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25:20 初中作文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ppt初中作文

篇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预设教学设计

执教:蔡力娜

课程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书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此诗颔联中的“佳节”即重阳节,正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是作者独在异乡,因为孤独寂寞所以思念家乡的亲人。颈联和尾联写了远在家乡的兄弟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情景,以作者的想象表达了浓浓的思亲怀乡之情。

本诗感情真挚,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我国最著名、最广为流传的名言诗句。

学情分析:

本班为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而且平时课堂气氛活跃,小组合作意识强。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们也学过古诗,所以这节课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况且他们已经适应了自主课堂模式,易于开展诱思探究教学,在课上再给予他们适当的物质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效果会更好。 学习目标:

1.会认“忆、佳、倍”等生字,会写“遥、遍、插”等生字,并能用生字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歌表达的思乡之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美言导入,唤起欲望

【课件展示,教师朗读】重阳佳节,明月高照,合家团圆,其乐融融。此时此刻,在外漂泊的游子,最容易生发的就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俯仰之间都是亲人的影子。今天,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古代诗人王维的思乡之情,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传诵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一定要有一定的情境相配合,将难懂的文言文用白话文勾勒出重阳节家家团圆的情境,能很快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从而与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孤单情绪形成对比,让学生与诗歌情感产生共鸣。同时,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起到了复习旧知识的作用,更能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想结合。

(二)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课件展示】请默读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与学习现代文不同,在古诗学习中,只有先了解了作者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思想。

(三)认读生字并组词

【课件展示】请齐读下列生字,一字两遍,并在作业本上给每个生字组词。 (设计意图)小学生最重要的是对汉字的书写与理解,这也是学好诗歌的基础。

(四)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课件展示】请自由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准字音,注意断句。

(设计意图)自由朗读是学生体会语言美的最好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情感与理解。

(五)录音范读,名家熏陶

【课件展示】请听配乐诗朗诵,注意节奏、重音、语调、情感。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诵是一种欣赏和享受,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体会读这首诗时的技巧。

(六)认真仿读,入情入境

【课件展示】请仿照名家的范读,有感情第朗读诗歌,语速缓慢,感情饱满。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配乐朗读,入情入境,领会朗读的精髓,同时陶冶情操。

二、鉴赏品味,把握主旨

(一)自主合作,归纳文意

【课件展示】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再次朗读诗歌,独立思考以上问题,也可与对子讨论。然后自由发言,要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可以补充,纠错,但不要重复。

(设计意图)总体上把握诗歌意思,为下面的诗歌分析起到引领指导作用。

(二)逐联分析,把握主旨

1.【课件展示】请齐读首联并翻译。

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要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可质疑补充,但不要重复。

(设计意图)翻译古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所以要靠集体的智慧,更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2.【课件展示】请齐读颔联,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然后翻译诗句。

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要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可质疑补充,但不要重复。

(设计意图)颔联中的个别字学生可能不理解,通过小组讨论解决掉,那么诗句意思迎刃而解。

3.【课件展示】请齐读颈联并翻译。

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要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可质疑补充,但不要重复。

(设计意图)翻译古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所以要靠集体的智慧,更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课件展示】请齐读尾联,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然后翻译诗句。

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要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可质疑补充,但不要重复。

(设计意图)加点字词是解释诗句意思的突破口,而且也能通过对词语的解释了解到一些生活常识和民族文化。

5.【课件展示】再次有感情朗读古诗,说说本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要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可质疑补充,但不要重复。

(设计意图)已经理解了诗歌大意,总结主旨,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授业解惑,突破难点

【课件展示】请归纳本诗的主旨。

先独立思考,再认真听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达到能独立归纳主旨的水平,所以这道题必须由老师来总结。总结时要言简意赅,便于学生理解。

【课件展示】本诗开头切题,写了异乡异土佳节思亲的孤独凄凉,接着写了远在家乡的兄弟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亲怀乡之情。

(四)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课件展示】齐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情真挚,入情入境。

(设计意图)诗歌鉴赏最终还要回归到诗歌的阅读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鉴赏之后再带着作者的情感去朗读诗歌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三、诱导创作,提高能力

(一)【课件展示】假如你是异乡的游子,在重阳佳节时,你想对家乡的亲人说

些什么?请你写下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几句话。写好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在全班朗诵,大家可以给出评价或修改。

(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话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更能提升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给大家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水平。

(二)课外知识,拓展视野

【课件展示】1.自主查找有关重阳节习俗的资料

2.自主抄写3到5句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

(设计意图)自助餐式的阅读,能锻炼学生的动手与探索能力 。

篇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

六年级 朱勋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3、 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4、 激发学生热爱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内容:

2、想像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三、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书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四、教学方法、思路及设计理念:

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诗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让诗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我打算运用情境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整体上把握古诗,通过层层诵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体会它独特的意韵美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诵读课更应该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所以本节课力求采取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 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 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见过吗?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

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课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亲)。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B、(学生说不出时)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谈得出时)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的想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3、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

4、欢度节日的场面总是欢乐的、高兴的,让我们再次感受下那欢乐的节日气氛吧!

5、以前王维和兄弟们也是这样过重阳节的。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当诗人看到这欢乐的情景后,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如果谈不出:想想过节日,特别是像春节、元宵节、中秋节这些团圆的大节日期间,假如你是在外地上学的人,或者是自己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回家与你们团圆,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遗憾,更加的思念亲人。)

(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家乡在山的那头,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的思念家乡的亲人。)

我们的诗人现在正是这样的心情,课文中哪一句可看得出诗人的这种心情?(课件出示:遍插茱萸少一人。“都插上了茱萸才发现少了我一个人”)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画面呀!“少一人”是诗人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来共同表达诗人心中那无奈的呐喊吧。

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组接连重复“少一人”。

六、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七、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

八、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 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

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 配乐齐诵诗文。

九、课外作业

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思念故乡 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

六年级

朱勋

篇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并默写后两句。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相信我们很多同学都能背诵出许多的古诗,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背给大家听。

生背古诗。

师: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人就用手中的笔表达内心的思念,今天,就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著名诗人王维的思念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出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展示1)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诗题?生读诗题。

师:这么长的题目你能读好真了不起,谁再来读读?生再读诗题。

2、读题、释题

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课件展示2)(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师:是我们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古时候人们过重阳有登高、插茱萸的风俗,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③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

a、是什么偏旁?什么结构?什么意思?

b、组词(回忆、记忆??)

c、题目中是指谁思念谁?

3、再读课题

师:从题目中您能感受到什么?

生:感受到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 师: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诗题。

生读。

二、学诗

师:同学们读的太有感情了,那作者王维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写下这样一首千古绝唱?知人方论诗,谁来介绍一下他收集的关于王维的信息: 生汇报课前预习时收集的关于王维的简介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课件展示4)

1、王维简介。

2、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已经背井离乡。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恰逢重阳佳节,王维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下面就让我们怀着思念之情来初步的感受一下这首诗。(课件出示配乐朗读)

师范读,生听准字音,感受节奏,划节奏。

师:请同学们根据划出的节奏自由读诗,并圈出生字。

生读诗,圈出生字。

师重点指导“插”的写法与“播”比较。

指名学生读全诗。

师:多么优美的诗歌,多么动听的声音,从你的朗读中我们已经看到王维正在窗台前遥望着自己的家乡,此时此刻,你觉得王维怎么样?

生:非常孤独。

师:从哪里知道?

生:第一句。

(一)、学习第一句(课件展示6)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ppt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你从这两个“异”中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诗人很孤独。

师: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呢?

生:因为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

引读: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再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独在异乡为异客。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独在异乡为异客。

(二)、学习第二句。

师:诗人是如此的孤独与无助,怎么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至于写出这样一句千古名句,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课件展示7) 师: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生:我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师: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常里就常常思念亲人,而对今天的良辰佳节思念之情更加涌上心头。

师:这句诗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多少游子对家乡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

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师: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远在他乡莘莘学子,用诗句对亲人说: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____。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____。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总结:这句诗成了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了多少游子的心!

当深深地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最美的语言,让生活在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同他一起感怀,一起悲伤,也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师生同读前两句。

(三)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展示8)

指名读后两句,并讲述意思,相机对个别词的意思作指导,如:遥——远 师讲述:是啊,在这大家团聚的美好节日 ,远方的兄弟们一事实上像往年过重阳节一样,登上了高处,兄弟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但是,少了一个了,少了谁?是的,是王维,谁发现的?王维的兄弟、亲人。是呀,少了王维也就多了一份遗憾!重阳佳节,不知是王伟在思念亲人,亲人也在思念王维呀!让我们带着这种孤独与思念之情,一起读一读全诗。

5、生齐读全诗(配乐朗读)

6、创设情境,练笔写话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诗人王维十五岁就离开了家乡,一个人到了京城长安为考取功名,整整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他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亲人说,亲人又想对他说什么呢?

出示:王维想说:“ -------------------------------。”

兄弟们会对王维说:“------------------------- 。

”师:千言万语道不尽双方人心中深深地思念,还是让我们用诗句来表达吧!(读全诗配乐)

五、升华情感,深入人心

1、诗歌,不仅可吟也可唱,让我们跟着曲调把王维那份思乡之痛倾诉出来吧。播放歌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跟着一起唱。

四、总结:

同学们,短短28个字,将道不尽的离乡愁说不完的思念情展现在我们面前。历经一千多年,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这首诗的时候,涌上心头的又岂止是感动。不知不觉间我们也走进这浓浓的乡愁,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回家的感觉真好!

五、指导书写生字

“深”,右上面不要多一点;

“逢”,里边的下面是三横,不是两横;

“佳”,右边不是一竖直贯四横;

“倍”注意与“陪”的区别;

“插”,不要写成“播”。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搜集有关诗人借助诗来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名诗名句。

篇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 忆:想念,思念。

3. 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课后题解:P118

注意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倍:格外;加倍、更加。

(我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练习:

1.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2.如果你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会对身处外地的王维哥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

六、总结。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篇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 忆:想念,思念。

3. 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

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课后题解:P118

注意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倍:格外;加倍、更加。

(我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练习:

1.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2.如果你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会对身处外地的王维哥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

六、总结。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