了之后,不自觉地有一缕由激动或凄清交织成的酸意,升到胸际。接着是许多遐想,

挤掉手中的工作,挤断正常的思考。

(2)我想到,它在深山大谷里的情形。

(3)赤日西堕,黄云蔽空,长风怒啸,景色为昏。是它出现的最好的背景。于是它或穿

越溪涧,或踞伏崖岭,发为长吼,群山响应,声震山林。如果是秋天,败叶萎枝,簌簌地下

落。不要说猿鹿狐兔,各自潜隐,即山精魑魅,也将不敢显出身形。

(4)但它现在在笼里。

(5)挨着狮栏的另一个栏里,是一只文豹。它不会吼,但据说,它的性子比狮子还急。

每次看它不是在栏里彷徨窜走,就是睡在木板上;睡在木板上,却并非在休息,它睁着两只

篇五:第三册读本文言文选译

高中语文第三册读本文言文选译 说明:考虑到本期时间较紧,特选译几篇供大家自学之用。希望大家先认真阅读读本上该课的原文,细看文下注释(特别是单个字词的含义),注意原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和文言句式,结合课后分析把握文意和写作上的特点。能独立且较准确地翻译每一个句子。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工破开它,刮去竹节 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这样, 因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

在月城的西北角,女墙塌毁,野草丛生,我利用(那里的空地),盖了两间小竹楼,跟月波楼接通。(登上小楼)远望山色一览无余,平视江波,幽静辽远,(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这里)最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最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最适宜下棋,棋声丁丁悦耳;最适于投壶,箭声铮铮动听。这些乐趣,都是竹楼给予的。

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披着鸟羽编织的大氅,戴上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杂念。这时,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生活中的快乐之处啊! 那齐云楼,落星楼,高确实是高!井干楼、丽谯楼,华丽确实是华丽!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贮藏妓女,陈列歌舞罢了,这不是诗人应做的事情,我也不屑于去做。

点评:以上为第一段。以自家的竹楼与王侯贵族的“齐云”、“落星”等相比,表达作者人生取舍的态度。

我听竹工说:“用竹做瓦,只可以用十年。如果铺两层,就可以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乙未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丙申年又转到广陵,丁酉年又调入中书省。戊戌年的除夕,奉命调到齐安。己亥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城。四年之间,奔走不停,不知明年又在什么地方,难道还怕竹楼容易朽坏吗?希望后来的人跟我志向相同,能接着修整它,希望这座竹楼永远不会朽坏。

点评:由竹工语引出自己遭贬黜的经历和对前途的忧虑,抒发愤世嫉俗的感情。 咸平二年农历八月十五记。

黄州快哉亭记

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点评:从长江水势写起,简介“快哉亭”建亭命名的由来。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声嚎叫。景物变化万端,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向西眺望武

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至于沙洲的岸边,故城的废墟,是曹孟德、孙仲谋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用来使世俗之人称快。

点评:从不同角度描绘壮美江山,寓含“快哉”精义。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 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 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而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儿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往什么地方没有快乐呢?现在,张梦得不因为被贬官而感到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自适山水之间,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如果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失意文人感到悲伤憔悴以至不能禁得起的景物,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点评:泛论“忧”、“乐”,赞同不以际遇坎坷为念,而忘情山水,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载。

入蜀记

(七月)十四日,傍晚,天晴。打开船舱中向南的窗,观看河山风光。姑熟溪中有很多鱼,不时冲开水面跃出来,夕阳照映溪水,如同银刀一样。垂竿钓鱼、拉网捕鱼的人满眼都是,因为这缘故,鱼价很低,家僮差役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当地的人说,这溪水很肥,适于鱼的生长。等到我唱了这溪水,觉得水味道真根甜,难道当真是因为水肥的缘故吗?溪的东南许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颜料染过一样,原来是青山啊。

点评:主要写姑溪山清水秀,破水银鱼跃夕阳的壮丽景色。

(八月)十四日,(船从富池出发西行)拂晓,下雨。经过一座小石山,(这座山)笔直得像从山顶一刀削去一半,跟余姚江边的蜀山很相似。行船在江上,遇到一木筏,宽十多丈,长五十多丈。上面有三四十户人家,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中间有相往来的通道,还有神祠,这是向来没有见过的。驾船的人说,这还是小的呢,大的可在竹筏上铺上土作菜田,或开酒店,大得却不再能开进小水湾,只在大江中行进罢了。这天刮逆风,(纤夫)用力拉船,从天亮到日落才走了十五六里。船在刘官矶停泊,这里古代蕲州边界。子侄等辈上岸,回来后说:“发现一条小路,(从小路)到山后面,有一个小湖,面积很大,莲子菱角很多,沿湖有很多木芙蕖,几户人家在夕阳中,芦苇篱笆、茅屋房舍,仿佛是一个幽雅的地方,而且寂静得没有人声。有很大的梨,想买它,但没法买到。湖中有轻快的小船采菱角,叫他们也没有人答应。想要再看个究竟,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打捉野兽的工具,怀疑有虎狼,于走不敢再向前走了。”刘官矾,传说走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

去,曾在这里拢船上岸。晚上,看见大鳖在水中沉浮。

点评:主要写所遇竹筏水上人家的奇观。

(八月)二十一日,(船从黄州上游戚矶港出发)经过双柳夹,回头望江上,远山重重深幽清秀。从离开黄州,虽然行进在双柳夹中,也都空阔辽远,地形渐渐高了,大多种些豆子、谷子、荞麦之类的粮食作物。晚上,在杨罗洑停泊,这里堤岸宽大,柳树高密,居民稠密众多。鱼像土般便宜,一百个铜钱(买的鱼)可以使二十个人吃饱;又都是大鱼,想找点小鱼养猫,不能找到。

点评:记夜泊杨罗洑的见闻。

(九月)九日,(船行至荆州石首县境内)早上,往拜土神的庙。路旁的民屋,覆盖房顶的茅草都有一尺多厚,整齐得没有一根乱草。张起船帆,在江中航行三十里,在塔子矾停泊,塔子矾是江边的大山。从离开鄂州,到这里才见到山。买羊买酒,在村庄旁的水边停船,因为是重阳节的缘故,杀了一只羊,几条船分买了,不一会就吃完了。在江边的人家那里买了几枝菊花,芳香可爱,因此就喝得醉了。夜里下起雨来,非常寒冷,这才开始盖被子了。

点评:记载船泊塔子矶,适逢重阳节,与村民同乐的情景。

(十月)二十一日,(船过归州)在船中望石门关,才能通过一个人,真是天下最险的地方。晚上,船停泊在巴东县,大江和山川都很雄伟壮丽,远远超过了秭归。街市上很萧条冷落,县城里才一百多户人家,县令办公的地方以下都是茅草屋,没有一片瓦。代理县尉的是秭归的县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薄是右迪功郎杜德先来,都是四川人。拜见寇莱公词堂,登上秋风亭,下面挨着长江。这一天天阴很重下着小雪,天气凄冷,再看亭子的名字,使人怅然若失,才有流落天涯的感慨。于是又登上双柏堂、白云亭。堂下原先有寇莱公所栽种的柏树,现在已经枯死了。然而南山峰峦很多,秀丽可爱。白云亭是天下最幽奇最绝妙的地方,群山环围着,一层一层显现出来,古木繁密茂盛,往往都是二三百年长起来的。亭栏外面有两个瀑布直流进山涧中,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冷气侵入骨间。它的下面是慈溪,奔流着与长江会合。我从江浙进入湖北,行程五千余里,经过了十五州,最美的风景没有超过白云亭的,只在县尉办公之地的后方。巴东知县一点事也没有,作县令的可以睡觉、吃饭都在亭子中,那种乐趣简直无边,可是县令空缺动不动就是两三年,没有谁肯来补缺,这是为什么啊?

点评:记当日拜谒寇准祠,登临秋风亭,观赏白云亭的情景,抒发流落天涯远放边鄙的人生感慨。

任光禄竹溪记

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集聚的东西,自极远的边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求取的,所不能求取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自己(的钱)。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唉!奇花异石诚然

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语说:“人离乡则愈贱,物离乡则愈贵。”如此说来,世上的美丑好恶,又有什么不变的标准呢!(“或芟而去焉”中的“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斩竹而薪之”中的“薪”、“宝吾之所薪”的“宝”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百钱买一花,不自惜”是宾语前置句,即“不惜自”,不吝惜自己的钱;“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是被动句)

点评:记述京师人贵竹和江南人贱竹的奇怪现象。通过对比手法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最后抒发感慨。

我的舅舅任光禄君在荆溪的边上构筑了一个亭园,到处种竹,不种其它的花木。竹林间造了一座小楼,有空就与客人在那里吟诗啸歌。他偶然对我说:“我不能与有势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胜况,单独在这里取山地本来所有的东西,可以不化费劳力而使满园苍翠葱茏,也足以自适。因此自称是竹溪主人。请外甥为我记述一下吧。” 我以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势力者攀比,而随意取其当地所有;恐怕还是对竹独有特殊的爱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诉别人吧?过去有人谈论竹子,以为它决没有动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爱。所以它奇巧怪异不如石,妖艳柔美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如高傲独立的士人,不能与尘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来,知道珍爱竹子的人极少。那么京城人难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爱的吗?他们不过是想用此与别人争夸富贵,如同用奇花异石向人炫耀一样。所以京城人的珍爱竹子,与江南人的不重竹子,他们同属于不知竹是一样的。(“无乃??欤”,固定句式,恐怕??吧)

点评:写任光禄治园,遍植以竹,自名竹溪主人,点题并点出“记”的由来。

任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任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世上可喜可玩的万物,原有不能割舍的吗?那么即使竹子不是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将竭尽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兴。任君的财力虽然使他能尽量寻觅奇花异石,然而他的爱好本不在此啊。可叹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为人贵重,对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

点评:论述任光禄知竹爱竹的根源在于他的孤高独立的人格,抒发感慨,结束全文。

西湖七月半

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

点评:点题,引出下文。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类来看他们。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师,主人戴着士人的高冠,盛筵摆设在面前,灯火通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晃动的灯扰乱了湖面的宁静,名义上是欣赏月色,却根本不看月,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楼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家闺秀,带着荚貌的少年男子,笑声叫声夹杂在一起,船上的人环坐在平台上,只顾盼自己周围,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是,也坐着船,也带着乐师和歌妓,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闲散的僧人,他们慢慢地喝酒,轻轻地唱歌,乐器低声地吹弹,箫笛声、歌声相互配合,这种

人也在月下,既看月,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可以看看这一类人;一类是,既不坐船,也不坐车,他们衣衫不整,连头巾也不带,喝醉了酒,吃饱了饭,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丛中,在昭庆、断桥这些景点上乱呼乱叫,装假醉,哼唱着无腔无调的曲子,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不看,可以看看这一类人。其中一类是,(坐上)罩有薄幔的船,(带着)洁净的茶几,烧茶的火炉,茶水当即煮起,白色的茶具慢慢地传递,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志趣相投之人,他们邀请月亮也坐上他们的坐席,有时停船在树影之下,有时驾船进入里湖躲开嚣杂的喧闹,他们欣赏月色,但人们却看不见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他们也并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点评:分写五类“看七月半之人”。

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巳时出城,酉时回城,错开了月色最好的时光,如同避开仇人。这一晚,常常贪求那欣赏月色的名声,成群结队地争看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湖岸等着。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快些赶到断桥去,好赶上那里最热闹的时候。因此,二更以前,西湖上的人声、奏乐声,如开水沸腾,如房屋撼动,如梦魇时的喊叫,又如喃喃的梦话,如聋人叫喊,又如哑人咿语,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景致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击打船篙,船帮碰着船帮,人肩并着肩,脸对着脸而已。过一会儿,游兴尽了,官府摆的赏月筵席散了,差役吆喝着开道,官轿离开了。轿夫呼叫船上的人,用城门要关来吓唬那些游人,灯笼火把像一列列星光,人们一群群簇拥着灯笼火把离开了。原在岸上的人也成群列队地赶在关城门以前进城,湖上人渐渐稀少,不一会儿就走尽了。

点评:写杭州人游西湖徒具虚名,凑热闹的情景。

这时候我们才拢船靠岸。断桥上的石级才凉下来,我们在上面铺上席子,招呼客人一同纵情饮酒。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山也重新梳妆,湖也重新洗面,刚才那些慢慢饮酒、低声唱曲的人出现了,那些在树影下停船的人也出来了。我们和这些人打招呼,互致问候,拉着他们同坐一起,饮酒说笑。文雅有趣的朋友来了,有名的歌妓也到了,酒杯碗筷安放好了,乐声、歌声也开始传出来。月色寒凉皎洁,东方将要发白的时候,客人才各自离开。我们让船荡到十里荷花之中,在船中酣睡。荷花香气催我们入睡,做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美梦。

点评:描写西湖月夜美景,抒发雅士赏月的处处诗情。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可是商讨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在许多方面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向您)硬罗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为自己辩解了。又想到君实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点评:说明相互分歧的原因,希望对方能有所谅解。

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假如)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掌握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