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聆听旋律四句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2:36 体裁作文
关于聆听旋律四句诗体裁作文

篇一:聆听诗歌的律动

聆听诗歌的律动

古诗词是千年的佳酿,品之令人陶醉;是清澈的甘泉,饮之令人心旷神怡;是天籁之响,闻之令人豁然开朗;是禁得住岁月考验的永远时尚的长卷,览之能启迪人们无限的才情。

走进古诗词,顺境时可以锦上添花,逆境时可以雪中送炭。走进古诗词,孤独是一种意境,寂寞是一种享受,惆怅也不失一种潇洒。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诗歌的律动。古诗词不仅可以用流行歌曲包装传唱,愉悦心情;更可以恰当运用到作文中去,增加文采。

从《诗经》的苍苍蒹葭到苏子的皎皎中秋月,邓丽君演绎《在水一方》,让更多的人们熟悉了这个对伊人苦苦追求的执着身影;王菲翻唱《明月几时有》,让更多的人们欣赏那轮天涯共此时的圆圆明月。

有人在明月下思念亲人,也有人在月下惋惜、哀怨,夜不成寐。这就是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李煜。曹颖和王斑演唱的李煜的《浪淘沙令》、《虞美人》,曲调比较现代时尚,学生容易接受。

浪淘沙令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悲苦愤慨兼悔恨。他身居囚屋,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李煜思念故国江山之情让我们无奈叹息,而一般青年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又怎一“愁”字了得?邓丽君演唱的歌曲《月满西楼》,歌词即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写与丈夫别后,作者于清秋时节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见大雁飞过又引起遐想,盼望大雁能从赵明诚那里给她捎一封锦书来。但她的希望落空了,她的心情更加苦闷。下片写作者相思愁苦之情无法消除。先写眼前景物,用自然现象暗喻愁情的深重和无由排解。接着写夫妻分居两地,但相思之情,离别之恨,却是一样。结尾三句,进一步表明(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关于聆听旋律四句诗)相思的愁苦之情无法排除。

让我们暂且抛开小女子的卿卿我我,去欣赏适合关东大汉执铁绰板高唱大江东去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其歌词即《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上片写古来多少英雄是非成败,犹如大浪淘沙转眼成空。它不仅是作者追溯历史后的结论,而且是他对待自己历尽坎坷人生的达观态度。

下片“白发渔樵”是通晓古今、博学多识、知权达变的高士,他把古今多少英雄的是是非非、成败荣辱都化作可助酒兴的谈资;在笑谈之中,纵论古今,品评人物,其旷达和豪放可以想见。这正是作者的性格和人生理想的反映。

时间匆匆,让我们从《三国演义》快快走向《红楼梦》。《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的十二支曲子预示了书中人物的结局,《枉凝眉》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枉凝眉 曹雪芹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当然也有红学家认为这两人应该是史湘云和妙玉。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阆苑,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仙葩,仙花。“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与其枉凝眉,不如让我们高唱弘一法师的《长亭送别》。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1880——1942),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1905-1910年在日本学习西洋画和音乐,归国

后1915年他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时作《送别》,1918年39岁时剃度为僧,法号弘一。《送别》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编成新的歌曲。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古诗词诗化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浓浓的诗意。方文山化用古诗词,运用古诗词意象,以古典语言入词,成就了周杰伦。

东风破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全词呈现的意境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如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中那种淡淡哀愁极其相似;歌词中多处可以捕捉到的古典诗词,词中出现的多种意象,如灯盏,琵琶,如琴音,如枫叶,如篱笆,如古道,如漫草,都可以联系到古典诗词,都透出一种典雅之美。

这些歌曲让我们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不仅因为其优美的旋律,更因为其传神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在作文中,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引用、化用古诗词,又会有什么效果呢?

妙用古诗词,为作文添彩。

妙引古诗词名句。可以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诗词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二00三年高考题有一篇满分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取题自宋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最末两句蕴意深刻,考生以它为题,形象地说明了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当然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如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二00五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08年湖南卷《彼岸,灯火阑珊》直接用了三个段落来展示——

“中庭月色正清朗,无数扬花过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到朦胧之美。

“合掌白莲花未开,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婉约。

几句诗词让读者也禁不住跟着呤诵起来,可见在作文中恰当的引用名家的诗词,威力真是不能小瞧。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20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记漂亮有力的“豹尾”。 古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大量、多处的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充实文章的底蕴。整段引用的如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以此作为文章情感和义理的载体。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

08上海卷《细微深处》在开篇就完整地引用了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传诵千古的诗篇在细微深处传达出满腔思乡情怀。“临发又开封”这个细微的动作直接就将读者带到了文章的意境中。

化诗词造妙句,仿诗词写新章。化用、仿用古诗词能言我所不能云之言,传我所不能道之情,或者传达的更巧妙,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004高考江苏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上邪》是一首凄美的爱情绝唱,作者将其中的一些字词稍微改动,就

成了焦仲卿写给刘兰芝的真情表白,让人能够更好的感受他们动人的爱情。

再如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这样一段:

夜来幽梦忽还乡,水汪汪,捕鱼忙。四寂无声,惟有馨风凉。料得年年思家时,明月夜,芦苇浜。

很好地仿用了苏轼《江城子》的下阕。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看看这凄凉的短松冈,唯有自己“形影相吊”,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愁肠寸断!而对“家”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乡乡亲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劳动场面,相对于自己身边的“四寂无声”,唯有无限的思念了!

仿用、化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使文章文采斐然。

08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品江南》——

凭着对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豪情的历史味道。金鼓齐鸣,战号吹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也曾气宇轩昂,也曾金戈铁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缱绻。斜阳草树,寻常苍陌,挥之不去亦有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这些文字后面部分化用了辛弃疾的《永遇乐》,作者将他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

用诗文创设妙境。古诗词作者大多善于营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拔动读者的心弦,引用或化用这些词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写我之性灵,增添文章的神韵。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秾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落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人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

这段文字选自辽宁一高考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文章撷取白居易《忆江南》、欧阳修《喋恋花》及《红楼梦》中黛玉的诗句,紧扣话题,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有的繁盛美丽,有的满目凄凉,昔日之花与今日之花相对照,历史之景与现今之景相衬托,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所以,作文时多尝试诗词入文,才能使文采斐然,典雅蕴藉,神韵俱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熟读、了解、积累诗词是基础,否则谈不上应用。这就要求我们扩大阅读面,在课外多多接触唐诗宋词。在平时的阅读中,把学过的诗歌分一下类,如哲理诗,写景抒情诗,言志诗等,对我们的应用也是大有好处的,分的具体,记的深刻,用时自然灵光频现,信手拈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品位,陶冶我们的审美情趣,健全我们的人格。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语文。时时步入古典诗词的世界,多多汲取古典文学的精髓,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最后让我们以《中华诵》主题歌作为结尾吧:

篇二:倾听诗歌的声音

倾听诗歌的声音,感受诗歌的魅力

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古人常以“诗言志”。而现代诗是最具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它的情感的抒发主要通过所选的意象及诗的节奏来表达。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要使学生有所得有所益,首先要创设氛围,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品读诗歌,让学生在解析意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在拓展比较中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抓住朗诵环节,让学生融入其中体会诗情,由此使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有所收获,现代诗教学也就变得吸引学生充满情趣。

中国是诗的国度,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从两千多年前《诗经》、“楚辞”的薄发,经唐诗、宋词、元曲的冶炼,再到20世纪以来现代诗的发展,积淀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哺育了一代代士子学人。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古人常以“诗言志”。而现代诗是最具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它与旧体诗不同,没有严格的字数、平仄限制,它的情感的抒发主要通过所选的意象及诗的节奏来表达。

小学六年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正气歌。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 听读:创设氛围,动情初读。

“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创设良好的诗的氛围是诗歌教学的前提。这可根据不同的诗用不同的方法,播放影片、古诗导入、歌曲联想等都是不错的。例如艾青的《苏武牧羊》,就不能不先介绍其作者及写作背景,这样,才能将学生带进那个特定的年代,再趁时听听录音范读,就能初步感受到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悲怆深沉还是激愤昂扬,不必急于分析或是虚情假意地朗读。

最初,也许学生只能听出诗语速的快慢,可再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拿出笔,标注重读音节及节拍的划分,即节奏的划分。节奏是诗人根据内容的需要对语言所作的精心组合,也是诗人思想感情发展变化在诗中的体现。节奏是感情的外在表现,感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一般说来,诗人要表现轻松愉快的情绪,诗的节奏就明快朗畅;要表达激愤昂扬的感情,诗歌的节奏就急促有力;要透露哀怨悲伤的情调,诗歌的节奏就低沉缓慢。所以说,把握好诗的

节奏,便是把握住了诗人的情感。只要明确了本诗的节奏,就容易读出诗情。请几位学生根据他们划分的节奏试读,其他学生评判优劣并说明理由。大家一起讨论:为何重读在这个词而不在那个词?为何停顿应划分到此?其实,探究出这些问题此诗已读懂大半,因为那跟诗的主旨及情感表达有紧密联系。如《我爱这土地》中的“愤怒的河流”,要读出“愤”意,“愤怒”一词就要重读。“无比温柔的黎明”这句的声调就应处理得略低而轻柔。本诗第二节蕴涵着深沉的爱国情感,应读得实沉而略显哀伤。

学生通过听、标、议三个环节,已对本诗有个完整粗浅的把握,无论是齐读还是个别朗读,都颇具有诗的感觉。一首首现代诗不再是陌生的文字,而是一支支跌宕起伏的歌曲,一幅幅旖旎优雅的画卷,一条条澎湃磅礴的江河。与文本有了如此亲切自然的接触,多少有了些共鸣,这时的读才是真情实意的读,不再是装腔作势的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重视诗歌的朗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要求,以读带思,是学生在朗读中获得各种美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通过阅读还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培养阅读兴趣。

二、 品悟:浅斟低吟,感悟意韵。

在初读的基础上再细读,引导学生反复推敲咀嚼赏析字句,探究体味关键字句中含蕴的丰富内容,生动形象的画面,高雅的意境和所寄托的深邃的思想。这个部分是诗歌教学的核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在现代诗中,诗人主要从自然以及生活中选取物象于作品中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这些物象杂有诗人主观色彩,这些物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象。但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情感隐藏在意象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乡愁》一课时,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所有意象,然后结合课前预习及所读体会,找出最能表现本诗情感的主要意象及本诗情感。学生很快找出其中的一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很有特色又令人难忘,它会让人想起作为“乡愁”这种抽象情绪的对应物,他们具体生动地表达了伴随诗人一生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以及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所以理解诗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2、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诗歌中的世界已不同于实际生活中的客观世界,他们总是经过诗人有意无意的“改造”,投上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要理解诗人的感情,首先得进入诗中的世界。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一味地讲解,生怕漏掉一词一句。这样一来很容易把诗词中的韵味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完全占去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而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意境进行合理的填补或扩充,丰富原作的内容,从而深刻领会原文。例如在教学何其芳的《秋天》,学生在读到第一节“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篱笆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时,教师就适时的提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诗歌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经过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

诗歌创作中有布白艺术,那么,诗歌教学中也应有布白艺术,要留无穷想象于学生,让作品这颗种子在学生的心中长成树木。因此,教师的讲解应有节制,语言要有分寸,不能绝对化,贵在有启发性,以诱导学生创造性地描画自己想象中的图景,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分析关键难解字词句。例如在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文时,“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句就值得深思,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既要“歌唱”,特别对自己挚爱的事物进行歌唱,我们喜欢用甜美嘹亮的嗓音,但艾青为何要用“嘶哑”的喉咙呢?学生随口能回答出:“太累了。”累了还要唱,哪怕从口中喷射出血丝来,一直到死了。这么一追究,就容易理解诗人对民族的挚爱及献身精神。还可揣摩“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一些客观物象在诗中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的分析,学生不难体味诗人深沉的爱国之情以及当时的历史现状。

4、学习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含蓄美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诗歌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第一节“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中“柔软得像一片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突出声音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特点,营造了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诗人所向往的那个“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当然,对于初学现代诗的学生而言,不宜挖掘过深过多,否则,会打击他们学诗的兴趣。

三、 比较:拓展阅读,合作探究。

诗歌的学习,必须是在“不求甚解”的量的积累中,在不断的熏陶中寻求质的突破,以典型的模糊思维方式,最终达到对诗境的“感悟”。 诗歌常常以意象的联结、转化和综合进行运演,它属于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常常带有模糊性,这种模糊性给诗人与欣赏者留下了广阔的自由天地。因此,在充分赏析课文的同时,不仅仅囿于“这一首”,选择内涵或意象与课文相似的诗,借诗作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穿针引线的目的,充实阅读量,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将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容的《乡愁》,泰戈尔的《纸船》与冰心的《纸船》都摆在一起赏析,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同样的题目可以写不同内容的诗,相同的情感,由于作者的年龄阅历不同,选择承载情感的意象也不同,表达方式也将有所差异,读起来诗的风格也不同。

当然,诗歌阅读量的积累,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然而课内有意识的引导与介绍,必然会将学生引向课外的自觉阅读。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后去查资料的习惯,找出类似的材料,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尝试利用已获的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评头论足”一番。只要求作简单分析,既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性和学习热情。

四、 朗诵:配乐朗诵 ,深情演绎。

诗歌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的魅力和意境是和声音分不开的,是和其节奏韵律或内在的音乐性结合在一起的,甚至和其“语感”、“语调”和“语气”都有一种不可分离的联系。我们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念诗”或朗诵诗,才能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诗歌的那种直接进入人心的力量。在一个单元的可组织一次“我喜爱的诗”朗诵比赛。学生可以自选诗歌自配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达到自我与诗人完全合一的美妙境界,学生心灵上产生了共振,才能得到一种真正的艺术感受。

五、 仿写:模仿写诗,学以致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这种写作是带有模仿借鉴性质的。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就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可就例诗进行整段仿写。仿写时要注意借助联想、想象、比喻、排比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教师可以将诗歌的知识作简单总结,指导学生具体仿写诗歌。余光中的《乡愁》是一个非常好的仿写对象。形式简单韵律优美。诗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感情逐层加深。诗歌的结构寓于变化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结内的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教师也可以自创诗歌给学生参考,直观的模式给学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当然,现代诗歌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鉴赏诗歌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等始终是现代诗歌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尤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的文化底蕴、文化修养得以提高。

篇三:口语交际 仿写句子

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仿写句子:

1.(2010·重庆市綦江县,4分)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两句。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2.(2010安徽省,4分)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初中毕业前,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3.(2010·江苏省南京市,8,2分)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 ,有的灿烂盛开。

4.(2010·浙江省杭州市,3分)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连贯的话。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真实的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着的:在商界中,你付出智慧,你会发现财富的大门是虚掩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0·湖北省襄樊市,2分)根据语境仿写句子。(2分) 欣赏是一种领略,欣赏也是一种收获。欣赏日出,自然会在日出的喷薄中感受向上的力量;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领悟博大的胸怀;_____,__________ 。

6.(2010·湖北省黄冈市,3分)《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校刊中一个随感栏目。这些作品是由平常事物而生发情趣,蕴含丰富,语言精练,深得同学们喜爱。下面是其中的两则,请你认真品读,然后仿照它的写法,自选事物,创作一则,并在其后的方括号中写出所蕴含的道理。 其一:石灰石——别人向你泼冷水,你却更加热气腾腾。[专注事业(学业),

坚守热情] 其二:拖拉机——出一丁点力,便大喊大叫。[嘲讽自吹自擂的人] 我的创作: ___——_____,__________.。 [ ]

7. (2010·四川省内江市,4分)仿照例句句式,另选一个话题,写一个句子。

例句: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8. (2010·湖北省恩施自治州,5, 2分)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______,______,_______。

9. (2010辽宁省锦州市, 2分)在下面的横线上仿写加点语句,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

琴声悠扬,在静静的夜空中,一会儿如缕缕花香,拂过人心;一会儿 ___ ,_____ ;一会儿 _____ ,_______ 。

————————,———————,————————,——————。

10.仿写:(2分)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并且给人类以深刻的启迪。

我喜欢斑羚,因为在种群面临灭绝的时刻,它们能够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生命为下一代开辟生存的道路;我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第一单元 成长的烦恼

1、请你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比如说: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 2在生活中,你都怎样解决烦恼?(列出三点)

——————————————————————————————————————— 3.“烦恼”,不是我们中学生的专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曾慨叹过,请你念出一首有关“烦恼”的诗歌或名句,友情提示:不一定要出现“烦恼”这个词语。古今中外的都可以。

——————————————————————————————————————— 4.我们学校的医务室门上挂着这样一个牌子:学生心理咨询辅导站。这个名字不太含蓄,你能给它换个名字,让同学们喜欢又符合它治病的特点呢?

——————————————————————————————————————— 5。 小A是你班的插班生,因为性格内向,一直没有很好地融入班集体,他本人也比较烦恼。请你写一段话帮他化解烦恼,争取说得入情入理,语言得体,让人信服。

——————————————————————————————————————— 第二单元 黄河,母亲河

6.写出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 7分别写出两个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

8写出两个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

———————————————————————————————————————

9.了解黄河忧患,关注黄河,保护黄河。

(1)黄河的现状:

————————————————————————————————

(2)治理措施:

————————————————————————————————

(3)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

第三单元 我也追“星”

10.请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名人传记,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 11.现实生活中有不少青少年盲目追“星”,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 第四单元 戏曲大舞台

12、戏曲主要是由___、___和___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

宋杂剧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

13、行当: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生”是除大花脸及丑角以外___角色的统称(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___角色的统称(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净”,俗称“___”,大多扮演性格、品质、相貌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包拯—大花脸、曹操—二花脸)。

“丑”,扮演___,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14.特点:“___——没有实物的表演”。

15.我国戏曲讲究用“___”四种艺术手段和“___”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16.说出几个戏曲中的专用名词。___,___,___。

17.填空

(1)___———中国戏曲之母

(2)___(《玉堂春》)——中国国粹,被称为“___”

(3)___(《天仙配》)——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具有___。

18.京剧旦角流派:

梅派(___)程派(___)荀派(___)尚派(___)

19.脸谱:

(1)红脸含褒义,代表___(2)黑脸为中性,代表___(3)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___(4)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___(5)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___ 20.中国戏曲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但现在身处窘境。你认为应该顺其自然让戏曲自生自

灭呢?还是极力弘扬传统文化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中国戏曲应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请提出至少两条合理的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单元 漫话探险

22.学校准备在明年暑期举办生存夏令营活动,现招聘志愿者前往挑战,请你为学校拟一则招聘启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要去应聘学校的生存夏令营活动,请你向招聘人员陈述你的应聘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漫话探险》的综合性学习里,请说说你最难忘的两个活动环节,并说说原因。(3分)

答:(1)环节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节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 马的世界

25.与马有关的俗语、成语,以“马”为偏旁的字

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写出至少4个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马为偏旁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四:聆听一首名曲的感受

夜已尽,莺仍鸣

---聆听雅尼《夜莺》的感受

第一次听到《夜莺》,是在初一的一个深夜——正值周末,寝室中只有我和

室友两个人,在某个话题后我们陷入静默,只有窗外无言的北风呼呼飞过。这时,

一阵莺啼传入耳中,像是一种苏醒,从漫漫长夜苏醒过来。我被前所未有的感动

惊得猝不及防,我明明白白对这个旋律熟悉,就好像前世聆听过千万遍,刹那间

无法控制思想。反反复复听着夜莺的吟唱,竟感觉到了一种美丽的绝望,绝望中

的美丽偏又有明亮的温暖,直听到眼泪落下来,就像从前有过的某个时间一样,

某段旋律刹那触动心弦,情绪一发不可收拾。浓浓的东方式的伤怀和情调像精心

调好的清茶,沁人心脾,久久不散的萦绕在心头,回荡在耳边,缠绕在梦中。我

像一个中了魔法的孩童一般,全副心神都被吸到这曲调中。很久以后我才知道,

这首曲子叫做《夜莺》。

Nightingale(夜莺),是紫禁城泰姬陵音乐会及TRIBUTE专辑中最吸引人的

作品之一。对于其创作背景,雅尼是这样描述的:“我时常聆听自然之声,因为

我能从中学得保持平衡的法则。记得几年前(大约1994年),我在意大利威尼斯

的时候,每当日落时分,这只小鸟(夜莺)就会来到我的窗前歌唱。它的歌声美

妙如丝,令人陶醉,因为这鸟的歌声包含这么多的词汇,节奏和旋律,我为我们

之间无法用对方的语言交流而深感遗憾。直到几年后,当有人向我介绍中国笛子

的时候,我才发现中国笛子与夜莺鸟的歌声在音调上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特别

是在高音区。所以我决定为中国笛子谱写一首曲子。我想今天这只鸟如果能听懂

我们的音乐语言并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它一定会像这样和我们一起歌唱。”

雅尼没有辜负那只美丽的夜莺,他把鸟儿的歌唱翻译给了全世界。它仍叫《夜

莺》:

开始的悠扬笛声像夜莺在长夜后苏醒,声音像清晨的露珠般甘甜,婉转盘旋

的笛声未散尽余味之时,钢琴声缓缓响起,如水般温柔,我想心大概就是从这一

刻开始触动的吧。这是接触美好后最初的感动,眼角上的那滴令夜莺留恋的晶莹

的泪珠。经过几次反复之后,乐曲变化为由笛子和小提琴的重奏,旋律欢快而奔

放,好像这只可爱的小鸟又回到了过去的欢乐时光,在林间,在溪旁,在百花盛

开的春天里尽情的嬉戏、歌唱,享受这人间的美好时光。在这之后旋律逐渐丰满

厚实,各种乐器不断加入主旋律,夜莺和着琴声低吟浅唱是他们最初美好的情感

交流,随后几经温柔的波折,有伤心有后悔却最终有原谅,跌宕起伏的高潮辉煌

灿烂,却带着离别前的伤感与决绝,越是震撼越是伤感。最后在人声的伴唱下达

到音乐的最辉煌的高潮段落,并在华美而依依不舍的旋律声中慢慢结束。结束了,

却又没有结束,余音缭绕,让人感慨、叹息,念念不舍。

后来我就爱上《夜莺》,一遍又一遍地听,每次都是在深夜。当夜深人静,

突然有那么一刻,我睡不着,却也什么都不想做。打开窗,抬起头,看到城市太

过明亮的夜空。视线仿佛穿透厚厚的云层,飞向很远很远没有边际的幽深。那一

刻我的心很静很静,过往的岁月像星的倒影闪烁在我的心湖。轻轻地念出一首很

简单的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于是我听

到了什么,是一声悠长的叹息?还是一阵轻盈的笑声?又或者一声苍凉的哀鸣?

抑或那只是寂静中暗自鸣叫的夜莺,

夜莺只为愿意聆听的人吟唱,闭上眼,它的歌声便只属于自己。

寂寞时听不到笑声,欢快时听不到泪水:有时它欢快,有时它悲伤,有时它

振奋,有时它悠远……它随着我的心念变化着,融入心,融入情,那种丝丝入扣

的触感,从耳朵到达心深处,勾起的,是极私密的触动,那种感觉只有自己知道,

只有自己透彻,却无法描述。

我闭上眼,那是一座飘雪的山峰,白茫茫的天与地,是一片纯净的广阔。干

冷的空气让人清醒,却是清醒的沉重。一个人默默的坐在山顶,仿佛与山化为一

体,化为亘古不变的寂寞。有很多话想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只任微风拂过耳

际的发丝,任雪花为两鬓染上了霜。习惯了独坐,好像在等待什么,却连自己也

说不清楚到底是在等待什么。

这时流韵一转,视野渐渐开阔,那山峰藏在群山间,孤单的身影,在天地间

变成了一点暗色的渺小。群山无言,包容这灵魂。于是,心里好寂寞,却又暗暗

的充满了期待,带着无法描述的哀伤,却笑的那样温和。

我闭上眼,那是一片幽深的竹海,百转千回的鸟鸣,却勾动人心底最深的寂

寥。一曲笛音,悠远绵长,清冽动听,却沾满漂泊的尘埃,饱含沧桑的眼神。一

个人低头靠在林间,闭着眼,指尖流出音符,仿佛已坐了千年。沉溺回忆,于是

被带入伤痛的深海。心中装满了思念,却比这空山更空。

渐渐的身体越来越轻,慢慢漂浮在空中,那笛声渐行渐远,若有若无,触动

内心那个柔软的小东西。脚下翻腾的竹浪,卷起遥远的气息,于是干涸很久的眼

眶,再一次有了流泪的冲动。

我闭上眼,那是一面平静的湖。深山中沉静的湖,如一面破碎的镜,倒映着

一切,默默纳入深沉的湖底。

那湖一如千百年来一样,固守着对沧海桑田的执着,深沉而平静的眷恋。偶

尔飘落的水滴,虽渐起小小的涟漪,很快便消失了去,不着一丝痕迹。滚动的雷

声,敲打深湖沉睡的梦,于是在唤醒的一瞬,时光凝结为永恒??

有一篇童话也叫做《夜莺》,那是安徒生童话中唯一一个中国故事。在我们

看来很不中国,但是那是西方人对东方文明充满浪漫情怀的想象:遥远的中国有

只夜莺,起初它美妙的歌声,只有母亲生病的贫苦女孩可以听到,生在皇宫享受

富贵的人听不到。后来,一个孤单寂寞的皇帝把夜莺请到皇宫,他爱上了夜莺的

歌声。但是后来的后来,一只可以无休止歌唱的人造夜莺的出现,让他舍去了真

正的灵动的小夜莺。被冷落的夜莺又飞回树林,为穷人歌唱去了。最后,皇帝一

个人躺在床上,行将死去,那只机器夜莺也坏了。这只夜莺又飞了回来,为他歌

唱,美妙的歌声连死神也陶醉了,皇帝又起死回生……

童话中,夜莺告诉垂死的皇帝:“当我第一次唱的时候,我从您的眼里得到

了您晶莹的泪珠——我将永远忘记不了这件事。”

我闭上眼,那是一双神采飞扬的眼,清澈坚定的眼神,如勇敢的狮王般叫人

尊重,却忽而又如狡黠的小鹿般灵动,那眼神,让人心,在守望的疼痛中笑着沉

沦。

有人告诉我,童话故事还有一个结尾,皇帝在夜莺的美丽歌声中,一个人,

孤单的,笑着离开了世界。我固然不相信童话会有这样悲伤的结局,却感到无法

言说的震撼。

音乐与童话并没有关系,但是,却又在很多表情达意的地方,相得益彰,丝

丝入扣。

夜莺对皇帝的爱情是坚持的,她记得听到自己歌声时皇帝眼中的泪珠,她为

这样的感动坚守,才会分外伤心于皇帝对人造夜莺的移情。即使她在最后选择了

原谅,却不会再为皇帝放弃对自己美的执着。花只开一季,摔碎了水晶鞋意味着

永远的错过。那一刻她的心境应该是无比留恋又无比哀伤的,既然曾经的美丽与

感动再也无法回来,就让我为你唱生命中最后一曲极美的歌,然后去寻找我的自

由。所以,无论最后皇帝是康复后遗憾,还是微笑着逝去,这个故事都浸郁着浓 浓的伤感,美好不再,无论美丽的当时有多么光辉灿烂。

这就是我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夜莺的歌唱,“这是最美的东西”。

夜莺只为愿意倾听的人歌唱,不论你的富贵贫贱,它身上有最高贵的人性。

夜莺是属于所有人的,可当你需要的时候,只要安静的坐下来,去倾听和共

鸣,这时候,它是专只唱给你一个人听的。

我以前从不知道自己是如此喜欢飞鸟的。

后来想想,是它的身形,歌喉,还是什么打动我?

唯一的答案是——自由。翱翔的自由。

不论是在山谷,原野,雷雨,严寒哪种环境,它生命的形态——飞翔,就是

身心自由的精神和化身。

没有什么可以羁绊住它。

就像你知道,如果那件事已不能困扰我,那么也就没什么能长时间地困住我

了,我在秋水长天之中,日臻自由之境。

听,夜已尽,莺仍鸣??

参考文献:

1. 夜莺.[EB/OL].

2. 《聆听中国夜莺的美丽故事》[EB/OL]

3.安徒生童话全集之三:《夜莺》.[M]叶君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篇五:新课标版语文必修三、四情景式默写

17.《蜀道难》中贯穿全诗,反复咏叹,借以极言蜀道高峻艰险,慨叹蜀地形势多变的句子

是: , 。

18、《蜀道难》中夸张叙说蜀国开国历史渺远,长期不与外界交通的语

句: , 。

19、《蜀道难》中。这两句劝喻朋友到蜀地后不要贪恋享乐要尽快回来。

20、《蜀道难》中借黄鹤、猿猴难越形容蜀地山高的语句是:,

21、《蜀道难》中突显蜀道之间既有可以迫使太阳神龙车掉头的山,又有险滩急流的句

子: , 。

22、《蜀道难》中用。两句极言山高可摸天上星斗,人们经过神情紧张。

23、

★16.赏读描写山川景物的诗文,不仅可以观赏自然景观雄奇秀丽,与作者分享到达佳境的乐趣,也可以得到一次灵魂壮游的感悟与启迪。我们可以和李白同攀蜀道,体验“ , 。”的动人心魄;可以和杜甫同登高处,感受“ , 。”的雄浑阔大的秋景;可以和柳宗元同行,坐在小石潭旁边感受“ , , , 。”的凄寒;可以和郦道元一起去欣赏春冬之时“ , , , 。”的三峡美景;还可以与王安石一道在未能尽兴游览之余,感悟“ , , ”的人生哲理。

★17.杜甫《登高》“ , 。”,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苏轼《赤壁赋》“ , , 。”,表现了作者坦然面对人生的达观胸怀。

三.6《琵琶行》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

是: ,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 。

2.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 , 。

4.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

是: , 。 , 。

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 , 。

6.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

是: , 。

7.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写诗人催泪伤感的表现的诗句

是: , 。

8.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

9.《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

“ , 。 , 。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 。”

10.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文中化用《琵琶行》的名句 : , 。

11.《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

“ , ”,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 ”,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 , ”。

1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 ,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1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 ?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14.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 ,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15.李商隐的诗句“ , ”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16.北宋词人张先《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有:“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其中“玉盘大小乱珠迸”由白居易《琵琶行》中“ ”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

★22.古典文学中的“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 , 。”,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刘禹锡的《石头城》中有“ , ”,诗人触物伤怀,慨叹胜迹不再繁华过眼的历史沧桑;李白的《蜀道难》中有“ , 。 , 。”,诗人神游八极,感叹蜀道的凄凉。

★23.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贾谊《过秦论》明言秦亡原因的警策语是“ ” 。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 ,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警策语是“ , 。”诸葛亮《出师表》的警策语是“ , , 。 , , 。” ★24.好的文学语言常常善于把抽象化的感觉形象化,如李煜的《虞美人》

“ ? 。”就把抽象的愁绪化作了形象可感的水;白居易的《琵琶行》“ , 。”用一轮秋月以及寂静的船舫来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 。

7.《锦瑟》诗中“”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8.《荀子·劝学》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9.《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 , 。”

10.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 , ; , 。”

11.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12.《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13.《荀子·劝学》中“ ,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14.《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的境界。

15.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

“ , , 。”

16.《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 。”

17.《荀子?劝学》中“”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18.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 ”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势;《劝学》阐述学习的坚持精神的语句是

“ , 。 , 。 , 。

7.《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8《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 , , 。

9.《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10.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 , , 。”

11.《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

“ , 。”的观点是相同的。

12.荀子《劝学》“,”,强调学习的重要。苏轼《赤壁赋》“ , 。”,描写泛舟江面的情景。白居易《琵琶行》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