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蜀汉五虎大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3:57 高中作文
蜀汉五虎大将高中作文

篇一:《三国演义》蜀汉“五虎上将”形象

《三国演义》蜀汉“五虎上将”形象浅析

摘要:《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画廊。在《三国演义》这些人物中,蜀汉“五虎上将”形象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人物形象群体。

关键词:三国演义;五虎上将;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蜀汉集团的人物形象是200人左右。其中武将形象有将近90人,可谓数量众多,在蜀汉人物中占的比重很大。以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为首的“五虎上将”是蜀汉武将的核心人物。

关羽——三国武将的核心人物

在整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极其重要的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三绝”之一。与“智绝”的诸葛亮和“奸绝”的曹操相埒,以“义绝”的形象同两者鼎足而三。在关羽形象的塑造上,作者着重把握了关羽过人的武艺、对刘备的忠诚与对他人(包括曹操)的义气以及傲岸的个性,这三者在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在三国如云的猛将中,若单纯论武艺,关羽显然排不了第一,起码,与吕布的较量是刘关张联手才取得胜利的。但在作者笔下,同样是战场厮杀,在关羽身上,总是有一种非常突出的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使得关羽在征战中总是保持着一种不可遏止的精神力量。在“斩颜良,诛文丑”一节中,作者通过语言写出了关羽对颜良的不屑,通过“奋然”“倒提”“直冲”等词汇,写出了他直冲敌阵时那种不可遏止的气势,通过敌军的反应,“波开浪裂”的比喻

传神地写出了河北兵将惶恐躲闪的情景,衬托出了这位战神的英雄气概。

关羽形象更突出的是他身上的“义”,在其性格素质中,“义”的方面是最为重要的基本点。要理解关羽身上的“义”,必须从关羽所处的时代和罗贯中所处的时代两个方面来看。就关羽所处的时代来说,其“义”的中心内容就是“吾兄弟桃园结义,誓共匡扶汉室”。这个“义”常常与“忠”联在一起,因而“忠义”常常并举。实际上,这个“义”的中心内容可以分一为二;匡扶汉室是“忠”,吾兄弟桃园结义才是真正的“义”。为了这个桃园结义,关羽一生追随刘备,有难同当,有福共享,荣辱与共,终身不渝。关羽降曹的目的是为了完善与刘备的兄弟之谊和君臣之义。降曹以后,关羽对甘、糜二位夫人尊崇备至,行为礼仪做得严谨而又刻板,无丝毫可指责的地方。曹操欲乱其君臣之义气,就故意只拨一间房给关羽和两位嫂嫂居住,计谋不可谓不阴险。可关羽却在户外守护秉烛达旦,曹操见此也颇为感动。不仅如此,关羽还将曹操赠送给他的美女和金钱都调拨给二位夫人,并躬身侍候,日日按时间问候二位夫人,完整而准确地尽到了一个臣子兼叔叔的职责。

将武勇与义气贯连在一起的,是关羽傲岸的个性。如果我们对关羽的性格再细加分析的话,则又大致可以看出,这种傲岸的个性一方面使他卓尔不群,满溢着让人神往的大丈夫气概,另一方面却又导致他眼空四海、刚愎自用。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傲岸的个性是变化的流动的,他性格中的这两个趋势双向互动,而刚愎自用的

一面不断加大,最终导致他大意失荆州,人生彻底走向失败。作者恰如其分地把握了关羽性格的这种走向,从而,从本质上揭示出关羽最终失败的原因。

张飞——粗中有细的猛将

张飞是《三国演义》中的猛将之一,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的时候。很好地把握了其性格变化与不变的内在规律。因而,这一形象已经突破了元杂剧留在人们头脑中那“一介莽夫”的刻板印象。

张飞,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三国演义》描写了张飞精彩豪迈的一生: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在巴郡义释严颜,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郃,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被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作者在塑造张飞形象的时候,侧重写了他性格的变化与稳定。有一种观点认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是类型化的,基本是出场定型,以后虽然反复皴染,使得性格不断丰富,但总体上来说是缺少变化的。从张飞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这种观点的偏颇之处。在作品中,张飞原本是个酗酒误事的一勇之夫,酒醉之后就鞭挞士卒。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让他镇守徐州,他就因醉打曹豹而导致徐州失守。是个十足的有勇无谋的莽夫。可难得的是,此后张飞不断增长智谋。从最开始的设计捉拿刘岱开始,用计成了张飞重

要的作战手段,如果说最初捉刘岱还只是小打小闹,长坂桥喝退曹兵的时候,使用疑兵之计已经比较成熟了。但这次原本完美的疑兵之计还是留了个小小的遗憾:当曹兵撤退之后,张飞居然命人拆掉了长坂桥。一条好计就这样前功尽弃。但在此后,张飞再次用计的时候,就表现得极其成熟。

由此,可以看到,作者在塑造张飞形象时,很好地把握了其性格中变与不变,使两者达到了辩证统一。

赵云——少见的“全德型”人物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227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三国演义》在塑造赵云形象的时候,着力表现了他高强的武艺和出众的人品。小说写了他一系列赫赫战功: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粉碎了东吴挟持人质要挟刘备的图谋,在争夺汉中的大战中,一杆长枪,神出鬼没,赢得了“子龙一身都是胆”的赞誉和“虎威将军”的美名。

在作品中,赵云不仅是武艺出众,还是一位深识大体之人,刘备刚刚平定益州时,打算把益州的有名田宅分赐诸官,赵云及时进谏:“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方服;不宜夺之为私赏也。”(《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刘备

为给关羽报仇,打算兴兵伐吴,赵云又提出:“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两次进言,写出了赵云的远见卓识。而前一次刘备欣然采纳,后一次刘备置之不理。而最终结果却完全不同。也从客观上看出赵云的意见是多么正确。小说中的赵云,事迹不合于史籍的很多。比如长坂坡只身救后主是确有其事,但并非像《三国演义》写得那样精彩刺激。作为《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不能不慎重考虑重塑赵云形象的文化价值取向,力求将中华民族崇尚的忠、勇、仁、义、礼、智、信等诸多美德集于赵云一身,使之成为后世将帅的楷模[1]。 马超——有勇无谋的典型

马超,字孟起,生于公元176年,死于公元222年,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出身于凉州豪强家庭。东汉末年随父亲马腾起兵打仗,任偏安将军、封都亭侯。父亲马腾被曹操用计杀害后,领兵为父报仇。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进攻曹操,与许褚大战于潼关,后被曹操用反间计打败,逃回凉州,又被扬阜等杀败,逃往汉中归附张鲁。后投归刘备,攻取成都时立下大功,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一杆长枪,有神威将军的美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勇有余,谋不足。后病死。《三国演义》里写的马超和历史上真实的马超差别也很大。为了使得曹操更残暴,罗贯中将曹操杀马腾和马超起兵的顺序变了一下。这样一来,事实的本质就变了。其实对马

篇二:蜀汉五虎将的历史真相

蜀汉五虎将的历史真相

了解《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国有一个猛将群体:“五虎将”,也就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然而,历史真相又如何?其实,翻遍史书记载,根本找不到刘备分封五虎将的记录。

不过,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陈寿所著的《三国志》确实是将这五员大将放在一块立传,在《三国志》第三十六卷,就有一个专门的“关张马黄赵传”。

这五员大将的真实历史面目如何。先说关羽,史上的关羽确实也是一名难得的虎将。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就已经称关羽、张飞为“万人敌”,还有人称他们为“虎臣”,周瑜赞他们哥俩有“熊虎之威”。关羽的事迹大体上还靠谱,例如斩颜良、去曹归汉、刮骨疗毒和水淹七军都是史上真事,但是至于温酒斩华雄、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那就是戏说了。华雄是孙策的部队干掉的,文丑死于乱军当中。杀文丑的说法最先不见于《三国演义》,而是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到元朝的时候,就有了关羽杀蔡阳的说法。蔡阳在史书上的名字为“蔡杨”,死于追击刘备的战役中,没说是关羽干掉的。 至于张飞,史书的评价是“雄壮威猛”,当阳桥上吼退曹家,那是真实的,但也不至于吓死夏侯杰,吓得十万曹军往后狂奔。曹操不会熊成那样子。还有义释严颜也是真的。他一生中最了不起的战役,在阆中击退魏国名将张颌,也确有其事,但是《三国志》记载得很简单,寥寥几十个字都打发了,其实这一仗蛮关键的。当时的蜀汉尚未稳定,人心惶惶,刘备连续杀掉好多制造谣言的人都没能稳定局势,这时候,张颌带兵来巴蜀

争夺地盘和人口。张颌是个军事能人,诸葛亮后来都畏惧他几分,但他碰上张飞,在阆中一带狭路相逢,被张飞打得丢盔弃甲,只剩下几十个人,而且丢了坐骑,走路逃回去的。此战后,西川的人心基本稳定下来了。

至于什么张飞夜战马超,纯粹戏说,这两位从来没交过手。

至于赵云,演义里最惊心动魄的长坂坡孤身救主,在百万军中杀个三进三出,神话而已。赵云确实救过阿斗,但是没有演义里打得那么热闹,夸张。在历史材料里,最能显示赵云英雄色彩的,还是汉中一战。为了救黄忠,他带领侦察兵小分队与曹军激战,然后大开营门,使曹军不敢轻进,刘备夸他“一身是胆”,这倒是实事,这段历史后来被引用到“资治通鉴”。史书对赵云的评价是“精挚壮猛”,身高呢,《三国志》所引的《赵云别传》说他“身长八尺”。

马超,级别比赵云高,《三国志》说他“多力”,曹操也忌惮他,他曾经杀得曹操很狼狈,但是什么斗许褚,让曹操割须弃袍,都是加工的,信不得。

老将黄忠,《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勇冠三军”,最大的功绩是夺取定军山,率军诛杀猛将夏侯渊。至于是不是他亲手砍的,就没什么证据了。后来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投奔蜀国,刘禅跟他道歉说:“令尊当年在定军山死于乱军,也不是我们故意杀的。”可见,夏侯渊可能死于黄忠的部队,并非死于黄忠本人之手。

还有战长沙,和关羽比刀,也是没有的事。

当然,要感谢民间的说书,戏曲,以至“三国演义”,让这五名大将的名声千古流传,文学戏曲为历史人物立传,比史书的作用还要大一些。

篇三:蜀汉五虎将关系刍议

蜀汉五虎将关系刍议

刘关张桃园结义,数十载手足情谊坚如磐石,广为世人传颂,成千古典范。回想当初,哥仨结拜缘于一时兴起,好在三人皆重忠义,又兼志同道合,才能自始至终肝胆相照。假如他们当初是和吕布之流结义,这种关系则极难持久。人际关系好坏,跟性格及人生观有很大关联。本文尝试分析五虎大将之间的个人关系,因带个人感情色彩,故曰“刍议”,胡说罢了。诸位拍砖,请柔柔些。

【关羽?张飞】

关张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五虎里最亲密最牢固的。结义兄弟不说,交往和相处时间也比其他三虎长。虽是异性结拜,胜过亲生骨肉。关羽曾对曹操说过,“某何足道哉!吾弟燕人张益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力图捧红张三之情溢于言表。对朋友,关羽也是两肋插刀的。关跟张飞提及张辽不在他俩之下的话语(对颜良的评价却是如插标卖首,天地之别)。这世上能让莽张飞心服口服且言听计从的,惟有刘老大和关二哥,诸葛军师也可算一个。孔明屡次激张,都抬出关羽来压他。关是二哥,做弟弟的纵使不认同诸葛的说法,一般也不会往心里去,如果诸葛拿赵云或黄忠来说事那效果就不同,会伤到张的面子,也会激发张的好强心理,进而影响到将领之间的团结,得不偿失。关羽比张飞成熟和稳重,也更被刘备所倚重,从吕布夜袭徐州可以看出。之前关羽请缨守城,刘备不同意,说是他早晚要与关羽议事,不能相离。刘备心里其实是希望由张飞守城,但又不放心,所以刘备故意出言套张飞,在张飞拍胸脯做了保证后,才松口点头。尽管关张关系很铁,却也经历了一场考验。这就是众所周知关羽千里走单骑差点不明不白栽在张飞手里。张飞一向嫉恶如仇,视曹阿瞒为逆臣贼子,听说关羽降曹,便认定结义变质,也就翻脸不认二哥。这个误会很深,费了好大劲才解释清楚。另外从当时情况来看,关羽与刘备的感情似乎更为深厚。哥仨走散,关羽对刘备是朝思暮想,对张飞倒不怎么牵挂。关羽死后,张三旦夕号泣,血湿衣襟,不愧为真兄弟。张飞为报兄仇却栽在小人手里,令人扼腕叹息。关张是一体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打虎真兄弟。

【关羽?赵云】

因为刘备之故,赵云很早就和关张相识,从此在同一阵营里并肩作战。尽管关羽和赵云的交往演义里鲜有提及,但高傲的关羽说过“子龙即吾弟也”,可知关羽是把赵云当成自家兄弟的,关系自然比朋友或同僚更亲近一层。在后世的评书戏曲里,赵云亦被视为刘关张的四弟,这恐怕跟关羽这句评价有很大关系。不久前笔者在国外就访问过“世界刘关张赵宗亲会”社团。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人品更是没得说。当年刘备与赵云初次相见,便甚相敬爱,恋恋不舍,应该是被赵云的为人和胸襟所吸引。同是忠义之士,又同为刘备效命,加上赵云为人低调,立功而不争功,关羽没有理由不喜欢赵云。赵云又如何看待关羽?虽说刘备一直把赵云看成患难与共的故交,但刘关张的特殊关系,赵云不会不明白,因此他不会去挑战关张在刘蜀集团中的地位。不过,赵云对忠义的理解,显然跟刘关张有不同之处。关羽死后,刘备要兴兵伐吴,赵云力谏。赵云认为,社稷安危远比个人冤仇更为重要。赵云对“忠义”内涵的理解似乎更高一筹。整部演义,只有两处出现结拜描写,除了桃园结义,再就是赵云赵范结拜为兄弟。在结拜后的次夜,赵云就赏了义弟赵范一拳。赵范一厢情愿拉郎配,未成又怀加害之意,赵云可能多喝了几盅,一怒之下动作过大。赵云平素以天下苍生为念,对于私交,似乎并不十分看重。赵云这一拳,或许和张飞那一矛有相似之处?关羽和赵云,当感

性遇上理性,理性也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蜀汉五虎大将

【关羽?马超】

全书惟有关羽欲入川与马超比武一段描写。诸葛亮深知关羽为人,修书一封,弥平了一场茶壶里的风波。关羽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孔明在书中说,马孟起不如关云长绝伦逸群。关羽要的就是这句话。实际上,关羽未必是真心想入川和马超比试高低。孟起乃“世代名家”(关羽话),又兼武艺过人,刚一降刘便被封为平西将军、都亭侯,地位犹在赵云黄忠之上,与关张不相上下,关羽感到了某种威胁。关羽一直都是刘蜀集团武将体系里的军头,突然来了个背景显赫且实力强劲的潜在竞争对手,心里当然有些不爽。关羽和老黄忠真刀真枪尚且没占到什么便宜,和马超要是靠比比划划假打那就更不可能分出高低,除非跟葭萌的张飞般铆足了劲真PK。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可是亲痛仇快的事,关羽应会明白这个道理。关羽只想杀杀马超的威风。诸葛亮意在安慰老关:别担心,你还是老大。根据关羽将书遍示宾客的心理,想必马超不久也会知晓这封书信的内容。争强好胜的马孟起,他会作何想?不得而知。马超降刘后,也就逐渐从辉煌走向了平庸。马超死后,诸葛亮曾亲自到其坟前祭奠。或许此时的孔明会与小马哥告白其内心一些真实想法吧。关羽和马超,王不见王。

【关羽?黄忠】

长沙。黄忠马失前蹄。也许是黄忠的苍白须发让关羽起了恻隐之心,又或许是颜良死不瞑目的一刹那从关羽脑海中闪过。关羽双手举刀,饶对手不死。在宽恕敌人失误的同时,关羽无意中也给自己留下一扇生命之窗。善有善报,黄忠回敬了一支风情箭。解放长沙了,关羽派人请黄忠相见,忠却托病不出;最终刘备亲自上门相请,忠方出降。是因为关羽面子不够大,还是诚意尚嫌不足?数年后,云长问:“封那五虎将?”费诗答:“关、张、马、赵、黄。”或许费诗已经有所预感,不动声色地把五虎排名稍微做了调整。这个回答还是让关羽闻之大怒:黄忠何等之人,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其时关羽也年近六旬矣。熟读春秋的关羽,焉能不知廉颇、马援老当益壮。从费诗的解答中,世人似乎找到了答案。其实关羽不是嫌忠年老,而是嫌其资历浅。忠只凭斩妙才的一时之功,便与一生追随汉中王的老伙计们同列(马超乃名将之后,出身好,例外),关羽不服气,只好拿年纪来当借口发泄。不晓得后来老黄忠是否了解关羽对他的态度,关死后,黄忠要为其报仇,结果反搭上一条老命。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张飞?马超】

这对冤家,犹如许褚和典韦,杀了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还是分不出孰高孰低。五虎当中,最互不服气的,恐怕就数这爷俩。都是争强好胜之辈,都勇猛无比,真乃“并驱争先”也。马超和许褚恶战之后,大发感慨:吾见恶战者总不如许褚,真‘虎痴’也!接着没多久也和张飞干了一架,激烈程度犹过之而无不及,却不见马超发表战后感言。也许“赛”前彼此把话说得太狠太绝,什么“岂认得村夫乎”,什么“我捉你不得,誓不上关”,什么“我胜你不得,誓不回寨”云云,造成彼此有了不愉快的心理疙瘩吧。马超归降时,洗尘宴上,不见张飞有握手言欢或举杯痛饮的表示,倒让赵云出了一次风头,让马超倍加敬重。当然,那远在荆州的关君侯,也是心里痒痒的。小马和老张,白天不懂夜的黑。

【张飞?赵云】

以张飞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性格,估计和赵云比较投缘。在后世的评书里,多对这哥俩的友情作了绘声绘色的艺术加工。演义里,论及张赵有直接交往的地方有三处。一是在长阪,糜芳声称赵云投曹去了,刘备斥之,张飞却不以为然。在刘备强调“再说赵云反者斩”的情况下,张飞仍然不分青红皂白地扬言“兄弟亲去寻他去。如撞见,一枪刺死!”,似乎是关羽遇蔡阳之前的翻版。由此可见,张飞疑心极重,为人鲁莽。冤枉关羽,已有前车之鉴,后又误会赵云,难怪连军士也都愿跟者少。象张飞这种性格的人是极难相处的。错怪了赵云,连句道歉都没有,还说什么“不是简雍先来报我,见你时,那得干休也!”,简直是恫吓。另一

处是两人争取桂阳。争相立功本无可厚非,但张飞显然缺少点费厄泼赖的精神,拈阉输了又想不认帐。再一处,是张赵两人合作截江夺回阿斗,这倒是佳话一段。相忍为蜀,共为其主。

【赵云?黄忠】

葭萌关黄忠请缨战张郃获准,赵云当场对决定表示了怀疑,还和众人各各哂笑而退。赵云的看法,代表了当时大多数蜀将意见,甚至张郃都羞辱黄忠。忠自归降刘备后,无甚立功表现,加之年纪大了,能力被人质疑也在常理之中。事实证明赵云等人错估了黄忠的实力。赵黄两人的真正合作,在汉水一战。黄赵同领一军,负责烧粮草,夺辎重。黄赵出现了争执。两人都要争着先去。黄忠说,我是主将,你是副将,如何争先?忠斩妙才,刚迁为征西大将军,地位高于赵云。不过有孔明 “同领一枝兵去,凡事计议而行,看谁立功”的指示,赵云自然可以平等地和黄忠共定对策。赵云一心为公,黄忠也虚怀若谷。其实赵云很尊重黄忠,言语中以“将军”称之,对张飞则是直呼益德。黄老头是有点脾气和较为固执的人,他能采纳赵云的意见,可是对救过他一命、同是来自长沙集团的魏延就没那么客气了。君子之交淡如水。

篇四:三国蜀国“蜀汉三老将”

三国蜀国“蜀汉三老将”

蜀国三老将指的是三国鼎立时期黄忠与严颜、廖化三位年迈的蜀汉将军。以忠心而勇猛著称。人们常以蜀国三老将来比喻一个集体中为人们贡献较大的几个人。

黄忠 黄忠(?-220),字汉升(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引《蜀志》中作“汉叔”),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谥曰刚侯。

黄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他的名字在中国也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严颜

严颜,东汉末年武将,初为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张飞对严颜说:“大军至,?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圆唤刀揖苷剑俊保涎栈卮鹚担骸扒涞任拮矗侄嵛抑荩抑莸卸贤方藿到玻 保欧缮笥医涎涨Hタ惩罚涎毡砬椴槐涞厮担骸翱惩繁憧惩罚挝埃 闭欧删磁逖涎盏挠缕焓头叛涎詹⒁匝涎瘴隹停蟮氖录2辉谡分谐鱿帧?廖化

廖化,初为前将军关羽主簿,关羽战败后,曾诈降东吴,后诈死,带着母亲回到蜀国。在途中遇到刘备攻打东吴(见夷陵之战),刘备很高兴见廖化忠於蜀国,便封于廖化为宜都太守,后提升右车骑大将军,兼任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著称,官位与张翼齐,而在宗预之右。公元264年(咸熙元年)蜀国灭亡后廖化与宗预欲迁徙河南洛阳安家,当年途中病故。

篇五:蜀汉三杰

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河北五廷柱:颜良、文丑、张颌、高览、淳于琼

建安一条龙:华歆、邴原、管宁

江东二张:张昭、张纮

徐州四杰:孙乾、简庸、糜竺、曹豹

蜀汉三诸葛: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

曹氏三杰:曹操、曹丕、曹植

桃园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袆

蜀汉五虎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江夏八俊: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旭、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西园八校尉:蹇硕、曹操、袁绍、鲍鸿、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

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段摇、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粟嵩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