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焦饭活命文言文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27:10 小学作文
焦饭活命文言文答案小学作文

篇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

1、(1)举:参加 (2)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3)矧:何况 (4)卜:测定 (5)谢:致意

2、(1)凡是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感到惋惜的。(2)然而我曾经听说风俗随着教化的改变而改变,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与古时所说的有什么不同呢?

3、(1) “然吾尝闻风俗与移易”,“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2)借乐毅的经历宽慰董邵南,说明政治上失意的人古已有之,对于"不得志"不要太在意。

译文

燕赵两地古时候号称出了许多感慨悲歌的有志之士。董生参加进士考试,屡次都没有受到主管官员的选拔,满腹的才学无法施展,在抑郁中到那个地方去。我料定你和那边的这类人会意气相投的。董生啊,你好自为之吧!

像你这样不走运,凡是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感到惋惜的,更何况是那仁义出乎本性的燕赵之士呢!可是我曾听说社会风俗总要随着教化而改变,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候说得有什么不同呢?姑且凭你这次前往(的所见)来测定一下吧。董生啊,愿你好自为之!

我因你此行而有所感慨。请代我去凭吊望诸君乐毅的坟墓,并且看看市井之中,是否还有像从前那种隐居屠狗的志士?(如果有),请代我向他们致意:“现在有圣明天子在上,可以出来做官了。”

(二)

1、( 1 )涨(2 )横渡(3 )落后(4 )疲惫

2、( l )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 2 )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

3、( l )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 ( 2 )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 译文

水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水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三)

1、C

2、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

3、取信于民。(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译文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

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四)

1、(1)绑,捆绑 (2)跑,逃跑 (3)善于,擅长

2、但桑怿并没读过多少书,然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合乎情理。

3、桑怿在襄城独自杀死了几个盗贼井捉拿了其余盗贼,汝旁县也因此没有盗贼了。

4、(1)以舟载民 (2)聚其里人饲之

5、示例:(1)有勇有谋,既健且勇;(2)体恤民情,仗义疏财。)

译文

桑怿听闻襄城有十多个强盗,独自一人拿着一把剑去了,杀了几个,其余的都被活捉。汝旁县因此没有了强盗,京西转运使将此事上奏到朝廷,桑怿被任命为郏城尉......桑怿虽然参加过科举中的进士考试,而学问却不怎么样,但是他的行为举止都符合书中的道理,这种情况在他身上发生的很多。桑怿在雍丘暂住的时候,遭遇了大水灾,家里有二廪粟,准备载到船上带走。见到有人靠步行避水,于是扔掉了粟,把船用来载人。见到老百姓遭遇荒年,就把和他是同一个乡里的人聚集在一起供养他们,直到自己的粟吃完了为止。桑怿善于用剑和铁简,力气比几个人的力气合起来还大并且很有谋略。

(五)

1、⑴给 ⑵等到(等)⑶于是,就⑷书写(写)

2、A

3、入抱犊山,学书三年;未得笔法,捶胸哎呕血;盗墓求书;学书画被过表;精思学书,如厕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

译文

魏国的钟繇,字元常,少年的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了三年书法,然后和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书法家)讨论书法技巧。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的真迹,韦诞很吝啬,不给钟繇。钟繇(气愤地)捶打自己的胸部,直至吐血。曹操用五灵丹救钟繇,钟繇才得以活命。直到韦诞去世,钟繇让人盗掘了韦诞的坟墓,这才得到了蔡伯喈的真迹。于是钟繇用笔更加的奇妙了。钟繇专一考虑书法,躺在床上,被子被手(练字)写穿了,去厕所去一天也忘记回房。看到世间万物,都书写下来。钟繇善于写楷书,行书,草书,写的八分字最为巧妙。 (六)

1、(1)树:种植。(2)俟:等待。

2、 B ( A①“以”是介词,“为”是动词,“以为”可译为“把(养狙)作为”;②“以”与“为”组合成“以为”,动词,认为。B均为动词,到??去。C①“或”是代词,可译为“有的”;②“或”,副词,或许,也许。D①形容词,引申为尽、完。②副词,已经。)

3、(1)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依靠他并被他驱使呢?

(2)世上也有依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

4、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译文

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要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老的猕猴率领(其它猴子)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其中的)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不给(狙公果实),(狙公)就鞭打他们。猕猴们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猕猴问众多猕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种的树(结出的)吗?”众

多猕猴说:“不对,(果实)是天生的。”又问:“狙公不能得到(果实)(我们)就不能去采吗?”众多猕猴说:“不对,谁都能去采。”又问:“如果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役使呢?”话还没有说完,猕猴们全领悟了。

那天晚,众多猕猴一起等到狙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仓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粮食,相互拉着手(这里指一起)进入森林里面,不再回来。狙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七)

1、(1)记:记住 (2)给??吃药; 吃药;用药治 (3)结束;完;了结 (4)脸色;神色;面色

2、C

3、(1)、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 (2)、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

4、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译文

姓周的孝子名叫芳容,是华亭人。他的父亲(周)文荣在楚国游历求官时客死他乡在归州的官吏住处。芳容十四岁时,祖父祖母相继去世,临终时抚摸着芳容说:“怎能让你成为寻找亲人(骨骸)的孝子,让我在九泉之下可以闭眼。”芳容哭泣着立下志愿,从此开始有背(父亲)遗骨回来安葬的念头。芳容认为自己的年纪快成人了,可以跋山涉水克服困难艰险了,于是自告奋勇说:“天下怎能有没有父亲的人!”于是在家族的宗庙里烧香说:“这次出去没有找到父亲的遗骨,就发誓再也不回来。”

自从出了都城,芳容每天无论天气如何都会赶路。时冷时热,时饥时饱。到旅店投宿时,头晕目眩,浑身热得像火一样。第二天就病得起不来床了。旅店主人看到芳容患病的样子,害怕不敢让他留宿,想要把他搬运安放到附近的庙中。芳容于是说:“我的病虽然严重,但我神志清醒,用药治疗,就可以痊愈。何况我有重要的事没有完成,(请您)为我叫来里正,(我要)把原因告诉他。”不久里正来了,听到他的讲述后被感动,请来医生(为他治疗)。直到六月初才能走路。(芳容)穿着麻鞋短衣,每天走三四十里路。优势遇到风雨突来,经常冒雨赶夜路到天亮。有事赤脚走在山间小路上,脚跟裂开,血止不住地流。(芳容)终于到达归州,依靠长年打杂的人指点,找到父亲的遗骨。

芳容背着(父亲的)遗骨上船(回家),半个多月终于到达里门,把父亲按葬在祖墓旁,回复去世的祖父母的遗命。

(八)

1、C

2、(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3、(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译文

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昼夜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大了。

(九)

1、(1)打猎 (2)攀援、爬(树)

2、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

3、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

译文

赵简子外出打猎,命令郑龙射杀一名农夫,以免让农夫不会惊动他将打猎的鸟。郑龙说:“我们的先帝晋文公讨伐卫国的时候,不曾轻杀一个人,而您却在打猎的时候就想射杀一个普通百姓,简直如同虎狼一般。”赵简子(感慨地)说:“别人打猎得到猎物,而我打猎却得到贤士。”所以说,爬树爬得越高的越感觉到害怕,人的官职越高的越感到危机。能不谨慎吗?

(十)

1、(1)吃(2)告诉、对??说(3)听说、听见

2、A

3、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4、豁达(乐观、洒脱)

译文

苏轼与弟弟苏辙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面条的人,于是兄弟二人买了面条吃,(面条)粗陋得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叹气,但是苏轼已经很快吃光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的风格)罢了。”

(十一)

1、(1) 称(或认为) (2)不久 (3)逼近(或靠近、迫近)

2、D

3、(1)勇擒叛徒张安国;(2)平定赖文政武装暴动。

4、至通昼夜不粒食 谈笑扫空之

5、(略)

译文

我说辛弃疾本来是中州才华出众的人,讲信义,在南方十分有名,他在张安国叛国时,赤手空拳率领五十个骑兵将叛贼从五万人中捆绑出来,就好像撬开巉岩逮住兔子一样容易,(之后)取道淮西南下,一天一夜没有吃饭:他威武的英雄气概,懦弱的人因为这而奋起!天子召见他再三赞叹,因此被重用,位列九卿,担任两路转运使,四次任安抚使。不久赖文政叛乱,势力由潭州蔓延到江西,两地震惊,(但)辛弃疾谈笑间就把他们扫平。 (十二)

1、①苦:让(他)吃苦头或者虐待(他)。②进:推荐,举荐。③诣:到。④化:教化。

2、 D

3、翻译: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

4、 C

译文

杜畿,字伯侯,幼年丧父,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对待继母却很孝顺。被推举为孝廉,调任汉中府丞,正遇上天下大乱,于是弃官客居荆州,建安年间才返回。荀彧将他推荐给太祖,他被太祖任命为河东太守。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只有河东最先安定,耗损的财力最少。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惠,管理老百姓顺其自然。老百姓曾有打官司的,有的人把这事告诉杜畿,杜畿亲自见他们,给他们讲大道理,叫他们回去仔细想想,若还有想不通的,就叫他们再到府上来(再给他们讲)。父老乡亲自然责斥他们说:“有这样好的府君,怎么不听从他的教诲呢?”从此以后很少有来打官司的。在他管辖的属县,所有的孝子、贞妇、顺孙,都免去他们的赋税徭役,随时慰问鼓励他们。逐渐地督促老百姓畜养母牛、草马,乃至养鸡猪狗等,皆有规定。百姓勤于农作,家家都比较富裕。杜畿于是说:“老百姓富起来了,不可不教了。”于是在冬天练武讲授有关知识,又开设学堂,杜畿亲自讲学,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风。

(十三)

1、(1)降低身份,指谦卑;(2)愿望;(3)殷实富足;(4)慰问。

2、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3、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

4、示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译文

燕昭王在燕国被齐国打败这后即位,他礼节谦恭,且准备了丰厚的报酬招纳有才能的人。他对大臣郭隗说:“齐国趁我的国家动乱而突袭打败了我国,我深知燕国很小,国力不足,不能报(仇)。但有才能很高的人来和我一起管理国家,为先王报仇雪耻,(这)是我的愿望。先生(您)看起来就是那样的人,就请你帮我吧。”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因此昭王给郭隗改建了房子并且将他当作老师。(这之后)乐毅从魏国前往,邹衍从齐国前往,剧辛从赵国前往,有才能的人争相投奔燕国。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十四)

1、①平素(或“一向”,或“平时”) ②到

2、围绕“郭伋比约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就在路边的野亭里信了一夜,准备第二天和孩子们相见”回答即可。

3、围绕“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切和蔼的人”回答即可。

译文

我国汉代光武帝时期,有一人叫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官至太中大夫。他做官,为人十分讲究信用,做事多次获得成功,颇受当时人的称赞。他做并州牧时,到任不久巡行部属,到西河郡美稷县(故城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之北),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官名,类似于今天的随行秘书)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时期才进城。郭伋就是这样说到做到,处事赏罚分明,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十五)

1、(1)称赞,赞许 (2)效法

2、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3、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

篇二:文言文语段 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3.曹植聪慧

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

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 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

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

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

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 10.宋太宗学书 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3.王羲之。 11.催景偁拜师

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

12.为人大须学问

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

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 14.颜回好学

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我)②(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

2.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2014级 赢在一中

1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对飞禽)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3.鸠4.担当、胜任。 18.3邓攸弃儿保侄

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3.①死②逃跑③死 19张之万马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20.王安石辞妾

1.①沉、翻②还(债)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女子自称)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 21.宋仁宗忍饿

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 22.范仲淹罢宴 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23.顾荣施炙

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他吃)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 24.逆旅主人无情 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作动词用)②房间低矮。 (四)诚信 25.陆元方卖宅

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 26.岑鼎 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 27.杨万里与“诚斋”

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 28.和氏壁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 29.幽王击鼓

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3.失信于诸侯。 (五)品性 30许生端方 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

31.王安石待客 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32.范文正正直 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内,同“纳”)。3.之当以[之]还汝。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 33.王安国直言 1.①同“耳”,罢了②立刻③表情严肃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②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34.海瑞清廉 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①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35.吕蒙正不记人过 1.①过失②这③假装④立刻⑤还是⑥再2.懊悔没有彻底追问。3.①吕蒙正②朝士③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 36.梁鸿尚节

1.①猪②别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评2.①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现”③拜见④指代“我”。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北军)矣。 (六)文艺 38.米芾索帖

1.①到②交换③抓住④立刻2。①蔡攸思想上对这事感到为难②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见,我”。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文徵明等,选取其中三位即可。 39.赵孟过扬州

1.①到②他,指代赵子昂③提④说、道2。①大多是不满意;②把酒器全部撤下并把它们赠送给赵子昂。 40.欧阳修不喜释氏

1.①有人②用、把③同“服”,佩服④同“辩”2。①一定板着脸看对方②却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命名呢?③因为鄙贱它。 41.唐伯虎识破术士

1.①我②看过③只④省悟2。①为什么不自已干②没有像你这样的③烁出(金银)后各得一半④每天到家来3。意为在河边挑了水当场要卖给人,比喻玩弄把戏。 42.朱文公爱骗

1.①重②直接③发④严重⑤立刻⑥没有人⑦拿2。①好几年依靠细竹竿着我(行走)②我不想惩罚他,只想追讨那首诗。 43.章亨书绝壁

1.①到②古代八尺为一仞③拍④往后2。①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②用毛笔蘸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3。动;踩。 44.李白之死辨误

1.①弯下身子②编③也④写⑤死⑥大概2。①因为喝醉了酒乘船在长江里行驶②李白的病很危急③让我给它作序3。①4。杜甫。 (七)政事 45.隽不疑之母

1.①总是②同“无”2.①因②做、担任3。①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了?②说话跟平时不一样4.①平反出狱②平反冤狱。 46.徐有功秉公执法

1.①不久②有人③坚持2.①呈报(皇上)构成他的罪状②他早先要陷害你置你于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

2014级 赢在一中

2

他解脱(罪行)④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 47.王翱秉公 1.①设备②禀报③几案④最终2.①女婿坚持不放走②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母亲③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如同振落枝叶④十天后才回家。 48.私恩与公法

1.①荤菜②你③第二天④逮捕2.双方述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很快乐。3.①给、替②是。4.察觉灾难要临头了。5州;郡。 49.晋平公游于河 1.①回答②罢了③句首助词,无义④因为⑤大概、恐怕。2.①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共享这欢乐?②不要担忧没有人才。3.①承接②承接③转折④转折4.对的。有才能的人到处都有,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要真心获得他们。 50.子产不毁乡校

1.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2.①来议论朝廷要员的好坏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我就改掉它③怎么能废掉它呢?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 51.董阏于法无赦

1.①回答②发疯③赦免2.①山沟极深,陡得如同墙壁②人就没有谁敢触犯它③为何不能治理好呢!3.宽恕;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八)奇闻

52.商陵君养“龙” 1.①一下子②假装③奔④等候⑤不多久2.①商陵君养它并使它温顺②就跟着商陵君认为它是神③夜里穿透墙壁逃走了④痛惜不停 53.钱货入瓶

1.①只②点头③似④惊讶2.①人们对此感到奇怪②整个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3.掩盖;更加;分明。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后而更加显露出来(指坏事)。 54.田真兄弟

1.①只有②众③枯黄的样子④控制⑤分开2.①树木是同一株②这是人不如树③走向;不久将走进棺材,意为不久将死。 55.樵夫毁山神 1.①发出②求③答应④等候⑤庙⑥迎上去⑦是的⑧将⑨回合⑩逃跑⑾跟上去⑿慰劳⒀骂、斥责⒁最终2.①靠打柴为生②就头也不回地走了。3.之;因告[之]以夜所闻见。4.①狼狈为奸②一丘之貉③沆瀣一气(选择其中两个填入) 56.奇鹰 1.①锋利②咬③竟④掉下⑤幼禽2.①跟普通的鹰很不相同②设置的网像云一样布满,火烧的烟盖住天空。3.须臾。

篇三:初一下课外文言文答案mai

初一下课外文言文答案

麦春锦整理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塘,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A.赵人患鼠 患:忧虑 B乞猫与中山 乞:寻求 C.不病于无鸡乎 病:担心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其子/患之,/告/其父/盍去诸 B.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C.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D.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是非若所知也_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__ 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或 看问题要用长远眼光,权衡利弊,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二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

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④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未展:来

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母好食铛底焦饭 喜欢、爱好 (2)恒装一囊 经常、常常 ..

(3)归以遗母 送 (4)逃走山泽 跑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

3、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2分)

参考示例:(1)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

(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即可。

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

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应。

三、

仪真王维宁,善诗赋,草书尤精绝。家资巨万,性豪侈,嗜酒。每日宴客,续至者常增

数席。人或劝其后计,王曰:?丈夫在世当用财,岂为财用??及业尽,不能自存,犹好酒不已。人又劝其耕砚可以自给,曰:?吾学书岂为口耶??一日无酒不能耐出步江上见落日射水粼粼,大喜曰:?此中有佳处,龙宫贝阙,或可乐吾也。?遂跃入死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续至者常增数席 犹好酒不已 停止 或可乐吾也 使??快乐

2、请用/线标出划分句子节奏

一 日 /无 酒 不 能 耐/ 出 步 江 上/ 见 落 日 射 水 粼 粼

3、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勤劳守业,不可好逸恶劳和追求享乐.

仪真人王维宁善于写诗作词,特别擅长的是草书,十分精妙。王家祖上富裕,维宁性格豪放,每天都在家

里来的朋友不断增加。有人劝王维宁为将来做些打算,他回答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做钱财的主人,怎么能做钱财的奴隶呢?”等到家产耗尽之后,王维宁已经没有办法自己养活自己,可是他仍然每天饮酒不止。又有人劝他不如靠卖字为生,他回答说:“难道我学习书法就是赚钱?”有一天,王维宁又没有酒喝,觉得非常难受,于是出来闲逛,他走到江边,看到落日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极为美丽。维宁喜出望外,说:“水里面一定是个好地方,龙宫的珍奇宫殿,或许能给我欢乐。”于是,他跳入水中。就这样死了。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

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患记问不若人 担心 ②迨能倍诵乃止 等到 ..

2.翻译(3分)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书不可不成诵 (2分)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朗诵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方北面而持其驾 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吾用多 物资,财物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即使马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错译、漏译“虽”、“此”、“非”字每字扣0.5分) 方北面而持其驾

那人正在骑着马向着北面而行

3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20字,2分)

(做事)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结果越糟。(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4、这则寓言与古代的哪则语言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用一个成语概括其内容。(1分)

南辕北辙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驼背,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

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媒: 介绍,夸耀。 延吾治 请; .

即屣焉 鞋子,这里做动词用,践踏。 欲鸣诸官 申诉,控告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

于是就拿了两块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让这个驼背的人卧在木板上面,然后用另一块木板压在他的身上。

3文中医者是怎样给病人治病的?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 医者用两块木板夹住驼背的人,然后用脚践踏,致使驼背的人背部骨折而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懂装懂的庸医草菅人命,切不可盲目相信,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思考和调查。

4、文中最后一句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七 吕蒙正不为物累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宋太宗赵匡义)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鉴,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妄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

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唐代贤臣李靖)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1、文中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2分)

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妄用照二百里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间”应是“机会”的意思) (2分)

A.太宗尤所眷遇 眷遇:器重,宠信 B.有一朝士家藏古鉴 鉴:镜子

C.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知:了解,重视 D.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间:时间

3、请将文中“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大概)没有(少)嗜好而不受外物牵(连)累.过去(古代)的贤人也难以做到。

(译文每句1分,大意对即可)

4 (2分)

(答出前一方面性格可得2分。答出后一方面可加1分)

[译文]: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朝中的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好感。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叫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贤者也不易作到。

八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 文中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

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3分)

答: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

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去,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焦饭活命文言文答案

九 杨氏入山之大穴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 文中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2.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2分) (穴中人 )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杨 ) 与老人同出。

3.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2分)

答应了;“杨谢而从之”。

4.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2分) 因为那些东西会引起人们的贪欲,造成分配的不平等,那么这个地方也就不会安居乐业了。

十、南歧之见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 ①瘿:(yī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2分)

异 哉/ 人 之 颈 也/ 焦而 不 吾 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

3.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因为南歧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他。(或“见怪不怪,见不怪而怪之”;或“以错误的标准看待事物,正确的反而是错误的了”。)

【译文】南岐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道甘甜,但性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

粗脖子病,那里的后代没有一个不是粗脖子。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真怪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你们不找些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不正常)?”南岐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篇四: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参考答案

5.C (按,查究)

6.B (都表示承接。A,第三人称代词,代指元军;语气词,猜测语气。C,代词,这件事;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引出对象;表示被动)

7.C(A B D三项均是介宾结构宾语前置,C项是动词宾语前置)。

8. C (“北上征讨元军途中”不对,原文是“北征还”)

9.(1)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太祖遇之厚/玉浸骄蹇自恣/多蓄庄奴/乘势暴横。(错划、漏划每两处扣1分)

(2)①纳哈出斟满酒杯敬蓝玉酒,蓝玉脱下自己的汉服(或“衣服”)给纳哈出穿,说:“请穿上这件衣服再喝酒。”(酬、衣 翻译对了各1分;句意正确1分)

②蓝玉在军中擅自罢免(或“罢黜”)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皇帝多次责备他。(陟,翻译正确1分;让,翻译正确1分,句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蓝玉是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当初隶属于常遇春的帐下,对敌作战勇敢,常战常胜。常遇春多次在太祖面前称赞他。

二十年,蓝玉以征虏左副将军的身份跟着大将军冯胜征讨纳哈出,在通州驻扎。听说有元兵驻扎在庆州,蓝玉趁着大雪,带领轻骑兵袭击攻破元军,杀了平章事果来,生擒果来的儿子不兰溪回来。适逢大军进发至金山,纳哈出派遣使者到冯胜的军营投降,蓝玉前往接受投降。纳哈出率领几百骑兵到达军营,蓝玉非常高兴,设酒宴招待他。纳哈出斟满酒杯敬蓝玉酒,蓝玉脱下自己的汉服给纳哈出穿,说:“请穿上这件衣服再喝洒。”纳哈出不肯穿,蓝玉也就不喝酒。争执持续了很长时间.纳哈出把酒倒在地上,看着他的部下很气愤地嚷叫,将要离去。郑国公常茂在席间,径直上前,砍伤纳哈出,都督耿忠架着(纳哈出)去见冯胜。纳哈出的手下惊惧混乱,(冯胜)派元军投降的将领观童去规劝他们投降。明军回师至亦迷河,招降了纳哈出剩余的部队。适逢冯胜有罪,太祖收去了他的大将军印,命令蓝玉行使总兵官的职务,不久在军中授蓝玉为大将军,蓝玉移兵驻扎到蓟州。

当时元顺帝的孙子脱古思帖木儿继承帝位,侵扰边塞。二十一年三月,太祖命令蓝玉率领十五万火军去征讨。军队出了大宁,来到庆州,蓝玉通过谍报得知元帝在捕鱼儿海,就从小路日夜兼程,进军至百眼井。离捕鱼儿海还有四十里,没有见到敌军,蓝玉想要领兵回去。定远侯王弼说:“我们率领十万多士兵,进入漠北腹地,一无所得,匆忙率兵回去,将用什么来回复皇上的诏命?”蓝玉说:“对!”命令将士们在地下挖洞做饭,不要露出炊烟和火光。又趁着夜晚来到捕鱼儿海南边,敌人的军营还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多里的地方。蓝玉命令王弼做前锋,快速进军,

迫近敌营。敌军认为明军缺乏水源和粮草,不能深入进击,就没有防备。加上当时起了大风,卷起黄沙,白天亦昏暗无光。大军前行,敌人没有发觉,明军突然到达元军营前,元军大惊,匆忙迎战,明军大败元军。杀了太尉蛮子等人,招降了他手下的士兵。

蓝玉身材高大,满面红光,富于勇气和谋略,有大将的才华。中山、开平王死后,蓝玉屡次统帅大军作战,多次立功。太祖待他十分优厚。蓝玉渐渐地骄傲自满,畜养了很多庄奴,这些人都仗着蓝玉的威势暴虐凶横。蓝玉曾经抢占了东昌的民田,御史查究追问此事,蓝玉发怒,赶走了御史。蓝玉北征元军回来时,半夜敲击喜峰关关门,关吏没有及时开门接纳,蓝玉纵容士兵打破关门长驱直入。太祖听说这件事很不高兴。先前,太祖想封蓝玉为梁国公,因他犯错改封凉地,还把他的过错刻在铁券上。蓝玉仍然不知悔改,在侍奉皇上的宴会上出语傲慢。蓝玉在军中擅自罢免和提拔军官,独断专行,皇帝多次责备他。他西征回朝,太祖让他做太子太傅。蓝玉对位居宋、颍两公之下感到不高兴,说:“难道我不能胜任太师一职吗?”等到他入朝上奏.太祖往往不听他的,他更加不高兴。

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珊告发蓝玉谋反,把蓝玉交给狱吏审讯。案件审理结束后, 族灭蓝玉。

10、(1)答: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1分)夏日初晴之

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3分)

(2)答:“偷”字好,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或:“径”字好,“径”字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言之成理即可,4分)

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二参考答案

5.【答案】A。举:应考。

6. 【答案】C (介词,和、跟。A.动词,是;/介词,为了;B.连词,表假设,如果/动词,好像。

D. 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反而”等;/代词,你的。)

7.【答案】C (③说明周公和孔子确定礼仪法度的特殊身份,不是用来驳斥毁谤者的论据。⑥是诋毁李贺的人说的,不是用来驳斥毁谤者的论据。)

8.【答案】D(孔子“不避父母的名讳”不合文意。孔子是“二名不偏讳”。)

9. (10分)

(1)(4分)【答案】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4分,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

(2)(6分)

【答案】①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将获罪。(3分。“白”、“且”各1分,全句大意1分。)②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附和(这种意见),也主张这样。(3分。“察”、“倡”各1分,全句大意1分。)

【文言参考译文】

我给李贺写信,勉励李贺去考进士。李贺考进士已被提名推荐,同李贺争名的人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不去考进士才是正确的,勉励他去考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附和这种意见,也主张这样,大家说的话完全相同。皇甫湜说:“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和李贺都将获罪。”我说:“是这样”。

律令上说:“名在用到其中某一字时不避讳。”解释它的人说:“譬如(孔子的母亲名‘征在’,孔子)在说‘征’的时候不说‘在’,说‘在’的时候不说‘征’,就属于这种情况。”律令上说:“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 解释它的人说:“譬如‘禹’与‘雨’之类就是这样。”现在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去考进士,是违背了二名律呢,还是违背了嫌名律呢?父名晋肃,儿子不可以考进士,那么倘若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定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不是周公、孔子么?而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不避母亲双名中的单独一字,孔子作《春秋》也不嘲讽那些名字与父亲相近的人。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实”通“谥”)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子不避“昔”字。周朝时有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个人叫杜度,这两个人,他们的儿子应该怎么避讳呢?难道为了要避父名的同音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了吗?还是就不避同音字了呢?汉代讳武帝名“彻”,遇到

“彻”字就改为“通”字,但没有听说又讳“车辙”的“辙”字为别的什么字;讳吕后名“雉”,遇到“雉”字就改称“野鸡”,但没有听说又讳“治天下”的“治”字为别的什么字。现在臣僚上送奏章、皇帝下达诏旨,也没听说要避“浒”、“势”、“秉”、“机”(分别与高祖李渊之父李虎、太宗李世民、世祖李昞、玄宗李隆基的名字同音)这些字,只有宦官和宫女,才不敢说“谕”和“机”这些字,以为这样是犯忌的。士大夫的言论行动,究竟应该依照什么法度呢?总之,现在无论是考据经典、质正律文还是查核国家典章,李贺参加进士考试,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大凡服侍父母能像曾参那样,可以免遭非议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也可以说达到顶点了。而现在的读书人,不努力学习曾参、周公、孔子的品行,却要在讳父母的名字上,去超越周公、孔子,也可知他们的糊涂了。周公、孔子、曾参,是无法超过的,想超越周公、孔子、曾参,却让自己等同于宦官、宫女,那么难道宦官、宫女孝顺他们的父母,还胜过周公、孔子、曾参吗?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答:第一句是远望,第二句是近看。共同感受是令人望而生寒。)

(2)答:前两句写景,如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营造出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第三句写声,万籁俱寂,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引发了征人的思乡之情;水到渠成,第四句直抒“一夜征人尽望乡”。前三句是为第四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的。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

高三文言文阅读练习三参考答案

5.D(退让)

6.C(与:介词,同,跟;A 者:助词,表提示、停顿 / 代词,??的人;

B 以:介词,因为 /连词,来; D 乃:于是,就 / 才)

7. B(其余三项为被动句)

8. A(“重大案件”应是“疑难案件”)

9.⑴奉檄主丈田事/建宁环郡皆山/民依山凿田/每陡峻/不能施弓绳/文燮授吏勾股法/(此处可断可不断)计田广狭/增减为亩/区画悉当。

⑵①姚文燮用简要的语言分析案件,没几个月监狱就空了。(“剖”1 分,句意2 分)

②雄县要向朝廷进贡狐皮,成为百姓的负担,姚文燮分项向上陈述其中弊病,终于免除进贡。(“累”1 分,句意2 分)

【译文】姚文燮是安徽桐城人。顺治十六年考中进士,任命为福建建宁府推官。建宁民俗素称凶悍蛮横,因为小小的仇恨而杀人的案件累积如山,姚文燮用简要的语言分析案件,没几个月监狱就空了。有一个叫方秘的犯人,罪名是杀死方飞熊,先前长官已经判定(他)死刑。姚文燮经过审问,得知方飞熊先前是强盗,曾经杀害方秘一家,方飞熊被招抚之后,方秘就乘机复仇,这样就不可以跟杀平常人(案件)一样处理,方秘得以活命。上级官员认为姚文燮贤明公正,凡是疑案总是交付他裁决。有一个低级武官被杀,株连很多人,姚文燮只是判几个人的罪。上级官员很吃惊,说:“这是叛乱的案件,为什么就这样轻率判决?”姚文燮说:“我依据的是先前审判的文书以及盗贼的供词。”原来是乡民追赶强盗,那武官刚好遇到,武官被强盗杀害,盗贼逃跑了,军营中的人坚持认为是老百姓叛乱而杀害武官。姚文燮查到先前审判的文书,盗贼也抓到了,自己供认杀害那武官,所以姚文燮了解到实情。

当时耿氏建立藩国,他的下属多倚仗权势残害百姓,利用借钱而抢夺百姓的妻子女儿。姚文燮让百姓都来揭发,替他们募捐代为偿还债务,赎还的有上百人。姚文燮奉命主持丈量田亩的事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