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长乐郑和下西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23:43 作文素材
长乐郑和下西洋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郑和下西洋

第三单元第2课《郑和下西洋》教学流程图

篇二: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

1、背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

2、目的:(1)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2)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为宫廷购回奢侈品。

3、经过: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郑和下西洋历史评价:1、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2、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

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4、局限性;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而不计经济效益,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长久。

废止了远洋航行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都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下西洋的隐藏目的: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出了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外,还有一个隐藏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则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等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这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1.炎黄时代

东:东夷部落

南:苗蛮部落

2.商

东:东淮

南:南楚

西:西歧

北:北燕

3.西周

北:严允、犬戎

4.秦

西:月羌

北:匈奴、东胡

5.西汉

南:哀牢

西:西羌、乌孙、康居、大月氏、安息、大夏、大秦

北:匈奴、鲜卑

6.东汉

西:发羌、乌孙、康居、大月氏、安息、大夏、大秦

北:匈奴、鲜卑、夫余

7.三国时代

东:山越

西:乌孙

北:鲜卑、羌胡、乌丸

8.隋

东:琉球

南:濮部落、昆明

西:党项、宝髻、附国、女国

北:突厥、悉、契丹、室韦、靺鞨

9.唐

东:琉球、高丽、新罗

南:南诏、望部落、真腊

西:吐蕃、葛逻禄

北:突厥、回纥、室韦、渤海

10.五代十国

东:琉球

南:昆明、牂牁、大理

西:吐蕃、党项

北:契丹

11.北宋

东:琉球

南:大理

西:吐蕃、西夏、西州回鹘、黄头回鹘、哈拉汗国

长乐郑和下西洋作文

北:辽国、斡朗改

12.南宋

东:琉球

南:大理

西:吐蕃、西夏、西辽、畏兀儿

北:金国、克烈部落、蒙兀儿、室韦

13.元

东:琉球

南:暹国

西:窝阔台汗国、西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白帐汗国、金帐汗国、青帐汗国、失必儿汗国、莫斡勒家族

14.明

东:琉球

西:亦力把里汗国

北:瓦剌部落、鞑靼部落、黑龙江女真部落、海西女真部落、建州女真部落

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称为“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做“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朝鲜古代就是“高丽国”,隋朝和唐朝还多次越过鸭绿江攻打高丽。

日本古代就是“扶桑”,小说中很多吧,扶桑武士,忍者

这些都是中国周边国家,其他国家因为和汉语差距很大,古今名字翻译过来各不一样故不好罗列....

..

三司:

三司是明朝地方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的合称。1376年,朱元璋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或称都司,掌管地方的军政。三者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中央相关部门。

五军都督府:

明初军事改革的产物,由原来的大都督府而来,洪武十三年(1380),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军府,分领在京的除亲军外的各卫所和在外的各都司。五军都督府只能管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帅军队。兵部负责军官的选授,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在则在皇帝。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并承旨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到原在卫所。

锦衣卫:官署名,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太祖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特令监管刑狱,赋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除了负责侍卫、密缉导致奸佞之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该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明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的特点: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理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把中央的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的权利空前提高,秦汉以来丞相制度从此废除,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最终以皇权的胜利而告终。

2、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相互牵制,大权统归中央。

3、军事上:明太祖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4、法律上:明太祖制订《大明律》,《大明律》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了经济立法,同时主张量刑的“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5、特务统治上: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监视、侦查官名的不法行为。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

6、科举上:实行八股取士。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的进步性和消极性:1、进步性:起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稳定和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

2、消极性: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全国的统治最大限度置于一人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这从根本上预伏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严惩贪官和节俭: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经对他的大臣们说过这样一番动感情的话:“从前我当老百姓时,见到

篇三:郑和下西洋

一息间灿烂消失在向西寻求的路上

曾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由于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西欧一些勇敢的航海家在蔚蓝的大海上上克服千难万险,追波踏浪,开辟由欧洲前往亚洲、美洲等地的航路。

他们起初规模很小,后来有无数的后人追寻他们的足迹,纷纷探险,规模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历史上称“新航路开辟”。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逐渐富有,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衰落;世界各地文明由孤立开始走向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各地商品互通有无,丰富了各州人们的物质生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大约在同一时期,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也有一场航海活动,它在海上的规模足以让世人惊讶,其影响虽不及新航路开辟,但在东南亚地区作用不可低估。那就是郑和下西洋。

现在让我们追溯历史,去了解宝船队七下西洋的事迹,去了解统帅船队的那个人,那个身材高大,有远见的宦官,他的名字叫郑和。

郑和,生活在云南昆阳的一个小乡村里,这里恬静怡人。他的祖父和父亲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如果没有特别的意外,郑和的生活无忧无虑,过着一般人的生活。可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1381年,明朝皇帝朱元璋派30万大军来云南清剿元朝残余势力,郑和在战乱中被明军俘虏,一声刀下,他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他要在明朝皇宫里度过他的一生—宦官的人生。在14岁那年,他被带到了明朝的都城南京,他的主子是一位个性强悍,有着熊熊野心的王爷即燕王朱棣。有朝一日,他将赏赐郑和,让他成为明朝最有

权势的人之一,也让他在世界海洋探险的历史中留下灿烂的一笔。 1402年,朱棣如愿以偿地攻克南京,将他的侄子赶下台,史称“靖难之役”。郑和一直跟随左右,以他的机智助朱棣立了大功。作为赏赐,朱棣封他为宝船队的大统帅,由他坐镇统领。至于朱棣为何派人下西洋,据《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大概主要的意思是说,去宣扬大明朝的国威,与异邦友好往来。

提到西洋,在明朝西洋是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1405年7月11,郑和带着朱棣的雄心,率士兵两万八千多人,造身长44丈大船62艘从苏州刘家河出发,远远望去,像一座水上城市,在这些船的货舱里,装满了让异邦人艳羡的最上等的中国特产:有成吨的精美丝绸,有各国被视为珍宝的青花瓷器。这无疑能证明大明帝国的国力。郑和将要面对的是未知充满变数世界,但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航行过程中,所见各国风情我们可以从马欢写的航海日志中阅读到,日志开阔了明朝人的海外视野。在穿越马六甲海峡时候,郑和遇到了狂风暴雨,船队很担心被风浪卷入海底。但郑和决心坚定,不畏困难,化险为夷。可前方有出现新的威胁:那就是凶横的陈祖义海盗。陈祖义经常洗劫来往的船只,对郑和宝船更是垂涎三尺,欲抢劫,可最终敌不过郑和船队,郑和船队生擒陈祖义,回国正法。海峡一带恢复了太平,赢得当地人们的尊敬与信赖。与此同时,郑和还设置了贸易站,后来成了东南亚华人聚集区。路过锡兰,那里处于战乱,郑和并没有像西方探险者那样趁火打劫。而是和平示好,可当地领袖却以为郑和不怀好意,郑和也不能容忍那里的混乱,帅船队攻伐,赢得一段的太平。后来去了印度的古里,这座城市被称为“香料之城”。估计郑和去交换上层

贵族要使用的香料。第一次下西洋,郑和凯旋而归,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可是在第六次出使西洋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倾心于朝贡贸易的朱棣驾崩了,儒家学派再一次抬头,认为大明帝国自给自足,就可以国泰民安,不需要对外贸易,因此反对出使西洋,新帝即位,同意了儒家学派的主张,以国库空虚为由,下令停止了下西洋的活动。不过此时的宝船队恰好完成了六次下西洋,与数十位统治者和国王建立了外交关系,对沿途67个国家做了详尽的描述。后来主张下西洋航海活动的派别又促使新帝坚定了第七次下西洋决心,所以才有了郑和因航海劳累过度在印度古里去世的历史结尾。 郑和的去世也宣告着中国的命运,从对外开放走向海禁,规模宏大的中国宝船队也随即消失在海洋探险上,犹如一息间灿烂消失在向西追求的路上。 不过宝船队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但郑和在世界影响力却并没有消失。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因而在东南亚地区,人们至今奉郑和为神明,可见郑和在海外宣扬的和平外交政策深得人心;此外郑和出使西洋后大量华人辗转迁徙到东南亚,与东南亚人民共同开发促进东南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因而凸显了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作用。

虽然600年前的中国还无法接受郑和,这位走在时代前面的人。然而今天的历史轨迹又仿佛画了一个圈,中国又重新向世界敞开了

大门,郑和终于得到了一位英雄应得到的肯定。

篇四:郑和下西洋

[1] 郑文彬. 郑和下西洋到过新加坡[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3,(03) .

李向飞,薛花. 郑和下西洋性质新探[J]. 才智, 2010,(21) .

赵新图. 郑和下西洋对明代工艺美术的影响[D]. 清华大学, 2004

郭晓勇.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及其中断原因[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

陈信雄. 重新评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A]. 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 2011 .叶真铭. 六百年前国际贸易硬通货——郑和下西洋与永乐通宝[J]. 安徽钱币, 2009,(03) .

[2] 卢建一. 郑和下西洋与海防[J]. 炎黄纵横, 2004,(09) .

[3] 陆静波. 郑和下西洋目的窥览——兼与于海明先生“浅论郑和下西洋的动因”一文商榷[J]. 水运科学研究, 2005,(03) .

[4] 施存龙. 郑和下西洋与马六甲和平友好交往——兼论痛失马六甲海峡航权教训[J]. 水运科学研究所学报, 2004,(04) .

[5]1405郑和下西洋[J]. 国学, 2009,(05) .

[6] 李向飞,薛花. 郑和下西洋性质新探[J]. 才智, 2010,(21) .

[7] 李新烽. 郑和下西洋与当代中国对非洲政策比较[J]. 西亚非洲, 2010,(10) .

[8] 刘兴杰. 从儒家文化角度解析郑和下西洋[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9] 于海明. 浅论郑和下西洋的动因[J]. 水运科学研究, 2005,(01) .

[10] 周杨. 从档案视角看郑和航海[J]. 广东档案, 2008,(01) .

[1] 施存龙. 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5周年——郑和下西洋是否到访和利用过新加坡[J]. 水运科学研究, 2010, (01)

施存龙. 郑和下西洋与马六甲和平友好交往——兼论痛失马六甲海峡航权教训[J]. 水运科学研究所学报, 2004, (04)

陆静波. 郑和下西洋目的窥览——兼与于海明先生“浅论郑和下西洋的动因”一文商榷[J]. 水运科学研究, 2005,(03) .

[2] 张彬村.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郑和下西洋[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6,(02) .

[3] 施存龙. 建文帝下落与郑和下西洋动因[J]. 水运科学研究所学报, 2004,(02) .

[4] 谈谭. 郑和下西洋动因新探[J]. 世界宗教研究, 2005,(02) .

[5] 夏劲,陈茜. 中西两种科学文化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比较[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6,(04) .

[6] 时平.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功绩[J]. 珠江水运, 2005,(08) .

[7] 郭兰英. 对郑和下西洋之目的及其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J]. 考试周刊, 2009,(21) .

[8] 钱志乾.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J]. 江西社会科学, 2005,(02) .

[9] 张锋. 郑和下西洋与明初对外政策探讨[J]. 海峡科学, 2010,(02) .

[10] 孙瑞友. 郑和下西洋与开辟新航路之比较[J]. 中学政史地(初中历史), 2006,(Z2) .

[2] 陆静波. 郑和下西洋目的窥览——兼与于海明先生“浅论郑和下西洋的动因”一文商榷[J]. 水运科学研究, 2005, (03)

[3] 施存龙. 建文帝下落与郑和下西洋动因[J]. 水运科学研究所学报, 2004, (02)

[4] 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郑和七下西洋[J]. 水路运输文摘, 2001,(01)

[5] 施存龙. 郑和名份及其“下西洋”考辨[J]. 水运科学研究所学报, 2004, (01)

[6] 韦振华. 郑和下西洋与中国的海洋文化[J]. 珠江水运, 2006,(S1)

[7] 卫太夷. 加赠郑和以“外交家”的桂冠[J]. 中国航海, 2005,(02)

[8] “三保太监下西洋”二三事[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1982,(02)

[9] 鹿军. 研究郑和下西洋的珍贵史籍[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1985,(03)

[10] 杨熺. 郑和下西洋航线的形成以及停航的原因[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1981,(01)

[5] 耿昇. 法国汉学界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研究[J]. 中国文化研究, 2006,(02) .

[7] 庄. 郑和下西洋史料[J]. 珠江水运, 2008,(06) .

[8] 时平.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功绩[J]. 珠江水运, 2005,(08) .

[9] 谢本书. 认识世界 发现世界——再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功绩[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

[10] 龚敏. 郑和下西洋对明朝与东南亚关系的影响[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2,(03) .

[1] 王致诚. 郑和下西洋的十大谜团[J]. 科学24小时, 2005,(11)

[2] 王劲, 李顺. 郑和下西洋与福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J]. 炎黄纵横, 2005, (01)

[3] 毛佩琦. 郑和的使命:天下共享太平之福[J]. 中国远洋航务公告, 2005,(07)

[4] 刘稚. 郑和与东南亚[J]. 今日民族, 2005,(07)

[5] 陈治铭. 郑和如何调节船员的航海心理?[J]. 社会观察, 2005,(07)

[6] 李二和. 郑和下西洋未解之谜[J]. 百科知识, 2005,(10)

[7]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知识竞赛试题选[J]. 海洋世界, 2005,(07)

[8] 王冬青. 论郑和下西洋与明成祖的威慑外交战略[J]. 江苏社会科学, 2005,(01)

[9] 唐文基. 明初的经济外交与郑和下西洋[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4)

[10] 刘重日.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四) “郑旋风”翩翩下西洋[J]. 中国经贸, 2004,(09)

篇五: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那是十五世纪初,明成祖的时候,34岁的郑和第一次受皇帝派遣(qiǎn),出使西洋。他率领的船队,海船那么大、那么多,在当时世界上是少有的。就说那大船吧,长44丈,宽1.8丈,竖立着9根粗大的桅(wéi)杆,挂起的帆要二三百人才扛得动。船上只工作人员就有1000人,其中包括管理人员、水手、采办、工匠、医生、翻译,还有400名士兵护航。整个船队由大小不等的海船组成,起上名字,编上船号,大小搭配,装配齐全,满载金银、丝绸、布匹、瓷器、铁器等货物。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载着2.7万多人,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上乘风破浪,这是多么伟大的气势!

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近三十年里,航海次数之多,路线之长,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船队从江苏太仓洌(liè)河出海,前三次往南经我国的福建、台湾,而后到现在的越南、柬(jiǎn)埔(pǔ)寨、泰国、马来西亚,再往西经苏门答腊、印度尼西亚,一直到了七五计划的西岸。第四次把路线延长到波斯湾口。第五次以后,航程就更远了,一直延长到非洲东岸。第七次是直接从南京下关出海的,一直到东非、红海一带。

当时的海上航行,白天看风向,晚上望星斗,靠我国自己发明的罗盘指示航向。船队每次来回,大约需要两年光景。出航时多在冬天,趁着东北风起,扬帆前进;归航时多在夏天,趁着西南风起,扬帆归来。船在海上航行,有风张帆,无风划桨。船上想有几十支大桨,30名水手分列两边,唱着雄壮的号子,有节拍地划动,真像最壮观的龙舟竞赛。这样安全快速的大船,受到沿途各国的欢迎,有十几个国家还派了使节,搭乘它到中国来访问呢!

郑和下西洋,发展了航海事业,扩大了对外贸易,促进了国际交往。它在世界航海史上,比起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还要早八九十年。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