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糊涂的爸爸照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26:29 作文素材
糊涂的爸爸照片作文素材

篇一:我的糊涂老爸

我的糊涂老爸

光明小学五(3)班 聂茈怡

如果你问我最熟悉的人是谁,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老爸。我和老爸已经在一起度过了十个春秋,在这十年里,我们之间发生了太多的趣事,怎么,感兴趣?那我就悄悄地对你透漏一点吧。

我的老爸是个胖子,165公分的个子却有160斤的体重,每天都挺着个肚子去上班。我总是在想:老爸每天到厂里,肯定是吃香的喝辣的去了,要不,他怎么会那么胖呢?

老爸的健忘总是令我们忍俊不禁,是我们茶余饭后调侃他的最好素材。 有一次,老爸心血来潮,要给我们做饭。正在切菜的他听到电话响起,就出去接电话了。这个电话可真够长的啊,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第三十六分钟的时候,老爸终于接完了这个电话。之后,他在厨房里上上下下地搜索着,一脸的焦急。妈妈不解地问:“你找什么呢?”“菜刀啊,我刚才还在切菜呢,接个电话就不见了!”妈妈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指着他的手说:“菜刀不是拿在你的手里吗?”老爸恍然大悟,摸了摸头,不好意思地说:“是啊,怎么会这样呢?”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

还有一次,老爸很晚才回来,洗完澡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早上,拎着公文包要上班的他满头大汗地在房间里翻来翻去。我问:“老爸,找什么呢?”他一边急匆匆地走出门,一边沮丧地说:“手表不见了,昨晚洗澡明明放在桌子上的,今早就没了,真奇怪!”我一整天都在想着老爸的手表到底去哪了,因为我知道那块手表价格不菲,是老爸的心肝宝贝,真丢了,他还不得心疼死啊。可是,老爸晚上回来的时候却是哼着歌的,我诧异地问:“老爸,手表丢了还那么开心?”老爸轻描淡写地说:“哦,找到了,

我昨晚洗澡时没放在桌子上,戴在右手腕上了。”

唉,我糊涂的老爸,让我说你什么好呢?

点评:

小作者通过两件事来写老爸的糊涂,看似调侃、无奈,实则包含着对父亲浓浓的爱,是家庭温馨、和谐的一个掠影,读来使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心头一暖。

篇二:做个“糊涂”的聪明爸爸

做个“糊涂”的聪明爸爸

爸爸在家中往往扮演行为裁判和知识权威的角色,所以许多自以为聪明的爸爸,会对孩子的一切行为明察秋毫,对孩子的一切问题有问必答,甚至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而不懂装懂。而真正聪明的爸爸其实有的时候是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糊涂”的爸爸,他们会对一些“过分”行为视而不见,会对知道的东西假装不懂??

1 、宝宝学坏了

情景:

3岁的乐乐一向很听父母的话,也从来没有做不诚实的事情,可是有一天爸爸却发现他“偷”了爸爸的钱去买糖吃。一向好脾气的爸爸勃然大怒:“这孩子怎么染上了这个坏毛病?!”“怎么这么小就学着偷东西了?是跟谁学的?!”乐乐还没来得及解释就被暴怒的爸爸给痛斥了一顿,委屈得哇哇大哭。后来爸爸平息下来,问乐乐到底是怎么回事。乐乐委屈地说:“我跟你学的呀!”

这样做的结果是:

孩子的自尊心被伤害,他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被贴上了道德标签。“小偷”,是一个足够让孩子产生耻辱感的标签,这个暴怒之下脱口而出的称谓,会影响他一辈子的心理状态,使孩子在成人后依然缺乏自尊心,并会对类似的事情备加敏感。

行为分析:

其实,这不是在偷,3岁的乐乐还没有偷窃的概念,他只是观察爸爸从哪儿拿钱,然后他就去模仿。他还不能理解为什么“爸爸拿钱是好的,而我自己拿钱是坏的”。

你该怎么做:

这种时候,爸爸应该装糊涂,装没看见,不要大惊小怪的,更不要给孩子贴上道德标签。关键是,以后注意不在孩子面前做孩子不能模仿的事情。

母子健康爱心提示:

关于模仿

3岁前的小孩子还不能分辨是非,而只能通过模仿进行学习,所以,大人要给他值得模仿的东西,比如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整洁的习惯、温柔体贴的举止、言行一致的品德等等。我们往往可以在一个人身上看见他父母的影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在无意识地模仿大人。所以,大人在小孩子面前是暴躁的还是温柔的,都会直接影响小孩子一生的性情习惯。而父母的言行举止,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举止习惯。比如,父母总是当着孩子吵架,恶语相伤,孩子学会的也是那些口气。有次,一个跟我很要好的邻居小孩子突然对我说:“去你大爷的!”我当时惊讶万分。后来才明白是他爸爸在发怒时的说话习惯。所以,爱发脾气的爸爸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

模仿误区

有的父亲知道孩子是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的,就专门为孩子制造让他模仿的东西。比如,觉得小孩子很可爱,或者觉得大人要适应小孩子就去模仿小孩子的说话语气。其实这是很不正确的做法。孩子两岁前,所有的学习应该是自然模仿的,不要给他假造一些引导作用,很自然地生活在他身边就够了。因为小孩子希望模仿真实的人,假造出来的语气会让小孩子反感。

2、宝宝的“暴力倾向”

情景:

3岁的壮壮特别好动,总喜欢打打杀杀。他还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用头撞东西。这让一贯好动和充满活力的爸爸感到窃喜,觉得儿子将来会是个不会受欺负的男子汉,可是这样天天闹,也让爸爸头疼不已。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奶奶,壮壮突然大喊着一头撞了过去,爸爸一把把壮壮及时拉了回来。但是心有余悸,万一真撞上了奶奶,可真要出了大麻烦了。爸爸终于忍无可忍,火冒三丈,指着还在亢奋中的壮壮大叫:“你怎么能这样?我怎么生出了你这么个不省心的儿子?”等事情过去了,爸爸又觉得自己太凶了,于是回过头来安慰孩子。爸爸暴怒平息后的安慰让壮壮更加委屈地认为,撞人没有错误。

这样做的结果是:

孩子自尊心被伤害,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更谈不上改正习惯性行为。久而久之,父子间因为这个行为而产生的冲突会越来越多。爸爸会一再伤害儿子,而儿子的天性渐渐遭到了压抑。

行为分析:

这个年龄的小孩子正在长身体,他的好动的行为其实是在伸展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本能的锻炼过程,这就跟老鼠咬木头磨牙是一个道理。另外,小孩子的能量是无穷的,他们在乐此不疲地舞刀弄枪大喊大叫,那是在发泄自身的能量。因为,小孩子还没有健全的大脑系统引导他去专注地做有意义的事,身上的能量得不到正常消耗,就常常用这种形式冲出来。这个时期会过去,可是他的喊叫或者舞动的力量则会保留。因为能量强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能力强、有号召力的人,反过来讲,也可以将他的这种能量用在不好的方面。所以,不能强制性地打压孩子好动的习惯,更不要恶语相伤。但同时也不能无休止的纵容。如果爸爸在这个过程中正确引导,那么现在在撞人中体现的力量在将来就会成为他道德的力量。

你该怎么做:

做个糊涂爸爸,对孩子的行为假装熟视无睹,不直接用强硬的口气制止孩子,而要耐心地设计使他的恶能量转化为道德力量的方式。比如,在晚上给小孩子讲一个小熊的故事。你可以这样讲:一只小熊很有力量很活泼也很勇敢,可是他总是喜欢撞其他的小熊,所以其他小熊都不喜欢和他玩。这只小熊吃了闭门羹后垂头丧气地往回走,一只好心的老熊告诉他,如果想要交朋友,就只能撞栅栏和大树,但不能撞其他同伴,更不能撞比他小的和比他老的熊。这只小熊听了老熊的劝告,于是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终于被其他小熊欢迎回到他们的队伍中去。记住,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定要用自己儿子的名字来命名。这样,孩子会把这只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小熊和他自己联系起来,并对之做出反应。小孩子对同样的故事百听不厌,你可以连续好多天地讲这个故事,久而久之,孩子无目的性的暴力就会被自然地收敛。

3、宝宝的十万个为什么

情景:

妈妈买回了豌豆,边看电视边剥豌豆,陶陶觉得豌豆好看,就问,“豌豆是怎么长出来的?”爸爸说:“豌豆是一棵种子,埋在地里发芽开花结果之后就成了现在的豌豆。”陶陶有个知识丰富的爸爸,而陶陶则是个爱问问题的孩子。每次陶陶问问题,爸爸总是大包大揽充满自信地回答。所以,小小的陶陶知道了很多其他小朋友不知道的知识,故而经常在小朋友面前炫耀。

这样的结果是:

陶陶成了知识丰富的孩子,但是过了一些年后,做家长的渐渐发现他是一个满脑子知识、但是却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

行为分析: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了探索和认知的欲望,他们本能地要获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时机。但是不聪明的父母往往自以为是地充当孩子的书本,结果孩子凭本能去发现世界真相的兴趣和思辨的能力被压抑。直接告诉孩子一个问题的答案,看似是在省心地教育,实际上是剥夺了他思考的权利,限制了他的想象力,同时轻易地丧失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机会。

你该怎么做:

聪明的爸爸要对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装糊涂,不直接把答案说给孩子,而是跟孩子一起探究。比如孩子问,豌豆是怎么长出来的?这时候爸爸可以这样说:“虽然爸爸从书本里知道一些他们生长的知识,可是爸爸也没有亲眼看过。这样好吗?咱们现在就在花盆里种一颗豌豆,让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么长出来的。”这是一个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绝好机会,爸爸和孩子一起挖土、在花盆里种豌豆,一起给种子浇水。若干天后,孩子会惊喜地发现,豌豆芽长出来了??

篇三:我的爸爸是一个糊涂蛋

我的爸爸是一个糊涂蛋。每一次明明自己干的事,自己却又不记得了,每一次想去房间找什么东西一进房间却又忘记了。你说他糊不糊涂?

我的爸爸长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和我一般大的眼睛,但奇怪的是,他的眉毛很淡,但我的却很浓!

记得有一年夏天,晚上爸爸对我们宣布:“夏天来了,蚊子也逐渐增多了,所以我们每天要在五点之前把门窗关好,不然要做一周的家务活,第二天,我们都遵守规则把门窗都关紧了,爸爸又一个习惯,饭后一支烟。但是必须在阳台上抽这支烟,所以他把窗开了。架着二郎腿,在那喝喝茶抽抽烟,呼吸着新鲜空气,是那么惬意。烟抽完,茶喝好了。灾难可也要来了。爸爸忘记关窗了,我和妈妈还不知道。妈妈正想着去阳台上收衣服,刚上阳台,妈妈一声尖叫,把我们全家都召唤来了,我还以为衣服被偷了呢。我急忙跑过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我们家的窗户大开,爸爸严肃地说:“是谁把这窗户打开的?嗯——”我和妈妈沉默几分钟后,爸爸说:“佳唯,是不是你忘记关窗户了?”我急忙争辩道:“不是的,不是的!妈妈看见我关了的。再说,我刚才也没来阳台啊!”爸爸指着妈妈说:“你开的?”妈妈狠狠地瞪着爸爸说:“我刚才也没来阳台!也不问问是你自己??”妈妈的话刚说完,我就对爸爸说,我知道是谁了!爸爸很感兴趣地问:“谁?”我知道他心想:谁会做这个冤大头?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你!爸爸急忙反驳道:“我怎么可能,我只是到阳台抽支烟而已,就——”爸爸似乎想起了什么,但我和妈妈帮他接下去:“就开了窗,忘了关,所以你要做一周的家务活。”说完,我妈妈去看电视了。只有爸爸忙前忙后地做家务活,

哈哈,我这个糊涂的爸爸,时常让人哭笑不得。

主人公鲁宾孙从小便有出海远行的梦想。后来他有幸成为了一名海员,但在一天晚上,海面开始兴风作浪,在万分无奈下,船长将他撇在了一个孤岛上。他带着几支长枪与几只鸟枪在岛上独自生活了四年多。后来终于被一名善良的英国船长救上了船并带到了葡萄牙。由于我们这位主人公比较有商业头脑,便于其他几个伙计合资办了一个种植园。几年后,鲁宾孙再一次航海中再一次被大浪打入水中。全船上上下下所有人无一幸免,唯独鲁宾孙一人被搁浅在了浅滩上。幸运的事,主人公并没有孤立

糊涂的爸爸照片

无援,因为那只船竟被海水冲回了沙滩上。尽管如此,鲁宾孙依然感到崩溃与绝望,毕竟在这个不知名的岛上,不知有多少困难与险阻在等着他。他曾想过自我了断,使自己长痛不如短痛,但是,生性并不是很悲观的他突然对继续活下去有了坚定的意识-----全船的人都尸骨无存,而他,除了受了一点轻伤,外加衣衫有些褴褛之外没有丝毫异状。因此他想,既然造物能使他逃过一劫,那也许以后的灾难上帝都会帮他使他挺过去。

从那天起,鲁宾孙便打算在此坚强地活下去。第二天,他将船上自己目前能用得着的东西都搬了下来,如:衣物、武器、多种工具、少量粮食、酒等必要物品。搬了一个多星期,他几乎已将船上所有用得着的东西都尽数搬了下来,尔后,他便开始筹划他今后将在岛上安居的日子。

就这样,鲁宾孙的性格便在这艰苦的逆境中被锤炼地愈加刚毅起来。一年,两年,三年.......鲁宾孙拥有了自己牢固坚实的住所,发展了属于他自己的农业圈,使他可以每年得到面包、羊奶、酒等丰富的粮食收入。此外,鲁宾孙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阅读圣经,以次来培养人生观,有益身心。

鲁宾孙在岛上度过的日子一共历时35年,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虽然在第27年有了星期五(主人公曾经救过的野人)的加入,但孤岛上所有破天荒的东西全是鲁宾孙用双手创造出来的。

刚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不断地浮现着书中激动人心的片段。是啊!哪个人看了鲁宾孙岛上的基业不竖起大拇指呢?

仔细地回想:当初鲁宾孙刚流落到这个孤岛上的时候,情绪该是多么的滴落与崩溃啊!但是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运用造物所给的智慧与双手去创造奇迹,创造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他成功了!他真的成功了!辛劳地付出后终究会有甜蜜的果实。本是贫瘠荒芜的孤岛,却在鲁宾孙这位圣人手下变得欣欣向荣,一派繁荣昌盛。一双手,只凭着一颗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心,创造出了十双手都尚可未及的奇迹。啊!鲁宾孙........

鲁宾孙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在危难的时刻,只要对自己有信心,愿意凭着求生的本能去营造一切,最终还是会有奇迹发生的。

2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初读《鲁滨孙漂流记》还是在小学时代,他给我留下的记忆,仅仅是一个奇妙的路途故事和并非很有趣的语言。当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才再一次对他有了新的体会。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语言并不优美华丽或是生动形象,修辞或抒情更是难得一见,相反,小说的语言极其简明、实在,具体也是不缺少的,甚至流水账一般的记录每件工具的制作过程等等。但这种平实朴素的语言却与主人公——鲁滨孙的身份、背景等相契合,也突出了小说的风格。该小说再现了一种新语言——集中产阶级在日常生活和经营交易中使用的语言。

在《鲁滨孙漂流记》中,绝大部分的描写都是对于鲁滨孙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鲁滨孙这一人物。像其创造着一样,鲁滨孙是一个永不疲倦、用不安生的行动者,是个不断扩张、不断撷取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典型产物。文中最吸引人也正是他典型的性格。

鲁滨孙不屑守成,倾心开拓,多次离家,出海闯天下。他遭遇海难,流落荒岛,却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工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得井然有序,欣欣向荣。

但他又是个“经济人”。他热衷于航海,完全是为了经济效益;他在岛上感慨金钱无用,却依然一一收好。文中没有任何提及娱乐活动,也几乎没有对自然风光的欣赏。人与人的关系多是契约,借贷或主仆关系。鲁滨孙曾想过买卖黑奴,还把曾许诺要之成为了不起的人的佐立卖了,救了“星期五“后又理所当然的把他看作仆人……

总之,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而是以“占有”为目的的资本主义拓荒人。

《鲁滨孙漂流记》的开头与结尾两部分并不是很精彩,它靠荒岛生活的描写而成功。鲁滨孙并非完人,但他的精神同样吸引人。《鲁滨孙漂流记》以生动的吸引人的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业。也正是这,时《鲁滨孙漂流记》至今仍拥有光彩的原因

篇四:父亲的照片

父亲的照片

在那个下着小雨的傍晚,我突然觉得很想出去走走。不带伞,就这么出去走走。想听听下雨天里温婉的松风声,想在松风声里感觉一下自己的心跳,感觉一下那种alive的幸福。也许,幸福只是一种不再寂寞的感触。在风里雨里呼吸着,没有人陪伴,也不会再觉得孤独。所以,我悄悄地走出了家门。没有带伞。

冬天的风是很犀利的,犀利得让雨都会哭泣。

多少次,在牛奶的馨香里,我把一笔笔稿费交给了爸爸。我要让他知道,我是个不会让他失望的儿子。我相信爸爸是了解我的理想的。他不会过多的干涉我的决定,不论合不合他的心意,他都会尊重我的决定。在我的严厉,他不是一个专制的父亲,他明白我。虽然我没有哭泣,但我知道,我正在风里颤抖,像一片在风里飘摇的叶子。无助。茫然。今天,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我看见了爸爸头上的白发。一根根,很招摇地闪着,闪着,闪得就像松叶尖上结起的冰晶。那样的闪,对于我而言其实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因为我看到的岁月的流逝已经带走了那个曾经年轻的爸爸,那个曾经让我崇拜的爸爸。所以,我站在这样犀利的风里,学着忧郁。

透过密密的雨线,我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奔跑着,穿过风雨。是的,那是爸爸。他看见了我,递过来一把雨伞,微喘着说:“早点回家吧,外边挺冷的”。然后转身,跑进了那片没完没了的雨里。时间,在那一瞬间停了下来。我用眼睛按下了记忆的快门,卡下了那个曾经熟悉的背影。爸爸的背影,像一片没有预告的风景,匆匆地消逝在眼前这片流淌的松风声里。

突然,我觉得有一点失落,因为爸爸那向来少得可怜的语言。我努力地搜索着,搜索着存在记忆里的关于爸爸的照片,然后发现了一片类似的风景。那是三年前的那个冬天,是个飘着雪花的冬天。爸爸每天总是准时5:30起床,然后出门,到三里以外的奶牛场去为我取奶。我总是说他是多此一举,何必自己天天跑,多拿几毛钱让人家天天送,不是要减省很多麻烦吗?可爸爸从不正面回答我的这个问题,只是默默地把牛奶倒进锅里,煮沸,端到我的面前,然后出门,

上班。那时的我常常趴在阳台上,偷偷地望着爸爸的背影,望着背影渐渐远去,用眼睛拍下记忆的照片。看着爸爸的背影在风雪里渐渐模糊,消失。我突然有了感动的知觉。于是,我开始相信了父爱的深沉,相信了风雪无法掩盖的真实,相信了松风声里消需要的是什么,明白我追求的是什么。就像当初我执意要去学习武术一样,爸爸没有说一句反对的话。他只是告诉我,无论做什么,想好了就可以,还要对得起自己,毕竟生命只有一次。那一次,我在爸爸的眼睛里看见了不曾有过的坚定。那种坚定,让我觉得我的心和爸爸的心其实离得真的很近,很近。记得张小娴曾经说过:“世间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也许,爸爸从来都是离我最近的人,只有由于我的后知后觉,才让我误以为我们曾经离得很远很远。

在风里站久了,我的腿有些麻了。看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我决定回家了。没有撑开爸爸送来的雨伞。下雨天里的松风声,有些遥远,有些伤感,有些平日里不曾有过的忧伤。它的流淌,让我想起了爸爸流逝的青春。这样的流逝在这样的下雨天里,格外的无奈。

回到家里,爸爸不在,桌上满是盘盘碗碗。都到晚饭时间了,爸爸去哪里了呢?外面的风雨肆虐了起来,这就是冬夜的澎湃。我开始担心起爸爸来。这么黑的夜,这么狂的风,这么凉的雨,爸爸到哪里去了呢?一定是看我这么晚还没回家,出门找我去了;还是……我开始胡思乱想起来。或许,爸爸就是在许多个这样的夜里苦思冥想我的去向,才有了这满头的白发。或许,就是在无数次牵挂的摧残里,爸爸的脸上才会刻满了沧桑。我不禁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惭愧。爸爸为我的成长而劳心,我也为爸爸的老去而心疼。原来,那些记忆里的爸爸的照片是如此清晰地存在着,只是我不曾用心去提取,才会让爱的颜色暗淡了许久。

锁,“咔”地一下弹开了,我看见了那张熟悉的脸。是的,那是我的爸爸。我冲上前去,大声地问他去哪里了。爸爸先是满脸惊谔,然后轻轻地说,他去给我买年糕去了。是的,那是我的年糕。我察觉了自己的失态。我告诉爸爸,刚才我很担心他。爸爸听了很开心,他笑着说马上就可以开饭了。那个时候,我看见了爸爸的眼睛,微红,闪亮。就是那天,我真切地卡下了爸爸的形象,

并把它存进了我永久的记忆里。那记忆里有爸爸真实的一切,永远不会淡去的一切。那天,爸爸还告诉我,他也喜欢聆听下雨天里的松风声。因为那样他可以靠近我的心灵,那样他可以明白我所需要的幸福。原来,爸爸的爱是一场永远不会散去的盛筵,这场盛筵里承载了属于我的天下,我的天下里翻飞着爸爸所有的照片。

篇五:爸爸妈妈最容易犯的10件糊涂事

爸爸妈妈最容易犯的10件糊涂事

1、 想太多:

对儿女有过多的担心,例如:担心孩子课程跟不上、担心孩子交到坏朋友、担心孩子晚归等。

◎ 小提示

要大胆放手地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信任是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2、做太多:

替儿女承担太多的责任,例如:无论晴天雨天接孩子上下学、替孩子拿书包、孩子忘了东西马上替孩子送到幼儿园、替孩子写作业等。

◎ 小提示

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3、 骂太多:

爸爸妈妈将自己生活、工作上碰到的挫折,转移到小孩身上,不高兴或者是心情恶劣烦躁时,不管小孩做的对不对、好不好都大声斥责,结果挫折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容易造成亲子关系恶劣。

◎ 小提示

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

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

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听话,你有道理吗?所以,在小孩不听话的时候,最好换一个角度去想,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4、 给太多:

无论是物质生活的补偿,或是口头上的赞美,有时候给了太多,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胀。

◎ 小提示

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

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5、 要太多: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点,结果安排了过多的学习,让孩子大感吃不消。 ◎ 小提示

虽然孩子入学后,其主导活动是学习,但游戏仍然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有些父母存在着一种误区,总认为游戏会浪费时间,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中国也有“玩物丧志”的古训,其实不然。因为游戏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快乐中增强体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尊。

6、 玩太少:

亲子之间没有太多有趣的休闲活动,没时间跟孩子一起玩,欠缺开怀大笑的共同回忆。

◎ 小提示

对于今天的10岁孩子们来说,每天花几个小时看电视或玩电脑似乎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们知道爬树、建沙堡或是在草地上打滚的乐趣吗?

英国专家最近提出了10岁以下儿童应该做的32件事,计算机游戏并不在列。 英国国际游戏协会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如今孩子的生活中,很多曾经带给他们父母童年无限美好回忆的传统游戏已经消失了。为此,专家们制定出一个10岁以下儿童游戏清单,列出了他们应该做的32件事。

7、 “坐”太少:

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很少有机会可以坐下来一起聊天谈心,没能养成谈天、分享的习惯。

◎ 小提示

孩子喜欢四处走动。父亲平日忙于工作,闲时应多跟孩子游戏、运动,或到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方,以增广见闻,也让他感受您的爱护。或趁假日带孩子到郊外,一同吸吸新鲜空气,舒展筋骨,放眼远眺,同时也能多学词语。

8、 知太少:

可能忙于工作,可能忙于家务,结果忽略现代资讯的吸收,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流行音乐,爸爸妈妈都不了解也搞不清楚,亲子之间只能谈些吃饭、穿衣的

日常琐事。

◎ 小提示

如果父母与孩子过分亲密,每分每秒都与他在一起,会使孩子离不开你,就很难和其他孩子交流和玩耍,成为朋友。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孩子走出家的环境,去接触更多的人。

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对孩子的依赖会逐步增长,相反,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则会逐步降低。如果父母发现自己需要依赖孩子来充实自己的时间,那么就该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

9、 爱太少:

爸爸妈妈当然关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言语和行动表达上,总是还不够具体明确,使得亲子在相处上减少了互动的润滑剂,也容易让孩子觉得爸妈对他的关心不够多。

◎ 小提示

如果你能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赞美他,比如当他画了一幅不错的画时,你能及时表扬他,而且表现得很具体:“你画的恐龙尾巴真的很生动。”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棒的礼物,他的脸上一定会绽放动人的光彩,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能使他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未来新的挑战。

10、变太少:

亲子相处模式一成不变,忽略自我省察和不断调整,以致孩子与爸妈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 小提示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

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