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爱斯基摩旅游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3:26:24 字数作文
爱斯基摩旅游节字数作文

篇一:奇迹暖暖联盟委托爱斯基摩旅游节怎么搭配 爱斯基摩旅游节搭配攻略

奇迹暖暖搭配师联盟终于重新开启啦,联盟中玩家需要通过联盟委托内容为自己联盟赚取贡献,本期的联盟委托的主题为“爱斯基摩旅游节”,怎样的装扮才符合本次的主题呢?一起来看看。

属性:简约、清纯、活泼、可爱、保暖

对方技能:圣诞礼物、沉睡魔咒、暖暖的微笑、挑剔的目光

发型:爱丽丝

连衣裙:森女与麋鹿

外套:腊月或者奶奶的礼物

袜子:爱丽丝之袜

鞋子:森地雪地靴

头饰:麋鹿小帽

耳饰:雪绒球 大

饰品:拼色围巾

首饰:姹紫手套

手持:撒菱 苦无

腰饰:小围裙

特殊:红枫缎 华丽 泡芙小包

妆容:开心派或者蜜桃甜心

注:本套攻略在技能完全挡住的情况下,到达6万多是比较正常的,小编就没挡住袜子,所以只得到了58000多。

篇二:爱斯基摩文化

爱斯基摩人 - 简介

爱斯基摩人图册

爱斯基摩人(Eskimo)是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自称因纽特人(Inuit),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分别居住在格陵兰、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多信万物有灵和萨满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一般养狗,用以拉雪橇。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

爱斯基摩人 - 历史

这双漂亮的靴子是由海豹皮,驯鹿皮,狗毛等和彩色的线缝制而成

图册

“爱斯基摩(Eskimos)” 一词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来的,即“吃生肉的人”。因为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爱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这一名字显然含有贬意。因此,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名字,而将自己称为“因纽特( Inuit)”或“因纽皮特( Inupiat)”人,在爱斯基摩语中即“真正的人”之意。

爱斯基摩人是由从亚洲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他们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他们必须面对长达数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御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和暴风雪,夏天奔忙于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挣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仅凭一叶轻舟和简单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庞大的鲸鱼拼搏,用一根梭标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之一北极熊较量,一旦打不到猎物,全家人,整个村子,乃至整个部落就会饿死。因此,应该说,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爱斯基摩人无疑是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韧不拔的民族。[1]

爱斯基摩人 - 分布

于北极地区各种因努伊特语使用者的分布图册

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总人口约13万(2000年),分别居住在格陵兰(5.3万)、美国的阿拉斯加(4.1万)、加拿大北部(3.4万)和俄罗斯白令海峡一侧(约2千)。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2]

爱斯基摩人 - 特征

身体

爱斯基摩人图册

爱斯基摩人都是矮个子、黄皮肤、黑头发,这样的容貌特征和蒙古人种相当一致。 近年来的基因研究发现,他们更接近西藏人。

从白令海峡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经格陵兰岛一带,在北极圈生活的蒙古人种的一个集团。在身体上,文化上都适应于北极地区的生活。面部宽大,颊骨显著突出,眼角皱襞发达,四肢短,躯干大,不仅有这种形态,而且生理上也适应

寒冷。但是外鼻比较突出,上、下颚骨强有力地横张着,因头盖正中线像龙骨一样突起,所以面部模样呈五角形。由于克服极端的环境生活,在人类学上引起注意。

服装

这件东陵兰妇女的大衣做的很大,以便把她的小孩放在背上图册

爱斯基摩人的衣服都采用动物的毛皮为原料,所以能最好地抵抗北极的严寒。驯鹿皮、熊皮、狐皮、海豹皮,甚至狼皮都是做衣服鞋子的主要材料。

有的地区,妇女穿的裤子和靴子连成一体。儿童的衣服多是从头到脚连成一体,只在臀部部位开一个洞,平时这部分自然闭合,不用担心冻坏孩子。爱斯基摩人的衣服十分巧妙地运用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热空气不会向下散逸的原理。在北极地区生活的其他民族也有类似于爱斯基摩人的衣服,但是没有爱斯基摩人的保暖,且便于活动。爱斯基摩人通常上身只穿一件厚厚的皮祆,不穿内衣,皮袄很轻,下面虽然敞着口,但暖空气向上升,所以不会从下面散失。皮袄带有连衣帽,系得紧紧的,以防热量从上面散失。如果感到很热,只需稍稍松开帽子,让暖气流走。连衣帽的边缘镶有狼灌皮或狼皮,因为这两种皮与其他毛皮不同,所以人呼出的水气不会在上面凝结成冰。外出打猎或活动不多时,爱斯基摩人再穿上宽大的风雪外衣,这种外衣的毛皮朝外,主要功能是防风雪。

传统爱斯基摩人在极冷的气候下可以穿上好几双鞋,一双套着一双,通常在轻软的鞋外再套上最外层的靴子。他们的连指手套宽大,长至袖子,因为外衣很大,所以穿着的人可以把手缩进去暖和暖和。两件毛皮上衣、毛皮裤子、长统靴以及连指手套,穿上这身行头,在零下四五十度的寒冷中也能泰然处之,呆上几个小时不成问题。

建筑

冰屋图册

雪屋(叫冰屋更准确)。其建筑材料就是一条条长方形的大冰块,建筑方法是先将冰块交错堆垒成馒头形的小屋,再在冰块之间浇水,很快便冻成一体,密不透

风。绝对称得上是无污染建材,无公害施工。这是加拿大爱斯基摩人的独创,至今仍可见到,但多用于旅游观光领域了。

爱斯基摩人 - 文化

文字信仰

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多信万物有灵和萨满教。社会以地域集团为单位。首领多为萨满,行一夫一妻制。一般养狗,用以拉雪橇。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男子狩猎和建屋,妇女制皮和缝纫。

民族

因纽特人图册

爱斯基摩人属于亚洲民族,与美洲印第安人不同之处在于具有更多的亚洲人的特征,如手足较短小,此外,还有一些不太明显的区别特征。爱斯基摩人的另一与众不同之点是ABO血型中的B型人数之比例十分可观,而印第安人中几乎没有B型血型。由于血型是遗传特征中最为稳定的一个因素,现在学者们多认为,至少有一部分爱斯基摩人同印第安人族源不同,因而不能像早期学术界宣称的那样,把爱斯基摩人看作是单纯地另外发展于极北地带的一支印第安民族。 爱斯基摩人 - 民族历史

爱斯基摩人是北极土著居民中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其居住地域从亚洲东海岸一直向东延伸到拉布拉多半岛和格陵兰岛,主要集中在北美大陆。通常西方人把爱斯基摩人分为东部爱斯基摩人和西部爱斯基摩人。西部爱斯基摩人指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麦肯齐三角洲地区讲因纽特语的居民。这些地区的爱斯基摩文化深受相邻地区亚洲和美国印第安人文化的影响。 东部爱斯基摩人指北美北极地区的中部和东部讲因纽特语的居民。当人们不分青红皂白笼统地称之为爱斯基摩人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爱斯基摩人实际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当然,这些语言属于同一个语系,即如今所说的爱斯克兰特语。人们相信这个语系和东亚地区的某些语言有关系,只是至今还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说明这一点。

“爱斯基摩(Eskimos)” 一词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来的,即“吃生肉的人”。因为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爱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这一名字显然含有贬意。因此,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名字,而将自己称为“因纽特(Inuit)”或“因纽皮特(Inupiat)”人,在爱斯基摩语中即“真正的人”之意。

爱斯基摩人都是矮个子、黄皮肤、黑头发,这样的容貌特征和蒙古人种相当一致。基因研究发现,他们更接近西藏人。

爱斯基摩人是由从中国北方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经历了14000多年的历史。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驯犬及某些特殊仪式与医疗方法。 爱斯基摩人在过去几千年里,他们虽然生活得自由自在,并没有外人来打扰,但其发展变化却也极其缓慢,没有货币,没有商品,没有文字,甚至连金属也极少见,是一种全封闭式的自给自足,一种真正的自然经济,与人类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差不多。直到16世纪,西方持枪的狩猎者才发现了他们的存在。于是,毛皮商人、捕鲸者、传教士们接蹬而至,本来冷冷清清的北极,顿时变得热闹非凡,世界各国的报刊也频频出现“爱斯基摩”这个名字。 这些外来者带来的两种东西曾对爱斯基摩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金钱,这引起了爱斯基摩人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二是疾病,曾使爱斯基摩人的数量减少了许多。

如今,在树线(由于寒冷的气候条件,再往北就不可能生长树木了,有人把这条线而不是北极圈作为北极的界限)以北的当地居民总共还不到10万人,而外来居民却越来越多。生活在阿拉斯加北坡自治区的爱斯基摩人实在是幸运者,因为这里有两个美国最大的油田,他们每年可以从石油公司那里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主要靠打猎为生。有些人即使有了工作,可以有一笔很好的工资收入,但仍然要依靠打猎来解决一家的温饱问题。他们虽然有时也吃熟食,却总觉得生肉吃起来更带劲,既能抗寒,

篇三:第31课《爱斯基摩人》导学案

31.《爱斯基摩人》师生共用导学案

【目标导航】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交、利、传、射、战、号、品、夏”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爱斯基摩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前置性学习】 地球仪,雪屋、雪橇的图片。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诱思导学

1.(出示地球仪)谈话:地球北极附近的陆地上,生活着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爱斯基摩人,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和我们很不同,你想知道些爱斯基摩人的情况吗?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走进爱斯基摩人生活的世界。

2.出示课题:爱斯基摩人

二、感知研学

(一)出示预习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指名三个学生轮流读课文。 3.圈出本课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北极实在是太神奇了,你想了解吗?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课文自己了解到了什么。

(三)基础检测。

1、检查朗读,并填空。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爱斯基摩人是这样生活的------------、-----------、--------------。

2、比一比,组词语。

战( ) 专( ) 复( ) 交( )

找( ) 传( ) 夏( ) 文( )

3、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三、|读悟品学

你们想当导游吗?如果让你带领游客到北极爱斯基摩人的居住地去旅游,你能做一个称职的导游吗?本节课,老师让你当小导游,带大家去游览吧!

1.自由读课文,质疑,提出问题。

2.读第一自然段。 (1)游客可能提出什么问题? (2)谁能帮助游客解决问题?(通过地球仪等球具,让学生初步理解。) (3)再读第一自然段,想象一下北极冬夏的神奇景观,画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好好读读,认真体会。

3.读第二、三自然段。 (1)你想向游客介绍些什么? (2)出示雪屋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3)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感悟爱斯基摩人生活的淳朴和情趣。并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

4.学习创造性复述课文。 (1)谁愿意做小导游,把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北极陆地向大家介绍?(可创设情境,让游客登上飞机,抵达北极陆地,导游介绍讲解。)

第三课时(提升课)

四、得知博学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读出喜爱之情。

2、说一说,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有趣吗?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3、课文内容我知道:爱斯基摩人以( )和( )为生。他们住在(

)搭成的( )中。

五、反思促学

1、你还想知道爱斯基摩人的其他情况吗?课后问一问或阅读查找有关信息。

2、了解世界其他民族的生活情况,把你知道的信息介绍给同学。

六、追因反思

-----------------------------------------------------------------------------------------------------------------------------------------------------------------------------------------------------------

篇四:爱斯基摩人生存之谜

爱斯基摩人生存之谜

他们居住在冰屋里,在冰原上猎杀动物,在冰天雪地中生生不息。

他们对现代文明一无所知,把生肉视为人间最美的食物。

在那个不适宜于人类生存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族群……

位梦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报专家。他是第一个深入北极地区,对爱斯基摩人做过全面研究的人,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八次进出了北极,写了大量的专著。今天我们通过他的视角来看一看,生活在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阿拉斯加北边那个尖上有一个圈,那个地方叫巴洛,是爱斯基摩人聚居的地方。当飞机即将在巴洛落地的时候,我首先看到的是北冰洋,北冰洋茫茫的一片,上面有好多白的,就像天上有白云,下面有浮冰,非常漂亮。一下飞机一看吓一跳,飞机场那些人像我们中国人一样,我以为飞机搞错了方向,飞到亚洲去了。 从表面一看,爱斯基摩人跟我们黄种人根本没有区别。很多人在机场等他们的亲人,有个小伙子是白人,他在那儿接旅游的人,我(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爱斯基摩旅游节)就过去跟他说,你能不能帮我找一个住宿的地方。他说好,结果他把我的东西放到他的汽车上,把我拉到一个旅馆,那个旅馆的名字我一看吓一跳,世界之巅,世界之顶,价钱很贵。那时候我就想,我在这儿住下去可能不行,我只能说要赶快想办法,找一个地方能够节省我的经费的,否则我很快就要走投无路了。

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住处,我在几天之后内就得打道回府,中国科学家的第一次北极之行也许就这样草草收场了。不过我还是希望能够用照相机记录下他所看见的一切。不料生性温和的我在这里遭遇上平生第一次剧烈冲突。

那天因为天气很好,我就拍印第安海边的照片,巴洛的照片。结果我注意到那两个人,一个男一个女的在草地上聊天,我就这样拍。那个男的怒气冲冲地找我,一开始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还跟他打招呼,挺好的。他一把就揪住我的相机。他说你拍我的相片了,你必须把相机给我,我把你的相机扔到北冰洋里去,我就死死地抱着我的相机,他夺不去,后来说把胶卷倒出来给我,我说我没有拍你的照片,我拍的是风景,他说不是,你拍我的照片了,那时候我也没办法。

突然一枪子弹从我脑子这儿飞过去了,怎么回事,其实不是,他们打海里的海豹。我那时候觉得非常困难,跟他们沟通非常困难。

这些长着与中国人极为相似面孔的人,为什么如此难于接近?地震专家位梦华对爱斯基摩人的来历发生了兴趣。他们来自哪里?他们为什么出现在这个地方?

皮肤、头发,还有骨骼、结构很像我们的这些爱斯基摩人,他们是从哪儿来的?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到了这块大陆?

这个要追溯我们人类历史。两万多年之前,那时候在地球上最后一个冰山期开始融化,往北推,主要是游牧,冰往后退他们就往前走,因为冰的边缘上水很多,冰化成水,水多草就多,草多动物就多,游牧民族追着动物往北走。那时候的北美大陆跟亚洲大陆还是连在一块的,有一个陆桥,有一部分人,沿着西伯利亚分布开来,有一部分人就越过了陆桥进入了北美洲。北美洲那时候没有人,茫茫一片,像现在的加拿大、美国都是非常美丽的土地,又没有人,动物又很多,所以他们很快往南迁移,大概用了1100年到了南美洲的最南端,这些人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印第安人,有印加人、玛雅人,不同的部落。

又过去了四五千年,来自中亚地区的另外一支游牧部落穿过白令海峡的冰原,进入了北美大陆,前方就是一片广阔的大平原,但是先于他们到达的印第安人挡住了去路。后来人们想象,在两支蒙古人的后裔之间肯定发生过不止一场战争。当战争最后平息,后来的那支游牧部落被驱赶到北美洲最北部的北冰洋沿岸。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成为了这里的土著居民。

人类是一种永远也不会满足的动物,只要有可能就会往外扩散,不可能再走回头路。

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极里面,他们最大的灾难就是饥饿,饥荒,打不到一个猎物,一个村子,一个部落都会消失掉。

几千年过去了,他们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冰原上艰难地繁衍着。他们将人类抗击严寒的极限提高到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程度。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截然不同的民族文化。

直接食用生肉是外界对爱斯基摩人最直观的印象,其实这是人类早期生活的共同特征。奇怪的是为什么人类文明演化至今日,爱斯基摩人仍然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习俗,难道他们真的如此野蛮与原始,还是其中另有奥妙?

爱斯基摩人在印第安语的意思就是吃生肉的人,爱斯基摩人听了挺不高兴,它是个贬义词。

在那个环境里面,没有树,草也很少,没有什么可烧的,另外,追逐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才能打到一个猎物,打到这个猎物已经非常饥饿了,也没有时间再去找木头,找草,弄火来烧,打了以后赶快就吃。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不会有今天的爱斯基摩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吃不到任何水果,吃不到蔬菜,就没有维生素C,如果没有维生素C就会得坏血病,流血,掉牙齿。吃了动物生的肉,正好把动物的维生素C吸收到身上了。

如果煮熟了,维生素C反倒没有了,所以大自然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时候尽管他们不了解这个科学知识,但是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环境造就了他们,他们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吃生肉,今天世界上不会有爱斯基摩人。

虽然这里有着最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但是大自然并没有完全抛弃这些无家可归的人。

在北极地区生活着大量的动物,他们为爱斯基摩人提供了重要的衣食来源。在所有的狩猎活动中,捕猎鲸鱼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意义。

爱斯基摩人捕弓头鲸,这种鲸鱼大概长度有20米左右,重量差不多有50到60吨那么重,爱斯基摩人为什么喜欢它?这种鲸鱼很大,但是很温和,很善良,捕的时候比较容易捕,它的皮肤是黑的,大概有五六厘米那么厚,但是很松软,一煮以后就可以吃,是非常好的食物,吃起来很香。

历经苦难的爱斯基摩人再次得到大自然的恩赐,二十世纪60年代在这里发现了巨大的石油矿藏,通过对石油的开发,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民族一下子从狩猎时代跨入了现代文明。

当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只有捕鲸维系着爱斯基摩人与历史的联系。当禁止捕鲸的浪潮在世界范围兴起,当这最后的一条精神血脉也要被割断的时候,所有的爱斯基摩人似乎都面临着一场灭顶之灾。

虽然相隔万里之遥,但是在爱斯基摩人捍卫传统文化的斗争中,中国人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6年的国际捕鲸会议上,双方争执得非常激烈,而且票数不相上下,中国的这一票非常重要,中国官员站起来支持爱斯基摩人为生存捕鲸。

1995年,位梦华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科考队将五星红旗插上北极点。中国由此开始全面进入了北极科学考察。

2002年在位梦华的邀请下,爱斯基摩人的代表来到北京,向孩子们介绍奇特的爱斯基摩文化。一项少年儿童的互访计划也正在紧密的酝酿之中。两支古老悠远而又相隔万里的民族,从此不再遥远。

(据《央视国际》)

篇五: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人(印第安语),3000多年前到北极地区,传说是蒙古族的后代。

“爱斯基摩(Eskimos)”一词出自印第安语,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因为历史上印第安人与爱斯基摩人有矛盾,所以这一名字含有贬意。因此,爱斯基摩人自称为“因纽特人”,在爱斯基摩语中即“真正的人”之意。多住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丹麦)、加拿大的北冰洋沿岸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

爱斯基摩人都是矮个子、黄皮肤、黑头发,这样的容貌特征和蒙古人种相当一致。

近年来的基因研究发现,他们更接近西藏人。爱斯基摩人是由从亚洲经两次大迁徙进入北极地区的。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气候恶劣,环境严酷,他们基本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爱斯基摩人无疑是最强悍、最顽强、最勇敢和最为坚韧不拔的民族。 传统的爱斯基摩人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他们四处打猎,靠天吃饭,生产力水平非常低,每天为食物而奔波。与之相适应的是,爱斯基摩人有共享自然资源的传统,只有武器、日常生活用具和衣服归个人所有。虽然他们的社会生活简单,但是家庭生活却很复杂。爱斯基摩人的婚姻通常是一夫一妻制,但有的地区是一夫多妻制(2~3个妻子)。家庭是爱斯基摩人社会生活的重要基本单元,也是个人生存的重要依靠家庭规模一般固定在20几人到30几人的范围。

提起爱斯基摩人就联想到他们住在雪屋中,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实际上有3/4的爱斯基摩人都没见过这种雪屋,常年住在雪屋的只是极地爱斯基摩人。由于没有木材、草泥,他们只能就地取材,用雪块建造房屋。建造圆顶雪屋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力学上的稳定,外形要求也颇为严格。有经验的爱斯基摩人建成的雪屋堪称建筑上的杰作。

现在真正的爱斯基摩人大约只有15万人,他们的生活今非昔比,已经相当现代化了。在20年的时间里,从原始的传统生活一跃而进入了现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和变化之大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然而巨大的文化反差也同时打乱了爱斯基摩人固有的心理平衡,他们也面临了很多社会问题。

北极地区的其他居民除了因纽特人外,还有极少的涅涅茨人,楚科奇人、俄罗斯人和挪威人。

印第安人是五六千年前亚洲的黄种人迁移过去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爱斯基摩语言。请看下面的文章:

北极的土著居民,是在最后一个冰川期,慢慢地往北迁移到冰的边缘,冰边缘一带因为水多,草就多;草多,动物就多。那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是靠游猎追逐这些动物,

动物往北迁移,他们就往北迁移,最后他们就首先进入了北极圈,这些都是黄种人。黄种人在人类原始开拓地球的时候,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的。因为除了欧洲和非洲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黄种人发现的。

黄种人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人种。在5万年之前,黄种人的祖先发明了船,然后就开始往南迁移,通过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到达澳大利亚。

到了2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制造了皮衣服,然后用兽皮做帐篷,这样就开始往北走,进入北极圈。那时候的亚洲大陆跟美洲大陆还连在一起,有个陆桥,所以他们就越过这个陆桥进入美洲。美洲往南是加拿大,加拿大和美国非常美、非常漂亮,所

以他们很快地就往南迁移,只用了ll 00年,就从北美洲一直迁移到南美洲最南端。这些人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印第安人的祖先。

到五六千年之前又有一些亚洲人,越过白令海峡迁移过去。因为南边被印第安人占领了,而印第安人人多,不让他们往南走,往北赶他们。所以这些人没办法只好沿着北冰洋边缘分布开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爱斯基摩人。

北极的土著居民分三部分,一个是在亚洲的北极,亚洲北极的土著居民统称西ffl利亚人,它里边还分好多不同的民族。当然这些人都是黄种人,跟我们是一个祖先。欧洲的北极人叫拉普人,他们是从中亚迁移进北极的,所以只有拉普人有白种人的血统,他们的头发是黄的。美洲的北极人就是爱斯基摩人,爱斯基摩人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印第安语。

印第安人跟爱斯基摩人有矛盾,他们看不起爱斯基摩人,他们说爱斯基摩的意思就是吃生肉的人。尽管爱斯基摩人不喜欢这个名字,但是爱斯基摩人实际上真正是吃生肉。譬如说原来的爱斯基摩人,他要打猎,当他打到猎物的时候,他已经饿得不行了,非常饥饿。而北极没有树,草也很少,他上哪里找东西把猎物烧熟。所以得到东西马上就吃,恰恰是这一点,他们才得以在北极生存下来。不吃生肉,就不会生存下来,不吃生肉就不会有爱斯基摩人。因为在那个环境里面,没有蔬菜,没有水果,吃生肉,可以把动物身上的维生素C吸收到人身上。如果把肉煮熟了,维生素C就分解了,长期得不到维生素C,人就会得坏血病,他们就不可能在那儿生存下来。所以大家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能在那儿生存下来,本身就是奇迹。吃生肉不仅摄取维生素C,而且消化得慢,热量又多。我们吃熟肉,就算你吃得再饱,四个小时也消化完了。而在外面打猎,爱斯基摩人是没有时间观念的,追逐一个猎物,可能十几个小时要跟着跑,找不到东西吃,他吃一顿生肉下去,七八个小时、十几个小时都没有问题,而且热量也比较多。所以吃生肉,对爱斯基摩人来说是它的文化之一。

爱斯基摩狗是过去爱斯基摩人不能离开的坐骑。我认为世界上最好的狗可能就是爱斯基摩狗,它们是真正的狗,索取的很少,付出的很多。在北极考察当中,如果没有它们是很难成功的,它们拉着我们的东西每天往前走,而且当有危险的时候,它们就把耳朵竖起来了,非常关注。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拼命地往前拉。而它们吃不饱,每天我们只能给它两茶缸的东西吃,早上一茶缸,晚上一茶缸,所以它们饿得很厉害,当我们到了北极点的时候,这些狗都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但它们知道要回家了,都非常高兴,排着队上飞机。爱斯基摩人能歌善舞。他们在寒冷的环境里面,跟外界没有接触,没有别的娱乐,他们可以跳舞,可以自娱自乐。他们还因地制宜,用兽皮做一些大人、小孩都可以玩的玩具。另外一种用狼、驯鹿、海豹等兽皮制作的面具成为现在的一种旅游纪念品,它是爱斯基摩人的工艺品,可卖到125美元。这个面具是他们的一种文化的反映。原来处在原始状态的爱斯基摩人,有了病以后没办法,找巫师,我们叫巫婆,巫婆是女的,巫师是男的,巫师就戴着这个面具跳舞给人治病,显然是迷信。现在的爱斯基摩人已进入现代化。他们有医院,有医生,所以不再相信巫师。爱斯基摩

人真正接触的外界的人,首先是西方那些捕鲸者。北极原来有大量的鲸,西方人在19世纪的时候就捕杀鲸,他们捕杀鲸主要是要鲸须。要鲸须做什么呢?我们从文学作品中看到19世纪西方的女性穿的长裙,下摆都是像鸡笼子一样支撑着,这个裙摆的撑子用的就是鲸须。鲸须柔韧性好,不易折损,而且又很轻,是当时做裙撑的首选。

鲸须可以到两三米那么长。下边宽,上面窄,上面还有毛。它主要是起过滤的作用,鲸没有牙齿,在水里面往前游的时候,它把嘴张开,像山洞一样,这时候水、鱼、虾都进来了,进来以后,水就从下边流出去,一个须鲸有600~800根须,须就像网一样把小鱼、小虾挡住,鲸有3吨重的大舌头,一卷就吃下去了。

爱斯基摩人已经有1000多年的捕鲸历史。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威胁到鲸的生存。而当鲸须有昂贵的价格之后,捕鲸就变成疯狂的商业行为,好多西方捕鲸者涌到北极去捕杀鲸,他们几乎把鲸捕尽杀净。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要雇佣当地的爱斯基摩人,于是爱斯基摩人的社会开始改变,他们原来是游猎的民族,他们不断地游动。当捕鲸者到来的时候,爱斯基摩人便集中到捕鲸船的地方,帮助他们捕鲸,开始跟西方接触。西方那些殖民主义者也试图来消灭爱斯基摩文化。首先是那些传教士不让他们讲自己的语言,不让他们跳爱斯基摩舞,想把他们的文化彻底同化掉。所以很长时间,爱斯基摩舞蹈没有了,爱斯基摩语言只能在家里面讲,在学校讲就会受到惩罚。现在已经好了,美国政府认识到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也在保护他们的语言,所以他们现在两种文化里面。近100多年,爱斯基摩受到西方很大的影响。

现在的爱斯基摩人完全过着现代化的生活。但是有个问题,如果让爱斯基摩人面对外边这些人去竞争,让爱斯基摩人走出他那个地方,比如说到阿拉斯加,或者到纽约,或者到别的环境竞争,他竞争不过人家。为什么呢?他没有那么复杂的头脑,他不会勾心斗角,他对付不了那个环境,所以只能呆到他那个地方。反过来如果叫外界人进去到他那儿生活,也生活不了,生存不了。这样的话,爱斯基摩人现在处在一种非常关键的时刻。它是一个很小的民族,现在世界各地很多人到那个地方去找工作,包括白人,因为那地方工资高,然后就通婚,现在看爱斯基摩人聚会的时候,大概有1/3的人很明显有白人血统,混血统面l临一个问题,以后能不能保存自己的文化,能不能保存自己的传统,能不能让自己的民族生存下来,它既要享受现代化的文明,又要保存它优良的传统,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到现在为止,爱斯基摩人虽然已经现代化,但他们主要面对的还是大自然。人自从来到这个星球上,就有两个关系必须处理;一个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爱斯基摩人因为人少,面对的主要是大自然,所以他们只能在大自然里求生存。因此我观察到爱斯基摩人很少流眼泪,很少哭,包括小孩子也很少哭闹,就是家里死了人,也没有号啕大哭的,最多人在下葬的时候,才流几滴眼泪。为什么呢?因为他面对的是大自然,大自然不相信眼泪,你碰到北极熊,哭有用吗?碰到暴风雪哭有用吗?都没用的,所以大自然的严酷造就了爱斯基摩人那种面对大自然去奋斗的坚强的性格,这种性格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