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关于盲点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9:36 作文素材
关于盲点的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内外兼修:高中作文教学的两个维度及其盲点

内外兼修:高中作文教学的两个维度及其盲点

作者:祝文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6期

武学当中,有所谓内家功夫与外家功夫之分。内家功夫练内力与真气,外家功夫练招数与力量。前者的重要在于以不变应万变,始终保持一种潜在的力量与境界;后者则重在随机应变,根据不同情况而使用不同技巧。

作文领域其实也与此类似,也需强调内外兼修。所谓作文的内家功夫,是指提高认识,提高思想境界,作文的底层思维不是技巧,而是观念和境界。作文的外家功夫是指结构安排、语言推敲,拟题结尾等技巧。内外兼修,两者缺一不可。

在目前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对这两个方面都有很深入的认识,各有高招。但深究起来,有些细节性的问题和原则性的问题依然没有十分清晰,在操作上,还有一些没有注意的盲点,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这些盲点有何表现,其应对措施是什么,现在结合笔者的作文教学实践,提出如下看法。

一.“内家功夫”的重点与盲点

学生的思维水准和思想境界在作文领域中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言。为了做好这一点,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思想观念的提升是必要的,但仍显不足。于是有的老师采取了课外补充的办法。常常可以发现语文老师印发很多作文、散文等进行轰炸式阅读,唯恐不足。学了李清照作品,就印发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做了一篇史铁生的散文阅读,就印发《我与地坛》,更不用说作文课上必备高考满分作文赏析等等。

客观地说,这些做法,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表达能力是有帮助的。但有趣的是,谁也不敢打包票说读文章语文肯定能考好,读书作文一定得高分。语文老师总以“语文见效慢”来自我宽慰和自我解嘲。谁都不会怀疑读书的价值,但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自己也怀疑读书能提高分数的作用。本来学生负担不轻,更不可能安排大量的课外阅读,于是一节课数篇作品并发,学生应接不暇,老师手忙脚乱。作文课往往上成了阅读欣赏课,原因大致就在这里。 所以,当务之急是向有限的阅读要效率,而不仅仅是追求阅读的单纯的量的积累。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切实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升思想境界”?我认为,主要是要注意这过程中的两个盲点并予以解决。

1.积累经典表述的盲点

所谓经典表述,就是作品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或现象专家学者所做的论断性文字,或切中肯綮,或入木三分,或视野独特,或发人深省。一篇作品总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或者具体现象阐发议论,发表感想,其思想往往凝聚于其中的关键句段之中,其语言的准确,对现象背后的深度解读能力尤为现在的学生所需要;其研究的具体问题,又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发散联想,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些经典表述的语言精准,概括性和大局观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营养。作文无非就是三件事:思想,材料,语言。而这三部分,又都凝聚于这些经典表述之中。对这些经典表述的学习,可以迅速地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大量课外阅读虽有价值,但如果没有及时的归纳和内化,学生对问题往往只有粗放的认识,而没有精细的表达能力,更不能迅速地变成学生的写作能力。

现在一说提升学生思想,做法上的误区往往将思想看做是神秘而抽象的东西。其实,思想也好,语言也罢,在经典表述段落中是同时呈现出来的。所以建议老师关注这些重点段落,带领学生阅读、分析,其效率要强于泛泛而读。一句话,抽象的思维最后总是要落实于具体的语言之中,没有这样一种途径,即可以将学思想和学语言割裂开来。

2.研究主题系统性盲点

提高思想的第二个盲点在于琐碎而没有系统。很多老师的问题零散,缺乏计划性,没有长期的规划。

笔者将以下研究主题作了分解,有序进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传统文化的当代命运

家乡变化的历史见证

人与自然的彼此消长

教育盲点的理性呼吁

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

青年成长的关键节点

奢侈消费的心理背景

商业英雄的文化意义

个性发展的瓶颈对策

古典诗词的美学特点

高尚趣味的现实意义

弱势群体的命运思考

技术理性的反思总结

幸福感受的人文解读

公共道德的社会困境

在每一个研究专题之下,实际上都有一片浩瀚的海洋。做法上,要求在研究某一专题的时候,全班集体进行,分头查找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教师开出指导书目。学生研讨,以书面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全班汇报交流,装订成册,复印保存。其中的关键,又在于将讲评活动凝聚于作品的经典表述之上。这样形成了对一类问题的深度理解。学生普遍反映,经过一个序列的活动之后,头脑变得清醒了,认识问题有了深度,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反映在实际作文中,效果是喜人的。

二.外家功夫的重点与盲点

1.贴近事物本身思考的能力盲点

对作文结构、开头的写法等等,是所有老师都十分注意的,这些训练所得到的外家功夫在实战中有相当的价值。

但是,老师往往忽略了对思考一件事情本身的能力要求。为了避免宿构,出题人往往选取生活中习见,但又思考并不深入的问题来考查学生。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出现积累的所有材料基本用不上的情况。比如江苏高考题“好奇心”。现实就是学生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构思,并开始作文,要求是很高的。出题人的“出人意料”,使得平时练的一些东西内力虽在,但机变不足。内力只是一种知识背景,一种思想底蕴,一种境界高度,一种潜在的能力。这个时候,外家功夫就变得重要起来。

对这种问题,学生往往心里只有训练过的作文结构,少有对事物本身的认知,特别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问题尤为严重。议论文中,思想含量是我们考查作文质量的重要方面。但是,因为时间急迫,学生无暇对作文题目详加考察,而容易出现思维粗浅,脑袋里只有“横向结构”“纵向结构”,而无对事情本身的认知。这样的例子应该说不是少数。只有形式的框架,而无填充的内容。

所以,很多学生,特别是高一高二的学生,反映他们构思一篇作文“不需要一秒钟”。这样说并不夸张,因为主题既然已经明确,结构早已烂熟于心,剩下的就是“找材料”了。所以,往往我们会听到学生说“没材料”。

一秒钟构思作文,这种看似迅捷的背后问题是思维的贫乏。也就是说,学生在有些问题面前显得没有见识,甚至是没有常识,只能被动而苦恼地“找材料”。

如何做到“有见识”?事实证明,对一件事物各方面情况掌握得比较充分,那么就越有可能得到有见识的观点,并且也能在具体行文的过程中触发灵感,论述全面。但学生面对的往往是空空如也的概念本身,而缺少相应的思维路径。因此,除了要教给学生开头结尾的技巧之外,还需要有一种就事情本身进行思考的思维工具。

就一个论题来说,我们可以按照下面思维路径来进行。

现象与历史 本质与原因

影响与后果 方法与措施

意义(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关于盲点的作文)与价值

从以上这些方面去大量思考一个问题,就能迅速地深入下去,从而获得有见地的观点。 仅以一个小例子来说明:以“学会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缺少思维工具,头脑中立刻反应出来“三个例子并举”的结构,剩下的事情就是“找材料”。三个珍惜所以成功的例子一摆,分数拿来!但是,有了思维工具,以“现象与历史”角度为例,帮助学生思考现代人有何不珍惜的现象,立刻就可以发现很多立意的角度。不珍惜拥有,总期盼获得更多;不珍惜公共资源,刻上“到此一游”;不珍惜亲人团聚的片段时光,手机IPAD玩不停;不珍惜历史建筑,商业利益侵占了文化……

学会从事情本身思考,就避免了学生在考场上的孤立无援。这是我们现在作文教学的一个盲点。

2.论点论据论证带来的结构盲点

我们通常用论点论据论证作为议论文的“三要素”来对作文予以认知与规划。三要素简明地定义了议论文的说理机制,其指导意义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也会经常看到有些作文很难简单地将其归于这一类,有时很难将一篇作文轻易地用这个标准予以分解研究。

比如说,议论散文的写作就是个典型。议论性散文兼有议论和散文的性质,在语言表达上更接近于散文。如果我们只有唯一的标准就是论点论证论据,将会发现很难对议论性散文予以结构上的清理。

更为隐蔽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对任何一篇议论文进行静态的分析,抽取出其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但真正的重点并不是静态分析能力,而是动态构成能力。议论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复杂的,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果将论点论据论证作为议论文的三板斧,则任何问题

来了都只会挥舞这三下,带来的问题也许不是议论的错误,但却会出现思维结构的苍白和简单。学生容易将作文简单地归为三大块,结果又很容易形成论点一摆,论据一堆,然后跟几句不痛不痒的论证了事。

我们提倡将议论文类型予以细分,给学生更精细的操作模式。

议论文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证明一种规律 批判一种现象

讴歌一种精神 提出一种做法

这样,我们实际上是从目的入手,将论点论据论证的常见组合细分化了,形成了不同的组合类型。其思维深度明显增加,从实践来看效果是显著的。

这几种不同目的的议论文类型,说明议论文内在机理的复杂,但有的老师抱着论点论据论证不放,虽然这三要素本身没错,但面对实际的复杂情况往往显得手段单调,效果并不理想。 祝文艳,语文教师,现居武汉。责任编校:剑 男

篇二:克服盲点,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克服盲点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不少盲点,但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作文教学,在写法上加以积极而科学的引导,就一定能开辟出作文教学的新天地。本文试图从盲点入手,寻找作文教学的出路。

【关键词】 盲点 作文与生活 创意 捕捉灵感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其中“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从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作文教学还没有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甚至存在着一些盲点。

盲点一:重课文知识,轻作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会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本中规定要教的课文作为硬任务,也就是说,对那些课文,必须要认真去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的关系。倘若没有教完教好那些课文,一旦在考试时考到那些课文中的内容,就会令考生一筹莫展,难以对付,拿不到好分数。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持这种想法和做法的教师,他们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的,因而也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的。它不像教课文,做客观题,对不上“参考答案”就会“颗粒无收”。二是由于目前统考统改作文阅卷(如初中毕业考、初中升学考、高中会考、高考等),还没有可用客观性较强的办法,因而在阅卷中随意性尚较大,同一水平的两篇作文在不同阅卷者的手中或同一阅卷者在不同时候、不同情绪的情况下打出来的分数往往有差距,有时甚至会有较大的差距。因而,平时花大力气练习写作文,似乎觉得并不划得来。这样,把作文教学有意无意地看成了软任务,这样来认识作文教学,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盲点二:重方法指导,轻生活积累。

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在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经常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交代,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等方面进行指导。在讲到如何开头的方法时,又分出所谓的“悬念式”“开门见山式”“回忆式”等等方法。结尾的方法又分为“总结式”“展望式”“号召式”“水到渠成式”等等。这样,让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一种共同的印象: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技巧提高,这样就能写出好作文来。于是,许多学生到书店里专拣“作文技法”之类的书买,以为买到了这类书,就得到了写好作文的秘诀,看了这类书,就能写出优秀作文来。其实,这类问题,早在鲁迅先生在世时,就存在了。鲁迅先生对这类问题有过一个明确的态度,谈过一个很好的意见。他在《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中说过:“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

的话。”他还在一封信中说:“ 如果内容的充实,不与技巧并进,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诚然,就写作来说,技巧应该说是重要的,但技巧不应该是为技巧而技巧,它的上达,必须以内容的充实为前提。没有充实的内容,光在技巧、文章作法上动脑筋,也是与写出好文章无补的。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写出好文章来,应该要十分重视生活的体验、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语言的积累。这才是写出好作文之根本,才是把作文真正指导在点子上。

盲点三:重作文数量,轻作文讲评。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似乎都明白多写、勤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他们每10天或者每星期让学生交一篇作文。另外,还要写日记、周记、学习名言警句的心得体会、每天的观察所得、一些重要的节假日里的见闻??但却忽视了对作文的讲评。以为既是实行了“广种”,就必能获得“薄收”。这是“题海战术思想”在写作上的反映。要知道,没有对学生的作文作认真的事前布置,事后讲评,不讲清写得好的作文怎样的好,为什么会好,写得差的作文,有怎样的欠缺,其原因又是什么??那么,对学生中的大多数来说,不管你怎样大面积去“广种”,也都是难保其一定能“薄收”的,恐怕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仍然是比较慢的。经验表明,多写对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写作能力有帮助,但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不少学生来说,其写作水平的提高还有待于适当少写几次多增加几次讲评。

盲点四:重写作模式,轻真情实感。

“言为心声”,照理说,作文写的应是心声,也就是说,写作文应该写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写那些感人的东西。但是,现在的考试模式,却较少甚至根本不可能让同学们去写真情实感。不管你有没有某种真情实感,一律要以这试卷上规定的题目和要求,迅速认真地下笔了。这样,同学们只得根据作文要求,硬着头皮来凑 来虚构。被认为凑得好的,就得高分或较高的分,凑得差的,就得低分。这样,应试教学、模式作文就应运而生,而且越来越被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拼命从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模式上进行大力指导,因而大量的无病呻吟、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作文从考生的笔下生产出来了。作文模式教学已成顽症。

盲点五:重语言华美,轻思维创造。

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因为没有词和句子,人类的思维就不可能进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使思想交流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是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没有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也就不可能有思想,那么语言作为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必要存在。因而,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作文,离不开学生的思维。作文要创新,离不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似乎只强调语言美,教学生如何做到“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而对看不见的思维却无意去培养。致使有的学生刻意追求辞藻华丽,而整篇文

章结构混乱,选材失当,立意模糊。多少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却不经意地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致造成学生作文因思维的简单僵化而使然的思维的公式化,语言的模式化,以及思想的板结化,进而助长了学生的少年的老成“八股”文风。

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的诸多盲点和误区,严重的阻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阻碍了学生写作个性的发挥,使得整个作文教学显得暮气沉沉,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变被动的写作为主动的写作,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写出新鲜生动,个性张扬的文章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一、把作文教学变成一种活动。

教师要树立大胆改革、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新观念,把作文教学搞“活”起来。大力推行开放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课内外各种作文活动中,丰富语文知识,激发创造精神,才能使学生作文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最高境界,给学生思维插上金色的翅膀,让学生在文学的伊甸园里自由翱翔!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的互动。例如,作文题目《中秋月》,初识文题,学生定会无从下手,为了拓宽思路。我们不妨设计如下活动。首先,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关于月亮的传说、收集古代文人墨客关于月亮的诗句。我们在中秋时节,组织学生在朗朗明月之下,师生共话月色之美:唱一曲月亮之歌、吟一首咏月之诗、说一句带“月”之成语、侃一则月之传说、话中秋月饼之来历、叙中秋难忘之事??这些活动,一定能给学生启迪思维找到一把金钥匙,为学生找米为炊。

二、“授人以渔”与“点石成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作为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作文的方法。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也包括语文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有一个教师由“扶”到“放”的过程。先由老师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作文方法后尝试自主学习,最后达到学生能够完全独立自主完成作文的目的。在作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一种引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是用统一的模式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学生的个性和写作潜力就会被压抑埋没。每一个学生的写作特长都不会相同,他们都有着不为自己所知的写作潜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文章的体裁、立意、题材、布局、风格等方面,给学生留出充分的选择余地和艺术想象空间。只有在一个十分自由的写作环境中,学生才能脱颖而出,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无话可说”是学生写作的最大苦恼。许多学生总是抱怨自己生活在校园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课做作业,接触面窄,活动范围小,生活单调乏味,缺少社会阅历,缺少可供写作的材料。其实,校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同样是丰富多彩的,与时代一同脉动。每一位学生每天都在参与或大或小的事件活动,都在种种“材料”中扮演

着自己的“角色”,然而另一面他们却在抱怨自己的生活,离他们所想要的材料相去甚远。诚然,生活的多彩、丰富能使写作者文思泉涌、笔下生辉,但生活的单调、枯燥也并不能使作者感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究其原因,除一般意义上对材料的采集不够外,重要一条就是缺乏对身边材料的发掘。学生将他们所谓“无话可说”的“话”用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肯定不失为一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点石成金”就是对自己所持有的材料进行分析重组,充分挖掘出平凡材料中金子般的内涵。

用自己或悲或喜,或乐或忧,或激越或低沉,或昂扬或缠绵的心情去审视周围生活,将他们日常所见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山一水,甚至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注入笔端。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发现、去审视周围事物,我们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必然含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感受,对周围日常琐事会给予全神关注,激起真正兴趣,便会发现无数崭新的材料,并把它们写入到文章之中。以联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纵横捭阖,由实到虚,由近及远,由所见到所未见,从而扩大视野,丰富写作材料,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作文的过程并不是从提笔写作文开始的,而是在提笔之前,就已经花了很多功夫。这些功夫主要是材料的准备工作,作文的材料要靠平时的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无师之师。我们所说的生活,应当是广义的,包括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东西。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阅读与生活中积累材料。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积累材料。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主要来源。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未曾相识的知识,不但可以扩展知识,开拓眼界,而且能提高认识,陶治感情。从感情中汲取营养,要靠广泛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读教科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广开蜜源,通过自己的消化,酿出蜜来。

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材料。要鼓励学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樊笼里解放出来,勇敢地走出自我、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创作的欲望和激情主要从生活实践中来,作文的材料也主要是从生活实践中来,生活越充实,体会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扎实,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体会,一到写文章的时候都有可能在脑海中出现,成为文章的血肉。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就是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观察自然或观察社会,都必须养成多看、多听、多想、多问的习惯。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样的印象在头脑中积累多了,作文的时候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了。

四、锤炼语言,指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语言运用越鲜活,作文的个性就越凸现,文章也就越有韵味。培养学生作文的精品意识,尝试写大气文章,提倡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由于心理个性不同,知识背景、经历不同,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不同的个性,

有的表现出客观叙述的倾向,有的则更多地带有情绪化的色彩,有的不大喜欢用修饰语,有的则喜欢用词的华丽??“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各具个性的语言才是自由表达之果,因此,老师不要以自己好恶来影响学生,更不能限制学生个性语言的表达。

五、以灵感点燃创作的火花。

唤醒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每一次作文成为一种充满快乐的审美享受。教师始终让他们自觉自主地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始终要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品质,因为它是积极向上的动力。要引导学生以诗人一般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一切可以诱发创作激情的灵感。灵感是稍纵即逝的东西,它不可能永久激起学生的创作冲动。因此,我们要极力培养学生写作日记的习惯,把真正触及灵魂深处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学生情感的真实流露,定会如雨后彩虹,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应当还作文一片绿色!追求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让学生在作文之中尽情释放自我。不作徒有躯壳没有灵魂依附的文章,让作文成为学生茶饭不思,日夜难寐,煞费心机激活所有的脑细胞把记忆仓库彻底清理一遍,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来个改头换面,“凑”成一篇自以为美不胜收的“杂文”。要注重为学生启迪悟性,唤醒个性,打造学生作文的绿色通道,让“一千个‘作者’笔下的一千个哈姆雷特”鲜活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作文教学尽管存在不少盲点,但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作文教学,在写法上加以积极而科学的引导,就一定能开辟出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书目:

1、《作文成功之路》2005第二期

2、《中学语文教学》2005第八期

3、《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第五期

篇三:作文教学中的盲点及对策

作文教学中的盲点及对策

湖北省武穴市百汇学校 项务云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我们语教师高度重视和不断研究思考的问题。新课改中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至力于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学习。但笔者发现在众多的作文教学研究中存在一个盲点,即大多数作文教学研究者普遍倾向集中在作文兴趣的激发;作文写作方式和写作内容的探索;作文批改方式的变化等方面。面对已取得作文教学的成效如何巩固则很少涉及。也就是重“教法”研究,而轻“学法”研究。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自学”。在目前实际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疏漏之处:其一,写作数量“庞大”,而质量“微小”。我们可以想象把学生每周大作文、小作文、日记及课堂练笔加起来,我们每个学生的“字数”写作量都可以和一位名作家相比,而质量呢?学生能否把经历的独特感受再现打动自己呢?其二:学生写作训练的内容重叠,同时一篇写母亲的文章,也许可以适应十几个甚至上百个写作题目,这一点在话题题作文中特别突出,写作训练处于无序混乱境地,学生游刃于写作间隙中,用极少的情感经历反复应付,而不肯深入挖掘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更有学生挪用作文选上别人的情感来应付写作。其三,同一题目或主题的作文,经过训练指导后,再让学生重新写作时,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煞费苦心批改后的指导建议,很少有学生去巩固修改。

针对这些盲点,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对策有:

一、打破常规,推陈出新。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个体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针对出示的文题,多方位、多角度地提炼观点。如果学生能经常以一种独特的、打破常规的方法思考问题,那么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这时,教师要激励他,肯定他思维的创造性。那么就能激发学生创作的浓厚兴趣。如写以“我的______”为题作文时,学生大多都写父亲、母亲、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千篇一律,落入俗套。而有一位同学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自己不理解父亲所作之事,却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发现父亲为了“我”而顶着烈日冒酷暑辛勤劳作后,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愧疚之情,感到了父亲那颗深沉的爱。这种立意让人读后耳目一新,有波澜起伏之感。这就叫推陈出新。

二、倡导鲜活、充满个性的评语。

每一次在作文点评课上,同学们都会投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不同,看法也不一样。在学生参与写作评语的过程中,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浓厚的兴

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设置了“创新奖”,这一做法使每一组学生都评得很认真,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得出的评语很有深度,有内涵,甚至有些观点是我所始料不及的。如有位学生在评点《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中:“爸爸带我到河里捕鱼,我们用捕鱼器,一个小时就捕了五斤鱼,我们高兴极了……”这段话,多数学生评点是文笔流畅,选材得当,有浓厚的生活情趣,而有的评点是“国家不允许用捕鱼器捕鱼,这样会影响生态平衡。”这样的评语多有个性!学生在对别人的评点过程中,不仅能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还能培养自己学会欣赏别人,善待别人缺点的品行。

三、反思修改,反复巩固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反思教学,在反思中提高自己。这句话不光是对教师而言,对学生也可以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前面两对策的前提下,我尝试让学生反思,即通过本次写作练习结合老师和同学的批改建议,以及范文的赏评收获,反思自己应保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然后把自己的新认识整理记录积累经验。

总之,我觉得这些策略既能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又能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值得可喜的是,作文课再也不是学生感到头痛的课了,从作文课上我看到了学生那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和热情能及巨大的写作能力。我想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习惯,他们作文的春天还会远吗?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穴市百汇学校 项务云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吕蒙议论两个片段,注重对话表现人物,所以教学过程中宜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个人物各自说话时的情味。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 掌握本文所涉及的文言字词

3、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与则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4、 通过与《伤仲永》比较学习,理解“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这种思想。

教学重点:

1、 字词。(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 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

1、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2、 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发展的道理。

教学方法:

1、自读、预习、质疑。借助工具书和手中的资料注释自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在小组间讨论解决。

2、朗读法。指导学生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神态及心理活动。

3、合作探究。学生对教师及自学中的难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当点拨。

4、比较阅读法。以对比写法为突破口,理解《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具设置: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预习要求:

1、 读熟课文,读准字音

2、 疏通文意,复述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一名将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得吴王的喜爱和信赖。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结果如何?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展示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三、初读课文,指导方法

1、听读课文(要求:听清字音,明确停顿)多媒体放音显示重点字词字音。

孰(

2

3、抽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听后分别从读准字音和读出停顿的角度进行点评)

4、教师检查学生在预习中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多媒体显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粗略的阅读)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待) .....

及鲁肃过寻阳(到) .

蒙乃始就学(从事) .

(2)辨析古今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一种学位名。古:当时专指负责经学传授的学官)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古:指历史)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县阿蒙

了!)

⑤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另眼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⑥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5、学生再读课文,尽量用文中原词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四、合作探究、思考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明确: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历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心态?

(明确:“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的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明确: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肃、蒙对话,要求尽量读出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明确: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速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 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3、 这遍课文在写法上是通过什么来展开故事情节和表现人物的?

(明确:对话 孙权---平易近人、殷切爱护;吕蒙---机敏精干、接受建议;

鲁肃---忠厚长者,真诚有礼节)

小结: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仅短短

篇四:雅思学术写作Task2易错盲点解析

雅思学术写作Task2易错盲点解析

翻开剑桥系列教材后面考官所给的范文评析,大家会发现考官的评分标准一般都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内容(content)、组织结构(organization)、词汇(vocabulary) 和 句式(sentence structure)。同时,据笔者的长期观察,高分雅思作文无一例外地在这四方面有好的演绎才能获得考官亲睐。“好的作文大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作文却各有各的不幸。”下面,笔者将从以上四方面一一阐述烤鸭们写作时存在的盲点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内容(content): 切中主题,自圆其说

盲点1 : 无话可说

这类考生在看到题目时,最初的感觉是脑袋中一片空白。雅思作文题材广泛,包括科技、教育、健康、环保、犯罪、文化传统、时尚、体育运动、动物保护等。 而且由于文化差异以及学习工作的缘故,日常生活中考生极少接触到这类话题,更不用说对它有什么想法了。

盲点1击破:四多原则

多看范文;多关注时事,观察生活;多与人交流;多记录自己的想法。比较极端的做法是花三天三夜沉浸在范文书当中,分领域熟悉雅思考题及其观点。当感觉自己脑袋中涌现出无数ideas时,关上书,写出自己能够想出来的各个领域的观点,如果某个领域发生短路,翻开书重新阅读,直至能够写出来为止。 盲点2:千言万语

这类考生往往见多识广,看到话题时感到倚马千言。可是由于词汇量和逻辑方面有所欠缺。往往面临“满腹的心里话不知怎么说”的尴尬。

盲点2击破:词以类记原则

此类考生要分领域积累雅思写作词汇,如在写肥胖问题时,考生需要积累(obese, overweigh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heredity, inheritance, junk food, carnivorous, excessive drinking and smoking, couch potato,

diabetes, a balanced diet, vegetarian等。)

盲点3:标新立异

这类考生认为论点或论据越新颖越好,力求与众不同。

盲点3击破:自圆其说原则

雅思考试毕竟是语言能力测试,词汇,语法和句式才是测试重点。况且,考官阅卷数载,见多识广,你的观点很有可能已经无法构成他的兴奋点,所以我们讲究论点论据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盲点4:真情流露

这类考生和“千言万语”型考生神似,唯一的不同便是他们英文表达畅通无阻,写作时有“黄河之水,延绵不绝”之势。但兴奋之时,有些忘乎所以,与主题渐行渐远。

盲点4击破:切中主题原则

这类考生必须建立自己的一套逻辑框架,并严格执行。如在写argumentation类题型时,全文四段:“第一段为背景介绍和提出论点段;第二段为己方观点论证段;第三段为让步段;第四段总结段。切忌任何与主题无关或相悖的鸡肋出现。

2.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 起承转合,行云流水

盲点1 : 天马行空

这类考生和“千言万语”型考生神似,写作时缺乏自己的一套写作框架。有时,尽管有全文框架,段落框架又缺失,通常表现为主体段内部的分论点或分论据存在逻辑上的重复或冲突。

盲点1击破: 起承转合原则

除了段落之间应存在“第一段(起)为背景介绍和提出论点段;第二段(承)为己方观点论证段;第三段(转)为让步段;第四段(合)总结段。”的逻辑框架之外,段落内部每一句也需要有这样的逻辑框架来约束,如让步段中:“some people may argue that … (起);because they maintain

that ….(承) ;However ,they are oversimplifying the situation, in fact …..(转); Therefore , I believe ….(合)

盲点2 : 单句游离

这类烤鸭写出来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没有连接词,有时就算有,逻辑连词也使用错误。或者是标点不注意。最常见使用错误诸如on the other hand.它连接的是转折,却无数次被误解成递进。

盲点2击破: 行云流水原则

考生应准确记忆并正确使用各种逻辑关系词,力求做到行云流水,常见的逻辑连词有:

因果关系:

因:As since due to owning to

果:hence thus therefore as a consequence as a result

表目的:thereby

举例关系:Take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o illustrate, As an apt illustration ,

对比关系:While ,whilst, whereas, by contrast.

让步关系:despite ,in spite of , not with standing , nonetheless, even though, Provided that , if

3. 词汇(vocabulary):同义改写,百花齐放

盲点1 : 遭遇生词

大部分考生苦恼的地方莫过于此,写作过程中无数次由于生词的关系而短路。

盲点1击破: 同义改写原则

其实考生对不认识的词完全可以paraphrase ,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完全可以写成:All parents expect their children to have a promising further.

注意:对于各个领域内的专有名词我们鼓励大家履行词以类记原则,毕竟只有语言水平较高的烤鸭才可能做到用简单的词汇解释难词。如有同学在解释寄生虫(parasite)在他笔下成了” something that is very tiny and lives on my skin and sucks my blood without doing any work”! 这样的paraphrase 只能让考官啼笑皆非。

盲点2 : 同义重现

如在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时,有考生作文中曾出现了不下10次的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这会让考官出现极严重的审美疲劳,分数自然不高。

盲点2击破: 百花齐放原则

其实考生在平时的习作中应注意近义词,反义词,衍生词的积累,并不断练习。如上面的advantages 的同义词为benefits gains merits pros 等;disadvantages的同义词有 downsides ,weakness, drawbacks cons 等。 盲点3 : 大词连篇

很多考生认为大词生僻词汇用得越多,得分就越高。

盲点3击破: 整体协调原则

看到剑桥系列教材大家会发现,考官给出的范文大词生词寥寥可数,真正有说服力的是你用的词能够准确无误的表达你的思想。试想一个语法错误连篇的考生盲目地使用各种生僻词汇来堆砌文章,这无疑给考官造成一种“暴发户”般的强烈视觉冲击,最后只能适得其反。所以,用词上我们讲究与内容以及句式结构整体协调的原则。

4. 句式(sentence structure):长短结合,错落有致

盲点1 : 长篇累牍

和用词上的大词连篇一样,部分考生以能使用各种复杂的长难句为荣。 盲点1 击破: 长短结合原则

事实上,如果大家有看剑桥后面的范文的话,会发现长难句并不象绝大多数同学想象得那般高深。通常的情况是长短句结合使用,而且论点通常用短句,而论据则长句居多。

盲点2 : 短小精悍

和长篇累牍型考生相反的是短小精悍型考生,为了保险起见,这类考生作文中充满了简单的is/am/are 的主系表和主谓宾句型。

盲点2击破: 灵活多变原则

这类考生如果能稍稍变得aggressive 一些,他们将是考场上最大的“黑马”。如以Parents and teachers often link children’s score to their academic ability 这个简单句为例,通过强调句型的包装我们得到:

It is children’s score that parents and teachers often link to their academic ability rather than other qualifications.

通过倒装句的包装我们可以得到:

So important is children’s score that parents and teachers often link them to children’s academic ability .

通过插入语的包装我们可以得到:

Scores , as is known to everyone ,are often linked to children’s academic ability by teachers and parents.

通过分词短语的包装我们可以得到:

Based on the conception that scores tells everything, parents and

teachers often link children’s score to their academic ability .

通过如此灵活的加工和包装,你会发现,简单句经过稍稍润色原来也可以如此光彩照人,这要比无数大词生僻词堆砌形成的长难句更加赢得考官的青睐。 总之, 掌握了如上原则,再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考生一定能在Task 2中获得自己满意的分数。

篇五:作文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

作文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盲点、一个难点,也是绝大多数学校必须面对的教学中的一个真实的问题。

校本教研就是要充分激发学校教师的智慧潜能,在学校里,解决自己学校中的这些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2012年3月5日,和风中学语文教研组组织了一次作文教学的专题教研活动,开课三节,课后进行了专题研讨,全县语文教研组长观摩了这次活动。活动不仅引发了我们对作文教学的思考,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校本教研的很好案例。

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和凤中学语文教学校本教研案例

【参加人员】和中全体语文教师;兄弟学校教研组长及部分教师

【活动时间】2012年3月5日

【活动地点】和中小会议室

【主持人】刘雪花

【记录人】刘雪花

【活动过程】

刘雪花(任教初二)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是 “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请大家围绕这一主题,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刘星辉(任教初三):

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来,一直对作文教学充满困惑,通过近几年的摸索,我对作文教学形成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要重视对学生的审题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切题意识。初中生写作文最易犯的错误就是离题、偏题和切题牵强。对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习作讲清这三类错误的概念,并针对不同的作文题型对学生进行审题指导。

二要重视对学生习作的积累,特别是失误习作和优秀习作的积累。我认为学生的失误作文和优秀作文是作文教学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及时的收集学生习作中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的失误作文和优秀作文,并从审题、立意、选材和构思等方面进行归类,教师再据此选定作文教学的相关内容。

三要重视对学生习作的修改指导,坚持做到少写多修改。有人说:“写十篇作文不如修改好一篇作文”,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只有重视对学生习作的修改指导,才能较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方法的选择既要结合具体的习作情况,更要重视教材的示范作用。

许欢(任教初一):

这一届初一学生作文基础很薄弱,学生连最起码的分段、题目等要求都不能完成,作文内容乱写,即文不对题,无话可说,一件事反复写,或者有抄袭作文书的现象等,建议在初一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文提纲的习惯,或许会改善这类现象。

杨联(任教初二):

前面我刚好上了几节作文课,发现学生存在这样几点不足。词汇量不丰富;表达意识不强烈,只会用一些大白话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原原本本地说出来,缺少自己的思维;不善挖掘生活中独特的美,更不会表达自己的思考。

为此,我将通过以下方法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让学生加强阅读,丰富阅读积累;二是在

日常教学中创设更多的让学生自我表达的情境,如课前演讲、规范学生答题时的语言表达等;三是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说自己的话,不要说空话、套话、大话、假话;四是建立三年写作计划,每学期写作计划,努力建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体系。

刘珍花(任教初一):

我觉得目前我校初一学生的写作现状确实是令人担忧的。学生不会寻觅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写作内容单调陈旧;书面表达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阅读积累更是少得可怜。我们不妨从这样几点考虑。一、课堂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多写随笔,多议论生活时事,对生活多一些思考。二、鼓励、指导、监督学生的课外阅读。我的做法是,定期或结合课文教学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篇目,如开学初我向学生推荐了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学生很喜欢,很快就读完了,还写了读后感。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要求学生完成《名人传》中《贝多芬传》的阅读,快的学生三天就读完了,然后完成了全书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做适当摘抄写读后感,给予时间朗读背诵其经典摘抄,批改朗读优秀的读后感,学生的阅读意识渐渐增强,逐步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

三、多批改讲评学生习作,提高书面表达的意识,通过背诵经典模仿写作等训练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作文教学的过程快不得,虚不得,我们做实事。

何启顺(任教初三):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也是很苦恼,但静心一想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我们学生的作文基本功比较差,起点也不是很高,阅读量较少。其次我们的学生写作态度较差,有大部分学生视写作为一种精神负担。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其次好作文评优,使学生获得自信。当然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作文一定会为学生喜爱和接受。

潘维维(任教初二):

我在作文教学时,发现学生缺乏内容,表达能力也很欠缺,有时所写的内容还不能很好地表现中心。为了改变现状,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并在积累中学会分析,能有效地运用语言加以表达。另外,我将写作和生活、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感悟生活和阅读赏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后年丰(任教初一):

现在我们再谈初中作文教学的这种“不作为”和“瞎作为”现象,说到底是他们没有解决好“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这一点教研室黄指导曾经反复强调过)现在我们农村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让学生学会“怎么写”的问题上。从我们本次作文研讨的方向来看,是非常正确的。像我们初一的孩子,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来看,就应该从模仿写作入手,让他们在经典课文的感染下,从中吸取营养成份。有的模仿文章的布局谋篇,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有的模仿文章的语言特点:如一些课文中的语言表达精彩的方法:运用合理的修辞手法、恰当运用关联词、长短句相结合、对句的使用、、整齐的句式、成语的准确运用??这样他们的模仿就不会是机械的模仿,也不可能是照搬照抄。到了初二,就可以让学生在怎样叙述、怎样抒情等方面做文章,到初三就该让学生如何对作文进行升格训练。如果我们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象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并形成一个序列的话。我相信:孩子的佳作不断涌现将不会是空中楼阁。

周国彬(任教初三):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应落实在“真”和“实”两个字上。“真”是指作文内容应该是真人真事,不虚构,不追求华而不实的表面形式。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真实生活,写出生活气息。“实”就是采用细致描写,细腻叙述,让学生明确写作就如旅游,不能走马观花,而要时常停下来驻足观赏,这样的作文才有层次,有波折。

总而言之,“真”是前提,“实”是保障,“求真务实”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不二法门。

黄德顺(任教初三):

我认为目前我们初三学生在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二是一味记流水账。第一个问题表现为选材不妥。要么写曾经写过的陈旧的事,要么胡编乱造。这都是由于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不知道身边一些细小的事情,同样可以打动人。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小事,一旦有令人感动的事及时写下来,积累素材。第二个问题是中心不明,重点不突出。不少学生只是一味将事情从头到尾写下来,不分主次,更没有自己的感受或情感,给人的感觉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总之,作文选材要真实,组材要有序,重点要突出,且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这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要关注、追求的作文教学目标。

刘雪花(任教初二):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也感触很深,想总结这样几点与大家共勉。希望在接下来的作文教学中,能给予我们很好的启迪和帮助。

首先想引用南京市十三中曹勇军老师说的这样一句话:“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首先自己得把作文当回事”,即在作文教学中,应从我们语文教师自己做起,重视作文,尤其要重视批改和讲评;其次是在选择范文时,大家的、符合教学的、学生熟悉的文段固然可以选,但对于学生来说,那毕竟是“大家”的,很难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写作的“容易”,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热情,还得从学生中来,哪怕是很好的一个句子一个词,都可以给学生满足感、荣誉感,让所有学生都感觉到每次的作文要求是“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的。第三,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安排作文教学计划,大到三年,小到每节课,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其语文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创办的和中文学社网上“荷语”博客(http://heyu123.blog.163.com/)在和中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等级如今已上升到6位,点击率高达三千多人次,看留言、评论可以得知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荷语”的成长。作为我们,既是创办者又是参与者,一定要很好利用这一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感悟中不断提高。

案例一

让我脸红了三次的课

物理教师 郑 丽

[情境描述]因为全校组织法制讲座,同学门在操场上被晒了两个小时之后,便是我的这次物理课。授课的内容是“力的作用效果”的总结。走进教室,我发现同学们非常疲倦,睡意都写在脸上,于是我决定让同学们先睡十分钟,八分钟过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叫醒了他们——我真的很急,我害怕完不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

同学们感恩似的努力睁大眼睛听我讲课,我讲得很匆忙,同学们听得很累。我的授课内容讲到一半时,差不多有一半的同学又倒下了,自以为讲课还生动,又还能体贴尊重学生的我禁不住有些恼羞成怒了!我把我的讲义揉成一团,狠狠的摔在讲桌上,一下子,教室里什么声音都没了,教室里的空气跟我脸上的表情一样,都被冻结了。就这一会儿,我看到同学们一脸愧疚的样子,我后悔了。我明白,真正该愧疚的应该是我!我深深的明白,一个好老师是不应当怪罪和斥责他的学生的。我镇定了一下情绪,让脸上法官一样的表情解冻??我举起被我揉成一团的讲义,松开手,让它自由落下,然后有些语无伦次地说:“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现在,我把时间交给你们,请发挥你们的想象,用一张纸设计出与本次课所学知识相关的方案,并且边做边解释,就??就像我刚才一样??”说着,我不禁有些脸红,“狡猾”而又有些机敏的学生或许发现了我的尴尬,发出许多善意的笑声。 随着一部分同学先动手,教室里的气氛轻松了一些,过一会儿就更热闹了,有的同学把纸按在桌面上移动,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的同学把纸对折撕碎,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有的同学先把纸捏成团,再扔出去,说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又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拿着纸在嘴边吹的;有把纸抛向空中,让它自由落下的;还有让纸落下的时候突然接住的??教室里一下成了“玩杂耍”的舞台,同学们边做边解释,并让我记录。我惊奇的发现,同学们居然把我本次课需要讲解的内容都“杂耍”一般的完成了。我愉快的笑了,不禁又有些脸红。

下课铃响了,我宣布下课,科代表忽然走上讲台,要我等一等,我很意外,我看到大多数同学跟我一样惊讶,只是和科代表坐一块儿的几个同学在望着我诡秘的笑。科代表在讲台上站定,把我揉成一团的讲义仔细的铺开、整平,然后对同学们说:“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同学们都会心的笑了。在科代表把讲义放回我的讲义夹时,我微笑着说“谢谢!”然后,又有一些脸红。

[反思一得]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我的计划进行,但我认为值得。如果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长期坚持这样一种探索式与研讨式的教学思路,以兴趣为动力,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甚至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来为我的教学服务,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个创新式的人才。相信“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不再是一句空话!

我们细细解读这一案例,不难发现蕴含在该案例中的许多真谛。

(一)案例成为折射教师思想光辉的太阳

上个案例故事的背后,是教师思想的真实体现,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均可在此案例中解读出来。

(二)案例成为震撼教师心灵的惊雷

典型案例,能让教师心灵为之震撼并使之觉醒。上个案例,教师摔讲义之举,学生惊恐之神;教师尴尬之样,学生善意之笑;教师愉快之容,学生快乐之学,无不让教师心灵为之撼动,“三次脸红”实际上就是教师在三次震撼中升华。

(三)案例成为启迪教师智慧的钥匙

好的案例不仅给自己以思考,更重要的是给别人以思考,甚至是哲理性思考,它成为启迪教师智慧的钥匙。上个案例启迪自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也启迪众人哪样

的教师最可爱,哪样的课堂最鲜活,哪样的机敏最智慧。

(四)案例成为提升教师的绿色通道

一个优秀的案例,既能让教师在反思中获得启迪又能在启迪中快迅提升。教师在捕捉这一案例中得到了快速成长,既和学生做朋友,平等和谐友善相处,又和学生愉快合作。“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将成为指导自己今后教学过程的最好理论,教师成长也不是一句空话。

三、引导教师把握案例研究的基本要求

案例二

“差生”不差

语文教师 向丽琼

[情境描述]上课铃响,我夹着课本走进教室。当看到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和一些同学课间胡乱画的小人时,眉毛便拧在一起,生气地问道:“今天谁是值日生?为什么不擦黑板?”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一片寂静。老师见无人应答,就又问了一遍。忽然,一矮个男孩跑上去,迅速擦了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认真地擦着黑板的每个角落,许多地方够不着,他搬了一把椅子,蹬上去擦。这时我发话了:“同学们,瞧见了吧,这是一个人不负责而引起的,耽误了大家的宝贵的时间??”。底下一片骚动,不知是谁小声嘟囔了一句:“今天他不值日!”一个学习拔尖的女同学慢腾腾地站起来,用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今天??是??是我??值日。”老师的脸变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注意。”这时矮个男孩擦完黑板,默默地回到座位。

[自我剖析]以前,我们总喜欢以分取人,以为学习好的各方面都好,学习成绩差的各方面都差。这是一种畸形的人才观。其实,许多成绩拔尖的学生却可能自私、高傲、小心眼,而所谓的“差生”却可能大方、积极、办事认真。教师要改变那种狭隘的落后的人才观和教育评价观,树立现代教育观,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以学生为本位,关注所有学生。这一事件让我震撼,让我觉醒。

解读上个案例我们可知案例的两个最基本要求:

(一)以“真实”服人

案例首先是记录真相,是对某个实际情境的描述。正是发生在教育日常生活中的这些极有意义的事件,才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原生态。教师紧拧的眉毛,生气的发问,习惯的定性,明白真相后的变色,尴尬的咳声,用一系列的细节,展示了叙事的生动可信。

(二)以“典型”启人

所有的案例都是对事件的描述,但并不是所有对事件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也就是说,案例必须要有典型性:就是叙述的事件所反映的必须要有意义,能以小见大,能从正反两方面给人以启迪,能成为教师快速提升的绿色通道。

差生”一个长久的话题,一个众多教师在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总是以异样的目光将其归入“另类”,其身上的闪光点总会被人忽视。这一个案例的典型意义在于:以分取人往往导致不能公平客观的对待学生,“差生”不差,需要教师评价学生的观念重新定位。

四、引动教师创造案例研究多种形式

(一)引动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用心捕捉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教师只要积极有效的研究教学实践就有足够的案例。那些能够导致教师震撼和觉醒的教学故事,生活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用心将教学生活中的感动、震动记载下来,并诉诸笔端。

1、引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捕捉。

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是生长典型案例的温床,也正是因为它“日常”,所以往往蕴含和昭示着教学真谛与“秘密”的故事最容易被人忽视。在日常教学中捕捉案例是一个“厚积”过程,主要依靠教师能动性的发挥。我们要求班主任写育人日记,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写教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