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杂感作文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3:25:58 字数作文
杂感作文500字字数作文

篇一:“写作文”杂感

“写作文”杂感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捷

在作协活动,常接到秘书处的通知:请结合某主题,撰写随笔,散文,诗歌??于某日前上交作协秘书处,奖励办法如下??但凡接到此类通知,我会审视这个“主题”,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熟悉了解程度,决定是否“完成任务”。诚恳地说,作协并未给我任何压力:写也罢,不写也罢;写则推荐发表,给予奖励,不写照样欣喜欢迎你,绝无冷眼相视之意。正是这种宽松氛围以及“重赏”,勇夫更勇,后来争上游者也似恒河沙数,生生不息,故作协兴旺,欲入门者车载斗量。恍惚间,饱受作文教学困扰的我也感觉写作确实是件乐事。

对比孩子习作,我似乎找到孩童痛苦的大众根源。其一,受命作文。不论喜好,不管生熟,一律受“命”而作。作文是一道特殊的但却是必须完成的作业。更可怕的是,完成质量的好坏居然决定着你的人品,学养,那些重大场合下的作文甚至决定着一生的命运。能不可怕么?相比之下,成年人或者更准确说是那些已经成为作家的“写作高手”们就显得从容多了,自由极了,能写就写想写就写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设想一下,倘若硬是让他们也依教师的命题作文,而且命题大多是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时,这样的写作活动是不是会要了他们的命呢?依我说,我会以死相抗,绝难从命。可是,偏偏就是孩子没有这样的权利。其二,动力缺失。孩子写成的作文只有被“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份,多以“被批评”作为某一次习作活动的终结状态。如果那有哪个敢不写,后果自负,那惨劲儿可想而知。再如那些作家们能享受的类似得奖,发表,传阅,诵读等鼓励,孩子更是不敢奢望的,要想拥有如作家般发表作品后得到稿费的物质奖励更是微乎其微的。这样一来,写作的动力被磨灭殆尽,创作热情淡然无存,写成好作文更是天方夜谭。不少作家状告百度文库侵权的理由是:免费下载,得不到稿费,创作没有动力。我想作家们真该和孩子们比一比。比较之后可能会庆幸:作品能被发表,被转载,被那么多人阅读,好幸福啊!孩子们的作文被教师批阅之后就只能和其他的作业在废纸堆里一起“慢慢变老”,这是绝不是什么“最浪漫的事”。 照这样看,解决作文难作文苦的办法就是将所有孩子都请进作协,以作家标准待之。岂不可笑!但这可笑的推想结果又给我启发:我的推想自发源处就错了,

作文痛苦的根源并不如前文所述。怎么回事呢,难道要我推翻自己的苦心论述并赏自己一耳光?

原来是我们忽略了孩子作文的本质属性——习作。我在多篇论述中强调小学生“习作”的根本属性,今不妨再次赘言以正视听。小学阶段的作文真正应该叫做“习作”,就是练习写作的意思,只不过我们习惯上称为作文罢了。其真义在“习”字的训诂上可见一斑。“习”字古法写作一个象形字,上部分是鸟的羽毛,下面是太阳的图案。合起来就表示一只小鸟在太阳下练习飞翔。大家想一想,小鸟学飞有什么特点呢:不怕失败,多次尝试,有大鸟指导,善于模仿。把这些特点组合起来,你对作文就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啦:作文就需要多次练习;需要模仿;写错了不要紧,写不好更不要紧,习作即是错误的艺术,就是修正错误的过程;最后,千万不要忽略了老师、家长的指导,一味自己闷头瞎编是徒劳的,有效指导能事半功倍,更能达成目标。

现在反观小学阶段教师的命题作文教学行为,具有科学性。其一,训练就需吃苦。大众对教育的期待很高,很美,希望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能自觉自愿达到“乐于动笔,易于表达”之美好状态。但是只要略一思考就知道:学习原本就是苦的。乐趣是学习过程中的附属,唯有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能苦中作乐方能感受。外界提供的环境,条件,方式再变化也是“标”,当这些信息要真正通过大脑被识记,掌握,内化时,未必都是愉快的经历。习作训练更是如此:字、词、句、段、篇,事无巨细,皆需要训练;布局谋篇,结构章法,都要揣摩,语言风格,表达方式都在训练中不断形成、完善,所以,吃点苦是必须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那些想要写好的孩子更要做好吃苦准备。哈佛大学名言是“精英教育都是吃苦教育”, 英国伊顿公学和美国的耶鲁大学都是以培养精英著称的,但这些大学对学生意志及其他优良品质的培养几近古怪和残酷,如艰苦的体能训练,比如严酷的等级制,新生几成高年级学生的仆人,比如容许打人??这与我们想象中的贵族教育差距甚大。学生呢?自然只能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因此,希望不痛苦就把作文写好,几乎是不可能的。譬如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朱光潜,季羡林等大师先贤无不是通过早期的苦学,通过聚沙成塔式的积淀后才能挥斥方遒,纵横古今,博通中外,他们中的许多人小时候是接受苛严的私塾教育,在死记硬背中接触到国学经典的,

试问当时他们能感觉乐趣么?可后皆能以此为

乐,为终身成就之体现,他们皆坦言皆仰仗于小时候的苦学。我想,到此,我推崇想要习作优异必须苦学的观点已经表明。

其二,批评是常态。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鼓励固然能激发斗志,但有效的批评更有利于品质的提升。据传,传统艺术行当如京剧,相声,琴艺,国画等技艺的训练过程,无不伴随着师傅的严厉批评。禅宗修炼中师傅的当头棒喝就是典型案例,高僧为了让初入空门的后来者领悟佛法精妙,在大声的批评中还伴随着大棒至顶,疼痛加上愧疚,居然能一下子激发出后生的灵感,促其实现顿悟,妙哉!我还读过一则故事,发生在旧社会的童角演戏场面中。那时的师父一般都守在舞台幕帘下场处,俗称“把场”。一场戏中场时,一个演小丑的孩子红头涨脑一脸得意下来,那师父迎头就是两耳光,打得非常狠!那孩子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猛挨两记耳光,眼泪马上流下来。师父用手轻轻一指,孩子立马噤声,不敢哭了,只提起袖子擦擦眼泪。接着,场上锣鼓催起来,他又得上场了。他出台后,立刻进戏,仍旧是那个小丑,仍旧嘻皮笑脸,一点也看不出刚刚在后台挨了揍!观众仍被逗得笑声哄堂。我的心被这个孩子所震撼。孩子演得好,原本要得到表扬的,但是却遭到这样意外的惩罚。后来我得知,这种惩罚就是“表扬”。旧时的戏班师傅认为:这就是一种有效地训练,要孩子能够在大喜大悲中转化,瞬间进入角色,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无痕境界,的确,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份用心苦良几近残忍!作文训练大可不必如此,但此中真意需悟到。孩子的习作即为练习,为什么就不能在接受批评中提升呢。诚然,我不是为那种惨无人道,毫无技术含量的谩骂式批评招魂。教师如确实看到习作中问题就应当直截了当地提出,孩子明确错误所在更有利于改正。

行文至此,突然感觉自相矛盾,似乎是“满纸荒唐言”。自己居然在同一篇文章中针对同一问题提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正当我迷惑时,一则故事为我打开思路:有一智者为众人所信奉。每当大家困惑寻求帮助时,智者总是能讲述一个故事,所要告诉他人的道理就蕴藏在这故事之中,寻求帮助者能欢喜而归。这一天来了一人,他的困惑是针对智者的传道方式:为什么您总要讲一个故事呢,我们要得到的是您的道理啊,直接说吧。智者请那人为他取一些山泉来。那人找了一个盆子装了满满一盆递给智者。智者说:我要的是水,你为什么给我盆子呢?来人释怀顿悟。故事中,人们要的是至纯的真理,但是获取真理的方式也很重要,

从故事中去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去领会,获得真理的过程是愉悦的,收获是丰厚的。而故事也给我们启发:试图直接获取真理是生硬的,亦或是不能实现的,就像水必须装在盆子中一样,万物皆有庇护,有承载,我们无法凌空获得。方式方法,过程途径决定着获取的效果优劣。

无疑,孩子的习作水平要提升必须经过训练,但我们完全可以为孩子设计适合他们的训练形式,达成途径,批评指正的方法,以促进其使其在获取有实质性的提高提过程感到愉快。回顾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我找到了高效的作文训练提升方法——“广泛阅读,勤于练笔,趣味教学,多方鼓励”。

广泛阅读。和所有教师的困惑相同的是,刚接班总觉得孩子们并不是天生爱看书,集体阅读氛围不够浓厚。和大家不同的是,我从接班起就注重阅读训练,因为我知道,这是他们走向习作大门的必经之路。孩子对阅读没兴趣我不着急,急也急不来。幸好我写了许多有趣的童话在杂志连载,我就推荐他们看我的小文章。例如我曾经在杂志中连载,后来集结出版的《作文真经》《想当然作文大世界》就是很不错的知识型通话,很适合孩子被写作困扰的时候阅读,我确信文章能保证大家笑着看完并且能从中受到启发。果然孩子的阅读激情被这些富有趣味的短小童话激活了,阅读的兴趣慢慢扩大并开始迁移——他们有了主动阅读的意识和愿望。此时我鼓励他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我从来不限制他们读什么书,只要是健康的书我就支持。我拿出专门的语文课和他们一起读,鼓励大家有空就读,我还在班级中开展关于书籍的分享会,推荐会,赛读会等。这会那会的,效果好极了,每开一次会就掀起一阵子的读书小高潮。读着读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读出来了:原先不爱读书的孩子也变得手不释卷了;那些只爱看漫画的孩子也主动选择名著来读读了;大家说起话来也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作文中的句子在不知不觉中美了。后来啊,大家都发现读书和写作是分不开的。书读得越多,知识也越丰富,写起作文来也越得心应手;反过来,越是爱写就必须多读,这样才不至于写不出好文章来。有很多孩子在读了两三年后尝试写些诗歌,散文。说真的,那些创意,语句可真不一般,有些专门来班级中采访的记者和作家们看了都啧啧称赞呢。就这样,阅读成为写作训练的基石。

勤于练笔。我的特色训练方法就是“每日百字”。 “百字作文”的创意来源于福建4套收视率很高的栏目“F4大搜索”。编导将本日各套节目中的奇闻

趣事网罗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播出,让观众一次看得过瘾。仔细一想,如果也让孩子们做个小编导,将每天发生的最精彩的事件、最想说的话、最真实的感受、最有价值的收获等,先在大脑里“过电影”,稍作回忆,再用简短的百来字记录下来,收集起来,不就是很有意义又富有趣味的一种小练笔形式。既然是小练笔,那么不如就放手让孩子自由发挥:记录的过程不必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语句不必字斟句酌地苦苦推敲,只要能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长期这样坚持,不就等于为自己今后的写作建立了巨大的素材库吗?在实践中,我发现它有四个比较突出的优点:1、短小精悍。十几行,百字左右,没有那个孩子会感到为难。而正是一个“短”字,消除了孩子对作文都必须是“长篇巨作”的错误认识,畏难情绪也就随之消失。这些在习作前产生愉悦的感受,无疑为孩子们全情参与到写作过程中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2、形式不拘。相对日记来说,“百字搜索”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是即兴的几句话;可以是即兴记录的突发事件;可以是一首随感小诗;甚至可以是处方体、新闻稿、小对联??只要想到了就记下来,不必在意首尾是否呼应、过渡是否巧妙。3、新鲜及时。当天的事当天回忆,当天记录,文章常写常新。长此以往,孩子为了找到新鲜事,他会很自觉地去参与生活、观察环境、寻找素材。写作所需的各种能力都在“求新”中得以综合训练。为了先他人之前而及时记录,孩子们会很自觉地及时动笔,这一自觉行为最终将会进化成情动辞发,心手合一的良好写作态度。4、便于拓展。

杂感作文500字

一段时间后,可以组织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写的“百字搜索”,或扩写成长文,或以其为纲进行改写,或节选几则做个“本月精选”。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巧媳妇一样,面对这琳琅满目的原料,或炒、火煎、或炖,随心所欲地拓展发挥。按我的理解,“百字作文”是童年的相册,是心灵的密室,是沟通的平台,是作家的摇篮,是班级整体作文提升的训练秘法。

趣味教学。我专指的个人坚持十余年的课题——“游戏情境下的小学作文趣味教学”。记得刚有这种设想的时候,心里很不踏实,总觉得游戏难登大雅之堂,难以和需要平心静气的写作相融合。凭着对作文教学的热爱还有一股子“狠劲”,咬着牙翻阅各种学术期刊和专著寻找理论依据,俯下身子和孩子嬉戏玩闹倾情体验,终于,我坚定一个信念:我的作文课堂,要让游戏成为主旋律。其实,游戏正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挚爱,将游戏和习作相结合,必然扫除笼罩在孩子心

篇二:杂感

20岁,我所懂得的那些道理

一转眼就到了20岁,可在心里依旧觉得自己还是爸妈的小孩子,偶尔撒撒娇,闹闹人,耍耍小性子,他们依旧包容我,唯一不爽的就是再过几天就突然长大到22岁,哎,怎么就那么大了呢?一路走来自恃是单纯善良的孩子,没有过害人之心,甚至是防人之心都没有,所以有时候我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我实在没有注意到你们的忧愁,不要说我太傻,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有点不是人间烟火的味道,甚是满足。

和周围的同龄的孩子相比,我不能说我是幸运的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是最糟糕的,至少我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疼爱,也有姐姐弟弟的陪伴,身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更幸运的是,自上学以来,那么多老师都那么肯定我,给我额外的照顾,真的很感激良师益友,在我迷茫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就能激起我十足的斗志,才让我不至于有堕落的可能。只是长了这么大,还是有点小收获的,有时候做人就该像竹子一样,不仅品行高洁,而且每走一步都会做一个总结,是得是失,在20岁这样的一个迷失自己的年纪里,是时候给自己做一个总结,来给自己一个警醒了。

1、越长大我越发现以前所厌烦的父母唠叨的话,后来都被事实无情的证明了,所以,听父母的话是没错的

2、只有父母才是最无私的对我们的,其他人对我们好,真的就是有目的的

3、我们刻意隐藏的小秘密其实父母都知道,只是他们不说而已,他们知道我们的一举一动(这是真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反正我信了)

4、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定要本着认真的态度,要不到最后吃亏后悔的总是自己(又想起了年前商务英语谈判实践一事,痛心啊)

5、有些事,还是不要冲动的好,因为冲动的结果往往会令你失望伤心(多少次冲动说话,伤了姐姐的心)

6、亲情、友情、爱情这三样有时候是无法取舍的,但我们不能过分重视哪一个,应该找一个平衡才是最好的(自我反省,最近太淡泊亲情了,实在是罪过)

7、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一个好身体,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8、要想成功,一个好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但坚毅的品格更是少不了的,或许,有那么一两个人的支持就更好了,当然了,冷嘲热讽的也是正常

9、20岁了,可以毫无心机,但绝对不可以再把每一个人都想象的那么美好,或许,他们的笑脸下真的是一颗嫉妒的心(防范还是要有的)

10、在这个追求男女平等的时代,女生有时候承担的压力不免大了一些,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减压方式

11、作为女生,一定要爱自己,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谁还会看得起你??

12、

13、

篇三:杂感

杂感

过去的一周发生了许多大事,然而其中的两个镜头却最让我难忘,这两个镜头都与庄严的国歌有关。

第一件事发生在九月六日的夜晚,地点在日本名古屋的世界杯排球馆。对于所有关心中国女排的国人而言,那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不眠之夜。中国女排的全体队员在郎平指导的带领下,最终力克东道主日本队夺冠,时隔十一年再次站在了世界三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迎来了中国女排第三个黄金时代。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场面固然振奋人心,但更让我心灵受到深深触动的是在领奖仪式上奏响国歌的那一时刻。当晚的名古屋排球馆几乎全部被狂热的日本球迷占领,而此刻当主队输球后也都纷纷离开了赛场,观众席上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中国球迷。此时,他们一个也没有离开。《义勇军进行曲》奏响的那一瞬间,所有人竟都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面向五星红旗,高唱祖国的国歌。女排队员们似乎对这一切没有准备,先是一怔,脸上随后也挂满了幸福的泪水。那一刻,名古屋排球馆一片欢腾。 这些球迷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寄居异国,他们为了自己的生计、学业、梦想正在他乡奋力打拼,然而此时此刻,他们却只有一个共同而又光荣的称谓——炎黄子孙。他们明白,自己是此刻能给予中国女排加油和鼓励的唯一力量。世界杯十一场中国队的比赛,每一场球都会有大批当地的华人球迷到场为她们加油助威。一场世界顶级比赛的门票并不便宜,然而他们愿意一路陪伴。

什么是悠悠赤子心,什么浓浓中华情,这一刻,响亮的歌声回答了

一切。

二件事发生在两天之后的香港,同样发生在球场,却给人俨然不同的感受。那是一场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香港男足主场迎战卡塔尔男足。根据惯例,赛前需要在旺角大球场奏响双方的国歌。可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时,在场六千余名香港球迷竟然集体抱以嘘声,声音之大甚至盖过了央视的直播信号。部分球迷甚至摆出了侮辱性的手势,以示抗议。原本是一场并不太受人瞩目的预选比赛,却因为这样的闹剧一时引发了赛后的轩然大波。

刚刚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感到无比的震惊。国歌向来是庄严和神圣的代名词,任何情况下都难容忍哪怕是丝毫的亵渎。然而香港球迷的举动却一次又一次触犯底线,令人遗憾。这其中自然避免不了许多政治因素。内地与香港的关系近两年来跌入冰点,去年的占中事件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不敢断言这样的举动是否代表了香港的主流民意,然而六千多人自发的集体嘘声丝毫没有理由声称这仅仅是一时之错。香港回归已经快二十年了,然而在民族意识教育的问题上,不得不说我们遭到的彻底的失败。只讲“两制”,不谈“一国”;越来越多的香港民众对内地心存芥蒂,甚至厌恶。香港,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回归”。 我不恨香港人民,但我希望他们能尽快地觉醒,不要再制造这样的“精神悲剧”。

同一首国歌,截然相反的感受,只希望前者成为社会的主流。

篇四:杂感

杂感(其五) 每有思绪来, 提笔试文采。 慧光照万里, 神思越千载。

遥想屈平才, 汨罗边徘徊。 一石沉江底, 吞没济世怀。

后又李杜诗, 熠熠映当时。 犹月映星辉, 伟名留后世。

子瞻开“豪放” 高调唱“大江” 千古一词人, 青史美名扬。

古道今已没,

岁月独蹉跎。 愿读千堆书, 换来万点墨。

2014.6.20

篇五:杂感

杂感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垃圾同事!

上联: 你恼羞成怒面青耳红嘴斜鼻歪 下联:我气定神闲春风依旧笑靥如花 横批:快哉!快哉!快哉!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