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夙夜忧叹的夙什么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32:11 作文素材
夙夜忧叹的夙什么意思作文素材

篇一:2011届重庆市津区九年级语文上期期末五校联考考试题

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

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

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

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

的过量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

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2分)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3分)

(3)如果就这一问题进行一次采访,请以语文老师为采访对象设计两个问题。

(2分)

(4)小宝要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阅读的看法,请你帮他仿照划线部分,写两

个句子。(4分) 朋友,请珍惜阅读。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珍惜阅读, , ;珍惜阅读, , 。珍

惜阅读,便是珍惜人生的一分一秒,珍惜世间的一草一木。珍惜阅读,体味人生。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l分)

8、默写填空

①足蒸暑土气 , 。《观刈麦》

② ,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③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④《陈涉世家》里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语句: 。

⑤《梦江南》中表达女主人公深切思念的句子: , ;

⑥《武陵春》中描写哀愁,创意独特句子: , 。

⑦《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采用典故,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 ,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一12题。(15分)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

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

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

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

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

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9、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乙]

的内容。(2分)

10、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4分) 夙夜忧叹 夙夜: 庶竭驽钝 驽钝: 属以后事 属: 若嗣子可辅 辅: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最正确的一种是

( )(2分)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

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

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13、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

价。(只谈一点即可) (3分)

_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4—19题。(22分)

松 子 茶

林清玄

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

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

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

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

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14.按要求摘取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①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

答: ②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目的是想阐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15. 文中说,“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判断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平凡起来了。( )

B.松子虽小,但和“我们”一样,吸取了日月精华。( )

C.小松子有时也可以做“我们”情绪的大主宰。( )

D.在人心所动的那一刻,看见万物都是动的。( )

16.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按字数限制填入方框中。(4分)

坦然地□□□□,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

17. 本文通过如何吃松子这件小事阐发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作者阐发的这个人生道理

是: 。

18.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2分)

例句: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

仿句: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

B.本文行文曲折有致,从对松子食用的错误认识到领略人生的真谛,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C.从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主旨来看,文章倒数第二段至倒数第三段似乎是多余的,删去并无大碍,反而更加精炼。

D.“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句中的“它”指的是“身边的事物”。

E.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个深奥的深奥人生哲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很好地揭示了本文的主旨,让人备受启迪。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9—23题。(18分)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

篇二:试题

2016级初三毕业班第二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A卷(10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陨落yǔn 灵柩智ruì 恪尽职守gè ..jiù 睿..

B.凌驾líng 谀词yú 扶掖上欺下mèi ..yè 媚.

C.嬉闹xī 驱除qū 拮据牛dǒu ...jū 气吞斗.

D.栈桥zhàn 煞白shà 抽噎黄土póu ...yē 一抔.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缭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B.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总会过去,脑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

C.万卡不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他那时才九岁,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城里当学徒。

D.万倾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某些小报专爱捕风捉影,断章取义,歪曲别人谈话的内容,以制造假新闻博人....

眼球。

B.弥留之际,2015届毕业生们通过文字表达了他们对母校、对学院、对老师的感....

恩与依恋。

C.中国队第二次出战该项赛事,志在卫冕,大家低调行事,静心准备,以免重蹈..覆辙。 ..

D.尽管他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并且为这次演讲准备了一个多月,但也只能是十.拿九稳。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政府要引导大家转变就业观念,加大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人员工资待遇。

B.在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C.自耗型能源的研究内容主要以勘探、开采和转化工艺、过程为主,以高效和低排放为目标。

D.母亲节,她瞒着妈妈和爸爸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准备以此作为礼物,给母亲一份惊喜。

5、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B.小说是以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C.《出师表》的“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D.《傅雷家书》被誉为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书信里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还有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

二、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23分)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夙夜忧叹的夙什么意思)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9题(15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见识短浅 B、夙夜忧叹 夙:早上 ..

C、以彰其咎 咎:过失 D、临表涕零 涕:眼泪 ..

7、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B.以伤先帝之明 以激怒其众 ..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时人莫之许也 ..

8、下面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历数先帝三顾草庐之殊遇,表白自己“驱驰”的忠心,显示创业之不易。

B、第②段“今”字以下八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必要与可行。

C、第③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把出师和谏言两层意思结合起来了。

D、选文寓情于事,表达了作者对刘备刘禅父子的感激之情和感恩图报的心愿。

9、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二)古诗文积累(8分)

10、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3)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割刈麦》)

(4)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5)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6),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诸葛亮《出师表》)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1——14题

⑴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⑵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⑶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⑷到暴风雨将歇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⑸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我去找。”

⑹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⑺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⑻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没有听到父亲的回应。

⑼杜小康突然感到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⑽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寸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⑾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⑿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⒀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⒁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了,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⒂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⒃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⒄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11、概括上面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12、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请你结合文章,谈谈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13、“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杜小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3分)

14、结尾写“蛋!爸!鸭蛋!鸭下蛋了!”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和用意?(4分)

四、作文(50分)

15、根据提示,按照下面的要求作文。

一生中哪一段时光最美好?回想过去的日子,畅想未来的时光,或者天真无邪地成长,或为梦想拼搏,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欢乐,还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请以“最美好的时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B卷(60分)

一、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6—17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6、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17、唐代诗人戴叔伦有首写边地生活的小令,《调笑令 边草》:“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比较一下,《武陵春》里的“愁”,与《调笑令》里的“愁”有何不同?(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回答下面第18—20题。(10分)

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适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磬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便愈。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4分)

①终不能已( ) ②俄击斋钟( ) ..

③夔食讫( ) ④其声遂绝( ) ..

19、翻译下面句子(3分)

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

20、你从本文悟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21—23题(13分)

屠呦呦所得到的,远超黄晓明

周小平

前几天一篇《黄晓明的两个亿婚礼与屠呦呦的半个客厅》的文章火遍了朋友圈。许多朋友对我说:“周小平你看,在中国一个明星居然婚礼就花了两个亿,而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的奖金仅够买半个客厅,当科学家还有什么意思?“

朋友的发问颇为犀利,似乎是在为科学家所得到的太少而鸣不平。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认为黄晓明在这个世界上所得到的比屠呦呦多呢?为什么大家会替屠呦呦鸣不平呢?在当下当一个科学家真的比当明星吃亏吗?我不这样认为。

每个人的眼光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社会更是多元的。因此社会的价值观也应该是多元的。如果你认为黄晓明得到的比屠呦呦多,那只能说明你

篇三:中考复习之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

中考复习之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

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集萃

一、【甲】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ú,突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天刚亮)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乙】

一屠晚归,提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甲、乙两文都选自《聊斋志异》,其作者为朝的。 

2.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意思。

①及走,又从之 ( ) ②直十余金 ( )

③两狼之并驱如故 ( ) ④其一犬坐于前 ( )

3.甲、乙两文的情节都围绕屠户和狼的斗争展开,故事的开端点明的时间都是,地点都是;甲文表现的是屠户和狼的斗争,乙文表现的是屠户和狼的斗争。

4.甲、乙两文在故事的发展部分都刻画了屠户的心理活动,所用的相同的一个词是“ ”。

5.甲、乙两文在刻画屠户的同时,也刻画了狼,两文都表现了狼的;但甲文同时也表现了狼的,乙文则突出了狼的。

6.甲文中的屠户最终取得胜利显示了他的,乙文中的屠户刀劈两狼突出了他的。

7.乙文后面还有一段作者对故事的评论,这段评论的作用是,评论的原文是“ ,, ? 。”如果给甲文也加一段与乙文相类的评论,该怎样说?

【参考答案】 1.清;蒲松龄。 2.①跑;②同“值”;③原来;④像狗一样。 3.天快黑的时候、途中;一只、两只。 4.惧。 5.贪婪;愚蠢、狡猾。

6.机智、聪明;勇敢、警觉。 7.点明主题、默写略;甲文评论略。

二、【甲】

宋朝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胶泥作成厚块,刻上一个一个字,用火把泥块烧硬。印书时,就把一个个活字块,按照书稿的次序,放在一块铁板上,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用平板把字压平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好,制版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继续使用。这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

【乙】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上;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再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点拨】甲文和乙文表现的是同一内容,但各有侧重。甲文重在介绍书籍的演变因而介绍得比较概括,乙文重在介绍活字印刷的工序,因而说明得具体而详细。

【精练】 1.甲文中划线的句子中“厚”字的意思;乙文划线的句子中的“薄”字的意思是。

2.乙文中哪些句子说明活版的制版过程时说“了甲文中说的“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好”? 答:。

3.乙文在说明活版的制版过程时说“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这个句子中的“和”从词性上说,是一个词,意为

;甲文说“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句子中的“和”从词性上说是一个词,读。

4.甲文和乙文为了说明活字印刷“活”的特征,都用了适当的说明方法,甲文主要用的是;乙文则主要用了、等方法。

5.选出加着重的字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

A

每字为一印 B

火烧令坚

若止印三二本再火令药熔

C

持就火炀之 D

木格贮之

瞬息可就以手拂之

6.从乙文中找出同义词和反义词各一组。

同义词:

反义词:

7.乙文用的说明顺序是,甲文概括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意义的一句话是甲文中概括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一句话是。

【参考答案】

1. 活字模字模上的笔画 2.略 3.动混合连hé 4.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 5.D 6.略 7.程序顺序(时间顺序)

这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9分)

(甲)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掠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锄钩,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选自《龚遂治渤海郡》)

(乙)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选自《鹤林玉露》)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移书敕属县()②开仓廪假贫民()

③诘之,乃库中钱也()④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

11.根据文段意思,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

②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12.(甲)文中,龚遂为了稳定渤海郡的社会秩序在赴任途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3分)

13.你如何看待(乙)文中张乖崖这一人物?(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共9分)10.①命令②借③盘问,责问④竟,竟然(每字0.5分,共2分)

11.①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种田器具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或追究)。②(于是)亲自提剑走下台阶,斩了那个小吏。(每句1分,共2分)

12.遣还迎接的军队;下令撤销捕吏;明确良民与盗贼的标准(答出两点给1分,三点给2分)。效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1分)

13.既可以说张乖崖防微杜渐,严惩污吏,也可以说他执法过严。(言之成理即可)(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2分)

[甲]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苏轼《上枢密韩太尉书》)

[乙]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辙生十有九年矣()

②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③通国之善弈者也()

④曰:非然也。” ()

2、翻译画线的句子。(4分)

①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译: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

7、[甲] [乙]两文都是谈治学的,它们提倡的治学态度却不尽相同,试比较二者的不同点。(4分)

答:[甲]文:

[乙]问:

答案

5、①又②为第一,成为第一③擅长④这样

6、①全国人依靠您可以无忧无虑,周边的少数民族因为畏惧您而不敢轻举妄动。

②虽然和他一起学下棋,(但)棋艺不如他。

3、甲:治学贵养气或治学当行万里路。

乙:学贵专心致志

五、A、出师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B、七擒猛获

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所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被当地部落人及汉人所佩服),募生致之(要求部下活捉孟获)。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咸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6分)

(1)夙夜忧叹()(2)深入不毛()

(3)至于斟酌损益()(4)向者不知虚实()

(5)纵使更战()(6)获止不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的大事也。

(2)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身。

23、A文中“南方已定”是指什么?推断诸葛亮写《出师表》与七擒猛获哪件发生得更早些?(3分)

24、结合A、B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1)早上;(2)庄稼;(3)掌握分寸(4)早先(5)再,又;(6)离开

22、(1)先帝了解我处事把握有度,所以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2)现在承蒙你让我观看了军营的部署,如果只有如此,我一定可以打败你们。

23、“南方已定”指诸葛亮七擒七获孟获,使“南人不复反”。七擒孟获发生在前。

24、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知恩图报,心胸宽阔,有远见卓识的人。启示略。

六、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5—8题。

(一)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5.选文(二)具体说明了选文(一)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二)的内容。(4分)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夙夜忧叹夙夜:

②庶竭驽钝驽钝:

③属以后事属:

④若嗣子可辅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8.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只谈一点即可)(3分)

答案

5.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受遗诏。 评分:本题4分,每一问答对得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6.答案:①早晚:②比喻才能平庸。③委托,交付。④辅助,协助。

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解释准确得1分。

7.答案: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译对得2分。意思对即可。

8 1答案举例:①忠心耿耿。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足智多谋,运筹帷幄。

④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等等。

评分:本题3分,只答其中一个方面符合要求即可。

七、[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篇四: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2

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

(一)陈涉世家

【甲】吴广素爱人,……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日:?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日:?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3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日:?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

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

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是时恒楚亡 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胜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唐雎不辱使命

【甲】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

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

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

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

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

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

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毕使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三)《隆中对》

( A)

【甲】亮躬耕陇亩……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

(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2)由是先主遂诣亮 ..

(3)不耻劳辱 (4)尝辍业投笔叹曰 ..

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译文:

(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

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本字是

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

(B)

[甲]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军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

A. 自董卓已来( ) B. 利尽南海( ) ..

C.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 D. 益州既定( ) ..

16.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A.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B.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17. 乙文中写隆中对策过程的句子是:

18. 阅读甲文,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是:(3分)

A.

B.

C.

19. ① 甲文中,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② 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1分)

(四)出师表

(A)

【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

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由是感激(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士争凑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B)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

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C)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4。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① ② ③

(D)

(一)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选文(二)具体说明了选文(一)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夙夜忧叹 夙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庶竭驽钝 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以后事 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嗣子可辅 辅: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五:出师表

一、导入新课 二、文体

表:汉代时,臣下向皇帝上书,有章、奏、表、议四种文体。表的格式,开始例用“臣某言”,结语常有“诚恐”等套语。表是用来陈请的,以陈述衷情为主,所以要求文辞畅达,意义显露,不尚浮华。著名的表,《出师表》外,还有晋代李密的《陈情表》等。此外,如荐举、谢恩、祝贺,也用表的文体。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 三、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东汉琅琊阳都(现在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邓县隆中(现在湖北省襄阳市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统一全国的策略,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辅佐刘备联吴拒魏,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建兴元年(223)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蜀国政事都由他裁决。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了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前后六次出师伐魏,争夺中原。但由于内部外部各种条件限制,终于未能成功,于建兴十二年病死五丈原军中。死后追谥忠武,有《诸葛亮集》传世。 四、写作背景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⑴与吴国通好;⑵加强内政建设;⑶平定南方叛乱。 五、熟读全文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

1

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六、初步梳理 (第一段)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指刘备。业: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而:转折连词,却。中道:中途。崩殂:死,用于帝王。刘备于汉灵帝末年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开始与其他军阀角逐,企图统一天下。曹丕篡汉称帝后,他也自称皇帝,建号章武,于章武三年(223)去世。三分:指魏、蜀、吴三个政权鼎立。益州:汉代州名,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的大部分及甘肃、陕西一部分。当时蜀汉的疆域基本上是汉的益州,因此称蜀汉为益州。这属于借代用法。

疲弊:民力困乏。诚:果真,实在。危急存亡:形势危险急迫,关系到存或者亡。秋:时刻,时候,年头。

翻译: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连词,然而,但是。侍卫之臣:在君主左右随从护卫的臣子。这里指所有在朝的文臣。懈:放松,偷懒。忠志之士:忠贞有志的人。这里指戍守征战的武将。忘身:奋不顾身。盖追先帝之殊遇: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特殊待遇。追:追念。殊遇:特别厚待。陛:宫殿的台阶。 翻译: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 )忠

谏之路也。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光:发扬光

大。恢弘:扩大,发扬。妄自菲薄:过于小看自己。菲薄:小看,轻视。引喻失义:说话不恰

当。引喻:称引,譬喻。以:连词,表示结果,“以致”的意思。忠谏:忠心地进行规劝。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

翻译: 分析:⑴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⑵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⑶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⑷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⑸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第二段)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宫中:指皇宫中。府中:指承相府中。陟:提升。陟罚臧否: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

在宫中或府中而异。臧否:善恶,评论别人的好坏。臧:善。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表扬。否:

恶。这里用作动词,批评。异同:偏义复词,取“异”义。

翻译: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也。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作奸:干坏事。犯科:犯法。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应该交

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员。论:判定。刑赏:处罚和奖

赏。昭:显示,表明。平明之理:公正平明的治理。理:治理。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

法不同。内外:指“宫中”“府中”。异法:执法两样。

翻译: 分析:⑴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⑵如何具体执行?

⑶提出怎样的劝诫?

⑷“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第三段)

1、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

èi)陛下。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郭攸

之:字演长,南阳时任侍中。费祎:字文伟,江夏人,原任太子舍人。董允:字休昭,南郡枝

江人,原任太子舍人,时任黄门侍郎。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

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是以:“以是”,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

2

翻译:

2、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

益。 愚:自称谦词。悉以咨之:都拿来问问他们。悉:完,都。咨:询问。裨补阙漏:弥补缺点和

疏漏之处。裨补:弥补,补救。阙:同“缺”,过失,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翻译: 分析第3段

⑴ 什么要举荐这些人?(原文) ⑵ 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原文) ⑶ 贤的好处是?(原文) 括第3段的内容? (第四段) 1、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性行淑均:性格品行善良公正。晓畅:熟悉。举:推举。为:动词,做。

翻译: 2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行阵:军队的行列,这里指军队。和睦:军队协调肃整。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抵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翻译: 分析第4段

⑷ 何举荐向宠?(原文) ⑸ 体如何举用?(原文) ⑹ 处?(原文) ⑺ 括第4段的内容? (第五段) 1、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小人:品质恶劣的人。亲:形容词意动用法,亲近。远:形容词意动用法,疏远。先汉:指刘邦建立的西汉。所以:??的原因。 翻译: 2、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后汉:指刘秀建立的东汉。这里实指东汉末年几位皇帝。倾颓:倾覆衰败。 翻译: 3、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和遗憾。桓、灵: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两人在位时,宠信外戚、宦官,政治腐败,终于酿成汉末大乱。

翻译: 4、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

计日而待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官名。侍中即指郭攸之、费祎、董允。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此皆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死节:为守气节而死。这里指以死报国。隆:兴盛。计日:数着日子。

翻译: 分析第5段

⑴ 段的中心句?

⑵ 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 ⑶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第六段)

1、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布衣:平民。躬耕:亲自耕种。于:副词,在。南阳:郡名。苟全:苟且保全。闻达:做官扬

名。闻:扬名;达:显贵。

翻译: 2、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

许先帝以驱驰。

卑鄙:出身低微。猥自枉屈:亲自降低身份。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枉屈:屈身附就。三

顾:三次拜访。由是:由于这样。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与现代汉语中“感谢”的意义不

同。驱驰:奔走效劳。

翻译:

3、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u )一年矣。

值:遇到。倾覆:指兵败。指建安十三年,刘备在当阳长坂被曹操击败的事 。奉命:接受命令。

指刘备逃到夏口后,诸葛亮奉命去东吴求援的事。尔来:从那以来。二十有一年:二十一年。有:通“又”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翻译: 分析第六段:

(1)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原句) (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原句) (3)感激”的原因?(原句)

3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5)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原句)

(第七段)

1、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谨慎:谨严慎重。与现代汉语中偏重小心慎重的意义不同。临崩寄臣以大事:刘备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且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寄:托付。 翻译: 2、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夙夜忧叹:早晚忧愁叹息。夙:早上。效:成效。明:明智,这里指知人之明。渡泸:渡过泸水(即金沙江)。后主建兴三年(225)五月,诸葛亮率军渡过泸水,南征叛乱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孟获。著名的“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战役中。据载泸水地方湿热,多瘴气,三四月就很少

有人渡河,五月问连呼吸都感困难,渡河就更加困难了。不毛:不生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毛 :指五谷或其他农作物。

翻译: 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定:平定。兵甲:兵器、盔甲,指武器装备。奖率:勉励和率领。三军:军队的统称。中原:本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指曹魏统治区。庶:庶几,含有“希望”的意思。竭:用尽。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之词。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攘除:排除。奸凶:奸邪凶恶的人。指魏魏集团。旧都:指东汉的旧都洛阳。 翻译: 4、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用来??的事。报:报答。职分:职责,职务范围内应做的事情。

翻译: 5、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斟酌损益: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措施。损:减少。益:增加。 翻译 分析第七段 ⑴ 者夙夜忧叹的原因?(原句) ⑵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原句)

⑷ 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原句) ⑸ 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原句)

(第八段)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兴复之效.:任务。不效.

:功效。 翻译: 2、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

兴德之言:发扬皇上恩德的忠言。慢:怠慢,疏忽。彰其咎:揭示他们的过失。彰:表明,显扬。

翻译: 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自谋:想想自己的问题。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诹;询问。察纳:识别采纳。雅言:正确的言论。深追:深切的追念。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诸葛亮集》,诏中有几句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翻译: 4、臣不胜受恩感激。

不胜:非常,十分(用于感情方面)。

翻译: 分析第八段(原句填空)

⑴ 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⑶ 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⑷ 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第九段)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临表涕零:面对着奏章眼泪滴流。临:面对。涕零:落泪。古时的“涕”是眼泪,和现代汉语“鼻涕”的“涕”不同。零:落下。

翻译: 七、主题探究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所提出的 。文章总结了“ , ”才能使国家兴旺的历史经验,表达了作者

“ , ”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 、 的忠贞。 八、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 )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 、

、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 - )追忆往事,表达“ ”的真挚感情和“ ”“ ”的决心。

第三部分( )明确归纳各方面的 。 第四部分( 9 )结束语,再次向后主表明忠心。 九、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失)

4

二十有一年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检”,挑选) 十、古今异义词

危机存亡之秋 古:( ) 今:( ) 诚宜开张圣听 古:( ) 今:( ) 叹息痛恨 古:( ) 今:( )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 ) 今:( ) 臣不胜受恩感激 古:( ) 今:( ) 临表涕零 古:( ) 今:( ) 臣本布衣 古:( ) 今:( ) 十一、一词多义

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不效则治臣之罪( ) 道: 中道崩殂( ) 咨诹善道( )

会天大雨道不同( ) 策之不以其道( ) 伐无道(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谁道人生无再少( ) 得道多助( ) 遗:“以光先帝遗德” ( )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为: “俱为一体” (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众议举宠为督”: ( )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 “每与臣论此事” ( )

无: “若无兴德之言” (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行: “然后施行”: ( ) “性行淑均”: ( ) “必能使行阵和睦”: ( )

益: “有所广益”: ( ) “至于斟酌损益”: ( ) 感激:由是感激。( ) 臣不胜受恩感( ) 若:若有作奸犯科( ) 若止印三二本( )

若毒之乎( ) 更若役( ) 貌若甚戚者( )

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 何许人也(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曳屋许许声( ) 临:临崩寄臣以大事( ) 临表涕零( ) 执策而临之( ) 把酒临风(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 临溪而鱼( ) 临别赠言( ) 莅临( ) 十二、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 恢弘志士之气。( ) 此皆良实。( ) 优劣得所。( ) 亲贤臣。( )

远小人。( ) 攘除奸凶。( )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 十三、虚词

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以光先帝遗德。(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受命以来。( ) 愚以为宫中之事(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许先帝以驱驰( ) 而: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 ② “可计日而待也”: ( ) 于: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 ② “欲报之于陛下也”: ③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 ) ④ “还于旧都”: ( ) 十四、拓展延伸 1、相关名句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成语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引喻失义:发表政见的时候放弃了原则。

不知所言:不知道说些什么。一作“不知所云”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优劣得所: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 感激涕零: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斟酌损益: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处理事务时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3、诸葛亮故事汇萃

三顾茅庐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借东风 三气周瑜 七擒孟获

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 4、陆游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答: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5、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6、千秋诸葛我评说

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诸上,贯看秋月春秋。一壶浊酒喜相逢,溢杯中。

三国时段英豪辈出,文官武将,不可胜数。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我惟独欣赏一人,孔明,是的,正是他。

庐中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随着刘玄德的三顾茅庐终于烟消云散,他毅然决定为大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说的好:“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以及令人称绝的空城计……哪一点逊色于管仲、乐毅?

他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六出祁山,想北定中原。他神机妙算,草船借箭,使自己转危为安;他宽容大度,对孟获七檎七纵,使其诚心降服;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利用灵活的战术击退敌军;他火烧新野,以空城之计吓走司马懿;他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辅佐幼主,兴复汉室。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降临在他的身上。见到那奄奄一息时无限惆怅的眼神,我不禁潸然泪下。

孔明,你犯的唯一大错就是轻信马谡,虽然他有些才华,但毕竟是纸上谈兵。你为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兵战为下,心战为上”这句话就将街亭这至关重要之地交于一狂妄自大之人的手上。唉,要不然汉室怎能不重新兴隆?

你并未完成刘备的使命,也许,真的没有真正完美无缺的人生。但诸葛亮不会有遗憾,即使最后三分天下皆姓曹那又能怎样?天下是谁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给历史以辉煌。即使后汉再次灭亡,诸葛亮的一生仍是成功的,因为后人给了他千古的不朽。就算是再过千秋,史册上不变的,仍会是这个不朽的奇迹 7、诸葛亮年谱

公元181年: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5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50岁:蜀建兴8年。诸葛亮再次北伐。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颌。 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