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写宜兴紫砂壶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2:33:40 体裁作文
写宜兴紫砂壶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我喜欢的宜兴紫砂壶

我喜欢的宜兴紫砂壶

“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一笏”宜兴紫砂壶在诗中被人们评颂,可是,宜兴紫砂壶真的像诗中写得那样好吗?百闻不如一见,在我8岁生日时,爸爸送给我一个宜兴紫砂壶。

初次见到宜兴紫砂壶,我真的很不喜欢它,因为它全身都是棕色,一点儿也不像诗中写的那样好,便马上把它放到了角落里。可每当我想起紫砂壶时,总觉得他很好看,我越想越觉得我应该把它捡起,我

马上跑进屋里,把它轻轻地抱起,细细地看。只见

它有着流线型的外观,小小的壶嘴,圆溜溜的小盖

子,半圆形的壶把组成壶身一面是一首短诗,一面

是一副十分幽静的画面。打开壶盖,一股芳香传了

出来,我越看越是喜欢,便把它摆在了客厅最显眼

的地方。

在宜兴紫砂壶的“身上”还发生一件事情呢!记得那是在一个“三九天”我怕冷,便用紫砂壶泡了一壶茶。可是,我用的开水太热了,就把紫砂壶放到了阳台上。当时阳台差不多零下十多度了,我打算过一小会儿就拿出来,可我却把这事给忘记了,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想起来,我心想:完了,肯定冻炸了。我飞奔到阳台,把紫砂壶捡起来,只见它竟然完好无损!原来,他是用优质的紫砂做成的。我更加喜欢它了,恨不得每天晚上都看着它入睡。

“贵重如衍璜,弥重比流黄。”宜兴紫砂壶它融茶、道、书法、金石为一体的艺术品具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我爱宜兴紫砂壶!

篇二:紫砂壶作文

紫砂壶作文

嗨,这就是紫砂壶

作者: yaodudu

说到宜兴,人们就会想到紫砂壶。的确,紫砂壶可是我们宜兴的骄傲,当然,紫砂壶的精美也使我惊叹不已。

紫砂壶有着悠久的历史,赞美它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我很好奇,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把壶,那么多人对它啧啧赞叹?你瞧,这儿就有一把!这把紫砂壶的式样十分简单,上面没有什么图案,只是单单的一种朱红色。尽管是那么简单,但却有一种隐隐约约的灵气,摸上去滑溜溜的,一靠近,一股紫砂的味道就飘进了我的心里,不香,是一种有着自然气息的味道。茶嘴是流线型的,幅度不大,但却是恰到好处。怪不得人人都那么喜欢它。嗨,这就是紫砂壶!

当然,紫砂壶的品种也很多,两双手根本就数不过来!我就介绍常见的几种吧,有劲松壶、报春壶、樱花壶、挺竹壶、莲花壶等等。它们虽然样子不同,但都凸显东方名族文化的特色和风格。嗨,这就是紫砂壶!

人们都说好的紫砂壶,主要看它的“精、气、神。”“精”是说紫砂壶的工艺、造型、装饰都好。“气”是指壶看上去要在素朴中带着高雅。而“神”则是说壶做得就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神态。有人曾这样赞叹过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紫砂壶就是这样以素面素心来沟通茶人的心灵,让人对它赏之悦目,用之舒心。嗨,这就是紫砂壶!

紫砂壶,紫砂壶,茶壶不用来泡茶怎么行呢?用紫砂壶来泡红茶,茶汤酽纯,香味浓郁的很,还可以提神呢!而用紫砂壶泡绿茶,则是另一番滋味,颜色是翠绿色的,闻起来很清香,就像是在竹林里一样,味道则是十分甘醇、清爽。我的小姨夫是个品茶达人,每当吃过晚饭,他总要泡上一壶红茶;每当睡觉前,他总是要喝上一杯碧螺春;每当有客人来时,房间里总是充满了茶香味??而且,他每次泡完茶后,都用毛巾在壶体表面擦一擦,还用手不停地抚摸着紫砂壶,他说这是养壶,日久之后,壶就会呈现珠圆玉润、典雅可人的风貌。没想到这紫砂壶也是个娇小姐。嗨,这就是紫砂壶!

嗨,这就是驰名中外的紫砂壶,这就是古朴典雅的紫砂壶,这就是令人爱不释手的紫砂壶!

篇三:宜兴纪游

宜兴纪游

大约两年前的一个春日,我曾到访宜兴。除了宽阔的氿滨大道和酒店前台摆放的作为纪念品出售几个紫砂杯子,我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想来我05年去江西读书的第一个国庆节,就自己乘火车跑去了景德镇,时至今日已来江苏定居近四年尚未去过陶都宜兴。所以在冬末的一个双休日,我买了从南京南站去宜兴的宁杭高铁票,周五下班,我就去了宜兴。 其实也早在一两年之前就做过关于宜兴的旅游计划。关于宜兴旅游,开发成线路的就是善卷洞、张公洞、宜兴竹海和陶祖圣境景区。这些景点要么是依托喀斯特地貌景观,要么开发生态自然景观,或者凭借宜兴的紫砂文化特色、梁祝爱情传说文化建立起来的老牌休闲度假景区。实际上不仅对我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这种传统的一日游也很难引起驴友们的兴趣。但是在看这些景点的资料时,我早早地就对宜兴这样一个以“陶”而生的城市同时又富有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聚集充满了好奇。比如宜兴是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梁祝传说的发生地(我早早地就买过两册宜兴政协出版的关于考证宜兴梁祝文化的资料书籍);比如抗金名将岳飞及其岳家军在宜兴战斗并留下衣冠冢的事迹;比如妇孺皆知的浪子回头的周处的故事以及今天宜城镇我们可以瞻仰的周王庙,不一而足。

我还很想写文章系统地比较景德镇和宜兴的方方面面。因为在我眼里,景德镇不折不扣是一座因瓷而生的城市。他的土地,大约无有一处不埋藏着瓷器;他的人们,也许没有一个不围绕着瓷器而生存;他的水,兴许也没有一滴不在浸润着陶坯??“陶都”宜兴是否也大致如此呢?

细细地观看地图,我在知道宜兴市市府所在的宜城镇其实并不是紫砂陶器的产区,要奔赴二十里地之外的丁蜀镇,才能见到我想象里那种家家制陶,户户售陶的景象。近年来我对于文博事业颇多关注,在南京见到出售紫砂的商店也都驻足观看,更是在网上淘过一把三足石瓢壶。那种对于传统手工艺和明清陶业经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我开始这次宜兴的自助之旅。

丁蜀镇的公园路自东向西,因为临近宜兴中国陶瓷城的缘故,街道两旁的紫砂门店就一家连着一家了。对于传统紫砂陶制作工艺,我实在是门外汉。尽管也曾惊叹于著录于画册的件件紫砂精品,但苦于始终没有摸到紫砂壶鉴赏的精要,所以也不敢用自己的辛苦钱下手琳琅满目的紫砂壶。看到网上有人写文章说,现今宜兴紫砂壶的制作,从用料选材到各种工艺,都是非常清楚明确的,除了制作者设计思路上的差异,单就市场上销售的紫砂壶来说,真的可以说是“人有我也有”的境地。那些慕名来到宜兴希望淘得一二把好壶的外地壶友因为人生地不熟的缘故,更多的是经先前认识的一两个朋友那里介绍,径直奔某一家壶店里去了。也是因为这满街的壶店,我才走了五六百米,就已经不知道应该踏进那一家壶店了。 丁蜀镇极小,我趁着夜色就从公园路口一直转到了东贤桥。有一条小河流经镇中心的广场,我估摸着也就是极富盛名的荆溪了吧。宜兴不仅地处江南,又紧靠着太湖,可以说是一座水城。水系在古代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这里的紫砂壶绝大部分都要靠水运销往四处。而在今天,我在镇上左右踱步的时候,才注意到桥和水在宜兴的城市中有着不可比拟的地位。这让我想起我先前在《宜兴文物保护单位》画册中看到的绝不在少数的宜兴古桥,我想这些记录着宜兴人足迹和荆溪水流淌的桥,才是真正宜兴历史的见证者。

关于宜兴的水,有两个特别的字值得一提。在宜城镇的路标上,我们能够看到“滆”和“氿”(或者写作“汣”)。这两个字都是宜兴地区所特有的汉字。宜兴的滆湖,又称西滆湖,西接长荡湖来水,向东注入太湖,位于常州武进和宜兴之间。“氿”这个字的字面含义是从侧面流出的泉水。宜兴市有东氿、西氿、团氿,都是宜兴市内的湖泊。氿滨大道也就是宜兴团氿湖滨的一条大路。

展示宜兴近几次文物普查成果的展板有序地摆放在宜兴市文物保管所的所在地周王庙

内。我次日一早先去宜城镇访古。周王庙是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一处古建筑群,是为了纪念宜兴先贤周处的周氏家祠。一地保存长久的宗教或者祭祀建筑应该是最能够体现当地群众信仰的。周王庙实际担负着宜兴文物保管所的职能。除了大殿是供奉着周处的塑像外还有宜兴籍的一些文化名人的史料展览馆和古戏台。院内杂陈着的应该是各处征集来的古代石雕。在宜兴古代农具展厅内,碰到一位正在研读《吴文化研究文集》的工作人员朱再平。他饶有兴致的向我介绍宜兴的历史和文化,历数宜兴历代先贤,以及茶叶等风物。在得知我是自南京而来,立刻说在南京有周处的读书台。回到南京后,我查证了一些资料,才得知却有周处读书台这处古建,位于城南老门东地区,而且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我奉上一张我自己制作的名片,他则回赠了我一篇由他撰写的宜兴旅游的介绍性文章。周王庙今天实际上已经是宜兴的文化中心,建筑群内还有专供当地戏迷聚会的厅堂,外围还有古玩地摊。恰巧因为正逢周六的清晨,厅堂内的老人们正比划着排戏。透过窗花,外面的古玩地摊也正在热闹着。我在唯一的一个旧书摊买了几册有关宜兴紫砂的画册,价格比网上还要便宜不少。

按照朱再平先生和地图的指引,我挨个去寻访了城内的一些古建和胜迹。位于团氿公园内的文昌阁、楠木厅都因为一些原因没能进去。周处斩蛟故事发生地的蛟河两岸以及岳飞在宜兴时修筑的岳堤我都去看了看,无甚古意。倒是位于城中的太平天国王府孤零零地处于一群现代的建筑包裹之中。王府建于清朝,原是史姓宅第,太平军攻克宜兴后成为辅王杨辅清的王府,随后又成为总王李秀成的宅邸王府的现状。王府虽然有三进,但是十分的低矮,东厢房被挪用为一间小书店,第一进是一个太平天国文化的展厅,后面有一个山面小品的展览,再往后就不可以进去参观了。文保单位所标记的“太平天国王府及其壁画”的“壁画”我是没有看到。出来之后,我站在马路对面又看了一眼“王府”,那么不协调的建筑,真的不如拆掉算了。可是在本地人眼里,这一处地名就是“王府”,甚至“王府”也是一个公交车站的站名。如果把王府拆了,空留一个老地名也不是一个善终。

我还参观了宜兴市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尹瘦石艺术馆、吴冠中艺术馆。宜兴历来美术人才辈出。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宜兴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发祥地,我想多半是徐悲鸿先生在美术教育事业上的开创之功使然。

自宜城镇去往丁蜀镇,有两条大路。一条靠东些,进过宜兴市政府、吴冠中艺术馆。一条靠西些,经过龙背山森林公园和宜兴陶瓷博物馆。两条路都绕过了龙背山森林公园,把宜兴高铁站包裹在其中,东边一路在高铁站附近的一站叫作落涧,西边的一路距离高铁站最近的一站是小马岭。我是觉得落涧这个地名挺美,也分明看出了因兴修高铁而即将带来的土地增值。我走西边一路在陶瓷博物馆一站下了车。这一路经过“陶研所”,应该是和景德镇的陶研所是性质相同的机构,现在都是一家陶瓷公司了。还经过宜兴生产的几大门类的陶瓷制品陶瓷市场,包括砖瓦、花盆等等,还有一些专门的“陶瓷美容”的门面。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是一所专题性的博物馆,侧重于展示宜兴本地卓越悠久的陶瓷文化。一进牌坊,左手边就是江苏省陶瓷工业协会,我又嗅到了类似景德镇那般关于陶瓷的浓郁味道。紧接着是一个长长的上坡。右手边是陶瓷工艺长廊,有不少名人名家的工作室。明清以来,宜兴是除了不少紫砂工艺名匠的,这给今天众多的紫砂工作室提供了可以仰仗或者凭借的靠山。家家户户都称自己是某某传人。这一类的牌匾不绝于眼。陶瓷博物馆正在装修,我只参观了古代馆、现代馆和名人名作馆。当然也见到了顾景舟和蒋蓉两位大师的作品。宜兴紫砂发展到当代的顾景舟和蒋蓉两位先生,我觉得应该做一隔断。这两座高峰太难逾越。我先前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图书画册,甚至是广告上看到过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展示的这套顾景舟的紫砂茶具,但是这次见到真品还是让我禁不

写宜兴紫砂壶的作文

住举起相机,拍了个够。我本人一直喜好顾景舟这一路紫砂茶具,对蒋蓉的仿生壶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好感,而且我常常把实用性最为品评茶壶的第一标准。这次见到的蒋蓉壶才开拓了我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仿生壶其实更多的说明了紫砂泥这种材料的强大的表现力以及创作者的艺术素养,加上制作技术上的高难度,

对于紫砂表现领域的开拓功不可没。

在完成这篇纪游之后,我还打算写一篇议论宜兴“古色”旅游文化的小文。在丁蜀镇,我则更多的关注了宜兴的“古色”。我在丁蜀镇穿街走巷的时候,一不留神就走到了之前在宜兴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上看到的葛鲍旧居区。

葛鲍聚居地历史文化街区是丁蜀陶瓷大窑户葛氏、鲍氏家族世代聚居,创业发家的场所。南宋末年和明代中期,葛、鲍先祖从浙江宁波来此聚居制陶,距今历史已有800多年,并逐渐发展成为宜兴陶瓷工业的中心,成为宜兴均陶文化和近代陶瓷外销的重要发源地。目前的旧居区整体上还是非常凌乱的,尽管当地已经制定了详尽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但是估计也绝不是一项短期工程。我刚好头发有些长了,就地在一条巷子口的一家理发店剪了个头。会拉二胡的剃头师傅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我穿过嘉华广场往紫砂路上走。我想找到已经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矿井,但是可能被某个社区所围挡,未能得见。但是在紫砂路的一头,见到了陶坯码头,这大约就是历史上紫砂陶器外销的起点了。

翌日清晨,我乘坐当地仅有的电动摩托车,穿过整个丁蜀镇城区一直到蜀山东麓的娘娘庙。拜过娘娘庙,我走到蜀山另一面的东坡书院。据传说宋代文豪苏东坡曾在此买田置地。据考古学家考证,宜兴紫砂器是自宋元之际出现,明清时期才繁盛起来。也就是说蜀山不仅明清以来是紫砂的重要制作地,早在宋代就已经是一派山水田园的旖旎风光了。自东坡书院往西,经过一个宗祠,就来到了紫砂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蜀山古南街了。南街是明清以来紫砂陶制作、生产、贸易的集散地,江苏省第一批被列为保护对象的古建筑街区。近现代的诸多制陶名家的原居地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古南街,因此古南街又被誉为紫砂的发祥地。

蜀山古南街曾是繁华热闹的“紫砂一条街”。古街前店后坊,营销紫砂壶、盆、瓶、碗、罐等。“百甄哀玉家家响,青烟处处画溪烟”,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紫砂生产的热闹繁忙之景。古南街上店铺门类齐全,据说至抗战期间,蜀山街上仍有各类商铺近200家,家旁边的山上是龙窑窑场,门前家后即是河埠码头,窑货等上下十分方便。蜀山古南街长达一公里,行走其间仿佛置身古代,石板路两旁保存着很多古建筑。这些建筑均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大多为明清时期建造,木拼门、格子窗、小商店,完整地传达着明清建筑群的风貌。今天的南街仍旧是民居区,只是家家户户门前都钉着一块“宜兴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小牌子,上面详细地标着哪一间是哪位紫砂大师的旧居,哪一家是药店,哪一家的紫砂壶店等等。

和景德镇建国后存在着“十大瓷厂”历史时期一样,宜兴的紫砂制作业也经历过国营紫砂厂这样一段时间。沿紫砂路返回的时候经过历史上的“一厂”所在地,现在整个厂区里的几座楼也都成了一间一间的紫砂工作室。宜兴历史上一直没有培养陶艺或者美术专门人才的学校,几家国营紫砂厂就成了宜兴紫砂工艺人才的摇篮。从1955年建厂到2002年因为环保问题被关闭,“一厂”为宜兴的紫砂业培养了大量的能工巧匠。加上在由“一厂”创立的紫砂界颇具大名的“方圆牌”,几乎成了宜兴紫砂的第一张名片。一厂对面是一排出售紫砂制作用具的商店。单是从那些样式品种极其纷繁复杂的工具就能看出制作紫砂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宜兴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2005年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陶器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种有着特殊意义的器物,象征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特产于太湖西岸丁蜀镇的紫砂陶又以其独特的色泽和强大的表现力成为明清历来文人贤士所钟爱的一种茶具。宜兴和其他很多的江南市镇一样,山水环绕、景色宜人,勤劳质朴的水乡人依靠大自然的馈赠辛勤劳作,创造着生活;宜兴又大不同与其他江南市镇——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养育了数量众多的宜兴美术家;紫砂矿藏被一代又一代富有创意的宜兴制陶人创作成为享誉世界的紫色遗产。这座以陶而生的江南水乡市镇,富有传奇一般的色彩,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不愧为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

篇四:紫砂壶制作

全手工紫砂壶制作流程【图解】 (2010-04-21 13:55:37)

标签: 分类: 陶瓷紫砂基础知识

壶身

泥条

紫砂

泥料

拍子

文化

全手工的制作过程并不向电视或者各种展销表演现场展现那样快,现场表演体现的只是一个制作流程,实际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明针修整壶身的时间就非常长,一个壶制作完成的时间长短,还要看制壶者的熟练程度等诸多因素。而工艺师们的作品,其制作过程更是费功夫。一个完美的作品,在入窑烧制以前不可能只用短短几天功夫就可以完成的。很少有时间能跟着看完拍完一个紫砂壶的制作过程,本文借用的是网络图片资料。

以下图解只是整个全手工紫砂壶的基本制作步骤,看似非常简单,如果制作紫砂壶真的如图解这样简单,紫砂就不会被称为紫砂文化了。其实做紫砂真正的做壶功夫在图外,用工具修整壶身和明针处理才是整个紫砂壶完成的最重要的环节,这方面的资料会在以后紫泥春华类博文中逐步用图片资料表述出来。

1、熟泥片

2、把熟泥料置于泥凳上,用木搭子捶 打,打成符合制品要求的泥条。

3

、打泥片。用木搭子打出做器型口底和身筒的泥片。

4、用矩车旋出口,底和围片。

5、围身筒。把围片黏贴在转盘的正中, 把泥条沿着围片圈成泥筒。

6、调校端正。

7、打下半身筒。以左手衬在圆筒内,右手用木拍子拍打身筒上口。

8、打下半身筒。(过程中)

9、打下半身筒。(过程中)

10、打下半身筒。(过程中)

11、打下半身筒,收口后成器皿的下半身型。

12、把底黏接在底部。

13、把打好的下半身形翻过身来。

14、在拍打身筒的上半部逐步收口,至口径符合要求。

15、再将矩出的泥片用脂泥黏接口满片。

16、理身筒。用薄米拍子旋压旋搓,或按或提。

17、理身筒。把空心坯体抟成各种轮廓曲线。

18、理身筒。理完后,待身筒凉至一定干度。

篇五:学工(心得感受总结)—紫砂壶制作

紫砂壶制作

为期两天的学工生活结束了,但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 回想起在劳技中心的两天,感受颇深!在那里,我们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动脑的辛苦,合作的兴奋和努力的汗水。

我的学工是紫砂壶制作。当我第一次来到教室的时候,被教室后面摆放的各种茶壶所吸引。这些作品勾起了我学独立制作出好的泥塑作品的强烈愿望。

我们用了一节课把泥灌入模具里,然后在下午打开模具。老师在投影仪下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我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生怕漏掉一丝细节。

当我打开模具时,一个娇小圆润的紫砂壶出现在眼前,那么可爱。我拿起挖嘴刀,却迟迟不敢落下。因为我实在是不忍心在这样一张光滑圆润的“脸”上留下“疤痕”。我努力静下心来,重新拿起挖嘴刀,一笔一画,仔仔细细,刮掉多余的紫砂泥,在我的刀下,这把紫砂壶的轮廓显得更清秀了,我的手法也更熟练了。我想象着:我就是一个紫砂大师,正在一个安静的房间中娴熟的操作着,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外面的世界一切都与我无关,霎时间,世界无声,只留刀子与紫砂壶之间摩擦的声音。我终于成功的静下心来了,为了继续保持这种状态,我始终一句话也不敢说,用挖嘴刀轻轻抹平被挑起的泥渣。让它与壶体细细密密的融合在一起。

可是当我真正开始在壶上装饰的时候,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拿起刀,放下,又拿起刀,又放下,我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步了,成功与失败就看这一次了,前几步都做得很好,如果这一步??哎,怎么办呢?”看着别人都已经开工,我把心一横,心想:试试看吧,我可以战胜它。刀在壶身掠过,如蜻蜓点水一般,我小心翼翼,在心里默念: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生怕稍不留神把壶扎透。我尽力把刀想象成一支笔,告诉自己只不过是拿着笔在画画而已。可手里已经出了很多汗,身上也冒了很多冷汗。终于刻好了,前面刻了四个字“竹报平安”,后面刻了一些竹子和一个池塘,竹子稍稍倾斜,好像有风将它轻轻吹动,池塘波光粼粼,充满了诗情画意。最后,在把紫砂壶放进窑炉室准备烧制时,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悬了两天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只有短短几天的紫砂壶制作,让我渐渐喜欢上了制作茶壶,并收获了一副作品,一个胜利的果实。泥塑让我在收获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实践,在快乐中成长。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