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关于石膏像的好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20:29 作文素材
关于石膏像的好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第一次画石膏像

第一次

人的一生有许多的第一次,不知道“第一次”代表什么,也许是愉快的、幸福的,也可能是痛苦的、惆怅的,有些“第一次”很容易忘记,而有些“第一次”是刻骨铭心的。

第一次的哭声是我们给这个世界的第一份见面礼;第一次的笑声是我们对生活现状表示满意的第一个符号;第一次获奖让我们收获成功的喜悦,第一次失败让我们体味生活的曲折??有位作家曾经说过:“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前几天,我又有了一个第一次,第一次给石膏娃娃上色。

很偶然的机会,爸爸妈妈和叔叔在圆缘园茶餐厅聊天,而我闲得无事,妈妈见我不高兴,就说:“楼下有画石膏像的,去不?”(反正我也没事,GO吧!)

好多人在专心致志地画石膏像,因为看别人画起来都好简单,所以我认为这对我是小菜一碟,于是就挑了一个有很多凹凸部分的女武士。妈妈马上就说了:“这个可是很难画的,你第一次画就选个简单点的吧!”我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决定相信自己,画女武士。

我拿起了画笔,充满自信地画了起来。越画越觉得自己很棒,一切都是那样顺利,只不过没涂均匀而已。看,黑色的长发如瀑布般垂下,粉嫩嫩的脸上樱桃小嘴是那么可爱,美中不足的是都有小白点夹在其中。可这小白点儿很难补,补过了,还是会有些“余孽”,真是气“死”我了。正在气头上的时候,爸爸下来了,我的气差不多也消了。不过,被他们一“突袭”,女武士的脸上多了一颗“美人痣”。刚

把“痣”点没了,一支没洗干净的画笔又把女武士的衣服画脏了。我又发现凹凸部分还有很多白点,女武士被我搞得脸上粘“泥”,衣服上也粘“泥”,像刚打完仗一样。我终于意识到,逞强是不对的!

我觉得,以后强出头、瞎逞能的事还是不要做,如果不成功,可能还会被人笑话呢!不过,干事情保持这样一种冲劲是好的,让人做起事来更认真,事情也许会事半功倍呢!没想到这件事带给我这么多感想??

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第一次真好??

篇二:小学作文:科学玩石膏

科学玩石膏

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回首我们的学习生活,课堂上那点点滴滴的回忆就如同一串串跃动着的音符:有新鲜独特的学习方法,有充满诗情画意的难忘片段,有动手体验带来的快乐,有充满欢声笑语的幽默瞬间,更有发现创造的成功喜悦......

同学们,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窗口,让所有的灵感都停滞在我们笔尖,记录下课堂生活中每一个难忘而真实的瞬间,让这些身边的故事走近你,走近我,让它成为我们大家永远的感动!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上午。我盼望已久的科学课终于来到了,今天,科学老师教《玩石膏》这一课,还没等老师开口,同学们都纷纷争先恐后的拿出自己漂亮可爱的模型以及洁白无瑕的石膏粉,老师看到我们这么积极,也兴高采烈的教我们起来

老师首先把带来的用具发了下来,做石膏的用具有:石膏粉、模型、杯子、水、勺子。 老师叫我们先小心翼翼拿杯子去装适当的水,然后,老师和蔼可亲的叫我们拿出勺子舀够适当的石膏粉进杯子里,然后调起来,因为我们小组也是第一次做,经验不足,调的石膏浆不是水多了就是太干了,所以我们只好请熟练的科学老师来帮我们调。只见她一手拿着杯子,一手拿着勺子,熟练的操作着。科学老师不厌其烦地帮我们调好后,我们小组感激地说了一声谢谢,科学老师只是温柔一笑就走了,让人感到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看!多好的老师啊!

接着,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把调好的石膏浆舀进自己漂亮的模型里,等石膏干了就好了,经过一番努力,同学们看着自己得意的作品,而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也不例外,做完后,我给自己的作品又涂上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就显得更加漂亮了,同学们看了都赞不绝口呢!这就叫做“人见人爱”吧!

今天,我真是受益匪浅呀!

篇三:作文《答案》

答案

(简评:文章立意深刻,注意围绕“答案”在写,描写不多但很突出,词语新颖的搭配,使得句子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的外公,是一个怪人,他不喜欢便捷,舒适的城中生活。哎!他真不懂得享福!为什么?长年我的心中都追求着答案。

外公有一头灰白的短发,像土地一样棕红色的脸由于长年日晒而出现老年斑,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好似一片片湖泊,很瘦,明显小时候营养不良,长年劳作让他背驼了,手粗了。 他一辈子,就没少受苦,一个贫下中农供两个孩子读书,唯一的乐趣就是几支烟。按理说,他应该喜欢城市里享清福的生活。

终于,他的身体已经被劳累与吸烟带来的废疾压到了。他无法顺畅地呼吸,只能在床上艾艾叹气。我们把他接到了城里的最好的医院,挂了号。那么多年来,他第一次穿上了城里的衣服,吃上了城里的精致点心。

但我却看到他的表情是如此凝重、无助、迷茫,就像一个失了根的孩子。“你喜欢城里吗?”我问他。换来的答案只是一个充满苦涩的摇头。他没和我们说一句话,而是匆匆卷了药回到了农村。

外公不喜欢城里,为什么?我想知道答案。

一年后,我过年回农村探亲,与外公住在一起。出乎我的意料,他的脸上竟有一丝丝欢跃,皱纹也少了,而我们老屋后面的菜园子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些改变,又是为什么呢? 这一次,我要亲自寻找答案。

我坐在外公身边:“外公,你??是比较喜欢乡下吧。”“嗯。”外公点了一下头,轻咳了一下,拿着火钳翻着年糕。“你妈妈小时候啊,门口的那条河??”外公轻轻咳,吐出了往事。他突然间苦涩地一摇头。“可是现在,你们城里人已经不明白土地了哇。那些花花的东西没味,不晓得怎么用得哇!”

我一惊,转头看见了村路上的摩托车,呼呼一声没了影子。人是归属于土地的,我想。可是我们却在忙碌中少了农村菜园里的小清新。我们要学会在城里的生活中留一分农村土地上的纯真。

我低下头,看着脚下的土地,他们如此平易近人。

答案

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拼命学习,周六、日回家,过犹如放监一般的生活。除出去补习的时间、吃饭和睡觉,我每时每刻都捧着平板电脑追永不完结的美剧。

而每当我正沉迷于剧情,无法自拔时,奶奶总会走进来。奶奶探头到我身后,“这看的是什么呀!黑糊糊的一片。”我无暇顾及她说话的内容,只是点点头。奶奶又问:“这个星期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唉,你回来两天,老跑出去上补习班,和我聊会儿天的时间连五分钟都不到??”我仍是“嗯”“啊”地搪塞着。也不知是何时,奶奶总得不到我的答案,便离开了房间。

吃晚饭时,“明天有什么安排呀?要上补习班吗?上这么多补习班到底有没有用啊!”我吞下嘴里的食物,“你每个星期都问,告诉你又记不住,别问了!”我漫不经心地说。奶奶还是没得到我的答案,但也没再说什么。吃完晚饭,我又回到房间看电视剧。

每个周末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直到上个星期五,我放学回家。

我费劲地掏出钥匙,心里抱怨着奶奶怎么不来开门。我提着大包小包,笨重地挤进房门,高呼一声:“奶奶!我回来了!”不同往常,这次没有人回答我。我降低音调,又唤起了一声“奶

奶?”还是没有回答。不知怎地,我心里忽然有点慌张。放下书包,我快步走进奶奶的房间。高高大大的黑色椅背完全挡住了奶奶的身影,但我听见了报纸翻动的声音,这使我有一种莫名的喜悦。“我回来啦!”我大声说,黑色背椅缓缓转动,露出那个熟悉的身影。奶奶放下报纸,“回来了?明早要上补习班?”“对,十点!”“作业做完了?”“没有,还有一点。不过??”我逐一回答那些我曾经不愿聆听的无聊问题,奶奶满意地笑了,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和那五分钟。

或许以后每次回家,她都会问这些问题,但我将不再吝啬我的答案。

答案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有些时候,答案不是唯一的,也没有标准的答案,当我们找出一个答案时,也可以继续探索新的答案。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故事,老师问一年

关于石膏像的好作文

级的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大家都说像小船。只有一个同学举手说像豆角。因此,同学嘲笑了她,老师也批评了她,但是,月亮难道不像豆角吗?它还可以像各种东西。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不分对错,可以用想象力想更多。 平时写作业,练习册后总有一个参考答案,要对照着来批改自己当天的作业。但是我们不要忽略,这个答案也只是“参考”的答案,它不一定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比自己的好。

有一天晚修,我做完了数学作业,开始对答案。那天的作业不难,但我竟然错了三道题。不过我没有打叉,而是把参考答案上的答案用红笔写在一边,然后重新做了那三道题,发现和参考答案还是不一样。又做了几遍,接着成功地证明了参考答案一定是错的。我很开心,原来不是我做错了,是答案错了。感觉证明出参考答案的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合上作业本,偏头一看,发现同桌正在他那本正确的答案上“豪爽”地打着叉,一边大叫着:“怎么又做错了!”接着把“正确”答案写在一边,准备合上书,做下一项作业。我用笔指着被他打叉的几道题:“谁说参考答案都是对的!”他“哦”了一声,把叉改成勾,“就说怎么错这么多??”我眼睁睁地看着他把确实做错的题也打上了勾,只好再次告诉他:“我也没说你做的都是对的呀??你再看一下题行不?”在再次对题目的审视下,他终于做出了真正的正确的答案,我想,他现在也一定像我之前一样感到快乐吧!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答案还不如自己去探索。要相信自己,但自己的答案也不一定全是对的。有时,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错的那个。要用亲身的实践、探索去检验答案。

答案

我望着眼前的膏圆形像,不禁呆住了。温暖的橘黄色的光线笼罩着整个圆溜溜的石膏像,在画室里发光似的。

我拿着画板,上面架着一张被擦得脏兮兮的图纸。我起草了一遍遍,始终觉得这个球状石膏不应该是这样的,怎么看起来那么奇怪?我站起,的确是柔美的光笼罩着,但每当我坐下,却只看到一丝一点的微光照射在上面,下面全都是一片黑和灰构成的阴影。难道是我错了吗?答案又真正是什么?我很苦恼。我看向前面的同学,那个同学位置和我大致差不多,但是她画的球形却是老师常教的那种最完美的球形。这是正确答案吗?我很犹豫。我看向旁边的同学也是如此,他们不用观察的吗?难道我错了?

我不断地质疑自己的眼睛。我站起来,围着石膏不停地看,沉思,似乎都不是完美球形画法。这时,我那才刚上完幼稚园的弟弟就蹦蹦跳跳地跑过来画室,向我炫耀:“笨蛋姐姐,我都画完了。你看!”我不耐烦地抓过,他那画得乱七八糟的画纸,上面随意地画着一堆不同形

状的鸡蛋。似乎弟弟的画纸带给了我一点灵感与感悟,我离开座位,再次观察球形,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球形,拿着铅笔在空中比划着球的直径,哪儿是明暗交界线。果真,在不同的角度下球状是不一样的。答案或许不叫答案吧,答案不唯一吧。我迅速地在画纸上画出大致的线和球的比例,按照座位的角度观察画出原先的图形。上面是园的亮面的一部分,其余都是黑灰面构成的阴影。最后,那一副画被老师赞扬了,并且很好地被保存着。

虽然现在的我没有继续学习素描了,但是那一次思考,那一次画圆的经历看似不完美,不是老师的完美画法。没有答案或是不唯一的答案才是最完美的,角度不同答案也是不同的。这正是中国学生的弊端吧,答案不再只是答案,开放性的答案和观察很重要。

答案

我们总会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但我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这正如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方程题,解到最后几步才发现它竟是无解的。这便说明,任何事情并不一定都有答案。而有时候我们更不应该把所谓的“答案”强加在它们身上。

正如期中考试前的两个星期,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图像,并问我们如果作几条直线是否会有最大值。他还扶了扶眼镜并笑着对我们说,“如果谁能求出来,我把我的优盘送他。” 听到他这么说,我们整个班都沸腾了。我的心也抑制不住狂跳起来,二话不说,抓起桌上的笔及哗哗哗在纸上开始写了起来。顿时,整个班级突然就静了下来,听见的只有笔与纸摩擦的声音和风扇转动的声音。我几乎能感受到全班人都很想迫切算出答案的那种心情。

然而,我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道题中有一个点是不确定的,这样一来整个图形都无法确定下来,更不可能求得什么值。抬起头,我向四周望去,发现有几个人已经满脸笑容地举高了手,叫唤老师来查看他们的答案。顿时,一种暴躁感充满了我的心头。我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我面前的草稿纸。按开始的思路仔细检查一遍——对啊,这怎么可能会有答案呢?

直到老师大喊一声“停”,所有人来依次把注意力从课桌转到了老师身上。老师先是微微一笑道,“有多少位同学算出了答案?”回应他的,不足十人。我望着他们,内心充满了疑惑和不解。老师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打破了我的迷惑,就如一阵风吹走了我心中的雾霾,迎来了一片光明——“其实,这道题是没有答案的!”

我惊奇地看着他讲述着思考过程——我的思路竟与老师讲解完全一样。老师接着说道:“其实你们应该去质疑我的问法的,如果你们顺着自己的思路思索下去,我相信你们都会得出‘没有答案’这个答案的。”

经过这一节课,我想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答案”是不能强加或是强求的。只有顺着自己内心的方向去追赶答案,我们才能收获自己最淳朴、最真实的答案。

答案

(简评:只是开头结尾出现答案,主体没有点题,也没围绕“答案”去写。但是记叙简单,文字的表达特别优雅清新。故事本身很动人,领悟也很深刻,这些值得学习。记住,作文最重要的是围绕主题去写,主体要体现主题并要在主体中间点题!!!!)

这是学校每年一届的合唱比赛。每一个班级都精心策划着。对于初三的我们,是最后一次参加比赛,有不一般的意义。

我领了班级定做的裙子,上下打量,心中充满了种种期待。一奔回家,我便几下子打开行李箱,谨慎庄重地取出像礼服般别致的裙子,赶快躲进房间,急切地要试穿一下——很意外,这裙子挺宽松,可是显得自己很无精打采。我不免稍觉得沮丧:最后依次与大家登台演唱,多么想看到自己也能发光夺目一次呀!

这时婆婆带着惊异的目光走进我,看见从不穿裙子的我忽然“文艺”恬静了许多,她爽口提

出要为我的服装加工加工。

她庄严地紧皱着眉头,上上下下为我量了量尺寸,手里握着针线。然后她让我脱了裙子,她便坐在小凳上忙活起来。我看着她手上简单朴素的器材,心想着婆婆或许心中没有什么明确的答案吧?若是改得粗糙不合身,也不出奇。

那天的午日天空环绕着明媚浑厚的光晕,屋外小贩叫卖的声音响个没完,令每个人产生了睡衣。

已是午后近两点钟,我从床上爬起来,正要去客厅接杯凉水解渴。晕晕乎乎的我走到客厅,却看见婆婆仍然坐在茶几旁矮矮的小凳上,各种大小不一的针线在她有些发红又并不细腻的手指中一来一回穿梭??大家都还在呼呼大睡呢,我的心弦瞬间便拨动了似的,五味杂陈。 那时的我有感难言,默默等婆婆认真裁缝了三个多小时后,终于拿到了她十分满意的劳动成果。我捧着加工后和原来别无异处的裙子,半晌还特别困惑,为什么外婆尽管心底没数,却甘心为我操劳半天呢?她真的已有了答案?

渐渐我明白,事实上婆婆给我改初中的最后一件演出服,她并不清楚结果如何,但她有着对我最淳朴的爱,爱是不需要答案的。

那一时刻的我被 沉甸甸的幸福感紧裹着。为爱的人付出,不需要猜疑有什么回报,我们的心中便已经有了答案。

篇四:作文课堂

[作文课堂]细节描写的训练

点击数:2758 次 录入时间:2010/8/9 17:02:00 编辑:lihuan0206 [宣传赚点] 细节描写,就像是绘画中的写生。

一尊石膏像放在前面,写生水平高的作品,居然画得与那个模特一模一样,无论比例、形状、质地还是阴暗。水平低的写生,则不是高了,就是瘦了,不是轻了,就是重了,反正不像,不美。

训练细节描写的办法,就是放一样东西给学生写生,不同的是不用铅笔、画纸,而用文字、稿纸。

细节描写是一切描写的基础,就好像素描是一切西画的基础一样,学会了细节描写,则将来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都不在话下,就好像素描底子深厚的学生,再学习水粉和油画就不难了一样。

细节描写的训练最好有模特。模特可以是一件物件、可以是人体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人,当然,还可以是一个动作过程或者一个场面——如果学生的细节描写已经进入更高的境界了的话。

细节描写并不难,如果描写主体能够运用自己的五官清晰地观察对象的话。

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细节描写和绘画写生有一点不同之处的,那就是细节描写可以运用想象和比喻,而绘画不行!这也就是语言文字表现力区别于美术中形象色彩表现方式的地方。从文艺分类的角度看问题,文学的“写生”似乎比美术的“写生”要容易一些,因为文学的写生有些“写意”的成分,而美术的写生却是实实在在地写实。

其实音乐也是可以“写生”的,只是她的表现力和表现方法更为特殊,因此也就更为了得罢了。

我曾经出过几个细节描写的题目请同学们练习,似乎都完成得不错。 下面,请欣赏三篇细节描写。

第一篇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作品,结构严谨、用词确切。

中篇是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品,想象丰富、天真烂漫。

下篇是中学生的作品,感受细腻、描写真切。

“呼吸之间”是在多次实物文学写生的基础上,我给学生的命题作文,就是说,这个学生写的“呼吸之间”不是当场的“写生”,而是脱离了实物的细节描写。他之所以写得如此美妙,是因为平日的作文写生已经培养起了他的观察习惯或者说本领,因此在没有实物的前提下,他也能运用储存于大脑中的记忆完成老师布置的细节描写作业,也可以说,这个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观察和写作这条锁链。

它们都是认真观察和体验的结果,都登上了描写的殿堂。

我的左手小手指

大学一年级 秦敏

它光滑、纤细。在这小指上找不到岁月的刻痕与风霜的洗礼。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着新话的生命力。让人看了忍不住想说:“年轻真好!”

细细看来,小指肚上的皮肤明显地要坚强一些,指关节也比较突出 —— 这是一双经过长久钢琴训练的手。对,一定是的,因为这只保养良好的年轻的小手指居然没有留上一丁点修长的指甲。

小指的指甲极短、极整齐,没有涂抹美丽的指甲油,没有戴上眩目的甲环。这好像与细洁的、散发着欧莱雅保湿露幽香的手指有点不相协调。就仿佛一连串优美的音符,没有根据你的意想继续演绎,而是嘎然而止,以一个朴素的元音结束。

指甲盖上的“小月亮”很小,小得几乎已经快要隐去。看来,它的主人最近睡眠比较糟糕。也难怪,正值考试时间嘛!

小手指外侧的关节处有一点新鲜的圆珠笔油墨,没准,它刚刚或者正在经历着紧张的考试哩!

祝它好运吧!

小橡皮

小学 六年级 吴 俊

我做完作业,疲累的目光注视着散在书桌上的书本和文具,落在了一块伤痕累累的土黄色的东西上。啊,那是我的橡皮。它已经伴我学习半年多了。

它是长方形的。喔!不,它已经被我用得成为椭圆型的了。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这不是星云图吗?和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上的图样差不多,怎么跑到我的橡皮上去了?啊?那不是世界地图吗?上面有蓝蓝的大海,黄色的陆地,绿草如茵的大草地??

我把橡皮翻了个个。一只“佳菲猫”呈现在我眼前。大大的眼睛,那黑色和黄色交错的绒毛,那像阿凡提的胡子一样向两边翘成的月牙儿的形状,真是越看越可爱。这“猫”是我在上课时用铅笔尖一个眼儿一个眼儿戳成功的。再看看橡皮的侧面,有一处被我不小心划了一道裂缝,用手一掰,就象一条“大峡谷”。

我用橡皮擦了几个字,一条橡皮屑粘在了橡皮上,另一条橡皮屑留在了本子上。我把橡皮屑放到手心里,仔细地看着,看着,觉得它像毛毛虫似的越看越恶心。

虽说这橡皮屑十分恶心,可这个橡皮能力还是不错的。用它擦铅笔字可干净了,几乎不留一点印子。

呼吸之间

初中一年级 竹源

我用足九牛二虎之力吸了一口气,只觉得一股寒流直入口中,掠过嘴唇,在轻微的震擅

之后,被牙齿挡住了归路。

这股气流顽强地从牙缝中直入,牙齿凉丝丝的,好像被那股涌进的、直入的、无懈可击的力量震颤了。空气与上颔进行了剧烈磨擦,放慢了速度,转变了方向,对准了气管。 当小部分空气触击舌尖时,卷走了舌面散发的热气,热气与空气中的水气使得舌面冰凉而湿润,那种感觉使人想到晶莹剔透的雪花落在皮肤上,我立刻闭上嘴,迅速把头闷进水中。 好像那股气流止息了,只感到血液在涌动,气流顺着气管直入肺中。空气中的氧气被吸收入肺泡,红细胞立刻得到了氧气,经过体循环涌入心脏。

我听见了心脏的猛烈跳动,感觉到了太阳穴的剧烈膨胀,因为我屏住了气。

我感到血液循环加速,心脏跳动加速,太阳穴膨胀加速,我仿佛越来越轻,如雪花,如鹅毛。我急于抑制自己,让自己心平气和些,但是血液在“呼喊”,红细胞在“抗议”,心脏在“反抗”,太阳穴在“示威”!

“坚持住,闷水就是如此!”尽管我尽力这样想,但我仍感到十分不适,我想自己一定面红耳赤了吧。

不久,忍耐性被攻破了,一鼓气流反馈出来,不同的感觉,热乎乎的,像空调逆转的暖风,带着湿润的水,以及大量的二氧化碳从气管之上,通过前额改变风向,让牙齿洗了个蒸气浴。暖哄哄的,舒报极了。

直至唇舌,呼出了那股余热,我感到,水里的气泡不断地上升,太闷了,水中似乎充满了二氧化碳——我忍不住了,终于伸出了头。

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用以上这种细节描写的方法让学生去刻画各种各样的事物,如被刻画得乱七八糟的课桌、一个卷曲的头发丝、一张发黄的、有着褶皱的旧照片、破旧的手表、破烂的鞋子等等。那一定是很有趣味的。

为什么在选取刻画对象的时候,一定要用陈旧的,甚至于破败的东西呢?

因为在陈旧的和破败的物件上最容易找到历史的陈迹、旧日的风光和复杂的故事,也更容易构成文学描写的素材。学生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对今后的艺术思维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五:关于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的建议

关于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的建议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破解写作

教学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必须加强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写作基本

功,我认为包括以下几种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能使学生观察

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驾驭语言的能力——能使学生准

确、生动地用语言表现生活、表达情感;记叙、说明、描写、议论、

抒情的能力——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学生写不好

作文,正是缺失这些能力。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就是针对提高学生

这些能力加以系统而科学的训练。笔者认为,最有效的训练方法,

就是“写生式写作训练”。

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一文中说:“学习图画,

先要描写耳目手足的石膏像,叫做基本练习,学习阅读和写作,从

普通文入手,意思正相同。”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叶圣陶先

生引用了罗庸先生的话:“国文教学似应采取图画一课的教法,教

学生多写生,多作小幅素描,如杂感短札之类??”叶老的意思,

就是要把美术中的“写生”教学理论引入写作教学,让学生观察静

物、动物、建筑物、生产制作程序、旅游景点、人物、情境,再用

语言描摹下来,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写

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笔者非常认同叶老这一观点。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努力实践叶老

的思想,把写生引入写作教学。为了能系统而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写

作基本功的训练,我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从三年级学生开始,可

以按照下表对学生进行写作基本功训练。

我想只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写作教学便会进入

“柳暗花明”的境地,学生(甚至是国民)的写作水平就能大幅度

的提高。当然,这个建议只是建议而已,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

正确与否,还须请教广大同仁和大方之家。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