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打破定势思维,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20:31 单元作文
打破定势思维,作文单元作文

篇一:个性化作文是打破思维定势

个性化写作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沾益县德泽乡热水小学:戴兴德

人没有了个性,将是一生平庸 。同样,没有个性化的写作,

也是出不了好文章的。个性化作文是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模

式,挑战一元化价值观,审美观的充满灵性的活力佳作。那么,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呢?这个还需要为学

生的个性化体验设立多种路向,从而激活学生创造性写作的内驱

一、解放学生,尊重个体感受

把孩子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

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

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解

放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

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据此,我向他们推荐了一些儿童读

物,让他们去阅读、去感受、去领悟,并安排时间让他们在一起

交流感受,共同体验阅读的快乐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

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每

个学生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生活天地,每个人对待生活都不同于

他人的异样情怀。

我们在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述我心”的同时,

要让学生抒真情、少拘束,写出自己的亲临、亲历、亲感,写出

与众不同的“这个”。教师不设框框,不搞模式,倾情投入地去

用心赏识那些源于真情的感受和体验,写作的源头活水就会激起学生作文兴趣的浪花。作文本无定法,成功的重要一条在于解放学生,尊重孩子的主体意识,营造和保护创造氛围,爱护学生意愿和情感,让学生喜欢在此放飞思绪,自然翱翔。

二、正确引导,讲究感情想象

写作要重内容,不能只重形式和技能,只是在字词句上雕琢。要言之有物,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孩子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有个性才有真情。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让他们乐于表达,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宇宙、自然、社会与生活的各层面,各领域之间是息息相通的,是充满了想象力与联想的。作文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当然需要想象和联想,学生思维活动不受任何预定的路线、目标的限制,而是自由在的进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脱谷的立意,新颖的见解都来自构建异于同类的创新思维。小学生生活阅历非常浅,让他们完全凭自己的实际体验去驾驭文字,组织文章确有难度。这时应引导他们借助对社会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对阅读思索去进行独特的夸张,创造出全新的形象。尤其在实施新课标中探究式、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使阅读不再是一个识别语言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系统的信息处理的过程,通过组合加工衍生出新

的信息来,鲁迅的犀利激情,郭沫若的狂热恣肆,孙犁的清新淡雅,老舍的淳朴自然……种种作品无一不折射出独特的个性魅力。这些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以发散,使其想象力在大胆|、灵活、深度上有了独创。

篇二:突破思维定势 放飞习作个性

突破思维定势 放飞习作个性

作者:王思羽 陈海霞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6期

翻开学生的习作,就应该像走进了一座大公园:有多姿多彩的花朵;有参差茂盛的树木;有潺潺流淌的小溪;有欢笑,有叹息,有忧伤……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作文或是缺乏个性和创意,千篇一律;或是脱离生活,空洞无文。作文不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载体,而成了蒙蔽自己、覆盖自己的一层帷幕,这实在是作文教学的悲哀。学生怕写,老师难教,作文教学呈现一种低效状态。症结何在?我想主要是受作文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在写作中处于被动的角色。

一、作文思维定势的现象

思维定势是习作的最大障碍。然而学生习作的每个环节中,都不难找到思维定势的痕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立意定势。对一个写作对象,习惯于拿老眼光,老角度去表达,人物个性不鲜活。如写一个好同学,不外乎学习勤奋成绩好,助人为乐思想好,勤俭节约品德高等等。然后选一桩事例加以具体描述,落入俗套,成为模式。

2、选材定势。学生很难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普遍拘泥于自身的生活圈子。命题作文也好,自由作文也罢,最终所写的对象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小表妹等等,要么是自己家或邻居家养的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或是自己熟悉的玩具、物品等。所选的材料往往是被沿用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陈旧事例,如“雨中送伞”、“拾金不昧”、“送小朋友回家”等等,选材范围相当狭窄。

3、结构定势。多数记叙文,往往是总分总结构,而且开头大多是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间写人叙事,结谈感受,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产品。如写春游,从早晨出发到傍晚归来,虽然活动过程写得洋洋洒洒,却往往没有主心骨,血肉不饱满,像记“流水帐”似的,罗列情节,平铺直叙。

二、思维定势的成因

导致学生习作思维定势有许多原因,从主观分析,主要受到以下几种心理的影响:

1、从众心理的影响。在学生看来,作文便是作业。其实,作文和其他作业有很大区别。一般作业趋向共性,作文则趋向个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点,忽视了作文的个性问题,看大体随大流,人云亦云。

2、被动心理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讲,“教”是主动的,“学”是被动的。学生正因为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被动心理,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但作文教学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完全成为主动行为。可由于学生主动意识淡薄,写作时不肯动脑筋,因而难得在“新”字上做文章,而习惯于走熟路,炒冷饭了。

3、敷衍心理的影响。目前,相当一部分作文时间安排在课外,认真与否,随意性很大。有的学生或基础较差,或兴趣不浓,造成敷衍心理,作文或三言两语,或东拼西抄,应付了事,自己极少付出心血。

三、思维定势的突破

克服学生的作文思维定势,提倡个性化的表达,是作文教学中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每一个人的心灵就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而习作则应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骋、自由发展的天地。应成为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白。那么,如何突破思维的定势,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呢?我想从施教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1、导语激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这种变化是心灵体验的一种类型。在作文前,教师不要干巴巴地说各项写作的要求及选材等理论,而是要想法创设一定的语境,用热情洋溢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语调,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达到心理亢奋,产生写作欲望。如: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老师,我很 ; ; ; ;(伤心、烦恼、幸福、委屈、苦恼、快

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选词补充题目,并鼓励大家:“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心理话要对老师说,就借此机会,实话实说,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一个个畅所欲言,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同学们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开始对作文产生了兴趣。这样的作文,学生愿意写,思维之花必然绽放,笔下之文才不会千人一面。

2、命题求“新”。一个新颖的题目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去,挖掘出新题材,才有可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来。有的教师随随便便出一个题目,最常见的如“记一个××的人”、“记一件××的事”,看似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其实恰恰迎合了学生的惰性思维,倒来倒去又倒出陈年老酒来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要为预先设计的教学计划所束缚,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给学生一个思维可以驰骋的广阔空间,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能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作文训练题目,组织即情即写训练,让学生体验到“真实”、“新鲜”,才能诱发学生思考的激情,拓宽习作的思路。

3、材料求“变”。学生习作中存在“套、编、造”没有个性等弊端,主要原因是习作内容不熟悉,不感兴趣。新大纲强调:“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要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不囿于“陈规”,不满足于“共识”,积极关注身边的人、事,寻求新近发生的故事;对事物作深层次的审视,言人

所未言。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唤起他们心底的真、善、美,写出内心真实的感受,独到的看法。

4、布局求“巧”。一篇构思巧妙的作文,更要注重布局谋篇,如何使学生乐于动脑筋,当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时,不能拘泥于一定的形式,逼迫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去写,而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观察顺序、不同的切入点,甚至不同的体裁去进行写作,力求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只要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有条理就可以。

5、描写求“细”。人物、景物、心理、细节等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没有血肉的记叙文不能算“故事梗概”,有的学生觉得选材容易,对描写方面就缺乏耐心,往往如“蜻蜓点水”,得过且过。因此,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就应抓住重点描写的“聚焦点”,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捕捉瞬间的灵感和真情。这样,学生观察、思考事物的主动性会逐渐增强,描写上也会下功夫。有一次,放学前突降大雨,不一会儿,校门口就聚集了一大群家长,我便抓住时机,说:“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他们劳累了一天,现在又冒着大雨来接你们回家。请大家细细观察回家路上的情景,明天写一篇作文《雨中情》。”第二天一早,许多同学就把作文交了上来。其中一位学生写道:“爸爸用雨衣把我裹得严严实实,骑车带我往家赶。雨依然下个不停,我把脸贴在爸爸背上,雨水还把爸爸的背打湿了,他弓着腰,艰难地蹬着车。

6、评改赏识。评改是作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尽给学生的习作提问题、挑刺儿,必会挫伤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应该睁开一双“慧眼”,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发现每一位学生作文中或多或少的闪光点,哪怕是有一句话写得优美生动,甚至一个词、一个字用得准确、恰当,或者这次作文书写工整等等,老师都应给予呵护、赞赏、肯定,让学生在“老师欣赏我”、“老师期待我”的氛围中获取信心和动力,激发他们习作的潜能,让学生在充满鼓励和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瑞夷.《粘连作文教学(让习作成为有个性的自我建构)》[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2-48).

篇三:2012高考作文预测思维定势

2012高考作文素材:材料作文“思维定势”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逃生大师胡汀尼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打开无论多复杂的锁,从未失手,他曾经定下一个目标:要在60分钟内,从任何锁着的房间里逃脱,条件是穿着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没有外人旁观。一个小镇的居民向伟大的胡汀尼挑战。他们制作了一个特别牢固的锁,并且配上了一把看上去特别复杂的钥匙,请胡汀尼接受挑战。结果胡汀尼输了,因为牢门根本没有上锁,胡汀尼在细心工作2个小时之后,筋疲力尽,顺势靠在了门上,却意想不到地听到了弹簧弹开的声音,居民们成功捉弄了他。门没有上锁,自然无法开锁,但胡汀尼心中的锁却锁上了!

请以上面的材料为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体裁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极具讽刺意味,这个逃生大师被人愚弄了一次,而这与他的思维是有关连的。他认为自己是逃生大师,人家在设置难题的时候就一定会在锁头上做文章,可是人们并没有像他想象得那样。他的思维陷入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注定了他只能难以从牢中走出。他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又对自己是一个束缚,使得自己难以超越与创新。他的思想僵化,不懂得变通,如果能够变通一下,那么他就能很容易地冲出牢笼。很多时候,也不要把过高地估计自己,门没有锁,上锁的是自己的心。他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复杂了。结合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进行很好的立意了。不要陷入思维定势、需要打开心锁、要战胜自己的经验、要学会变通、不要过高地估测自己、不要把简单弄得复杂了、也不要过于执着而需要适当地转变等。

【佳作示例】

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程思宇

朋友,是否感到身心疲惫,满腹牢骚,不愿奋勇向前?

朋友,是否感到心绪凌乱,辗转反侧,不愿努力拼搏?

是的,这些都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插曲,可你是否想过发生的缘由和解决的方法呢?若将生活中每个细枝末节都大加分析,就好比想要细数一缕阳光下的灰尘颗粒一样,这莫不是在自寻烦恼吗?凡事要看得简单些,这样从不至于让自己活得太累。

一代逃生大师胡汀尼身怀绝技,可在面对一个带有复杂的锁头时却乱了阵脚,当他潜心于解锁两个多小时却没能取得成功的时候,灰心丧气的他却不料能在无意中倚开那扇门。事实上,门并没有锁,那只是一个幌子,一个装饰……

如果他能变通一下,换一个角度来解决问题,那么可能会是另外一个结果。既然锁打不开,为什么不把问题想得简单些,去试试另一种方法呢?当你愁眉苦脸的时候,又是否想过是不是自己的这种思维定势限制了成功的到来。是不是自己自寻烦恼,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了。很多人对生活心怀抱怨,讨厌负担,讨厌压力,可是为何不妨反思一下,学会用简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说不定机遇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曾有一个小服装设计者想在一个鼎鼎大名的设计师手下工作,可是这位出名的大家却是一个性格孤僻、脾气古怪的人,很多人都想到他的公司工作。可是都失败了,于是这位小设计者就想,前面的人都失败了,原因是他们都喜欢说一些阿谀奉承的话,有的给他送礼,还有的说一些子虚乌有的话,他们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了,那么我倒不如简单些,开门见山直接向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他见到大名鼎鼎的设计师后,设计师打量了他几分钟之后却转身离开了。他本以为失败了,可是三分钟后,大师的助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去给老板冲杯咖啡吧……”就这样,他成功了。

事实就是这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感到疲惫、压力、不幸福,不就是把问题看得太过复杂了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造成了多少误会。考试时因为把一道很简单的题看得复杂了,结果浪费了大量时间,使得自己的分数受到了影响。生活中,别人一句没有恶意的话,可是却被自己想得复杂,于是心中充满了敌意。

其实,很多事情都很简单,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就像对镜子微笑一样,它就会还给你一个快乐的微笑。简单地对待问题,开心地过好每一天,不要让自己每天都活在思虑与怀疑之中。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样我们的心中就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直到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点评:作为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标题就是一个观点,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这样便于读者迅速把握文章的主题。开篇用了相连的几个问句,在气势上创造了一种极强的表达效果,同时能够迅速提出观点,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能够举出典型的事例,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论证部分深刻有力,使得主题得以进一步彰显!

用阳光打开心中的锁

王晶

一把锁,可以锁住门,但是锁不住人们的思维,我们要突破思维定势,打开自己的心锁,让自己的思维在广袤的天地中翱翔,这样我们才能够拥有更多的阳光。

著名逃生大师胡汀尼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各种复杂的锁逃脱出来,有一位居民打造了一个坚固的锁,并用一个极其复杂的锁想要考验一下他,可是他却用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把锁打开。当他筋疲力尽,沮丧地靠到门上的时候,门却顺势打开了。原来复杂的锁只是一个摆设,大师只顾忙于开锁,可是却没能够变通一下,他的思维陷入了一种定势,很简单的一个问题被他弄得复杂了。

思维定势是一片阴影,阻挡了人们寻找明媚阳光的道路。很多时候,它会把我们带入一个误区,在那个漩涡中,我们难以自拔,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用纸做一条长龙,把几只蝗虫放进去,它们在里面扑腾了一会,没有找到出口,便放弃了。在它们的脑海中,阴影便是它们无法逾越的鸿沟,而将小青虫放进去后,它们便坚持不懈地寻找出口,最终生理地逃脱出来。最终人们发现小青虫每当碰壁后便调转方向,寻找另一个出口,它们懂得变通思维去解决问题。是变通让小青虫有了生的可能,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未来。

思维定势也许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会让我们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最后让自己与成功失之交臂。曾经有父子俩住在山上,他们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亲很有经验,所以由他赶车,儿子眼神较好,能够看清崎岖的山路,所以由他来指路。一道转弯时,他便喊:“爹,转弯啦!这样牛车很快就转过了那个弯。

有一次父亲生病了,只好儿子自己去卖柴,可到了转弯时,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了各种办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依然一动不动。到底怎么回事呢?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冲着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了!”牛应声而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知思维定势已经对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思维定势会阻碍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必须懂得变通,改变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让灿烂的阳光照进我们的心中,这样我们才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走出思维定势的阴影,把阳光引入心间,那么我们心中的锁就会被打开,我们就不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真正地让自己变得成熟了。而这样,我们离成功的距离也就更近了。学会

打开心中的锁吧,让自己的心中洒满更多的阳光,这样我们就会远离烦恼,真正走向人生的康庄大道。

点评:一篇成功的议论文,离不开典型而又有说服力的材料,这篇文章中,作者举出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小青虫爬纸长龙,另一个是儿子对牛喊转弯,这两个事例强有力地论证了主题,使得文章有血有肉。文章语言大气成熟,开篇和结尾相呼应,在结构上给人一种完整之感。

万花筒里看人生

冯久葳

一种思维,一种人生,多种思维,花样年华。

——题记

思维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没有界限,没有时间,如果我们用活跃的钥匙开启思维这扇大门,便可以获取无尽的宝藏,但如果我们被思维所禁锢,那我们只能一无所获。

一代逃生大师胡汀尼,就因为思维定势犯下了大错。他被自己的思维定势捉弄了一次,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打开那个牢门的锁,而实际上那个锁只是摆设,门只要轻轻一推就能打开。如果他能够有一点变通,心思缜密一些,也许的逃生大师的英名会传得更远。

这样的思维定势也同样发生在中国航天事业的研究上。太空失重,这个道理妇孺皆知,所以中国航天机构一直在研究。太空中圆珠笔的笔油怎样才可以正常流出,这个问题研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最终也没有解决。可是当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看见这条新闻后,随口便说:“为什么不用铅笔呢?”当小朋友的这个建议被采纳后,航天人员顿时醒悟。

原来,它们仅局限于用圆珠笔解决克服失重的问题,而忽视了最简单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思维定势在作怪的结果,它困扰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游离在成功的大门之外。如果我们能够突破这种思维定势,那么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财富。

德国一家肥皂制造厂,每生产二百个香皂,总会有两个盒子里面是空的,于是便发明了一种仪器用来挑选那些空盒子,如果盒子里面是空的,那么机器就会自动将它拿走。这项发明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而问世以后,各国也纷纷学习、效仿,只是技术高超,很多国家都一筹莫展。而中国的生产商并没有为此而苦恼,他只是在产品输出的位置放了一台吹风机,空盒子质量轻,自然就被吹走了。而他的这个发明却让那个德国肥皂制造厂所谓的什么仪器的发明者羞愧得大跌眼镜。

瞧!这就是思维活跃所带来的利润与财富。思维是人们头脑活动的产物,在生活中,我们应当明白事物的特性与个性,懂得变通,懂得突破思维定势,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被愚弄。

用一只眼来看世界,固然单调,倘若我们用了万花筒来放眼世界,那么,看到的世界必将绚丽多彩。

万花筒不仅仅是变幻的模型,更是让我们走出思维定势的一种明灯,它可以让我们用花样的思维描绘多姿多彩的人生。

点评:作者巧妙构思,能够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标题富有新意,同时又很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论证手法上,文章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使得论证有力,并且具有说服力。能够选取精当的材料,能够处理好叙述与议论部分的比例,事例后面能够有议论的文字,使得文章浑然一体。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

篇四:打破思维定势 尽显写作个性

打破思维定势 尽显写作个性

传统的习作指导,学生的作文规范了,达到了各学段作文的总体要求,但最令人担忧的是:似曾相识。从内容看题材大同小异;从语言看,文字表达方式雷同。学生作文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生命的标志!如出一辙,千人一面,千文一面。造成学生习作“似曾相识”的局面,症结何在?我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定势所致。

心理学认为,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很大,容易使人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是学习的最大障碍。这最不利于创新。学生习作中的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这几个方面:

一、立意定势 作文要有意义,这是传统教学对作文的铁定的要求。从教到考到评,学生们也都有了铁定的认识:作文要得高分,意义头等重要;为使作文有意义,为了意义“硬装”进“思想”已成了一种定式,一个不成文的作文标准。写家乡的变化,必须写上“从家乡的变化中,我听(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打破定势思维,作文)到了祖国前进的脚步声”;写“我”的某件学习用品,就要写上“我看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前景”;记一件小事,结尾得有“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道理”,牵强附会。

二、选材定势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可学生很少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选材常会在已被延用了几年甚至于十几年的陈旧事件中选取。如雨中送伞、拾金不昧、送小孩回家、给老人让座,亦或生病受伤、老师补课关爱等,已经写俗了,写烂了。学生却还在“老套子”中转悠呢!“

三、结构定势 写记叙文,往往是总分总三段式结构,而且开头多是时间、地点人物,中间写人叙事,什么时候人物出场、什么时候事件发生、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有什么感受,往往都是事先定好的。上述种种写作定势直接导致了表达的苍白。作文中正因为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曲曲折折的思路,才能把飞花飘絮般的词语、素材,编织成有生命的句、段、章。然而我们学生的写作思路出了问题,表达不出来了。怎么办呢?俗语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放内容: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我们在学习、实践与反思中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习作指导过于强调了教师教作文,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轨迹是教科书上每学期七至八个基础训练上作文题。教师精心呈现材料,竭力创设情境,严密调控训练过程??学生选择作文的题材、方法等的自由度相对狭小,虽然学生写出的作文比较规范,但缺少灵性与个性,学生的写作生活与各具个性的真实生活血脉不通或严重受阻,忽视了不同学生言语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语言表达方式的独特个性倾向的差异。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写作过程就是人脑对有效信息的处理过程。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同学之间的交谈、考试前的焦急、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电视新闻、广播广告、张贴的宣传画、餐桌上的闲聊、节日的欢乐、心中的委屈、和同学的争吵、一次游戏、一阵风、一阵雨、一张相片、一棵小草、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甚至梦境、想象中的情境等都是作文的内容。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训练或考试内容的要求,写来写去是《记熟悉的一个人》、《记有意义的事》等老掉牙的题目。这些题目好象很容易写,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下笔,冥思苦想,只好编造、抄袭,“驾轻就熟走捷路”。造成千篇一律,既折磨了学生,也折磨了老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校以周记为载体,加大训练力度尝试每周都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不定内容,自由发挥,给学生松了绑,十分活跃。学生交来的习作有谈感受的、有说烦恼的、有写科幻的,甚至有的学生一口气写了三、四篇,一段时间后,学生发觉生活中到处是素材,再也不用愁没东西写了。”有时也尝试半命题作文,要求学生

要出其不意。如“__,我想对你说”,有的就补充了“大海、‘小偷’、知心姐姐”等。又如“我最喜欢__”,有的就补充了“旅游、竞争、脑筋急转弯”。选材的广泛性,是作者充分展示个性的必要条件。学生的生活背景各有不同,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各有不同,只有写其所知,抒其所感,发于内而形于外,学生才有可能表现个性,所表现的个性才会丰富多样。

2、减少要求:必要的“写作要求”,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但“写作要求”条条过多,就可能事与愿违,起到束缚心灵、扼杀个性的作用。学生的智力、水平、思想、经历各不相同,因此指导时要因材施教,特别是要遵循少要求、多鼓励的原则。魏书生先生认为:“中小学生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写文章了。他在教学中尽量打消学生作文的顾虑,低起点,少要求,多鼓励,让学生放开胆子。腾出更多的时空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教材要求的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导而左右,题目可以自拟,体裁可以自定,内容可以自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形式多样,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个性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手段和途径,让作文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需要,成为形成和发展语言个性的自由体操。我们经常让学生写作,要求只有一条:格式正确。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随意发挥,不拘一格。格式正确就给分。结果呢?平日里写作水平高的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水平低的也被提起了兴趣。我想这一点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尽情表达,而不要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僵死在条条框框中。学生刚学写作,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都很幼稚的心灵,本来就学得东西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就好象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很多老师意识到自己过多地要求学生,往往吃力不讨好。对学生交来的作文,我都从学生原有的作文水平出发,发现其优点,写上一些鼓励性的批语;实在不像作文的,只要字写得好,格式正确或者卷面整洁,甚至有一个词用得好或用了一个新词等都会得到肯定。尤其是那些表达了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尽管错字病句很多,甚至不够通顺,我也在班上宣读,并告诉学生: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它是一种心灵的对话,你怎么想就怎么写,完全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有了鼓励、激活,我再放开题材,放开形式;让学生自由拟题,文章可以无头无尾,甚至可以独句成文,只要有所感悟,有所启发,都可以获得好的评价。门槛低了,形式活了,学生捆绑的手被放开了,学生观察、表达的潜能得到了激发,他们越来越愿写作,也越来越会写作了。

3、开放时空:

传统的作文训练,一般两周一次课堂作文,要求学生在两课时内完成,学生绞尽脑汁“闭门造车”,教师则倾注心血,拼命修改,反复权衡,给个分数。这种好差优劣,分数见分晓的教学方法,不但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严重束缚了师生的创造思维。作文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的规范中、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 现在我校学生的作文练习大致可分三类:(1)序列要求的指导性习作,(2)日记型的自由习作,(3)不交给老师的自由交流的“创作”。 第一种习作的指导流程是:(1)不是审题和提出详尽的要求,而是展开一个话题启发学生,点击生活,引爆表达欲,(2)不是讨论写作方法,研读下水文,而是争取时间放手让学生自由写作,无拘无束;(3)不是精批细改,而是浏览学生的习作,捕捉个性化的习作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启发部分学生完善习作。

4、立意、选材鼓励出新:

作文,是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应该是学生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可是,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习惯于树立“意义”的灯塔让学子们仰望,把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异变成为图解意义的技能训练,在训练中以教给学生们学会闭上眼睛“升华”或悬起身子“突出”为能事,这样的作文教育必然离人本教育越来越远。每当作文为“意义”发愁

的学生不是少数。我们不是常能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吗:老师,我没事可写!学生们说的“没事可写”其实不是真的没事,而是没有符合老师要求的“有意义”的事。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除了灿烂阳光,还会有雨雪与雷鸣。生活中意义的主体是平静中的多姿,是常态下的多彩,正如有大餐更有便饭,有高雅音乐更有通俗音乐。人性也是多棱镜,既能折射出真善美,也能反映出假恶丑,甚至还会有调和的中间色彩。要敢于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用惊奇、赞叹”去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让学生多角度立意,在作文中吐真意,发真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多彩的童心世界。

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维,不囿于“成规”,不满足于“共识”;要对事物作深层次的审视,反向思考,言人所未言。选材做到“人有我优,人无我有”。材料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可运用联想规律拓展选材范围,“横看成岭側成峰,”多角度全方位选取材料,。如《我的新朋友》,学生的“新朋友”之广令人目不暇接:小草、鲜花、风、云、雾、大海、电脑、命运之神??通过具体指导,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个性。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变向思维,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不同部分;联系社会的不同方面。

5、 表达、构思特别: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展示个性的重要方面。因此,在重视呵护学生灵性的思维的同时,也应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有些学生作文,从整篇看,在立意、结构或技法方面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只要有闪光的语句,或锃亮的语丝,也应予以肯定。不断添柴、助燃,一定会发展为焰火之著。

在写作实践中,同样的题材或内容,如果能精心设计开头结尾,层次之间巧妙过渡,讲究铺垫和照应,熔倒叙、插叙于一炉;行文一波三折,巧妙运用抑扬法、悬念法、虚实法等,效果会迥然不同。 散文化的构思,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结局的出人意料,文体的匠心独运,社会生活的夸张介绍,广告艺术的嫁接,特殊句式的点化、巧用修辞格,化用俗语,套用歌词、诗句的题目等,均能大大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作文中有令人鼓舞的表现,教师当加以呵护、肯定。

“婴儿生下来的第一声都是啼哭”,要让他们熟练地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的确不是短时间所能解决的,倘若为师者能抓住上述几点实施作文指导,假以时日,学生写作的思维定势必将会被打破学生的作文就会尽显个性。

篇五:跳出思维定势 引导想象作文

跳出思维定势 引导想象作文

[摘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注重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让他们打破常规思维定势换一个新角度去思考,发掘孩子们的天性,让其海阔天空、纵横驰骋地遐想,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启发。

[关键词]思维 定势 创新 想象力

为了打破学生常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思维发散,提高他们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我在作文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发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不拘形式地写出来。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轻松完成习作,逐步形成作文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十几年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对想象作文指导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作文前,以生活实践为源泉进行发散思维积累,激发他们创新的灵感

创造源于生活。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更是奇妙丰富。在此基础上,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实践,感受生活情趣,不仅是学生充实和丰富作文“材料库”的源泉,也是诱导和激发学生内心美好情感,拓展作文思路的最有效途径。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最真实的、活生生的实践场景。例如:看到汶川大地震悲惨的场面,随着孩子们内心深深的震撼,产生了“假如我能发明抗震救灾的机器人”的想法??因此,帮助学生不断再现他们的真实生活场景,指导他们去亲身体验,促进他们

内心美好情感的涌动,就是创新。

阅读积累对于创新的作用也很大。古人云:“厚积而薄发”。日常教学中,我给学生推荐各类优秀作品,鼓励鼓励他们博览群书,关心时事政治,因为大量的阅读是丰富想象力的积淀。例如:读了《在山的那边》,孩子会产生许多美好的情感;读了《丑小鸭》孩子会想:丑小鸭的未来是怎样的??

二、作文时,启发学生进行个性化构思,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 学生的心中产生了美好的情感,萌发出创新的种子,还要把想象充分“放飞”。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契机适时引导,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个性化构思。

1、提供自由空间,启发选材的新奇和独特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而想象作文本身就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使他们心中的愿望在作文中得以实现。因此,只要是感情美好的,便没有荒诞之说。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未来,教师竭力要引导学生敢于去想,敢于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未来社会和自己未来的职业、工作、成果。作文中的每一细节,都应该是末来社会发展的格局。例如:指导学生挑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作为文中的主人公;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三十年后的自己,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父母、教师、科学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幻想,想象自己是火星居民,想象家里是机器人保姆,

想象自己住上了“海陆空”多功能房屋???为了激励学生创新想象,我还和孩子们一起评选最佳“创新作品”,鼓励那些选材新奇、独特的同学。

2、挖掘潜能特长,启发表达的不拘一格

在想像作文教学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摆脱写作的束缚,能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体现自己的鲜明个性。写作时,我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材、爱好写成诗歌、散文、记叙文等不同的文体。而开头结尾、修辞手法更是可以别出心裁,只要语言流畅、面向生活、启动真情,就能写出充满生活之美,最有趣味的作文。

3、利用创新能力,拓展创造想象空间

作文时,请你展开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马致远的《净沙·秋思》中,利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九种事物,改写成两百字的记叙文,想象”游子”秋天黄昏行旅图,并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游子”的心理活动。学生的想象也逐步有了清晰的条理和具体的内容。

4、创设绘画的情境,发展创造想象能力

作文很能看出学生个性思维,同样的题材“千个读者,就有千个哈姆雷特”。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想象训练,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用绘画表现他们丰富的想象。例如“圆”、“桥”、“时光”、“影子”、“雨伞”等等。在训练中,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还真的很丰富。例如,一个学生在对“雨伞”的想象

中,就有以下一段精彩的写:

街上,雨伞正在漫步,和雨衣不期而遇。雨伞瞟了雨衣一眼,骄傲地说:“哼!你这丑八怪,难看死了,瞧,我多漂亮啊!”雨衣默然不语。突然间,街上刮起了狂风,雨更大了。雨伞撑不住这大风,被吹到了垃圾堆里,筋骨断折,而雨衣却安然无恙,仍在雨中坚强地走着。雨伞开始埋怨自己不该那么骄傲,是啊,难道外在的美丽比实用更重要吗?一样普通的物品就能引发丰富的想象,给学生一个支点,或许他真能撬起整个地球。

三、作文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评价,激发他们再创造的兴趣 学生习作构思新奇巧妙,富有创意固然重要,而习作后的有效评价更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次升华。它能够在师生共同交流互动中发现优秀习作的闪光点,能让学生看到自己习作中的佳句妙笔,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在评改、赏析自己与他人习作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再创造。

评价是一门艺术,在作文评价过程中,不管是评自己的习作还是他人的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评赏。可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可以就习作的选材、布局谈自己的看法。在评赏中,学生思维必定有其独到之处,只要言之有理,让人信服,都应给予赞许。评赏中还可采用“评语接力”、“答记者问”等充满挑战性的活动,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创作动力,从而体验习作的乐趣,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让学生跳出作文思维定势,激活其潜思维,不断拓宽学生

的写作思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写出新内容,抒发新感受,才会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敢于创新,勇于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书写出来的作文选材才会新颖、立意才会深邃,构思才会精巧,想象才会新奇,语言才会清新,让学生享受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习作乐趣!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