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有关信与不信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6:21:08 作文素材
有关信与不信的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中考作文《信与不信》 (6)

中考作文《信与不信》

一个人,从他记事时起,从他认知这个世界起,就不可避免地与“信”与“不信”这两个字打交道。当他大脑里的阅历和知识储备与外界事物契合时,他就“信”;反之,就“不信”。

“信”和“不信”,这对矛盾可以涵盖所有,它们可以反映在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上,也可以反映在人们对社会、对整个世界的关系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宇宙,有地球,有人类社会,就永远会有“信”和“不信”的激烈碰撞;而人类社会也就在这认识和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信”和“不信”, 实则上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态度变化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它是相对的,是会变化的。

以现在的某些明星为例。人们原来对他们敬若神明,对他们的演技和人品都深信不疑。但是,当有一天人们发现他们花了大钱来看的这些所谓的歌星,在以假唱糊弄人,在教化人们的同时却在触犯人类道德的底线(如最近某位影星嫖娼被关押,某位歌星唱歌跑调等),他们从此将不再相信他们,甚至将他们永远逐出自己娱乐生活的视野。

又以现在的教育为例。人们都笃信甚至迷信那些所谓好学校,包括大学的、中学的、小学的甚至幼儿园的。这是因为这些好学校确实为人民、为社会做过一些好事,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可信的、良好的口碑。但是,当这些好学校挡不住金钱的诱惑,转而利用人们对孩子前途的关注、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博弈心理,将他们当作敛财的工具,而不把他们看做服务的对象时,那么,他们的公益形象将丧失殆尽,人们将不再相信他们,并终将离他们渐行渐远。

再以现在的某些官员为例。他们表面上的勤政、清廉,使善良的人们对他们有一种敬畏和信任。但是,当他们虚伪的假面被廉政的达姆斯利剑挑落,其落后反动的本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时,他们曾经在人们中建立起来的美丽幻像就会烟消云散。

最后说到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焦点的中国的钓鱼岛。位于中国南海的钓鱼岛,历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这是有史可鉴,有物为证的,也是所有有常识的人都坚信的事实;可是,安倍之流却倒行逆施,肆意篡改历史,歪曲事实,还游说于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性的重要会议,硬要世人按照他的逻辑去“信”那些莫须有的东西。这些逆潮流的举动,尽管一时间可蒙骗不明真相的人们;但它却蒙骗不了人们一辈子。当历史被铁的事实还原真相,当蒙垢的国际关系被正本清源,安倍之流再也不为世人(包括日本人民)所相信,而只能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一个小小的、可耻的印记。

顺应法理、历史、现实或人伦等方面的美行,是人们“信”的基础;反法理、反历史、反现实和反人伦等方面的劣迹。是人们“不信”的依据。“信”与“”不信”,一字之差,却有云泥之别。和谐的社会是人们心中的希冀,更是一切“信”的本源。不和谐的社会不是人们心中的伊甸园,而是一切“不信”的渊薮。也许,“信”与“”不信”在这个世界上会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交互存在,但我坚信,世界终将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达到“信”的大同!

当社会弥漫信任危机的雾霾时,当我们自上而下呼唤信任回归,倡导自信与互信时,嘉兴市2014中考语文材料作文就应运而生了。

本次作文间接引用了著名作家龙应台的观点: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至今仍然还相信??我们总

在信与不信之间挣扎。请根据题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以前相信的很多东西,现在不相信了,是基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或是自身阅历的增加,体验的深入等原因。以前相信的现在仍然相信,还是因为实在有太多美好的东西不会随着环境变化或自身际遇而有丝毫褪色。

信与不信,如作者所言,“仿佛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对于初中生来说,环境变化不大,阅历体验有限,如何考量信与不信之间的思辨呢?

其一,关注自身。在学习中,要经历“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的迷惘和挫败,也有“衣带渐宽终不悔”“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坚信与收获。在家庭生活中,固有一时横眉冷对的埋怨误解,更有血气相通的理解包容。在与小伙伴相处中,偶会有小口角,小心眼引起的不信任,更有互相扶持,声气相通的动人细节。这些生活的小片段,都折射着过程与结果,外因与内因,情感与理智中信与不信的思辨。

其二,关注社会。信息时代,各类资讯裹挟而来,既有令人热血贲张的“最美”人与事,也有令人扼腕叹息的悲与愁,还有令人拍案而起的丑与恶。现实有时很丑陋,你要坚信,它只是生活一角,它一定有更广阔的外延;生活其实很美好,要坚信,每个人都是善的助推者,和谐是我们对生活的永恒追求。

当然,还有更多关于信与不信的讨论和思辨。这则材料给予同学很多的思考和遐想。我想,这不仅是个中考作文题,更是我们向自己,向社会交出的作业。

篇二:信或不信 作文

信或不信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题记

古传至今,有术为相术,相有手相。

传若能解开掌上纹理,便能知人命。

只是,你信命么?

她为自己造字,取其日月同辉之

意,展己光华:她令百花齐放,为这

寒冬飞雪之月,增其娇色。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她是大唐最高贵的牡丹,

她是历史中永不褪色的红颜。没有强

大的母家,没有相助的贵人。她的命

运在踏入这宫中的一刹那便仿佛早

已注定。可她是不信命的吧,若信了

这命,她大抵还会是只能以铜绿绘眉

的普通女人,亦或是在那庵中伴着青灯古卷默默老去的尼姑,又或者是那宫中枯骨中的一堆?命是什么,命不过是自己走出来的路罢了!她有自己,于是她便选择相信自己。阴谋也罢,阳谋也可,逆境中的一点点希望,看似险阻无路的未来,她终究是相信着自己,支持着自己。一步步走上那至尊之位。。

相信自己,武媚娘终在这历史上划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笔,成就了武曌。

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天姥奇境,浩荡山河,一切皆在他的笔下飞扬。他是被月光染就的人,他

是被清风造就的仙。高洁傲岸,飘逸豪放。这样的他,也是不信命的人吧,不然怎么会在那样的时代里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可他终究是个活在俗世里的凡人,总要去面对现实,他会慨叹行路之难,他也会感叹高堂明镜的白发之悲,可他终究会豁达。因为相信,相信自己是那济沧海的云帆,是那天生有用的良材,是那凤歌笑孔丘的楚狂人。

相信自己,李白终在这世间修得他人无法比拟的气度,成就了诗仙。 四面楚歌,在他的心里敲响了绝望的节拍。怀中的虞姬渐渐失去了温

软,四周的士兵还在奋力拼杀,却又一个又一个倒下。抓不住,他什么都抓不住。爱人的生命,将士的斧钺,还有那广阔的江山。不愿再过江东,他只言无颜再见父老。他对自己说,他对将士说,这是命,是天命注定。说到底,他只是没有办法再去相信自己。他不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还能够东山再起,便随了他所信的命在这乌江边谱下他人生最壮丽的诗篇。然后呢?然后在史书里,在后人的传唱里,他成了一个英雄,却最终没有成为一个帝王。江水悠悠,不知他在自刎的那一瞬是否想起幼时的自己曾遥指始皇无畏道“吾必取而代之”。

曾几何时,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坐拥天下,可到了这乌江之畔,怎的就不信自己了呢?

相信自己,项羽在这世间赢得了英雄之名,然而因为不相信自己,项羽只得殒落在这江河边畔,终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连自己都不信,而去信命,你又如何展现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自己,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掌上有纠缠的纹路,传言这便是命,请收拢你的手掌,把它们握在自己的手中。

信命耶?信己也。

篇三:关于书信的作文

【作文题目】:

传统书信是一种非常诗意的文体,鸿雁传书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诗意的存在,但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种诗意渐渐成为远去了的风景,令人惋惜。请你就传统书信逐渐消亡这一文化问题,给全社会写一封公开信,以表明你的态度和观点。

【精彩例文】:

鸿雁不再,传书鲜有

致华夏儿女:

曾记否,龙女传书,缔造羡世姻缘;鸿雁往返,传递殷切期盼;驿站繁喧,接纳劳苦信使?那些书信往返,诗意绵绵的时光已远逝,我们迎来了科技发达信息通达的年代,从此传统书信渐渐淡出人们视线,在这文明发展的进程里,我们是不是丢失了什么?

传统书信作为几千年来联系往来的载体,已渐被电子邮件,QQ等科技时代的宠儿所替代。小学教育里关于书信写作这重要的一课,也渐渐被淡化。理由是现在通信发达,交流便捷,书信无足轻重。悲乎!社会的进步功利了人心,使生活物质化程度攀升,而精神的黑洞不断扩张,敢问我们华夏儿女,那奢华的物质,真的能填补你们精神的空虚吗?从形形色色的“电影综合症”、“手机综合症”里我们就能窥出一斑。这些先进的东西是让我们交往便捷了,可也让我们忙起来了,频繁的来电、短信,满满的邮箱,这所有的一切,都排挤了我们精神放松的时间。而书信则不同。

闲适的午后品一盏香茗,在雪白的信笺上留下墨影,将混合着茶香记录着心情的信投入信箱,然后依旧闲适的生活,并在闲适中多出一分期盼,期盼他是否收到我的来信;多一分想象,想象他收到信的表情心绪;多一分急切,急切地每天查看信箱等回信。传统书信,她这么优雅,从容,她怀有千年的风度,经历万世沧桑后的从容,她那么诗意地活着,活在我们遗忘了的角落。而被现代化的快节奏操纵着的我们,是否想过在这鸿雁不再、传书鲜有的时代里将那远去的鸿雁唤回,停下匆匆的脚步,过一回诗意的人生?

归来吧,鸿雁!我们需要你,中华民族需要你,这个古老的民族正焕发着新的活力,但那千年沉淀的优雅从容不能没有你。华夏儿女们,你们难道从未想过那远去的闲适?你们难道不艳羡从那实在的手可触摸的书信中读到自己的过去的感慨?你们难道可以看着鸿雁悲鸣、传书鲜有而无动于衷?我知道你们不会的,拿起你们手中的笔,书写一封饱含历史古韵的书信吧!

此致!

敬礼!

一高三学子

2010年3月7日

【点评】:

本文可道者为:“五无一有”。

一无应景之题。考场作文拟题,考生往往迎合话题或材料,要么勉强拟一个不死不活的保险题,要么“为赋新题强作词”,生硬、俗套。本文题“鸿雁不再,传书鲜有”,对举排出,直指现状,振聋发聩,令人深思,吸人眼球!

二无斧凿之起。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之“起”,难免陷入材料转述的泥淖,从而形成千人一面之定式,导致审美疲劳。本文开篇用一个恰到好处的排比式反问,把读者引入鸿雁传书的美妙的古典境界,继而在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中架构议题,不着痕迹。“起”得妙!

三无经典之承。议论文之“承”,常常紧扣论点,或旁征博引,或引经据典,以事例论证之,下“点”上工夫。本文则从现象入手,于日常落笔,大做“面”上文章,收到异曲同工之妙。承得高!

四无刻意之转。文章转承时,不是急转而下,仿佛涓涓细流不经意间从你眼前缓缓流过,于品茗之间、铺墨之际、投递之时,尽情地感知鸿雁传书的想象之美、期待之切,纡徐描述中,使人顿觉诗意,不觉突兀。转得淡(定)!

五无矫揉之合。文章如何合成豹尾,难!稍有不慎,不是画蛇添足,就是狗尾续貂,遂成强弩之末。本文之合,在“面承淡转”之后,意之所至,呼之欲出,呼吁、倡议:拾起鸿雁,传递幽情。篇末归旨,无造作之嫌。呼得好!

本文起承转合,如风行水上,水到渠成。实为不易!

“一有”是谓“有情味”。

考场作文最难得之处便是写出味道。本文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感情充沛,情味扑鼻: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句句生情;“华夏儿女”“曾记否”“功利了人心”等,词词含情;文化味、语文味、人情味,味味怡人。“三味”真火,既点燃了作者鸿雁传书的激情,也撩拨起读者践行鸿雁传书之意,美不胜收!

惜乎,篇末的呼吁尚未从鸿雁传书理应与现代信息交融的高度着眼,识见不够,这也为作者日后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给全社会的一封信

社会大家庭的所有人们:

你们好!展信佳!

鸿雁传去我的有好,鲤鱼送来我的祝愿。在收到我——一位高三学子的书信时,你们是否感到了一丝惊讶呢?

请大家回想一下,除去那塞满邮筒的报纸、广告单和帐务单,你们受到亲人或知己一封沉甸甸的亲笔来信是多久之前的事?你们是否曾给他人寄去过自己写的一封信呢?也许我们习惯于依赖现代科技,键盘一敲便传出一张电子贺卡,拇指一按便送出一封祝福短信。但是,贺卡虽美,却感受不到屏幕那端的气息;短信虽快,却体味不到彼方熟人的温暖。一个个屏幕像一堵堵小小的墙,以“科技”为名给人以方便,却冲淡了那份沉淀了几千年的柔软的期待之情。难道,我们不该选择去寄一封传统书信吗?

传统书信能带来一丝温暖。展开信纸,看见那熟悉的笔记迹,或道劲、或娟秀、或马虎、或稚气,你一定会觉得寄信人仿佛就跃然于纸上,你一定能聆听到他的声音。有诗云;“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书。”诗中的女子收到丈夫的来信是多么快乐啊。杜甫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时期,没有家书就等于和家人失去联络,心中缺失的那份安心是什么都

弥补不了的。傅雷给儿子的一封封家书中字里行间的训诫与关怀让我们感受到老牛舐犊的深情。小时候,出差在外的爸爸给我寄了一封信,关心之余末尾还加了句:“故意写了个错别字,看你识不识得出?”现在想来依旧觉得温馨无比。为着这一丝温暖,我们不需要传统书信吗?

传统书信能带来一份力量。有时候,你感到悲伤,感到迷惘,甚至潦倒度日。而一封充满力量的信常常能让你清醒,让你乐观面对现实,让你充满勇气地活下去。犹记林觉民的《与妻书》,生生地道出男儿铮铮铁骨与爱国炽情——为中国,为中国!字里行间是让妻子能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姨夫年轻时被分配到大西北工作,条件艰苦恶劣,当他觉得自己撑不住要打道回府时,是姨妈一封亲笔书写的信让他有信心克服困难。正因着这薄薄几页纸的鼓舞之辞,姨夫坚持着完成了任务直到返乡。战士、医生、工人、学者······谁不需要一根精神的支柱呢?为着这一份力量,我们不需要传统书信吗?

是传统书信,照亮了深深的真情。

是传统书信,点燃了熄灭的激情。

让我们拿起纸笔吧,为所爱之人写一封信,送去最诚挚的问候!

此致!

敬礼!

一名高三学生

二零一零年三月初

【点评】:

此作文优秀之处在于:

—,内容上采用两个分论点,“传统书信能带来一丝温暖”和“传统书信能带来一份力量。”自然贴切地统领全文。

二,材料丰富,爸爸来信中的细节描写和身边事例姨夫家信的作用有说服力。

三,语言较简练,句式运用较灵活。

一份献给全社会的情书

亲爱的朋友们:

今天,你们写信了吗?

也许你们会觉得很突兀,是的,也许你们已经忘却单行的信纸与微黄的信封的模样,也许,也许你们从来不知道,在这一个世界上,有一种叫信的东西存在?

是啊,谁需要信啊,拇指轻按,一条百字短信乘着快乐的电波轻轻飞去;鼠标轻点,一封洋洋洒洒、图文并茂的邮件就轻轻呈现在你眼前。当我们的情意被70字的短信分割得破碎散落的时候,亲爱的朋友们,你的心是不是也一样破碎离离?

信,曾经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它承载着人们最真挚的情意,跨越时空的藩篱,将两颗同样跳动却分隔天涯的心连在了一起。捧起信,你定能感受到情感沉淀成文字的重量。

还记得《报任安书》吗?没有《报任安书》,我们记得的,只是那位写《史记》的司马迁横溢的才华与满腹才情。我们定不能触摸到《史记》的背后,司马迁忍受了多少苦难。在《史记》面前,他舍弃个人尊严,换取用铁肩担就道义,用直笔书写历史的大义。在斑驳的狱壁石墙上,你总能看到摇曳的烛光投映的一个奋笔疾书的身影。

还记得笛卡尔的第13封情书吗?这位染上黑死病的数学奇才用一条极简单的直角坐标方程,说尽他对公主绵绵的情意。当你将方程上的点连成线,你就会看到,一颗跃动的爱心在模糊你的视线,你怎能不动容?

你一定知道《傅雷家书》,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与无尽爱意。穿越信纸,你能看见一个慈父在对你循循善诱,或在昏暗的台灯下为你的成就而感极而泣。

亲爱的朋友们,信给予我们太多太多。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怎能允许我们的情感只是电信号的转换传递?我们应该撕去高科技为社会带来的冷漠面纱,用我们的真情去沟通另一颗善良的心。

传统书信不应消亡,它在坚守着我们情感的最后一丝纯真,我们应少发短信与电邮,多提起笔写信。让写信成为传播快乐与真情的生活方式。

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正文的第一句:

为什么我的言语如此真切?亲爱的,那是因为我对你爱得深沉??

此致!

敬礼!

爱你的人

X年X月X

【点评】:作者将传统的书信与现代化的沟通途径对照展开,突出传统书信“沉淀情感”的特点,呼吁全社会“多提笔写信”,可以说是扣住题意,表意明确。三个事例列举充分,涵盖古今中外,典型新颖,分析细致,突出主题。语言顺畅达意,生动凝练。

但是,文章内容稍嫌单薄。传统书信凝聚了写信者的情感,这个毫无疑问。但是“现代书信”如短信、电子邮件也未必没有真情,一味肯定或否定,是否有些绝对化?而且,作者可以纵深挖掘传统书信优越于“现代书信”的其他方面,避免内容单一化。譬如可以更细致地审审作文题目:“传统书信是一种非常诗意的文体,鸿雁传书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诗意的存在”——一方面,紧扣“诗意的文体”展开(本文应该是围绕这点的吧,当然“诗意的文体”可以从多方面着笔);另一方面,扣住“诗意的等待”,其实,传统书信与现代沟通工具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传递时间的长短。这样,文章内容会更丰满,主题更深刻,读者也更容易心服口服。

岁月留香,你嗅到了么?

亲爱的朋友们:

你是否还记得最后一次倚门翘首,为待邮差而满心焦虑是在什么时候;你是否还记得最后一次为手中薄薄的信纸和其间温暖的话语而幸福地微笑一整天是在什么时候;你是否还记得这只有那传统的书信才能带给你的微妙感觉,这只有那传统书信才能盛得起的浓浓情意? 是的,你大概不记得了。

酒为什么是陈的香,那是因为它沉淀了韶华;书信为什么是传统的美,那是因为它溶入了真情,溶入了岁月,溶入了彼此共同的呼吸与回忆。还记得在那阴冷的牢房,潮湿的空气和着绝望的气息一点一点腐蚀着孤独的你,黑暗,心颤,不被理解,那重大的修写《史记》的工作已几乎将你压垮,直到你想起了他,你想,或许这世上还是有人能理解你的,于是,你提笔,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报任安书》,朋友们,这个“你”便是太史公,而那篇泣血而成的书信,已然千古流芳,溶入了阴冷和绝望,溶入了委屈和伤痛,那是只有翰墨和书信才能承

载得起的真情啊;也还记得在那小桥雕栏,香径潇湘的恬然之境,一个弱柳扶风的身影是如何泣断了香红。毫端蕴秀,口角噙香,她和着泪浸染的尺幅蛟绡上,《题帕诗两首》是让我们至今读起来亦会潸然泪下的信啊,帕是信,情为字,宝黛间的爱情若无了这书信的传情自然也会失色不少,朋友们,传统书信又岂止只是信啊!

远离了渔传尺素,驿寄梅花的诗意,在手机,互联网仍未被发明的近代中国,我们还是常常能看到书信的身影。微黄的页纸上,是不多的话语,是为离家的孩子准备的温暖的依靠,当回忆已去,斯人已逝,那张薄薄的纸又是情感永存的见证,只可惜,至我,已经绝少收到一封由心写的书信了。

有时会羡慕母亲,看她思念朋友时,从抽屉中取出微黄的信纸,细嗅年轻的气息;而我,却只能黯然地想起,好友日前发给我的祝福短信,已经删了,朋友们,这样的惆怅果真只有我才有么?不,我知道,你们懂得!

那是岁月的留香,那是人间至真,朋友们,请就此提笔,手机上只会有塑料的味道,不会有真情的馥郁,让我们再一次,写信给爱的人吧,拾起这份遗失的美好,传统书信应永存。 爱你的人

X年X月X日

【点评】:文章立意深刻,抓住传统书信“溶入了真情,溶入了岁月”的特点,来细述传统书信的“诗意”,使本文大有诗意!

文章一开头,就用排比问句直切主题,有力地突出传统书信不同于“现代书信“的特点,先声夺人,奠定文章内容基础与情感基调;接着作者列举《报任安书》和《题帕诗两首》两例书信,来突出传统书信“溶入了真情”的特点,分析细致生动,之后再围绕“溶入了岁月”这点来谈,说明传统书信能长时间保存查看以作纪念,而“现代书信”则不具备这点优势,观察入微。只可惜这点作者轻轻带过,未多花些笔墨渲染,稍嫌不足。结尾再次点题,强调文意,很好。语言凝练生动,优美自然。

一、诗歌鉴赏常见的错误: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蝶恋花 ? 晏殊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学生优秀答卷 ?例1: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苦。 (准确,详实)

?例2:花笼轻烟,似脉脉含愁;兰花沾露珠,像默默饮泣。作者先把菊、兰拟人化,表现出自己的哀愁。燕子双飞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明月之“圆”暗衬离别之“缺”,作者借物抒情,用了“拟人”和“反衬”表现了离恨苦。

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具体,详实,充分)

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浮在表面,缺乏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篇四:信不信随你作文

信不信随你作文

信不信随你作文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我们怕被人愚弄或者甘心被人愚弄,所以不相信很多事实真相。同样,我们怕被人愚弄或者甘心被人愚弄,所以相信很多耸人听闻的新闻。由此来看,信与不信,判断者的心理状态是有共同之处的。按照判断者的心理状态,我比较习惯的分为两种:原意相信和不愿意相信,在不愿意相信中包含一种是不得不信,其实心理状态还是不愿意相信。这就把信与不信的关系表达的很明确了。

所以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相信它是真的,有的人不相信它是真的。追其本质,我认为是取决于人的主观态度。信不信这个判断就是人脑的主观行为。而事实是真是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这个事实有时是无法来用真与假,对与错衡量,只是你来选择信与不信。真相真的只有一个吗?

幼年时期,每个人都抱着一颗真诚的心来看待

有关信与不信的作文

世界,他们看到的多是美好,多是真诚。他们选择相信自己看到的。父母和老师,就像是他们小时被教育一样的,教育他们的子女和学生。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不全是美好和善良。于是有了质疑,有了怀疑,有了不相信。于是我们开始不信任,然后开始撒谎,为了弥补最初的谎言我们又会继续的撒谎。之后就有了欺诈,演绎出更多的犯罪手段。我们是看起来圣明了,好像分辨出了是非曲折,指出了别人的丑陋。可是我们自己也在逐渐的沦陷。无外乎,老子会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我们从孩提时代的,相信任何人,到了现在的有所怀疑。究竟是减少了被欺骗的次数还是增加了被欺骗的次数。我无法估计别人,但是我知道我自己。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即使被人骗也不知道自己被人欺骗了。懂得越多就能识破高超的骗局。然后对于任何事都持有怀疑的态度,不相信自己眼睛看见的。不喜欢被欺骗,不能否认自己也在欺骗着别人。虽然有时是善意的。看,居然是披着善意的皮的骗局。

有一种信与不信的判断,居然还带着点浪漫的色彩。“你说去哪,就去哪!”这是言情电视剧中老掉牙的台词。这是一种信任,即使知道是被欺骗还要选择信任。这不能证明,事实是正确的,只是有人愿意相信罢了。这时我想即使被欺骗也是甜蜜的。无外乎有人会说,人是感情的动物。

司徒南先生最近又在揭秘伪科学,不能说是最近,是一直。他这种坚持不懈,反而让我感到不安,不能信任。有人说,有信仰不好吗?封建迷信害人不浅,这是官话,是口号。就是有人愿意相信迷信。愿意相信常理不可能办成的事。可想而知司徒南得罪的很多人,挡了别人的财路,也有可能毁灭了别人的精神寄托。真的戳穿了“伪科学”欺骗人的手法,那些原来深信不疑的人,不可能愿意相信,只能是不得不信。到底有没有超能力的现象我不能妄下定论,我抱怀疑的态度。我只能说信不信随你。显然司徒南是不理解这点的。他以为自己揭穿伪科学就能让所有人都不再相信迷信。或者他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科学

这颗大树底下好好的乘凉。看,我这颗卑劣的心又在揣摩,别人是不是在欺骗我。

为什么会有欺骗的行为出现,这个问题有点大,我回答不了。如何既能保持哲人们推崇的人类淳朴德性和不争不竞的秩序,又能满足人的物质欲望,提升人的文化水平,这是至今也没有答案的。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信任,有极少数,或者根本没有人能做到不去欺骗别人。我知道,有时我说的是公理有可能对方都不会相信。不是他不相信公理,而是他不愿相信我说的话,或者不愿相信这条公理。面对这种不信任你的人的时候,在反思完自己为何如此的不能让别人信服之后,不用再费口舌。他不是不信而是不愿相信。信不信随他。

为什么小孩子总能那么真诚呢,因为他们不会用坏的心意去揣测别人的想法。他们愿意相信。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寻找,看到的只可能是善良。即使是罪恶也是善良的。信不信随你。

篇五:关于信的作文

关于信的作文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任何信件,我也不知道收到信件是什么感觉,我很盼望能收到一封信。

星期三下午回家,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拿出钥匙,打开我家的信箱,看见了一个信封。我想,一定是基金公司又寄信给爸爸了。

拿出信封一看,收信人后面写的居然是我的名字。啊!太高兴了,我长那么大,终于受到一封信了,我太高兴了。

这信里会是什么呢?会不会是在外地读书的哥哥姐姐寄来的信啊?还是??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打开了。因为手里拿的东西太多了,只能到楼上再看,我一口气跑到了楼上,虽然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是管不了那么多了,我马上打开了信封。 打开信封一看,我的心“砰”地掉了下来。原来,信封里只是几张“好又多”超市的宣传单。我想,真是奇怪了,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我左思右想,还是想不出来。难道他们有私家侦探?还是他们到居委会了解到的?但是他们这样也太无聊了吧!为了发一张传单去调查谁叫什么名字,住哪里??还害得我白高兴一场??

现在发传单的技术都“高明”了,以前都是直接塞到你们家的信箱里,现在还先装进信封,像模像样地给你寄信,真是无聊。我啥时候才能收到一封真正的来信啊???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