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8:34:22 体裁作文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体裁作文

篇一:第3课 蝉 和贝壳学案及答案

第3课 蝉 和贝壳

教师寄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孔 子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收敛 ( ) 颤动( ) 聒聒( ) 宽恕( ) 短暂( ) 脆弱 ( ) 卑微( ) 一丝不苟( )

2.查字典或词典,弄清楚“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请揣摩下列句子的特点,在续写一句,表达你对四季的感受。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冬天的雪, , 。

二、理解探究

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三、合作释疑

3、《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

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

6、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课内精读 1.作者从蝉。贝壳这些细小的事物中感悟出了怎样深刻的道理?又作了怎样的追问与思索?

2.文中,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请问“这样”指什么?结合你的体验,你觉得它还有什么深刻含义?

3.蝉. 文中有了一些比如“却、竟、就、只、才”这样的字,请结合全文举例说说这些字在文中的作用。(分析2个即可)

4、结合你童年生活的经历,发挥想象,填写①段的最后一句,与上文衔接自然。

五、拓展延伸

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位?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拇指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得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1、文中详写了几个“第一次”,各写了什么事?作者的感受怎样? 2、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3、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谈谈你的理解。

4、是否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去尝试、值得珍重?试谈谈你的看法。 5、你的成长中难忘的第一次经历是什么?请简单叙述,并写出自己的感受。(80字以内)

第3课 蝉 和贝壳答案:

一、(略)

二、

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

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三、

3、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有新意。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厂进来。言少而意浓。

4、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5、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白谦的说法,其实足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6、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四、 1.蝉:本文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通过对细小、聒噪的蝉因为一个夏天而付出17年代价的了解,进而联想到人类的生活历程,提示人

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中学教材全解》P22

2.我不肯定啊 应该是“在地下等了17年却仅仅迎来一季的生命”——《中学教材全解》P22

3.我自己蒙的 错了别怪我~~

“才”字(“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突出蝉等待的时间之久,享受生命之短暂

“就”字(最后一句)突出作者对蝉的态度的转变,和对蝉的肃然起敬。 4一般这种题 我都是用什么“突出”“显示出”之类的开头~ 五、 1、两个。

第一件:初次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作者的感受是喜悦和新奇。 第二件:初次见刚孵出的雏鸟,作者的感受是喜爱。

2、因为无论是哪种感受,感觉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刺激,给人的感觉是不可磨灭的,所以是回味无穷的。

3、因为每一个第一次,都为你开启了生命中的一个新的领域,经历也就多了,感受也就多了,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4、当然不是。有的坏的事情就坚决不能去尝试。

5、略。

篇二: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目标导航

1、理解并积累每课的生字、生词,了解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2、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作者细致观察与描写的方法。

3、学会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6 紫藤萝瀑布

学海导航

1、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会揣摩、品评优美语句、词语的含义与表达效果。 文学常识

宗璞(1928——),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中短篇小说《知音》、《红豆》等 ,散文集《丁香结》 。 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

基础夯实

1、字音识记

迸溅(bang jiàn) 伶仃(líng dīng) 盘虬(qiú)卧龙 仙露琼(qi?ng)浆 酒酿(niàng)

2、多音字

shang)茂盛 tiāo)挑选 (ju?)觉悟

盛 挑 觉

ch?ng)盛饭 tiǎo)挑逗 (jiào)睡觉

3、一音多字

幅 条幅 俊 俊俏 伫 伫立

(f 辐 辐射 (jùn 竣 竣工 (zhù) 蝠 蝙蝠 峻 峻岭 贮 贮存

4、词语解释

迸溅:向外溅出或喷射。

繁密:多而密。

稀落: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江米酒。

挑逗: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结构·主题

1、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6段),赏花。按花瀑、花穗、花朵的顺序来写,步步深入,写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

第二部分(7~9段),忆花。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第三部分(10、11段),悟花。作者由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2、结构图解

3、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点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抒发了作者对永恒生命的渴望和赞美之情。 微观揣摩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把花盛开比作笑容,写出花的美好可爱和作者喜悦的心情。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

3、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伶仃是孤独,没有依靠之意,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开得稀落,暗含作者对紫藤萝命运的同情。

疑难探究

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观察这两幅图片,从中你能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

探究1: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得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探究2:这是一种对比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从中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轨迹,这样写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铺垫。

写法借鉴

1、 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感情。

2、 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素材拓展

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大红大紫,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更是表达了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

习题解答

一、

作者从紫藤萝花瀑中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感受和联想: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旺盛的生命力,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让生命更加绚丽多彩。

二、

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略。在看花瀑前,压在作者心上的是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当?花瀑?在心上缓缓流过,改变了作者的心情。?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由此作者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

三、

1、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运用通感的修辞,把嗅觉形象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把人带入一种新的境地。 四、

示例:1、梅花——花中名士。 2、莲花——象征洁身自好的君子。 3、松柏——象征坚贞。 4、竹——象征气节。 5、牡丹——象征富贵。

17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学海导航

1、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

2、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树立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的信心,脚踏实地的学习和生活。 文学常识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 基础夯实

1、字音识记

耸立(sǒng) 峭壁(qiào) 凸(tū) 颤抖(chàn) 嶙峋(lín xún) 晕倒(yūn) 迂回(yū) 目眩(xuàn) 啜泣(chu?) 纳罕(nà) 小心翼翼(yì) 屡次(lǚ)

2、一字多音 cháo)朝廷 (chàn)颤动 (dàn)子弹

朝 颤 弹

zhāo)朝阳 (zhàn)颤栗 (tán)弹琴

3、辨别字形

缀(zhuì)点缀 疑(yí)疑问 陡(dǒu)陡峭 炫(xuàn)炫目 徒(tú)徒弟 啜(chuò)啜泣 凝(níng)凝视 徙(xǐ)迁徙 炫(xuàn) 炫耀

4、词语解释

耸立:高高地直立。

峭壁:陡直的山崖。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如荆、玫瑰、茉莉等。

颤抖:哆嗦;发抖。

迂回:回旋;环绕。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

恐惧:惧怕。

疲乏:①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②因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组织、器官的机能或反应能力减弱。

屡次:一次又一次。

灰心丧气:(因遭到困难、失败)意志消沉。

应付:①对人对事采取方法措施。②敷衍了事。③将就、凑合。课文中用的是第一种意思。 结构·主题

1、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13段),冒险。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块石架,上不得上,下不敢下。

第二部分(14~22段),脱险。写“我”恐惧地伏在石架上,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之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

第三部分(23段),感悟。写作者由小时候爬山的事感悟出的人生道理。

2、结构图解

3、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讲述童年时期遇险脱险的经历,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微观揣摩

1、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

开头一段是说孩子们怎么会想到爬悬崖的,写天气闷热,就写了动因,他们是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

2、未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疑难探究

文章最后说“这是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什么?

探究1: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

探究2: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写法借鉴

1、 巧用伏笔,记叙周密。 2、自然环境,衬托心理。

素材拓展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再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直击中考

分析记叙的要素

【考点解说】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中考的考点之一,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人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试题中大多要求找出某几个要素。

【方法技巧】 分析记叙文的要素,就是要明确: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为什么(起因)、在干什么(经过)、结果怎样。一般情况下,这六要素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作为开端,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事件的起因、经过常作为记叙文的主体部分放在文章的中间,结果作为记叙文的结局常放在文章的末尾。

习题解答

一、

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我顿时有了信心??我又照着做了??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等。复述略。

二、

?我?心理活动的语句:?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这似乎能办得到??我的信心大增??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等。这些心理活动描写,写出了?我?犹豫、担心、恐惧、害怕、紧张的心理。

三、见中心思想。

四、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还没有找到亨特。我们心里都很着急,突然,我的手电先照到了他。?下来吧,孩子,?我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亨特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别怕,亨特,听我说,?我尽量语气平淡,故作轻松,?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看见亨特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好,就这样。?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我看见亨特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他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他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我强壮的手臂中。

18 短文两篇

学海导航

1、 积累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 品析重点词句,学习先抑后扬、对比的写法。

文学常识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祖籍广东番禺。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等。

篇三:18《短文两篇》导学案附答案

18 短文两篇 导学案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只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第一课时 蝉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对蝉一定很熟悉,蝉是儿童的伴侣,蝉是夏的歌手。但是你们知道蝉的一生,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要在黑暗地底下努力奋斗十七年吗?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语。

(1)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

(2)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

(3)宽恕(shù):宽容饶恕。 .

(4)短暂(zhàn):(时间)短。 .

2.作者简介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以往对蝉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的态度?

【交流点拨】作者以往对蝉的态度是厌烦;因为蝉的烦人、聒噪,病蝉的微弱、细小,让她觉得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

2.作者后来对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是什么让他思想转变呢?

【交流点拨】厌烦转变为宽恕、理解;是朋友的话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个小生物。

3.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的是什么?扬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朋友最后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表达了文章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好好地活着。

4.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同学们尝试找出来,由此可知《蝉》主旨是什么?

【交流点拨】“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地活。”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生命有多么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文章的主旨是:不管生命有多么短暂,都要好好地活。

(二)语言品析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中,“秋风颜色”怎么理解?

【交流点拨】“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义丰。

四、板书设计

烦人的聒噪 惹人厌烦

烦(抑)

病蝉的微弱细小 微不足道 感悟思索 蝉

珍爱生命

积极面对 好好地生活 全情投入 宽恕(扬)

五、拓展延伸

结合课文内容,请你以“蝉”的口吻,改写这篇散文。

【交流】范文:不知这样沉睡了多久,十七年?或许更久,我终于苏醒了。迫不及待地钻出土壤,展开我透明的薄翼,扑扇着飞到那棵我出生的油桐树上。太阳升起来了!我的血液在沸腾,不禁热泪盈眶。我终于又见到了阳光!展开我清脆的歌喉,吟唱我酝酿了十七年的乐章。我的歌声伴着风中飘曳的油桐花,久久回荡在这片油桐林。

第二课时 贝壳

一、新课导入

“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席慕蓉用她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一起读《贝壳》,看她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语。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苟,随便。 .

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

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2.作者链接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

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这些小小的贝壳有什么特征?

【交流点拨】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

2.作者由这小小的贝壳生发了哪些联想?

【交流点拨】(1)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

(2)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3)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二)语言品析

品读课文,品味下列语句并加以理解。

1.“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此句承接着上句“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2.“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很小,甚至不起眼,却是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的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三)比较异同

对比阅读这两篇短文后,说说它们的异同。

【交流点拨】(1)相同之处:

?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触轻柔而自然。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

(2)不同之处:

?《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外形美观 艺术品

引人思索

贝壳 脆弱而卑微的生命消失 把握生命

尽可能把自己应做的事情做好 实现价值

五、拓展延伸

仿照下列例子,你也写两句赞美生命的句子。

1.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交流】示例: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2.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交流】示例: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篇四:短文两篇37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 —— 郭小川

七年级 语文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 丁玲

七年级 语文

燕子 (席慕蓉)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天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

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了起来:“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

记,想不到这么多年竟然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剀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的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6分) (1)

(2)

12.本文以“燕子”为题,但第一件事与燕子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6分)

13.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你认为“父亲”可惜什么? (6分)

14.作者通过这两件事悟出了哪些道理?(6分)

15.联系作者生平,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6分)

篇五:浙江省临海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临海市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 2016.1

考试说明:全卷共4页,四大题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所有答案均须答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书写。(3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端正。

2.读下面这些句子,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 当你走到做dǎo( ▲ )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泰戈尔《金色花》)

(2) 溪水因枯hé( ▲ )见石更清冽了。(何其芳《秋天》)

(3)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shù( ▲ )了那烦人的聒聒。(小思《蝉》)

(4)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 ▲ (A、yūn B、yù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

静而和平的夜(朱自清《春》)

3.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成语或选择正确的成语(3分) ....

初中学习生涯已经拉开序幕,当我读完席慕容的《贝壳》后,我明白可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1) ▲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当我读完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后,我知道了面对生活中虚伪的谎言时,我们不能(2) ▲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而应该勇敢诚实地戳破谎言;当我读完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后,我明白面对学习的一座座险峰时,不要(3) ▲ (A.灰心丧气 B.无精打采),而要将大困难化解为小困难,一步一步去克服它。

4.古诗文名句默写。(13分)

(1) 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4)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 “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6)日中不至, ▲ ;对子骂父, ▲ 。(《世说新语》)

(7)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李白用诗句“ ▲ , ▲ ”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

思念。

(8)《钱塘湖春行》中,用鸟的活动来表现初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 ▲ ,

▲ 。

(9)《<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的句子是:

▲ , ▲ 。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8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 (2)元方入门不顾( ▲ )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

(5)马无故亡而入胡( ▲ ) (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 ..

(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 (8)次北固山下( ▲ ) ...

6.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4分)

(1)《繁星》《春水》的语言清新淡雅而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魅力。下列诗句出自这部

诗集的是( ▲ )(2分)

A.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B.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

一串珍贵的密码。

C.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

劈开,劈开!

D.母亲啊!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礼记》合称为“四书”。

B. 泰戈尔,泰国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等。

C.《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明代吴承恩著的《西游记》,小圣指二郎神杨戬,大圣指孙悟空。

D.《伊索寓言》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如《蚂蚁和蝉》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3题。

(一)齐白石的人格(9分)

松涛

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

痴,其谦,堪称三绝。

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

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做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捡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竞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

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

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

⑨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

⑩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

11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 ○

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

12先生的傲使他卓然不群 ;先生的痴,使他精益求精;先生的谦,使他博采众长。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

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

7.文章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齐白石先生的人格?(3分)

8.文章第⑨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

9.齐白石先生在对待治印和画画两件事上的态度和方法,对你在学习上有什么启示?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4分) ▲

(二)零分(12分)

汪夕禄

①小涛从戴眼镜的汪老师手里接过试卷,鲜红的零分格外醒目。小涛很害怕,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好在老师也没有看他,挥挥手说,回去给家长签个字。

②小涛心里难受极了。汪老师平时最喜欢他,上次看到他的指甲里藏了不少泥垢,亲自用指甲钳替他整理干净了。上学期,小涛的语文考了全校第一,汪老师当即就从自己的书橱里拿出同学们都垂涎三尺的《草房子》奖给了小涛,上面还有作者曹文轩的亲笔签名,神气得不得了。

③小涛看出来,易动感情的汪老师真生气了。从全校第一到零分,就是从老柳树上摔下来也不会这么惨。小涛叹了口气,含着泪回家去。

④路边的葵花都开了,金灿灿的,黄色的花粉沾到小涛的身上,好香啊。小涛的家在一片油菜地的后面,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柳树,上面住了一窝灰鸟。正在家门口等小涛的老黑一看到小主人,摇着尾巴迎上来。小涛没心情理

它,手里的试卷攥得更紧了。

⑤爷爷坐在院子的槐树下,一树的槐花白得像雪,香气四溢。爷爷的手里抓着那把乌黑梢子的二胡,眼睛微闭,吱吱地拉着,喑哑的琴声,在静静的院子里显得很特别,小涛找不出词形容。但他知道爷爷拉的是什么曲子,自从爷爷动手术以后,老是拉这首《病中吟》,有时候会把老泪拉出来,小涛也跟在后面流泪。过去的爷爷多么壮实,像谷场上的公牛,可一场病,爷爷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说话都抖个不停。小涛再不敢惹他生气了。

⑥小涛啊,回来了,锅里有好东西,你去看看。知道今天你们发榜,犒劳你的。

⑦小涛揭开锅,几个长相喜人的嫩玉米卧在清水里。小涛拿起一个,咬咬,真甜。小涛拣了一个大的给爷爷,站到旁边,等爷爷问他。爷爷心情很好,竟然没有问他成绩,很难得地拉了一曲《良宵》,琴声俏皮得像枝头的小鸟。

⑧小涛转身到屋里写作业。作业写完,天已经黑了。挂在天上的凉月很亮,院子里洒下一片银光。爷爷忽然喊小涛出去,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小涛,你要什么奖赏?这次考试又是第一吧。

⑨小涛不敢说话,把试卷递给爷爷。爷爷看完脸色就变了,鼻子里呼哧呼哧出粗气。小涛害怕了。爷爷你咋了? ⑩爷爷不答话,老泪下来了。人一老,眼泪就多。爷爷走回自己的屋子,一声叹息,差点把小涛的心砸碎。小涛咬咬牙,跟爷爷进了屋。

11老师说让爸爸签字,你打电话让他们回来吧。小涛说。爷爷不理他,没有开灯,脸朝墙躺到床上,月光从窗 ○

外照进来,把爷爷的睡影沉重地映在墙上。

12爷爷你让爸妈回来吧,上次王小锐考了个不及格,她爸妈就从沈阳回来监督她了。我好不容易考了零分,你 ○

为什么不让他们从黑龙江回来?爷爷,我求你了,打电话给爸爸吧,我想他们了……

13小涛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他抱住了老泪纵横的爷爷。 ○

10.读完这个故事,请说说小涛为什么要考零分?(2分)

11.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句的表达作用。(4分)

(1)爷爷心情很好,竟然没有问他成绩,很难得地拉了一曲《良宵》,琴声俏皮得像枝 .......

头的小鸟。 ....

(2)爷爷走回自己的屋子,一声叹息,差点把小涛的心砸碎。 .

12. 文章末尾写小涛哭了,爷爷也“老泪纵横”。试分析爷爷的泪水中包含着怎样的感情?(3分)

13. 文章第二段插叙的“汪老师给小涛剪指甲、在小涛考了全校第一时送他《草房子》”这两件事对表现小涛

的心理有什么作用?(3分) ▲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文言

文,完成第14-17

题。

河中石兽(14

分)

沧州南一寺

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

沉焉。阅十余

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阅十余岁( ▲ ) ⑵是非木杮( ▲ ) ..

⑶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⑷转转不已 ( ▲ ) ..

15.下列四图,最符合老河兵对河中石兽应“求之于上流”的原因分析是( ▲ )(3分)

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17.为什么“能究物理”的讲学家得出的结论是错误,而老河兵得出的结论却是正确的?

(3分)

四、写作(30分)

18.题目:有你真好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语文参考答案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