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写青岩古镇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0:31:34 体裁作文
写青岩古镇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试论青岩古镇的老街

试论青岩古镇的老街

摘要:从空间特征分析的角度,探析青岩古镇的街巷空间,选取有代表性的几条老街,论述街巷空间特点。。

关键词:古镇,老街,线性空间

abstract: based on spac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explore street and lane space in qingyan ancient town,select several representative historical steets to expond space

characteristic of street and lane.

keywords: ancient town, historical steet,linear space 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道路是古镇的空间脉络。人在古镇道路的行走中获得环境意象,也获得对古镇的感知。传统古镇的空间场景,通常以道路为轴线,沿路两侧发展起来。道路不仅是交通功能还原,赋予其展示、商业、文化、绿化功能,更重要的是再现道路历史文化氛围,体现历史文脉。

青岩古镇有几条纵横南北东西的街巷。古镇的历史文化都是通过这几条道路展现出来。古镇的界面边界通过线型的中断、延长、增高、连接、区隔、节点、接缝构成新的环境意象。

一,南街——起伏蜿蜒回环的历史遗存(图1,2,3)

南街是青岩古镇历史遗迹保存相对完好的街道,南北高程由低到高,高差约21.07米,南城门位于两个牌坊——节孝坊和百岁坊之间,站在定广门(南城门)处,向城内透过百岁坊可以见到古朴的

老街;往城外,以节孝坊为景框,可以望见景象深远的自然景观。南城门在地势上相对于城内与城外较高,街道依山就势,青石路面拾级而上的人行步道连绵曲折,无论是从南面的进城与出城,南城门有起着一个心理高潮点的作用。在南街的线形空间范围内,对街内的景点如革命遗址、基督教堂、典型民居、青岩书院、典型民居等景点,通过视觉连线将它们联系起来。

南街是青岩的主要交通干道,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客都要经过这条街,明清时期南街设有许多店铺,用于小商品买卖和供来往挑夫住宿。运往贵阳的大米和日用品,青岩都是其必经之地。位于南街上的民居外表多比较简陋,房屋较低矮,这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青岩地势较贵阳高,气候较冷,所以住屋空间不宜修建较高。装修质朴,但讲究生活情趣,在维护其旧建筑外表的前提下,更新内部设施,现已改建为客栈旅店等形式,让游客夜宿古镇,体验古镇的古风古韵。

南街立面是典型的民居风格。青岩民居立面都有深出檐或两重檐、坡屋面、木或仿木结构,沿街建筑不超过两层,街宽(d)和建筑高度(h)之比约为1,这样的比例亲切匀称,临街铺面面阔(w)小于街宽(d),w的不断重复出现,可使街道充满生气。心理体验告诉我们:d/w>1,比值越大,街道远离感越强,超过2,街道显得宽阔、空旷.d/w=1,街道产生均匀协调的亲切感.

d/w<1,街道产生局促压抑之感.

青岩的街道d/w比值多在1左右.总显得亲切、宜人、富有生气.

古驿道——沧桑古怀的历史记忆(图4)

南门(定广门)至210国道之间有240.2米长的古驿道(图4 ),街两侧有传统民居住家户,相传这是历史上商贾过客去往惠水的必经之路。也是军事调动的要道。从凯文·林奇的理论里,将之称为“边界”。它作为线型要素,在人们的感觉中是城市形象的一种“域化”,既是时间的感觉,又会有空间的感觉,每一个城镇,一个城镇的不同区域,都有不同的明显的边界,人们就会因之产生不同的概念、印象、或意象。人们来到这条古驿道感受到古朴、沧桑的传统场镇氛围。古驿道的文化历史氛围营建。通过传统建筑的修建,因其地处南城门外入口处,有来往的游客,面对城外林木葱郁的自然景观,采用客栈的经营方式,让游客感受古风古韵。

背街——曲巷通幽的宗教世俗文化(图5)

背街位于西街和南街之间,沿街有万寿宫、慈云寺等宗教建筑,宗教建筑和世俗建筑的和谐相处,古树翠竹,幽静雅致,给人的感受是受到宗教洗礼后的心灵的纯净之美。作为居民观赏休闲场所,设置亭廊、茶室、服务休闲设施。

内城墙——古镇烽火的记忆存留(图6)

内城墙位于青岩古镇的外城墙之内,南街西侧,残留着一段老城墙。依照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的观点,可以将之定义为“边界”,它在小城镇里是一种标志,一个特殊的边界可以带来特殊的心理感受和意象。因此,在重建的过程中,努力去营造还原古城墙的战争

岁月的回忆,将这段古城墙按原来 的样式修复,其所用的砖块的材质和砌筑手 段,都按过去的方式来运用。

(5)气象万千的南北视线走廊(图3.38)

青岩的建筑天际线与远山呼相应,如文昌阁与玉皇阁形成了一组最好的对景,一个北部山脉最高点的建筑.一个城内最高点.遥相呼应.一个金碧辉煌(玉皇阁百姓称有黄色琉璃瓦玉皇大帝为上天最高神.所以玉皇阁可配黄瓦).一个清白素雅,由此形成的城镇外部和内部天际线极富变化,文昌阁又是在城内观赏狮子山的最佳地点,而狮子山上看文昌阁.则是城外最高点鸟瞰城镇,景色可餐。青岩主要景观节点玄关所在、格局大小、寺庙选址莫不井井有条,蟠龙障后朱雀列前青龙崇左.白虎屏右飞阁连翘.轩窗对山。因此,我认为要重视“玉皇阁——文昌阁——凤鸣寺”这条南北向的视线走廊,它们是城外观青岩和青岩眺望城外,也就是景观和观景的最佳地点, 有必要在这三处修建观景平台,将游人引去。尤其是城内的最高点“文昌阁”,紧邻“民俗广场”,视野开阔,又处于古镇的太极之眼的位置,场所感、领域感很强,非常重要,值得精心打造。

青岩的南北街串连起青岩的大多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景观,也是一条具有特色的景观走廊。

(6)青岩空间地形模型(图7)

考察青岩的地形,我们就会发现,青岩城地形中高,南低、西南高、北低、西低、西北高、东北低、东低、东南低。再观察青岩的

地形平面图,其路网规划和区域划分以南北向的明清街为界呈现明显的东西各半个太极形,考察它的宗教建筑的分布,可发现多分布于以南北东西向街道划分的四个城内区域的西北、西南、东南三个区域。且道教建筑基本上位于靠近中心的核心部位,佛教建筑相对位于青岩古镇外侧。我认为可以结合地形规划游览路线,使游人最大程度地领略古镇的魅力。北城门出发,地势较低经过赵状元府、天主教堂行至西街,这其中随地形高差起伏,视线向东,移步换景可以感受到古镇天际线的魅力。尤其行至行至与西街的交汇处,是三条街巷的交叉口,地形高差大,自然的转弯过渡,空间变化丰富无比,既有平面的旋转又有高程的流转,平面与立体的相交错综,空间变化均极富景观效果。经万寿宫行至背街与南街的交汇处,地势由高走向了低,再经书院街来到文昌阁,这是高潮之处,文昌阁是城内的制高点,登高望远面向民俗广场,北可眺城外狮子山的玉皇阁,南可望广定门,气宇轩昂(图7)。

以上文字,仅从街巷空间的角度尝试探讨了青岩古镇的空间特点,希望随着后续的研究和挖掘,把青岩镇更多的人文建筑艺术展示给大家,也希望更多的人们去关注青岩的建筑文化与人文文化。

作者简介:金湛林 ,出生1977年5月,籍贯:河北 ,工程师,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学历:硕士研究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篇二:贵州青岩古镇

贵州青岩古镇 徐霞客异常迷恋的地方(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2-02 发表评论

>>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历明清两代,迄今6

百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

古镇历史

明清之际商贾云集,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盛极一时。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大旅行家徐霞客经过青岩,他在(徐霞客游记)中称:“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颇有瓦楼街市,是贵省南部要害”。

青岩古镇旧城四周有城墙,皆用巨石构筑于悬崖之上,依山就势,巍峨险要,颇

富山寨城堡特色。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现存有建于清代的城南定广门。四门内外原有8座石牌坊,现存3座,皆为白棉石建造四柱三开间牌楼,上有楹联、浮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其中赵理伦百岁坊一反常规的石狮雕塑,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备至,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青岩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范围内,祠宇林立,规模宏伟,建有9寺、8庙、5阁、

2祠、1院、1宫,近3O座庙宇祠堂。保存较完整的有迎样寺、慈云寺。赵以炯状元故

居、川祖庙、万寿宜、云龙阁、文岩书院等。这批古建筑布局合理,气势雄伟,雕梁

画栋,重檐飞角,建筑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青岩古镇的民居特色十分引人注目,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及大街小巷的青瓦木屋,

保留了浓郁的南方古民居风韵。镇内石砌的围墙、路面、柜台、庭院及石滩、石磨、

石碾、石缸随处可见,极富地方风貌,因此,青岩古镇又誉为青岩石头城。

明清以来,青岩历史上出了几个著名人物。周渔璜是贵州清代康熙年间《1665年一

1774年)著名诗人,官至翰林院学士,曾参与撰修《康熙字典》和《贵州通志》,并著有《桐野诗集》,对拓展中国文化作出过杰出贡献。现建有桐野书屋供人缅怀。清康熙年间(1671年一1763年)举人周钟直曾任台湾诸罗知县,著有《诸罗县志》。清末(1857年一19O7年)状元赵以炯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第一人轰动华夏。现已恢复“赵以炯状元府第”供人游览。平刚先生是贵州辛亥革命的先驱,曾东渡日本留学,任孙中山先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秘书长。现存平刚先生故居。

古镇景观

镇内还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风物景观。现存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

战指挥所,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父母曾居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遗址。有占地2OO余亩,相传为云龙门和尚所植的国内珍稀保护植物青岩油杉林以及全团著名古生物化石山——云上坡。

青岩的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男女

老幼前来观赏。

青岩土特产颇具魅力,刺梨糯米酒、双花醋、玫瑰糖、豆腐皮、水盐菜、苦丁茶等遐

迩闻名,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9-02-02 发表评论

>>

古镇民风纯朴、待人热情。笔者2002年春节游玩古镇时,多次问路,均得到热情、

详细的答复,甚至向我提供最佳浏览路线建议。

1、交通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南郊,距贵阳市区29公里。散客可乘坐中巴

车由贵阳客车站经花溪到达古镇,票价4元,或者,由花溪客车站乘坐中巴车到达古

镇,票价2元。

2、目前古镇尚在开发之中,许多景点还有待修缮,因此,游古镇不要钱,只有两

三个景点收门票,票价3元。

3、名小吃:青岩豆腐、米豆腐

住宿:

回贵阳市区或花溪住宿。

美食:

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

宽家于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名小吃:青岩豆腐、米豆腐

图文:久负盛名贵州青岩古镇 宛如一首歌

谢广荣

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见证了小镇的每一段历史

从贵阳出发,驱车南行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青岩古镇。步入青岩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扑面而来,古驿道上斑驳的方砖,两旁两重檐的民居,民居檐上朽损的木雕,路边残断的碑石……把人带入古镇那独特的韵味之中。

古镇不大,却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好奇的脚步,轻轻地踏着被岁月磨砺得十分光滑的青石板街,引领着我来到一座四柱三间四阿顶式的石牌坊前。四立柱南北两面护柱是极其少见的下山狮,据说,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老先生曾对此给予极高的评价。正细细打量,突然,身后有人招呼我:“进来坐,喝杯茶。”顾不上客气,便循着声音迈进了一户两重檐民居的门坎。坐在一把百龄的木椅上,张姓的主人家便沏了杯当地的青茶,随后就打开了话匣子,将他60多年来生活在古镇所见所闻一一道来。看着杯中的茶叶慢慢张开,一缕清香飘然而出,再有老人在一旁绘声绘色地讲古,好不惬意。

青岩镇隶属贵阳市,迄今已有620多年历史。古镇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信步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小巷的尽头,是青岩三宫之一的万寿宫。万寿宫大门上方的墙上镶嵌着一些泥雕,不难看出,都是民间故事。虽然个中人物无头,却也不失古韵。

篇三:青岩古镇

gy017青岩古镇导游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各位前来青岩的朋友,下面就由小王我,带领大家移步青岩感受青岩古镇这座明代古城的沧桑与内涵,领悟现代文明与古代文化的冲击。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四大古镇之一,其余三个古镇是镇远古镇、丙安古镇和隆里古镇。青岩古镇建于明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距今已经有635年的历史,它建于贵州建省之前,见证了整个贵州的风雨沧桑。

作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古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其中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漫步青岩,古色古香的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其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古建筑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赵理伦百岁坊”是清朝光绪年间所建,造型独特,工艺精巧。最为有趣的是两侧石柱上的“下山狮”,最具匠心。中国绝大多数的狮子造型都是站着或者蹲着,这种下山狮的设计打破传统理念,充分体现当时的建造者们对于建造这座牌坊的重视和匠师的高超技艺。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刘海粟先生称赞这种工艺“实属罕见”。百岁坊的对面是定广门,它是青岩古镇的南大门,建于明天启年间,距今也已三百多年的历史。城墙依山势而建,蜿蜒曲折2000余米,极富南方山寨城堡特色。城墙高4.5米,厚3.5米,城门洞上方镶嵌赵西林题的“定广门”三字匾额。定广门上敌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城门楼,叠梁屋架。站在城楼上,目之所及炊烟袅袅,草木葱荣,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反衬着当年的硝烟弥漫、战鼓喧天。

古镇上最有名的人物当数云贵第一状元赵以炯。现存的赵以炯故居始建于清代中晚期,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二进四合大院,坐南向北,有朝门、两厢、正房、后房及全井、花园等。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朝门是双开垂花门,高4米,宽2.1米。悬木制匾额上书“文魁”二字。北侧院墙内壁上绘制有百寿图,用各种颜色书写各种字体“寿”字100个,现存的有30多个。现在的赵以炯故居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岩的魅力还在于在它小小的镇子里儒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并存。行走在青岩古镇您能领略不同的文化带给青岩的不同魅力。

游览了这么久,想必各位已经饥肠辘辘。青岩的美食一定会满足您的胃,也会满足您的心。青岩的卤猪脚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一定会让您大快朵颐,酣畅淋漓;香甜酥脆、美味可口的百年老字号黄家玫瑰糖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浓稠挂碗、酸甜适中、回味悠长的青岩双花醋开了您的胃,醉了您的心。

感谢各位游客,希望青岩之旅带给大家的是欢乐、是美的感受,青岩古镇欢迎您的再次到来!青岩与我在这里等着大家再次重聚!

作者: 王晓春 编辑: 罗婧

篇四:青岩古镇调查报告

青岩古镇社会调查报告

青岩古镇,一个古老而整齐划一的古城镇。述其地理环境,为广西、云南、贵州三省的交界处,地质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按当地居民的话说就是:“青岩地皮下面是空的,是一个巨大的溶洞,地质不很稳定。”

下面便将本次调研成果及心得论述如下:

(一)古老历史

青岩是贵州最著名的文化名城之一,古老历史造就了文物多达百处,其中有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现已不一一例数。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是浙大西迁入贵州的第一站,当时浙大迁入贵阳时就选在此地建学。一是这里是日本飞机轰炸时的盲点地区,能够相应地保护师生及教学设施的安全。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为了学术研究及持续,大家都坚持下来共度难关。随同浙大西迁的还有另外几间国内知名大学,其中就有一间师范大学迁于此(具体校名待查)。据当地老人的讲述如下

当时我才十多岁,那是就有一间师范学校搬到我们镇里,就在山前面办学。那个地方有很大的一块操场,我们那时候就很喜欢在那个地方玩,至于他们是什么时候搬来的我就不知道了。他们中大多都是外省人,他们的校长是校长,张校长一百多岁才去世。那时候日本军轰炸贵阳时,从青岩上方飞过,飞得很低,但是却没有轰炸青岩这个地方。至于他们什么时候搬走的,这个我们也不知道了。当时他们在这个地方受到大家的欢迎和爱戴,他们都是自己做饭吃。当时为了躲避战火,他们也有些跑进山洞里上课,条件很艰苦。 另外还有周恩来及其妻子邓颖超在此居住过,其住地现已是被保

写青岩古镇的作文

护起来。再者这里曾出现了云贵第一个状元赵以炯,现今还保存好有赵公祠,是当时的当地村民自发出钱修建的。

(二) 丰富的文化资源

提及文化资源,当地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从河滨公园至其有一个小时的车程,途间忽然从城市转入乡村这种心情是略带有一点失落感的,对于一个习惯于大都市繁华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种失落感。但是这里却不一样,车子刚刚停住,走下车迎面而来的是古老的城墙,给人一种古老而肃穆的感觉,到是两旁的现代气息浓厚的建筑对其抹灭了不少,这是一个憾点。以下便将把我们作为一个旅游者的角度自门口进入到游览完毕途中所见的文化资源论述出来,其中有新引进的及原始的。

(三)行为艺术

刚入城门,只见众多人围在一起,处于好奇我们便跟了过去。只见有两人身着清代后期的服饰,全是涂上如古老电影中的人物,一个手持青铜算盘,一个手持铜扇。两人屹立不动,游者拍照不绝,也有上前与之合影的。

赵教授向我们讲述,这是由省外新引进的一种文化艺术,这也算是给当地的旅游增加了一些生机吧!

(四)整体布局

进入后大家都有一个感受就是,这里的规划是相当好的。路为青石板路,路旁的建筑是古老的明清建筑,虽经过现代工艺的加工,但是却保留了其固有的时代气息。

其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此外还有大量的祠堂庙宇。

整个街道上下都形成了商业性质的街区,这给古镇减去了几分原本应有的民族气息。现代化及旅游规划虽然带动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当地原本的风貌。

(五)商业特色

当地为苗族聚居地,满街的苗家特产,如苗银、苗服、苗饰等。游客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购买到各种有特色的纪念品,亦也可以观看银匠师傅现场制作银饰。当然还有青岩特产卤猪脚及玫瑰糖等的买卖,这是其相对保存较好的地方特色。

但是其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如旅游商品的相同性,与其他旅游地区的旅游产品相同这在本地是最常见的,这也是很多旅游地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其还将延存一个巨大的问题,游客都是奔着青岩的名气而去,但是真正来过一次的人将不会再想来第二次,这是大多旅游地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过分的商业化,在人们的眼里也就是一个商贸地,且其商品与地方特色联系较少,失去独特性,很大程度会降低其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别说回头客的再次光临。

篇五: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中文名称: 青岩镇 所属地区: 中国贵阳市

地理位置: 位于贵阳市的南郊距市区

约29公里

简介 面积: 92.3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 九寺 特产:

玫瑰糖、双花醋、糕粑稀饭

小镇,名青岩,位于贵阳花溪南12公里处,城门上大书“定广门”三个字。城门左右两边有逶迤城墙,上筑敌楼、垛口、炮台。全部用方块巨石筑就,一派青灰苍黑。 小镇隶属贵州省贵阳市,迄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古镇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石牌坊、城墙

等古建筑群。原为土城,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经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渐成街巷纵横错综之石城。 贵阳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层层岩石堆垒,异军突起处,即为山。山多石就多,石又厚厚薄薄,逐一分层,使用极为方便。因此,贵阳城郊民居多以石片当瓦、石块垒墙。大石屋连着小石屋,青苍苍一片,是当地山乡特别的一道风景。青岩镇依山傍岭,城门城墙全用石头建造成也就顺理成章了。是的,古镇的盎然古意首先来自苍然青石。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信步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 还有令人称奇的,小小古镇居然同时有古老的寺庙、肃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被人称为“三教并存”。站在定广门上远远望去,尖顶的教堂与巍然的百岁坊遥遥相对,东西方文化矛盾而又统一地在小镇上合理地存在着。初一、十五,寺庙里香火不断,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络绎不绝。偏远的地方多宗教场所并不足为奇,奇的是,镇民与生俱来的、对外来事物的宽容与大度,使本不属于这方天地

的宗教信仰也在此生生不息。

站在青岩镇的城楼上远眺,尖顶的教堂和肃穆巍然的贞女牌坊遥遥相对,你不觉得它们之间的突兀,反倒感觉出一种参差文化的不对称美,就像那镂空花窗、玻璃青瓦和五颜六色的现代商品,流露出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扯不断、理还乱。 青岩最好的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淳朴民风。累了,镇民会挪出自己的椅子让你歇歇脚;渴了,会端上一碗清凉的苦丁茶,还要为你说上一段青岩的典故,让你的精神也解解乏。这一切,是可以随意享受的,如果你执意要给钱,一句“随便拿一

点就行”或“几块钱就行”的话语更让你从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小镇。

历史文化

龙阁、三宫阁、玉皇阁)、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以及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牌坊等,多为明清建筑,设计精巧,工艺精湛。青岩古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 该镇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市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底蕴,多民族聚居。全镇总人口中,汉族占总人口数的61%,少数民族占总口数的39%。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布依族占绝大多数。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以磷化工、建材、保健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发展快速。2003年,全镇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3063万元。依托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区域优势,旅游经济收入上升趋势明显,与乡镇企业互为补充,行成该镇两大经济支柱。 青岩古镇在贵阳市花溪南12公里处的213国道旁。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古镇四周筑有城墙,分内城和外城,用方块巨

石垒砌,城墙上筑有敌楼、垛口、炮台。气势宏伟的定广门 城楼与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辉映。 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为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于是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

文化传承

青岩镇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市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

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底蕴,多民族聚居。全镇总人口中,汉族占总人口数的61%,少数民族占总口数的39%。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布依族占绝大多数。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以磷化工、建材、保健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发展快速。2003年,全镇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3063万元。依托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区域优势,旅游经济收入上升趋势明显,与乡镇企业互为补充,行成该镇两大经济支柱。 青岩古镇在贵阳市花溪南12公里处的213国道旁。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古镇四周筑有城墙,分内城和外城,用方块巨石垒砌,城墙上筑有敌楼、垛口、炮台。气势宏伟的定广门城楼与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辉映。 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为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于是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

共37处。

位置与区划

地理位置 青岩镇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是花溪区南郊中心集散地,贵州省的历史文化古镇

。地处东经106°37′—106°44′、北纬26°17′—26°23′,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总面积为92.3平方公里,东接黔陶乡、西与燕楼、马铃相连,南与惠水县接壤。地势东、西、北部较高,中部、南部较低,属丘陵河谷盆地,海拔1100——1300米,最高峰大苗山海拔1330米,最低

处思潜村官塘河入惠水处101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100米左右。 镇域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桐木岭分水地带南侧,属珠江水系,河流源远流细,洪枯涨落幅度大,境内有属珠江水系的青岩河、杨眉河、赵司河,平均径流613毫米,水能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气候及土壤 青岩镇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相对湿度为81%,年平均日照数为1200—1300小时,年降雨量1100—1200毫米,全年无霜期273—280天,年平均风力2至3级,夏季主导风向偏南,冬季偏北。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石灰土、水稻土,土壤显中性、微酸性。 行政建制及交通 镇辖区为17个行政村: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歪脚村、山王庙村、摆托村、杨眉村、摆早村、新哨村、思潜村、达夯村、谷通村、新楼村、二关村、大坝村、龙井村、新关村,131个村民组,5个居委会,19个居民组。全镇有106个自然村寨,镇辖区内有中小学17所,其中:完小8所、初小8所,区属中学1所,幼儿园 2所。2000年初全镇总人口29108人,其中集镇中心人口8187人,2810户,非农业人 口314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 主要公路有青高、青燕、青马线

与主干道横跨东西,公路等级为2—3级,全镇17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106个自然寨也基本通公路。 土地资源 全镇总耕地面积为19357亩,其中水田12690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有宜牧荒山7160亩,有适宜发展渔业生产的水面2025亩,有山塘水库6个,有效灌溉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0%。有林地面积16170亩,宜林荒山17584亩,森林覆盖率达13.29%,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华山松,还的

世界稀贵树种青岩油杉、古银杏树等,以松树为主的树种占用材林面积的75%。

古镇传说

龙,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年,许多广告都将2000形象为飞舞的龙,实在是深入人心。眼光缭乱之余,想起了童年在青岩所闻龙的传说。 那时,青岩西南黑神庙的的山上、是葱葱的梓木树。在黔陶路旁边龙阁周围,更有森林的油杉。城里的场坝在我眼中也是好宽好大的。高高的城墙,众多的庙宇殿堂――万寿宫、寿福寺、

龙泉寺、天主教堂等。而深刻在我记忆中的,却是青岩城下的龙的传说,这龙的头在迎龙阁山下的河里,有许多门板大的鱼陪着。龙尾则在黑神庙的山上,在那儿还看得着龙的鳞片哩。这龙的身段正伸展在场坝的地下。石板铺就的场坝中央,有座高高的砖塔,塔前有个水池。这个用以焚化水纸的塔和水池下面,正是龙的腰身,据说底下还有一口大铁锅,站着一只大公鸡,是看管龙身的,

因为龙的腰一扭动,就会发大水,大公鸡狠啄她一口,龙身就不动,青岩城也就平安不被水淹了。 每当人们走过场坝时,总要去看那一潭水,凝望那水中有无守护在下面的大公鸡。也曾结伴爬上黑神庙周围的山上去找寻龙的鳞甲。更记得随大人胆颤地经过歪脚的平桥,上迎龙阁的庙里去吃过斋饭,也下到河边,面对绿茵的河水,渴望见到那门板大鱼和龙头的威颜……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人们记起这龙的传说时,青岩的迎龙阁、黑神庙早已随云烟逝去而不存,那场坝也显得窄小多了。欣喜的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青岩古镇风貌正在重振,新兴的古镇一条街,热闹的迎祥寺,大兴土木的万寿宫、慈云寺,崭新的城楼,开放的状元府,展现出人文新姿,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前

往游览。青岩的龙将不是在地下、水中、而是在黔中上空腾起,驾着祥云!

特色建筑

牌坊与教堂

其实小镇有特色且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还有很多。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当地人称黄家坡)可以鸟瞰小镇的全景,由于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所以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寺庙、城门,这些主体建筑在袅袅炊烟缭绕中屹立着,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古老故事。让人诧异的是,小镇中

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 也就是说,小镇中既有佛教徒、又同样盛行天主教和基督教,无法得知这样的“三教并存”现象是如何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但据镇上人说,每每到了初一、十五、寺庙里的香火是不会断的,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而除了寺庙、教堂,镇上最有文化代表性的东西可能就是保存完好的古代牌坊,据说古镇原来是有8座石牌坊的,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只留下三座了,它们分别是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南门内的“赵伦理百岁坊”和靠近定广门的“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其中以节孝坊的建造最为大气,坊的上方甚至还镶嵌着圣旨立匾。更为戏剧化的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教堂就建在象征东方传统思想的节孝坊对面,高高尖顶屹立了百年之久,这种参差交错的不对称美以一种强烈的反差,被渲染到整个文化气氛中,所以在这里看似激烈的文化宗教冲突,却空前地融合起来,让人不得不

感叹此弹丸之地内的文化包容性是多么神奇。

民居特点 青岩民俗民居 象鼻木雕在青岩民居十分多见。大多用于房前挑檐枋,挑檐枋是需要承重的,将其雕成象鼻形,无疑是力量的体现。同时,在传统文化中,象与羊均为“祥”音近,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如将大象与猴子相配,则补誉称“封候拜相”了。青岩民居撑拱,有的雕成蝙蝠形,有的雕成蝴蝶形。在汉文化看来,蝙蝠与蝴蝶通常代表“福”,蝴蝶甚至象征“寿”。蝴蝶的谐音为“福”与“耋”。一个人,如果能活到“耄耋之年”,那无疑是老寿星了。青岩民居的林柱子,其断面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方形抹角的。圆形、方形称圆柱、方柱,而方形抹角则被称为“芝麻柱”,原因是其柱形酷似芝麻杆。“芝麻柱”除具有一定的线条美而外,还反映出人们的“多子多福”、“步步高升“的传统文化心态。 青岩有些人家住在深宅大院,于当街处修建十分气派的朝门。朝门多为垂花门。有的在门罩上彷石结构精雕细刻立柱及柱础,外观十分逼真。有的人家,在朝门前或大门前,铺墁青石板,其上雕刻蝙蝠、古钱、白果、鲤鱼等图案,意为”开门见福”、“开门见财”、“开门见子”、“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等吉象。青岩民居的外装饰,看上去并不怎么豪华,因此也不特别抢眼,这多少反映出青岩商人“财不露白”的传统理念。但仔细观察,青岩民居的外装饰,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像是一部很有嚼头的古书。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征“多福”。“多子多福”皆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如意、牡丹、祥云、龙凤等图案,均为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向来备受民间青睐。青岩窗雕,也很精彩,除常见的福、禄、寿禧和耕、读、渔,樵等图案外,还有龙、凤、狮、象等造型。许多大户人家,前院人店铺,后院为居室,两厢当书房。书房窗雕多为冰裂纹,意为熬过十年寒窗,方可飞黄腾达。 青岩民居,多建腰门,其门斗和拉手颇有学问。许多人家的上门斗,着意雕成桃子形、如意形。或者虎头形、牛角形。拉手有的做成葫芦形、石榴形或者祥云形、如意形。俗称“打门锤”,的大门门簪,或者雕刻乾卦、坤卦。或者雕刻牡丹、葵花。大门楹,雕刻桃子、石榴、祥云、如意或龙凤等图案,被誉称为“门龙”。 重檐悬山式民居 重檐悬山式民居完全是人体仿生学与商业经营两者之间的巧妙结合,青岩古镇的民居表面看起来和其他明清建筑并无明显不同之处,青瓦石墙、古朴沧桑,但仔细观察,却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地域色彩。贵州素来有“天无三日晴”之说,下雨,总不能耽误了生意,精明的生意人们经过反复地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青岩镇的典型民居孕育而生。门面作为商铺的民居,一般会显得高大一些,光有第一重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更何况还有带着风的偏山雨,但总不能把门关上了不做生意吧,就再加上一重檐,很好的保护了柜台,这样再大的雨也不怕了。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双重檐就像人的眉毛和睫毛,保护眼睛的是睫毛,而不是眉毛,眉毛起到是一种装饰作用,这种仿生学的商铺式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古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善于创新的精神。这种运用人体仿生学,独具特色的多功能民居建筑即便放在全国范围看也实属

罕见。 腰门 青岩民居,多建腰门,其门斗和拉手颇有学问。许多人家的上门斗,着意雕成桃子形、如意形。或者虎头形、牛角形。拉手有的做成葫芦形、石榴形或者祥云形、如意形。俗称“打门锤”的大门门簪,或者雕刻乾卦、坤卦。或者雕刻牡丹、葵花。大门楹,雕刻桃子、石榴、祥云、如意或龙凤等图案,被誉称为“门龙”。 窗雕 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征“多福 ”。“多子多福"皆是人们梦寐以的。如意、牡丹、祥云、龙凤等图案,均为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向来备受民间青睐。青岩窗雕,也很精彩,除常见的福、禄、寿禧和耕、读、渔、樵等图案外,还有龙、凤、狮、象等造型。许多大户人家,前院作店铺,后院为居室,两厢当书房。书房窗雕多为冰裂纹,意为熬过十年寒窗,方可飞黄腾达。象鼻木雕在青岩民居十分多见。大多用于房前挑檐枋,挑檐枋是需要承重的,将其雕成象鼻形,无疑是力量的体现。同时,在传统文化中,象与羊均为“祥”音近,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如将大象与猴子相配,则补誉称“封候拜相”了。 青岩民居撑拱,有的雕成蝙蝠形,有的雕成蝴蝶形。在汉文化看来,蝙蝠与蝴蝶通常代表“福”,蝴蝶甚至象征“寿”。蝴蝶的谐音为“福”与“耋”。一个人,如果能活到“髦耋之年”,那无疑是老寿星了。青岩民居的木柱子,其断面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方形抹角的。圆形、方形称圆柱、方柱,而方形抹角则被称为“芝麻柱”,原因是其柱形酷似芝麻杆。“芝麻柱”除具有一定的线条美而外,还反映出人们的“多子多福”、“步步高升”的传统文化心态。青岩有些人家住在深宅大院,于当街处修建十分气派的朝门。朝门多为垂花门。有的在门罩上彷石结构精雕细刻立柱及柱础,外观十分逼真。有的人家,在朝门前或大门前,铺墁青石板,其上雕刻蝙蝠、古钱、白果、鲤鱼等图案,意为“开门见福”、“开门见财”、“开门见子”、“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等吉象。青岩民居的外装饰,看上去并不怎么豪华,因此也不特别抢眼,这多少反映出青岩商人“财不露白”的传统理念。但仔细观察,青岩民居的外装饰,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像是一部很有嚼头的古书

文化

古巷里住过名人、出过状元 青岩靠山,整个青岩镇是用石头砌成,石板房、石头墙、石坊、石街和石巷。青岩很大,象“迷魂阵”一样的石巷遍布全镇,在这些青石巷子之间有无数的门脸,门脸上的风格以主人的品味而定。门脸上贴着的年画具有浓郁的贵州特色。 青岩人为之自豪的是历史上为出现过“伟人”,贵州第一状元赵以炯的“赵状元府第”,已成为观光点。 一镇四教,各念各的经 外来的文化也是通过小路悄悄地进入古镇的。宗教的影响尤为典型,在中国的古镇中已很难再有青岩这样的“四教合一”的风景了。在青岩,佛教和道教寺庙的香火也很旺。佛教寺庙虽然谈不上规模宏大,但布局严谨,有不少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出庙门不远是基督教堂,教堂里教徒们聆听着白发苍苍的老先生讲解《圣经》。还有道教的宫观,在?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iulia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留恋那嘌讨写龅兰业牡晃摹? 历史在古牌坊下走过 牌坊是青岩古镇的标志。古镇原建有8座石牌坊,现在仅存三座。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定门外的“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岁坊”,均是南北向,高9.5米、宽9米,呈四柱三间四阿顶式。四立柱南北两面有石鼓护柱或狮护柱。节孝坊的正中横梁上刻有空雕“二龙抢宝”、“五龙图”,雕刻十分精美,中间还嵌圣旨立匾。贞节牌坊下不知走过了多少女性,如今在牌坊下的游客,也许并不知道将大名嵌入牌坊上的女人付出怎样的代价,人们赞美的,只是那古坊的宏伟壮观。 青岩集萃

石牌坊 历史上,青岩古城四门内外有八座牌坊,现保存的只有南门外的“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寿坊”和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寿坊”三座。三座牌坊的建筑造型基本相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