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粽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21:39 字数作文
篇一:美丽的肇庆
? 地理位置 肇庆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属珠江三角洲,西靠桂东南,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东南部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和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属山区。
? 地理环境 图表 1肇庆夜景
肇庆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2℃,1月份平均气
温约12
℃,7月份平均气温约28.7℃。怀集县北部山区冬季可见霜冻。年平均降雨量约1650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年蒸发量1300毫米以上。无霜期310~345天。早春多阴雨,夏秋受台风外围影响,晚秋有寒露风侵袭。
2006年,全市平均气温偏高,总雨量偏多,日照时数总体偏少。各地年平均气温为21.6~23.1℃,比常年偏高0.7~1.0℃;年积温7911~8425℃,偏高306~411℃,是建国后第2个最暖年。年降雨量1704~2152毫米,总体处于正常至偏多2成之间,是2002年来降雨最多的一年;年暴雨日数5~10天,为1997年来第二多暴雨年份。年日照时数介于1407~1740小时,处于正常至偏少2成之间。
图表 2七星岩年内主要气候特点:春季温暖多雨,为低温阴雨偏轻年景,有轻度的倒春寒现象;前、后汛期雨量偏多,“龙舟水”与热带气旋降水明显;强对流天气频发,大风天气较多,局部地方出现龙卷风。6
月,西江、绥江流域连降暴雨,
导致绥江水位超警戒;7~8月3个台风,致灾较严重;7、8月高温酷热,最高气温直逼历史极值(39.1℃);9、10月秋凉,气温刷新低;秋冬少雨,气温较高,“立冬”温暖如春;11月,出现晚秋罕见雷雨大风、冰雹天气;“冬至”晴冷干燥,北部地区低温霜冻明显;城区历史极端最低温0℃。年内,暴雨、洪涝、高温、强对流、寒害等气象灾害在全市各地均有发生。
? 简介 秦前,肇庆属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现在的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地域内置8县,四会县隶属南海郡;广信、谢沐、高要、封阳、端溪5县隶属苍梧郡;高凉县、临允县隶合浦郡;统属交州[1]。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行政区划承西汉。
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东汉,大部分属广州,少部分属交州。时北部(现怀集县一带)属荆州临贺郡。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9县,四会县隶南海郡;广信、端溪、元溪、高要、新宁、临允6县隶苍梧郡;谢沐、封阳隶临贺郡;统属广州[1]。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县,分隶4郡,统属广州。四会县、怀化县隶南海郡;广信县、高要县隶苍梧郡;元溪、端溪、封兴、都城、晋化、龙乡、夫阮7县隶晋康郡;临允、新兴、南兴、单牒、平兴5县隶新宁郡。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设置高要、广信、封兴、武化、端溪、晋化、都城、乐城、悦城、夫阮、安遂、宾江、文招、南兴、新兴、临允、甘东、单牒、龙潭、抚纳、博林、威平、新招、化蒙、化穆、四会、怀集、化注、平兴、初宁、招兴、建宁、崇化、熙穆、崇德、谢沐、开建、永固38县,分隶南海、苍梧、晋康、新宁、绥建、宋隆(原宋熙)、临庆7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479~502年增设龙乡、罗平、永熙、宾化、宁乡、长化、定昌、宝宁、齐安、初宁、永城11县及广熙、齐安、齐建、临贺4郡,分属广州、湘州。公元502~589年设54县,分属广州、成州、建州、新州、泷州;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县为高要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1]。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省高要郡为县,置端州,领高要、端溪、平兴、乐城、清泰5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时肇庆境域设17县,分隶5郡:四会、化蒙、怀集3县隶南海郡;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7县隶信安郡(治高要);泷水、安遂、永熙3县隶永熙郡(治泷水,今罗定,原属肇庆,今为云浮);封川县、都城县隶苍梧郡;洊安县、开建县隶熙平郡(治桂阳县,今连县);分属广州、连州、端州、泷州、封州。
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20县,分隶7州:四会、怀集、化蒙、洊安4县隶广州;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1]。
南汉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设20县,分隶1府6州:四会、怀集、化蒙、洊水4县隶兴王府;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肇庆粽子)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设8
县,分隶1军4州:高要县、四会县隶兴庆军;怀集县隶广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新兴县隶新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康州;统属广南东路。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宋徽宗赐兴庆军为肇庆府,仍辖高要、四会2县。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庆府为肇庆路,置总管府,隶广西道(二十九年改隶广东道)。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设7县,隶2路2州:端溪县、泷水县隶德庆路;高要县、四会县隶肇庆路 ;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 ;新兴县隶新州 ;统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驻南昌县)。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怀集县改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贺州;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属广西行中书省之贺州[1]。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复称肇庆府,隶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领5县1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春、阳江及德庆州(领3县:封川、开建、泷水)。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高要地置高明县;十四年置恩平县。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析高要东境部分置三水县;嘉靖三十八年析四会地置广宁县。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州(领东安县、西宁县),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至此,肇庆府领:德庆州(领封川县、开建县)、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等1州8县。时怀集县属广西梧州府[1]。
清初沿明制。肇庆府为广肇罗道治所,隶广东省。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开平县;雍正九年(公元1801年)置鹤山县,时肇庆府领德庆州及高要、四会、新兴、高明、广宁、开平、鹤山、封川、开建、阳江、阳春、恩平等12县。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阳江县升直隶厅,割领阳春县、恩平县。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怀集县由梧州府改隶平乐府信都厅[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县、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1994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云浮市,云浮、罗定、郁南、新兴等四个县级建制从肇庆市辖区划出,另外成立云浮市。到目前为止,肇庆实辖端州、鼎湖两区,高要、四会两市(县级),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及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2]。
? 土特产
七星剑花
七星剑花是驰名中外的肇庆特产之一,因它产于市郊七星岩,故名七星剑花。剑花是一种攀缘植物,大都植根于土壤之中。然而七星剑花却与众不同,它喜好生长在没有水份、没有土壤的七星岩悬崖峭壁之上。
七星剑花属仙人掌科,茎狭长,三棱有节,状如节鞭,向四处蔓延,一节一节地向上攀登,所以又称量天尺。这种植物在夏天开白花,日闭夜开,因而又有神仙剑花之美誉。七星剑花还有去痰火和止咳的功用,民间多用以煲汤,味清香、汤甜滑,实为佐膳佳品。 砚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砚也是综合性的工艺品,在文房四宝中最富有收藏价值。就这个意义上说,
“四宝砚为首”。砚在秦汉时已经存在,自唐以来,我国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以后,澄泥代替了红丝。四大名砚之所以为人们称誉,当然有它各自的特征和优点,有它各自的地方特色和雕刻风格。端砚名列中国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又称端溪砚。据史料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劳的肇庆人民就开始生产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正了端砚问世的历史。从史料记载来看,唐代中晚期,端砚已被列为贡品。唐代端砚大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砚形较为单调,以箕形为多,也有八棱形、长方形、方形等形制。中唐之后,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具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工艺品。到了宋代,由于文化的发展,端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还喜爱端砚的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如欧阳修的《砚谱》、唐询的《砚录》,米芾的《砚史》、苏轼的《东坡志林》等关于端砚的著述和赞美的砚铭、诗文。砚形也从简单的箕形、方形到品类繁多,式样新颖的斧样、瓜样、卵样、兔样、琴样等等。宋代端砚构图简练、刻工浑重、古朴、雅致、玲珑浮凸。北南宋间叶樾《端溪砚谱》明确记载端砚式样已达49种。清乾隆间手工精绘的《宋砚谱》,收有宋砚49方,亦有详实的记述。明代,由于社会鉴赏砚台和收藏砚台之风甚盛,端砚在设计、造型、雕刻方面均有所突破,主要是讲究“天然去雕饰”,往往利用天然的石形、丰富的石色、珍贵的石品花纹等稍作人工点缀就创作出天人合一的艺术珍品。在端砚镌刻砚铭,成为当时风气,一方艺术价值高的端砚,往往是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的综合品。清初,端砚也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制砚工艺十分雅致,刻工纤巧,加上附以名人题识,砚铭等作为装饰,使端砚身价更高。端砚已从实用价值演变为文玩之物,成为欣赏品和珍藏品[5]。
? 特色餐饮
肇庆的的餐饮主要以粤菜为主,兼有糅合南北风味,中西风格,
肇庆裹蒸粽
集菜肴、点心,小食于一身的地方风味。主要的地方特色有:西江河鲜、广宁笋宴、高要市大湾镇麦溪鲤(鲩)、文鲤、鼎湖上素、肇庆裹蒸、 封开杏花鸡、四会仙螺、四会茶油鸡、德庆竹篙粉等。
肇庆裹蒸
肇庆裹蒸,是粽子的一种,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
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工制作而成。
肇庆裹蒸有三大特点:
第一、一般粽子,用竹叶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
第二、包制肇庆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公斤。
第三、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开水,直至糯米、绿豆、肥猪肉溶化为止。
目前,市面上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除用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肇庆裹蒸,是用冬叶包裹糯米加绿豆制作而成,因而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肇庆裹蒸香气横溢,入口溶化,甘香,是肇庆城乡居民欢度春节的传统美食。
目前,市面上的肇庆裹蒸品牌有“鼎湖山”、“裹香皇”、“皇中皇”等,价格由三元至十二元不等。
? 肇庆绿道
星湖湾绿道
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规划纲要》,从2010年起,广东将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并与6条区域绿道相连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市和乡村的多层级绿道网络系统。
全市建成绿道200多公里
西江北路
篇二:肇庆特色小吃—By友吃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城市地区的不同风俗,成就了它们城市的传统看家小吃。这些小吃散发着它们城市独有的迷人芳香,它们锁住了人们味觉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
人们常说,要了解一个地方,就要吃到那个地方的地道的小吃,要亲临其中才能尝到地方情怀、故事、亲切和文化。
在肇庆,吃喝文化十分浓郁,这座城市有很多出众的小吃,不过鲜为人知。但只要是尝过一次,就难以忘却它的味道。就如以下介绍的传统的肇庆小吃:
一、肇庆裹蒸棕:
提起肇庆,人们脑海里总会自然而然地涌现一个美食名词:肇庆裹蒸棕。在肇庆市区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有一锅锅热腾腾的肇庆裹蒸棕在出售。
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的特别之处就是其用当地特有的大冬叶包裹,水草包扎,在长时间的连续煲蒸下,大冬叶的清香已渗透到每一粒糯米、每一颗绵豆中,而浓浓的糯米香和豆香又与馅内的五花肉相互融为一体。拨开一层又一
层粽叶,一股独特的粽子清香味扑鼻而来。猛地咬下去,那种感觉,就象有一股清新的暖流从口中往身体各个方向散发出去。一口一口地细嚼,混着五花肉的鲜味,豆与糯米的绵香,简直就是人间极品。
二、竹篙粉:
如果你吃过广州干炒牛沙河粉,觉得其已经是河粉中无法超越的极品,那你一定要来德庆尝一尝地道的竹篙粉,它会告诉你,美食的世界里也是 “一山还比一山高”。地道的竹篙粉采用传统乡村手工制作:石磨米浆、柴火烧水、牛窝锅蒸、堂竹篙晾粉。德庆山青水秀,用泉水磨制的河粉,晶莹剔透散发淡淡清香味,把制作好的河粉挂在竹杆上晾干,竹子清香随着风干而渗入粉中。如此制作出来的竹篙粉,风味盎然。把蒸熟后的竹篙粉浇上炸香过的花生油、酱油、白芝麻,以微量简单的调料带出竹篙粉清香柔韧的极致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三、广宁云吞
广宁云吞皮薄馅鲜, 在坊间可是颇有名气。尽管广宁云吞馅料单一地选择猪肉,但其制作过程却十分讲究,首先它只选用当地的山地猪后腿肉作为馅料,二是汤底是用黄豆与猪骨头熬成的汤汁。一口一个云吞,爽口弹牙,汤汁则清鲜中饱含着猪骨甘香。简简单单的一碗云吞却有与众不同的鲜香,大概这也与肇庆广宁的清秀的水土培养出来的原料有关吧。
四、椒盐笋虫
肇庆广宁的椒盐笋虫无疑是肇庆小吃中的重头戏了。笋虫其实就是象鼻虫在竹笋上蛀洞产的卵孵化后长成的幼虫。肥嘟嘟的笋虫长相有点“恶心”,但营养价值却很高,因此当地人们喜欢用椒盐处理后食用笋虫。经过椒盐爆香后,笋虫卖相就变得诱人流口水了。把一整个笋虫放进嘴里,外脆内嫩、香酥可口的感觉一涌而至 ,里面是醇厚绵滑的蛋白质慢慢流出来,加之随后而来的椒盐味道,更加味美香口,这味蕾的享受足以让人难以忘怀。
以上介绍的肇庆小吃,不知道作为吃货的你又尝过哪几样呢?
如果大家想跟我深入去探讨有关健康和美食的知识,大家可以下载我开发的“友吃”APP或者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友吃订阅号“。一起为更多的吃货们提供有质量的健康美食资讯。
篇三:肇庆两日游攻略
肇庆两日游攻略
(注:下列标有红字的部分是需要姐姐们给我意见的,记得看哦!)
一、随身携带物品篇
1)
2)
3)
4)
5)
6)
7)
8)
二、交通工具
首选火车!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时间,发现去时有这几段时间是比较适合的,姐姐们选个觉得合适的时间告诉我哈!(注:返程还没有车票可买,广州表示广东火车站,广州东表示广东东站,距离远近就不用我解释啦,姐姐们懂得~~) 牙刷毛巾必备,(牙膏洗面奶我负责带旅行装的); 换洗衣服一套; 手机充电器、耳机、眼镜(此项只针对近视眼,撒花!)不可少; 一定要带学生证、身份证以及饭卡啊啊啊~(充分享受学生优惠嘛~) 防晒霜、爽肤水神马的凭借个人喜好携带~(再次撒花~) 啊,还有雨伞! 零食啦、水啦,就随意带哈!(适量就好,哈哈哈) 嗯哼,有相机的话最好带上哈,肇庆风景还是很不错滴!
三、 住宿安排
我打算在网上团购入住酒店,但是不知道姐姐们希望住近一点条件一般的酒店还是距离市区远一点的酒店,毕竟是周六,而且离市区近的话也会毕竟贵,姐姐们给我点建议吧!下面这家店周六价格是148+60,(还有就是我在网上查了一下,都说双人房不能四个人住的,虽然我们宿舍试过七个人住一间双人房的。。。但是这种比较高级的酒店就不知道了。。。)
四、 饮食安排
这个姐姐们不必担心,因为肇庆市区还是有很多好吃但是不贵的东西的,如果姐姐们觉得可以接受的话我还可以带姐姐们去逛肇庆的小吃街,另外校区的饭堂跟后街也有很多吃的东西哦~
五、 行程安排(重头戏来啦!)
第一天:坐火车到达肇庆火车站,乘坐1路车到达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好激动,撒花~~)逛一下校区,累了就去饭堂吃饭,(这时候,两校通用的饭卡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啦!建议吃那里的芋头卷跟蛋挞,人间美味啊!)中午去小石凳休息片刻,如果太阳不算太猛,那我们就开始绿道自由行,先在校区理发室租自行车!(饭卡又是一个宝了!)从后门开始沿绿道出发,一路观风景赏花,游仙女湖,真是人间天堂啊!六点半前回到学校,还车吃饭,然后坐车去市区找酒店跟看音乐喷泉,(8:00~9:00之间),时间允许的话我可以带姐姐们去市区一家很好吃的面馆吃饭,就不在学校吃啦!随后,在市区七星岩牌坊广场散步,游仙女湖,十一点左右回酒店洗漱睡觉,养好体力第二天继续玩!
总结如下:到达肇庆
逛校区,吃饭骑自行车,逛仙女湖 吃饭,看音乐喷泉 游湖
第二天:一早起来,大家一起去购物街那边吃肇庆特产粽子跟早茶,吃饱喝足之后就回酒店收拾东西退房,然后坐车回校区,从后门那边进去买票,(学生证的
作用出现了!)开始一天的景区游玩,那边风景真的很不错哦,尤其是有一条小木桥那边,拍照都是很有feel的,姐姐们可以尽情拍照!(撒花~),逛累了,咱们就回到出口,然后去后街那边吃东西,后街有一家特色麻辣烫店,建议姐姐们一起去尝一下哦,下午再逛一下校区,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差不多时间的时候就坐车去火车站坐车回广州啦!
总结如下:洗漱,喝早茶,退房
坐车到达校区,买票进入七星岩北门,游玩拍照 坐车去火车站,回广州
六、经费预算
坐车:20*4*2=160
景点门票:35*4=140
住宿:预计200
吃饭:预计:10*4+15*4+10*4+15*4=200
合计:700
人均:175元
姐姐们,毕业快乐!
THE
END!
篇四: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____学年论文
学年论文
肇庆裹蒸粽文化
二级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师范)
年 级 :2010级
学 号 :
指导教师 :
完成日期: 2012年12月26日
目录
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3
(一) 肇庆裹蒸粽的产生及其特点?…………………………………..………3
(二) 肇庆裹蒸粽对当地文化的影响?…………………………………….…4
(三) 肇庆裹蒸粽文化产业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4
(四) 裹蒸粽现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6
(五) 总结……………………………………………………………………………6
参考文献????????????????????????????7
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
专业名称:地理科学
作者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学号:2010944115
【摘要】肇庆裹蒸粽是肇庆的著名特产,它是肇庆地区文化浓缩的结晶物。裹蒸粽文化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它渗透到肇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是通过了解肇庆裹蒸粽的产生及对当地的文化影响,从而引出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产业
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肇庆裹蒸粽 著名特产 饮食文化 影响
【前言】
粽文化是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国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粽子,而肇庆的裹蒸粽是众多粽子中最具特色的粽子。具有“万粽之王”之称。裹蒸是肇庆特产,人称“茶点王”,也叫裹蒸粽,但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却有明显的区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呈枕头状或埃及金字塔形。馅料也有的不同,由糯米、绿豆等素料制成,内藏的肥肉更肥美适中,调和味道,深受大众喜爱,它更体现了肇庆裹蒸的传统风味和裹蒸文化。
(一) 肇庆裹蒸粽的产生及其特点
1. 产生:据说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秦始皇当政时,苛捐特重,劳役繁多,
农民悲苦难言。 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这就是最早的裹蒸了。至汉代,肇庆的城乡居民已有在春节、端午节包裹蒸和粽子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肇庆裹蒸已经成为讲白话地方家喻户晓的传统产品,作为春节探亲拜年的必备礼品,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由此可见,裹蒸与粽子不同,它并不是用来记念屈原的,而是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
2. 特点:肇庆裹蒸粽的外形和制法都是与其他的粽子与众不同的。裹蒸粽用的
是肇庆特产席草(水草),比别处产的水草要韧一些,裹蒸粽的叶不是竹叶
或芒叶,而是正宗的粽叶,肇庆人称之为冬叶。长在南方阴森潮湿的地方。冬叶性寒,有清热解毒、治虚火的作用,含丰富的叶绿素,是叶科类阴生植物,当地人将其品种分为正冬与野冬,也有人将正冬叶分为“公”,而野冬叶称为“母”,正冬是底面都是青绿色的,含绿叶素较多,而野冬则是面青底白,含叶绿素少,经蒸煮后,正冬保持原色油绿,非常清香;而野冬则变成黄色较粗糙,所以正宗的肇庆裹蒸粽可归纳有三大特点,第一,一般粽子用竹叶或大芒叶(水竹叶)包制,多数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肇庆至悟州西江两岸产的正冬叶包制成四角高顶小山包形;第二,传统的肇庆裹蒸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一般的重量在一斤以上;第三,将裹好的粽置大缸(甑)加满清泉水,用猛火蒸煮8小时以上(燃料是木柴头或煤),边烧边加大量的开水,直至糯米、绿豆、肥猪肉溶化为止,煮粽也需要有一定技巧,不能将叶煮死,糯米面带有叶绿素为之上佳品。
(二)肇庆裹蒸粽对当地的文化影响
肇庆的裹蒸粽饮食文化是肇庆人民风土人情的产物,代表着肇庆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肇庆的许多文化节目和活动都是以粽文化为主题来开展的。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一直是肇庆文化的重点,因此肇庆文化办实施了许多与裹蒸粽文化推广有关的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文化成果。
1. 肇庆人民对裹蒸粽文化发展的有关措施:a).前年在“肇庆金秋”时启动了
“裹蒸粽文化村二期项目”; b).随着粽文化基地的研发功能开始启动,建立了粽子为主体的粽文化数据库,收集、整理大师宝贵的手稿、相片、剪报等资料,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实现砚文化数字化管理和资源共享,现已建立制粽大师刘演良的个人数据库;.c)以中国裹蒸粽文化村为载体的基地交流作用进一步加强,举办了化气息浓郁的伍丁先师宝诞拜师活动,向中外游客展示伍丁文化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裹蒸粽展览。d).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家园。”要让祖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 ,体现时代 ”。 肇庆市政协委员、鼎湖区政协常委、肇庆市皇中皇裹蒸粽总经理卫光荣在两会期间提交
议案关于大力扶持肇庆传统名优特产“裹蒸粽”生产的建议,想把裹蒸粽这一特产放站起来,借此,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肇庆的文化
2. 取得的文化成果:a). 我区去年组织了72家裹蒸粽企业参加第27届全国
艺术博览会,销售额达570多万元,比上届增加50%; b).人才培养力度也不断加大,粽文化基地旅游价值大大提升。去年春节“2011请到肇庆过大年系列活动”在裹蒸粽文化村启动,配合“春游文化村”、“中国裹蒸粽展览馆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客流量日益猛增,成为我市重点旅游节庆品牌。而筹备半年、详细介绍城区“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指南《玩转端州》近期横空出世,备受赞誉,真正让游客一册在手,“玩转”整个端州;
C).质的旅游资源与较强的旅游竞争力,我区一举夺得“2011年度(首届)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区”称号;黄岗街道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城西街道城中路社区荣获“广东省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三)肇庆裹蒸粽饮食文化产业的发展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
肇庆裹蒸粽作为传统名优特产、旅游特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又是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大力发展肇庆裹蒸粽,对发展肇庆地方农业及旅游业,增强肇庆作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的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
1. 裹蒸粽产业的发展现状:裹蒸粽是肇庆市传统产品,在岭南地区家喻户晓。
传统裹蒸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由原来各家各户自产自食发展到如今大小裹蒸粽生产厂家林立,由开始时的家庭网络版作坊式经营发展至如今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并且拥有了数个知名品牌,产品外销至港澳地区,甚至欧洲。同时,传统的裹蒸粽也几经变化,如今已是品种多样,除去传统的糯米、绿豆、猪肉馅裹蒸外,如今还发展出更具营养的黑糯米等新品种。但是与同品牌的湖粽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生产湖粽的代表企业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拥有员工近20 00名,主要生产八大类百余种五芳斋粽子及月饼、红心咸蛋、汤圆等系列产品,素有中国“粽子大王”之美誉。
篇五:端午节的粽子
端午节的粽子
粽子(zòng zi)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具有厚重的历史感,深受人们的喜爱。2010年12月,江西德安县宋代古墓出土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筒棕”,南朝梁开始还出现药食合一的粽子,直到现在的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这种风俗也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与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午节”,俗称“粽子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于是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端午节是个传统节日,这一天不可缺少的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说是为了压邪;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的三闾大夫屈原,因此端午节又被称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赛龙舟要有水面的地方才能进行,水面少的地区节日的主要内容就是吃粽子了。各地风俗不同,物产不同,粽子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这一类的粽子多见于北京的一些老字号餐饮企业。护国寺小吃店、锦芳小吃店等老字号餐厅,都有传统的江米小枣粽和豆沙粽,其中锦芳小吃店的粽子还被评委东城区十大名小吃,便宜坊集团还有根据自身特点做的鸭肉粽;
作为一个各地美食汇聚的美食大都市,北京当然也少不了各地的风味粽子。以小笼包闻名于世的台湾餐饮企业鼎泰丰,这个端午节保持了以往的习惯,推出湖州风味的肉粽、豆沙粽。肉粽用的是五花肉,肥瘦相间,夹在晶莹饱满的糯米中煮熟,油脂浸润了糯米,糯香混着肉香,咬一口香气盈腔,是肉粽中的佼佼者。
江南风味酒楼苏浙汇的火腿鲜肉粽,以上等糯米包裹着新鲜的火腿以及五花肉混合的馅料,配以苏浙汇的不传秘方蒸制而成。用筷子分夹四块,块块见肉,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腻,香味扑鼻,回味无穷。苏浙汇还有南瓜枣泥粽、五子粽、瑶柱鲜鸡粽等品种。甜咸兼有、荤素搭配,选择还是很多的。
大三元的粽子是广味的,特点在于他们使用的粽叶是广东肇庆产的叫做“冬叶”,有一股独特的植物芳香。其中的馅料的选择也比较多,鸡肉粽、猪肉粽、腊肉粽等都有独特的岭南风格。
民间习俗
粽子(拼音:zòng zi,英文:rice dumpling)
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筒粽”花样繁多。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一传统习俗,并且伴随着很多的民俗活动,其由来已久。
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诞生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为纪念,并且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因各地习俗的不同,人们给粽子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在南方与北方就有着较大的差别。
文献载,南朝梁时号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隐居陶山,人称陶公。陶公辟地种药,以药草为民驱疫疗疾。自此地方百姓每逢端午,便用陶公所教的药草煮粽,以防病健身。《江南靖士诗稿·端午陶山品粽》诗:“五日山村鲜角粽,褪绳解箬气犹温。淡黄应渍陶公草,膏饭舌翻香阵喷。”诗承载了粽子药食同一的历史,也反映了一种药食同源的文化。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