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七情六欲小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0:27:28 体裁作文
七情六欲小说体裁作文

篇一: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是哪些?六欲,又是哪些?

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是哪些? 六欲,又是哪些? 古代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道家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说六识:眼、耳、鼻、舌、身、意

产生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故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六欲: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字典:七情六欲

解释: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出处:《礼记·礼运》:“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现代:七情六欲,乃人之本能。

这世上的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七情六欲。 七情,即七种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六欲,即六种欲望:

求生欲、舒适欲、爱恨欲、

优越欲、求知欲、表达欲。

人的所有情绪,都可归纳为上述七情。 人的所有欲望,都可归纳或分解为上述六欲 七情:(1)喜,即快乐、愉悦。

(2)怒,即发怒、气愤。

(3)忧,即忧愁、烦恼。

(4)思,即思念、牵挂。

(5)悲,即悲痛、伤感。

(6)恐,即恐惧、害怕。

(7)惊,即吃惊、惊讶、意外。

人往往会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绪。 人的情绪受到外界影响而易改变。

六欲:

(1)求生欲,即努力活着的欲望。

与此相关的词有饮食、温饱、健康、平安、安全、

长寿等。

(2)舒适欲即尽量使感觉更舒适的欲望。 与此相关的词有冷热、香臭、疲倦、爽快、 痛痒、明暗、软硬等。

(3)爱恨欲,即根据自己的喜厌标准来判断对于各人、事、物

的爱恨程度,并作出反应的欲望。

与此相关的词有感情、情理、是非、善恶、 美丑、正义、义气、顺眼等。

(4)优越欲,即想要在人群中争强好胜,显示自己的独特性、

权威性,并获得他人尊重和服从的欲望。

与此相关的词有面子、荣耀、地位、名声、威信、权势等。

(5)求知欲,即想要了解知晓一切事物的好奇心。 与此相关的词有了解、知晓、探索、研究、发展、开创等。

(6)表达欲,即想要把自己的见闻、想法、感受等告知别人,并获得他人认同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诉说、倾诉、告诉、发表、表达、抒发等。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但在一具体时间里,人的欲望是有重点的,主次分明的。

一个欲望实现的同时,往往也会附带获得另一些欲望的满足。

在某一时期,人为了满足某些欲望,可能会暂时放弃另一些欲望。

人们常说的感情,不是指的七情的情绪,而是一种思想。

这种感情可分为亲情、爱情、友情、对事业的热情……等等。

也就是相当于广义的爱,比如对亲人的爱、对情人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祖国的爱……等。

篇二:七情六欲指什么

七情六欲指什么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 通常的说法,六欲:色、声、香、味、触、法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咱们常说一句话,叫“人有七情六欲”。那么七情六欲都包括哪些“情”和“欲”呢?咱拆开来说。

所谓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种感情。哪七种呢?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这说法从哪来呢?如果你看过《还珠格格》,应该记得,乾隆皇帝罚小燕子抄写一百遍《礼运大同篇》,是《礼记》中的一篇,“七情”就出自其中。那么为什么七情包括这些呢?说来还挺复杂的。最初,古人只说人有四种感情,就是在《中庸》里出现过的“喜、怒、哀、乐”。后人解释说,人遇到所喜好的就会“喜”,遇到所厌恶的就“怒”,得到所爱的就“乐”,失去所爱的就“哀”。那么你肯定注意到了,“怒”因为“恶”而产生,“乐”因为“爱”而产生,所以在“喜、怒、哀、乐”之外,加上了“恶”与“爱”,情感就从四种细分为六种了。祖先们对情感的划分,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按说六种不少了吧?可是古人说,人在“怒”“哀”这两种情绪“将至而未至”——也就是情绪还没到“点儿上”的时候,还会产生“惧”,所以六种情感又被细分成了七种,这就是“七情”的由来了。细心的朋友一定会问,刚才不是说七情里有“欲”吗?为什么解释的时候,没有提到“欲”,反而提到了“乐”?问得好,古人早有解释。“乐”和“欲”是相通的。那么这个“欲”,是什么意思呢?古人说,是贪欲。“贪欲”这个词,在这里并不全是贬义,它指的是本能的需求,比如眼睛需要看到东西,耳朵需要听到声音——《礼记》里说,七情是“弗学而能”。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用学就会,是本能。

至于“六欲”的说法,比较简单了,最初是来自《吕氏春秋》。其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这话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是得到了适当的满足的。所谓“全生”,是人修养身心的最高境界。这里古人没有指出“六欲”都包括什么,后来有人注释说,是“生、死、耳、目、口、鼻”,就是泛指人的各种欲望。七情六欲,都因本性而生,本性最难控制,用它来做开脱之词,确实再合适不过。六欲者:一、色欲谓若见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着,是名色欲。二、形貌欲谓若见端容美貌,无智愚人,不知其患,心生贪着,是名形貌欲。三、威仪姿态欲谓若见行步轻徐,举止详缓,扬眉顿脸,含笑娇盈,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染,是名威仪恣态欲。四、言语音声欲谓若闻巧言美语,称情适意,音声清雅,歌咏赞叹,无智愚人,不知其患,便生爱着,是名言语音声欲。五、细滑欲谓男女身分,软细滑泽等,无智愚人,不知其患,耽染没溺,是名细滑欲。六、人相欲谓若男若女,必得所爱之人,互相贪染,是名人相欲。

篇三:五脏六腑和七情六欲的关系

五脏六腑和七情六欲的关系

中医理论中讲五脏主五志,人体情绪变化对应各个脏腑的功能状况,每个脏器对应哪些情绪呢? 本文将一一给您介绍

心主喜,喜散气,不可过度

许多心脏不好的人群,遇到特别高兴的事,哈哈一笑就离开了,因喜则气散,过于高兴的时候,耗散心气,高兴是件高兴事,但是过度的高兴,也未必是件好事。

肝主怒,肝不好爱发脾气

多数女性在月经前后容易发脾气。这是因女性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当女性来月经的时候,血往下行了,血行于下,而气浮于上,气血不平衡,气有余便是火,因此,月经前后女性爱发脾气。女性在月经来的前后,要注意调养自己的情绪,不要过怒和郁闷。过怒和郁闷都不符合正常的生理状态,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疾病。

脾主思,思虑过多伤脾胃

脾主思就是说过度忧虑的人的脾胃就会出现问题。经常用脑的人群,他们的脾胃功能都比较差。因为饭后,气血运行于胃,助于消化。如思虑则会运行于脑部,时间长了则会影响脾胃功能。 肺主悲,过悲则伤肺

过度悲伤,总是哭可导致肺脏疾病。经临床总结,肺脏疾病患者多会爱哭,肺和悲这个情绪直接相关联。

肾主恐,恐则肾气散

肾主恐,恐跟肾有直接的关系。常常会说把谁吓的“屁滚尿流”,这句话是由一定道理的。因为肾控制二便,当一个人过度恐惧的时候,肾气就散了,肾的固摄功能就差了,肾的固摄功能一差,大小便就失禁了。

中医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变化和人的五脏是休戚相关的。因此,一个人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会更久的留住自己的健康。

一、七情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

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七情与

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于五脏,以

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为五志

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活动范围

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作为病因,七情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因七情而病称为因郁致病此外,由于某些慢性疾病,体内脏腑功能长期失调,引起人的精神情志异常,称为因病致郁七情还与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有关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而七情则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恶化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1.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这说明脏腑病变可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过度又可损相关之脏腑(互为辩证)七情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和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气对人体脏腑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对人体脏腑则具有濡养作用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人体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关系密切

(三)七情的致病特点

1.与精神刺激有关: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其发病必与明显的精神刺激有关在整个病程中,情绪的改变可使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如癫病多由情志所伤,忧郁伤肝,肝气郁结,损伤于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气上逆,迷蒙心神,不能自主而成狂病多由恼怒悲愤,伤及肝胆,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煎熬津液,结为痰火,痰火上扰,蒙蔽心窍,神志逆乱而发可见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直接伤及脏腑:七情过激可影响脏腑之活动而产生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如喜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集中的表现,又必须

接受心的统一主宰,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肝失疏泄,气机紊乱又是情志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

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主疏泄;脾主运化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故情志所伤为害,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如过度惊喜损伤心脏,可导致心神不安而心悸、失眠、烦躁、惊慌不安、神志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出现哭笑无常、言语不休、狂躁妄动等症郁怒不解则伤肝,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出现胁肋胀痛、性情急躁、善太息,或咽中似有物梗阻,或因气滞血瘀而致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症瘕等或因暴怒引起肝气上逆,损及血脉,血随气逆,发生大呕血或晕厥若思虑过度,损伤于脾,使脾失健运,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七情所伤,心、肝、脾功能失调,可单独发病,也常相互影响,相兼为害,如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郁怒不解、肝脾不调等等

此外,喜、怒、忧、思、恐等情志活动失调,能够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郁而化火,出现烦躁、易怒、失眠、面赤、口苦,以及吐血、衄血等属于火的表现,称之为“五志化火”情志失调又可导致“六郁”为病,即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生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换言之,由气郁可致血郁、痰郁、

湿郁、食郁为病

3.影响脏腑气机:“百病皆生于气”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气,即七情七情之外,加之以寒热,称为九气气贵冲和,运行不息,升降有常气出入有序,升降有常,周流一身,循环无端,而无病若七情变化,五志过极而发,则气机失调,或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

七情致郁,或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七情不舒,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气郁而聚湿生痰,化火伤阴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变病多端 七情损伤,使脏腑气机紊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调不同的情志变化,其气机逆乱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怒则气上:气上,气机上逆之意怒为肝之志凡遇事愤懑或事不遂意而产生一时性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但如暴怒,则反伤肝,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为病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可见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者呕血或昏厥肝气横逆,亦可犯脾而致腹胀、飧泄飧泄又名水谷利,大便呈完谷不化样若克胃则可出现呃逆、呕吐等由于肝肾同源,怒不仅伤肝,还能伤肾肾伤精衰,则现恐惧、健忘、腰脊软等症肝为五脏之贼,故

篇四:七情六欲详解

七情六欲详解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七情六欲小说)

1、在中国礼仪上,所谓不孝有三,是指:一、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

二、阿谀曲从,陷亲不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

2、人有三急:心急,手急,性急;

3、七情六欲:一般地说,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在医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六欲一

般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在佛家六欲指的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

4、 胡说八道:原指「胡人」到内地讲解佛经。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胡说∶胡人说讲。八道:不信佛的人认为,胡人讲解佛经是说荒诞之言。胡人讲解佛经八圣道简作“胡说八道”。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喻不可信。今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

5、五大三粗:“五大”是指双手双脚大再加上头大;“三粗”指腿粗,腰粗,脖子粗;

6、六亲不认:当今“六亲”泛指亲属。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一、据《左传》,六亲指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7、五毒俱全: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为五毒,人的五毒是吃、喝、嫖、赌、抽。

8、三长两短:“三长两短”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讳词。 “三长两短”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关。

棺木是用六片木材拼凑的。棺盖、棺底、左梆、右梆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头、后尾这两片是方形的短木材。为什么不叫四长两短?因为尸体入棺木后才上棺盖,所以只称三长。“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宽广,便由俗语转为成语了。

另解:《礼记·檀弓上》有如下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 “棺束者,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缩二者,缩纵也。纵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横束者三行也。衽(rèn),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令固,并相对每束之处以一行之衽连之,若竖束之处则竖著其衽以连棺盖及底之木,使与棺头尾之材相固。汉时呼衽为小要也。”

也就是说,古时棺木不用钉子,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衽原本指衣服的缝合处,此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衽与皮条联用,就是为了紧固棺盖。发展到后来用钉子钉棺盖,既方便又快捷,衽也就逐渐被淘汰。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消失,但这个词语却一直流传下来,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

9、十恶不赦:指罪大恶极,不可饶恕。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

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据说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所以说隋唐“十恶不赦”实出自于《齐律》的“重罪十条”。它的主要内容有:1、谋反,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2、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3、谋叛。谋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4、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5、不道,无道。 6、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误犯食禁;7、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8、不睦。9、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10、内乱。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唐《永徽律》所列举十恶与隋同。此后,除元代将十恶改为“诸恶”之外,明、清两代均将“十恶”列入刑律名例篇。现今十恶多为泛指。

10、三姑六婆: 三姑为尼姑、道姑、卦姑;六婆为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11、五光十色:五光:红、黄、蓝、白、黑。十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外加一个透明。

1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四体指双臂双腿。“五体投地”中五体是加上头。五谷: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篇五: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哪“六欲”?

A 在中国礼仪上,所谓不孝有三,是指:一、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孟子所说的最大的不孝);二、 阿谀曲从,陷亲不义(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

B 人有三急:心急,手急,性急;

C 七情六欲:一般地说,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在医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 六欲一般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在佛家六欲指的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 ;

D 胡说八道:原指「胡人」到内地讲解佛经。

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胡说∶胡人说讲。八道:不信佛的人认为,胡人讲解佛经是说荒诞之言。胡人讲解佛经八圣道简作“胡说八道”。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喻不可信。今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 E 五大三粗:“五大”是指双手双脚大再加上头大;“三粗”指腿粗,腰粗,脖子粗; F 六亲不认:当今“六亲”泛指亲属。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一、据《左传》,六亲指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G 五毒俱全: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为五毒,人的五毒是吃、喝、嫖、赌、抽。

H 三长两短:“三长两短”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讳词。 “三长两短”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关。棺木是用六片木材拼凑的。棺盖、棺底、左梆、右梆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头、后尾这两片是方形的短木材。为什么不叫四长两短?因为尸体入棺木后才上棺盖,所以只称三长。“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宽广,便由俗语转为成语了。

另解:《礼记·檀弓上》有如下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 “棺束者,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缩二者,缩纵也。纵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横束者三行也。衽(rèn),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令固,并相对每束之处以一行之衽连之,若竖束之处则竖著其衽以连棺盖及底之木,使与棺头尾之材相固。汉时呼衽为小要也。”

也就是说,古时棺木不用钉子,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衽原本指衣服的缝合处,此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衽与皮条联用,就是为了紧固棺盖。发展到后来

用钉子钉棺盖,既方便又快捷,衽也就逐渐被淘汰。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消失,但这个词语却一直流传下来,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

I 十恶不赦:指罪大恶极,不可饶恕。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据说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所以说隋唐“十恶不赦”实出自于《齐律》的“重罪十条”。它的主要内容有:1、谋反,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2、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3、谋叛。谋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4、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5、不道,无道。 6、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误犯食禁;7、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8、不睦。9、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10、内乱。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

唐《永徽律》所列举十恶与隋同。此后,除元代将十恶改为“诸恶”之外,明、清两代均将“十恶”列入刑律名例篇。现今十恶多为泛指。

J 三姑六婆: 三姑为尼姑、道姑、卦姑;六婆为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K 五光十色:五光:红、黄、蓝、白、黑。十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外加一个透明。

L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四体指双臂双腿。“五体投地”中五体是加上头。

五谷: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