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幽深的意思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23:56 作文素材
幽深的意思是什么作文素材

篇一:点亮幽深的羞耻

2003年,澳大利亚导演彼得·威尔将电影“楚门的世界”带入了电影院,这是关于一个男人的故事,他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电视事件,但他并不知晓。他的一生都被外部所引导,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他身边的环境都一一设置好了,所有的其他人都是演员,扮演着他们在电视中的角色。在影片中,“楚门”一词表达的是,Truman Burbanck——这是主角的名字——他是唯一的“真正的,真实的人”,而所有其他人都只是在迎合他。首先,我们透过隐藏在镜子,家具,汽车配件等东西中的摄像机看到了自己——我们在一个电视频道的24小时真人秀节目中尽情释放自己的形象。我们发现,男主角的生活一开始由电视公司(电视公司是一家严格意义上的公司,但也来自于“电视”,它包含了我们所有的观众)选定,并让他在一个人造的世界中成长,在这个人造世界中甚至包括接下来的这些人——父母、朋友、妻子——他们并不是在表现自己,并没有在关系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是遵循一位神一般的制作人的引导。

当我们理解了电视节目的原则之后,我们要面对我们自身的反应以及电视观众,这些人感受到了以不同方式在他们面前所呈现的人物。他们感受着,他们煎熬着,但作为自己的窥探欲望的奴隶,他们尽情享受着这个节目,不加批评。最后,我们了解到制片人的紧密工作,他不仅从楼上演播室自己的工作室内发出指令引导演员的行动,同时也决定了必须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以及该说什么样的话。该制片人和导演饰演的不仅是Truman的全能上帝,而且对Truman来说,导演和制片人就是上帝,决定了这样一些基本的行为,如怀孕,出生或死亡。

只有在电影中,Truman才慢慢地、迟疑地对刺激性事件作出反应,这些事件令他感到怀疑,自己所假定的现实只是一出戏。主角发展成一个个体,一个能自我决定的个体,贯穿着各个阶段。最后,Truman对制片人说了一句自信的话:“你无法在我的脑子里装上摄影机。”

借助Truman同一位女性发展的情感,从而呈现了发展进程中的某一种阶段,这位女性不仅是在表演角色,同时也能够表达自己对Truman的真实情感。这位女性的内在意象是他从禁锢自己的世界中逃离的重要驱力,在这一意象中他醉入爱河,并试图在自己的地下室

里从杂志的照片中重新组合出她的形象。这里楚门在他的内部发现了一种可能的亲密方面,这是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谜,他试图对其予以保护。

为什么我要讲亲密?我的理解是,亲密是对自身、以及我们自身情感、思维和行为某一区域的最深刻认识的一种状态。我们试图去保护这些区域——我们正在谈论的隐私(词源来源于拉丁语“intimus”)——从他人的视角来看,且为此我们采用各种无意识作为意识的策略。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会与重要他人一起分享这些东西,强迫的或意外获得的洞察会让深深地伤害我们,尤其会引起强烈的羞愧感和羞耻反应。

羞耻和亲密能力的发展,是我们在儿童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好像在电影中,Truman暴露在所有的观察者——导演和观众的面前。生命中首先映入到我们眼前的是照顾者的伴随目光,通常是照顾婴儿和幼童的起居以及规范其行为的生母。在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婴儿通过观察母亲来锁定情感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婴儿通过一次又一次将自己的目光从客体转向母亲,以及从母亲转向客体,从而使得新客体的认知和情感方面与母亲相“匹配”。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婴儿的自我认知核心以及自体感和价值感在同一时间建立起来。随着幼儿的越来越好动,我们可以看到婴儿如何越来越多地从母亲的注视中忍受分离的阶段,同时也期盼这样的时刻。这便是自我认同的开始时刻,也是从母性客体中分离的时刻,以及缓慢成长的必然时刻,这一必然性是指没有源于母亲的监督和反馈其相关的内部加工也会发生。最后,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同自身的分离做抗争;最终自主性的发展始于第一句“不”。它不仅将自我决定权引向外面的世界,同时也是了解我们自身秘密的一种能力,并把它们作为私密的空间加以保护。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我们可以理解Truman的发展不仅是对一个霸道的、控制的父亲的反叛,也可作为朝向自主和保有隐私的一个过程——通过对一个“早期的”提供保护和支持的母亲形象的处理,(“在我的世界里,你没什么好怕的!”),同时也对无所不能的控制和限制,否认每一个私密空间的处理(“我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而得以实现。

羞耻的情绪对亲密感的发展是很有用的。所以在这里,我认为他们有促进发展的性质。在精神分析思想的历史中,羞耻源于不同观念而得以概念化。弗洛伊德运用了一个抑制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羞耻作为自我驱力出现,其目的是在符合社会需求的过程中提供动力。对于安娜·弗洛伊德来说,羞耻是一系列冲突模型中的情感之一,其中自我的情感体验是指,如果任务失败了它要组织起防御来抵御无法接受的驱力方面。

然而,在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中,如果早期的暴露欲望得不到适当的规范和整合,那么羞耻就会与自恋的发展相关。客体关系理论在鼓励孩子发展“理想自体”的内化关系的冲突背景下,去探讨羞耻。主体间理论将羞耻理解为是该分析系统的一个方面,“既不属于病人,也不属于治疗师,但...会在主体间产生,维持,恶化......。这种羞耻部分来自于治疗情况的本身,也来自于每个人遭遇的羞耻的生活世界。在家庭、宗教、文化和精神分析研究中,这些生活世界可变地从羞耻处理与羞耻——自责的系统中显现出来。(Orange 2008年,第83页)。

Helen Block-Louis对内疚和羞耻的情感之间做出了区分。她强调,从自体的角度来看,内疚处于主动的地位,而羞耻则处于被动地位。内疚感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而这些感受更多地与他人真实的或幻想的伤害有关系; 然而,羞耻则有相当大的依赖性,它与失败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Wurmser(1994)最终在对羞耻的概念化中,借助了弗洛伊德关于暴露癖和偷窥癖的羞耻的概念,它强调相关的冲突发生在口欲期。关于这些模型的理解和表达会涉及到权力、吞噬以及自体性欲的自恋性满足感。Wurmser在这里将观看和被观看的欲望、欣赏和着迷之间做了连接。这种天生的、基本的驱力从儿童早期就源于借助专著视觉的掌控。但另一方面,他认为这种欲望是表达自己和吸引别人的欲望。这种表达并留下印象的欲望,旨在通过沟通的行为与他人完成融合。

Anna-Maria Rizzuto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试图用无意识幻想的概念去理解羞耻。作为冲突的结果,在面对重要他人时体验到的羞耻会影响自尊以及自恋性自我评价。因为包含了动态的元素,实际上,体验到的羞耻也起推动和防御作用。

隐藏以及避免暴露的欲望,经常与羞耻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羞耻可以与生殖器的暴露、失控、没能实现目标、主观或客观的看法、是疲倦的、不足的、异常的任何关系有关,同时还跟公众的关注有关。这些经历似乎直接与自尊的感觉相关——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我们的感受如何。

羞耻与视觉有最直接的联系。眼睛是羞耻暴露最有用的器官。不存在跟其他人没有关系的羞耻体验,当前是否存在或作为超我内化的一部分是如何看待羞愧的个体的,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羞耻体验的组成部分在面对母亲形象时同自尊相关,那么它们会直接关系到当前和内化的客体关系以及超我和理想自我。我已经指出,我们作为精神分析师,母亲般的关注的镜像功能对自尊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到一种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体验矩阵,这种情感体验出现在口欲期之前。这些体验将母亲与孩子躯体的内在联系起来,如喂奶的行为,通过皮肤和身体护理与孩子的身体来进行接触。目光接触以及作为游戏和各种交流的一部分——前语言期声音交流上的细微差别都是情感交流和鼓励自我及超我发展的重要手段。

这种前语言期的沟通交流让感觉、本体感受和内脏记忆的痕迹停留在不断发展的自体和客体的矩阵之中。这些将伴随着两种不同的的情绪:与身体的快乐或疼痛有关的感觉和与成就或失败的情感交流有关的感觉。第二种类型的情感似乎与痛苦的羞耻感的后期发展有关,还与防御相关的羞耻信号有关。现在失败的情感交流的记忆痕迹,不管与驱力满意有关与否,它似乎可用于在以后的生活中以诱导有关痛苦羞耻感的无意识幻想。

当我们体验到,在现实或幻想的互动中,如果一个人不能以类似的情感做出回应,又或者如果我们不能引起对他人的互补情感,那么痛苦的羞耻感就会出现,或者如果我们不能诱导其他的互补情感。

我们在无耻中观察羞耻的矛盾。无耻需要一种可以拒绝的羞耻可能性的意识知觉。 Rizzuto强调涉及到人的羞耻感的身体意象方面与童年期的身体表现相关,而同时又与儿童的性理论有关。他们代表了内在身体或身体表面或其感官品质的富于想象的表现,因此,当孩子借助成人感知到自身时,特殊的结构得以形成。(人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意象感到羞耻,而这个跟童年期有关。孩子通过父母去认识和感受自己的身体时,与此相关的心理结构开始形成,比如幻想的能力。)幻想的能力一旦出现,其主题就如同弗洛伊德所说的"白日梦里的英雄"一样,因此会存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幻想。

幻想的场景不可能与一个真正的或至少是可恢复的事件联系一起。(幻想的场景是独立存在的,它跟事实毫无关联。)关于羞耻和被拒绝体验的主要场景能导致因果解释的形成,比如说,因为你很脏、是坨“屎”,你被赶出了父母的卧室。(被拒绝是原因,感到羞耻是结果,或者相反。)这些陈述存在于前意识中,但需要复杂的防御行为的积极支持,使它们变得可以忍受。无论实际的或有想象力的羞耻体验都有可能激发胜利或报复的补偿性幻想。(羞耻的体验是非常痛苦的,为了回避痛苦,人们会迅速的幻想成功或者可以去报复,以此来安慰自己。),或者报复在分析情景之中或之外的羞耻出现是必须处理早期体验以及有关主-客体关系的幻想的极其复杂的过程的结果。

实际的感知在无意识幻想所形成的影响下会有其特殊形式。如果源头是力比多的或自恋的性质,这种幻想会将主体描绘成人际交往事件中的英雄。(这里的幻想有两种性质,一个是在早期关于主-客体关系的幻想,通常指婴儿与母亲;另一个是驱力的或自恋性的幻想,通常指性驱力和攻击驱力,以及自恋的满足或者匮乏。)

童年期的创伤体验,如累积性创伤,能够在孩子的内心留下痕迹。在被拒绝或失败的交流时刻所体验到的情感可能会成为生活中日后羞耻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时所体验到的羞耻的意义取决于解释的类型和随后的再解释,其本身给孩子解释了为什么此特殊事件会发生他的身上。如果幻想的解释不能被修通,它会被替换,导致一种无意识的幻想。Rizzuto在这里把注意力放在了父母的许多直接或间接的愿望上,父母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引导他们的孩子,并且父母的愿望会在孩子的意识中起到是不是“好宝贝”的作用。(父母潜意识的愿望会操控孩子的真实发展)

临床案例:一位30岁的M夫人来找我做治疗。在我们第一次见面之前,由于严重的自杀倾向,她已经在一年里接受过四次精神科住院治疗。在16至 18岁之间,她有严重的自杀倾,一方面她有着那个年龄段的特质,但另一方面,她又有一个终结生命的决定。

在最初的咨询中,这个打扮整洁、优美的病人是一个“冷美人”的印象,即使是在谈到她的生活史以及她目前的遭遇:她描述自己“堕入”到自我怀疑、接触的不确定性以及在生活中总是感到不快乐之中。当她躺在床上时能让这种"令人不安"的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减轻。但她也经历着巨大的恐惧,害怕永远无法摆脱这种状态。

篇二:散文的阅读与答题方法

一、散文的分类(散文的概念)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或阐明事情蕴含的道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表现事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意思; ③ 分析题目含义。---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二理----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议论句;二抓过渡句;三 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扣----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四述----整合答案: ①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②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后誊写。

三、散文阅读题是怎样出的?

(1) 整体感知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2)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4)提取并整合文章的内容要点;

(5)开放题

四、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哪些技巧?

1、整体感知题解答技巧

(1)通读全文,概括中心

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意思; ③ 分析题目含义

(2)找出中心句或自己概括中心

(3)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2、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技巧

分析词语常见题型:

1.词语在 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

2.代词指代的内容

3.词语可否省略,调换,是否矛盾

4.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5.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

代词的 指代作用

代词有:这,这些,那,那些,之,此,它,如此及具体一些内容的指代.代词一般代人,事,物. 寻找方法:通常到前文去找,偶尔也在后文,有近及远.代词指代内容原文都有,一般可以抄原句,但有

时要筛选概括.

提示:得出结果后采用替换法(代入法)看是否符合文意.

分析词语可否省略,调换,不矛盾

分析步骤:

1.判断:一般情况都是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

2.分析词语含义.

3.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

4.结论: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

例: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问:句中“幽”,“野”,“闲”三个字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调换.因为幽是幽深的意思,与洞相搭配;野是不受拘束的意思,与山相搭配;闲是悠闲的意思,

与溪水相搭配.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调换.

分析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分析步骤:

1.分析动词,形容词本身的作用: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

2.分析句子的表层意思.

3.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联系语段,联系全文).

语言上可用如下句式表示: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句子表义+ 句子深意(表现了…… , 突出了……).

例: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形象生动写出了楼下 摩托车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心里的难受,烦躁.

分析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谓思想感情,是 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具体而言有喜、怒、哀、乐、爱、恨、

情、仇,它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常的思想感情有:喜悦、欢快、高兴、兴奋、激动、自豪、热爱、爱戴、崇敬、思念、依恋、怜惜、关爱、体贴、赞美、怀念、感激、忧虑、痛苦、失望、愤恨、仇恨、讽刺等等.

例:1.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小珍珠鸟)居然落在我肩上.……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

的肩上睡着了.。文中划线的“居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我”对小珍珠鸟的亲近,信赖感到喜出望外.

3、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解答技巧(1)

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要句子的作用:

(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解答技巧(2)

(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

(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

落中心。)

(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

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

语言表述: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一

例: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方法(指出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荷叶的姿态美(表层含义),突出了花港观鱼绿的茁壮的生命力(深层含义)。

指出本文最后一节画线句的含义和作用。

这一句(内容上)总结全文内容,深化了文章中心,(结构上)呼应了开头,(效果)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留有余味。

几种题型答题格式:

1、记叙文详写材料的作用:因为这些材料能突出文章“这一中心,所以详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A渲染了的气氛、B刻画(烘托)人物C推动情节的

发展。

3、抒情、议论的作用:突出文章“”这一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象征的作用:通过象征表现感情。

5、烘托的作用:烘托人物的性格。

6、对比的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

7、托物言志的作用:通过的思想感情。

4、提取要点并整合要点技巧

(1)提取要点的方法:

直接从段落中找出中心句(A第一句 B最后一句 C详写句 D自己概括)

(2)整合要点的技巧:

叙事文概括方法:什么人(物)+怎样做+什么事

示例:一句话新闻

抒情散文概括方法:什么物具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感受。

篇三:散文阅读1

一、散文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意思; ③ 分析题目含义。——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二理: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议论句;二抓过渡句;三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扣: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四述:整合答案: ①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②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后誊写。

二、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指导

1、整体感知题

题目示例: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喜欢“与植物相处”的原因。 (2)阅读全文,说说“小草令我怦然心动”的原因。 (3)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节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解答技巧:(1)通读全文,概括中心。了解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意思;分析题目含义;(2)找出中心句或自己概括中心;(3)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2、分析词语可否省略、调换,是否矛盾。

答题技巧:(1)判断:一般情况都是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2)分析词语含义;(3)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4)结论: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

例:“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一句中“幽”,“野”,“闲”三个字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调换。因为幽是幽深的意思,与洞相搭配;野是不受拘束的意思,与山相搭配;闲是悠闲的意思,与溪水相搭配.原词搭配恰当,不能调换。

3、分析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答题技巧: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句子表义+句子深意(表现了??, 突出了??) 例: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楼下摩托车的)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答:形象生动写出了楼下摩托车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心里的难受,烦躁。

4、分析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谓思想感情,是 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具体而言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它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常的思想感情有:喜悦、欢快、高兴、兴奋、激动、自豪、热爱、爱戴、崇敬、思念、依恋、怜惜、关爱、体贴、赞美、怀念、感激、忧虑、痛苦、失望、愤恨、仇恨、讽刺等等.

例:“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小珍珠鸟)居然落在我肩上.??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句中划线的“居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我”对小珍珠鸟的亲近、信赖感到喜出望外.

5、题目(开头、结尾、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技巧:(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

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

6、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解答技巧:(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 (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

语言表述:这个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答: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方法(指出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荷叶的姿态美(表层含义)。

例2: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动。 答:运用了比喻修辞,写出了母亲被冻成雕塑的姿态,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7、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技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了??的气氛;刻画(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1:《我的叔叔于勒》P81倒数第二段中“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大海上驶向远处”有什么作用“

答: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海面的平静,衬托了我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例2:《智取生辰纲》P138第二段中的环境描写了什么作用?

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烘托了杨志的小心谨慎,为下文写吴用智取生辰纲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8、拓展启示类题目

例:2005年佛山中考题:联系文中划线句,说说“父亲”的形象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2006年佛山中考题:文中划线句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说明。

答题技巧:此类题目一定要跳出文章,从文中所写事物特点上升到某种精神、人生哲理等。

三、中考试题精选

(一)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

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1.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答: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6分,三个要点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答:①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挽留”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②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分)

答: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答: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3分。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妥帖;有欠缺酌扣)

(二)木棉花开

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 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 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 秋夜》 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

③ 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 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⑤ 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一年的精华沉淀,一年的淡定从容,直到此时此刻 , 满树的红花见证了它的存在,满堂的喝彩彰显了它的内力。

⑥ 我手捧落花,泪流满面———木棉花落在了树下的草坪上,还是很美。花开花落之间,你已向世人展现了最华美的乐章,用心、用情精心谱写。这,就已足够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成就一项人生事业名垂青史;“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在平时,同样是普普通通的匹夫,而在某一场战役中,因着心中爱祖国爱人民的无限赤子情怀,他们将毕生追求化作祖国锦绣河山。其实各行各业的人们也一样,他们都是国家建设的基石,都是人民生活稳定的护卫者,他们同样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⑦ 而你———火红的木棉花,一年一次在天地灰蒙蒙的四月展现自己,你的高冠艳花将一切漠视甚至耻笑你的狂徒温柔的扫荡。何须追求永世的绚烂呢?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生活所给予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都是一样的,所得所失何苦斤斤计较。不追求个性张扬,却愿

如你默默无闻,始终透着那般无视权贵又不谐峰蝶的傲然正气,最后给人一种惊喜,生命也同样精彩。

(选自《 闽南日报》 2008年4 月28 日,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惊呆”? (请用原文回答)

答: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2、请根据②-④ 段的内容,概括出木棉的特点。(答出4 个即可)

答:木棉树属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高;躯干挺拔;叶子稀拉;枝干不繁茂;花朵硕大且红艳,花落后会长出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

3、文章行文流畅,语言出彩。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子加以赏析。

答:示例一:句子: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木棉花鲜艳、美丽的特点。

示例二:句子: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即写出了木棉花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又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凝练。

4、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理解。

答:示例:读了本文,我认为每个人都要脚踏实地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生命才会精彩,这样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5、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按要习回答问题。

材料一:湖南遭遇了50 年一遇的冰冻天气,交通、电力等行业涌现了一大批杭击雪灾的勇士。电力员工罗文海、罗长明、周景华在高压线路上人工除冰时,因线路覆冰太厚,铁塔不堪重负而坍塌,3 人不幸殉职。

材料二:汉川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身体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让四个学生得以生还。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1)请你在网上发帖悼念,注意给自己起个富有个性的昵称,不要用真。

帖子一:网友昵称 [ 小桥流水 ]

悼词:冰雪消融,春意盎然,而烈士们却永远地去了。他们的灵魂依然还留在杭击雪灾的第一线,永驻在灾区人民的心田。致可敬可爱的人。

帖子二:网友昵称 【 】

悼词:

答:昵称:轻舞飞扬;悼词:地震已过,英雄已走,可他舍己救人的精神将鼓舞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大爱千秋,浩气长存!

(2)根据链接的材料,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抗灾勇士以身殉职,情融寒天冰

下联:示例:平民英雄死而不已,义暖众人心

(三)炊烟

(l)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欢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篇四:阅读理解

一、散文的分类(散文的概念)

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三、散文阅读题是怎样出的?

四、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哪些技巧?

一、散文的分类(散文的概念)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表现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或阐明事情蕴含的道理),抒发作

者的思想感情。

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为主,表现事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第一步:粗读文章,整体感知材料

第二步:精读文章,筛选整合信息

第三步:研读题目,回答文后问题

二、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意思; ③ 分析题目含义。---用一句话概括

中心。

二理----理清思路:一抓抒情议论句;二抓过渡句;三 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作好

标志。

三扣----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四述----整合答案: ①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

组合。 ②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先打草稿再修改然后誊写。

三、散文阅读题是怎样出的?

(1) 整体感知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2)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4)提取并整合文章的内容要点;

(5)开放题

四、散文阅读题的解答有哪些技巧?

1、整体感知题

题目示例: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喜欢“与植物相处”的原因。

(2)阅读全文,说说“小草令我怦然心动”的原因。

(3)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节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1、整体感知题解答技巧

(1)通读全文,概括中心

①了解主要内容;②归纳中心意思; ③ 分析题目含义

(2)找出中心句或自己概括中心

(3)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2、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技巧

分析词语常见题型:

1.词语在 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语境义)

2.代词指代的内容

3.词语可否省略,调换,是否矛盾

4.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5.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

词语的语境义

例:1.对文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2.根据语境,解释“在生命的初期……,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

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一句中“芬芳”的意思.

3.说说下面两个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天使的声音在耳边吹拂,这是老师吗?我怔了一下缓过神,这“批评”是对着我 的吗?怎

么闻不到硝烟味?

硝烟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可大气不敢出,嘤嘤着说……老师依旧闷葫芦.

闷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采用代入法

代词的 指代作用

代词有:这,这些,那,那些,之,此,它,如此及具体一些内容的指代.代词一般代人,事,物.

寻找方法:通常到前文去找,偶尔也在后文,有近及远.代词指代内容原文都有,一般可以抄原句,

但有时要筛选概括.

提示:得出结果后采用替换法(代入法)看是否符合文意.

分析词语可否省略,调换,不矛盾

分析步骤:

1.判断:一般情况都是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

2.分析词语含义.

3.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省略或换词时句子会变成什么意思,不符合实际.

4.结论: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省略,调换,不矛盾.

例: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问:句中“幽”,“野”,“闲”三个字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调换.因为幽是幽深的意思,与洞相搭配;野是不受拘束的意思,与山相搭配;闲是悠闲

的意思,与溪水相搭配.因此原词搭配恰当,不能调换.

分析动词,形容词的作用

分析步骤:

1.分析动词,形容词本身的作用: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

2.分析句子的表层意思.

3.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联系语段,联系全文).

语言上可用如下句式表示:生动、形象、准确地描写了+句子表义+ 句子深意(表现

了…… , 突出了……).

例: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幽深的意思是什么)内,搅得我睡意全消.

形象生动写出了楼下 摩托车声的难以阻挡及对“我”的影响,突出了“我”心里的难受,烦躁.

2.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生动传神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

分析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谓思想感情,是 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具体而言有喜、怒、哀、乐、爱、

恨、情、仇,它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常的思想感情有:喜悦、欢快、高兴、兴奋、激动、自豪、热爱、爱戴、崇敬、思念、

依恋、怜惜、关爱、体贴、赞美、怀念、感激、忧虑、痛苦、失望、愤恨、仇恨、讽刺等等.

示 例

例:1.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小珍珠鸟)居然落在我肩上.……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

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文中划线的“居然”,“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我”对小珍珠鸟的亲近,信赖感到喜出望外.

3、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解答技巧(1)

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要句子的作用:(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解答技巧(2)

(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

(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

段落中心。)

(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

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

语言表述:这个句子的意思是:——,采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形象、生动

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一

例: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方法(指出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荷叶的姿态美(表层

含义),突出了花港观鱼绿的茁壮的生命力(深层含义)。

示例二

例: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动。

结合上文,谈谈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了母亲被冻成雕塑的姿态,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示例三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

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 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

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

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

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

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

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

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

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

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

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

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

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

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

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 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

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

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

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

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

具体如下: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

篇五:古诗词鉴赏

七、绝句两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示例: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

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示例: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八、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

出来。

示例: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

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在望。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

物是人非的感慨。

九、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写景很别致,能体现"小"的景物有:泉眼、细流、尖尖角、小池(题目)。

2、请你说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比喻义。

示例:比喻新人崭露头角或新生事物刚刚出现。

十、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示例:这首诗是三四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

点。

2、杜甫"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与亲朋失去联系,而且自己年老多病,孤单寂寞;更重要的是国家风雨飘摇,天

下到处兵荒马乱。是个人的颠沛流离和国家的动荡不安促使着诗人"凭轩涕泗流"。

十一、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抒发了诗人在旅途当中思乡情怀的诗句是: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风正一帆悬"中的"风正"可否换成"风顺"?为什么?

示例:"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

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含"顺"与"和"的内容。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一方面表现作者对北固山一带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及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另

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由大雁北飞所引起的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之情。

4、如果将"风正一帆悬"改为"风正数帆悬"好不好?为什么?

示例:不可以。因为"一帆"以小景衬大景,突出了江面的开阔;从对仗的形式看,"一帆

"与"两岸"相一致

5、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后人评价为有盛唐气象的名句,你认它的妙在

何处?

示例:诗人善于锤炼字句,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富有生机;这一联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自然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着自然的理趣。

十二、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中的周郎指,他生活在时代。示例:周瑜三国

2、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你还能举出我国历史上以

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吗?(不少于两个)示例: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3、"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中的"东风"有两层含义,各指什么?

示例:一指自然界的东风,二指赤壁之战。

4、诗人在本诗中有没有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他怎样分析这次战争胜败的原

因。

示例:诗人在本诗中有没有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

反的假设。不刮东风,就不能纵火,周瑜就有可能战败,构思非常巧妙。

5、作者借"二乔"来象征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示例: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6、诗中的"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说的是什么意思?

示例: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作者以二乔象征国家的命运,即东吴被曹魏所

灭。

7、这首诗采用了以小风大的手法,你能具体说出这种以小见大手法在诗的运用吗? 示例:诗人题咏这一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这是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另一方面以两个美女"大乔""二乔"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

见大

十三、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诗人写了自己游历山西村,到农家做客,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

感?

示例:主要写了农村的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2、简述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示例: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3、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常有什么含义?

示例:这一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现

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了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缝生的情景。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一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

示例:月光皎洁,山影倒映在溪水中,拄着拐杖的老人在月色溶溶的晚上兴致勃勃地去

找同龄人聊天,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向往的安适和乐、怡然自得的农家生活图画啊!

十四、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早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本诗是如何将写景和议论结合在一起的?

示例:一、二句写早春美丽的景色,三四句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

2、诗歌中早春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是什么?

示例:小雨中的春色、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

3、"天街小雨润如酥"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

示例:运用比喻修辞,用"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

4、品味"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韵味。

示例:草因雨而绿,但初始时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恰当地

抒写早春的美景。

5、三四两句采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作用?

示例:运用最比,突出早春的可爱。满城烟柳,景色也很迷人,但总比不上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韩愈将此诗送给张籍,也是为了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的气息。

十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首句以写景发端有何妙处?

示例:写眼前景点明节令,融情入景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里,蕴含着飘零之感和离别

之恨。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