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意识流电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3:15:26 作文素材
意识流电影作文素材

篇一:电影中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电影中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摘 要:电影中,意识流手段的运用,使得时间跳跃多变,大大增加扩大了影片的容量,深化了主题,打破了传统戏剧化构造的电影模式。岩井俊二电影中某些非情节性的表达和对人性的思索就展现了意识流表现手法的独特魅力。意识流让观众用另一个视角来看我们周围的世界,感受另一个世界生命与时间的流逝和叹息。 关键词:意识流;情书;岩井俊二;平行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35-01

电影中的意识流,是电影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将人物的记忆、观察、想象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思维、情感、情绪、愿景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意识流电影是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按照意识的流程安排小说的段落篇幅的先后次序,从而使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相交融。人物意识渗透于作品的各个画面中,起到了内在关联作品结构的作用。 对于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很多人会联想到青春、纯美、诗意等字眼。其实岩井俊二的很多作品对人性进行了揭露与剖析,对整个社会和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有着深刻思考。因此岩井俊二的很多作品都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在电影《情书》中,飘动的白纱窗帘、男藤井树的若隐若现正与女藤井树记忆的朦胧相合,整部影片就是通过一封封情书将回忆与

现实不着痕迹地联系起来。影片中许多地方都有明显的意识流韵味。

通观《情书》这部影片,记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记忆与现实的闪回交叉建构了影片的整体情节。过往的爱情和青春也便是在主人公的回忆中逐渐清晰、复活,影片中所有的关键元素:时间、爱情、死亡,都是通过记忆得以实现的。频频被唤醒的记忆不仅弥合了时空所造成的问离,而且超越了生死所带来的缺憾,印证了两段不可释怀的爱恋。可以说,《情书》是一部靠记忆生存的影片。因此,为了表现片中人物的记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是必要的选择。 意识流语言在银幕上跨越时空的自由性,扩大了影片内容的外延。影片《情书》运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技术,巧妙地将过去时和现在时交混在一起——过去由现在调动,现在又与过去呼应。在过去与现在自由交替,回忆与现实的灵活交错中。影片对时间的控制达到了相当自由的程度。而导演岩井俊二更是通过让同一名演员饰演两位女主角,采用意识流过去与现代时空交错的手法,而使那种本应生硬的时间交替变得痕迹模糊,酣畅自如。

岩井俊二将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虚幻与现实组接在一起。但导演的意识流的手段并没有使得故事变得晦涩。在《情书》中,飘动的白纱窗帘、男藤井树的若隐若现正与女藤井树记忆的朦胧相合,整部影片就是通过一封封情书将回忆与现实不着痕迹地联系起来,如女藤井树幻想看见医生、护士推着病危的父亲的病床急速地奔走的场景。岩井俊二把现实中的人和记忆中的人物同处于一个空间,创

造出独特的复合空间,意识流般的叙事手段并没有使人感受到疑惑,反而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减小到了最低程度。

与传统手法不同,意识流在电影中的表现独立于外部逻辑的内在真实。它是人物心理的真实显现,不受理性规范的约束和外部条件的制约。

尽管从表现内容上看,两位女主角都有各自独立的世界、独立的生活空间,但导演岩井俊二并没有将两位女主角彼此独立,而是采用了交叉蒙太奇,使得两位女主角彼此的空间发生了环状的交替与重叠。在雪地中,博子踉跄地走向一望无际的雪地,一遍又一遍地哭喊着:“你好吗?”博子终于挣脱了感情的束缚,重获情感的释放和自由。与此同时,经历了生死挣扎的女藤井树安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嘴里也喃喃自语到:“我很好,你好吗?”纷乱的思绪中寄托着对亡人的无限的感伤与还念。同一时间,不同时空,两个女孩子共同的心声,呼唤着男藤井树,呼唤着彼此,也深切地呼唤着自己,从而完成了她们漫长而又艰辛的感情蜕变与升华,使她们过去的“我”过渡到现代的“我”,并预示着永恒的“我”。此情、此景,感人至深。

意识流电影产生的根本社会原因是当代社会人越发注重自我经验的依赖,内心世界变得复杂深刻。岩井俊二的电影总是以“青春”为题材也许在他看来只有青春的岁月才存在纯粹的梦想。意识流的表现不仅将《情书》里过去的回忆交错在时空里,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之间的相互围绕,都十分细腻的表现出来。

拍完《情书》后,岩井俊二说:“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真挚的感情没有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这就是我在《情书》中要表达的东西。”岩井俊二着意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情书》正象普鲁斯特那本小说的名字——追忆着似水的年华,过往的爱情和青春也正是在主人公的回忆中才逐渐清晰、复活。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周涌,张希.亚洲电影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篇二:意识流电影

中央试点200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毕业论文实施方案

2004年12月15日

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作风及实际能力、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长创造才干、提高全面素质。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应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计算机软件、硬件或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4.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5.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为做好200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班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导、答辩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毕业论文撰写动员及集体辅导时间

2004年12月23日晚上7:20—8:30在502室。 二、

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组成

组长:刘辉珞

指导教师:刘辉珞、王克富、张秀国、杨晓安 三、

进程安排

1、 整个毕业环节分选题、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四个阶段。 2、 毕业环节开始:三周内学生选题并应在教研室或指导小组范围内作开题报告。 3、 毕业环节中期阶段:

2005年1月18日前学生拟定论文(设计)提纲;

2005年4月15日前学生完成论文(设计)初稿,指导教师修改; 2005年5月15日前二稿、三稿等按照辅导教师的要求进行; 2005年6月5日前定稿; 4、毕业环节后期阶段:

2005年6月中旬进行论文(设计)的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请同学们做好6月中旬的论文答辩准备)。

四、 选题原则

毕业设计课题由指导教师负责把关,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审定,教学主任签字。 选题的原则是:

1.选题必须符合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培养要求;

2.应尽可能选择工程性较强的课题,以保证有足够的工程训练; 3.论文工作要有一定的编程量要求,以保证有明确的工作成果;

4.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结合较大型任务的课题,需多人完成时,每个学生必须有毕业设计的独立子课题;

5.选题应尽量结合本地、本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项目,在实际环境中进行。 6.结合非计算机学科进行的课题,应有1/3以上的内容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的设计。

五、 毕业设计的教学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体现于整个工作的各个阶段中,可根据课题的特点而有所侧重,但应达到如下的基本要求:

1.根据课题任务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 2.进行必要的调研和资料搜集、文献阅读;

3.制定适当的技术方案,并通过与其它方案的比较加以论证;

4.独立完成系统或模块的设计。软件设计要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硬件设计符合原理表示、线路图纸和工艺要求的各种规范;

5.制定系统(模块)的测试方法,并根据完整的测试数据对系统(模块)的性能指标作出分析和评价;

6.对课题成果进行总结,撰写论文; 7.通过论文答辩;

8.毕业论文时间为10周,学分为10学分。

六、 论文要求

1) 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 论文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 3) 论文应有中英文摘要(150~200字);

4) 论文正文前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附参考文献;

5) 论文要求文字打印,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论文格式见附件)

七、 论文工作管理

1.教学部主任主管本教学点的毕业设计工作,学生可编成课题小组,小组长协助指导教师做好有关组织工作。

2.毕业设计按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每个学生必须经过下列三个过程:

⑴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方案论证和进程计划,要求有书面报告; ● 由教学部组织安排开题报告并记成绩; ● 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⑵中期考核

● 学生以书面形式汇报课题完成情况。

● 由教学部组织中期检查,每位学生报告课题完成情况,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提出指导并给予警告。 ⑶论文答辩

●凡参加答辩的学生,提前一个月向教学点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参加答辩。 ● 申请论文答辩的学生,应在答辩前1周将论文交指导教师和评阅人评阅。 ●答辩时,学生陈述10~15分钟,提问5~10分钟。

八、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既是毕业设计的业务指导者,又是工作的组织者。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好毕业设计的全过程。

1.每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教学班或学生本单位讲师(工程师)以上的教师(技术人员)担任,根据需要还可安排一名辅导教师。

2.一位专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最多不超过8人,兼职(或业余)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根据情况酌减。

3.由指导教师根据选题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明确分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日程。

4.指导教师应每周指导学生一次,并检查工作进度和质量。在业务指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创新的精神。

5.指导教师出差或病事假2周以上者,教学点应负责委派其他教师代管。

九、 对学生的要求

1、 学生应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并明确其目的、意义。

2、 学生必须按照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3、 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应实行考勤制度,一般不准请假,请病假要有医院证明,

请事假要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4、 学生缺勤(包括病、事假)累计超过毕业论文(设计)时间1/3以上者,取消答辩

资格,不予评定成绩。

十、 答辩及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是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位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答辩前由指导教师给出评语,评阅人写出评阅意见。答辩小组应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核学生的成绩: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情况;中期考核的成绩、学生的业务水平;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意见、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质量(包括创新);答辩中自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整个毕业环节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评出成绩。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评定,要求优秀比例控制在20%(90—100分),良好比例控制在50%(80—89分),其余为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

珠海广播电视大学

理工部

2004年12月15日

附:(1)中央电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附:分组名单:

刘辉珞老师:李宗军、林望先、张汝华、涂文浩 杨晓安老师:吴树江、王才明、陈洪涛、陈保红 王克富老师:来茵、吴翠怡、康顺华、陈峥嵘 张秀国老师:严健东、李文朱、雪梅、何立强

篇三:意识流电影 包括感觉

意识流电影 包括感觉、思维、记忆、幻觉、联想等。

在电影的特定时空中,充斥着随意的跳跃,非理性的怪诞、无逻辑的闪接。回忆、梦境、幻觉、狂想、自由联想等意识活动构成意识流电影作品的全部内容。戏剧性的线性结构不再出现,时空的线性顺序不复存在。

需要层次论 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高峰体验学说 高峰体验是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说,“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人在实现自我的创造过程中所出的一种短暂的最佳状态。”高峰体验的时候,是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感觉。

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的,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的,它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等

“同化”和“顺应”理论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皮亚杰所下的定义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在认识过程中,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以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则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使主体适应环境。

格式塔 是德文的音译,这个词在德文中指“整体”的意思,也被用作“形式”或“形状”的同义词。

格式塔心理学 研究的就是人的整体感知能力,并认为人恼或心灵天生有郑重将零碎、片段进行“完型”,主动综合成整体的能力,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 创始者马克思·惠特海默;“顿悟学说”的提出者沃尔夫冈·苛勒;最主要的宣传者库特·考夫卡。

自我防御的方法 对焦虑的自我防御方法的阐释,是有弗洛伊德和他的女儿共同完成的。最常见的防御方法有八种: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否认、转移、自居作用、升华、倒退。

名词解释

情结理论 荣格在联想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情结理论。他认为,情结是构成整体人格结构的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它是自主的,带有强烈的情绪,因而有自己的驱力;情结是潜意识的,但足以影响意识活动;情结属于个体潜意识的范畴,它是集体潜意识或原型和个人经验相联合而形成的;情结是人人都有的,但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上因人而异。荣格认为,情结主要来源于童年的心理创伤和道德与人性的冲突。

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

大题

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划分

影视审美存在先在结构 章柏青、张卫在《电影观众学》一书中把观众的现在结构概括为:本能愿望,个性心理,文化因素和时代影响。这些因素潜移默化、交叉重叠、综合渗透,对影视审美产生影响。

先在结构则是指个体在接受作品之前已有的诸多主观因素组成的心理模式。社会历史文化、社会气氛潜移默化地沉淀在每一个观众的心灵中,与每个人的地位、性格、兴趣等相融合,形成了这种先在结构。每一个观众在欣赏电影作品时,都会不自觉地接受这种先在结构的影响。由于读者、观众个体在长期的欣赏活动中被文学、电影、戏剧等许多艺术作品反复熏陶感染,这些作品的话语、结构、类型、风格、叙述方式等潜移默化地一点一滴地渗透、沉淀、排列在欣赏者的经验记忆里,经过个人思维习惯、兴趣、气质的过滤、分解、整合,渐渐形成了一种知觉图式,形成了一种经验图式。接受美学认为是这就是人的“先在结构”在起作用,每一个观 众在欣赏电影作品时,都会不自觉地接受这种先在结构的影响。

综上所述,影视审美存在现在结构。

篇四:【经典】人生必看电影清单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意识流电影)

推荐电影清单 :

普通级:

(1)《蓝》(波兰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生命伦理大作)

(2)《罗生门》(日本黑泽明导演,世界真相不可言说)

(3)《楚门的世界》(澳大利亚彼得?威尔导演,我们都活在被窥视的世界里)

(4)《机遇之歌》(波兰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赶火车与人生的三个版本)

(5)《入殓师》(日本泷田洋二郎导演,用生命守护死亡)

(6)《霸王别姬》(中国陈凯歌导演,戏。梦。人生。)

(7)《日瓦戈医生》(美国大卫?里恩导演,鲍?帕斯捷尔纳克原著小说改编,苏联革命中的人性悲歌)

(8)《钢琴师》(美国罗曼?波兰斯基导演,音乐比战争永恒)

(9)《巴别塔》(美国亚里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导演,人类相互隔绝样本)

(10)《三峡好人》(中国贾樟柯导演,一个工程的建立与一段感情的消亡)

发烧级(适合对电影有较多了解、对电影语言艺术有较好接受能力的同学):

(1)《狗镇》(丹麦拉斯?冯?提尔导演,“Dogma95电影”标志人物的杰出作品)

(2)《2001太空漫游》(英国库布里克导演,最伟大的科幻片)

(3)《Hello树先生!》(中国韩杰导演,后现代中国农村景象)

(4)《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法国阿伦?雷乃导演,阿兰?罗伯-格里耶编剧,意识流电影经典)

(5)《十诫》(波兰波兰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包括10部片子,对应圣经“十诫”,自选其中一部观赏即可)

(6)《让子弹飞》(中国姜文导演,寓言化的后现代狂欢)

(7)《白夜》(意大利卢奇诺?维斯康蒂导演,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影史影像经典)

(8)《雾中风景》(希腊斯特赫?安哲罗普洛斯导演,剧痛中成长)

(9)《暗恋桃花源》(台湾赖声川导演戏剧,后现代主义戏剧经典)

(10)《乡愁》(俄罗斯“诗人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导演,流浪的俄罗斯之魂)

4、无论通过什么方式(电影、剧场、演出活动、电视节目、自己扮演等),参与一次中国古典戏曲演出观赏活动。制作一份与之相关的个性化报纸,开学后选取优秀作品布置年级展板。

附录:

杭外高一第二轮读书活动书籍推荐清单 2011.12.25

经典散文

(中国)北岛《午夜之门》《青灯》等

(中国香港)梁文道《常识》

(中国)朱大可《记忆的红皮书》

(中国台湾)龙应台《目送》

(中国)陈平原《北大精神及其他》

(中国)季羡林《牛棚杂忆》

(中国)史铁生《病隙碎笔》

(中国)巴金《随想录》

(中国)汪曾祺《蒲桥集》

(美国)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

(英国)弗朗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

(日本)川端康成《花未眠》

(中国)周国平《周国平散文》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乌托邦:

(中国)老子《道德经》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英)莫尔《乌托邦》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反乌托邦:

(英) 阿道斯?伦纳德?赫胥黎小说《美丽新世界》

(英)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

(英)乔治?奥威尔小说《动物庄园》

(俄)尤金?扎米亚金小说《我们》

(捷克)哈耶克论著《通往奴役之路》

(英)威廉?戈尔丁小说《蝇王》

(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纪实小说《古拉格群岛》(上下)

(德)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

生命哲学

(中国)老子《道德经》

(中国)庄子《庄子》

(德)叔本华《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

(德)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人性的,太人性的》

(法)帕斯卡《思想录》

(法)蒙田的《蒙田随笔集》

自由精神

(英)约翰?密尔《自由论》

(美)林达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我也有一个梦想》、《总统是靠不住的》、《如彗星划过夜空》等 (中国)刘瑜《民主的细节》

(中国)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等

(中国)熊培云《思想国》《自由在高处》

(中国台湾)龙应台《请用文明来说服我》《野火集》《美丽的权利》等

(中国)傅国涌《百年梦寻》

(中国)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风骚传统

(中国)余冠英《诗经选注》

(中国)程俊英《诗经注析》(与蒋见元合注)、《诗经译注》

(加拿大)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迦陵说词讲稿》等

(中国)苏缨、毛晓雯《唐诗的唯美主义》

(中国)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中国)苏缨、毛晓雯、夏如意《纳兰容若词传》

文史精华

(汉)司马迁《史记》或《楚汉风云录:史记精华》

(唐)吴兢《贞观政要》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中国)张鸣《摇晃的中国》

(中国台湾)柏杨《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中国)辜鸿铭《中国人精神》

(中国)吕思勉《中国通史》

(美)威廉?L?夏伊勒《第三共和国的崩溃》

艺术美学

(中国)王国维《人间词话》

(中国)宗白华《美学散步》

(中国)王小慧《我的视觉日记》

(中国)程青松、黄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

(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

(中国台湾)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陈丹青《荒废集》《退步集》

(中国)北岛、李陀《七十年代》

(中国)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

(英)戴维?洛奇《小说艺术》

(意)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

政治经济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中国)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德)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捷)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法)波伏娃《第二性》

(法)加缪《反抗者》

(中国)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汪丁丁《串接的叙事》《海的寓言》等

宗教伦理

《圣经》选读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中国)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中国)南怀瑾 《论语别裁》

(中国)尚荣译注《坛经》

(中国)庄子《庄子》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

(中国)刘小枫《沉重的肉身》《拯救与逍遥》《拣尽寒枝》《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等 (奥地利)弗洛伊德《文明与缺憾》

篇五:电影

内部资料—文艺常识汇

电 影

电影的发展和分类

电影的诞生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至今只有一百多年历史。

电影的发明人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他们拍摄了世界上第一批电影《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于1895年12月28日首次在巴黎一家叫“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公开放映。虽然这些电影都很短,都没有声音、没有情节,但解决了电影的基本技术—让图片变活,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此后,他们拍了许多了生活纪录片,其中《水浇园丁》是最早有情节的电影。

电影艺术的形成

电影发明后,很快传遍欧美,各国出现了一批电影人,各有贡献。

英国的斯密士打破摄影机不能动的框框,大胆变动摄影机的位置、远近、角度,使电影有了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

法国的梅里爱则大搞电影特技。他偶然发现了电影的一些特技,如停机再拍、透视合成、升降格等,于是运用特技拍了许多“电影魔术片”。

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利用镜头的剪辑和组接文章,创造了全新的镜头语言—蒙太奇。

20年代,苏联一批电影艺术家库里肖夫、普多夫金、爱森斯坦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了蒙太奇。如库里肖夫做过著名“库里肖夫实验”。他采用某著名演员平常表情的一个镜头,分别放在一盘馅饼、一个熟睡的婴儿和一具女尸的镜头之后,分别让三组观众来看,并问这演员是什么表情。结果三组观众分别回答为“贪馋”、“慈爱”和“恐惧”(其实是同一表情)。这说明,镜头之间不同的组接方式,会使同一镜头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是电影的语言,蒙太奇理论的总结,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它使电影有可自己的独特手法,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给后来的电视和原有的艺术门类以巨大的影响。

电影技术的进步

无声片:早期电影都没有声音,被称为“默片”、“伟大的哑巴”,对话和情节只能用字幕交待。这带来早期电影的一些特点:情节简单,动作性强,表情夸张,如卓别林的早期喜剧片。

有声片:1926年,美国人德雷斯特解决了一个难题:那声音转化成光信号,同步录在胶片的画面旁,有声片发明了。次年,华纳兄弟公司拍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从此,电影变成视听兼备的艺术。

彩色片:1932年。彩色胶片试制成功。1935年,美国马摩里安导演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彩色故事片《浮华世界》。 50年代以后,电影技术有了新的进步,先后出现了宽银幕电影(高宽之比为3:5以上,普通银幕为3:4),立体声电影(声音从不同方向传来),立体电影(带偏光眼镜可看出立体效果)等,还有全景电影、环幕电影、球幕电影和动感电影等。

电影分类

美术片:角色不由演员扮演,而用人工绘制、制作,再由人工配音,包括动画片(卡通片)、木偶片等。它们都采取“逐格拍摄”法,即拍一格画面停一下,再换另一幅,或将木偶、剪纸稍作移动。由于它的角色和动作完全由人工绘制、操纵,所以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出各种神奇场面,最擅于拍摄动物、神话题材,深受儿童的喜爱,在广告片、科教片中也大显身手。电脑和三维动画技术的出现,使美术片的技术手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纪录片:狭义纪录片只指新闻纪录片、文献片,广义纪录片还包括风光片、专题片、舞台纪录片。

科教片:指利用各种电影特技,讲解某些科学常识的影片。教学片也属于这一大类,纪录专家、教授、教练教

课示范的内容,如教外语、教体育、教文艺、教军事、科学讲座、医学谈话等。

故事片:是电影的主体,被称为“正片”,它影响最大,种类最多。根据风格、题材内容、可分为喜剧片、悲剧片、历史片、古装片,神(童)话片、儿童片、战斗片、武打(功夫片)、动作片、枪战片、侦破片、科幻片、生活片、伦理片、言情片、青春片、恐怖片、灾难片、音乐片?

艺术片:介于故事和舞台纪录片之间,它用电影手法把舞台剧搬上银幕,使之电影化,如歌剧片、舞剧片、戏曲片等。

外国电影

好莱坞

好莱坞在美国西海岸名城洛杉矶的郊外,是美国电影制作的中心,世界最著名的电影拍摄基地,被誉为“世界影都”。这里终年阳光灿烂,气候宜人,地形地貌多种多样,有海洋、湖泊、高山、峡谷、森林、沙漠、草原等,是拍电影的理想环境。从20世纪初起,这里逐渐成为拍片基地,先后建立起几十家电影公司。最著名的是八大公司,即20世纪福克斯、米高梅、派拉蒙、华纳、联美、环球、哥伦比亚、雷电华。他们各有自己的制片厂、洗印厂、电影机械厂、科研机构等,形成庞大的电影城,号称“电影王国”。

好莱坞为美国和世界的电影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一二十年代,格里菲斯在这里拍摄了《党同伐异》等片。为蒙太奇理论提供了实例。华纳公司在这里拍了《爵士歌王》等世界上首批有声片。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的全盛时期,年产影片七百多部,风靡了全球,并涌现一批名导演、名演员。五六十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和电视的挑战,好莱坞为重振影坛霸主地位,作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是技术改革,引入高科技,以宽银幕电影、环幕电影、立体电影、动感电影来招徕观众;二是内容改革,扬长避短,拍摄了许多大场面的“大片”,如史诗片、战争片、科幻片、灾难片,都获得了成功,以高投入换来更高的回报。它是美国“文化产业”的主要基地,每年不仅赚回大量资金,还扩大了美国的影响。

好莱坞在美国西部。它早期的影片中,有许都描写美国当年开发西部题材的故事,如印第安部落探险、英雄救美人之类,充满了西部风情和猎奇、惊险色彩,被称为“西部片 ”。

外国著名电影导演

格里菲斯:美国早期电影导演,1915年导演了《一个国家的诞生》。1916年在影片《党同伐异》中,他设计了著名的“最后一秒钟营救”:丈夫被绑赴刑场,而妻子拿着赦免令赶来营救,通过剪辑和组接,让这两种场面反复交替出现,营造紧张气氛,戏剧效果强烈,是最早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成功范例。

普多夫金:苏联早期电影导演,改编导演了影片《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苏沃洛夫》等。他还著有《论电影编导和电影导演》、《电影演员艺术》等书。

爱森斯坦:苏联早期电影导演。1925年,他导演了无声片《战舰波将金号》,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中的黑海水兵起义。在《敖得萨台阶请愿》一场戏中,他运用了典型的细节,丰富的镜头语言反映了沙皇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他导演的电影还有《十月》、《涅夫斯基》、《伊万雷帝》等,他还写有专著《电影艺术四讲》等。

以上几人对电影蒙太奇理论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1958年10月,在布鲁塞尔的国际优秀电影节上,讲出了当时的十大导演,即卓别林(美),爱森斯坦(苏),雷内·克莱尔(法),德·西卡(意),格里菲斯(美),约翰·福特(美),让·雷诺阿(法),卡尔·德莱叶(法),冯·斯特劳亨(美),普多夫金(苏)。

迪斯尼:美国动画片大师,号称“卡通片之父”、“动画王国国王”。他从30年代起,编导制作的大批动画片,如《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小红帽》等,风靡了全世界,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观众的电影。他利用丰厚的收入,在洛杉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座童话乐园—迪斯尼乐园,后来还在巴黎、东京和香港创办了迪斯尼乐园。

希区柯克: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号称“悬念片大师”。他善于用悬念手法编导电影,作品十分引人入胜。代表作有《三十九级台阶》《狂乱》《蝴蝶梦》等。

美国其他的著名导演,还有弗拉明、霍克斯、金·维多、维廉·惠勒、乔治·顾柯、斯皮尔伯格、卡梅隆等。 其他国家的著名导演,还有苏联的杜甫仁科,日本的黑泽明,意大利的罗西里尼、柴法迪尼,法国的戈达尔、特吕弗等。

外国电影明星

世界著名的电影演员,首推查理·卓别林。他1889年生于伦敦贫民窟,后入美籍。他十岁起到滑稽剧团当演员,二十四岁起到美国巡回演出。后被启斯东制片公司的麦·塞纳特看中而走上银幕,拍了几十部“启斯东喜剧短片”,成为喜剧明星。1919年起,他创立自己的制片公司,一人身兼制片人、编剧、导演和主演,先后拍摄了八千多部喜剧片。如《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等,许多影片以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出现。它们以笑为武器嘲笑社会的种种弊病,同情底层的小人物。他鲜明的爱憎、深刻的内容、独特的构思、精湛的演技为世人称道,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卓别林晚年定居瑞士,并拍了《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香港女郎伯爵》等,1977年病逝。

美国好莱坞电影男明星除了卓别林以外,还有克卡克·盖博,罗伯特·泰勒,马龙·白兰度,霍普金斯,韦斯米勒,劳伦斯·奥立弗,史太龙,施瓦辛格,汉克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美国好莱坞电影女明星,有费雯丽,英格丽·褒曼,嘉宝,秀兰·邓波儿,玛丽莲·梦露,伊丽莎伯·泰勒,赫本。

法国著名影星,有高仓健,山浦友和,田中娟代,乙羽信子,栗原小卷,中野良子。

苏联著名影星,有史楚金,邦达尔丘克,斯特里西诺夫,玛列茨卡娅,拉丽奥洛娃。

美国的电影评奖

奥斯卡金像奖,又称“奥斯卡奖”、“美国电影金像奖”,是美国最主要的电影奖。美国是世界电影大国,该奖又设在世界影都好莱坞,加之它历史悠久,后又对外国开放,增设“最佳外语片奖”,所以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奖。许多人视它为电影界的最高荣誉,如同科学界的诺贝尔奖、体育界的奥运会金牌一样。

1927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成立,其领导人梅耶提议创办金像奖,以奖励优秀影片及创作人员。1929年5月16日,在洛杉矶举行了首届颁奖典礼。奖品是一尊合金雕像,为一个男子拿着剑,站在一盘电影胶片上。1931年评奖时,一位评委惊呼那尊雕像:“多像我的叔叔奥斯卡啊!”之后,便戏称这尊雕像为“奥斯卡”,以后相沿成习。最初为两年评一届,1934年后为每年一界届,至2000年为第七十二届。评奖程序,先由学院成员提出候选名单,经初选公布提名(也是很重要的荣誉),在由四千多评委秘密投票。直到颁奖大会打开信封时,结果才揭晓。

金球奖,是美国好莱坞外国新闻记者协会创办的电影奖,1944年设立,每年一届,到2000年为第五十七届。每年颁奖时间在奥斯卡奖之前,影响到奥斯卡奖的评选意向,故有“小奥斯卡奖“之称。

外国的电影节及其评奖

威尼斯电影节:1932年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举行,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每年一届,2000年为第五十六届。大奖为“金狮奖”,次为“银狮奖”。

夏纳电影节:1947年起在法国东南海滨旅游小镇戛纳举行,是一盛大的电影观摩、评奖和交易活动,每年一届,2000年为第五十三届。大奖为“金棕榈奖”。

柏林电影节:1951年在德国的(西)柏林举行,每年一届,2000年为第五十届。大奖为“金熊奖”。

以上三项号称欧洲(西方)三大电影节和三大奖。

除奥斯卡和三大奖外,世界许多国家先后创办了各种电影节,或颁布各种奖项。如捷克有卡罗维·发利电影节(1946年起)。此外还有东京(日本)、马尼拉(菲律宾)、德黑兰(伊朗)、上海、长春(中国)、伦敦(英国)、纽约、旧金山(美国)的电影节,以及非洲三大电影节,即开罗(埃及)、迦太基(突尼斯)、瓦加杜古(布基纳法索)电影节。

以上电影节除评出打浆(即最佳影片奖)以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奖项,如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以及最佳摄影、音乐、美工、剪辑、科教片、新闻片奖等等。

外国电影流派

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流行于四五十年代,属批判现实主义电影。它取材于真人真事,着重表现下层群众的不幸,揭露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创作上只写剧本大纲,台词让演员即兴发挥,起用非职业演员。它不强调

蒙太奇,多用纪录片手法实地拍摄。代表作为《罗马11点钟》,写某公司招聘一名女秘书,结果上千名妇女应聘,挤成一团,结果楼梯坍塌,多人受伤,而次日依然有上千人来排队?其他名片有《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橄榄树下无和平》等。

法国的“新浪潮电影”,风行于五六十年代。该派反对传统的戏剧化,主张生活化,无故事、无情节、无结构,大量运用时空错位、音画错乱的手法来打乱常规结构,以象征手法反映社会病态和人性毁灭,并使现代主义电影和商业电影相结合。代表作有《广岛之恋》《精疲力竭》《四百下》《喘息》。

西方的“意识流电影”:流行于60年代,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采用“意识流手法”,用镜头去表达表达人的主观意识,常用独白、旁白、象征、倒叙、梦境、幻觉手法,思路跳跃,结构杂乱,晦涩难懂。代表作有瑞典的《野草莓》,法国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意大利的《八部半》等。

美国的“大片”:八九十年代,为了与电视争夺观众,好莱坞不惜大投入,拍摄许多大场面的故事片。其特点是人物多,场景大,气势恢弘,布景复杂,科技含量高。片子有长镜头(几分钟),长篇幅(几个钟头),拍摄周期长(几年)等特征。以大投入换来回报。著名大片有《星球大战》《超人》《埃及艳后》《侏罗纪公园》《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等。

中国电影

旧中国的电影

电影发明不久即传入中国。1897年,美国人在上海放映一批无声短片,引起轰动,被中国人称为“影戏”。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谭鑫培主演赵云,京剧片,长约半小时,这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13年,上海拍了我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成立第一个电影机构商务印书馆影片部。1921年,我国第一部故事片《阎瑞生》拍成。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创办我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20年代的电影都是无声片,题材以古装、神怪、武侠为主,品位不高,只有《孤儿救祖记》等片较好。

1930年,我诞生了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30年代,中国电影出现了一个繁荣期。党领导的左翼电影运动硕果累累,夏衍、田汉、阳翰笙等党员编写了大批优秀影片,著名的有《狂流》《上海24小时》《春蚕》《盐潮》《铁板红泪录》《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桃李劫》《都会的早晨》《神女》《夜半歌声》等。其中反映渔民悲惨遭遇的《渔光曲》于1935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成为我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大批优秀的电影歌曲广为流传,演唱至今,如《风雨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国歌。30年代还出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家他们成为中国电影的骨干。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中心从上海转到了武汉、重庆、香港、桂林等,诞生了一批“抗战影片”,如《保卫我们的土地》《塞上风云》《八百壮士》《中华儿女》《青年中国》等。另一方面,古装片盛行,良莠不齐。1938年延安电影团成立,拍了许多新闻片,标志着根据地电影事业的诞生。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进步的电影工作者拍了大量优秀影片,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引起过轰动。此期间,解放区电影事业突飞猛进,实现了多项人民电影的“第一”。如:第一家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部纪录片《民主东北》,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第一部长故事片《桥》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的电影基地

建国后,我国建立了长春、北京、上海三大电影基地。

长春曾是伪满洲国“首都”。日本投降后,我军接管了日伪的“满影”,于1946年10月1日在黑龙江鹤岗建立东北电影制片厂(东影)。1949年,迁回长春,1955年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

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建国后,这里先后建立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北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新影,后并入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八一厂)、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北京科影)、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农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青影)。

上海是旧中国的电影中心。建国后,后来的几十家电影公司合并为上海电影制片厂(上影)。50年代曾一度分

为“海燕”、“天马”“江南”三个故事分厂,后仍合并。此外,它还有美术、科学教育、译制三个分厂。

1958年以后,各省先后建立起十几个电影制片厂,其中较大的有广州的珠江电影制片厂(珠影),西安电影制片厂(西影),成都的峨嵋电影制片厂(峨影),长沙的潇湘电影制片厂(潇影),其他还有天山(乌鲁木齐)、广西(南宁)、深圳等地的电影制片厂。

新中国的电影

50年代的电影,多歌颂人民革命斗争,优秀作品有《白毛女》《钢铁战士》《南征北战》《董存瑞》《上甘岭》《平原游击队》等。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祝福》是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等轰动海内外。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一批“献礼片”标志着新中国电影的成就,如《林则徐》《风暴》《老兵新传》《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家铺子》《聂耳》《青春之歌》等。1951年,曾错误地开展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60年代前期,中国电影更加成熟,题材更加多样。优秀影片有《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早春二月》《李双双》《甲午风云》《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刘三姐》《霓虹灯下的哨兵》《阿诗玛》等。这时“左”的东西逐渐抬头,曾发动过对几部电影的批判。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几乎全部电影都被打成“毒草”,受到批判以后,五六年之内没拍过一部故事片,大多“以阶级斗争为纲”,少数还成为“四人帮”的阴谋片,只有《创业》《海霞》《闪闪的红星》几部较好。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老电影”陆续批准放映,新电影也恢复拍摄。一批新老电影人拍出了一些好的作品,如《曙光》《从奴隶到将军》《归心似箭》《吉鸿昌》《小花》《生活的颤音》等。

80年代的优秀影片有《西安事变》《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骆驼祥子》《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陈南旧事》《开国大典》等。

90年代的优秀影片有《大决战》(三部六集)《焦裕禄》《菊豆》《秋菊打官司》《重庆谈判》《周恩来》《红河谷》《鸦片战争》《国歌》《生死抉择》等。

21世纪初的优秀影片有《大转折》(三部六集)《大进军》(三部六集)《毛泽东在1925年》《邓小平》《郑培民》《紧急迫降》《冲出雅马逊》《英雄》《十面埋伏》《可可西里》《青红》等。

中国电影的五代导演

第一代导演:指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郑正秋、张石川等人。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民族电影的奠基人,拍摄了中国首批无声故事片。影片内容多受“五四”精神影响,有反封建倾向:形式上保留较多的舞台程式,表演上受到卓别林影响。

第二代导演:指30—50年代的一批艺术家,如蔡楚生、史东山、孙瑜、应云卫、张骏祥、吴永刚、成荫、汤晓丹、沈浮、郑君里、桑弧等。他们常通过家庭的悲欢离合去反映社会,讲究故事性,人物性格鲜明,节奏平稳缓慢,善用长镜头。他们拍出大批具有现实主义内容和民族风格的优秀影片,是中国电影成熟的标志。

第三代导演:指50年代起参加电影工作的导演,如水华、谢晋、谢铁骊、谢添、凌子风、崔嵬等人。他们继承老一代古朴深沉的传统,又赋予时代的新理念。内容上较多地反映社会变革,歌颂英雄;艺术上追求现实主义风格,讲究戏剧结构,注意电影特点,善用蒙太奇手法,少用长镜头。

第四代导演,指70年代末才走上导演岗位的一批中年导演,如吴贻弓、吴天明、滕文骥、胡柄骝、张暧忻、郑洞天、黄蜀芹等。他们是新中国第一批“科班出身“的电影导演,既熟悉电影规律,又主张用新观念去改造电影,提出“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程式化,追求开放式结构、散文诗风格。

第五代导演,指80年代毕业于电影学院的一批青年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等人。他们有全新的电影理念,追求表现自我意识和审美理想,把情节放在次要地位,多用象征、比拟手法直抒己见,有很强的主观性、抒情性、象征性和寓言色彩。

中国著名的电影演员

中国早期电影是无声片、著名男影星有郑小秋、王元龙、王征信等,著名女影星有王汉伦、范雪朋、阮玲玉等。 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进入成熟期。著名男影星有金焰、刘琼、赵丹、魏鹤龄、陶金、蓝马等,女影星有胡蝶、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