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呼啸山庄主题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2:07 体裁作文
呼啸山庄主题赏析体裁作文

篇一:《呼啸山庄》主题分析

Analyses of the theme of “Wuthering Heights”

-------Greg 郭永

The author lived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that is, the unrest beginning period of the Victorian age. With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xerting its influence on the whole British society, capitalism enjoyed rapid development while exposing more and more its defects: severe confrontation between capitalists and workers; high unemployment rate;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various social evils began to develop and spread. The author also finished her famous work” Wuthering Heights “under such background.

In this novel, the author criticized a series of social evils through her description of plot. We could find these from the main characters.

The social strategy between Heathcliff and Cathy lied in their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Cathy was a young lady who came from a wealthy family while Heathcliff was only a Gypsy orphan. In this novel, he had suffered discrimination and persecution since he was young. Just like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drama”The Merchant in Venice” Shylock, who represented the thousands of discriminated and persecuted Jews. Heathcliff also represented many Gypsies who lived in hardship of that time. In the novel, Heathcliff and Cathy were innocent playmate; they developed their love since they were young. But as they grew up, Cathy gradually realized the immense disparities of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their love was unacceptable to the society of that time. Strict hierarchy accounted for their separation. So the author here criticized not only racial discrimination bur also hierarchy.

“Wuthering Heights” was composed in the Victorian age. In that time, there were some standards of evaluation for women: women were considered as family angels and they lived as daughters, wives, and mothers. So we can see that women at that time are not allowed to live independently, they have to depend on their fathers, husbands, and sons. In this novel, as a little daughter who was deprived of all rights, Cathy had a kind of sub-consciousness to rebel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represented by her brother Hindley. We can see that from the gift she hoped from her father when he

left for Liverpool; she wanted a horsewhip which symbolized power. After Hindley inherited the Wuthering Heighets, he forced Cathy to leave Heathcliff, which made him hostile to both of them. Cathy tried to rebelled against him, but she failed.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women’s independent awareness was ex

呼啸山庄主题赏析

cluded from their status and body. These represented author’s criticism to patriarchy.

During her staying in Thrushcross Grange, Cathy knew Linton, a handsome, young man, who was the successor of the Thrushcross Grange. During that period, her mind began to change. She discarded her past mind which was replaced by some material thoughts. After she came back from the Thrushcross Grange, she determined to marry Linton. It was a hard decision, and the reason why she made such a decision was complicated. For one thing, if she married Heathcliff, their marriage was unacceptable to the society, and they might become beggars as she said. But if she married Linton, she could rely on his wealth and fame to help Heathcliff to get promotion and live a good life. Besides, she also could get rid of Hindley’s interference in her life. For another, she also had some private purposes, as she said,”Linton is rich, young and handsome. He meets all the requirements of girls’ choice of husband. I could become the most famous woman in that area by relying on Linto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se words representing her mind of hypocrisy, money-worship and ignorance. We should not blame her for these, because it wa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at time made she had such ideas.

In a word, the society of that time was money-oriented and full of hypocrisy.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it is hard to keep the purity of human’s nature. Heathcliff was discriminated because of his background and social status. He belonged to the low class. Though he became rich later, people only respected his fame and wealth rather than himself. Besides,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Cathy was deprived of her freedom to choose her true lover. In “Wuthering Heights”, Emily Bront? clearly showed readers her criticism to these.

篇二:《呼啸山庄》赏析

【摘要】《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是西方文学的巨著,它奠定了艾米莉?勃朗特在英国文坛的地位。《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奇特的小说,是神秘万分的“怪书”。小说充满了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作品运用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和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伤感和忧郁,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猛烈的情感,震撼人心。

【关键词】希斯克利夫 凯瑟琳 辛德雷 爱恨情仇

【Abstract】" Wuthering Heights " is a British novelist Emily Bront's representative works, is the western literary masterpiece, it paved the way for Emily Bront in the British literary position. " Wuthering Heights " is a British literary history of a unique novel, the mysterious " is extremely strange book ". The novel is full of horror, morbidity and heresy, works with strong love, hate and rage of the ruthless revenge instead of sorrow and melancholy, full of rich imagination and strong emotion, excite people's mind.

【Key word】Heath Cliff Catherine Xin Delei love and hate

《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一部小说。这是一部十分奇特的小说,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小说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以及由此而生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作品中既有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情,变态的复仇,也有神秘而阴森惨暗的恐怖气氛。

一、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是英国社会动荡斗争的年代,当时,资本主义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不断恶化,失业工人日益贫困,大量童工被折磨致死。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父亲原是个爱尔兰教士,一八一二年娶玛丽亚?勃兰威尔为妻,膝下六个儿女。一八二零年全家搬到豪渥斯地区一处偏僻的旷野角落安家,勃朗特三姊妹就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一生。

艾米莉?勃朗特是小说家,也是诗人。许多批判家都认为艾米莉是勃朗特三姐妹中最有才华的。英国的批判家拉尔夫?福克斯写道:“《呼啸山庄》毫无疑问是人类所创作的最非凡的小说之一,因为这部小说中艾米莉挖掘了生活中绝望的痛苦。一个充满热情和想象力的女孩,生活在维多利亚中期英国西莱丁的荒野上狂风呼啸的牧师家中,写出了这样一部小说,夏洛蒂通过罗切斯特和《简?爱》之间高尚的爱情表现了这些女孩孤独、被压抑的生活……然而艾米莉不满足于此,在荒原上石头房子中那种疯狂、充满恐惧的氛围中,她的爱确实征服了一切。

二、作品简介

《呼啸山庄》是一部爱情悲剧。小说描述了一个畸形社会的生活,勾勒了被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阶段逐步展开:

第一阶段首先叙述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的特殊感情,他们对辛德雷暴虐的反抗,他俩在共同反抗中萌发的真挚爱情。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和愚昧,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却不幸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生命。

第三阶段描绘希斯克利夫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第四阶段交代希斯克利夫的死亡,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变化。

《呼啸山庄》主要描述弃儿希斯克利夫的故事,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被恩萧先生收留。呼啸山庄是恩萧先生的庄园,环境阴沉,远离外界。恩萧先生对希斯克利夫很好,但恩萧死

后,新主人辛德雷欺侮希斯克利夫,把他赶到仆人那去,不让他接受教育,强迫他像其他雇工那样艰苦劳动。希斯克利夫深爱辛德雷的妹妹凯瑟琳,凯瑟琳也爱他,但她害怕嫁给他有辱自己的身份。希斯克利夫认为无望和凯瑟琳结婚后,离开了呼啸山庄,三年后他回来时已是个富人,凯瑟琳此时已嫁给懦弱的埃德加?林顿。希斯克利夫住在呼啸山庄寻机报仇。他疯狂的爱凯瑟琳,这使凯瑟琳生下女儿凯西后早逝。希斯克利夫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埃德加?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林顿,对她很残忍。希斯克利夫控制了辛德雷和他的儿子哈里顿,来报复辛德雷在他年幼时对他的虐待。希斯克利夫为了得到林顿家的房产逼迫凯瑟琳的女儿凯西嫁给自己生病的儿子,当他马上就要成功时他的儿子死了,而凯西爱上了哈里顿。希斯克利夫此时已经老了,一直思念凯瑟琳,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复仇毫无意义。

三、人物分析

自1848年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出版以来,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其中不乏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爱情的分析与探讨。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扭曲的病态爱情观是一种“暴力迷恋”。

希斯克利夫形象寄托了作者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温暖的弃儿在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憎。他的天性本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无情。辛德雷的皮鞭不但使他认识到人生的残酷,也使他认识到委曲求全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和报复。凯瑟琳曾经是他的伙伴,他的爱人。他俩在共同反抗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是,凯瑟琳最终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因为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乃至最终悔恨丧命,也毁了对深爱她的希斯克利夫,还差点害了自己的女儿。艾米莉?勃朗特对凯瑟琳既有同情,也有愤慨;既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小说的重大转折。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导致了疯狂的复仇。希斯克利夫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两家庄园,还让他们无辜的后代也饱尝了苦果。希斯克利夫疯狂的报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叛逆和反抗精神。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不但是社会的悲剧,而且是时代的悲剧。

四、作品魅力

希斯克利夫的爱——恨——复仇——人性的复苏,是始终贯穿作品的脉络。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神秘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在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让整个故事始终笼罩在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希斯克利夫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五、结语

希斯克利夫是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反叛者,凯瑟琳在童年也是反叛者。他们纯洁的爱情被资产阶级的阶级偏见摧残。因此希斯克利夫首先是被压迫者,然后决定报复,但是他的过度报复,使他从被压迫者变成了压迫者。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实现充实完整的人类生活。

【参考文献】

[1] 贺道中. 论《呼啸山庄》对人性的探讨[J]. 山花:下半月, 2010,(8).

[2] 王玉洁. “暴力迷恋”:一种扭曲的爱――解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J].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2010,(9).

篇三:《呼啸山庄》主题之精神分析

讲坛:《呼啸山庄》主题之精神分析

□衡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部 刘剑 罗忠民

摘要:基于小说《呼啸山庄》主题的精神分析及对作者人生经历的研究表明,该小说是对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的真实描绘,主人公之间的生死恩怨反映了作者意识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

突,而各主要角色的相继死亡,象征着艾米莉人格的分裂及其精神世界的最后崩溃。

关键词:呼啸山庄;主题;精神分析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于约克郡一个贫穷的牧师家庭,终其一生,艾米莉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约克郡的荒原上,与外界交往甚少。自《呼啸山庄》问世以来,文学批评家一直惊异于这位身居荒原的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戴维·塞西尔说:"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当中,《呼啸山庄》是唯一的一部没有(即使是部分地)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1](P328) 这本小说的主题也就成了许多学者争相阐释的内容,例如,蒲若茜认为该小说反映的是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主题,揭露了人性的邪恶与阴暗面。[2](P47) 刘宏业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入手,认为小说反映了人性的泯灭与复苏这个主体;[3] (P124) 黄巍从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入手,认为小说反映了人们追求自由和自我束缚两种倾向的矛盾。[4](P95) 叶利荣认为小说的主人公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都迷失了自我, 小说反映的是他们追寻自我的历程。[5](P114) 尽管评论者各执一词,但这些评论都反映了这部像谜一般的小说丰富的内涵及其主题的复杂性。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艺术活动都是潜意识的表现,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人类被压抑的欲望,艺术,如同梦一样,是潜意识以幻想的形式进行的释放,是源自本我的欲望的一种宣泄。[6] ](P65) 考虑到艾米莉内向孤僻的性格及其离群索居,本文认为,艾米莉对外界的世界了解甚少,因而这部小说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她分裂的自我在其内心情感世界里的种种冲突。正如毛姆所言,"在一个作家的第一部小说里-就我们所知, 艾米莉只写过一本小说-很可能包含着某种满足宿愿的因素和某种想象的因素。" [7](P123)

艾米莉出生于偏僻而闭塞的哈沃斯,从小就受到宗教思想的熏陶,待人诚恳,富有同情心,因母亲早逝,起初她由体弱多病的姨母照料,六岁时她被送进一所由慈善机构捐办的学校,这是一所监狱般的学校,在那里艾米莉遭受了非人的虐待,最终她虽然死里逃生,但她的两个姐妹玛丽亚与伊丽莎白却未能活着离开那里。像她父亲一样,艾米莉性格内向孤僻,羞怯,虽然受过良好的书本教育,阅读过许多书籍,但却难以面对和适应复杂的充满竞争的社会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妇女没有任何经济与社会地位,她们所能从事的职业只有担任教师或家庭教师。艾米莉曾经担任家庭教师并尝试以此作为自己谋生手段,但她的这段经历却显得异常艰难。她和姐姐夏洛蒂也曾尝试经营她们自己的学校,但最终却归于失败。在艾米莉短暂的一生中,她饱尝人间的伤痛,母亲、两个姐妹、父亲相继死亡,谋生路上又屡遭挫折,生活孤独而窘迫,一生中缺乏来自男性的关爱。来自生活的重压以及对外界生活的恐惧使艾米莉深感压抑和无助,更令她感到极度自卑,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内心深处的痛苦、绝望以及对爱的渴求。

著名心理学家及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可分为三部分: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 ego)。"本我"是潜意识的一部分,其中充斥着人类被压抑的原始本能、欲望和冲动,它以快乐为其唯一的行为准则,追求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本能欲望的满足。"自我"是显意识的一部分,源自于"本我",而"超我"亦是意识的一部分,是理想化的自我,它总是在社会道德的规范下行事。"自我"位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它奉行的是"现实原则", 趋利避害, 将那些不能被社会接纳的东西压抑和储存到无意识中去, 为本我寻找一个达到目的的最佳方式, 既防止过度压抑造成精神伤害, 又避免与社会道德公开冲突,因而"自我"总是试图在"本我"与"超我"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自我"与"本我"之间的关系好比是"马"与"骑在马上的人"之间的关系:人约束着马匹,但又不能够完全控制它。[8](P85) 在《呼啸山庄》中,具有原始、暴烈的性格的希斯克利夫实际上代表她潜意识里的"本我",女主角凯瑟琳则代表 "自我",而温文尔雅的林顿则代表 "超我"。 这三个主要角色的性格以及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一切正是小说艾米莉内心深处种种矛盾与冲突的真实反映。

"自我"源自于"本我",因而与超我相比,大多数时间自我总是会倾向于本我。正如凯瑟琳说,"他(希斯克利夫)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与我总是一样的"。(第80页) "艾米莉集双重人格的冲突, 分裂的痛苦, 孤独傲世的个性, 病态的心理于一身, 从而塑造了世间的两个精灵-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9] (P40) 在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身上都洋溢着一种原始的野性美,他们粗野,狂暴,如同呼啸山庄恶劣的气候。"超我"在社会道德规范下形成,比起原始野蛮的"本我"看起来似乎更文明、更高尚。当凯瑟琳第一次来到画眉山庄时,她被这里安详、文雅、富足的生活方式深深地吸引住了,而在社会道德价值观的映照下,本我显得异常野蛮与丑陋。在凯瑟琳的眼里,希斯克利夫外表丑陋,行为粗俗,而且地位低下,她羡慕画眉山庄主人文雅的举动并试图模仿他们。尽管凯瑟琳在内心深处爱着希斯克利夫,但却认为下嫁自己的仆人将有辱自己的身份,仅仅为了财富与儒雅的外表,凯瑟琳最终嫁给了林顿,背叛了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感情。凯瑟琳既想抓住符合世俗社会价值观的东西,又不想放弃灵魂深处的真实的情感,试图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她既无法放弃对希斯克利夫发自灵魂深处的爱恋,又无法抗拒外部物质文明的诱惑。尽管世俗的价值观下她希望嫁给一位"体面"男人,但她跟林顿的婚姻并没有给她后来的生活带来真正的快乐。对于过去她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互为灵魂互为彼此的心灵契合,凯瑟琳始终无法释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本我便没有自我的存在。凯瑟琳说,"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永远、永远在我心上:并非作为欢乐,而是作为我自己一部分的而存在"。

源自社会道德规范的超我总是非常肤浅而且总是试图限制自我的行动,这就使得自我时时有窒息的感觉, 这也使得自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倾向于本我。凯瑟琳对林顿就失去了兴趣,在她看来,画眉山庄已变成一座束缚她自由的监狱,令她欲罢不能。凯瑟琳不惜以绝食的方式来毁坏自己的身体以达到报复丈夫林顿的目的。她发誓如果他的死能够毁灭林顿的话,她情愿杀死自己。"被囚禁在这里,我已经身心俱疲,无法忍受,真希望能逃到另一个美好的世界里去,永不回来"。(第161页)但是自我最终是无法忍受束缚的, 凯瑟琳嫁给林顿后仍一直对希思克利夫念念不忘, 最后,她终于认识到她与林顿的婚姻是完全错误的,"在我内心的深处,灵魂居住的地方,我确信我错了"。(第79页)当希斯克利夫问她,"你为什么蔑视我?为什么背叛你自己的心呢" ,凯瑟琳回答:"我知道我错了,我正用死来偿还我的错误"。(第161页)

本我与超我在本质上说是绝然不同的,因而根本上来说两者是对立的,它们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利用社会道德规范的力量,超我总是试图去压制本我,出于本能,本我自然会反抗并试图毁灭超我。《呼啸山庄》中男主角希斯克利夫与林顿之间的斗争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本我积聚着原始欲望与冲动,充满着野性的力量,与本我相比,超我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一旦遭到压制,本我便会疯狂地进行报复,小说中懦弱的林顿在希斯克利夫的进攻下显得毫无招架之力。凯瑟琳的背叛使希斯克利夫渐渐走向复仇的极端,他残忍地实施了一系列的复仇计划。他首先通过赌博使辛德勒倾家荡产落魄而死,夺取了呼啸山庄,并将辛德勒的儿子哈里顿变成了一个粗俗且一字不识的仆人,接着他又欺骗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的感情,并说服她与之私奔,致使她饱受流离之苦和精神折磨并客死他乡,后来,希刺克厉夫又设计夺取了画眉田庄,继续残酷迫害两家的后裔,复仇已成为他生活的唯一意义,尽管复仇的成功无法让他感到丝毫的快乐。

在艾米莉的心里,她渴望着自我与本我能摆脱超我的束缚而重新结合,这意味着人格的放纵,但社会习俗与道德使得这一愿望不可能实现。在这部小说里,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为求得精神的解脱而进行的绝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尘世间已经没有任何食物可以满足这对恋人的需要,只有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才可能找到各自所需的养分,那就是他们彼此。死后的凯瑟琳,灵魂继续游走于呼啸山庄广漠的原野,重返她最初的野性。希斯克利夫死后被安葬在凯瑟琳和林顿的坟墓中间,在死亡的解脱中,他们的灵魂再次相拥,重返最初的和谐。希斯克利夫在小凯蒂和哈里顿身上看到了他与凯瑟琳的影子,这也唤醒了他沉睡的怜爱之情,最终放弃了对世界的仇恨,停止了自己的报复计划。故事的结尾,小凯蒂(凯瑟琳的精神化身)与哈里顿(希斯克利夫的化身)的最终结合,象征着作者内心深处的本我与自我的重新团聚。

成长的经历与生活环境造就了艾米莉缄默、孤僻的性格, 她常为自己的孤寂、失落而哀叹,尽管她短暂的一生几乎全是在约克郡他父亲的教区牧师住宅里度过的,但她内心对亲情、爱情的渴望与女性的自尊、矜持之间的矛盾无时不在继续。与外界社会的长期隔绝及情欲的长期压抑,艾米莉没有其它的选择,只能把她所有的失望、郁闷、压抑与愤怒发泄在她虚幻的世界-《呼啸山庄》里,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本小说看起来是如此的神秘、暴虐与阴郁。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艾米莉内心世界的真实矛盾,主人公希斯克利夫、

凯瑟琳以及林顿之间的生死恩怨反映了作者意识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而各主要角色的相继死亡,表明其内心矛盾无法调和,象征着艾米莉人格的分裂及其精神世界的最终崩溃。

参考文献:

[1] 杨静远. 勃朗特姐妹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2] 蒲若茜.《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 外国文学评论. 2002,(1).

[3] 刘宏业. 试论《呼啸山庄》的艺术结构与主题.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

[4] 黄巍. 自由与枷锁--试论《呼啸山庄》中的矛盾主题.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2).

[5] 叶利荣. 追寻自我的历程--《呼啸山庄》主题新探.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

[6] 胡海燕. 渴望爱与自由. 西藏大学学报. 1999, (2).

[7] 马格丽特·莱恩. 勃朗特三姐妹[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2.

[8] 车文博. 西方心理学史.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9] 董 敏. 试论艾米莉个性特征对《呼啸山庄》的影响. 唐山学院学报, 2007,(1). 注:所引《呼啸山庄》原文均出自于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1994.

作者简介:

刘剑(1974-),男,湖南株洲人,硕士,从事英国文学、语用学及翻译理论研究 罗忠民(1956-),男,湖南衡阳人,硕士,教授, 从事英美文学、二语习得及应

篇四:呼啸山庄 赏析

荒原中的爱与恨

————浅析《呼啸山庄》

摘要:《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给后世留下的惟一一部小说,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它主要是一部爱与复仇的小说:爱与复仇二者紧密相关,爱之深,痛之切,爱是复仇的动因,复仇是失败的爱的结果,复仇的疯狂正是爱之深的体现。当温柔甜蜜的爱情变为阴冷而暴力的报复,当刻骨铭心的爱情变成残酷无情的死亡,这份爱情便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挽歌,既悲凉又浪漫。而《呼啸山庄》为我们所展示的是:爱与恨没距离。

关键词: 呼啸山庄 荒原 爱与恨 凯瑟琳 赫斯克利弗

《呼啸山庄》是由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一部小说,而艾米莉正是另一部著名小说《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艾米莉自小内向,缄默又带着几分男性的自居感。在少女时代写诗的时候,她就显现出一种内涵更深的倾向。在《呼啸山庄》出版后的一年,艾米莉劳累成疾而逝。“根据姐姐夏洛蒂的描述,艾米莉聪明、仁慈、但是十分的固执。意志坚强胜过男性,个性纯朴似儿童,她的天性是特立独行的。”因此,作者笔下的《呼啸山庄》是一本可怕的、令人痛苦、强有力而又充满激情的书。《呼啸山庄》自被人们认识以来,读者群越来越大。它因此有了“最让人猜不透的英国小说之一”这样的称谓,也被称之为“文学中的斯芬克司”。然而在本书出版之前,艾米莉·勃朗特几乎是默默无闻的。只是她离世之后,人们对这部作品的热爱才进入狂热,对于她的研究解释也多如牛毛。好多的读者更是反复的阅读,似乎总能在里面找到能产生共鸣的东西。这位女作家,一个荒原上的隐居者,足不出户,几乎没有什么社会经历和社会经验。而且据考证,她没有爱过任何人,也没有被任何人爱过,她是用怎么样的心态和方式写出这英国最伟大、最炽热的爱情故事的呢?这些都是读者一直在思考的疑问。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强大意志力、不服输、热爱自然和自由的体现。这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小说源于其孤单而又卓越的想象力以及她对社会的深刻见解。戴维·塞西尔说:“她展望世界 ,看到这个世界分崩离析、杂乱无章

感到她内心有一股力量,要在一本书里把它统一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几乎随时都可以从呼啸山庄中感受到各种人文主义气息,有时让人亲切,有时让人恐怖,有时却让人心痛。这些气息穿梭在整个故事和这片荒原里。

艾米莉一生中很少离开生她养她的那个阴郁的约克郡荒原,她挚爱荒原有如生命,带着本能的喜悦投身到追求的狂喜中去 ,“在她眼中,最幽暗的石楠丛会开放出比玫瑰还要娇艳的花;在她心里 ,铅灰色的山坡上一处黑沉沉的溪谷,会变成人间乐园。她在荒凉寂寥的处所找到许多开怀的乐趣 ,而她胜过一切、最最热爱的是——自由。”荒凉幽寂隔绝尘世的旷野激发起艾米莉心中的深沉伟大的情感,而她以敏感的心灵及其超乎寻常的想像力,表现了自然与人的默契。

因此,《呼啸山庄》从头至尾都是弥漫着乡土气息的。所有的故事都以之为背景。他带着荒原的色彩,荒原中的野性像石楠的根一样虬结多枝。呼啸山庄是风暴肆虐的地方。场景时而阴云密布时而鬼哭狼嚎,时而暴风骤雨,阴森惨淡,故事始终再神秘气氛的笼罩下。从呼啸这一名词上也可以看出这地方在风暴天气中所受的气压骚动。 “从那房屋旁边几颗过度倾斜的矮小枞树,还有那一排瘦削的荆棘都向一个方向伸展枝条,仿佛向太阳乞讨,都可以看出北风在这荒原上肆虐的威力了”。在这里包含着一切可以称之为风暴的元素——严峻、愤恨、野蛮、任性、疯狂。故事里的主人公们都是一群一心想像粗野的野人一样狂野的生长,带着愤恨、叛逆——还有自由。整个原野就是故事主人公们的生命。赫斯克利弗是恩萧先生捡来的一个孩子,赫斯克利弗原是他们一个夭折了的孩子的名字,作为让这个外来的吉普赛人自然地融入到这山庄之中。

在小说中,赫斯克利弗和凯瑟琳是热爱荒原的。早年赫斯克利弗与凯瑟琳不怕辛德雷的惩罚,跑到荒原上自由的奔跑,嬉戏。像天空中翱翔的鸟儿一般无拘无束。这荒原是自由的乐土,是爱情和欢乐的象征。在凯瑟琳眼中,呼啸山庄是她的天堂,而鸟语花香的画眉山庄则像是带有围墙的伊甸园。成年后,一旦走出了这个荒原,成了画眉山庄的女主人后。画眉山庄在她眼中又成了一座支离破碎的监狱。所以,凯瑟琳死后,坚决要求葬在旷野内。她说:“我准知道要是我重新回到那张满石楠的小山头上,那我就会恢复我本来的样子”。十八年后,赫斯克利弗为了找到自己的归宿,也拒绝进食,他选择了死亡,他认为只有死亡能让他们回到大自然,回到荒原中,在荒原的怀抱中,得以再次拥抱,生前的遗憾在死亡后得到慰籍。他们因为荒原而快乐,无论是生还是死都不渝。

正如夏洛蒂1850年时,给《呼啸山庄》作序时说:“《呼》从头到尾是乡土气息的。它带着荒原色彩,野性,像根一样虬结多枝。它也合乎自然的,不会是另一个样子,因为作者本人就是荒原上土生土长的人,荒原哺育长大的孩子。”

艾米莉以深邃的洞察力关照着她深爱的荒野,而这荒野也正是她心目中宇宙的缩影,这是一个封闭的、自我满足的世界,而这个小世界又由两个截然不同的微观世界——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构成。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分别代表着人们生存状态的两极——风暴和宁静,当这两极遭遇时, 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聚集着咆哮灵魂的呼啸山庄,还有幽幽鸟语,莺歌燕舞的画眉山庄,软弱的小林恩当然算得上是个阳光少年,但是,这个软弱敦厚的年轻人竭尽全心和全生的力量给凯瑟琳的爱,也不如赫斯克利弗一天来得猛烈。

小说中,动荡不安的情绪和各种奇特现象的神秘意蕴与情节的发展环环相扣,弥漫着骇人的气息,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赫斯克利弗出走的那个夜里,狂风暴雨大作,电闪雷鸣,宅子一角的树倒下并且打垮了烟囱,砖石、煤火轰然而下,这种狂暴不驯的 自然力,表现着赫斯克利弗粗野的生命力和内心的愤怒。而在凯瑟琳死去的清晨,晨曦通过房间的百叶窗静寂的透进来,淡红色的光线温和柔润,凸显而出死亡仿佛是一种无法言喻的超越境界,既然生是陷入永劫不复的痛苦挣扎中,那么唯有死才使得灵魂跃出尘寰的局限,进入永恒自由的精神家园。当赫斯克利弗追随他心爱的凯瑟琳离开这个尘世之时,整夜倾盆大雨涤荡席卷着荒原 ,赫斯克利弗躺在凯瑟琳小时候住过的柜式床中,手伸向打开的窗户,这是一种对于吁请的回应 ,死亡消靡了他们之间的界限,带来长久而牢固的结合。

《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充满了“爱”与“恨”的极端的冲突,而在赫斯克利弗和凯瑟琳这对旷世情侣身上,极度的爱中混合着极度的恨,失去凯瑟琳使赫斯克利弗成为一个复仇狂。加之,作者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一个封闭的小社会——两个山庄,和开放的大自然——荒原之中,整个小说的情境就格外地“戏剧化”,阴冷而暴力,神秘怪烈又隐含着神圣的温情。这一场跨越生死的激情.

恩萧家的老主人曾经也疼爱过赫斯克利弗,让他和凯瑟琳一起平等地读书、学习,生活。这一切都似乎很快乐。可自从老主人去世后,他的生活权利就被辛德雷完全剥夺,他过着被仇视,被任意打骂、处罚的生活,状况连猪狗都不如。

唯一关心他的也就是是凯瑟琳,唯一爱他的也是凯瑟琳,唯一能安慰他狂燥、仇恨之心的还是凯瑟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从辛德雷那儿尝到了皮鞭的痛苦;他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只有起来奋斗反抗,才使自己的命运有了转机。然而,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使他狂热的爱化作无比的恨,他要对那个吃人的礼数社会,对剥夺他爱的金钱世界进行复仇。而复仇扭曲了他的人性,他设计阴谋,使人破产,把他人财产占为己有;他不仅要报复同代仇人,还要对仇人的子孙实施报复。而他的死则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他的死也表示他的人性的复苏,他最终放弃了对下一代的复仇计划。

篇五:《呼啸山庄》赏析

《呼啸山庄》赏析

自从捧起《呼啸山庄》,我就听到了尘土的喧嚣,心再也静不下来。

两代人的挣扎,其实追求的只是幸福二字。所有的抉择,不只是为爱情,更是为了他们内心幸福的定义。不管是对富贵奢华的向往,还是疯狂的仇恨报复,都是为了与爱人相伴获得幸福。追求幸福是人人都有的权利,也许岔路口选择了错误的一条,最终得到的也只是毁灭,但是追随幸福的脚步在呼啸山庄里却从未停止。寻寻觅觅中,幸福的感觉到底丢在了哪里?请追随我,进入呼啸山庄去寻找迷失的幸福感吧!

昏黄的灯光,呼啸的寒风,摇曳的枯枝,伴着皑皑的白雪,呼啸山庄呈现出一种凄凉的气氛。没有温暖也没有祥和,每个人的心都像千年的寒冰,再温暖的炉火都融化不了。也许是长年的狂风孕育了他们古怪的性格,在曾经温馨欢笑的屋子里,却再也找不到星点家的味道。约瑟夫头脑中固执冥顽的《圣经》,哈里顿粗鲁没有气质的身板,希刺克列夫(意为“长满石楠的荒原和陡崖”)的贪婪阴暗再加上小凯西的冷漠傲慢,还有,还有那群让人讨厌的狗,这糟糕之极组合怎么也让人尝不到一丝友好的味道。这是一个勉强拼凑在一起的家(如果可以称作是家的话),每个人都把其他人当作空气,互不相干。粗鲁的举止,恶毒的咒骂,辛辣的嘲笑,与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家族山庄的严肃气质格格不入。跨入这座山庄的客人,又有什么理由喜欢上这里呢?

这就是呼啸山庄给我的第一印象和全部印象。

故事就在这里拉开了神秘的面纱。在这样的一群怪人中间,究竟上演了怎样的故事呢?在耐莉的缓缓讲述中,心中的疑团由此解开??

她的语调平静舒缓,我却在里面闻到了一股灼伤的气息。在各种人的争斗算计面前,我甚至有些怀疑上帝是否公平的给予他的子民。争宠,欺压,侮辱,人性的缺点暴露无疑。甚至于甜蜜的爱情,也在生活面前扭曲。没有高尚,没有幸福,只有一种纠缠不清的痛。这搀杂其中的爱,无论是凯瑟琳对希刺克列夫,还是希刺克列夫对凯瑟琳,都含着一种绝望,互相伤害后的绝望。被亨德力欺压为马夫的希刺克列夫,失去了他在家中的地位,这就成为了凯西心里的障碍。 她把自己的幸福定义在了那个温馨浪漫的画眉山庄,所以不顾一切的去追求幸福的所在。她幸福的归属感拆散了两个深爱的人,凯瑟琳对富贵和奢华的向往动摇了她对他的爱,更因此造就了一个心中充满了仇恨和报复的希刺克列夫。然

而他们的爱很强烈,很隐蔽,火光出现的一刹那就会爆发,让彼此不顾一切,即使粉身碎骨。在凯西的内心里,幸福和爱情是割裂的。她得到了想要的幸福,却不得不为自己的爱情苦恼痛苦。

他们身处爱情之中不可自拔。对于已婚的凯西和至今仍深爱她的希刺克列夫,对爱情的追求成了痛苦的根源。他们在内心受尽矛盾的折磨,却又为曾经的爱疯狂。最终凯西死在了两个深爱他的男人的纠缠中,看似痛苦,其实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我相信凯瑟琳爱着埃德加,尽管其中夹杂着一份责任——妻子对丈夫的责任。埃德加的爱很平和,很安静,始终守候着凯瑟琳,他们本该拥有幸福的生活。 因为平和之中才有真实,但他们之间有一种虚伪,责任的力量胜过爱情,因为他们还不够爱彼此,还不能为彼此承诺一辈子。所以凯瑟琳离开了,葬在那片山崖。那里曾经是她和希刺克列夫充满欢乐和幻想的地方,但这一切对她的丈夫又何尝公平呢?上帝的手指动了一下,这样的安排就成了所有人心里的结?? 她们个个为爱而死,为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就像那个可爱的牺牲品——依莎贝拉,因为一时的盲目冲动为爱逃离了自己的家和真正爱她的一切,不顾一切的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她以为她的幸福寄托在优雅绅士的希刺克列夫身上,躲在呼啸山庄里等她寻找。她被希刺克列夫虚伪的绅士感遮蔽了双眼,被她不理智的爱情冲昏了头脑。她没有看清他内心的荒芜和阴暗,她始终是被人利用的。希刺克列夫嘴角一抹狡黠的笑,就葬送了这个可爱的姑娘一生的幸福。他对她无疑是残酷的,像撒旦。她徘徊在自己曾经坚信不移的爱情里,一路流着血。 轰轰烈烈固然刺激,但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何尝不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幸福呢?从从容容处变不惊,其实淡定就是最难寻的幸福。即使身处不幸,我们也应该学会发现和享受始终围绕身边的小幸福,不为别的,只为了生命的存在本身。在即将到来的日子里,请记住他们的身影,学会与苦难抗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