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在诗词中徜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15:43 体裁作文
在诗词中徜徉体裁作文

篇一:让学生在经典诗词中徜徉

让学生在经典诗词中徜徉

作者:潘慧红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2013年第03期

著名诗人狄金森说过:“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让经典润泽孩子们的童年,让诵读丰富他们的人生,我校从2005年起就开始了“诵读中华经典,积淀民族文化”为课题的研究活动。随着这一课题的结题,我校又进行了第二轮的课题研究“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今年上半年又申报了第三轮的课题“诵读中华经典,提高人文素养”。前年暑假,我们还围绕课题,精心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相约经典》,收集了将近300篇古诗词,现在各年级每周还安排了一节经典诵读课,“诵读中华经典”逐渐成为了我校的特色。如何用好这套《相约经典》开展课题研究,如何上好经典诵读课,让学生能在经典诗词中徜徉?我校正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思考。

一、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古诗词与学生的生活距离久远,如果让学生单从字面对照译文去理解,难免枯燥乏味。然而,作者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却能让学生从中感知诗词的大致内容,听故事又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听故事,诵诗词”活动,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中走近诗人,走进诗词。

如诵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讲述“靖康耻”的历史故事,诵读王安石的《梅花》讲述诗人王安石两次变法失败的故事等。有时,我们还把“百家讲坛”引入课堂,让学生聆听知名的专家教授讲故事。

如《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教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中国词坛的第一首悼亡词,出自苏轼之手,抒发了词人对亡妻深沉的思念和哀悼的心情,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对于认知水平尚浅的儿童来说,有点勉为其难。然而,北京师范大学康震副教授在“百家讲坛”《苏轼》系列节目(七)《天伦之乐》中有一段视频,精彩地讲述了苏轼与王弗这对少年夫妻之间的儿女情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不仅拉近了与词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诵读诗词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 素读经典,情趣盎然

《相约经典》的教学采用的大多是“素读”。“素读”不追求理解深刻,只是朗朗诵读,直至将所读内容烂熟于心,脱口而出。在技法上,要求反复朗读,响亮地、清晰地、字正圆腔地读,目标上追求积累大经典文字,力求完整地、熟练地记诵。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诗词,采用多种形式活泼的素读方法。

1. 古诗新唱,乐趣无穷。《毛诗序言》中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可见,诗和歌从它们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形影不离,唱诗还是最好的记忆方式。 谷建芬老师专门为孩子们学古诗谱曲的作品就有二十余首,从《三字经》到《弟子规》,从《咏鹅》到《元日》,从《相思》到《游子吟》……把读古诗变成唱古诗,低中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尝试着让学生自己给古诗配曲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想象诵读,有滋有味。联想和想象是领悟诗词的基本方法。在诵读中,我们以联想和想象为抓手,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从逐字逐句地认读转变为充满情味地诵读。 如《乡村四月》的教学: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了江南农村的春景。前两句着重写景,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在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交流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学生这样说: 生1: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青山,山上树木郁郁葱葱。

生2:我看到了广阔的原野上镶嵌着纵横交错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

生3:我看到了绿油油的庄稼地,田间农民伯伯正忙着插秧。

生4:我看到了一个小村庄,村子的南面是一大片桑树林,东边是一片蔬菜地,路旁有几棵高大的树木,还有几只杜鹃鸟在树上欢快地跳来跳去,好像在说:“布谷——布谷。” 生5:我看到了天空中烟雨濛濛,小草、庄稼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绿了。 ……

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又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的教学: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五言绝句,按时间顺序,叙写了诗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远游芙蓉山,夜间投宿到一户贫苦农家的情景。教学时,我们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诗改写成故事。有学生这样写道: 在冬天的一个寒冷的日子里,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刘长卿独自一人去芙蓉山游玩。天色越来越暗,山峦似乎离他更远了,周围没有一个客栈,他不禁加快了脚步。

忽然,一座小屋出现在眼前,刘长卿高兴地跑过去,走进小屋。小屋里陈设简陋,主人又不在家,显得冷冷清清,他自己生起了火,借着火光开始读书。

不知过了多久,柴门外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在这风雪飘飞的深夜,是主人风尘仆仆地回来了。此时,流落异乡的刘长卿更觉得孤独寂寞,提笔即兴写下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之后,学生再次诵读诗时,仿佛身临其境,就更有味了。

3. 多样吟诵,乐此不疲。古诗词语言凝练,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与其他文体相比具有独特的节奏感,易于吟诵。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多样的吟诵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吟诵的形式包括指名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还可分为轻声读、大声读、感情读等,我经常交替使用,避免学生对诵读产生厌倦。

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时,我们采用了分组诵读的方式:一组读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一组读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看泰山秀美无比;一组读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由静转动,突出泰山之高大深远;一组读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第二次读,四大组调换读。这样一遍遍诵读,不但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也掌握了诗歌的大意。

三、 创设情境,学以致用

经典诗词中的文字是经过锤炼的典范的语言,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在高年级的诵读活动中,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然而,让学生运用古诗词,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刚开始时我们应该创设情境,搭建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可行的范例。 例如,学生在诵读了一定量的苏轼的诗词后,课堂上可以进行这样的练习:

师:苏轼的诗词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它就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的情感里,用已经学过的诗词填空。

出示:

① 当我们走在美丽的庐山上,会情不自禁地说:“ ( ),( )。”

② 当我们在中秋的夜晚思念亲人时,会忍不住吟唱:“ ( ),( )。”

③ 漫步苏堤,欣赏着如诗如画的西湖美景,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 ),( )”的诗句。

④清明时节,想起已故的亲人时,我们又会想起苏轼的词“ ( ),( ),( )”。

⑤初春时节,我们在公园中游玩,望着盛开的桃花,看着湖中嬉戏的鸭子,想起了诗句:“ ( ),( )。”

学习的最大功效在于积累运用。采用填空的形式,将理解与运用融为一体,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从而让原本离学生生活遥远的诗句穿越时空,拉近学生的距离,内化为学生心底的声音,诗句因此有了生命与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琴湖小学】

篇二:在诗歌的世界徜徉

4.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思无邪”。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五、《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魏风.硕鼠)

六、改写《采薇》。

北风呼啸,冬雪霏霏。一个老人在茫茫大雪中踽踽独行。依旧是那排杨柳,

只是不再有往日的青葱与柔媚,只剩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瑟瑟。循着来时的

方向望去,前方一块破烂的木牌上依稀刻着“杨柳村”,但木牌的后面却没有

一丝半点村庄的气息,只有旷野与荒原风的呼啸。

老人走进村子,村子里没有半点声响,死一般的沉寂。他根据依稀的记忆,

找到自己的破房子面前,呼唤着妻子的名字,可是没有回音。屋里没有一丝人

住过的气息,老人长叹一声:“苍天啊!”说罢,一屁股坐在地上,老泪纵横。

他想起了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

那是哪一年的春天,他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小

草青青,杨柳依依。柳荫下,他背着行囊与家人道别。他面前的老娘与身怀六

甲的妻子泪水涟涟。稀稀落落的日光透过杨柳婆娑的倩影在他的肩头跳跃。他

转身折下一枝青翠的柳条递给母亲:“保家卫国,儿义不容辞。柳条成材之日,

便是儿荣归之时!”他牵着妻子的手,深情地与妻子对视良久,说:“娘子,

好好把我们的孩子养大,等我回来!”说罢,大步离去,向着正冒着狼烟的北

方战场的方向走去。他的身影渐行渐远,回过头来,只看见老娘紧捏着柳条和

少妇痴痴地凝望。“娘啊,娘子啊,你们在哪里?”老人肝肠寸断,心如刀割,

泪如雨下??

四、重点词语的意思要背。

别枝:飞离树枝。别: 。听取: 。社林:

。 见: 。

四、拓展延伸。

清平乐·村居

三、记忆小令的意思。

天边是夕阳和晚霞,不远处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树上栖息的乌鸦。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因为飞得较高而投射下小小的影子,映在地面上。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远方是一片青山和碧绿的湖水,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色枫叶和黄色小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

四、拓展延伸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廋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词名家趣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经典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趣闻逸事:

在1144年陆游娶了唐琬,第二年,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被迫分手以后,陆游又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十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来到绍兴城外的沈园中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这场意外的重逢,激起了俩人心中的感情,但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在园子的围墙白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后来,唐琬闻陆游题下了这首词,所以她也和了另一首《钗头凤》。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死。陆游在死前一年(1208年,八十四岁),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于也追随着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秦观:(1049~110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

在诗词中徜徉

。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经典名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

趣闻逸事:

传说秦少游听说苏东坡之妹苏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诗善词,便去苏家求婚。苏洵让每个求婚者写一篇文章,交女儿批阅。小妹在少游的文章上批道:“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苏洵便将苏小妹许给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想考一考他的才情,便有意相难。开始两题都没有难倒秦少游,小妹便又出一联让少游足对: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消息,见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发难,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连忙对出下联:投石冲开水底天。 这时,洞房门也“呀”的一声开了。

篇三:让我们徜徉在璀璨的古诗文星河中

《让我们徜徉在璀璨的古诗文星河中——古诗

文朗诵会》教学设计

【教法学法】

教师积极创设具体的交际情景,激励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商定朗诵篇目、朗诵形式、评比标准,通过分小组上台朗诵,小组之间互相评比,进行朗诵和口语表达实践,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欣赏能力与交际能力。

【教学流程】

(一)准备

1.古诗文朗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小组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中心内容的选定由师生共同商定)选择一首或几首古诗歌(古文也可)进行朗诵练习,每个小组成员均要参加。朗诵方式或独吟或齐诵,也可配乐朗诵。这些都在活动前由小组协商决定。

(二)导入

悠悠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那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今天,让我们徜徉在古诗文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打出幻灯片)。

让我们徜徉在璀璨的古诗文星河中

——古诗文朗诵会

(三)朗诵活动

1.主持人:浩瀚幽邃、恬静多彩、风景秀丽,中华大地上大自然的造化神工令诗人们才思奔涌,请欣赏自然风光篇。

第一小组上台,由两名同学分别朗诵李白《望庐山瀑布》等诗歌,(台下其他同学及老师认真听朗诵,一边听一边在朗诵材料上做好朗诵出错记录及点评,听完后在评分表上根据记录打分,以下其他小组上台时,台下活动均如此)

2.主持人:四时风光美如画,每一个季节都有它迷人的魅力,请上第

二小组,他们朗诵的是四季篇。

第二组四名学生走上讲台,各朗诵一首诗,分别为宋朝诗人朱熹的《春日》,高骈的《山亭夏日》,杜牧的《山行》,苏轼的《冬景》(配曲《渔舟唱晚》)。

3.主持人:走过四季,我们岂能错过姹紫嫣红的百花园,第三小组为我们带来的是咏花篇。

第三小组四人各朗诵一首诗,分别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王安石的《梅花》。

4.主持人:人们爱花惜花,也借花言志,请听第四小组配乐朗诵《爱莲说》。

第四小组上台齐诵《爱莲说》,配曲《山水莲》。

5.主持人:人的情感世界可谓千姿百态,在人类美好感情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尤为鲜艳芳香的花卉,那就是最炽热的、最深挚的、最无私的亲情,请听亲情篇。

第五小组上台一学生单独朗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学生单独朗诵《明月几时有》,最后齐诵《游子吟》。

6.主持人:异乡的游子关心系念着远方的亲人,更思念那乡土故园,那绵绵不断的情思萦绕在思乡游子的心间。请欣赏第六小组的思乡篇。 第六小组每人单独朗诵一首诗,分别为: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李煜的《虞美人》。

7.主持人:谁不爱故乡,谁不恋故土,这是一种儿女对母亲的关心系念,祖国是故乡的延伸,“家国”从来就是紧密相连的,当国家遭受战乱之时,诗人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一首首激昂慷慨的爱国诗篇,第七小组给我们带来的是“爱国篇”。

第七小组先由一人单独朗诵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再分领诵、齐诵,朗诵岳飞的《满江红》。

8.主持人:那一行行自胸中流淌出的文字,那一颗颗跳动着的赤诚之心,震颤着我们的心灵,诗人们的壮志豪情,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明天

奋发学习,让我们牢记“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第八小组给我们朗诵的是《惜时篇》。

第八小组先由两人分别朗诵《昨日诗》《今日诗》,然后四人齐诵《明日歌》。

9.主持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不等人,“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朋友间的情感,更是弥足珍贵,让我们吟诵着动人心魄的友谊诗篇,去寻找生活和学习中的知己吧!请听友情篇。

第九小组四人分别朗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汪伦》。

10.主持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脊梁,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让我们全班来齐诵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的片断,谨记我们肩负的重任吧!(幻灯片打出《少年中国说》片断,全体学生朗诵)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1.主持人:下面各小组互相评分。

评比委员打分,得分取平均分,如时间宽裕,还可让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由主持人宣布得分情况,“公证员”宣读“公证词”。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中华古诗文的情思,作为中华的炎黄子孙,吟诵着这千年不变的古诗文,我们引以为傲,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开创者,弘扬优秀的中国古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吟咏着这优美的古诗文,去铸就我们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吧!

(五)作业

根据这堂古诗文朗诵课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字数500以上。

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篇四:徜徉古诗中的春天

徜徉古诗中的春天

眷恋冬天

早春一场边下边融的大雪,滑落到了北方的雾凇小城。惊蛰的无声来临,让肃穆的冬天在早春的驱逐下,渐行渐远。而我却在人们欣赏春的生机之时,于三月惊蛰的早春中,眷恋起刚刚离我而去的冬天来。

眷恋冬天的怀抱。因为银装素裹的她,用宽广的、风情万种的怀抱,呵护着她的臣民。当人们抱怨寒风萧萧、白花隐遁的时候,她则以忍辱负重的情怀,默默地把冬日那心血凝成的片片洁白的雪花,洒向缺乏阳光雨露滋润的广阔土地,洒向冷漠干涸的人的孤寂心灵。经过了一个冬天的风雪的洗礼,经过冬天的精灵——雪花的浸润,旱裂的土地湿润了,干涸的心灵也有了枯木逢春的希望。冬天那白色的精灵,在看到春的信使后,便悄悄的融化了。

眷恋冬天的色彩。她有那令人敬畏的外表,没有春天繁花似锦的华丽,只有着那玉树琼花的晶莹;没有夏日那火红的热烈,只有那银装素裹的白衣天使;没有秋天那丰收金秋的硕果,只有那万里雪飘的优雅恬静。这山舞银蛇”的冬日,将春红、夏绿和秋黄,都慢慢变成一尘不染的洁白,也给人的心灵涂抹了一层洁净之水。身处在银雕玉琢的天地间,举目四望,银装素裹的山河更显得精美壮丽。偶尔有雪中红梅的点缀,再有天上柔雪的洗礼,会让人的心情处于没有尘世纷扰的静谧之中。

眷恋冬天的风格。冬天是真正勇士驰骋的疆场,在人迹罕至的地球两极,有多少科考队员在不畏艰辛地破译大自然的密码;在茫茫的雪域高原,演绎了多少年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经久不衰的一代又一代传颂着;在大雪纷飞的都灵,有多少运动健儿在笑对人生勇夺金牌。北方小城,名不见经传的江城,也正是因为有了冬天,才有了江泽民总书记那“寒江雪柳,玉树琼花”的题词。勤劳的人们,也巧夺天工创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冰清玉洁的世界!

眷恋冬天的力量。千里冰封,有着巨大力量的潮水,在凛冽的寒风中,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坚实的固体,玩童们在那坚固的冰面上戏耍着。长白山那飞流直下的瀑布,也在呼啸的北风夹雪中,似冰雕一样定格在人们的视线中。闻名遐迩的黄河壶口瀑布,哪怕平日里发出冲天喧嚣,飞流直下喷花溅玉,而在寒冬里的一夜北风凛冽,就能把它那活泼欢腾的流水凝固,使之变成电影镜头中的定格而呆板无声。美丽富饶的松花湖上,夏日迎风逆流的数百艘船只,也在封冻后停泊在冰封的水面之上。

眷恋冬天的神韵。在千万朵飘然而至的晶莹的雪花中,将无边的山河与沃野的大地安抚,也净化了无数染尘的灵魂。寒风潇潇,飞雪飘零,在玉树琼枝组合的世界里,让人感觉到这落雪时分,便是人生命之旅的一个俊美的驿站。让人在那雪的轻盈舞姿中,领略到人生奋斗的乐趣、成功的艰难,也享受着收获的喜悦。同时,也还让人欣赏着那寒风永远吹不走的生命独有的一份冷静、纯洁和深沉。

眷恋冬天的美好。在我们赞美春的朦胧,欣赏夏的热情,歌咏秋的华丽,却很少有人赞美冬天。一提到冬天,就好像是百花凋谢一派萧瑟。在作家和诗人的笔下,冬天也不是宠儿。冬天似乎是寒冷、严厉、冷竣和肃然的代名词,而与温暖、快乐、生机却是有缘无分。但是,在这肃穆和冷漠的背后,冬天隐藏着顽强生命中的温层底蕴。她以自己的刚毅、美丽、晶莹剔透和纯洁,还有那白玉般的身躯,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更有那与风雪为伴的红梅、苍松、翠竹的装点,使严冬显得更有向上的朝气和顽强的意志。这是一种无限的美好,令人陶醉。

岁月沧桑,四季轮回。没有严冬的洗礼,就不会有春的向往,不经历寒冬的严峻,就不知道夏的品质,不思冬的恩泽,便不会有秋的收获。当人们经历了春的缠绵、夏的激情、秋的喜悦后,在冬日到来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美好的回忆。在冬日这美好的回忆中,我们又看到了春的影子。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早就说过的那样——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徜徉古诗中的春天

春天是一个季节,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片希冀??

春天是盎然的生机,是飘飞的思绪,也是梦中的笑靥??

春天是一首清新的诗,是一幅美丽的画,也是一壶醇香的酒??

《江南春》的诗句优美,意蕴悠长,让我真切感受到:在唐代诗人杜樊川笔下,江南的春天是那样的深邃而又迷离。千里沃野,莺歌燕舞,麦苗返青,杨柳吐翠,桃李争妍,多么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再加上江南那特有的地域风光,村庄临水,城郭傍山,酒旗招展,心旌摇曳。江南,多么富有诗意的地方;春天,多么令人陶醉的时光。在这温润恬淡的日子,春水旁立着绿树,绿树下衬着红花,天上飘洒着雨丝,雨丝润湿了楼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清了小草,也吹酥了诗人的情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是黄莺唤醒了春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江水思念着春天;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细雨滋润了春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桃花依恋着春天;??

文人墨客的浅吟轻唱,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和煦,春雨的珍贵,春色的柔美和诗人的痴迷。无论是“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早春,还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仲春,抑或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晚春,诗人笔下的春天,阳光普照,惠风和畅,百花竞放,满目青翠,可谓“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人把赞誉写入了春天,把喜悦融进了春天,把柔情长留在春天。

喜春悲秋是古人永恒不变的情结。我想这也许是春天是新的一年开端,是温暖的开始,是让人萌生美好希望的时节。而秋天则万物凋零,满目萧条,此时最易触发人的伤感情绪,那些凋落的花叶仿佛是他们曾经的希望,凄凉与失落,因而悲怨在所难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因此诗人在描绘美丽春光的同时,尽情抒发自己的期盼、喜悦与兴奋之情。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是风送花香的欢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是雨润万物的欣喜,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是日照大地的赞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是鸟唱春色的陶醉。

杜牧的《江南春》这首七言绝句,勾勒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广阔优美的画卷,色彩鲜明,情味隽永,字里行间,折射出诗人的喜爱之情,讽喻之意。春在古诗里,更在我心中。 在古诗中赏春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同样是以《春日》为题,宋代诗人陈与义却从春天的早晨入手,“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我们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写春天傍晚之景,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唐代诗人李贺在《南园》里,以生动传神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富有情趣的南园春色。“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全诗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以及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里,通过寓情于景的描写,表现出对春天的不舍和留念。“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篇五:徜徉诗海 与诗同行

徜徉诗海 与诗同行

我们在“秋”的早晨;漫步“黄沙道中”,欣赏“春夜喜雨”,赞

美“白桦”的潇洒,听“爸爸的鼾声”,“我们去看海”的浪涛声, 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诗歌总集《诗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写的古诗让我们过目难忘:冰心、金波、艾青、郭沫若……他们的现代诗使我们难以忘怀。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我们收集、分类诗歌,学习、创作诗歌,

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进入了诗歌的殿堂,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 从小到大,我读过许多诗,在诗中我领略了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飞流的瀑布,当自己写诗歌的时候,个个都跃跃欲试,我写了一首《幸福是什么》自我感觉不错,嘿嘿,好像能和李白杜甫媲美,其实我们的境界还和他们差的老远呢,不过我们正在努力当中!

活动中,我们沉浸在如歌如画的境界中,也学习到了许多知识:

古诗对仗工整、韵律严格:现代诗语言自由,形式洒脱:儿童诗充满童趣,富有想象。还明白了诗歌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读懂古诗的方法。

我们在收集分类诗歌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伟大,诗歌的

艺术魅力,我为自己身在一个拥有悠久诗歌历史的过度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各种活动依然在我记忆深处。轻叩诗歌的

大门,让我们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自由徜徉,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六(2)班 金诗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