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走进名人作文初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4:29:26 作文素材
走进名人作文初三作文素材

篇一:中考作文:走进名人

走进名人

当我被缝在主人衣服上时,我知道我是主人的骄傲。我,是主人身上的一颗红星。

那一年,我随主人一起开始了漫漫征途。刚开始不久,主人就病了,从别人口中我知道主人叫毛泽东。在遵义修养几天后,主人又不顾疾病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忽南忽北生龙活虎,所向披靡,使敌军扑朔迷离,疲于奔命,招架不暇,被动挨打。

可好景不长,渡过大渡河,主人带着红军翻越夹金山。这里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面对这恶劣的环境,我冻得发抖,将要窒息。我看了一眼主人,他的脸冻得法紫,身体也不住颤抖,我想还是放弃吧。没想到主人却不断鼓励战士们。主人用手拄木棍艰难地走,警卫员想搀扶他一下,也被谢绝。同志们劝他骑马,他微笑着说:“马,首先应该让给伤病员和体弱的女同志。多有一个同志爬过这雪山,就为革命多保存一份力量啊!”我好像更红了,为自己轻言放弃而羞愧,为主人的为人着想而感到。

二个月后,我们迎来了更大的挑战—过草地。望着这阴雾腾腾、水草丛生、方向莫辨的一片泽国,我畏惧了。主人对战士们说,我们一定要战胜敌军新的罪恶阴谋和进攻。主人的话让我坚定了信念,决心克服过草地的一切困难。

我们在这草地上,根本没有房子,就地而睡,不少战士因重病而死。部队没有粮食,主人就吃树皮,树叶,有些同志因长期饥饿,吃野菜中毒而牺牲。看着主人日益消瘦的脸,我心疼极了。

主人沉痛地对大家说:“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伟大事业英勇牺牲,我们定要完成使命。”

经过六天六夜的艰苦行军,我们成功了,走出草地的那一刻,我惊奇的发现我已成长,变得坚强。

主人,谢谢你让我成长,让我坚强。我在心中默念。

篇二:“走进历史名人”作文指导

“走进历史名人”作文指导

(撰稿:姚海勇)

【题目展示】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跋山涉水、舍身求法的玄奘,“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寂寞的鲁迅,“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的布鲁诺,“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的特蕾莎嬷嬷??贴近他们的身影,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以“走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思路点拨】

题目中的材料对写作的范围作了明确的限定,一是写历史人物,二是这一历史人物应该是可以作为后人的精神坐标的,三是既要走进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更要走进历史人物的心灵或者说是精神世界,而且侧重点是落在历史人物的心灵或者精神世界上,因此还应该明确两点,一、写历史人物的生活或者是事迹最终还是要与写人物的精神世界相勾连,二、既然是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那么,还应该写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感受、看法,以及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对我们的影响,对于当代的影响,而且是积极的影响。

总体思路是把叙写人物和评价人物精神世界融合起来,采用叙议(或抒情)结合的方式。具体而言,既可以运用第二人称,也可以运用第三人称,相比较而言,第二人称的运用应该更有利于作者和历史人物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而第三人称的运用则更有利于冷静地评析。

【范文展示】

走进庄子

诸暨市湄池中学 徐亦伟

时空的坐标定格在两千年前的战国,在这剑拔弩张的多事之秋,极不相称却又极其适时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一时间,各种思想犹如秋日里随风散落的树叶,缤纷而绚丽。有一位时代的歌者,他乘驭着冲天的羊角之风,拍振着鹏鸟的遮天巨翅,吟唱着自然清幽的曲调来了。他,就是庄子。(以百家争鸣作为背景,引出庄子这位时代的歌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俗的利益,不知蒙蔽了多少原本晶莹澄澈的人心,而庄子这位时代的歌者却从不逐利。他出身贫寒,可贵的是他甘于贫寒,因为他有一颗富裕的心。庄子满足于自己的生命,满足于自然所给予他的一切。曾有弟子在庄子弥留之际说:老师身故后要风光大葬。庄子听此平静地论述道:我本就属于自然,若将我的遗体置于棺椁之中,那蝼蚁这些小生灵又以什么为生呢?况且风光的葬礼也只是一种浪费。可以如此淡看世间利害,豁达面对生死,庄子,有一种人存在之初才具备的自然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尊重自然的规律,遵守自然的法则。(以庄子出身贫寒却又甘于贫寒作比,突出其精神的富裕,对于生死的态度,以极端化的言行表现出庄子的自然思想,运用材料精当,有四两拨千斤之力)

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驾驶着他那轻盈、无为的思想,在战乱纷纷、尔虞我诈的时代,完美地做到了“善其身”。多少次受君主之邀却始终不肯出山辅佐。庄子不屈于权贵,固守自己的心灵。他的固守并非拘泥陈规,他的固守是怀揣对自然生灵的怜悯,是对生命规律的尊重。然而,庄子与世隔绝却又心系社会,既出世又不避世,他以一种近乎“疯癫”的状态穿梭于现实与精神世界。他的思想犹如嘈杂中的一曲清幽叹词,宁静得分外引人注目,在浩瀚之溟中自由翻腾,在高远之空里自由飞翔。(写庄子不肯出仕但是又心系社会,既是承接上文,进一步表现庄子的自然思想,而且从更高的层面表现了庄子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庄子犹如一口古井,无论井外的风雨有多大,他永远是那样的平静与深邃。井中的自然之水滋润着井边的花草,这亘古的思想之水,也穿越千年温润着时空这边的我们。饮一瓢井中之水,倍觉轻盈与高远,宁静致远之感油然而生,仿佛我们也长出了大鹏之翼,遨游于天地之间。(古井之比堪称妙喻,深邃、宁静,滋润花草,虽经千年而生机焕发,彰显庄子思

想对当今时代的灌溉之用)

时空的坐标早已移到了现在,我们走在了历史前进的最前沿。庄子和他的思想闪耀着光辉,在前路茫茫的黑暗里,指给我们最自然的方向,最平静的方向。(呼应开篇,言简意赅,以前瞻的眼光再次评价庄子的思想)

【可圈可点】

本文集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熔人物的事迹、心灵(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于一炉,既有形象的描述,又有深刻的思考。

结构严谨,文思绵密。一开头劈空一句“时空的坐标定格在两千年前的战国”,为庄子这一历史人物展示了宏阔的背景,而后又以百家争鸣作为庄子思想独树一帜的衬托,一开始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庄子,其人必是人中之佼。第二段引用太史公名言继而叙写庄子的自然思想和不逐名利的高贵精神。紧接着第三段写庄子不接受君主之盛情相邀,坚决不肯出山,进一步表现庄子的自然精神,同时又写庄子出世而不避世,在新的高度刻画了庄子的形象,表现了庄子的人格魅力。第四段以古井为喻,表现庄子的思想对时代、对后人的润泽,转向写庄子的影响,行文自然而不生涩。结尾段以“时空的坐标早已移到了现在”一句开头,呼应开篇,使文章的结构圆融、浑然一体,最后以高蹈、铿锵的语言,预示了庄子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卒章明志,戛然而止。

善于选材,详略确当。庄子的事迹可写的内容实为繁富,而作者能够从繁富的材料中巧妙选取,为文章所用。譬如第二段中庄子师生之间关于庄子死后如何安葬的问题的讨论,确乎是表现庄子自然思想的极佳素材。“未知死,焉知生”,对待死亡的态度是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这一材料足以以一当十。在详略方面,本文也是处理得很妥当的,庄子不肯接受君主之邀这一素材,固然也是很恰切的材料,不过还是比较为人所知,故而不同于前面庄子师生的讨论,只用三言两语叙述。

语言老到,时有妙喻。作者的语言具有一定功底,行文流畅而不失睿智,深刻而不失文采,特别是比喻,如“他的思想犹如嘈杂中的一曲清幽叹词”“ 庄子犹如一口古井,无论井外的风雨有多大,他永远是那样的平静与深邃”等,尽管也可以见出借鉴之痕迹,然而能够如此吸收语言,其不正说明作者是把握住了语文学习之骊珠吗?

【更上层楼】

庄子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其著作《庄子》更是传世经典,如果能够多引用一些庄子的论述或者妙喻,文章的内容会更丰厚,对庄子的刻画也会更丰满。

个别词句也还值得进一步斟酌,例如“时空的坐标定格在两千年前的战国”中的“定格”,这是一个人们喜欢滥用的词语,但是在这个句子中用得也不是很恰当,尚需推敲。又如“指给我们最自然的方向,最平静的方向”中的“最平静”修饰“方向”也显得不够熨帖。

篇三:九年级优秀作文:我读名人我看名人

九年级优秀作文:我读名人我看名人

九年级优秀作文:我读名人我看名人

作者:陈小金

俗话说:“水养人,书养心”,热爱文学的我对书实在是情有独钟。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我不能看到更多的书。但不久以前,社会上的一些热心人士就为我校捐了一批书。而对这么多的好书,刹时间我又不知从何读起,老师建议我从名人传记读起。

读名人传记倒是一个新鲜的玩意,在此之前,我从未读过。

我读了《毛泽东传记》,读懂了在几十年的奋战中,毛泽东是强者,他干任何事情从不轻易认输,不获全胜,他是不肯罢休的。战争年代,他总是以最大的勇猛精神去迎接挑战,他藐视敌人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未来。

我读了《海伦.凯勒》,读懂了盲人海伦,读懂了她不屈不挠的一生,读懂了她惊人的毅力,读懂了她顽强的精神。更清楚地知道了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精神。

我还读了许多许多,我在“流水落花春去也”中感觉到李煜人生浮沉的无奈;我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月”中体味出苏轼壮志难酬的压抑;我在“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中聆听着李清照国破家亡的心语??

一年来,我读了许多书,每次读后总是浮想联篇,有一股想写的冲动。于是,我写了许多许多,写我对人生的思考,写我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写我渐渐丰富的精神世界。书籍让我学会思考人生。总之,每一次阅读、思考和写作都使我心灵更加坚定和纯净,我开始懂了人生。

读书使人进步,读名人传记更是使人受益匪浅!我感谢这些名人,更感谢让我有机会接近这些名人的热心人士让我走进名人世界的老师。

篇四:走近伟人毛泽东

走近伟人——毛泽东

我们十一位同学在8月13日参观了位于安义路63号的1920年毛泽东故居,这里是毛泽东生平第三次来上海时的居住地。在1920年,毛泽东在此发起成立了“湖南改造促成会”,列席了著名的“半淞园会议”,并多次拜访当时正在与共产国际代表酝酿建党的陈独秀。 小组成员集合齐了以后,我们走进了这一幢沿街的坐南朝北、砖木结构的建筑面积约为83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这里刚刚对外开放不久,相较于以前参观过的其他一些展馆还是比较崭新的。我们看到了许多毛泽东主席曾经使用过的物品,例如毛泽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示文件时用的铅笔和红色铅笔,在人民大会堂一号厅使用的瓷杯、瓷勺和瓷碟以及毛泽东使用过的555牌香烟盒等等。

我们能够从这些陈列的物品,室内摆放着的家具,在脑海中构想当时毛泽东主席就在此居住。1920年,他在上海会见了陈独秀,两人讨论了马克思主义书籍等问题,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表明了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我们在当中看到毛泽东的雕像,身后朱红色的墙壁上用黄色的字印着一句话“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也看到了1920年在上海出版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译本,还有各种信件。

走出这幢古色古香的楼房,我们心中有所感触。作为一个青年人,我们正在成长,我们要学习这些先辈身上的精神,不能够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殷切期望,要努力发愤图强,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今年正值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走进了毛泽东主席这位伟人的故居,了解了他的过去和曾经,跨越历史的长河,将过往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也对这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产生了更为崇高的敬意和佩服之情,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自己所能做的贡献,让祖国增光添彩。

篇五: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学区中考语文《走进名人》作文集锦 郭明义教材

郭明义教材

郭明义,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77年参军,1980年入党,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历任鞍山钢铁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先后任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英文翻译等。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第一章:人物简介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成人本科学历。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1

范评选中荣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

1977年1月参军,并于1980年6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1982年1月,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先 后在矿用大型生产汽车驾驶员、车间团支部书记、矿党委宣传部干事、车间统计员兼人事员、矿扩建工程办公室英文翻译等岗位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

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

2 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小屋。

第二章:生平经历

一、参军入伍

1977年1月11日,时任鞍山军分区副政委的老红军余新元,亲手把郭明义送上了运兵的专列;1960年1月,同样是在鞍山火车站,余新元还曾把另一个鞍钢矿山的小伙送上军列,他的名字叫雷锋。当年尚显青涩的雷锋、郭明义,都曾代表各自的新兵群体发言,宣誓在部队做个好兵。这铮铮誓言,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追求。送雷锋、郭明义踏上军列时余新元肯定不曾想到,这俩小伙竟然一前一后都成长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从雷锋、郭明义作为普通战 3 1

士的成长历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正是人民军队这座大熔炉,锻造出了郭明义这样一位新时期的雷锋传人。

鞍钢齐大山选矿厂经警王尔忠,和郭明义是初中同班同学,当兵后两人又同在一个营。他回忆说,从鞍山登上军列后,郭明义就开始帮助列车员打扫卫生送开水。火车走一路,他就忙一路。当兵那5年,郭明义做过的好事谁也数不清。 郭明义参军入伍所在的老部队23军67师201团“钢铁英雄连”,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县的山沟里。冬天,当地天气异常寒冷。每天早上,郭明义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冒着严寒外出挑水。由于地面上结冰导致脚下打滑,水桶不时溅出水来,一洒在衣服上就结成了冰。王尔忠说,这种时候郭明义从来不叫一声苦。挑满水缸后,他又忙着砍柴、生炉子、烧水,就为了能让战友们起床后用上热水。自己班里忙完了,他又到别的班接着干,常常是全排的活儿让他一个人包了。1979年云南发生大地震,听到这一消息后,郭明义专门请假,步行20多里路,赶到县城邮局,??艿?00多元津贴费寄往灾区。当时,郭明义每个月的津贴只有六七元钱。当年与郭明义同在汽车连的

战友赵逢连,还记得这样一件事:一次执行任务时,一名战友开的车出现故障,在冰天雪地

4 里折腾了半天也没修好。郭明义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停下自己的车帮忙。“你累了半天了,去车里歇口气,暖和暖和,修车的事让我来。”说罢,郭明义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钻到车底。由于穿着大衣,干活不方便,郭明义干脆脱下大衣,躺在厚厚的冰雪上一修就是40多分

郭明义和他的无偿献血证

钟。等到故障排除时,满脸满身都是冰碴子的郭明义,已经被冻得站不起身来。

郭明义所在的部队,前身是粟裕将军的警卫营。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675

师一直英模辈出,仅荣立过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就达200多人,还涌现出了“爱民模范”金遗华、“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等一批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当年带郭明义的老连长蔺传芳,12次荣立三等功,被誉为‘老矿工’。郭明义当兵那5年,天天接受这些身边典型的熏陶,6

肯定错不了!

当兵5年,郭明义从一个青涩小伙成长为一个好兵:种过菜、喂过猪、做过饭,干的全是脏活苦活。然而,在每一个岗位上,郭明义都干得非常出色,综合素质提高很快。入伍第二年就被评为师学雷锋标兵。1980年,郭明义在30多个同年度兵里,第一个入党。他还先后5次获得嘉奖,被师里评为“优秀团员”。老指导员康玉久回忆说,郭明义在师汽训队当炊事员时,每次做完饭,一有时间就看书学习。一天晚上熄灯后,他去查铺,发现郭明义居然打着手电,躺在被窝里兴致勃勃地看驾驶书籍。正是靠着这股子钻劲儿,当炊事员一年下来,郭明义将驾驶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凭着记忆就能把汽车电路图画下来。第二年参加驾驶 2

培训后,他又一举夺得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项第一。 由于专业技能突出,汽训结束后,郭明义被分到师汽车连。郭明义一下连,连队就放他“单飞”独立驾车出任务。谈起老连队,郭明义特别自豪:全汽车连104台车,无论啥时候,停放都是横竖一条线,车体表面擦得干干净净。老指导员康玉久说,那时候,部队条件特别艰苦。1979年,部队拉到边防常年执行紧急战备任务,半个月吃不上米饭、一个月吃不到菜是常有的事。在这样的环境中,郭明义一呆就是两年多,从来没有叫过苦。“不是我一个人不叫苦,而是所有的战友都没叫苦。”郭明义说。几年下来,郭明义执行各类运输任务数百次,每一次都圆满完成。

郭明义离开部队那么多年了,郭明义干工作依然是这股子劲头。郭明义总是说:部队是个大熔炉,进去是铁,出来是钢;只要不怕苦,总能炼成钢。退伍时,郭明义带了一件纪念品——一本1973年版的《雷锋的故事》。这本书,他珍藏至今,时不时还拿出来翻阅。 1981年,郭明义退伍离开部队之际,时任连长蔺传芳对他说,“你要记住,你是在部队入的党,是师里培养的学雷锋标兵,回到地方要保持部队的优良作风,可不要给部队丢脸呐!”郭明义说,“请连长放心,我到地方工作后,一定像在部队一样,高标准、严要求,做就做到最好。” 郭明义在部队时的老连长蔺传芳2010年9月初来到鞍山,在采场,两位战友相拥而泣。“郭明义,你做得很好,没给部队丢脸。”

二、爱岗敬业

1981年,郭明义从部队退伍回到鞍钢,

回到鞍钢齐大山铁矿后,郭明义先后从事过6个不同的工作,从大型生产汽车司机到车间团支部书记,从矿党委宣传部干事到车间做统计员兼人事员,从英文翻译再到现在的采场

9 公路管理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以做到“最好”履行着自己的承诺。

————在做大型生产汽车司机时,他创造了单车年产的新记录;

————任车间团支部书记期间,他所在的支部成为全矿的标杆;

————在宣传部任理论教育干事时,他撰写的党课教案在矿业公司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在车间做统计员兼人事员期间,他参加了统计员资格全国统考,是当时矿业公司惟一获得资质证书的人; 10

————在齐大山铁矿扩建办任英文翻译。1992年,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齐大山铁矿扩建工程进入准备阶段,急需英语人才。不识“ABC”的他,硬是通过自学考入英语强化班进修一年。1993年工程开工后,他担任了电动轮大型矿石转运车的现场组装英文翻译兼驾驶员,24小时为外方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一起工作3年,外方人员为感谢老郭对他们的照顾,多次要给他钱物作为酬劳。对于当时月工资200多元的郭明义来说,每一笔都是巨款,但他一笔都没收。“这

是我的工作职责,做好了是应该的。”他对外方人员说。外方人员因此更加敬重他。合作归合作,感情归感情,在原则问题上老郭一点都不让步。虽然电动轮的进口备件质量检验不归他负责,但每次对着备件做翻译时,他都要认真检查一遍。他前后共发现了5台电动轮质量问题,最终让外方赔偿了10万美元。一件件小事让外方人员看到了老郭的能力与品格,对他更加敬佩。1995年的一天,郭明义要去鞍山市希望工程办捐款,来自澳大利亚的艾伦知道后被郭明义的行为所感动,当即和他一同到希望工程办,为两名岫岩的孩子捐了款。一家外国 3

11

公司的中国区总管通过在现场的长期观察了解,对郭明义的敬业精神、技术能力和高尚品格非常赞赏,两次力邀他到他们公司的中国区公司任职,并承诺可以给他当时工资6倍至7倍的报酬,然而,郭明义不为所动。他说,“国家培养了我,企业出钱让我去学习英语,学完后我去外企工作,这合适吗?”

————采场公路管理员,负责全矿采场公路的规划设计、检查验收和管理考核,准确地说是个技术干部岗位,很多事情坐在办公室里打个电话就可以完成,隔些天去趟现场考察督察一番就算勤劳、负责的了。但老郭不给自己找轻松。司机胡松说,“人家本来是派来监督俺们的,可人家硬这么和咱一起干,真干,干得比咱还多,咱们有啥说的?”“有必要这么做吗?”记者问郭明义,他淡定地说,“要不这么做,心里就不踏实。”采场公路是是一条条几乎每天都随矿石剥离开挖在变化、都得修整的外运路。从高处远远看去,这些公路行云流水般刻画在逐级下沉的矿坑采面上。但当走近了,路面就没有那么美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公路是由碎矿石铺成的,人走在上面一脚深一脚浅,雨雪天是泥浆绊脚,刮风的日子则飞沙走石。这里没有任何遮挡。由于矿山的作业面都是边形成、边生产、边消失,不能建固定的休息室,因此,无论是突降暴雨、

走进名人作文初三

暴雪,还是大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对公路管理员而言,想找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是没有可能的,而且越是恶劣天气,采场公路就越需要维护以保畅通。采场里的气温,冬天时要比外面低5摄氏度左右,夏天则要高出10摄氏度左右。郭明义在这或寒风刺骨或热如蒸桑拿的环境中,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夏天,黑红的脸膛会多次晒曝皮;冬天,耳朵经常被冻伤。除了辛苦,郭明义这样扎根采场、坚持每天和一线职工奋战在一起,还意味着他将自己放在了高危岗位。因为要直接参与修路作业,指挥平路机、推土机等修路机具和大型矿用电动轮载重车通行,这些车辆每天都在他身边往来穿行。露天采矿的电动轮载重车是庞然大物,最大的每台自重100多吨,载重190吨,车轮直径达4米,整车高度有6米,有15米左右的视野死角,一些矿山企业曾因此而发生过电动轮碾压面包车、小货车的事故。而郭明义每天都工作在这种庞大电动轮的“身边”。扎根采场15年,抢着最累最脏最危险的活儿干,制定出的养路技术标准、考核办法等均在国内领先,采场的主次干13

道路面维护质量逐年上升,星级公路达10公里,公路达标合格率98%。齐大山铁矿连年名列全国冶金矿山企业电铲、生产汽车效率第一名。

离开部队近30年,郭明义用一个个荣誉书写着他在一个个平凡岗位上创造的辉煌:鞍钢先进生产者、精神文明建设标兵、优秀共产党员、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道德模范、特等劳15

动模范,辽宁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所获的荣誉称号数不胜数。

三、献血模范

19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身体血液的10倍多

1990年,齐大山铁矿号召职工义务献血,郭明义立刻报了名。郭明义说,看到对社会、对企业、对他人有意义的事情时,总会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这是郭明义第一次献血。也就是因为这次献血,他了解到他们献的血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可血库却经常血源不足。 16

4 1

从此,他年年坚持无偿献血,有时一年两次,20年了,从未间断。

2005年,郭明义又开始捐献血小板,开始时从800毫升血浆中提取一个单位的血小板,后逐渐增加到从1600毫升中提取两个单位的血小板,每月捐献一次,已捐献40多次。 据介绍,一个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液大约是6200毫升,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郭明义已累计献血6万毫升,(平均每次献血1.1升,每年献血2.7次).相当于他身体全部血液量的10倍多。2008年12月,郭明义获得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郭明义还经常向工友们宣传无偿献血的意义和相关知识,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2007年2月,鞍山市中心血站血源告急,向郭明义求援。征得领导的同意后,郭明义写了一份无偿献血倡议书,一个班组一个班组地进行宣传。

3月2日这天,“齐矿”100多名职工参加了无偿献血,总献血量达到2万多毫升。一次来这么多人献血,完全超出鞍山市中心血站的预想,血站职工非常感动。像这样较大规模献血,郭明义组织了10余次,累计献血达到10万多毫升。

2008

年,鞍山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郭明义被推选为队长。 17

四、资助贫困儿童 1994年,短片,孩子们渴望的目光,深深刺痛了他。第二天,他向岫岩山区一名失学儿童捐献200元,10几天后,又给这孩子寄去200元。18

此时的郭明义月收入不足600元,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女儿,一家三口,挤在市郊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足40平方米的单室里。到现在,郭明义依然住在这里,月收入也就2000多元,但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进课堂,他15年来,已累计捐款7万多元,帮助了100多名贫困儿童。

为了挤出钱资助贫困儿童,在很长一段时间,郭明义不吃午饭;上个世纪90年代,献血给点营养补助,这个钱他也捐了;连组织上给的各种奖励钱,他也捐了出来。

后来,单位怕给他钱就捐,干脆给办成购物卡,然而,他找同事、磨妻子,还是将购物卡换成现金捐出去;他很少买新衣服,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

19 在他家采访时,看着还是水泥地面、没有任何装修的“陋室”,记者劝他也要善待自己

和家庭。

郭明义略加沉思地说:“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起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非常想去帮助他们。”

收入微薄的郭明义资助了100多个孩子,然而,他知道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

2008年3月4日,他发起成立了以捐资助学为主要活动的“郭明义爱心联队”,仅一年半时间,“爱心联队”的成员已经从开始的12人发展到30人,已资助了120多名贫困学生。

五、工友的贴心人 20

说起郭明义,齐大山铁矿汽运作业区大型车司机张国斌说,那是我亲哥。电铲司机刘孝强说,我们全家一辈子都忘不了郭哥。

5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