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青海方言歌曲说唱朋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23:41 体裁作文
青海方言歌曲说唱朋友体裁作文

篇一:第四章说唱音乐

第四章 说唱音乐

第一周

授课内容:第四章 说唱音乐

第一节 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说唱音乐的整体概况、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说唱音乐的分类、表演形式及艺术特点、说唱音乐的结构类型 教学过程:

一、定义

说唱又称曲艺,是以民间讲唱文学为基础的一种包括文学、表演和音乐三方面的综合艺术形式。包括了唱腔和器乐两种成分的说唱音乐是曲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类

据1982年调查,我国说唱有341个曲种。

(以下汉族说唱曲种分类)

1、按艺术风格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2、按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分为:

① 鼓词类 (流行于北方的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河南坠子等,

南方的温州大鼓、扬州鼓词等)

② 弹词类 (主要流行南方,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木鱼歌等) ③ 道情类 (晋北说唱道情、江西道情、永新小鼓、湖北渔鼓、四川竹琴等) ④ 牌子曲类(如北京的单弦、福建南音、山东聊城八角鼓、河南大调曲子、

青海平弦等)

⑤ 琴书类 (北京琴书、徐州琴书、山东琴书、四川扬琴、贵州琴书等) ⑥ 时调类 (天津时调、上海说唱、扬州清曲、湖南丝弦、四川清音等) ⑦ 走唱类 (河北莲花落、东北二人转、安徽凤阳花鼓等)

⑧ 杂曲类 (无锡评曲、绍兴莲花落、福建锦歌、湖北三棒鼓等)

三、说唱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

1、唐以前:说唱艺术的萌芽和孕育期

(1) 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荀子《成相篇》,是一篇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

很像后来说唱文学的结构。

(2) 汉魏的相和歌

(3) 汉代的长篇叙事歌曲《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南北朝的《木兰诗》

均叙述了完整的故事,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被视为说唱艺术的先驱。

2、唐代:说唱艺术的形成期

唐代的“变文”是说唱音乐形成的标志。“变文”是1899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说唱文本。

3、宋代:说唱艺术的成熟期

宋代手工业、商业更为发达,由于市镇繁荣,城镇人民的艺术活动、娱乐活动也日益丰富。城市中设瓦肆、勾栏供艺人献艺。说唱艺人有了专门的、固定的演出场所,“书会”的盛行及文人参与唱本的编写,都促使说唱艺术趋于成熟。

说唱艺术的形式主要有:

(1) 唱赚

(2) 鼓子词

(3) 陶真

(4) 涯词

(5) 诸宫调

(6) 道情

4、元明时期:说唱艺术发展期(曲折发展)

元代在蒙古族王朝统治下,屡禁说唱,加以元杂剧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说唱艺术的繁荣,承宋代说唱艺术,元代主要有诸宫调、陶真、货郎儿、词话等。

明代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了说唱艺术的兴盛,此时说唱艺术形式主要有:词话、陶真、弹词、道情、莲花落等。

5、清代:说唱艺术的鼎盛期

清代,说唱艺术发展迅猛。特别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各地民间艺人纷纷进入城市。为适应市民娱乐需要,在传统说唱形式基础上,结合各地民间音乐形成了大量地方方言的现代曲种。有的一直保留至今如:鼓词、弹词、道情、琴书、牌子曲等。

四、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点

(一)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

1、单口唱 如浙江道情、大鼓、单弦等

2、对口唱 如弹词、山东琴书、河南坠子等

3、帮唱

4、拆唱 如四川扬琴、广东粤曲等

5、群唱

6、走唱 如湖北三棒鼓

(二)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

1、叙事性

2、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3、音乐与语言相结合 (1)说唱音乐与语言声调的关系

(2)说唱音乐与语言节奏的关系

(3)说唱音乐与语言音色的关系

(三)说唱音乐的说与唱

说唱音乐作为叙事性的音乐体裁,它的特点之一就是说与唱的结合。

1、说唱音乐的念白

说唱音乐的念白有以下几种:

(1) 散白:就是接近日常生活语言的散文体的念白。

一种,是用作说唱者以第三人称口吻讲述故事情节的表白,如评弹中成为“说表”。

另一种,是代言体的说白,即演员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做第一人称的说白,如京韵大鼓。

(2) 韵白:是一种有韵律的念白,往往用于第一人称的代言体念白中,并

且有一定的格式。

2、说唱音乐的唱腔

说唱音乐的主要部分是唱腔,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半说半唱和唱中夹说的唱腔

一种是前半句说,后半句唱的形式。如天津时调中的“数子” 一种是唱中夹说,如京韵大鼓的快板

(2) 似说似唱的唱腔

(3) 旋律性强的唱腔

五、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类型

其唱腔结构一般分为:板腔体、曲牌体、单曲体和主插体四种类型。

1、板腔体:是以上下句结构为基础,用节拍变化的手段来组织唱腔结构,同时

在腔调上也有变化。板式有散板、慢板、中板、快板等形式。代表曲种有: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河南坠子等。

2、曲牌体:是由多种不同的唱段组成,根据作品内容、情节需要,选择不同的

曲牌连缀起来演唱。代表曲种有:单弦牌子曲、南阳曲子、四川清音、四川扬琴、聊城八角鼓等。

3、单曲体:其唱段由一个基本曲调无限变化反复构成。如北京琴书、乐陵大鼓。

4、主插体:是在一种或数种主导曲调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腔调。如京韵大鼓中

有时加进京剧的西皮、二黄腔。再如山东琴书、弹词、渔鼓道情都属于这种结构。

六、说唱音乐的伴奏

说唱的伴奏音乐有两个部分组成:过板音乐和唱腔音乐

1、过板音乐

包括前奏、引子和各种大小过门。

(1) 前奏

在一场或一个大型曲目演出之前,往往加上比较长的器乐前奏,以活跃

演出气氛或给以一定的情绪上的准备。常用《八板》、《三六》独立的的器乐曲,在音乐上和演出的节目不一定有内在的联系。

(2) 引子

通常不是可以独立演奏的器乐曲,而是特定曲目的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唱腔有着直接的联系。

(3) 过门

曲中的过门有大过门和小过门之分。

大过门用于段与段之间;小过门用于句与句之间或句顿之间作垫空。

2、唱腔音乐

(1) 随腔伴奏

伴奏的曲调基本上和唱腔保持一致的伴奏方法

(2) 对比和变化的伴奏

一种是紧打慢唱的伴奏手法

一种是伴奏只用几个简单的音的弱奏来衬托。

(3) 接尾伴奏

在一些半说半唱朗诵体的唱腔中,常有这种伴奏方法。

思考题:

1、说唱音乐的定义

2、说唱音乐按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分为哪几类?

3、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4、说唱音乐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5、说唱音乐的唱腔有哪几种类型?

6、说唱的伴奏音乐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又有何伴奏类型?

7、 说唱音乐的唱腔结构类型

8、板腔体、曲牌体的定义

第二周

授课内容:第四章 说唱音乐

第二节 单弦牌子曲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我国汉族说唱音乐的代表曲种单弦牌子曲的艺术特

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欣赏法

教学重点: 单弦牌子曲的定义、结构特点、曲牌运用情况

教学过程:

一、定义

单弦牌子曲,是流传在北京的牌子曲类曲种之一。因演唱时,可以一人单档,自弹自唱,所以简称“单弦”,又因演唱者以八角鼓击节伴奏,故又称“八角鼓”。

二、发展概况

它兴起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当时八旗子弟多以此自娱,1880年左右,由随缘乐率先在茶馆演唱,遂形成独立的曲种。

据考证,八角鼓在发展过程中,有五种演唱形式:

1、岔曲:为一人独唱的短段,岔曲内因结构、素材之差异,又分为脆岔、

平岔、长岔、起字岔、数子岔、别韵等。

2、群曲:有多人演唱,多是子弟票友为亲朋所邀,在宅院中演唱。

3、拆唱:即拆唱八角鼓,由二至五人演出,分包赶角,早期分为正旦、小

旦,后来改为以丑角为主要角色,引人发笑。

4、单弦:专指一人自弹自唱,演唱杂牌子曲。

5、双头人:与单弦相比,为二人表演,由唱者自弹八角鼓,另有一人专司

三弦伴奏。

其中的岔曲,后来被分为曲头、曲尾、中间加曲牌,连接在一起,成为单弦牌子曲。岔曲则继续存在。形成岔曲(单曲)、牌子曲(联曲)并存的格局。

二、结构特点

1、岔曲

岔曲多用来写景或借景抒情,篇幅短小,唱腔优美雅致。常在牌子曲开场之前,先以一首岔曲奉献听众,或用来做翻场小段,有些熟悉的名段,也常作为正式节目在舞台上演唱。

其基本结构分为两种,即小岔曲与大岔曲

(1)小岔曲

也称脆曲,它的基本结构形式为六句一曲的单曲体,具体结构为:

(前奏)——唱句(一)接过门——唱句(二)中间加过门——唱句(三)

接大过门——唱句(四)中间加过门——唱句(五)中间加过门、卧牛儿——唱句(六)接小过门收拢全曲。

如《春景》、《秋景》

(2)大岔曲

也称长岔,比小岔曲要长一些。主要发展手法是在六句的基本框架内,随意加入数句,因所用数句较多,也称为数板或数子,数板的容量不限,常常超出六个唱句的总和。

如《松月绕》

2、牌子曲

牌子曲作为曲艺音乐的一种结构类型,其曲牌连缀的结构特点。

无论是小岔曲还是大岔曲,其结构都不能胜任大段故事的演唱。于是就吸收其他曲牌,进行运用。

单弦牌子曲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① 枣核:牌子曲中的最小结构单位。具体构成为:

[曲头](岔曲前半段)+ 单个曲牌 + [曲尾](岔曲后半段)

(2)腰截:可以唱小段故事,基本结构为

[曲头]——[数唱]——若干曲牌——[曲尾]

(3)牌子曲:是单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可以容纳各种不同曲调

和曲体的曲牌,将这些曲牌连缀在一起,说唱一个较长的故事。

演唱牌子曲时,演员可适时加入韵白和散白。

四、曲牌的运用

单弦所用曲牌甚多,目前能列出曲牌名的约有100多个。一部分曲牌作为主体曲牌,是必用或常用曲牌,其他则因唱段或演唱者的需要作不同的取舍。

1、曲牌的来源

(1)来源于明清俗曲,占较大比重。

如[罗江怨]、[叠断桥]、[寄生草]、[柳青娘]、[剪靛花]、[太平年]等

(2)来源于其他曲艺。大多具说唱特点

如:[曲头]、[曲尾]、[南城调]、[云苏调]、[流水板]等

(3)来源于南北曲及地方戏曲

如:[满江红]、[山坡羊]、[耍孩儿]、[点绛唇]、[南锣]、[朝天子]等。

2、曲牌的表现功能

当曲牌被用来表现某个唱段和故事时,就具有了适于表现某种特定内容的功能,通常把曲牌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便于叙事:[南城调]、[靠山调]、[云苏调]、[流水板]等

(2) 便于抒情:[四板腔]、[湖广腔]、[叠断桥]等

(3) 多种用途:此类曲牌可塑性强,快、慢、悲、喜皆能表现。如[太平年]、

[罗江怨]、[鲜花调]、[剪靛花]等。

音像资料欣赏:

北京单弦专题片

思考题:

1、单弦牌子曲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篇二:传统音乐考题答案

第一节 传统音乐大分类(见图)

一、结构

(一) 民间音乐(记:民歌说唱戏曲器乐歌舞)

1. 民歌 2.戏曲 3.器乐 4.说唱 5.歌舞

(二) 宫廷音乐

1. 雅乐:宫廷正式典礼场合,起到渲染庄严气氛的作用

2. 燕乐:供宫廷贵族享乐的音乐,

(三) 宗教音乐

1. 人为 2.自然

(四) 文人音乐

1. 古琴 2.诗词(琴歌、吟诵)

二、基本划分标准

1.以风格为标准,将音乐分为传统音乐与近现代音乐。

2.以产生、流行、服务于某个阶层为标准,将传统音乐分为四大部分。

3.以表现形式为标准,将民间音乐分为五种体裁。

*举例:

民歌:功能主要在抒情,有一定的叙事性,没有人物形象,短小

说唱:细致描绘人物形象,一人数角,讲故事

戏曲:具象表现,一人一角,演故事

体裁:文学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

第二节 民歌

一、民歌的特性

1. 创作上历时性的集体性

2.传播过程中的口头性

3.流传中产生的规则变异性(有变化,但分句和落音不变)

二、体裁分类

1.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

(1)劳动号子

(2)山歌

2.少数民族民歌的原生性分类

三、分讲 A劳动号子

1. 定义:具有规整的节拍节奏和较鲜明的强弱对比的一种民歌体裁,直接伴随劳动的演唱。

2. 特点

(1) 种类繁多:工程、搬运、船渔、农事、作坊等。

(2) 丰富广泛,即兴而发的歌词

(3) 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交替式的领和、嵌入式的领和)

(4) 服务于劳动的功能

B山歌

1. 定义:具有较为自由的节拍节奏的一种民歌体裁,大多在山间旷野里演唱。

2. 特点

(1) 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

(2) 丰富广发又即兴而发的歌词

(3) 独唱为主的演唱方式

(4) 广泛而分布繁多的歌种

3. 典型的歌种及分布

划分标准:语言

方言区:西北山歌(山曲、信天游、爬山调、花儿)

西南山歌(神歌、赶五句、云贵山歌)

客家山歌(兴梅山歌、兴国山歌)

(1)西南山歌

分布: 云南、贵州(云贵山歌);四川、重庆(神歌);湖北、湖南(赶五句); 语言:西南次方言

风格:细腻婉转

(2)西北山歌

省区分布:山西西北部(山曲);陕西北部(信天游);内蒙古中西部(爬山调);宁夏、甘肃、青海(花儿)

语言背景:西北次方言

风格:歌种发育充分,风格高亢苍劲

(3)客家山歌

省区分布:粤东北、闽西、赣南

语言背景:客家方言

C小调

1. 定义:具有规整的节拍节奏但强弱对比不鲜明的一种民歌体裁,在城镇中更为流行。(里

巷歌谣)

2. 特点

(1) 功能多样,既可以自娱自乐,也可以卖艺为生

(2) 固定的歌调,有一定的师承关系和唱本流行

(3) 艺术加工多,艺术性强

(4) 独唱为主,有简单伴奏

(5) 广泛的分布(尤其在东部地区和城镇)

3.小调的地方风格

(1)江南小调——细腻而婉转

音乐要素:

1.五声音阶

2.级进的旋律

3.中速偏慢

(2)苏北小调——细腻而欢快

音乐要素:

1. 五声音阶

2. 以级进为主,小跳为辅的旋律

3. 小快板的速度和节拍

语言:北方方言(江淮次方言)

(2)山东小调——细腻而爽朗

语言:北方方言(狭义北方话)

音乐要素:

1. 七声音阶

2. 跳进较多的旋律

3. 各种速度和节拍

4. 朴实大气的演唱

(3)河北小调——细腻而有戏曲风格,字少腔长

语言:北方方言(狭义北方话)

音乐要素:

1. 七声音阶

2. 字少腔长的旋律

3. 有时偏慢的速度和节拍

4. 戏曲化的方式

(4)东北小调——细腻而火爆的风格

(5)湖北小调——楚宫、楚徵风格

音乐要素:

1.各种三声腔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青海方言歌曲说唱朋友)

2.楚宫楚徵

(6)湖南小调——湘羽调式

(7)江西小调——接近江浙小调

注意:江西南部是客家山歌区

(8)广东小调——方言特点突出

第三节 戏曲

一、概述

戏,故事性 曲,音乐性

1.戏曲二字的来源

(戏古字的两种写法 分别揭示了戏曲的虚拟性特征和曾经发挥的祭祀功能)

定义:是一种融音乐性、舞蹈性、戏剧性为一体的综合的表演艺术

2.戏曲与戏剧的关系

戏剧包括:戏曲、歌剧、舞剧、话剧

其中除了戏曲是唱念做打综合性的表演手段,其余四种都是单一的表演手段。

3.三种古老的戏剧形式

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剧

二、中国戏曲的发展简史

中国戏曲发展的总特点:孕育期长,形成期晚,持续发展

1、 孕育期

a远古时期的巫术歌舞

b三代乐舞——在歌舞的基础上增加了故事性

c秦汉百戏、角抵——技术上的准备

d隋唐参军戏,歌舞戏——戏曲形成的前夜

歌舞戏不是戏曲的原因:有“竹竿”(报幕者)

3. 形成期

时间

标志?“竹竿”的消失

(1) 北宋杂剧

(2) 南宋南戏

有剧本保留在《永乐大典》中

4. 发展期

综述:

(1) 杂剧时期(1北宋杂剧、2金院本、3南宋南戏、4元杂剧)

(2) 5传奇时期(明清中期传奇,以昆曲为代表,昆曲是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式)

(3) 6地方戏时期(清中后期的花部乱弹,以梆子戏和京剧为代表)

(4) 7清末地方小戏(以黄梅戏、评剧、越剧为代表)

分述:

1. 北宋杂剧——中国戏曲的雏形

五花爨弄的初步行当制度是戏曲行当的前身(图)

(从左向右依次是:引戏——末的前身、生的前身、旦的前身、丑的前身、净的前身)

2. 金院本——北宋杂剧在北方的直系继承者 净、末、生、旦、丑(生为中心,引戏作用弱化)

3.南宋南戏——在南方音乐基础上受北方杂剧间接影响形成(不是五花爨弄的表演体系)

4.元杂剧——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高峰

原因:

(1) 形成了四折一楔的剧本结构

(2) 形成了宫调套数的音乐结构

(3) 形成了生旦为主的表演体系

(4) 出现了关、马、郑、白、王为代表的剧作家群体及其代表作

(5) 出现了忠都秀、珠帘秀等著名演员(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图)

5.明清传奇——进入多声腔时代

明代四大声腔

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

昆曲:昆山腔的出现在元末,明代发展

代表剧作家

汤显祖《牡丹亭》

洪昇《长山殿》 孔尚任《桃花扇》

6.明清中后期的花部乱弹

清四大声腔 (康熙乾隆年代 )

南昆、北弋、东柳(柳子戏)、西梆

清后期京剧(皮黄腔)兴起 7.近代地方小戏

(1)第三次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清末近代)

(2)京剧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国剧

三、行当

戏曲中对某一类型角色的高度概括,五大行当(以昆曲为例)是生旦净末丑。

二十个家门:五大行当下分为二十个小行

杂:群众性角色,不计入家门

1. 生:青年男子,故也称小生

冠生(官员)、巾生(风流书生,未中举)、穷生(穿百纳,穿鞋不提后跟,不许挺胸)、雉尾生(武生)

2. 旦

老旦、正旦(青衣姑娘,已婚)、四旦(刺杀旦)、五旦(闺门旦,未嫁,身份高贵)、六旦、贴旦(不独立出现,年龄更小)

3.净(花脸)

大面(宋太祖、关羽:红净)、白面、邋遢白面

4. 末:中年以上男子,多数挂须

5. 丑:小花脸 三花脸

第四节 昆曲

昆曲的历史

(一) 肇始期 元后期 江苏昆山 昆腔之祖 顾坚

(二) 发展期 明中期 魏良辅 昆腔改革——从此转为四大声腔

(三) 全盛期 明中期至清康熙末年

(四) 衰落期 乾隆末年至二十世纪前半叶

(五) 恢复期 1949年后,五大昆曲剧团 国家投资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人类文

明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五节 京剧的历史

京剧什么时候出现、形成?

一、孕育期——乾隆末年,18世纪末 徽汉合流

四大徽班进京(徽调)三庆、四喜、和春、春虫 二、形成期——道光年间 19世纪中期

三、成熟期——同光宣统年间 19世纪末

成熟标志:“京剧”名称出现”同光十三绝“

四、鼎盛期——20世纪前半期

鼎盛期的标志

四大名旦 名家辈出 流派纷呈

梅兰芳 尚小云 荀慧生 程砚秋

五、现代戏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样板戏——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 特点“高大权”样板戏不一定为京戏,有芭蕾舞剧等 政治

篇三: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二)答案

2011春地域文化-青海省情平时作业(二)(第三讲、第四讲)

一、填空(2×10 =20分)

1. 明 朝时期,青海逐渐形成了以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和 撒拉族 6个民族为主体的较为稳定的多民族格局。

2.回族一般都有 经名 和“官名”两个名字,“官名”是 汉 式姓名,体现了汉族文化和回族文化的交融。

3.“彩虹的使者”之誉的 土族 ,有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纳顿 ”节。

4.青海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 西北官话 ,受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青海方言大体分为 三 部分。

5.蒙古族的一生中,有三大礼仪是必须完成的,就是 洗礼 、敖而波礼和婚礼。

6.《格萨尔》纵向概括了藏族社会发展史的两个重大历史时期,横向包容了大大小小近百个部落、邦国和地区,纵横数千里。史诗内涵广阔,结构宏伟,主要分成 降生 、征战 、结束三部分。

7.热贡艺术在创作传统上采用了兼容并蓄 的手法,因而其艺术风格独特,在 佛像 造型方面具有俊美秀丽、端庄安详的特点。

8.一般来说,纳顿在农历七月十二开始跳起,因此民间也称之为七月会 ,活动一直持续到农历九月十五结束,历时近两个月,场面隆重,加上参演者极尽狂欢之态,因而被一些学者称作是“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9.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 卓舞 ”舞外,玉树地区还流传着风格更为奔放豪迈的 伊舞 。

10.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有两个重要系统,一个是发源于西部的昆仑神话 ,一个是受昆仑神话影响而形成于东部沿海地区的蓬莱神话。这两大神话系统后来相互融合,形成了楚辞中的中原神话 。

二、名词解释(4×6 =24分)

1. 纳顿节

土族的节日较多。但7月至9月的“纳顿”最有名。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是喜庆丰收的社交游乐节日,各地举行纳顿的顺序按庄稼收割季节的先后排列,由下川向中川和上川转移,纳顿节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2. 寺坊

“寺”即清真寺,是回族社区的核心、标志和灵魂;“坊”是社区的整体和构成。

3. 唐卡

唐卡是热贡艺术作品之一,又叫唐嘎、唐喀,为藏文音译,是刺绣或绘制在布、绸、绢上的彩色卷轴画。唐卡最初是写在织物上的文告,后来逐渐演变为宗教绘画,主要流行于藏区。唐卡绘制内容繁多,题材广泛,除宗教外还包括大量神话传说、人文历史、社会风俗等诸多内容,被誉为是了解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4. 卓舞

“卓”舞,玉树歌舞之一,又被人们称为“果卓”,在康巴地区被汉语音译为“锅庄”,翻译成汉语就有“旋转之舞”或“围绕之舞”的意思,也有人将其译成“圆圈舞”

三、判断题(8×1 =8分)

1. 燃灯节是汉族的节日。( 错 )

2.“家西番”是河湟农区藏族汉化的一部分群体。(对)

3.青海回族的丧葬仪式完全按伊斯兰教教义完成。特点是土葬、速葬、薄葬。(对 )

4.撒拉族被称为黄河骄子。( 对 )

5.关于西王母的神话传说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周天子西巡与王母娘娘相会于昆仑瑶池的内容。( X )

6. “花儿”的唱法与曲调无关,因为不同的曲调有着不同的“令”。( √ )

7. 纳顿节的正会由跳会手舞、跳面具舞、跳“法拉”三部分组成。( √ )

8.在众多的热贡艺术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堆绣。( X )

三、简答(4×8 =32分)

1.“骆驼舞”是哪个民族、怎样的一种舞蹈?

答:“骆驼舞”是撒拉族的舞蹈,在撒拉族举行婚礼的时候,以前按照传统的习惯要表演“骆驼戏”,这种游戏

多在庭院月光下进行,以还念其民族的迁徙史。

2.为什么土族被誉为“彩虹的使者”?

答:土族被称为“彩虹的使者”。青年妇女的“七彩袖”已成为土族的文化象征:黑色象征对土地的眷恋;绿色象征生机、生命延续;黄色是对丰收的渴望;金色是财富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幸福;白色代表圣洁、纯洁、善良;红色代表光明、驱走黑暗以及对太阳的敬仰;蓝色象征土族性格直率,正如蔚蓝的天空、浩瀚的大海;紫色象征灵魂不灭。

3.简述热贡艺术的风格特点?热贡艺术又被称为“同仁艺术”、“吾屯艺术”。其作品以反映藏传佛教内容为主,技法上集中体现了藏式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风格,故又被称为“热贡藏传佛教艺术”或“热贡藏族艺术”。这种艺术是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而产生、发展、融汇和演进的,其内容基本上是宗教信仰的物化形象。

4. 简述史诗《格萨尔》载体——说唱艺人的种类?

《格萨尔》得以流传至今,其传承的惟一载体是说唱艺人,这些说唱艺人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神授艺人”,他们大都是目不识丁的牧民,他们认为自己的格萨尔故事是从天而降的,突然之间就能说唱几十部甚至上百部史诗故事了:第二类为“闻知艺人”,他们承认自己是听到别人传唱或看到史诗文本后会唱的;第三类是“掘藏艺人”,他们主要靠笔来书写史诗;第四类为“吟诵艺人”,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以拿着史诗文本为群众颂读;最后一类是“圆光艺人”,他们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据说他们以通过铜镜或一些发光的东西,甚至是拇指指甲上看到的图像或文字进行表演。

四、论述题(16分)

1.举例说明青海“花儿”的艺术特点。

“花儿”的传统表现方法是非常成熟和极其成功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象征、暗示,极尽委婉、含蓄、酣畅、通俗、形象、生动。但“花儿”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抒情过程中总离不开具体的物象起兴或作比,形成了与《诗经》一样的比兴现象。在“花儿”中,用以起兴的物象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其中涉及天文、地理、节侯、植物、动物、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各种内容,歌手们常用广大群众熟悉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蓝天白云等起兴,然后讴歌,引出主题。如:

雕花的窗子粉白的墙,

墙上画了个凤凰。

想起阿哥哭一场,

清眼泪拌了个拌汤。

这首描写“尕妹妹”对“阿哥”思念之情的花儿,前一句起兴,与后一句并无实质的关系,关键是后一句:拌汤是青海人的一种面食,其浓稠度相当于稀饭。用眼泪拌拌汤的语句抒发胸臆,生动形象而又极富地方特色。

“花儿”中的比兴之物除了形式上的意义外,还具有特定的文化意蕴和特殊的象征意义。“花儿”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常常以花特别是牡丹花象征女性、比喻女性。如:

上去高山望平川,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琵琶三弦者没心肠弹,

一心儿跟上了你转。

篇四:说唱音乐

说唱艺术 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可单口说唱,可多口说唱;可乐器伴奏,可无伴奏。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30多个民族拥有80余种说唱形式,它们拥有独立的音乐唱腔体系、特殊的唱词押韵方法、不拘一格的表演手法,极具艺术魅力。但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大部分说唱形式和曲目已经很少为人所知,有的甚至已经濒临消亡的边缘。

中国民间音乐三:说唱音乐

作者:佚名 来源:拙风文化网

第一节 概 述

说唱又叫曲艺,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及文学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音乐以叙述功能为主,兼有抒情功能。说唱音乐有与语言音调密切结合的特征。由于我国各民族以及民族内部各地区语言的不一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说唱音乐也就有多种多样的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我国说唱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很像后来说唱文学的结构。成都出土的东汉时代的说书俑,也有利于证明东汉以前说唱艺术即已存在。汉魏的相和歌,南北朝的各种长篇叙事歌,唐代民间流行的“说话”,以及佛教徒宣传教义的“俗讲”(变文)等,都可看作是说唱音乐的先导。

宋元时期,说唱艺术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当时城市繁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都市人民娱乐生活的需要,以及说唱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容纳长篇故事和表现复杂情节的特点,使说唱音乐成为市民所喜好的艺术形式,并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即所谓的“勾栏瓦肆”。艺人们集中在这里表演,便于观摩和交流,大大推动了说唱音乐技艺的发展。同时,由于文人参与唱本的编写活动,对唱本文学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促进作用。这时流行的曲种,有小型曲艺如“陶真”、“涯词”、“小唱”、“货郎儿”、“鼓子词”,也有集诸家腔谱而成的大型曲艺如“唱赚”和“诸宫调”。据记载,诸宫调为北宋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其曲调来自唐、宋词调,唐宋大曲,宋代唱赚及当时流行的其他俗曲。表演形式以唱为主,兼而有说。唱时自击鼓,并有板、笛等乐器伴奏。音乐结构复杂、庞大,一般由同宫调数曲牌联成一个套数,再由不同宫调的若干套数共同组成一个完整作品。其音乐富于变化,可以叙述长大、曲折的故事情节。

明、清以来,说唱音乐的延续和发展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情况。有些古老曲种,如“道情”、“宣卷”、“莲花落”等,随着时代的进展,不断更新,一直流传于今;有的则因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停滞不前而自行消亡;有的虽作为独立体裁已不复存在,但其艺术成就却被其他音乐体裁所吸收,使其积累的技艺与传统在别的艺术品种的形式内得以延续。例如货郎儿,明代时已不流行,但其音乐却一直保留在昆曲里;宋、元时期的唱赚和诸宫调,到明代已经衰落,但其音乐却被元明杂剧、传奇剧大量吸收。那些得以继续发展的说唱曲种,在传播、散布过程中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有些并变换了主奏乐器,从而派生衍化出许多新的曲种。例如元、明时期的鼓词,到清代中叶以后,在北方逐渐演化出各种大鼓,而在南方,则改用三弦、琵琶伴奏,形成为多种弹词。

说唱音乐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在讲唱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时,叙事与代言相结合。演员有时是书中人物,有时又是说书人,并模拟出各种人物、角色的音色和口吻。

在说唱音乐中,说与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说有唱,半说半唱,似说似唱。因此说唱既是音乐的艺术,又是语言的艺术。

说唱音乐在民歌、歌舞和叫卖货声的基础上形成,并成为戏曲音乐吸取养料的丰厚土壤。但同时,说唱音乐在成熟和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又大量吸收了戏曲音乐的成就,并且给民歌、歌舞的进一步发展以启发和丰富。

据1982年调查,我国曲艺有341个曲种。其中汉族的曲艺曲种,按艺术风格大致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汉族曲艺的音乐部分,根据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大致归纳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5大类。少数民族的曲种,由于民族情况和历史渊源较复杂,还难以分类。

第二节 汉族说唱音乐

一、鼓词类

鼓词类说唱曲种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例如河北的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唐山大鼓、京东大鼓,辽宁的东北大鼓,山东的梨花大鼓、胶乐大鼓,山西的上党大鼓等。此外在安徽、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鼓流行,如安徽大鼓、长沙大鼓等。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板为特点,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四胡、琵琶等。鼓词的曲调多来自各地的民间音乐。北方的许多大鼓,多在当地民歌或集镇叫卖货声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早期鼓词多为长篇故事,如《三国志》、《水浒传》、《杨家将》之类,可连续说唱数十日之久。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兴起了“段儿书”的形式,并大量减少了说的部分,以唱为主。

鼓词中以京韵大鼓发展得更为成熟。京韵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形成,原流行在河北河间府一带。1908年先后进入天津和北京等大城市,经过著名艺人刘宝全、白云鹏、张筱轩的创造和加工,并吸收了戏曲音乐中皮黄、梆子以及民间小调的成分,形成为今天的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的唱词为上下句结构,句式有七字句、八字句、十字句等几种。有时为了便于行腔,可以加上一些嵌字和衬字。一般上句最后一字用仄声字,不必押韵;下句最后一字用平声字,押韵。段落起句的最后一字也是平声,也要押韵。

京韵大鼓的音乐属于板腔体结构形式。在依字行腔、平直朴素的平腔的基础上,通过挑腔、甩腔、落腔、长腔、悲腔及垛板、快板等腔调和节奏的变化,表达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

概括起来说,京韵大鼓的唱段有抒情写景和讲述故事两类,京韵大鼓的音乐也有歌唱性和语言性两种风格。由著名京韵大鼓演员骆玉笙(艺名“小采舞”)唱的《风雨归舟》,描写的是大雨骤至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中的山川草木,以及急忙归舟的渔夫、在雨地里哭啼着寻找受惊吓跑掉的牛的牧童这样一幅幅雨中场景,表现生活中的情趣和诗情画意。其音调高亢、健朗而明快,有较多的拖腔,旋律起伏也较大:

另一位著名京韵大鼓演员白云鹏唱的《黛玉焚稿》,则是一段典型的叙述性唱段。它字多腔少,多为一字一拍,曲调的起伏主要按照字音的运动方向,没有夸张的修饰和渲染,音乐风格朴素、平和,节奏的变化也不大:

二、弹词类

弹词是明、清时期流行的说唱形式,原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后来流行区域逐渐缩小到江苏、浙江一带。目前流行的弹词类说唱曲种有江苏的苏州弹词、扬州弹词,浙江的绍兴平湖调、四明南词,以及广东的木鱼歌等。弹词类曲种的伴奏以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为主,由演唱者兼操。各种弹词曲种的曲调来源情况不尽相同,有艺人的创作,也有吸收民歌小调或南北曲曲牌及地方戏曲曲调的。

弹词类说唱的代表曲种是苏州弹词。苏州弹词自明代末叶以来在苏州地区发展和衍变,清代达到兴盛时期,先后出现王周士、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等名家,积累了众多书目,并形成多种风格流派。

苏州弹词用苏州方言说唱。音乐部分原为吟诵性的曲调,经历代名家的发展和创新,出现了各种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唱腔,大致可归为三个腔系:陈(遇乾)调苍劲浑厚,宜于表现悲壮慷慨之情;俞(秀山)调清丽圆润,有阴柔之美,适于表现女性的哀怨情感;马(如飞)调质朴、爽利,语言性强,擅长叙事。后来的流派都是在这三大流派的基础上衍变而成的,如周(玉泉)调、蒋(月泉)调、杨(振雄)调、(朱雪)琴调、侯(莉君)调、(徐)丽(仙)调等等。其中丽调出自周调与蒋调,它广泛吸收苏州弹词以及其他剧种、曲种的成就,曲调清新而富于变化,有丰富的表现力。再加上演唱者(徐丽仙)气息、音色、情感的控制,使苏州弹词的音乐表现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道情类

道情又叫渔鼓道情,源出于唐代道士在道观内传道时所唱的“经韵”,后来吸收词调和曲牌,演变为在民间布道时唱的“道歌”。南宋时已有说、唱相间的讲述故事的道情。在以后的发展中,流布于南方的道情多成为说唱曲种,流布在北方的道情则多发展为戏曲形式。目前流行的道情曲种有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广西渔鼓、山东渔鼓、四川竹琴、河南坠子等。

道情类说唱曲种的伴奏乐器主要是渔鼓和简板,过去很少有弦乐器。这类曲种的唱腔大多比较简单,吟诵性强。其中,只有河南坠子在音乐上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因为河南坠子是道情与“颖歌柳”两种说唱形式结合后而发展形成的。两个曲种在音乐唱腔方面互相吸收融合,并将颖歌柳的伴奏乐器小三弦改制成坠胡。弹拨乐器变为弓弦乐器后,伴奏音乐在本质上的变化又促进了唱腔音乐的重大变革。河南坠子于1900年左右形成。由于这一曲种新颖的特色,吸引了不少三弦书和山东大鼓的艺人加入进来,使河南坠子增加了大量曲目,也丰富了演唱技巧,迅速流传到领近的山东、安徽等省。20年代,河南坠子传入北京、天津、上海、沈阳,30年代进入兰州、西安,40年代进入武汉、重庆、香港等地,很快成为我国最流行的说唱形式之一。

河南坠子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保持了朴素的乡土风味和浓厚的生活的气息。其音

乐属于板腔体结构,唱腔有过板、引子、平腔、寒韵、牌子、五字嵌、十字韵、快扎板等。其中平腔用得最多。

四、牌子曲类

牌子曲类说唱曲种,是将许多曲牌联缀起来讲唱故事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结合手法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例如宋代的“诸宫调”。牌子曲类曲种往往各自拥有众多曲牌,多者可达数百个。常用的曲牌一般有数十个。艺人们将这些曲牌按表情功能分成几类,如欢乐的、悲伤的、哀怨的、愤怒的、平静的、激动的,等等。在表现故事情节或刻划人物心理活动时,曲牌的联有一定的程式。例如单弦牌子曲《杜十娘》,一开始为[曲头],曲调冷静、平稳,概括地道出故事的梗概。然后是[数唱],曲调字多腔少,旋律起伏不大,语言性很强,用来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之后的[南城调],具有情感表现的弹性功能。速度快、曲调简单时可用于叙事,速度慢、曲调复杂时可用于抒情。在《杜十娘》中的使用,是作为[数唱]到全曲中心的抒情段落之间的过渡。随后出现的[四板腔]和[湖广调],是速度缓慢、情感表达复杂而曲折的两个曲牌,表现杜十娘听说被李甲卖给孙富后的震惊、悲愤和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这是整个唱段的中心曲牌,是着重渲染和刻划的地方。然后是[云苏调]。该曲牌常在接近结尾处使用,是从缓慢的抒情曲牌向快速的结尾的过渡。最后的[流水板]字多腔少,速度快,节奏性强,使情绪逐步紧张而最终达到高潮。

牌子曲类的曲种有河南大调曲子、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青海平弦、扬州清曲、广西文场、湖南丝弦等。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二人转的曲牌。二人转与一般说唱曲种的表演形式有所不同,它是在东北大秧歌与河北莲花落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表演时载歌载舞。由于这一特点,有人将它划归为“走唱类曲艺”或小戏。二人转确实有类似戏曲的方面,如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场戏。但就其叙事与代言频繁转换这一点来看,它可以划归为说唱。同时,就其音乐结构来看,它也可以划归为牌子曲类。但它与许多牌子曲类曲种又有所不同。那些曲种中多使用明、清时调俗曲作为曲牌,而二人转则更多使用当地的民间音乐作为曲牌。二人转音乐丰富,有曲牌三百多支,常用的有四五十支,分为主调、副调、专调和小帽小曲四类。小帽小曲是在正式唱二人转之前唱的,为正式演唱前的准备,如[茨儿山]、[月芽五更]、[九反朝阳]等。副调作为主调的调剂,有时换用一下,以引起新鲜感,如[大救驾]、[大鼓四平调]等。专调吸收自其他民间音乐,在唱段中往往专曲专用。例如[羊调]是《蓝桥会》中蓝瑞莲在井台上向魏公子诉苦时专用的曲调,[哭糜子]是《阴魂阵》中的专用曲,[绣戏]等专曲,[绣戏]等专曲则是在特定情节中必用的。主调是二人转音乐的主要部分,使用得最为频繁。学会了主调,就可以唱出一个完整的段子。主调的编排过去也有一定的程式,如:[胡胡腔]——[喇叭牌子]——[吱儿调]——[文嗨嗨]——[武嗨嗨]——[快流水]。[胡胡腔]适于作为开场音乐使用。其曲调活泼、明快,唱时可载歌载舞,并有众人伴唱,能吸引观众的注意。

[喇叭牌子]在每句之后都有乐器的过门(间奏)或伴唱,使演员在唱完较激情的[胡胡腔]之后得到一点休息。[文嗨嗨]曲调优美、流畅,适于抒情。[武嗨嗨]适于表现情绪激昂、情节紧张的部分:

五、琴书类

琴书是以主要伴奏乐器——扬琴命名的说唱曲种,例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四川扬琴、贵州琴书等。

山东琴书形成于鲁西南荷泽地区的农村。起初为民间小曲联唱,故名“小曲子”,后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人称“唱扬琴的”或“打扬琴的”。清末民初,艺人进入城市演唱后,自称为“山东扬琴”。1933年定名为山东琴书。

山东琴书由1~4人演唱,演唱者兼操乐器。其音乐风格明快,保存了乡土气息的淳厚和质朴。原有小曲200支,后减化为以慢板的[凤阳歌]和快板的[垛子板]为主,穿插少量小曲的结构形式。下例是山东琴书《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凤阳歌]:

第三节 少数民族说唱音乐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说唱音乐,例如朝鲜族的鼓打铃和平鼓演唱,赫哲族的依玛堪、畲族的盘诗、苗族的果哈、侗族的琵琶歌、维吾尔族的达斯坦,等等。这里只能介绍少数的几种。

一、蒙古族好来宝

好来宝是蒙语,意为“串起来唱”,相传有200年的历史。其表演形式有4种:①荡海好来宝,演唱人数不定,内容广泛;②乌勒格日好来宝,以问答形式咏唱历史故事和典故;③代日拉查好来宝,为对歌形式,内容多带讽刺、幽默性质;④胡尔仁好来宝,自拉胡琴自唱,内容以赞颂为主。

好来宝的篇幅短则数十行,长则二人可对唱数日。艺人根据演唱场合即兴编词。演唱时以木棍击节,或以四胡伴奏。好来宝有数十种曲调。演唱中很少变换曲调,往往是一个曲调反复唱完为止。

歌词大意:从牛皮边儿上裁做的顶针,缝制的顶针像圆帽一样大。

二、白族大本曲

大本曲流行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明代时已非常兴盛。传统的表演形式是一人说唱,另一人弹三弦伴奏。二人分坐于高台上的桌子两旁,以手帕、折扇和醒木为道具。后来又有了对唱与合唱。

大本曲的唱词有白语和汉语两种。最常见的唱词结构是以三个七字句和一个五字句组成为一节,称做“山花体”。大本曲的音乐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之说。三腔指南腔、北腔、海东腔三种不同的流派;九板指大本曲中几种具有不同表现功能的基本曲调,如[平板]、[高腔]、[大哭板]、[边板]等;十八调指基本曲调之外的杂曲,如[麻雀调]、[螃蟹调]等。

白族民间谚语说:“不放盐巴的菜肴吃不成,不唱大本曲的日子过不成”,说明了大本曲在白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每逢年节、婚丧或生孩子时,白族人都要请大本曲艺人

篇五:音乐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公共知识(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A)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B)

A.德育工作。 B.教学工作。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B)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 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C)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D)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D)

A.批评教育。 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A)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D)

A.学习心理。 B.个性心理。

C.情绪心理。 D.交往心理。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A)

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使命。

1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C)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

二、学科专业知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1.下面哪个不属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D)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B.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C.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D.提倡学科综合,完善评价机制

12.依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方案》规定,每个高中生需在音乐课中获得 个必修学分,每完成 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即可获得 学分,在高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模块为 学分,其余五个模块各为 学分。 (D)

A.6、18、1、2、1 B.6、36、1、2、1

C.3、36、1、1、2 D.3、18、1、2、1

13.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C)

A.体验、模仿、探究、合作 B.体验、探究、合作、综合

C.体验、比较、探究、合作 D.体验、比较、探究、综合

14.由一种感觉唤起其他感觉的现象就叫做联觉。在《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一书中,周海宏曾做过相关的实验,证实乐音或乐音组合能唤起人相应的明暗等各种联觉,但不能唤起的联觉有:(D)

A.重---轻 B.大---小 C.上行---下行 D.具体的颜色

15.下面哪部歌剧是瓦格纳的作品:(B)

A.《茶花女》(威尔第) B.《纽伦堡的名歌手》

C.《塞维利亚理发师》(罗西尼) D.《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

16.下列作品中属于贝多芬的代表作是:(D)

A.《e小调第九交响曲》(德沃夏克) B.《C小调练习曲》 (肖邦)

C.歌剧《自由(魔弹)射手》(德国的卡尔·马利亚·冯·威柏) D.歌剧《费德里奥》

17.美国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是音乐剧的中心。音乐剧《猫》《歌剧魅影》的曲作者是 国的著名

作曲家 。 (A)

A.英国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 B.德国 卡尔·马利亚·冯·威柏

C.美国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 D.法国 卡尔·马利亚·冯·威柏

18..由于地区、民族不同,对山歌的称谓也不同,如在陕北,山歌被称为信天游,而在山西河曲一带山歌被称为 ,在内蒙被称为 ,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被称为 ,在苗族地区被称为“恰央”或 ,在安徽大别山一带被称为“慢赶牛”或“挣颈红”。有些地方仍称山歌,如“客家山歌” “兴国山歌”。(B)

A.山曲、飞歌、爬山调、花儿 B.山曲、爬山调、花儿、飞歌

C.山曲、花儿、爬山调、飞歌 D.爬山调、花儿、山曲、飞歌

19.冼星海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中有两首分别是男声独唱和女声独唱,它们是:(D)

A.黄河船夫曲、黄河怨 B.黄河颂、黄水谣

C.黄河船夫曲、黄水谣 D.黄河颂、黄河怨

20.下列调式中,哪个不是以﹟F为主音:(D)

A.以D为Ⅵ级的和声大调 B.以﹟C为属音的和声小调

C.以B为下属音的和声小调式 D.以G为商的羽调式

(二)判断正误,T表示正确, F表示错误(20分,每小题1分)。

F 2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由《音乐鉴赏》、《唱歌》(应为《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戏剧表演》(应是《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组成,其中《音乐鉴赏》模块是每个高中生必修的模块。

T 22.音乐课程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F 23.京剧(应是“昆曲”)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贡献,它享有“百戏之祖”“百戏之乳”的美誉,意思是说,凡其后来的剧种,鲜有不受其哺育和滋养的。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其优雅、圆润、婉转的“水磨调”唱腔深深地打动着所有的观众。

T 24.清角是燕乐徵调式音阶的偏音之一。

T 25.说唱音乐采用的表演方式是一人多角。

F 26.根据五度相生律所订出的七个基本音级间的音高关系,与十二平均律中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高关系是相同(应不同)的。

T 27.小字组bg在低音谱表记谱为第四间,在次中音谱表记谱为第二间。

T 28.除﹟G和bA两个音级只有一个等音之外,其他每个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都可能有两个等音。

F 29.奏鸣曲都是用奏鸣曲式写的(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器乐套曲,奏鸣曲式是指大型器乐套曲中某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所以奏鸣曲不可能都是用奏鸣曲式写的),奏鸣曲式一般包括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三个基本部分。

T 30.音乐剧《悲惨世界》、《西贡小姐》是著名作曲家勋伯格的作品。

T 31.G-B-#D-#F是增大七和弦。

F 32.“三全音”是指三和弦的三个音同时发音(是指增四度和减五度)。

T 33.清唱剧与歌剧的不同是,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多在音乐会上演出。清唱剧与大合唱的区别是,篇幅较大,有鲜明的戏剧结构与剧情,更富于史诗性与戏剧性。

F 34.﹟F(应是F音)音在A和声大调中为Ⅵ级音。

T 35.在单音程中有14种自然音程。

T 36.目前常被采用的C谱号是中音谱号和次中音谱号。中音谱号为中音提琴所用,有时也为长号所用;次中音谱号为大提琴、大管和长号所用;其他C谱号一般较少应用。

T 37.小十度音程转位后是大六度音程,增八度转位后是减八度。

T 38.C商调与F徵调属于同宫系统调,bG大调的平行小调与﹟d小调为等音调。

F 39.下面的连接内容对吗?

巴赫(亨德尔) 《夜曲》 民族主义(应是现代音乐)

德彪西 《兰色狂想曲》 浪漫主义

格什温 《弥赛亚》 古典主义

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 印象派

莫扎特 《第四十(维特)交响曲》 巴洛克音乐

F 40. 下面所有的连接对吗?

唢呐 《空山鸟语》 《旱天雷》 江南丝竹

二胡 《鹧鸪飞》 《三六》 苏南吹打

笛子 《流水》 《将军令》 广东音乐

古琴 《霸王卸甲》 《嘎达梅林》(交响诗)二胡协奏曲

琵琶 《百鸟朝凤》 《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交响诗

高中音乐教师业务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4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1)、(2)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9种基本智能,只不过,不同个体的优势智能是存在差别的。

赵元任是解放前清华大学国学大师之一,他精通多种国内方言和8、9种外语。在巴黎和柏林的街头,他能够分别用地道的法语和德语与当地老百姓拉家常,使别人误以为他是本地的常住居民。在国内,每到一个地方,赵元任甚至可以用当地方言与人们随意交谈。

周舟是湖北武汉的一个弱智少年,在大多数人面前,他都显得说话木讷,反应迟钝,表情呆滞。在父母、老师的倾心教育、培养和影响下,周舟在乐团指挥方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多次在盛大的场合指挥着交响乐团完成了表演,其指挥才能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科技大学就在全国招收少年大学生,这些少年大学生都是数理化生等理科学生,大多获得过全国奥赛的最高奖励,或者在理科的学习中拥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天赋。湖南省的谢彦波同学,在80年代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大的少年班。

鲁冠(化名)目前已经成为了拥有数亿人民币产业的著名商人。小时候的他并不聪明,学习成绩较差,小学毕业就走入了社会。除了勤劳和精明之外,鲁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组织和管理,善于观察和了解周围人的性格、爱好、行为方式等,善于调动企业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他的团队发挥着最大的力量。他所管理的企业和公司很快取得了成功,他本人也成为了拥有足够影响的浙商。

(1).填空,每空1分,共5分。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学大师赵元任的优势智能是(语言智能),鲁冠的成功主要源于他的优势智能是(人际交往智能 ),周舟的优势智能是(音乐智能 ),谢彦波之所以能够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主要取决于他的优势智能,即(数理逻辑(或:逻辑数理)智能 ),此外,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的优势智能多表现为(身体运动智能 )。

(2).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借鉴作用。(5分)

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智能的差异性。

②正确评价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在某方面的智能稍差或很差,就认为学生是差生,很愚蠢。 ③发现、引导、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

④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⑤教师要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个性、特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教学艺术。

四、学科专业知识(40分)

(一)默唱填写题(10分,每小题1分)

42.默唱下列音乐主题(见附页),写出作品名称及曲作者,前二首只要写出曲名即可,外国作品要求写出作曲家国籍。

(1)《梅花三弄》 (2)《夜深沉》

(3)《牧童短笛》(0﹒5分)-----------贺绿汀(0﹒5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