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古代抛石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6:42 字数作文
古代抛石机字数作文

篇一:古代弹射类武器——投石机

古代弹射类武器——投石机 投石机是上古时代的一种攻城武器,可把巨石投进敌方的城墙和城内,造成破坏。

投石机又称炮,可以投掷一个或多个物体,物体可以是巨石或火药武器,甚至是毒药和尸体,这可能是最早的生化武器。投石机是冷兵器时代最佳的攻城利器。

扭力投石机

投石机的工作原理

投石机是上古时代的一种攻城武器,利用杠杆原理、重力或者弹力做功实现机械能间相互转化的原理,可把巨石投进敌方的城墙和城内,造成破坏。

投石机的分类

投石机根据其利用的不同物理原理分为弹力投石机、扭力投石机、人力抛石机和重力抛石机四种。

弹力投石机(Ballista),其中文名称又有床弩、弩炮、射箭机,在古希腊罗马时即在使用,依靠弓弦的弹力来抛射,除了发射大型箭也可以发射石弹,是机械弓弩的变种。这种机械在中国地区称作床弩或床子弩。

弹力投石机

扭力投石机(名称有Catapult、Catapulta、Mangonel、Onager),从弓发展而来,其中文名称又有石弩(义即发射石弹之弩)、投石车、弹射器或弩炮。在古希腊、古罗马时即在使用,依靠扭绞绳索产生力量弹射。弹射杆平时是直立的,杆的顶端是装弹丸的“勺子”或皮弹袋,杆的下端插在一根扭绞得很紧的水平绳索里。弹射时,先用绞盘将弹射杆拉至接近水平的位置,在“勺子”或皮弹袋里放进弹丸。松开绞盘绳索时,弹射杆恢复到垂直位置

将弹丸射出。而“Onager”这种投石机发射时很像驴子再踢腿,所以才称为“Onager

(野驴)”。

人力抛石机,亦称牵引抛石机(名称有Traction Trebuchet),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期,北周和隋唐时期西传,先为早期的阿拉伯人使用,其后传入欧洲。人力抛石机通常称为炮,是纯利用人力的人力抛石机,是用人力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端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端系以许多条绳索让人力拉拽而将石弹抛出,炮梢分单梢和多梢,最多的有七个炮梢装在一个炮架过,需250人施放。炮在古代中国出现的,多人一同拉下杠杆的一边抛射另一边的石弹。炮也是中文中对所有种类投石机的泛称。附有轮子的通常称行炮车。

重力抛石机、回回炮、平衡重锤投石机、配重式投石机(名称有Counterweight Trebuchet、Trabutium),从中国人力抛石机发展而来,最早出现在欧洲12世纪末中世纪的一种投石机,一种最大型的投石机,南宋时随蒙古传入中国。利用杠杆原理,一端装有重物,而另一端装有待发射的石弹,发射前须先将放置弹药的一端用绞盘、滑轮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时上升,放好石弹后放开或砍断绳索,让重物的一端落下,石弹也顺势抛出,此种抛石机经由伊斯兰地区传入中国而被称作“回回炮”。到了14世纪中期,有的抛石机能抛射将近1000磅(约454公斤)重的弹体,威力巨大。近代试验表明,吊杆长50英尺(约15.2米),平衡重锤为10吨的抛石机能将200到300磅(约90-136公斤)的石弹抛射约300码(约274米)的距离。可以投掷一个或多个物体,物体可以是巨石或火药武器,甚至是毒药、污秽物、人或动物的尸体,达到心理战的目的,那些污秽物同时也是最早的生化武器。

投石机的应用 重力抛石机

中国的投石器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用人力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头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头系以许多条绳索,方便人力拉拽)将石弹抛出,分单梢和多梢。最多的有十三梢,最多需500人施放。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朝在攻灭南唐时使用了“火炮”。这是一种使用可燃烧弹

丸的投石机。北宋政府在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建立了火药制坊,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宋敏求在《东京记》载,京城开封有制造火药的工厂,叫“火药窑子作”。这时的弹丸已可爆炸,声如霹雳,故称之“霹雳炮”。靖康元年(1126年),金入围攻汴京,李纲在守城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

南宋初年,右正议大夫陈规著《守城机要》,其中对投石机(炮)有详细阐述。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军已经将霹雳炮装备在水师舰船上。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伐宋时,虞允文在采石矶反击金军渡江,“舟中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逐大败之”。

后来蒙古南侵之时,金军也学会类似的方法抗蒙。[5]

蒙古军队则从波斯人那里学来“回回炮”“襄阳炮”,即“平衡重锤投石机”,又称“配重式投石机”。用绞盘升起重物,靠重物下坠的势能转化动能把杠杆另一头的炮弹射出。其平衡重锤重量通常在4到10吨左右,以致整个投石机形体庞大。《元史·阿里海牙传》载:“会有西域人亦思马因献新炮法,因以其人来军中。”“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到了14世纪中期,有的抛机竟能抛射将近1000磅重的弹体。威力巨大。

篇二:古代军事史 中国古代战争器械

中国古代战争器械

中国古代著名战争器械图片。

井轩战车

木制,高三至五丈。攻城作战时,将井轩战车推至城墙边,内有弓箭手、长矛手刺杀敌城防部队。轻步兵于最高层探出伏梯,登上敌城。

望楼

在八轮车上树立两根长柱,柱的上端设一轱辘轴,上有木屋,人在木屋内居高临下观察敌人行动。也可以安排弓箭手射击。

冲撞车

中国南北朝时期军事统帅侯景发明,专攻敌城城门。

杠杆重力抛石机

宋元襄樊会战中使用的工程器械,即所谓“回回炮”

图片:

纽轮动力抛石机

与杠杆重力抛石机原理不同,此器械运用滑轮等机械动力弹射炮弹。即官渡会战中的“霹雳车”。这种工程器事实上在西方更为流传。

春秋时期公输班所发明的攻城器械,攻城部队可沿云梯至上敌城。

顿河哥萨克的军刀,永远捍卫红色的理想!

顶端 Posted: 2008-08-27 13:40 | 8 楼

刀牌战车。用于防护城门、寨门。也可于野战中防御敌军重骑兵集团冲锋。

井轩战车

木制,高三至五丈。攻城作战时,将井轩战车推至城墙边,内有弓箭手、长矛手刺杀敌城防部队。轻步兵于最高层探出伏梯,登上敌城。

篇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历法、农学和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2)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3)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史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推论中国四大发明产生的便利,在老师引导下理解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在数学、天文学和农学上的成就,在老师引导下探讨中国古代的科技结构,并分析其原因;

(3)学生通过对比东西方在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联系所学知识,探讨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而在近代迅速衰落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萌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学生通过探讨中国科技在近代迅速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树立科学精神,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6—19世纪,中国科技成果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19—20世纪中国科技成果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新课:

一、代表性成就——四大发明(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

“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最早由16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马克思认同。“四大发明”(加入造纸术)是19世纪英国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提出的。中国学者认为此“四大发明”不能代表古代中国的最高科技成就,提出了新“四大发明”之说——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

1、表现:

(1)造纸术

发明:西汉前期

放马滩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它是西汉初期文帝、景帝时期的纸,在1986年出土于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代墓葬区。这片纸在出土时放在死者胸部,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放马滩纸是一幅麻质纤维纸地图,出土时黄色,现褪成黄间浅灰色,纸薄而平整软滑,最重要之处在於上有用细黑线绘制的山、河流、道路等图形,现存甘肃省博物馆。

改进:东汉

105年蔡伦,废物利用——用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成本降低,便于推广,因此被封为龙亭侯,改进的纸人称“蔡侯纸”。蔡伦的捣浆法才使纸业达到批量化、社会化的程度,所以有人认为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发展:魏晋南北朝

纸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西晋左思作《三都赋》,一时间洛阳纸贵。

外传:唐代

传入阿拉伯、欧洲、北非。

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大唐帝国和大食(阿拉伯帝国)发生战争,唐军败,好多唐朝的士兵被俘虏去了,这些士兵中有不少造纸工人,因此,我国的造纸方法也就传到了大食国。大食国人就在撒马尔罕和其它一些城市里开办造纸厂,大量生产纸,并且把纸出口到欧洲各国去,当时欧洲各国所用的纸,都是阿拉伯人制造供应的。

意义:

①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此前:甲骨、牛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策等,其上刻字,影响到汉语的简约特点,联合国使用的英、法、俄、西班牙和中文五种文本,最薄的文本总是中文本;丝帛。

国外:羊皮、小牛皮。

②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传播、交流和普及。

(2)印刷术(以往手抄,效率低,抄错,抄漏)

雕版印刷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来印刷的技术(从印章、石刻中得到启示)。

发明:隋朝(起源时间有7说,最早汉代,最晚北宋)

黄金时代:宋代

(依据:其一出现套色印刷技术。其二用纸、用墨、用字讲究,校阅精准,校阅即审阅校订书刊内容,如宋刻本,世界上最昂贵的书。明清即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目前宋刻本依然“按页论价”,一般每页底价一万元人民币。见页37《九章算术》书影,刘徽注本,属于宋刻本。书影即显示书刊的版式和部分内容的印刷物。其三,出现宋体字,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时通行的印刷字体,字形方正,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舒适醒目之感,今天成为汉字文化圈主流的印刷字体)

雕版印刷三阶段:

一是单版单色印刷。早期印刷品是以墨汁为着色剂的单色印刷品。

一是单版多色印刷。多色方法:手工填彩,但需逐张处理,费时间费人力;单版多色印刷,不同色料刷在同一印版,但各色交接处易渗而变色。

一是多版多色印刷。又称套色印刷,以大小不同的几块印版,分别涂上不同色料,再分次印于同一纸上,每次只印一种颜色,干后再印另一颜色。

版材:枣木、梨木、梓木等取材方便、纹理细密、木质坚硬的木材(百姓所说的“硬杂木”),枣木和梨木内含糖分,容易被虫蛀损,不利于长期保存,是其缺点。

树木的名称作为雕版印刷的代称,如:

书稿完成交付刻印称为“付梓”;

书籍的刻印发行称为“梓行”;

“交付梨枣”就是交付刻印;

“灾梨祸枣”就是乱刻乱印那些有害无益的书。

2006、8央视的“百家讲坛”北师大附中纪连海老师讲到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之事,提到了当时乾隆皇帝收集民间藏书的上喻,原文是:“择其中罕见之书,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寿之梨枣,以广流传。”对其中的“寿之梨枣”,纪是这样解释的:也就是政府给予奖励,给几个能买“三瓜两枣”的小钱。圣旨中的“寿之梨枣”,它的意思应该是“刊印成书,流传后世,长期保存”。

陈旭麓教授挽谢天佑教授联:

一书方梓行,一书成断简,才未尽也呕心死;

午夜传病讯,午夜惊噩耗,去何速耶挥泪哀。

雕版印刷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活字印刷术:

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时间:11世纪中期

发明者:平民毕昇

(毕升原来可能是一个雕版刻字工,进而发明了活字术。当木印版雕刻成了之后,发现有错字、漏字,如何补救?这种工艺失误问题,不但古代有,今天也仍然有。损失最小的解决办法,就是挖掉错字,另刻一枚单字嵌补进印版里。同样,印量较大或存放后再用的印版,会有掉缺笔画、版面开裂、甚至虫蛀鼠啃的损坏,也采取挖洞补字的修整工艺。这是从整版雕刻到有意识地单活字雕刻的工艺发端,进而发展成为专门刻出不同的单活字,这就是发明新兴印刷技术的思想意识引擎。布衣毕昇极有可能就是版刻的技术工匠,在他的工作实践里,产生了由雕版补字到活字排版的思想意识飞跃)

标志:泥活字的发明(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优点:理论上经济、便捷

(3)火药

火药成分:硝石、硫黄、木炭。这些时人作为治病的药物,故名“火药”,“着火的药”。火药早期用于医药、治病,如治癣、杀虫等。

产生直接原因:火药的研究大约开始于战国炼丹术(近代化学的先驱),古人为求长生、不老、不死而炼制丹药,东汉与道家结合,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都是荒谬和可笑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丹药分内服和外用,内服毒性大被淘汰,外用至今有价值。

死于丹药中毒的名帝有:汉武帝、唐太宗、雍正帝。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宋朝:广泛使用火药,抵御辽、西夏、金

火器:

突火枪——用火药燃烧产生气体压力发射弹丸的竹管射击火器。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火箭——用纸将火药包裹成筒状或球状,绑缚在靠近镞的箭杆上,使用时先点燃引线,然后用弓弩发射出去。

火炮——将火药球点燃后,用抛石机抛掷出去。

古人对火器的迷信、畏惧,可能超过现代人对核武器的畏惧,故被视为“神器”。古人火器主要以纵火燃烧为主,较少注意火药膨胀的瞬间产生的巨大的爆发力。

(4)指南针(判别方位的简单仪器)

中国古代方位文化两个阶段:

①天体定向或者天文定向阶段

用天文学方法定位,昼观日影(立竿测影。立竿测影,是古代中国天文学观测天体位置,勘定地体方位,划分节气,定立时刻制度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怎样定四个方位?《周礼·冬官·考工记》、《周髀算经》都记载了:以表为圆心画出一个圆圈,并将日出和日落时表影与四周相交的两点记录下来,便可以通过连接两点的直线得到正东西的方向;线的中点,跟表本身的连线,就是正南和正北),夜观星象(观看北极星,地轴指向北极星,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只有北半球能观察,在观察者的正北方)。

缺点:不是全天候(全天候:包括所有复杂气象在内的各种天气的总称)

②磁体定向阶段

用磁学方法制成定向装置,先是司南,后是指南针。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判别方位的仪器。

地球是巨大的磁体,将天然磁铁矿石制成条状,使其自由转动,在地球磁场作用下,条状磁石的两端转动停止时,总是指向南北,无论站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它的正极总是指北,负极总是指南,以此理制成司南。

司南:战国时代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静止时,勺尾指向为南。《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优点:全天候。缺点:一是做工复杂,需要将整块磁石雕刻成勺状;二是准确性不高,磁勺在铜盘底上容易移动(无法固定在特定位置,须以手放在适当部位,再以手拨动使其旋转,是手动装置,不是自动指向方位)、容易被干扰磁勺(天然磁体不易找到,在加工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磁勺在铜盘上的摩擦阻力减少其灵敏性);三是不能在颠簸状态下使用,如海船上。

指南针:大约在唐末出现。磁针的装置方法有多种,沈括介绍了四种方法:水浮法——将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就可以指示方向;碗唇旋定法——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搁在手指甲上面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指示方向;缕悬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指示方向了。事实上沈括指出的四种方法已经归纳了迄今为止指南针装置的两大体系——水针和旱针。水浮法的最大缺点,水面容易晃动影响测量结果。碗唇旋定法和指甲

旋定法,由于摩擦力小,转动很灵活,但容易掉落。

所以固定旱针为多,如早期简易的,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稍晚出现的复杂的,也叫罗盘针,由三大部分组成:内环——固定在内盘中央的磁针;中环——内盘,紧邻指南针外面那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外环——正方形的外盘,是内盘的托盘。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与司南相比,固定的指南针的优点:磁针比磁勺灵敏度更高;磁针可固定,自动指向;携带方便等。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罗盘应用于航海的记载,则见于北宋地理学家朱彧(生卒年不详)的《萍洲可谈》(浙江湖州人,晚年定居湖北黄冈,买下黄冈丁氏民田宅,称其所居为“萍洲”,自号“萍洲老圃”,一说自号“萍洲老仆”,著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观指南针”。彧书成于宣和元年(1119年),但所记述则本于其父朱服知广州时之所见所闻。根据考证,朱服服官广州时期,应在建中靖国元年至崇宁二年(1101—1103年),故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在我国最迟应在1103年之前。

2、影响:

古代抛石机

总:

(1)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

(2)推动了欧洲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巨大进步

分:

(1)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生

可以大量印刷各国民族文学作品和翻译成民族语言的《圣经》。中世纪晚期,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波希米亚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民族语《圣经》译本仍不断问世。这些民族语译本普遍用词浅显,通俗易懂,因而流传甚广,使更多的老百姓有机会直接阅读《圣经》。

(2)火药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火药武器攻破贵族城堡。

(3)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二、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古代数学思想方法的两大源头:

一是古希腊的《几何原本》,注重逻辑推理,演绎方法为主。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即从一般到具体。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大前提是一般事理;小前提是论证的个别事物;结论就是论点。其局限性:不能解决思维活动中演绎前提的真实性问题,前提的真实性要靠其它科学方法和实践来检验,如果演绎前提不可靠,即便没有违犯逻辑规则,也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演绎法是从一般推知个别事实.它只说明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不能揭示一般与个别的差异等。

西方传统数学的特点:以演绎公理体系为中心(或者“注重逻辑推理”,《几何原本》先给出最基本的23条定义,接着给出5条公理和5条公设,然后以这些定义、公理、公设为基础推导出475个命题。公设即“不证自明”的命题。定义如“线只有长度而没有宽度”“平行直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向两端无限延长不能相交的直线”;公理如“彼此能重合的物体是全等的”“整体大于部分”;公设如“过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直线”“凡是直角都相等”);抽象性强(和实际生活联系不大。原因:西方数学受到哲学影响较大,很多数学家本身就是哲学家)。

一是中国的《九章算术》,注重计算和实际应用,归纳方法为主。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

篇四:中国古代机械史简论

摘要:机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的发明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一项主要标志,机械技术在整个技术体系中占有基础和核心地位。机械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是源远流长,它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②

关键字:机械设计、中国古代机械设计、中国军工机械类技术

(1)中国古代文献中“机械”一词的涵义

“机械” 一词由“机”与“械”两个汉字组成 “机” 在古汉语中原指某种或某一类特定的装置,后来又泛指一般的机械。

古代常以“机”指弩上发箭的装置,即弩机。《庄子·齐物论》:“其发若机括。”《释文》称:“机,弩牙;括,箭括。”按此言张弩发箭,以括入机,机动则发。由弩机延伸,触发式捕兽器也称为“机”。即指夹子一类的装置。古代又以“机抒”指织布机。《史记·郦生传》有“农夫释耒,二女下机”,机为转轴部件。由以上所述可知,“机”之本义当指机械装置中构成转动副的转动构件。 “机”还引申为许多机械发明的泛称,《战国策·宋卫》说:“公输般为楚设机,将以攻宋。”注称:“机,械,云梯之属。” “机”字实际可以泛指各种灵巧和关键的机械装置。

“械”在古代是指器械、器物等实物。《墨子·公输》:“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是指兵器。《汉书·司马迁传》载:“淮阴(韩信),王也,受械于陈。” “械”在此指刑具。

与“机”原指局部的关键机件有所不同,“械” 在中国古代原本便指某一整体器械或器具,。这两字连在一起,组成“机械” 一词,便成为为一般性的机械概念了。①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了与现代机械学中“机械”一词涵义比较相近的机械概念和术语了。

(2)中国古代机械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机械工程技术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有许多机械发明和技术成果在世界机械史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中不少成果还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世界机械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讨论中西科技交流与比较问题时曾指出:“有少数几种基本技术曾经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朝四面八方传播,……,中国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一元世纪到十八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这里包括:(1)龙骨车;(2)石碾和水力在石碾上的应用;(3)水车;(4)风扇车和簸扬机;(5)活塞风箱;(6) 平放织机(它可能也是印度的发明)和提花机;(7)缫丝、纺丝和调丝机;(8)独轮车;(9)加帆手推车;(10)磨车;(11)连弩及多种复合式弓弩(12)弓弩(13)竹编蜒和走马灯;(14)深钻技术;(15)铸铁的使用;(15)游动的常平悬吊器;(16)弧形拱桥;(17)铁索吊桥;(18)河渠闸门;(19)造船和航运方

面的无数发明,包括防水隔舱、高效率空气动力帆和前后索具(20)船尾的方向舵;(21)火箭,出水火龙,突火枪,抛石机;(22)罗盘针,先用于看风水,后来又用于航海;(23)纸、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24)浑天仪,地动仪等科研仪器;

(3)中国古代机械设计发展的过程

我国近代的考古发现证明了一些传说和记载。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河南郑裴李岗等遗址中都发现了七八千年以前制造相当精致的农具如石铲等。我国古代经书中,对于古代使用,制造机械的情况有许多记载。《周易》“系辞下”中有“黄帝,尧,舜氏作,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剡楫之力以济不通”,“服牛乘马,引以致远”,“断木为杵,掘地为舀”。由此可见,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古代已经发明了车,船,农具和许多生活用具。在《周易》第47卦“困”的卦辞中有“困于金车”,金车指用铜装饰起来的豪华马车。清代学者章诚说“六经皆史”,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随处可以见机械产品与人民生活密切的联系,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著作《道德经》中有“三十辐共一毂,像日月也”的说法,而在秦陵发掘出来的二号铜车马,车融会贯通就有30个车辐。虽然据统计,当时的车每个车轮用30个轮辐,但是对轮辐的数目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此外,我国古代在武器,纺织机械,农具,船舶等方面也有许多发明,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至公元220年)我国机械设计和制造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选地位,在世界机械工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我国古代,机械发明,设计者与制造者是统一的。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成果代表了当时我国的机械的设计水平。例如:元代的黄道婆,她发明了新型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并在长江流域的到了广泛推广,使得当时的纱锭产量的到了显著提高。唐代的时侯我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经济,文华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非洲东海岸贸易频繁,对中国和世界其它的一些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宋代频频与周围国家发生战争,急需更为先进的武器,故而宋代的军工机械类技术发展迅速,例如:三弓床弩,这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武器,其威力之大足以贯穿城墙,在火器方面有火龙出水,火箭等。当时的金国也制造了大量的巨型抛石机(在两次汴京保卫战中的到了大量的运用)。明代为了海运,政府运用先进的造船技术建造了大型船舶,例如郑和下西洋的时的天宝号。由于贸易的发展,要求商品增加,从而改进生产设备,使机械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造纸,纺织,农业,矿业,陶瓷,印染,运输,兵器等都有了新的进展,机械设计水平也提高了一大步,宋代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记载了当时的许多科学成就,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水平。

世界其它的国家也有不少机械的成果。但这些设计多是凭设计者的经验完成的缺乏必要的,有一定精度的理论的计算。

思想是机械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机械工程技术的基础,尽管古代机械的产品大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古代的设计师们在创造机械中所表现出的思想与智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为

我们今天机械设计提供了历史借鉴,大量的古代机械设计资料和文献是我们今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史资源与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①刘仙洲,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科学出版社,1962,5

②冯立升 《关于中国机械工程技术史研究的若干问

题》

篇五:古代武器

冷门的不算(如禅仗、峨嵋刺、双枪、板斧、铁锤、袖箭……),只谈曾经大规模装备的: 远距离投掷或发射类武器:弓(手动)、弩(机械)、长柄刀(如朴刀、陌刀)、投矛、标枪(希腊罗马大规模使用)、掷石器(大型的叫抛石机)需要N多人操作;

长柄穿刺类武器:如矛、枪、槊(隋唐时骑兵用的重型矛,破甲能力强)、铍(春秋后期吴越用的多)、戈(车战武器)、戟(车战武器);

近距离格斗武器:

刀(单面开刃)、剑(双面开刃)、战斧(超重型的短刀)非洲人、维京人用的不少、 防御类武器:盾、铠甲、头盔……;

大型机械类攻城武器:

云梯(与电影中差别超大,相当于移动堡垒)、冲车、掷石机……

爆燃类火器:

火箭、火绳枪、燧发枪、猛油火柜、神火飞鸦、火炮类(用火药发射大型可爆炸物)、石炮类(用火药发射的大型不可爆炸物)……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