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生离死别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31:08 字数作文
关于生离死别的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生离死别

生离死别

有人说:“人生最苦的莫过于生离死别。”

是呀!有多少人能经受生离死别。然而却没有人不用经历离与别。就像我的外公已与我天人相隔,但我仍相信这不过是一种离别,一种大的离别。我仍然相信当我感觉累了,想离开这个花花世界时,我将会与我远在天堂的亲人再见面。

我认为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生离死别。“死”不过是离别的代名词之一。佛教信奉的一种真理:“有因必有果,一切事情必是一个循环。”以及古代人们所说的:“前世今生。”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吗?它说明了生离死别不过是一种离别。

篇二:关于离别

关于离别

古往今来,历史上演绎着多少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故事,人们总认为这是痛苦的,伤感的。可谁又知道,其实,离别也是开心果!

朋友之离别篇

朋友,是你哭泣时,借你依靠的肩膀;朋友,是你烦恼时,听你诉苦的一口井;朋友,是你孤独时,陪你聊天的电话朋友无时无刻都在你的身边,只要你需要,他(她)就会出现。可俗话说:“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朋友始终是要离开的,于是乎就有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凉佳句,就有了“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不舍之情。在大多数人眼里,离别就这么痛苦,就这么伤感。

可谁又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渊若比邻。”的豁达开朗;“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开阔胸襟。

其实,离别也是开心果。离别让我们知道朋友的可贵,让我们更懂得珍视友谊。同时,我们应深刻了解到:真正心心相通的朋友,即使天各一方,也会觉得朋友就在自己身边。这或许就是“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亲人之离别篇

或许亲人的离开,更让人伤心难过,更让人不舍吧。毕竟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是无可比拟的,无可替代的。

亲情,让你每分每秒都感受到温暖;亲情,使你意识到自己在亲人心中的分量;亲情,让你知道亲人离去时,你就觉得像少了样东西似的,心里没个底儿,心里慌乱乱的。这就是亲情。亲人在外,你会担心他的一切。 离别固然伤感,可亲情却是温暖的,令人珍视的!

一次次的离别,让我们脆弱的感情变的越来越坚强;一次次的离别,使我们懂得了珍视一切;一次次的离别,也使我们知道:离别也是开心果!

篇三:关于远方的作文 终结的追寻

关于远方的作文 终结的追寻

精品文章展示 投稿:三叶草 发布时间:2011-12-18 用户浏览:12003

远方,也许是个很常见、很普通的字眼。然而,远方是什么?是更远的远方!还是没有终结的追寻,没有谁说得清楚,也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远方显得是一个很抽象的字眼。

远方在何方,没有人透彻地明了,我们只是期待着远方让我们收获丰实,却很少追究它的深意,远方是人们心中神秘的圣域,是一种想象,一种回味,总是对远方充满了幻想和期待。我们要长大,就难免有一天要踏上去远方的路。远方是人们心目中不舍的梦,追逐远方似乎是人们的天性使然。哪怕路途遥远坎坷,也不能阻碍探望的脚步。远方的眷恋引领着寻梦人怀揣着美好的憧憬、真诚的守望,不舍的追寻,选择远方,选择义无反顾的前行。

远方牵绊了我们的心,似乎只有远方能唤醒生命的潜力,远方深藏了一种未知,所以引人遐思,每个人都有心中的远方,远方界定了思维的长度,但谁也不知道远方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但谁也愿意相信远方弥漫了精彩。所以我们总是牵挂远方,向往远方,是因为远方有我们的希冀,我们的梦想。

汪国真的诗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诚然,熟悉的氛围让人麻木,只有远方才有不一样的风景,才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惊奇。远方展示给我们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如同在武侠的世界里,远方才有江湖,才有刀光剑影、生离死别。

有梦就会有远方,就会有远方的美丽。远方一直牵动着我们的一颗心。不在远方,我们不会想到家有一天也会是在远方。离家远游,在外漂泊,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家与家人、我们的挚友、我们的思念

关于生离死别的作文

都在远方。但走近了远方,熟悉了远方,远方的色彩也会暗淡,才知道远方也会让人疲惫,远方也有不成其为远方的一天,但我们心中又会滋生出另一个远方。处在远方回首,我们只会更向往远方,只会还是想像着远方——去远方的欲望是无限的。我们不停地寻找远方,然而谁也不能道出远方的全部,就是因为远方之外还有更远的地方——一个新的远方。远方,永远是相对的,没有最远,只有更远。

经历了远方,我们会意识到这时的远方不再神秘,也许不复承载我们的梦幻。远

方是牵挂,也是无奈。每一个远方也许都不如我们的想象,但有远方的向往存在,就不会泯灭一丝渴望。正因为怀着对远方的痴恋,人生才有了一种不息前进的动力。我们告诫自己不能懈怠,还得去向更远的远方。更远的远方也许会令人失望,可是还是要走下去,已经无所谓是一种是坚持还是一种兑现。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是诗人海子的想法,我不相信这句话。我相信,远方定然有着不能预知的东西在等待着有缘的人,需要的,是在时间与空间的契合。但是没有出发,没有向远方迈动的步伐,远方,就真的是除了遥远之外就一无所有了。

在我念中学时,学校附近有一条铁路,有一个小站,我常骑着自行车去看火车缓缓抵站,那时,我曾藉着延伸的铁路臆想远方,站台成了思维的起点,正因为这一条铁路的存在,才让我觉得闭塞的家乡与远方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停站几分钟的火车似乎也使山外世界的气息驻留下来。

那时,远方在我心中总是朦胧又虚幻,美丽又幽远,让我思慕,让我期盼。 后来,我沿着那条铁路走到了梦寐的远方,却发现远方的情怀依然存在。 世界有不绝的远方,心中有不绝的期许。

远方有多远,谁又丈量的清,或许心有多远,远方就有多远。

篇四:关于亲情的优秀作文

母爱植根于平凡

风,轻轻地吹,触动着心灵中沉睡的思念的弦;恬静柔美的月光,笼罩着仁慈博厚的大地。穿越时间的薄纱,在萧瑟的秋风中,回荡着妈妈的如蜜般的微笑,无可奈何的爱的唠叨。

昔日如灰烟尘飘浮,似心灵如飞的跳跃。如果往事是满天圣洁的白云,那么洁白的云霞中绚烂异目的彩虹,便是妈妈的唠叨。

听!山泉汩汩地唱着欢歌向西而去,汇聚成浩瀚的大海——那便是唠叨的蕴涵的爱。是妈妈的唠叨,伴我快乐的成长;是妈妈的严声厉色,跟我渡过那座以错误搭成的小桥。。。。。。

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如烟如雾,如沙如尘,童年的那片湛蓝如洗的高空,回荡着妈妈的唠叨时留下的灿烂的云彩。踏着欢快的脚步从青草丛中一路走来,我却没有发现脚下绵绵的细草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爱,掺杂着母亲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与无微不至的关怀。绵绵细雨中,母亲说:“出门别忘了带雨伞,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啊!”寂静的黑夜中,母亲说:“要盖好被子,小心受凉。”凛冽的寒风中,母亲说:“多穿些衣服,小心感冒”。。。。。。

妈妈的唠叨,像春雨,像山泉,使我欢乐,让我厌倦,让我愤然;如一首深奥难解的诗,似一杯醇香而浓烈的咖啡,可口而耐人寻味。伴随着成长的音符,妈妈唠叨,像一条小河,在儿时的记忆中流淌。幼时的我,又何曾知晓:自以为烦琐之至的唠叨,便是母亲储存关爱的密码。

时间的帆船,载着我划向成熟的港湾。打上沉重的背包,满载着父母的期盼与嘱咐,我开始了新学期的住宿生活。不知是风吹走了还是雨淹没了唠叨,也不知是距离还是思念让我忆起了拥有妈妈的唠叨时的美好。对夜沉思,募然回首才顿悟:失去妈妈的唠叨,日子才难过。思念在寂寞中燃烧,自责让我想哭,懊悔让我默言无笑。这时我多想回到童年,听妈妈的唠叨,这样有多好!

望窗外无月,又是一个悲壮的秋季,空中飞舞着片片黄叶,不知他们是悲伤还是欢笑的代表。 曾经厌恶过,惮惧过、躲避过妈妈的唠叨;曾经反对过、指责过、憎恨过妈妈的罗嗦。经过风的摧残,雨的洗礼后,一切都只能在回忆中相聚。如今才知道,生活中的美,经时间的折射,再细细的咀嚼后,才能品尝出香甜的味道。

多想登上世界之巅,寻找遗失的昨天,可惜,山之险,路之遥,无法实现。只有在这月明风清之夜,倾听大自然的心声,感触大地的心跳。用心去聆听妈妈的唠叨,感受伟大的母爱。原来,母爱起源于平凡。唠叨是我们生活的必然,成长的需要。

我惮惧着,深爱着妈妈如痴如爱的唠叨。。。。。。 高一(1)张瑛

追寻那遥远的记忆

风很大,卷起了叶子,花瓣还有讨厌的粉尘。没有阳光的照耀,这一切显得那么没有生机,一切是阴沉沉的。我无法在这多停留,这里的空气夹杂了凄凉与感伤,让我透不过气来。我走在回老家的路上? ?

迈着沉重的步伐,我一步一步走进了,我还是看到了我极不想看到的那一幕。一张苍白的脸,红肿的手,还有彩色的氧气管。我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奶奶病危了,她正站在死亡边缘。

我无力喊了一声“奶奶”,她没有答应,我知道她现在听不清楚。我用尽全身力气喊了一声,她“嗯”了声,很轻很轻,但我知道这已经是她最好的表达了。随后,我听到急促的呼吸声,我离开了床边。

环视眼前这房子,那辆破旧不堪的三轮车勾起了心底最深处的回忆? ?

我在这里长大,当我呱呱落地时,我就在这呆了十多年。三四岁上幼儿园时,我坐在三轮车上,拿着积木在那块小地方开始了我的游戏,而那个载我的人就是奶奶。六七岁上小学时,我坐在同一辆车上,载我的人还是奶奶,只是积木转为了书包。后来,上初中,就再也没有乘着那辆车,因为我们搬家了。因为学业的原因,一年回来几次,却也见不到奶奶再骑那辆车。我知道,我长大了,而奶奶却离生命尽头越来越近。

很少回来导致很多街坊邻居不认识我了。可奶奶只需一句话,就让他们想起了我,一句再平凡不过的话。“我三轮车上载来载去的小孩!”想想也对,奶奶载我串遍了大街小巷,走遍了整个小镇,到处都是三轮车的影子。

哭声打断了我,一群人的哭声还有我心的哭声。奶奶还是走了,留下了人们的悲伤与哀愁。 刹那间,最后的防线已被攻破,一种刺心的痛,眼泪决堤了,再也抑制不住。

那时才懂得过去的那些磕磕碰碰只是小事,真正令人伤心的是“生离死别”,留下的人才最痛苦。哭声在房间里不断回荡。

写这文章时,奶奶已去了半个月了,我不会忘记那天我所有的感受,永远也不会。

奶奶现在一定在天堂享福,她这一辈子真的很苦。没钱时努力干活,有钱时却得了太多的病,吃了太多的中药。她现在去了另一个世界,一定过得比曾经舒服得多。

我很奇怪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想。我或许在安慰自己,让自己稍微好些。

不过,假如真的有灵魂与天堂,奶奶一定会在天堂“活”着;假如,我说的,奶奶能听到,我想说,奶奶,谢谢你;假如会有来世,我想我还是要这个奶奶,虽然我的亲奶奶在我出生之前已步入天堂。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某些脑海中的记忆会淡化。然而奶奶却会永远在我心中占一位置,那些记忆会封在脑海最深处,不会随时间流逝。

不知是否还会有人记得那个载着小孩乱串的老人呢,或许很快就会被人淡忘。但在那个小孩心里会是永恒。 高一(6)褚雯

亲情在身边

不可否认,人与人所维持的关系中,情一字的地位之高,亘古不变。无论是怎样的情愫,在人们身旁交织,构出了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回忆。在潘天琪、贺艳文夫妇的壮举中,我窥及了一个词:亲情。

也许遇上那种处境,父母们都会毫不迟疑地选择保护孩子。亲情就是这般浓烈,那种血脉相连即便是死亡也难以割断。自生命诞生之日起,这情感就日积月累涓滴成河。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围绕与呵护下,慢慢成长的。亲情是什么?这问题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当我卧病在床时,目前紧锁的双眉,焦急的双眸中透出的点点泪光;当我迷茫时,父亲的指导与亲切充满智慧的话语;当我玩耍时,奶奶望着我露出的慈祥笑容??我知道,一切,都是亲情。

亲情无处不在。早上起床时,桌上热腾腾的早饭;伤心哭泣时,安慰的细语与温柔拭去泪珠的双手;兴高采烈时,一起分享喜悦之情的笑魇;哪怕是犯错时严厉的批评,这其中,也都浸染着丝丝亲情。

“风飒月影动,春洒蝶情浓。蝉声犹在耳,枫染窗棂红。”昼夜之中,四季轮回。时光无情逝去,习惯了坐拥一切亲情的我们,有时会麻木,视而不见,日复一日,察而未觉。有时,只有当一份亲情永远消逝,再也无法追回时,才会醒悟,后悔莫及。“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刻骨铭心。一切思念久不褪色,记忆,让内心疼痛。恍惚中明白,疼痛,也是代表着思念。与其到那时,体会仿佛碎梦,刺痛心扉的感觉,何不把握现在,珍惜每一分一秒,孝敬父母长辈,共享天伦?

学会在父母生日时,送上一句祝福,附上一朵鲜花;学会在父母休息时,孝顺地递上一杯热茶;学会在父母忙碌时,力所能及地操起家务活;学会在父母忧愁时,分担哪怕一毫一缕的忧虑??父母操劳了一生,我们,也该付出回报。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回报,远比物质更为有价值。孺慕舔犊之情,总是深沉而纯净,仿佛清晨散去的雾气,和着花香飘散在风里,点缀着平凡的生活,熠熠生辉。

回味亲情,只有双方的付出,才能使之散放人世间最绝美绚烂的光芒。即使生命短暂如流星划过天边,拥有了父慈子孝般的亲情,一瞬间就仿佛拥抱了一生的幸福。

采集身边的亲情,呵护身边的亲情,与之相伴相随的便是美好的凝聚,那一切,让一生改变。 高一(7)王怡婧

后知后觉

有一种情感,它就像装在玻璃瓶内,满满的,透明的使你以为瓶子里什么都没有。可是,当你捧

起它,却会发现它的重量是任何空瓶都无法承载的,因为这是装盛的不仅仅是清水,更是——亲情。

烛 光

时间似乎可以在眨眼间从人们身旁溜过去。16岁生日时,我不经意地看了一眼烛光旁的爸妈——他们一脸幸福地微笑着,我第一次清晰地发现这两张在我视线里十几年的面孔已经稍稍有了变化,多出许多皱纹来。我才觉出他们已经不再年轻了,似乎就是那顷刻间,变得苍老了。是因为眼睛里噙着泪吧,所以我可能看错了。

爸常说:女儿,你长大了,我们也老了。孩子的成长给父母带去衰老,这个逻辑是成立的。我想回头看看这许多许多的日子,看到酷暑的夜晚爸妈接送我念新概念的身影,也看到雨天和妈妈合撑伞时妈湿掉的半个手臂,也看到爸注意到我皱鼻时掐掉的烟??看自己如何假于岁月消磨了爸妈的精力。双眼却更加模糊,只有点点火光跳跃着。

温 水

我习惯性地端起手边的杯子。不是因为口渴,只是一种习惯。这个习惯也有好多年了。我坐在书桌前,手边总会放着一杯温水。

然而我很少自己倒水,看书或学习时常常会有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身旁重复那个倒水的动作,继而默默地离去。心里知道就行了,添满杯子的是爸妈的双手,这杯子里倾注的是爱、是希望、是关怀、是包容与体贴。让水温不高不低的是种很平凡而伟大的东西。

爸的发·妈的手

尽管我常耍赖不承认,爸的头发的确斑白了不少。从前照片里的英俊老爸现在变成了那些故事里的“两鬓斑白”。我妈概括这是不正常的代谢现象,换言之是被我气的。从前总是和爸理论。从客观上讲听大人的话是没有坏处的,可天生倔强脾气,没办法。我偷偷观察过,我这个又臭又硬的脾气完完全全来自我爸的遗传。在呕气的时候,爸肯定没少添几根白头发。现在我再看看爸的头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许等爸成了老头,我的脾气就改好了。到时候就算爸每天跟我无理取闹,我一句嘴都不再顶了,真的!

我现在要还是七八岁的小朋友的话我一定在作文里写,我要发明一种药,让妈妈的手变得跟我一样光滑。等放假以后,在我准备跳起来疯玩之前,我想,我该先去替妈洗洗衣服。我可能真的到了现在才真正开始长大。在我仔仔细细把爸妈的温暖收容到这篇文章里,才发现自己得到的那么多那么多。也是在现在,我第一次理解了爸妈对于我的那种难以言表的关心和挂念。尽管明白了爸妈有多么的不容易,也很心疼他们为我操心劳累,可有时依然不甚懂事,惹爸妈生气,不经意伤他们的心,而爸妈还是会原谅我所有的过错,一如既往地心疼我。

我还是个小鬼头的时候,只会本能地依赖爸妈,现在终于明白这世上最圣洁最崇高的并非爱情,而是父母对子女的这种无私的爱与包容,他们是我最重要的人。

高一(12)缪斯诗

生命的火焰

我曾哭泣着告诉我父母:“我厌恶这个世界,要不是我怕死,我早就自杀了。”接着我看到我生命中母亲第二次的泛着泪花:“如果你死了,我们怎么办!”第二天,我看到父亲放在我床头的一封信“我的好女儿??”

在那一刻我才深刻地意识到:亲情似火!这其中,火一般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期盼凝聚起了父母对儿女的无尽呵护,是亲情紧紧地拽着我们三个,一生一世,永不变质。

回首人生短暂的漫长的16年。一眨眼,“天冷,多穿件毛衣。”“多吃点,别饿了。”“当心点,别乱跑。”抑或是“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这小孩怎么不听话的。”??这一句句的叮嘱之语,不时地萦绕在耳边,不论是对我的关心,还是对我的斥责,却都是父母以亲情的名义送给我的份份我永远不能回赠的厚礼。因为这,我的16年才充实,我的16年才漫长,我的16岁才像火一样炽热,16年后

的我才会拥有这般幸福的生活!

不可否认,若是把人间的一生分成几个阶段的话,那么首当其冲,第一阶段,我们就是在亲情的呵护下慢慢长大的。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需亲情如阳光雨露般的滋润、如火炬高擎般的指引??

亲情是无原因的付出;亲情无价!亲情并非只因血缘相连,它更是因为心的融合。

人们常说世间有三种情:亲情、友情和爱情。但当其中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友情或是爱情,那么这也就是亲情。

其实亲情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因为它太细腻,说它太淡却要重于友情,说它太浓,却纯于爱情,只能够用理智用心灵去慢慢品读,回忆每一回的瞬间,你会发现你最不在意的恰巧就是你最在意的,那么这就是充斥我周身的亲情??当我在学业上受挫,又甚至接近绝望时,是父母用爱重新燃起希望;当我卧病在床时,是父母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拥有了十六年的健康生活;当我在生活中困顿和迷茫时,是父母的一个关切而又贮满爱意的眼神、一句委婉却又意味深长的话语,将我从彷徨中唤醒??亲情无限!

亲情会陪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站,从起点到终点,而这却是友情和爱情所不能替代的。到临死的那一刻,我们的记忆中都会有母亲温柔的叮嘱,父亲凶悍的斥喝,爷爷年迈的身影,奶奶如雪的白发??站在以亲情为背景的剧场中,演绎着记忆中的一幕幕,诠释着亲情的伟大意义,一刻不停的,直到我双眼闭上,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而那以后我们的子孙却仍会代替我们继续感受那永不停止、永不变质的亲情,诚如那火一般的,生生不息,薪火相承。

高一(12)尹鑫

檀粥情怀

我的早餐很简单:牛奶、饼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如此,极少有变化。理由很简单:方便。早上,一边刷牙一边热奶,牙刷好了,奶也热好了,几乎不浪费什么时间。对于分秒必争每天早上都像上战场一般紧张的我来说,这无疑是最佳选择了。

而爸爸妈妈却不然。他们每天早上都要熬一锅粥,大米、小米混在一起,再加些酱菜,酱豆腐什么的作料,很正式地吃他们的早餐。

妈妈总是劝我也喝粥,“天天牛奶饼干,烦也烦死了!”我却总能从营养摄入、节省时间等诸多方面来反驳他,而且妈妈总信不过毛毛糙糙的我,熬粥一定要她自己亲自来做,这样她又要早起好多。我也确实不愿把早餐搞得这么兴师动众,于是我依旧喝我的牛奶,他们依旧喝他们的粥。

其实对粥,我也不是全无感情的。记得每每发烧时,妈妈总给我熬菜粥。所谓菜粥,也不全是菜,大多有切碎的菠菜、白菜、绿豆什么的,热气腾腾的一大碗,总是妈妈为我熬好,又端到我床边,看着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治感冒发烧的药从原来的康泰克,到现在的日夜百服宁,药品在不断地演变,而“菜粥”这个治感冒的方子却一如往昔,每次这样一大碗粥,总是出一身汗,而病似乎也好了一半了。这菜粥从小喝到大,身体是愈来愈好了,喝菜粥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有时竟希望自己生一点小病,好在妈妈关怀的目光中再喝一碗菜粥。

粥在中国,其实很有渊源的。古代贡品中似乎就包括紫米粥。从前生活水平还低的时候,粥还是人们无奈的选择。可现在,粥早已不是贫穷的象征,而逐渐形成一种风味,一种文化。南方的皮蛋瘦肉粥、鱼片粥,滑烂可口,颇具江南水乡的纤秀与甜美;北方的棒渣粥,米粒饱满,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性,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与力量。不管怎么说,这粥确实是覆盖了大江南北,一喝就是几千年。

而我们这一代,喝粥的却越来越少了。也许是怕麻烦,也许是嫌粥,嫌它总有那么些土气,远不如牛奶、咖啡来得简便而又洋味十足。我却突然想到,也许粥有它的独到之处:只有粥能够熬,而其它的则只能煮、泡、冲。仔细看看“熬”字,你会发现比起冲泡来,它要沉重得多,包含着更深的内涵,几千年的沧桑荣辱,岂是一个“煮”字煮得,一个“冲”字冲得!

我似乎明白妈妈为什么总要熬粥,那浓浓的爱,只能一点一点熬进每一粒米中,而即食食品怎能容纳下这样深沉的爱! 高一(13)陆静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耳朵里响起MP3的优美旋律,背起书包,哼着小调,独自一人漫步在回家的路上。

夕阳,林荫小道,车水马龙、热闹繁复的大上海都市难得一见的乡村景观。想想紧张了一个星期的学习,终于可以回到久违的家,几许兴奋、几许回忆涌上心头。

父亲的老爷车

在童年的记忆中,我总盼望着雨天,因为下雨天父亲会特地接我回家。父亲总会骑着他的“老爷车”,穿着那件蓝色旧雨衣,在校门口等我。我总会跳上车,缩在那肥大的雨衣里,搂着父亲的腰,贴在父亲的背上,欢快地回家。回到家中父亲总是满脸的雨水,身上干一块湿一块,但父亲总会先用干毛巾帮我擦擦??

雨衣虽然很小,只能勉强容下我们父女俩,但我在父亲的背上觉得好温暖,没有风没有雨,只有父亲对我的爱;雨衣虽然很旧,但却很像父亲,虽显苍老,却总是为我遮风挡雨。

雨衣套着我,父亲载着我,父爱在雨中长升华??

外婆的荔枝

上初中时候,由于拆迁问题,外婆住到了我家。由于一时的新鲜,对外婆的到来,我开始格外地积极与热情。但时间一长,老人的许多习惯让我十分反感,对外婆渐渐冷淡起来,往日外婆的关心也渐觉成为了唠叨。

由于外婆生病住进了医院,叔叔特地从外地带来外婆日思夜想的荔枝。当时,荔枝已十分稀少,价格也相当昂贵,外婆分了大半给我,自己却只留了很少的一部分。我迫不及待地吞下外婆给我的荔枝,只觉得天下美味享受不过如此。两天后,当我再次去看望外婆时,她留给自己的荔枝却一个也没有少,非要我吃不可。

荔枝的味道已赶不上两天前的鲜嫩味美了,口感已打了折扣,可对外婆的爱的认识却深刻了:外婆的爱总是最珍贵的,外婆付出的爱总是爱的全部。

过了二天的荔枝的口感变差,隔的时间越长,亲人之间的爱却越醇越浓越烈??

母亲的背影

一年前的那个早晨,让我久久难以忘怀。那是我升入高中军训的日子。母亲一早帮我收拾好东西,送我去车站。清晨的朝阳漾着母亲那满怀希望的微笑,那微笑似乎在鼓励我,又像在鞭策我。

汽车开动了,我努力使自己不掉眼泪,好久好久,我还是忍不住转身回望,只看见远处母亲那孤零而又孱弱的背影。

从没留心母亲的背影,一直印象中,她是那么的美丽,她是那么的年轻,可不经意间,母亲的背影变得孱弱,在我幸福的成长中,有多少无声的爱的雨露的滋润,有多少无言的爱的阳光的普照,有多少和煦的爱的春风的抚慰,我不曾知晓,甚至不曾察觉。

时光流逝,母爱依旧??

“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优美的旋律还在耳边响起,不知不觉已到家门?? 高一(14)王慧侠

春雪

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为什么要加个“又”呢?仿佛每一个浪漫的上午都在一个飘雪的早晨诞生。但今天不是一个浪漫的日子,已是周六,我却还要踏上去上海补化学的路程。入春以后的一场大雪,虽没有六月飘雪的哀怨,至少也算是在为我诉苦。

母亲总是这样想:有什么学习的机会尽量不要让我错过,总竭尽所能地让我去学。然而我却对她这种想法有些不以为然。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玩,近乎无所事事,闲下来时想想,真实颓废到一种境界了,该找点东西去学习。若是真被学习包围脱不了身,又开始朝思暮想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我始终逃脱不了这样的围城。其实母亲也一样。我每一次的烦恼,母亲也许烦恼了一百次,我每一次的快乐,母亲也许快乐了一百次。对母亲来说,我的一点付出就是一片希望,即使我失败了也不会有太久

篇五:浅议中学生写作

浅议中学生写作

“写作难,难于上青天!”学生无话可说,老师无方可循,这是很多中学师生都头疼的事情。关于写作教学的论点也层出不穷,有人说,指导中学生写作要从内容下手,有人则认为该从现实生活出发,但往往是华丽而不切实际。究竟中学生的写作怎样才能切实而有效呢?

首先,写作应源于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就能成功。学生的世界是宽广的、丰富多彩的。我们试把学生的圈子分为三大块: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中有幸与不幸;有盆盆罐罐,磕磕碰碰;有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有希冀,有得失。学校的环境、纪律、校风、校训及教师等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碰撞每个幼小的心灵,迸出种种火花。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小到花草虫鱼、邻里琐事,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焦点。学生自身的苦乐喜忧、爱恨歌泣,娓娓诉来,都是一部洋洋洒洒的感情历程。写作文,只要勤于动笔,善于观察,以“临池学书,池水为墨”的王羲之为楷模,勤恒结合便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只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坚持写作就一定会游到理想的写作彼岸,写出好的作文。

其次,写作应注重引导阅读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第三,写作应该加强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一种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技能,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能为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上,我们要做到:一是依据课文编排内容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二是有计划的划出“说”的时间,定出“说”的任务,给出“说”的环境,订出“说”的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口语交际(说)是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最根本的途径。教师要在语文学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众说纷纭”的语场,使学生克服思想、心理障碍,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多说、会说。嘴里说得多了,自然作文时笔下就有话可说。

第四,写作应注重创新

先要立意新。人云亦云,既没有价值,又没有新意。训练学生立意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二要材料新。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三要布局新。学生习作有先摹仿后创新的过程。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切的结构形式能使文章增色。恰当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作文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学生学步成熟后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发展。四要语言新。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出色、升格。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

第五,写作应重视评语功效

对于学生作文,我们要善于“无中取有”,找出其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对于缺点,我们应具体指出而不失委婉。下评语时要满怀深情,以充满爱的评语,用饱蘸感情的红笔,抒写对学生的期望、关怀和抚爱,让学生从中获取进步的信心与力量。文明得体的幽默,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爽朗的笑声,同时也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神领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不再重犯。好的评语本身就应该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妙笔生花,点石成金,能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让学生满怀敬仰,又深觉知心,既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综上所述,初中作文教学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它不能靠一二种“特效”方法来解决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的问题,只有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用发展的、主动的、全面的教学思想来指导写作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一步一个脚印,写作教学定能开出鲜艳的花朵!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