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20:53 体裁作文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体裁作文

篇一:《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

贾雨歌 初2015级14班 51号

一、影片简介

1940年代的柏林,小男孩布鲁诺从市区中搬到了在柏林外的一个偏远郊区,这样他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家和伙伴们。

在新家里,布鲁诺从自己房间的窗户往外看,有一处很奇怪的农场,人们都穿着条纹睡衣在干活。正当他想试着多去了解一些的时候,他被母亲警告不许接近那里。因为旁边是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一次,布鲁诺为了制作秋千,偶然发现自家的后花园的一个小小杂物间内,有个窗户,可以轻易的爬出这个牢笼般的住所。某天,趁母亲不在意,布鲁诺越过这个界限。当他开心的跑了一段路,竟来到了一个用铁丝网制成的围墙边,看到围墙的另一边有一个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在用手推车倒碎石子。他很惊讶终于在这里发现了可以一起玩的同龄人,布鲁诺以后每天都要偷偷来这里和新朋友沙暮见面。

几天后布鲁诺正在荡着秋千,他发现天空中有黑色而又刺鼻的烟雾,后来母亲知道真相后,精神不振,每天都唉声叹气,并且经常用言语讽刺布鲁诺爸爸。布鲁诺爸爸考虑到这对孩子影响也不好,决定把他们送到海德堡的姑姑家。

数周过去,布鲁诺对于自己的所见所闻愈加感到困惑,家人教导他所有犹太人都是魔鬼而他与沙暮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沙暮告诉布鲁诺自己的父亲失踪了三天,布鲁诺决定利用最后的时间为他做些事情,于是他穿上了一件沙暮拿来的条纹睡衣,钻进了集中营。

刚进集中营,就被送进毒气室里,布鲁诺抓住了沙暮的手,他们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他们觉得等外面的大雨停了就能回家了。然而抬起头时,毒气室屋顶的小洞里,一股黑色的毒气(实为齐克隆B)正弥漫下来。

当父亲最终寻到那间空空如也的牢房时,绝望地喊着儿子的名字,而与此同时,母亲跪倒在冰冷的铁丝网前,捧着布鲁诺原本的衣服,放声大哭...

镜头静静地对着布鲁诺最后走入的那扇门,门外堆满了那些所谓的,条纹睡衣。

二、孩子点评

在这场电影结束以后,我似乎已沉浸在我的泪水中……

脑海里一直回想着布鲁诺和沙暮在毒气室中紧握着双手的场面。我本以为在最后的那一刻,他的父亲会冲进去拯救他的儿子,可是他却让布鲁诺变成了战争的又一祭品。

从片段的开头,布鲁诺与伙伴的嬉戏让我感到与二战的残酷与悲凉简直是大相径庭,邹老曾说过:“前面越是美丽而和谐,后面越是凄凉与残忍。”——《邹氏语录》果然,没过一会儿,便看到纳粹党就开始大批次的抓人。布鲁诺回到家时,母亲就开始准备一个小型宴会,可是那个宴会却挤满了人,还有专门请来的乐队,美味的佳肴——但这只是一个小型宴会。当布鲁诺就要离开时,他与朋友最后一次的玩耍,在现在看来,真的是最后一次。

当到了柏林那里他遇见了他的朋友沙暮,当他冒出那句话:“我好羡慕你们,

能和伙伴们在一起。”我的心里只想说:孩子,你难道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多么的残忍么?那时的犹太人几乎就是一个个下贱的狗,当德国人愤怒时,犹太人便成了他们发泄的出气筒。仿佛德国人早已习惯,不然为何在那时布鲁诺的父亲还能露出那样自然的微笑。犹太人也十分软弱,愿意为德国人效命,只安于现状,不去追求改变;难道他们的聪明才智都打不过德国人么?难道德国人就有如此神力可以控制任意民族么?

从更深的一层角度来讲,战争最可怕的不是虐杀了多少条鲜活的生命,而是带走了多少孩童的天真、信任与友谊。

每一个孩子都像是一颗即将萌发的种子,在其上总有无数的瓦砾。而你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才能真正的长成一个大树。反之,便会永远埋葬在泥土中。布鲁诺的姐姐就是想着一个相反的方向在用力,她放弃了她所有的洋娃娃——等同于放弃了她的天真,换来的是一张张纳粹的海报——或许是因为科勒华的原因吧!才使得布鲁诺的姐姐被这种无理的说教如此信奉。相反,布鲁诺是没有被迷惑的,虽然他看起来什么都不知道。他一直认为那是场游戏;他虽知道沙暮是犹太人,却仍然和他做朋友;他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和沙暮进了集中营。就算在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刻,他们也紧握着对方的双手,相信一定能够过去。

战争,一个可笑的恶魔,他也许带走了布鲁诺的生命,却没能带走他的力量……。

三、家长点评:

很少有机会在家里和女儿一起认真地看完一部电影,过程中总会被这样那样的事打断,尽管移动硬盘中装有上千部影片。

感谢邹老留给家长的作业,让我和女儿一起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真理被黑暗吞噬之前,童年由听觉、嗅觉和视觉主宰”,这是《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的片头语。整个影片看过后,心中的感觉五味杂陈,痛心、压抑、同情,更多的是愤怒,对成年人的愤怒,对战争的愤怒。

战争让人的灵魂扭曲,使成人的世界充满了欺骗和谎言。小布鲁诺的爸爸明明知道所谓的新家旁边就是十分不堪的纳粹集中营,但他却瞒着全家人;每天炼人炉的大烟囱飘出的刺鼻的浓烟,却说是焚烧垃圾所致;集中营里的犹太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德国纳粹却粉饰太平,作虚假的宣传,让小布鲁诺看到集中营中歌舞升平、幸福祥和的假象,以至于到了集中营里死神在步步逼近时还在问沙暮:咖啡馆在哪里。

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尤其是灭绝人性的种族仇杀,最终是害人害己。影片中表面看纳粹德国占尽优势,但飞机轰炸却夺走了小布鲁诺的奶奶的性命。两个同龄的孩子小布鲁诺和沙暮,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但最终却一起死在了毒气室里。

当布鲁诺的妈妈看到铁丝网旁边儿子的衣服,听到布鲁诺爸爸在集中营里焦急地喊着儿子的名字时,她彻底的崩溃了,跪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号,一向很坚强的我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流满面。

我们不需要战争,无论战争能为国家带来什么,但最终遭殃的永远是老百姓。

篇二: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背景

二战 犹太人 集中营,德国人将要战败的时候

童心可贵,生命无价

这部电影是几年前推荐给朋友的孩子看的,看到她终于看完了,自己忍不住又看了一遍,依旧觉得很压抑。 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待战争,看待纳粹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计划,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厚重,也不悲哀,没有斯式的人文情怀,从不做主题上的升华,它就好像是一根根毛茸茸的小刺,冷不丁地扎你一下,让你有点小小的战栗,让你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两个小孩的命运身上,仿佛自己身上也笼罩着战争和死亡的阴云。

一道铁丝网,构成了两个世界,两颗童心,却打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与差异,穿上条纹睡衣的德国小孩和犹太小孩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最终也为这该死的战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我忽然想起另外一部经典影片《美丽人生》,乐观的法国犹太人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帮助儿子度过了集中营最不可思议的那段岁月,虽然最终儿子失去了父亲,却得到了一辆坦克的奖励。 两部影片立意不同,角度不同,其实说的都是同一回事,孩子才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

和看过类似的二战关于集中营的电影不同,导演用小清新的手法,诉说着残酷的历史现实。这部电影一开始不管是从基调还是故事发展来看说什么都想不到结局是这个样子,虽然当我看到布鲁诺和集中营小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给电影的结局埋下了伏笔,不过通过导演的镜头和画面的色彩的对比,更添加了悲剧发生时的冲击感。

影片时长一个半小时,整部电影,看的不浪费时间,人物关系性格对比,鲜明,不会给观影人带来过多的困惑,并且很容易让我们走进电影的故事节奏,故事想表达什么看过电影的人想法都类似,也就不多赘述,在这里我只想说,对于欺骗,对于信仰,对于战争,不要让孩子成为牺牲品,如果连他们的未来都作为赌注的话那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一句话说感觉:反战主义,反对种族歧视主义,反对各种民族的大沙文主义。

虽然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具体指出这个集中营的名字是什么,但很容易就知道是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因为只有这个地方才有4个焚尸炉 ?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2007年夏天在取景和完成拍摄的,为期9个星

期。 ?

? 影片因有些争议就是在英国被评为12A级,12岁以下儿童观看需要有家长陪同,

部分人认为该片不适合年幼的孩子观看,也不应该用于教育儿童。

? 本片扮演布鲁诺的小男孩是第二次参与电影的演出。并且凭借

本片中的演出,阿沙·巴特菲尔德获得了英国独立电影奖的最佳新演员提名

影片中通过一个情窦初开小男孩对女主角的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海报(4张)

窥视开始,一步步地展现那个时代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纵然解读的异常“孩子气”,但反差之下现实的残酷才显得更加惊心动魄。《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同样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讲述二战中德国集中营中的情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些杀戮和令人难以直视的鲜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陆怪离和有趣,但越是现实的残酷就越是让人心血尤滴[8]。(新浪娱乐评) 这部电影与《暮光之城》一样,都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当然题材和受众群已经是天壤之别。虽然本片有着儿童电影的色彩,但本质上还是一部严肃的剧情电影,尤其是直指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二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和各国战俘最为血腥肮脏的地方,而且本片主题试图探寻关于人性的难题,然而却将影片本身放在了摇摆不定的道德天平上,更是使得本片的观众群上调了若干档次[7]。(时光网评) 尽管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这部电影依旧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佳作。(《泰晤士报》评)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极其沉重的结尾将影片上升到了新的水平。(《独立报》评)

马克·赫曼透过孩子的眼睛来诠释大屠杀事件,直到最终大结局的时候我们才被眼前美丽的悲剧惊呆了。(《卫报》评)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穿条纹衣服的男孩)

马克·赫曼非常成功地将约翰·伯恩的原著改编后搬到了大银幕上,片中强烈的情绪感染了所有人。(《天空卫视》评)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以孩子的视角来批判大屠杀,问题在于现代观众理解起这些隐晦的批判会比较困难,因而这种手法是极其容易误导观众的。(《斜向》杂志评)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的主题试图探寻关于人性的难题,然而却将影片本身放在了摇摆不定的道德天平上。(《

未来电影》评)

非常震撼的一部电影,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段战争的悲剧性[

篇三:穿条纹衣服的男孩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

九岁的布鲁诺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全家要搬到这栋只有3层楼高的难看的房子,这里没有别的男孩跟他玩,只有一个“无可救药”、只会玩布娃娃的姐姐;他不明白他为什么要离开柏林的家,为什么新家的对面是一个用高高的围墙封起的大院子,为什么家里的女仆看起来总是那么忧伤。 他 无时无刻不怀念着以前的小伙伴。一次,当他在院子里荡秋千的时候摔下来,正在削土豆的男仆人将他抱起,温柔地帮他止血,可是回来的母亲却责备他了。布鲁诺 不明白为什么男仆人曾经是一个医生,但他现在又不是。直到有一晚上他偷听到父亲和尊敬的祖母吵起来了,祖母说她为这样的儿子而感到羞耻,并一怒之下离开了 家。

幸 好,这样无聊而奇怪的生活被布鲁诺的一次探险所打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在铁丝网的尽头坐着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他惊讶地发现这个男孩和他同年同月生; 他听说在铁丝网的另一边住着几千个的孩子,但男孩告诉他这些孩子不能在一起玩耍,他们需要做苦工;男孩还说,他们十几个人住在一间小小的房间里。很快,布 鲁诺与这个小男孩成为了好朋友,并每天下午相约在这里给小男孩带来好吃的,并与他一齐聊天······

这种美好而奇妙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直到有一天,布鲁诺要跟随妈妈他们一起回柏林的家,临走前他和铁丝另一边的朋友道别,并决定一起去做最后的一次探险······

这 本书叫《穿条纹衣服的男孩》,里面是讲一个司令官的儿子和一个犹太人小男孩的纯真友谊。开始看这本书时觉得很闷,但是看到中间情不自禁地记起那段血淋淋的 历史,会感叹作者的笔是如此的细腻,将一个血腥的世界放到一个善良的小孩眼中,竟变得如此清澈。布鲁诺总是将集中营说成“十一号街”,把囚禁犹太人的条纹 衣服当作睡衣,始终不明白那里的人们有的颐指气使,有的却伤心欲绝。看到书的最后一页,我竟泪流满面,觉得那两个孩子是在春天被历史的巨轮碾碎的樱花。

我很少写读后感,希望这次的感受被记下,并好好珍惜现在和平的生活,好好地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和朋友

篇四:《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观后感

给生命一片自由呼吸的天空

——观《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有感

我不喜欢战争片,一点也不。那种歌颂一国元帅战场杀伐一统天下的我不喜欢,那种通过血腥杀戮表达反战情绪的我也不喜欢。因为我讨厌战争,一场战争,无论是为争权夺势,还是保家卫国,总有那么多无辜的生命成为那些自以为是的刽子手的刀下亡魂。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不变的真理是人类丑恶灵魂的真实写照。

然而今天,我却因为课堂的缘故再一次接触了战争片。对于《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站在纯粹欣赏电影拍摄的角度,我不得不承认,它是一部经典之作。跌宕起伏悬疑暗藏的剧情,随之跳跃变动的背景音乐,不停于欢乐和阴暗间转换的画面,简单的偶尔让人忍俊不禁的对白。这让人以为是部温馨的讲述跨越种族隔阂的友情的电影,却在纳粹疯狂的屠杀下不见血腥地描述了一个人间地狱。

布鲁诺,一个8岁的孩子,在他的眼中,世界是那样的简单和有趣,他不懂人世间的不幸与苦楚,他不懂人性有时会不明所以的疯狂扭曲,他以自己的父亲为傲,但也正是因他的父亲,注定了他在那个时代即将面临的人生苦旅。

1943年夏天,由于他父亲的工作发生变动,布鲁诺一家跟随军队的调配从柏林举家搬迁前往波兰的纳粹集中营。这里是犹太人的地狱,是德国法西斯发泄兽欲最肮脏的场所,但对于8岁的布鲁诺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比自己的家乡更加无趣而已。布鲁诺平日的唯一消遣就是就是从卧室窗口望向对面的院子,这个院子被高高的铁丝网所围困,总有一群穿着条纹衣服的人在里面走来走去。他们使布鲁诺想起了在家乡时伙伴间的游戏,但似乎又不像游戏那么简单,这都勾起了布鲁诺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让一个没有十岁大的孩子留在家里简直就是酷刑。终于有一天布鲁诺将父母的叮嘱扔到了九霄云外,他溜出房子沿着铁丝网开始自己发掘新世界的行动,他幻想自己是故事中无畏的主角,单枪匹马地在未知的世界中探寻。探险事业自然会遇见众多伙伴,这些人将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很快他宿命中的朋友便出现了。他是另外一个小男孩,名叫舒默。虽然这个朋友的名字有点奇怪,虽然他们中间有一道铁丝网,但这不能妨碍两个男孩高兴地游戏。

“你好幸福,有那么多朋友一起游戏,而我却一个人在这边。”

“我们没有游戏。”

“你们衣服上的编号不是玩游戏用的吗?”

“??”

单纯的对话,铁丝网那边的生活成了布鲁诺的一种向往,他不去考虑舒默为啥总是吃不饱,他也不问舒默为啥不到外面来和他游戏,他只知道自己认识了个朋友,他只感觉生活有了乐趣。同样单纯的舒默忍受着纳粹地折磨,但也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处于何种境地,他只知道那些穿着绿色衣服的人很凶而已。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没有杂质,他们弄不明白那些暗藏的杀机,他们也没有理由去弄明白。他们只是单纯地做着自己的游戏,做着自己的梦。

“我爸爸不见了。”

“我进去帮你找吧。”

即使不停地从家庭教师那里接受纳粹的文化洗礼,不停地被授予军国主义思想教育,他却从没怀疑过舒默是个坏人。家庭教师说能找到一个好犹太人就是最成功的探险,所以布鲁诺毫不怀疑自己就是一个成功的探险家,因为他找到了舒默,所以他想在离开舒默之前和舒默一起再玩一次探险游戏,去铁丝网的那边帮他找父亲。多么单纯的孩子,聪明、善良,洋溢着生命的朝气。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个极大的玩笑,也和观众开了个极大的玩笑,在温和的氛围中,我们看着那还未绚烂绽放的生命走向了灭亡。

手紧紧地抓在一起。

“不怕。”

“嗯,下雨了,我们在这儿躲着,一会儿再回家。”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两个孩子依然在游戏。我相信,他们是带着微笑陷入永远的睡梦中了,但我却无法同他们一样微笑着。当他的父亲对着关闭的铁门大吼了一声“布鲁诺”,当他的母亲跪倒在铁丝网前哭

的声嘶力竭,当深镜头由漆黑的铁门转向空无一人只扔满睡衣的大屋子时,我的心几乎快窒息。

抚着堵得发慌的胸口,在电影结束的那一刻我飞快地冲出了教室,像置身于集中营毒气室里的犹太人一样,此刻的我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冷静,才能止住那快喷涌而出的泪水,才能一抒胸中的压抑之情。虽然对不起史老师,但我不得不说,我不喜欢看这样的电影。虽然它的结局体现了一报还一报、天理循环的传统佛教思想,虽然它的结局可能让无数惨遭屠杀的犹太族人大呼痛快,但我丝毫没有报仇雪恨的喜悦感,我的心在滴血。我承受不住这样赤裸裸的控诉,我承受不了这样那幼小天真的生命带着游戏的快乐沉睡过去,我承受不住大地上不停流淌的人类的鲜血,我受伤了,所以我真的不愿再看这样的电影,无论它有多经典。

战争,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因为这是对生命的亵渎,不尊重生命的人根本不配称之为人。那种以屠杀为目的的战争更是人性最残暴、最丑恶的一面。

我不是一个没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但对于此次面对日本突如其来的灾难,那些仰天狂笑大呼报应的国人,我真的有种愤怒的情绪。想想电影中那位家庭教师对布鲁诺的教导,“犹太人骗了我们的金钱,诋毁我们的文化,他们是魔鬼”,因此希特勒自以为正义地杀伐魔鬼,至死都不悔改。日本的地震不是中国发动的战争,但我们的国人那幸灾乐祸的态度却像极了电影中那愚昧的家庭教师。地震,带走多少无辜鲜活的生命,我们怎能如此泯灭良心地在一旁欣赏?如此方式的报仇雪恨有何意义,能让那南京大屠杀中逝去的生命再重新站起?牢记历史没有错,但目的是为教育我们自立自强不受人欺,甚至还能有能力救人,而非挥动大刀去报仇。那是莽夫,更是屠夫,更是魔鬼的行为!

杀人者非人,笑看人杀人者亦非人。

生命,是上帝的恩赐,没有一个人有权利去否定另一个人的生命。历史上,已有了太多由死者数字堆叠而起的战争,生命,在战争的漩涡中不能自由呼吸,这是人类的悲哀!看不见长眠的布鲁诺的笑脸,但我希望他梦想中的那个只有游戏的单纯国度有一天能够真正实现。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