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磨刀不误砍柴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19:10 优秀作文
磨刀不误砍柴功作文优秀作文

篇一:磨刀不误砍柴工

磨刀不误砍柴工(引用俗语,命题准确)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三(7)班 何媛媛

一位著名的长跑者在参加一次长跑比赛时,誓要蝉联他的冠军称号。一开始他便遥遥领先,途径一片沙漠时,他的鞋里进了砂子,他粗粗一倒便又继续他的行程。但后来却越跑越辛苦,因为他的脚被什么硌着。此时后面的选手已渐渐追上,他只能忍痛继续跑。终于在离终点不到300米时,他停了下来,再也迈不开一个步子。事后,才发现原来只是鞋子里的一粒砂,使他失去了这宝贵的冠军称号。他后悔不迭,但已无济于事。

别耻笑这位长跑者的无能,他夺过多次冠军,还不能证明他的实力吗?但他为何又失败了呢?就是因为他没有为这次长跑做好准备——未将砂倒尽。一粒小砂子,使他多年的梦想成了泡影。事前精心的准备还无必要吗?(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起,是破题说话,引起兴趣。承,是承接主题,引伸发挥。转,是换个说法,再说一遍。合,是做出结论,把话说完。本篇以一个典型的事例开头——起,“新”、“活”、“深”,既引人入胜,不落窠臼,又紧密切题,恰当引篇。) 其实,这位运动员只是犯了一个我们常人都会犯的错误。你可曾因着急出门而将钥匙遗忘在家里呢?你可曾因心急找不到方向呢?你可曾……

为什么要事后才后悔莫及,为什么不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呢?

中国有句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由此可见准备的必要性。(承,是指文章上下句的承接、联系。安排好段与段之间的合理承应,准确反映事件、事理的内部条理。)

成就事业,既要有充分的物质准备,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事半功倍。(转,主要指文章内容的转换、表达的变更。这里转换及时,不拖沓)

物质准备十分重要。建房时,你必须整地,买砂石、钢筋等材料。若不做好这些物质准备,房子是万万建不起来的。(如果仓促上马,不定又出一个“豆腐渣工程”)不要因为怕麻烦或惧怕等原因放弃充分的物质准备,否则,接下来你要面对的就是更多的麻烦和畏惧。就像那位运动员,倒砂虽然麻烦,但失败对自己而言不是个大遗憾吗?

光有物质准备还不行,它顶多是块磨刀石,更重要的还得用心理准备来细细地“磨”它。一个从未在公开场合讲过话的人,要突然坐进直播间,向全国播送新闻,结果可想而知。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做好正确的心理准备。“大考大玩,小考小玩。”正是考前未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的体现。若有正确的心理准备,你便会有责任感,会自己查漏补缺,弥补不足,对自己的考试负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建设好正确良好的心理,你离成功还远吗?(论证可以再充实一些,略嫌单薄一些)

“找到水源,才发现没有盛它的容器。”让我们以此为鉴,带着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向成功迈进!(合,是指收束全篇的结尾。本篇结尾既照应了前文又照应了材料,天衣无缝。本篇作文49分)

万事俱备方能扬帆起航(切题、醒目)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三(7)班昝智华

生活的明朗,在于充实;事业的成功,在于奋斗;奇迹的创造,在于开拓;机遇的把握,在于准备。年轻的我们,意气风发,分外豪迈。我们本着“天生我材必

有用” 的信念,高举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旗帜,迎接着每一天的课题、每一天的难关。我们往往很多人未曾意识到:自信是根弦,而准备才是那把成功的弓。(紧扣话题,巧用修辞,富有文彩,有视觉冲击力)

记得曾有一位伟人说过:“机会是留给时刻准备着的人的。”

是的,事实何尝不在警示着我们:做好准备,迎接成功!曾有这样一位农民,他勤奋,努力,拼命劳作,因为他知道,勤劳才能创造硕果。眼看着他一手栽培的苹果园已经红遍半天,欣喜之情溢满胸怀。可是,一夜过后他就崩溃了:满树的苹果被冰块砸得所剩无几,几只青紫的苹果摇摇欲坠……与此同时,另一位拥有同样苹果园的农民却在欣喜欲狂地做推销,打广告:原味的“冰镇红富士”,味香果嫩,过期缺货。不消几天,他的苹果就被抢购一空。

为什么同样的努力却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关键是后一位农民坚持每天看天气预报并关注新闻。因而他早知道第二天是冰雪天气,他也知道现在的“冰镇红富士”正在走俏。可见,不但要有渴望成功的愿望,还要有上路前的准备。(事例略繁,已删去一些。也可多选取一些事例,排比推出,使之具有震撼力) 我是一个爱幻想的人,但是我的幻想并不是胡思乱想二是切合实际的准备和思考。记得刚上高中的时候,不乏有室友向我诉苦:“唉呀,书忘带了。”“糟啦,橱门钥匙丢在家里了。”诸如此类,要避免出现这种事情,必须爱思考,爱准备。 我也有过缺乏准备的尴尬事。记得我曾经起大早去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到了收银台,才发现自己居然一分钱都没有带。最后,只得无地自容地落荒而去。曾经中考考政治,快进考场了,可以带进考场的资料却没有带。这些教训提醒我:万事俱备方能扬帆起航,成功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们。(联系现实,具有针对性,也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渴望成功,开拓成功,取得成功,需要“准备”为它配音,为它演奏。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切记准备在先。(仓促了一些,力度不足。本篇作文49分)

为成功充分准备好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高三(7)班 陆晖

上古,有夸父追日一说。夸父追求光明,但他在经历千山万水之后,终究渴死。那是为什么呢?他没有为这次成功地追日充分地准备好水。他的准备不充分,结局只能是在触及太阳的那一刻,颓然倒下。(追问古代公认的英雄,道人所未道,好!)

天下争霸,三足鼎立。浩浩长江东流水,天下英雄浪淘沙。曹操,是历史上的一代枭雄。历尽战事之后,终究殒灭。那是为什么呢?他没有为这次一统天下做好准备,他缺少了那份宽容信任之心。他的准备不充分,结局只能是在触及“一统”的那一刻,灰飞烟灭。(有强加之嫌,可写曹操的某一个具体事例。其实,“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的,毛主席在顿悟文化大革命失败因素时,仍保持了一代伟人乐观积极的革命情操。但历史告诉我们,这次,他失败了。那是为什么呢?他没有为这次成功地建设新中国做好充分的准备。他的准备不充分,结局只能是在触及 “举国兴盛”的那一刻,郁闷而终。(涉及当代伟人,多加小心!切勿弄巧成拙)

纵观千古真英雄,我们总会为他们的不幸而悲惋可惜。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衰后人也。”(引用得好)我就曾因为准备的不充分而功败垂成。 古今中外多少人,曾为黄山的日出惊叹。而我有幸领略过它的瑰丽与奇幻。 经过一夜漫长的等待,天的尽头微显玫瑰色,一轮含羞的旭日正与西方的明月打着招呼。多么奇妙的景象啊。大家都为之慨叹、惊呼。于是我们就想拿出摄像机记录这大自然最瑰美的一刻。但伸手入背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天啊,我居然忘了带!一片落寞之感涌上心头。我先前辛苦的攀登与漫长的等待,全都白白浪费了。

再次放眼那幻美的云海日出,我的心情无味俱全。我的准备不充分,结局只能是在惊叹黄山日出之际,苦叹无助。

想要去成功,终究要遭遇磨难。想要成功,必须充分准备好。

蚕,不会因为经历过蛹而化为蝴蝶,它必须充分准备好成为蝴蝶的一切条件。 鹰,不会因为经历过飞翔而成为天空的主宰,它必须充分准备好搏击风雨的一切条件。

人生,不会因为经历了风雨而见彩虹。我们必须充分好能使彩虹出现的一切条件。(亮点语段,比譬精彩)

著名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曾写到:“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这是对这种现象最精妙的实例。

朋友,你为成功充分准备好了吗?(结尾两段照应材料,反问收束,简洁有力。本篇作文50分)

107

回答时间:2009-7-20 12:49 | 我来评论

篇二:磨刀不误砍柴工,写作准备有妙用

磨刀不误砍柴工,写作准备有妙用

作者:谭骥志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11期

摘 要:写作准备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为消除学生作文中的种种弊病,教师可从写作准备阶段入手,积极运用元认知策略,采用写作准备自我提问单和小组合作互相提问法等策略,将元认知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逐步提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元认知水平,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写作准备;元认知策略;自我提问单;小组合作互相提问法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在写作过程中,写作者需要综合运用自身的思想认识、相关材料及语言知识。要达成写作目的,写作者要对自己的写作对象及写作要求有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思维活动就是写作准备,是整个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然而,目前多数写作课仍基于文体知识与个体写作经验,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失误缺少干预,特别是缺少对写作准备阶段的符合科学规律的干预。重视命题与讲评而轻视写作准备,有指导而无准备,就是当前写作教学中一个较突出的问题,是不少作文课堂的“软肋”。这导致很多学生忽视了写作前的准备过程。研究表明,初学写作者与熟练写作者间的差距之一就是初学者在写作前缺少甚至没有准备。没有写作准备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拿起笔就写,“脚踩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结果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内容空泛,缺乏章法,就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写作亦是如此。为改变学生写作文时忽视写作准备的状况,我们通过开展语文教学改革,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条用元认知策略改造写作教学的新途径。

元认知,是一种学习策略。它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在世界各国教育教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元认知又叫做“对认知的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及对这些方面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训练的方法很多,根据其原理及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我们将学生的元认知训练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讲解元认知策略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了解元认知的价值,取得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认同;第二阶段,采用写作准备自我提问单和小组合作互相提问法等策略,将元认知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策略,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逐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进而实现写作中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自动化运用。

一、写作准备自我提问单

我们在训练中首先采用的元认知策略是独立完成写作准备自我提问单。

自我提问单是在元认知训练中普遍采用的一种策略。教师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单,不断地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而提高学习特别是问题解决的能力。我们根据自我提问单的设计原理,结合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编制了一份适合学生独立完成的写作准备自我提问单,要求学生在每次作文前都要独立完成。

《写作准备自我提问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作文题目的审题关键是什么,写作要求有几条?

(2)我想论述什么观点或表达什么情感?有新意吗?

(3)与题目有关的材料有哪些?还有哪些更新奇的材料?

(4)哪些材料可以论证我的观点或表现我的情感?哪些作为主要材料?哪些作为次要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5)我按什么顺序来安排这些材料最能论述观点或表达情感?

我们编制的写作准备自我提问单在实际操作中有三个明显的优势:①可以逐步纠正学生以往写作文不审题或草草审题的毛病,引导学生养成先构思后写作的习惯,以达到审题有深度、立意有新意的目标。②让学生将长时记忆中的写作素材呈现出来,便于写作中使用,减轻了工作记忆的负担,避免了因遗忘而产生的失误,使整个写作过程更为畅顺。③可以让学生形成对写作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意识,及时发现写作中出现的离题、偏题及材料使用不当等问题并且立即进行修正。

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也需要注意操作上的两个细节。 第一,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填写自我提问单的方法,以清晰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具体操作要求。学生一开始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述观点或材料,教师就要及时教给最为简洁的形式。例如,写“踮起脚尖”这个题目,学生不知如何表述论点,教师就要将自己的表述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这个题目的审题难点是理解“踮起脚尖”的象征意义,写在自我提问单上的观点可以表述为“想实现更高的目标需要付出努力”。又如,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与题目有关的材料,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何人做何事”,并给出“苏秦悬梁刺股苦读”“项羽破釜沉舟”等具体范例。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写作准备内容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在写作准备自我提问单上有两个问题,“(观点或情感)有新意吗”“还有哪些更新奇的材料”,这都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问题。但是,学生在答题时往往会简单地写上“有”或“没有”。这反映出学生缺乏对自己的观点与材料进行评价的习惯或勇气。教师此时一方面必须鼓励学生直面自己的不足,勇于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就需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提问法来进一步实施元认知策略的训练。

二、小组合作互相提问法

小组合作互相提问法是一种通过大声报告思维过程、互相问答等形式开展训练的元认知策略。它针对写作准备过程中的难点,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练习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价,以获得有关的体验。

小组合作互相提问法的特点之一是组织形式。课前,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实施分组,按照强弱搭配的原则,将学生4~6人分为一个小组,并任命1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全班分为8~9个小组,在学习活动中组员向组长负责,组长向教师负责。这样,虽然班级学生人数众多,学习活动的开展也能井然有序,不至于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

小组合作互相提问法的特点之二是交流形式。在完成自我提问单后,组长让组员轮流大声报告出自己的思维过程,然后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告诉组员。如果组长的解决方法与组员不同,组员需要把组长的方法记录下来,供下次作文训练时使用。

小组合作互相提问法的特点之三是问答形式。我们借鉴了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的多方辩论方式,在互相提问的环节中采取了“一问多答”的形式,对自我提问单中第2、3题涉及自我评价的部分展开“头脑风暴”。

组长先提出问题“你论点的新意在哪里”或“哪些是你认为新奇的材料”,要求组员轮流对这个问题讲出自己的答案,组长负责记录并进行追问,组员可以为自己的答案提出理由或进行补充。例如,关于作文题目“踮起脚尖”,组长提出有关材料的问题,组员在听取其他人回答时也反思自己的材料,在材料的“新”上大做文章,列举出“时间新”“观念新”等诸多理由,补充了诸如“刀锋战士——南非残疾人运动员皮斯托留斯参加伦敦奥运会”等时效性强的材料。

反复开展小组合作互相提问训练,不但可以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意识并逐步形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前后比较,我们发现,在实施写作准备元认知训练后,学生作文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过去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跑题、偏题现象已经基本消失,而作文内容也较过去有了很大改善,材料丰富、内容充实的作文比例大大提高了。

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经过规范的过程性训练,元认知策略可以在学生头脑中达到自动化程度,但前提条件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练习机会并给予积极反馈。

参考文献:

[1]杜晓新.元认知与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0.

[2]刘学兰,何先友.中小学生学习辅导.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编辑 马燕萍

篇三:磨刀不误砍柴功

磨刀不误砍柴功

——小议学生作文自改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实验小学 余金香

手机:15090868698 QQ号:376784723

大家都知道随着年级的升高,高年级的作文重点也由低中年级的句、段训练逐步转向篇章训练。独立布局谋篇成为主要学习内容,修改也成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细细体会了这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在以前都是学生作文老师改,这几乎成了我们教学的传统 ,被我修改后的学生作文可谓是“鲜血淋漓”:除了删、改、添、调外,还要加眉批、尾批等。一次作文批改完至少得半天时间,但往往是吃力不讨好,收效甚微,学生拿到作文只看我打的分数或者等级,对我的苦批精改并不在意。实践证明:这种多年来我把学生作文批改全部“承包”下来的做法,只能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为他们只知其“作”不知其改,一篇文章写完交给我,就算是完成任务,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于是在作文教学中,我慢慢尝试“从扶到放,实现自改”,变老师批改为指导学生修改,逐步开始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记得在上半年的一次作文训练后,我把作文本发给学生,提前声明让他们也当一次老师,模仿老师的批改方法给自己批阅。我大概讲了一下批改内容、方法,就任由他们神情激动的去批改了。等收上来后不仅有稚嫩的眉批、评语,还有认真的句段修改。这个结果是我意想不到的,兴奋之余,不禁掩卷沉思,我需要改变批阅作文的方法了。

有了这个经验,由此吸取了教训。除了对作文精讲外,尤

其重视“批改”这一环节,努力教会学生自改作文,以达到大纲“培养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这一目标。

首先,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修改时一律要求学生用红笔,人人当回老师,都有了荣誉感和神圣的责任感,这样,学生们就都会模仿教师的心态去洒脱的修改,从中获得轻松和得意的愉悦心理。再者,我及时将某个学生修改的精彩片断读给大家听,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自豪感。向文笑、蔡金雨等学生都产生了自改作文的兴趣,这时我又及时进行作文批改指导。这个具体指导过程我定了三步:

一、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删、添、改、调;

二、教给学生修改符号:错字号、删除号,增添号、对调号、分段号、写的精彩的用什么符号等等。

三、教给学生修改步骤:

1.通读全文,了解内容。(看选材是否真实、新颖,感情真挚与否)。2.对照要求,找出不足(中心是否鲜明深刻,重点是否详写,段落是否清楚等)。3.逐句阅读,仔细修改(修改句子,力求优美精练;推敲字词,力求恰当贴切;检查标点,力求准确无误)。4、大声朗读,满意定稿。在全部修改完毕后大声朗读修改后的文章。朗读时感到别扭,不顺口的要一边读,一边改,一直改到读来流畅上口,对内容满意了才定稿。

在学生们具有了初步的修改知识后,再开始组织学生进行互改练习,要求每篇习作先让学生自己“找朋友”、“结对子”,自由结合成一个个四人小团体,一人任小组长,但我也进行必要的调控,按学生的习作水平高低合理搭配。尽量做到每个小组好中差都有,对每篇作文先展开讨论,用上面教师交给的方法集体进行批改、评议,要求学生找出优点和不足,做到人人发言。最后由小组长一人执笔,把批改意见写在作文本上。然

后我仔细审评学生评改的作文,了解学生写作评改情况,对学生评改情况做出批改总评,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几次尝试互改的好处也不断显现:第一、有新鲜感,学生的情绪可始终保持亢奋状态。第二、打破局限性,扩大阅读面,这也算课堂内的“课外阅读”。第三、对好学生来讲是“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对后进生来讲是学习借鉴的机会。等互改完后,再将作文换回自己手里,进行自改。此时,自改不仅可对照同学的改文学习到好的修改方法,得到好的修改结果,而且再次锻炼了自己修改的能力。

俗话说“文章不厌千回改”,通过学生自改作文,学生的作文能力都慢慢地有所提高,这使得师生双方都尝到了自改作文的甜头:首先适当减轻了我的负担,不必再整天埋在叠叠高高的作文堆里了,我要花半天才能批改完的作文,学生自改一节课就能完成,这样我就有更多的时间深入钻研教材,进行教改活动。我的作文教学逐渐步入了高效低耗的轨道。(当然并不是每次作文都由学生批改)其次这项训练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符合当今的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也印证了一句古话“磨刀不误砍柴功”。

篇四:2011年12月六级作文 权威版真题解析与高分范文 磨刀不误砍柴工

此次作文操作和以前一样,原因现象类文章,以前的老套路也能套上。但不同在于,考生必须事先看懂考卷中的文字,林肯的那一段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简言之,良好的准备是成功的基础。如果能在文中体现preparation和success这两个关键词,要点就基本体现完整了。

从上午四级到下午六级,我们可以明确的发现,作文写作方法用老的套路和步骤完全可行。第一段,表述成功和准备的重要性;第二段,分析原因第一、第

二、第三;第三段,总结。但如果考生读不懂提纲所示,那么就麻烦了。

所以,重点是看懂题目,并且能把题目解释成一到两个简单的关键词。中文理解力很重要。能理解,行文就是模板。不能理解,模板就是废物。就这次作文来看,四六级作文在借用国际知名考试的出题模式。也再次验证了其科学性。 以下我们用新东方四级材料来说明文章的简单,和上午四级作文几乎一样,只需改动几个词就行。这篇文章是新东方四级写作10年来的材料,套用如常。不一定能获取高分,但能证明模板套用的可行性。

还是那句话,我们不猜题不压题,广大新东方学员学到的是不变应万变的应试写作方法。另外,作为国内权威的科学性较高的英语等级考试,它会更多的借用国际权威的英语考试出题模式。

Everyone tries to achieve success in his career. However, someone firmly attains his goal while another fails. Why? The one continues his cause to the end through long periods of hard struggling, but the other is easily disappointed or stops halfway。

Good preparation, perseverance and diligence are the three essentials of success. A man of solid preparation and perseverance always has an inflexible spirit. He sticks to his cause no matter how tough it might be. Dr. Sun Yat-sen was such a man. Many of his attempts failed, but he held to his purpose with firmness and finally succeeded in overthrowing the Qing Dynasty. Diligence means steadiness in one’s work and study. Su Qin stabbed himself in order to keep himself attentive to studies. Marx often worked 15 hours a day. Life is short and we have many things to do. Without diligence no one can achieve anything。

I believe that where there is a preparation there is a way, and that success belongs to those who can suffer long years of patient toil and constant efforts

篇五:材料作文:磨刀贻误砍柴功

材料作文:磨刀贻误砍柴功

材料作文:磨刀贻误砍柴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青年要往墙上钉一个钉子。要钉的时候,他发现墙面太高,需要找一条凳子站上去。找来了凳子,他发现凳子坏了,需要修一下。他找来了锯子,发现锯子钝了,需要找

锉子磨快锯子,他又去买锉子......临近中午的时候,有人发现他在操场上打篮球。需要钉

的那个钉子,连同锤子锯子一起,(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磨刀不误砍柴功作文)仍然放在需要修理的凳子上。

读了这则材料,你可能有自己的感悟,也可能有类似的经历;你也可能对类似人和事有过见闻。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经历和见闻,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磨刀贻误砍柴功

高三13班 庞焱玮

自古有云:磨刀不误砍柴功。这句话在中华大地浩浩荡荡五千年的历史中被无数人杰证明。

而我却认为,在有些时候,磨刀会贻误砍柴的效率。

磨刀可以使柴刀变得锋利,可以使砍柴更加有效率,这固然使正确的,但是,倘若柴刀真的十分破旧,磨刀的付出与砍柴的收获不成正比,那还不如干脆换一把刀。就像文中的青年一样,为了在墙上钉钉子,找到了坏掉的凳子,为了修好凳子却找到了钝掉的锯子......为了钉钉子,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却跑到操场上打篮球。这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多少人为了一个目标在奋斗,但一生忙忙碌碌,终其一生碌碌无为,抱憾以殁。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成就大事,何必拘泥于前期的计划。宋太祖赵匡胤,做将军之时被部下拥立为君,黄袍加身,他未曾有过什么高某远略,却成功走向高位。反之,假如他从最开始就有造反的意图,恐怕早就被皇帝看出端倪,从而杀掉了,何谈成就大业。

刘备原本之时集市上卖草鞋的小贩,可他却造就了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名传千古。

因此,在很多时候,磨刀真的不能左右砍柴的结果。如果刀太破,不如真的换一把。就像文中的青年,如果他当时发现凳子有问题,从而及时的换掉一把那么他也不至于什么都没做就跑去打球。

处处杨柳堪系马,家家有路通向天堂。成功永远不只有一条路,假如面前的路想要通过,就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去准备的话,大可不必如此,完全可以换一条路,也许下一条路会有更好地收获。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