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南京长江大桥课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18:15 作文素材
南京长江大桥课文作文素材

篇一:《南京长江大桥》_李俊强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 - 1 -

- - 2 -

- - 3 -

- - 4 -

篇二:南京长江大桥

9 南京长江大桥

一、教学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通过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

3、能正确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

通过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9 南京长江大桥

二、新授。

1、让学生看图,说说从图上看到的长江大桥的样子。

有桥墩,正桥连接引桥。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上面一层是宽阔的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行人和车辆在公路上来来往往。有巍峨的桥头堡和红旗,一对对玉兰花灯柱。

2、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让学生查字典理解生词或同桌讨论、借助插图、教师讲解等多种方法理解词义,扫除生字词障碍。

如:明媚——媚,可爱。明媚,鲜明可爱。

巍峨——巍,形容高大。巍峨,形容建筑物高大。

眺望——眺,远望。眺望,远望。

扁舟——小船。

呼啸——啸,发出高而大的声音。呼啸,在课文中形容火车驰过发出的声音。 天堑——堑,隔断交通的沟。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4、让学生读课文,对照课文插图,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5、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课文第一自然段是从哪几方面讲南京长江大桥的?

6、讨论,师小结:

课文先讲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明媚的阳光”来自“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

接着讲大桥的结构:九个桥墩托住桥身;正桥连接引桥,用了比喻句,把它比作“钢铁巨龙”;大桥分两层,底层是火车道,上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最后讲公路上行人、车辆来来往往。

7、让学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了长江大桥的结构,课后同学们要多读课文。

五、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揭示课题。

板书: 9南京长江大桥

2、指名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新授。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 提问:“我”站在大桥上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天堑”在这里指什么?

“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是什么意思?“通途”是什么意

思?

(3) 结合学生实际讲解:

课文先讲“我”走进正桥看到的:两座高大的工农兵塑像;两个巍峨的桥头堡和顶端的红旗;公路上对对玉兰花灯柱。

再讲“我”站在大桥上看到的:“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听到的:“列火车鸣着汽笛,呼啸而过。”

“天堑”指长江。

“通途”就是畅通无阻的大道。

(4) 指导学生归纳段意。

第二自然段讲“我”走近正桥和站在大桥上看到的、听到的景象。

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 归纳段意。

第三自然段讲大桥把天堑变成了通途,点明了大桥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指名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南京长江大桥》这一课主要讲了南京大桥的面貌,使我们对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有了很大的了解,更使我们感到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揭示课题。

板书: 9南京长江大桥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1、完成第1题。

(1) 出示习题。

查字典,理解带点字在课文中的意思。

明媚 巍峨 眺望 扁舟 呼啸 天堑 ......

(2) 读题,讲解题意。

(3) 让学生查字典,教师指导。

明媚——媚:可爱。 .

巍峨——巍:形容高大。 .

眺望——眺:远望。 .

扁舟——小船。 .

呼啸——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

天堑——堑:隔断交通的沟。 .

2、完成第2题。

(1)出示习题。

读课文,回答问题。

1 课文第一自然段是从哪几方面讲南京长江大桥的? 2 “我”站在大桥上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2)指导学生分析问题。

(3) 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结合学生情况讲解。

三、巩固练习。

指名朗读课文。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1、2、3题。

篇三:南京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学会本课17个生字,并能掌握用生字组成的新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4.会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词句训练,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叙下来的。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片、训练题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投影,出示插图,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一)出示插图,提问:这是什么桥?齐答: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课题。

(二)再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呀?请看见过南京长江大桥的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

“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去参观南京长江大桥。”

二、指导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

2.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自学,查出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拼读,理解,识记。

3.组织学生发言;读读生字新词,质疑,解答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问题。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2.边读边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哪些方面?(外观、结构、作用。)

3.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线索,找出作者的观察点。

(1)本文以“我”参观南京大桥所看到的景物为线索,介绍了大桥的位置,结构和桥上的建筑物,反映了大桥的雄伟壮观。

(2)随着作者参观大桥脚步的移动,不断变换观察点:第1自然段远看大桥。第2自然段走近正桥和站在大桥上看到的。第3自然段,面对江水想到的。

5.作业 :读熟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边思考,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自己读第1自然段,看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用笔标出序号。

2.进一步认真阅读,思考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3.提问:哪几句是写大桥的?(3~7句)读了之后,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雄伟壮丽。)

4.讨论,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1)弄清写时间写天气和写大桥的关系。

只有在天气“格外好”的“清晨”,阳光才是明媚的。在明媚的阳光下,大桥才更显得“壮丽”。

(2)弄清桥墩、桥身、正桥、引桥的关系。

运用投影,打出南京长江大桥图。使学生认识大桥的各个部位,结构,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出作者先写桥墩,再写桥身,正桥和引桥。

(二)指名读第1自然段,理清记叙顺序。

(由远及近的顺序。)

(三)抓住重点词句,熟读深思,进行理解训练。

1.远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的?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十分壮丽)在文中画中如何具体写长江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波浪滚滚的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2.找出比喻句。出示训练题板①:“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1)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这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这句把南京长江大桥比作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是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造的,而且又宽又长,引桥和正桥是“S”形,用“钢铁巨龙”作比非常恰当。教师还可介绍数字:铁路桥全长有6772米,双轨。公路桥长4589米,宽19.5米。正桥长1577米。每个桥墩高约80米。通过比喻,突出了大桥的雄姿)。

(2)将比喻词“仿佛”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来叙述句子。(可换成“好像、如同、犹如”等。例:“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好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3.读六、七句,思考:

(1)大桥分几层?每层各是什么?(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旁是人行道。)

(2)公路上是什么景象?出示训练题板②:“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理解带点的词语“穿梭似的”。(穿梭: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来去。形容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特别多。)

(3)讨论:这一景象说明什么?(大桥的作用。)

(4)教师点拨:作者的观察点已转移,从远看大桥到近看大桥。现在已走近大桥,站在大桥附近的侧面观察大(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桥,因此看到了大桥分两层,也看到了大桥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

4.读读全段,练习概括这段的主要意思。

(1)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能概括这段主要内容的句子。(第三句话: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四)依照板书,练习背诵第1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了解走近正桥看到的景物,体会“美”的特点。

1.读课文,用笔画出走近正桥看到了什么。(工农兵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2.运用投影,打出图画,使学生认识: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讨论,谈对“挺立”“耸立”“十分艳丽”等词的理解。

4.出示训练题板③:

“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

(1)认识,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

(2)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一(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南京长江大桥课文)对对玉兰花灯柱比作站得整齐的等候检阅的队伍。)

(3)这句话说明什么?

说明:灯形美,玉兰花的形状。

灯数多,一对对,队伍。

灯柱高,在灯柱上排列。

排列整齐,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

(4)体会比喻句的作用。(使意思表达得更明白,更生动。)

5.通过作者的介绍,正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

6.指导朗读。

(二)读第2自然段紧后一句话。作者最后手扶栏杆站在桥上,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看到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听到了一列列火车鸣着汽笛,从脚下呼啸而过。)

1.讨论理解:“扁舟”(小船的意思)“呼啸”指人或动物发出的长而高的声音。本课指火车高速行进时的隆隆声和汽笛声。

2.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上的轮船为什么像一叶叶扁舟?(说明桥高大,离江面距离远。)

为什么不写看见火车什么样,而只写“侧耳倾听”到的声音?我是在什么地方看大桥的?(因为站在桥上,火车在桥下,所以只能听、看不到。)

3.教师点拨,作者的观察点在桥上。从中也看出:作者叙述方位清楚,明白。

4.讨论:这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看到,后听到。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一)齐读,思考,这段主要是作者的感想,作者都想到了什么?

(二)重点理解。

(1)“天堑”的意思。

(2)你对“自古称做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这句怎样理解?

(自古以来,长江把两岸隔开,谁都没能征服它,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伟大的中国人民才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它征服了。这座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底全面建成通车。)

(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这是毛主席的诗词,意思是一座高架的大桥跨越长江南北两岸,自古以来的天险变成了畅通无阻的大道。再现了大桥的雄伟气势,点明大桥的巨大作用。)

(三)有感情地练习朗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谈话

篇四:小学生关于桥的作文:游南京长江大桥

小学生关于桥的作文:游南京长江大桥

“去看南京长江大桥。”听到爸爸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在学习了课文《南京长江大桥》后,我当时就有一个愿望:一定要到上面去看看那雄伟壮观、引国人自豪的大桥。

坐在公共汽车上,上了引桥,一眼望去,大桥像一条银色的长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吱——”终于到了南京长江大桥南桥头堡,下了公共汽车,眼前车辆川流不息,优雅的雁形路灯分列两边,桥头两边各有一座三面红旗标志和工农兵人物塑像。

趴在桥边栏杆上向下望,宽阔的江面上,波动水涌,一江春水向东流,川流到海不复回。货船一字排开,呜呜的汽笛声传出老远,两岸绿树葱葱,姹紫嫣红,南岸的大桥公园内,水池、喷泉、花草尽入眼底。放眼远望,南京全城风貌尽收眼底,高楼林立,绿色掩映,古色古香的寺庙显示出六朝古都的神韵,真是美不胜收啊!忽然,脚下开始震动起来,“轰隆隆”的声音随即入耳。原来,桥下是京沪铁路,一列火车正在徐徐通过,它的建成结束了津浦铁路57年隔江相望的历史。

来到桥头,新旧两块铭牌同时述说着长江大桥的历史:1960年春动工,1969年12月29日全面建成通车。它上层是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下层是双轨铁路桥,全长6772米,宽14米,它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南京长江大桥完全是由我国劳动人民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篇五:南京长江大桥第2课时

1. 南京长江大桥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 个生字和多音字“扁”。掌握29 个词语。

2.能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明媚”,“挺立”“顶端”, “检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背诵2,3,两段;能按提示与说出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从而明白本文是作者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

4.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能与作者一起为祖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自豪。

教学课时:3课时

南京长江大桥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复述第1 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第2 段,理解这一段写的是作者在正桥看到的和感觉到的。

3.能查字典辨别“两侧,侧耳”中的“侧”的不同意思,理解“挺立” 与“耸立”的差别。

教学过程:

1.谈话入境,复习联络前后阅读。

(1)谈话:一天清晨,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他走在引桥上,远望整座长江上的大桥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丽,“壮”是“雄壮”的意思,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使我们觉得大桥十分雄壮?

(2)复述:第1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

2.积极阅读,自学第2自然段。

3.学情反馈,交流学习信息:

(1)交流提出的问题和疑难,分析问题,编排学习交流程序。

(2)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这一段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在正桥上作者先看到些什么?

训练:找出写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的句子,读一读:说出巍峨,顶端,鲜艳夺目,检阅等词语的意思,比较“挺立——耸立”的不同意思;再说句子,想象它们所描写的事物和样子,看图找出它们在桥上的具体对象;熟读这3个句子,并背诵。

(3)作者为什么要写“眺望江面”和“倾听火车鸣笛”的事?

(4)部分学生不懂的疑难词语,要学生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自己去理解。

如:桥头堡,汽笛,呼啸而过,仪仗队,等等。

4.收束交流活动,概括学习成果:

收束训练:齐读第2段,背诵第2段。复述第1段内容概要,说出第2段内容概要。

5.做作业,巩固知识。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