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第三个小板凳前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31:32 字数作文
第三个小板凳前言字数作文

篇一:《第三个小板凳 》 教案

《第三个小板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爱因斯坦的努力与认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爱因斯坦的努力与认真。

教学过程:

一、叙述导入

1、同学们,大家从小都听过爱因斯坦的故事吧!

(简介爱因斯坦)

2、今天老师再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他小时候的故事--------《第三个小板凳》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置疑,挑选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师板书:

这个小板凳是谁做的?

第三个小板凳做得怎样的?

前两个小板凳是什么样子?

过渡语:看来孩子们都在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和生字交上朋友,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

三、检测生字词

1、出示学习目标

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呢?(抽生说,谈学法)表扬;

3、老师要考考孩子们和生字交上朋友没有!(小眼睛看黑板),请个小老师来教大家读(指名读,读的过程中小老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小黑板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小板凳 一大堆 泥鸭子 木制品 糟糕 强一些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第三个小板凳前言)

很 笨 不像样 您 好 从 此 态 度

4、谁来说说他教的怎么样;(学会欣赏别人优点的孩子,也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5、全班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朋友;(齐读)

6、现在老师去掉拼音,看看孩子们还能否认识它们,请自己读一读;

7、孩子们读的可真认真,现在男、女生比一比,我们来比赛读;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孩子们都与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就请三位同学把他们送回家,谁想来读一读。(指名生分段读课文),其余孩子边听边思考黑板上提出的三个问题。

2、谁找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要求把句子说完整,出示:爱因斯坦)是呀,这个小板凳就是我们20世纪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时候的他是一个不爱说话,同学认为他笨,老师也不喜欢的孩子。但是他勤奋

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一直伴随着他,后来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家,我们再一起来叫叫他的名字!(出示“爱因斯坦”,齐读)

3、请问他做的第三个小板凳是什么样子?(指名生说,出示词语:糟糕) 谁愿意来读读?(糟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们是怎样理解“糟糕”的?(指名说)

(出示“糟糕”这个词语)

我们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一读。(齐读,贴“糟糕”)

4、爱因斯坦把这糟糕的小板凳交给老师,同学们都交了哪些手工课作业?(出示词语,贴词语;一大堆、泥鸭子、木制品)齐读词语,

请个孩子说说我们在读“制”时应注意什么?(指名说)再来读一读!除了木制品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制品?(泥制品、布制品~~)

5、引读第二自然段。(师生配合读)

6、自然有第三个板凳,,那前两个小板凳什么样子的呢?(指名生说,贴词语:更糟糕)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生读第三自然,出示词语:强一些、态度)齐读。

用“虽然---------但----------”这个句式说一句话

7、爱因斯坦做第三个小板凳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1) 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

(2) 体会爱因斯坦不灰心、不放弃,一心想做好板凳的心理。

8、出示挂图,生观察画面,说说老师听完爱因斯坦的解释后的表情如何?想象:此时老师会对爱因斯坦说什么?

正因为爱因斯坦的努力,所以老师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9、假如,你是爱因斯坦的同班同学,此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10、指导有感情朗读

11、现在请孩子们完成以下填空。

出示问题:

(爱因斯坦交给老师的手工制品_____,老师感到____。后来,大家明白了:这个小板凳虽然_____,但_____。)

五、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后,你想对爱因斯坦说些什么?

2、说一说,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六、增量阅读《包饺子的故事》

七、课堂检测

爱因斯坦做的前两个小板凳( ),做的第三个小板凳( ),就这样老师看到了他的努力,从此改变了对他的( )。

结束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师相信今天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不管干什么事,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八、指导生字

1、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生字“品、些、此”

2、“品”字是品字结构,品,本义是众多。“品”有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上 “口”居中,下面两 “口”写紧凑。书空,观察老师的写法,描写。

3、“此---些”进行比较,学生自己分析,组词,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描红。

九、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爱因斯坦的成长故事》

十、板书设计:

第三个小板凳

第一个 第二个 更不像样

努力

第三个 很不像样 强一些

不断努力

取得成功

篇二:第三个小板凳

《第三个小板凳》教学设计

蔡燕瑜

教材分析

《第三个小板凳》主要讲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经过努力制作出第三个小板凳,改变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态度,肯定了爱因斯坦做事不断努力,遇到挫折不放弃的品质。课文没有正面叙述爱因斯坦如何努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想理解他的毅力,朗读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建议上2.5课时,本节课我上了第一课时。针对生字词,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课前的预习以及多种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能认读本课生字词。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加强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指导,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这节课我重视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主要采用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来进行朗读指导。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品”“些”“此”,掌握品字结构。理解词

语“糟糕”、“制品”。

2.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通过理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老师对爱因斯坦态度的转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

难点:1.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2.初步学会抓关键词句体会老师对爱因斯坦态度的转变。

教学过程

、 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五单元学习了一篇课文《苹果落地》,认识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是谁吗?(生:牛顿)

师:是呀,牛顿因为对大家习以为常的事物感到好奇,又经过认真地研究,最后才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这个秘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同样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生:爱因斯坦。) 师:《第三个小板凳》讲的就是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齐读课题两遍。认识生字“凳”(拼音、结构、部首)

师:通过预习,你们对爱因斯坦了解多少?小时候的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小孩呢? 生:

齐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不喜欢

过渡:那么这个老师不喜欢的小爱因斯坦和第三个小板凳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1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自读提示)

、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可以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 ( 什么时候,谁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么样师) 来提取课文的重要信息。)

1. 指名几个学生回答

(师评:a.说得不够完整谁来补充b.老师知道你把这个故事读懂了,不过要想想该怎么把语

言组织好再说。c.其实有时候课文的题目也提醒了我们故事的内容。d.看来你预习得很到位,已经自己读懂了这个故事。)

2. 师生合作一起说一说故事内容。

课文讲了:小时候,(爱因斯坦)制作(小板凳)交给老师,老师对他交上来的作业(很生气),可后来才知道是他做的(第三个)小板凳,而且做得比第一个、第二个号,从此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师评:像这样,我们抓住主要的信息把很长的一篇课文,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出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了。

过渡:现在故事我们清楚了,那字词也都会了吗?

() 学习生字词

1. 请两个小老师带读

师:哪个同学自告奋勇当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一读

师评:这个小老师读得怎么样?她不但把字音读准了,而且声音也很响亮。

师评:你也是个不错的小老师,掌声送给她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如果去掉拼音,这些词语还认识吗?

2. 开火车读词语

师:看大家表现这么好,我们来玩“抢板凳”的游戏吧

3.游戏认字

(相机指导学生读错的生字词)

过渡:生字词的确难不倒大家,课文也都读懂了吗?老师出两个问题来考考大家。

三、深入阅读,理解感悟

师:边读边思考:1.爱因斯坦交给老师哪个小板凳?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小板凳吗?2.后来又拿出哪两个小板凳?课文中又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两个小板凳的? 女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爱因斯坦交给老师哪个小板凳?课文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这个小板凳?

生:第三个小板凳;不像样(糟糕)

师评:你的眼睛真尖,一下子就找到了。

师:后来又拿出哪两个小板凳?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来形容这两个小板凳吗? 生:第一个和第二个小板凳;更不像样

师评:你从课文中哪句话找到的,能把它读出来吗?看来大家刚才都读得很认真

师:仔细观察图,看看爱因斯坦交给老师的第三个板凳是怎么不像样的?

生:畅所欲言。

(师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四个脚是歪的,凳面不平整,这种做得这么粗糙,这么不像样的小板凳我们就可以说它很“糟糕”。

师:你能用糟糕说一句话吗?

生:用“糟糕”练习说句子

(师评:a你说的这句话真好,一点都不糟糕。b真糟糕,有的同学没有开动脑袋瓜。)

师:再观察图,比较第三个和第一、二个凳子

生:畅所欲言

师:所以这两个凳子“更糟糕”

过渡:可是,老师一开始可没有看到这两个更糟糕的小板凳,只看到爱因斯坦交上来的第三个小板凳,她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从第二段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师:老师看到爱因斯坦斯坦的小板凳,态度是怎么样的?

生:老师很生气,“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板书:生气

师:是呀,老师很生气,你看看其他小朋友都交些什么手工作业?

生:泥鸭子、布娃娃,木制品

师:知道什么是木制品吗?

生:用木头制作的东西

师: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制品吗?

生:泥制品、布制品、纸制品···(师评:真聪明,一点就通)

师:“品”字怎么写呢?同学们观察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三个部分都一样(有三个口)

师:你们还认识哪些字也是这样子的

生:晶 森 众 ···

师:我们把这类型的字的结构都叫做“品字结构”。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上口居中,下两口要写得紧凑,跟老师一起书空。

过渡:是呀,别人的作业都是可爱的泥鸭子,漂亮的布娃娃,精致的木制品,只有爱因斯坦的小板凳那么糟糕,所以老师生气地说

生:(全班齐读)

“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师: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老师说的这两句话,想一想要怎么把老师的生气读出来。 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你能读出生气的语气吗?

指名学生读

(师评:你读出一点生气的味道了;你读得可真是像模像样的;你平时生气时是怎样说话的,按照这种感觉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老师这时候可是很生气,你读出来了吗)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两句话。你们听出来了吗,老师在读哪些词语的时候特别重? 师示范读

生: 糟糕 更糟糕

师:语调?

生:语调高

师:谁想再试一试,读一读这两句话?

指名学生读

(师评:这一遍读得更好了)

男女生赛读

师评:看来男生女生读得不相上下,老师都分不出高低了。

过渡 :可是课文里的老师可是从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一眼就分出好坏了,他觉得爱因斯坦的第三个小板凳做得怎么样?

生:糟糕

师:是啊,老师明明觉得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很糟糕,又故意这样问大家,她这是明知故问。像这种不是真的在问别人,而是明知故问的句子,我们把它叫作“反问句”。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见过哪些是反问句的吗?

生:《小狮子》《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里面有两句

师:现在我们来对比这两句话,体会一下哪句话语气更强烈一点,更能让你读出老师的生气。同桌合作,一人读一句,

A“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B你们谁也没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师生配合读(学生读反问句,老师读陈述句)

师:读完之后,你们认为哪句话的语气更强烈一些,更让你觉得老师的气愤?

生:第一句

师:是啊,这两句话同样是在批评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很糟糕,可是用了反问句就把老师生气的语气表现得更明显。所以反问句能使语气表达得更加强烈。

师:全班一起读老师说的第二句话,再次体会反问句强烈的语气。

师评:就是这样子读。

过渡:(讲板书)我们看,老师一开始就不喜欢爱因斯坦,所以对他交上来这个糟糕的小板凳就更生气了。所以当着全班的孩子批评了爱因斯坦,这时候孩子们是什么反应呢? 生:孩子们都笑了起来,爱因斯坦却低下了头。

师:你觉得孩子们的这种笑是什么样的笑?

生:嘲笑、笑话、讪笑、讥笑、取笑

师:除了用嘲笑还可以用哪个词来说。我们说同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师:被老师这样批评,同学这样嘲笑,爱因斯坦低下头,显得?

生:很伤心

师:此时,低下头的爱因斯坦斯坦会想些什么呢?

(师评:a看来你跟爱因斯坦一样,不想被老师当众批评。B你好像走进了小爱因斯塔的心里去了。)

师:可是当老师再次质问爱因斯坦甚至夸张地说道:“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爱因斯坦还是低着头吗?

生:爱因斯坦站了起来,小声地说:“有的。”

师:接下去他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生:爱因斯坦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 全班读:(爱因斯坦回答的这一段话?)

师:听了爱因斯坦的这番话,老师最后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板书:态度转变

总结:同学们,老师为什么为什么会改变对爱因斯坦的态度?爱因斯坦在做第三个小板凳时,心里会想些什么?我们留到下节课再一起探讨。

板书:?···

() 最后,我们看看这节课要写哪几个字。请同学们先看看这两个字“此”“些”,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组词、看拼音、编口诀)。生跟老师一起书空笔画,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第三个小板凳

不喜欢 生气 态度改变?···

优化整合,提高实效

——《第三个小板凳》教学反思

蔡燕瑜

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以努力”为主题的第二篇课文《第三个小板凳》。本篇课文建议上2-2.5课时,本节课我上了第一课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经过努力制作出第三个小板凳,改变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态度,肯定了爱因斯坦做事不断努力的品质。

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一直在思考的几个问题:1.课文内容很短只有三段为何需要用到2.5课时,到底在这一课的教学上应该如何把握教学的起点,突出重点?第二:如何把握课时,第一课时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内容,使得第二课时能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出主题。

3.如何抓住一条线索来贯穿全文,使得教学形式上得以成块教学而不显得零散。4.本节课的训练点在哪里,要教给学生什么样带得走的能力。

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推敲中,总结出一条“从薄到厚再到薄”的教学设计思路,不知道合不合理。我认为越是简单的课文,所隐藏的信息越多,所以在解读文本时需要把它读厚参透。然而在把知识教给学生的时候又必须简化,理出清晰的线索,简要的内容。就如《第三个小板凳》这篇课文包含的内容以及知识点非常丰富,要想细细研究,每句话都有值得品读,都有语文的训练点。可是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进行了筛选,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了解反问句的特点,体会老师态度的转变过程。从而使得第二课时的教学上能在此基础上体会老师为什么态度为何会发生转变,从而引出爱因斯坦通过努力得以改变老师对他的态度。这篇课文没有正面叙述爱因斯坦如何努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想理解他的努力,朗读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课时的重点是放在第二段,主要采用朗读来理解文本,而第二课时的重心是放在第三自然段爱因斯坦说的那一段话,主要方法是想象,引导学生想象爱因斯坦在制作小板凳遇到困难不断努力的情景,以及他在做三个小板凳的内心活动等等。

但是,上完课之后还是存在着一些令人不如意的地方。

1.指导朗读不够到位,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很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从而进行朗读,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也还不够,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

2.教师的主导性太强,给予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不够多。

篇三:《第三个小板凳》教学设计

《第三个小板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努力”

教学目标:

1、继续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读准读通课文;

2、在读文中借助具体语境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写“品”字;

3、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不懈努力的品质,懂得做事要不怕苦,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语境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读通课文。

2、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不断努力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是二年级的学生了,说说吧,进入小学后,通过你的努力,你觉得自己进步最大的是什么?

2、简介爱因斯坦。

(1)认读名字。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个有关“努力”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爱因斯坦。(指名读,齐读)。

(2)简介爱因斯坦。

3、揭题。板书:第三个小板凳;学习生字“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文。遇到生字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来认识,不好读的句子多读一读。

2、指名轮读课文,评议。

3、抽出生字较多的两个句子练读,相机学词识字。

(1)自由读。

句1:老师从一大堆泥鸭子、布娃娃、木制品中,拿出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板凳,生气地问:“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句2:老师看他这样努力,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2)读句1,学习字词。

①指名读,轮读句1。

②抽出句1中的生字新词认读。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班上同学做的手工作业,有——泥鸭子,有——布娃娃,也有——小板凳,小板凳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引出“木制品”认读。

③拓展学习“( )制品”。泥鸭子,用什么材料做成?就叫——(泥)制品;布娃娃,叫作——(布)制品。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相机引导说出是( )制品。

④指导书写“品”;认识“品字结构”。

(3)读句2,学习字词。

句2:老师看他这样努力,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①指名读句2。

②抽出“态度”、“从此”认读,比较形近字“此”——“些”。

4、过渡导入下一环节。(师读句2):“老师看他这样努力,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句子中的“他”指谁?爱因斯坦是怎样努力的,让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呢?我们来读读老师和爱因斯坦的对话就能找到答案。

三、多元互动,导读课文

1、导读第二、三自然段。

(1)再读课文,用笔画出老师说的话和爱因斯坦说的话,然后自己练习读一读。

(2)多形式指导感情朗读老师说的话。

①角色换位,指导感情朗读老师说的第一句话。相机看图认读词组“糟糕的小板凳”、“不像样的小板凳”。

②指导读老师说的第二句话。“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老师的意思是下面哪一句?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 )

世界上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 )

·对比读,初步感受反问句有增强语气的表达效果。

(3)指导朗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

①引读,出示爱因斯坦回答老师的话。

②听了爱因斯坦的回答,你知道了什么?

③师生模拟表演,再现爱因斯坦努力做小板凳的过程。相机进行师生互动对话,感悟“努力”的品质。

④感情朗读。

2、想象补白,联系上下文,理解“改变态度”。

(1)爱因斯坦不怕失败,一次又一次努力地做小板凳,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怎样夸他?如果你是他的老师,你会怎样表扬他?

(2)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老师和同学原来对爱因斯坦的态度是怎样的?

(3)小结。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篇四:第三个小板凳

第三个小板凳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 3、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

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爱因斯坦”的画像。同学们,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今天我们来学习爱因斯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三只小板凳》。(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认识生字“凳”(拼音、结构、部首)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要求: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四人小组学习本课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如果身边有小朋友不会读,就帮帮他。)

4、检查生字词。(学生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形式多样。

三、深入阅读,理解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齐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同学----笨;老师----不喜欢

过渡:那么这个老师不喜欢的小爱因斯坦和第三个小板凳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1页,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自读提示)

二、新课

1、老师为什么会生气?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2自然段)

2、原来是因为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很不像样,仔细观察图看看是怎么不像样? 过渡:四个脚是歪的,而且没有挨拢,这样粗糙的样子,就是“糟糕”,是啊,其他同学交上来的是精美的泥鸭子,可爱的布娃娃,这样糟糕的小板凳真让老师生气。

3、老师生气了怎么说的?用直线勾画下来。指名回答。你觉得老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看看下面的两个句子哪个是老师要表达的意思。

分男女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体会这两个句子的感情怎样?指名读。齐读 小结:我们有时要想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时就可以用这种带问号的句子,虽然是问句,但我们却知道它的意思,就是反问句。请生练习说几句反问句。

4、老师这样生气地批评他,那同学们是怎么对待他的呢?这时候的笑是赞扬还是取笑?取笑还可以说成什么笑?(笑话、嘲笑、讥笑)

5、引读:面对同学们无情的嘲笑,老师严厉的责问:“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爱因斯坦勇敢地站起来,小声说:“有的。”

过渡:难道世界上真的有比这个还糟糕的板凳吗?

6、指名回答,你在哪里找到答案的?(3自然段)师:原来世界上真的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那就是爱因斯坦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板书第一次 第二次)

看插图说说它们是怎么更不像样的。(第一个板凳三个角全是歪的,有两个角是躺在地上的,而且角的长短也不一样,凳面是斜的,如果有人坐上去肯定会摔倒的,

根本不像个板凳;第二个板凳的有两个角很斜,但凳面是平的。)

7、爱因斯坦交给老师的是他第几次做的?(板书第三次)他为什么要交第三次做的小板凳给老师呢?(第三次的好一些)可第三次的板凳还是很糟糕呀? 出示:它虽然不好,但比这两个强一些。“它”指什么?“这两个”指什么?用“虽然??但是??”造句。

比较这三次的板凳你发现了什么?(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你想象一下:爱因斯坦做完第一个板凳后他看了看会说什么?又会怎么做?做好第二个板凳后他看了看又会说什么?怎么做?

从爱因斯坦三次做小板凳的事,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不气馁、不灰心、不断努力)板书。可是原来老师和同学认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读(第1自然段)齐读。

老师也从这件事上看到了一个不怕困难,不断努力,永不灰心,永远追求更好的爱因斯坦,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板书改变了态度)

正是因为爱因斯坦做任何事情都像做小板凳这样认真,有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品质,所以他长大以后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我们带着对爱因斯坦的崇敬再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师相信今天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你觉得自己平时在做哪些事情时还可以做的更好?

第三个小板凳

第三个小板凳

爱因斯坦——————————— 嘲笑

第一个小板凳

———————————敬佩

第二个小板凳

——《第三个小板凳》教学反思

第三个小板凳

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以努力”为主题的第二篇课文《第三个小板凳》。本篇课文建议上2-2.5课时,本节课我上了第一课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经过努力制作出第三个小板凳,改变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态度,肯定了爱因斯坦做事不断努力的品质。

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一直在思考的几个问题:1.课文内容很短只有三段为何需要用到2.5课时,到底在这一课的教学上应该如何把握教学的起点,突出重点?第二:如何把握课时,第一课时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内容,使得第二课时能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出主题。

3.如何抓住一条线索来贯穿全文,使得教学形式上得以成块教学而不显得零散。4.本节课的训练点在哪里,要教给学生什么样带得走的能力。

在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推敲中,总结出一条“从薄到厚再到薄”的教学设计思路,不知道合不合理。我认为越是简单的课文,所隐藏的信息越多,所以在解读文本时需要把它读厚参透。然而在把知识教给学生的时候又必须简化,理出清晰的线索,简要的内容。就如《第三个小板凳》这篇课文包含的内容以及知识点非常丰富,要想细细研究,每句话都有值得品读,都有语文的训练点。可是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进行了筛选,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了

篇五:第三个小板凳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