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别开生面的课堂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4:09 字数作文
别开生面的课堂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摘要】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师生们公认的。廖老师的一个“烧不破的手帕”实验,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作文课 老师 实验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79-01

日前,学校小廖老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在这堂作文课上,小廖老师由兴趣入手,先用“我有一条烧不破的手帕”谈话,吸引了所有同学的注意力,他们纷纷猜测、想象老师烧不破的手帕会是怎样的?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接着小廖老师邀请两位同学参与操作“烧不破的手帕”的实验,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神情专注地观察,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当老师说谁来说说实验过程时,全班60个学生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齐刷刷的就像一片小树林,同学们不仅能条理清楚地叙述整个实验过程,还不断地提出问题,完全没有了往日上作文课时头疼的惆怅,个个神采飞扬,妙语连珠。尔后,小廖老师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有感而发,畅所欲言,诉说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已从感知到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这过程中,廖老师又很自然地融入

写作技巧、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指导。使作文知识的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而不是生硬空洞的说教。

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育理念,突出创新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以“人”为本,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1 教学内容疏密有致

古人在论用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语文教学也讲究“疏”与“密”的技巧,非重点内容,学生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而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绘,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在这堂作文指导课上,廖老师大部分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观察、讲述实验的过程,因为只有观察得细致、清楚,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只有说得充分,才能下笔如有神。

2 教学形态动与静结合

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的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上课伊始,廖老师的一句“我有一条烧不破的手帕”,引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太神奇了,手帕怎么会烧不破?尔后廖老师往烧杯里注入两份95%酒精和一份清水,充分摇匀,后取一手帕放在溶液里浸透,用镊子夹出点燃,但火灭后,手帕依然完好。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全班同学的情绪高涨,激发了学生探

究的欲望、说的积极性。

3 教学方法守拙用巧

“拙”这里指遵循常规,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拙,就是要遵循大纲提出的基本教法;“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巧用”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在教学中我们既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验结束后,廖老师让学生讲述实验的过程,又趁机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式说火烧手帕的情景及当时的心情,先由老师示范,学生评价,接着学生互说互评,还来了个看谁说得棒、评得好的比赛,学生的语言明显的丰富精彩多了。

4 教学环境宽松和谐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好玩、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廖老师把科学实验引进课堂,为学生创造了“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浓厚情趣的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仔细观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 教学过程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堂课廖老师多次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如:师与生合作实验、小组交流做实验后的感受、互说互评,让学

生再与伙伴合作,与他人沟通的实践中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释放大胆的思想、快快乐乐的心境。

这一堂课,虽然在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前松后紧,结束时过于仓促,学生基本上只写了片断,没有完全成文,存有遗憾。但笔者认为,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只要能做到打动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一切,关注自然现象,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懂得作文不可怕,作文并不是苦差事,就是一堂好的作文课。

篇二:记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课

林吉爱心小学五(一)李冬阳

上课了,教室里传出了一整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震得屋顶的沙子簌簌地往下掉,发生什么事了?奥,原来是教师宣布我们班要举行一场吹气球比赛。

老师把我们分成五组,我们组我和几个同学当评委,坐在讲台上。其余四个组是比赛组,每组六个人。老师宣布了这次活动的名称——合力吹气球,接着又宣布了活动的规则:每组的六个人通过抓阄,拾到一个嘴巴,两只手,一个屁股,两只脚。嘴巴靠两只手的帮助吹起气球,放到凳子上;两只脚抬着屁股去把气球坐爆,动作要标准,按时间长短评出名次。

各小组的同学虎视眈眈,屏住呼吸,蓄势待发。教室里静的能够听到同学们咚咚的心跳声。随着老师“开始”的一声令下,各小组的同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开了激烈的大比拼,教室里刚才还鸦雀无声,一下子变得热火朝天。

只见一组的手,撑开气球让嘴吹,可是嘴只吹了不大,就再也吹不动了,屁股和脚在后面急得抓耳挠腮。嘴继续用力吹,好不容易把气球吹起来,可手却没把气球扎紧,屁股还没到,气球的气便没了。就在这时,只听见啪的一声,原来是四组的气球坐破了。一组的同学更着急了,紧接着二组的气球也破了。二组最不容易了,两个瘦小的女生抬着一个五大三粗的男生好歹其中一个女生是我们班公认的大力士,她们俩踉踉跄跄地把那个男生抬到凳子前,“啪 ”二组的气球

也破了。一组的同学没有放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气球坐破了。

吹气球活动结束,评委宣布了成绩,四组第一,二组第二,三组第三,四组垫底。老师让我们参赛的各个组谈活动的感受,一组的代表说:“我们组虽然失利了,我们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我们在失败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这次合力吹气球比赛,既锻炼了同学们的意志,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

篇三:名著,让写作别开生面

名著,让写作别开生面

作者:唐惠忠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第01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规定:“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落实到高考测查方面,福建省自2007年起,将《三国演义》《红楼梦》《子夜》《家》《围城》《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等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而江苏高考语文卷从2008年起,也针对文科生加考《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女神》《老人与海》等10部名著。

正如英国学者斯蒂夫·艾伦所说,名著“哪怕只是一瞬间,它都会使你从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它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书,是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由读整本的名著,可引申到阅读理念的根本: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又是一种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对于正在学习写作的高中生而言,名著还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宝库——不仅可以启发写作灵感,提供精妙的作文素材,还可从中学习、借鉴实用的写作手法。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有机穿插过三堂“读名著,促写作”的作文指导课,结合典型实例,指引同学恰当地汲取名著精华,写就出彩之作。下面,试对这三堂课作简要介绍。

课例一:名著阅读与生发写作灵感

教学环节有三:

环节之一:师生讨论如何从名著阅读中汲取作文灵感,课堂上达成以下共识:

1.少数作文题,题目本身与“阅读”、与“名著”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如2010年全国卷乙卷考“?浅阅读?与?深阅读?”、2011年湖北卷考“旧书”),面对该类文题,自然可以直接评议某部名著,或叙述自己与名著“结缘”的经历。

2.绝大多数作文题与名著的关联,需要写作者凭一双慧眼自行发掘 ——拿到题目后,不妨先“咬文嚼字”,明确其内涵;进而发散思维,考虑自己熟读过的哪部名著,跟眼前的题目有某个契合点,提取该部名著中哪一信息入题较为合理……经层层筛选,锁定有关人物或故事情节作为写作的由头。

环节之二:教师印发2006年江苏卷满分作文《人与路(大漠长烟)》、2012年江苏卷满分作文《忧与爱(读红楼)》,以及谈歌的《华容道事件真相》、侯国平的《香菱跑官》等时文(文章由学生参与选取),师生一起梳理依据名著构思作文的常见方式:

1.品评名著,即写成杂感、读后感、人物评论,或整体评价,或摘引原著人物、情节的某一点生发开来,进而联系实际,论述其现实意义或可引以为鉴的教训。如《人与路(大漠长烟)》一文,用《西游记》的故事演绎命题,把悟空等视为唐僧性格的三个侧面(“《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在我眼中,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取经之路”必备的条件及所凝聚的人类精神光彩。又如《忧与爱(读红楼)》,品评的是“忧与爱”的化身林黛玉。作者认为,黛玉的人生命运与爱情故事,她的性情人格与处世态度,无一不是出自对宝玉的爱;她的尖酸刻薄、她的小鸡肚肠,都是生发于对宝玉不专情的担忧(即源于“深深的爱”)。全文巧于对比——用“不是花园里的一株芙蓉”“而是大观园里的一竿湘竹”对比,将黛玉与大家对比,让宝玉与黛玉对比;然后突出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在宝玉的不明所以中,黛玉在“忧与爱中悄然离去”,一句“生命为爱而绽放,却因忧而枯萎”,读来让人扼腕叹息。

品评名著的变式是在反弹琵琶中“歪评”名著,即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历史故事与人物。如《华容道事件真相》,探讨在华容道杀不杀曹操的问题上,刘备、关羽、诸葛亮各人当时的心态,各人所处的地位对放人态度的影响,推论出的观点一反人们对关羽报曹恩、徇私情的批评,指出关羽不杀曹操是因为刘备要当皇帝,关羽想让刘备当皇帝,诸葛亮也想让刘备当皇帝(“当初关羽若放马过去,一刀结果了曹操那厮的性命,刘备还当得了皇上吗?还不得乖乖地把汉献帝接回来,刘备只能当皇叔”)。这些推理想象,都是以让刘备当皇帝这个假设为前提得出的。文章借古事批判现今世俗的趋利思想,独出机杼,令人叹服。

2.新编故事,即利用某一部名著作为底子,合理地掺进现代元素,重新编写出一个故事来。结合《香菱跑官》等范文看,写好故事新编,应注意以下几点:(1)扩大知识积累,丰富文学素养。可以说,熟读名著、消化名著,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编好新故事的必备条件。(2)巧妙构思,折射出现代生活的面貌。一方面,新编的故事比起原作,骨架可以不变,即人物不一定有变化,主要情节也应有那么一个影子。另一方面,历史是现实的镜子,故事新编无非让读者对现实社会有所对照,有所联想,所以其最终的归宿应该是当代,写作时就要用当代人的眼光观照古人古事;最好能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之处发掘出新的内涵。(3)有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故事新编应追求较深的意蕴,或揭露假、丑、恶,或歌颂真、善、美,或对一些落后的传统意识展开反思,从而使读者获得教益。(4)行文力求洒脱。故事新编的文笔可自由些,穿古人衣服,说现代人的话,也未尝不可。

环节之三:学生练笔——以“羞耻之心”为话题,采用“品评《红楼梦》人物”的形式构思作文,或者写一篇“新编《红楼梦》”。同学习作中涌现出一批精彩之作,例如陈琳同学的《黛玉住院》,以新编的形式演现代生活的剧情,着力讽刺了某些医疗机构惟利是图、坑害病人的不正之风,其构思新巧,收篇含蓄(以“且待下回分解”留下了余味);给医院取名“载仁医院”,妙用谐音,引人颔首微笑。

课例二:名著阅读与觅取写作材料

具体的教学流程是:

步骤一:师生同读高考两篇佳作(上海考生的《直面》和江苏考生的《拒绝平庸》)。佳作主要内容如下:

直面(节选)

……

在我看来,“直面”远没有“经历”那么简单。直面的力量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后世都是大有裨益的。

巴老在垂暮之年,并没有把时间留给颐养天年,而是通过《随想录》反思自己。他回忆了文革时期那段惨痛的历史,没有对时代加以苛责,而是将自己作为反思对象,在本已“伤痕累累”的心灵上再撒了一把盐。“一切都会过去”并非人们苟且过活,为自己所处的逆境加以粉饰与安慰的借口;而应该像巴老一样,让这“都会过去”并且“都已过去”的历史在自己身上留下永恒的价值。直面的力量,造就非凡的气度和价值。

同样经历过文革的季羡林,也在之后写下了《牛棚杂忆》。与巴老不同的是,他没有对个人有太多的苛责,而是通过一种温和的反思,警醒世人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一切都不会过去”并非失意者用来压抑自己而永远郁郁寡欢,而是通过对过去逼真的叙述,用“血与泪的代价”,发出催人醒悟的警世钟声。

……

在直面真相之上,一定需要一个温暖而光明的人性路径作为指引。“这个世界其实挺冷的,所以需要一团火”,作家迟子建如是说。无论“会过去”的物质现实,或永远“不会过去”的精神影响,让身处逆境或遭遇黑暗的人们有一个温暖的去处,才是终极目的。迟子建的《白雪乌鸦》,还原了一百多年前哈尔滨的那场鼠灾,这让我想起了那部曾获诺奖的《鼠疫》,她同加缪一般,用真实的笔写下面对灾难时人的恶与贪欲,以此复苏人性的温暖和善良。 拒绝平庸(节选)

福楼拜曾写过《庸见词典》一书,他在书中以戏谑的笔法,列举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上盛行的“大多数”人的平庸的看法。这无疑是对平庸者的当头棒喝,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那拒绝平庸的决绝态度。

……

拒绝平庸并非一味地盲从时代潮流的脚步,也不是故意地与大众的认识相忤逆,而是清醒地活着,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正如《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顺从内心的指引,追寻自身的梦想,而舍弃了人们所认为的“好工作”,孤身来到巴

黎,克服病痛折磨,最终自我流放到一座小岛,创作了足以震惊世界的名画。他没有只满足于地上六便士的眼光,而是追逐着心底那轮明月的清辉,拒绝了平庸,实现了自己的追求。 ……

作家们对此总是最敏锐的,鲁迅作品中的“帮闲”形象让夏瑜这样的革命者流血牺牲。纳博科夫的《云影·古堡·湖光》中一个不愿卷入集体活动而想独享美景的旅客,被其他旅客干扰同化,最终被殴打致死。这些作家都敏锐地发现,要想让更多的人成功地拒绝平庸,还需要社会能够包容更多的异见。

步骤二:归纳两篇作文使用材料方面的特色

1.前者关注中国名著——短短一篇文章,列举了当今文坛大量的人物、作品、名言、事件(具体涉及《随想录》《牛棚杂忆》《白雪乌鸦》三部名著,举《白雪乌鸦》为例时,先引作家言论,又类比以加缪的《鼠疫》),并发表了独到见解,可见作者阅读面宽广,认识水平过人一筹。

2.后者聚焦域外名著——由《庸见词典》引入,先概述当今社会生活中平庸者的表现,进而提出“拒绝平庸”要“清醒地活着……保持自由的精神”,并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剖析了“拒绝平庸”之不易;《月亮与六便士》《云影·古堡·湖光》等实例鲜活典型,分析说理辩证严密,体现出作者很强的思辨力。

步骤三: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阅读近几年的获奖作文及考场佳作,不难发现:那些书生意气的学子,总是按捺不住地要阐述他们卓尔不群的人世观照,比如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和那一脉“沱江水”、因《三杯茶》垂名的摩尔森“看似偶然的契机,仍是必然的铺陈”、米兰·昆德拉对捷克人生活的评价、鲁迅破毁“铁屋子”的呼唤等,尽在笔下生辉;而那些博览群书的学子,又总是压抑不住地表现出他们不同寻常的阅读品位,比如黑格尔的哲理、朱光潜的美学、海明威的“迷惘”、郭沫若笔下涅槃的“凤凰”、莎士比亚的“生存还是死亡”、《人间词话》对子瞻等四人的赞誉等,均能信手拈来。这些学生选用素材时,大多摆脱了世俗的流行乐、连续剧模式,跳出了校园的数理化小悲欢限囿,他们畅游于人类历史的漫漫星河中,撷取的是那些尘封在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名著里的美玉明珠。

步骤四:要求针对高考作文题“顺手做小事”“拥有什么与没有什么”“出生时代的选择”“手握一滴水”“君子有三乐”,分别从名著中摘选素材,并简要说明该则素材如何使用,以备集中交流。

课例三:名著阅读与学用写作手法

本堂课主要引导学生从名著中活学活用“细节生辉法”“借宾衬主法”“虚实相间法”。

首先,师生结合名著中的经典片段、锦词绣句,明确这三种技法的基本特点:

1.细节生辉法,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推进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细小环节进行细腻、形象的描写,其特征是于细微处见精神。比如《红楼梦》中写嘴:

刘姥姥吃了饭……舔唇咂嘴的道谢。(第六回)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第八回)

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情景……个个咬指吐舌。(三十三回)

周瑞家的四人听了凤姐儿念了,都吐舌头摇头儿。(七十回)

旺儿家的看着凤姐,凤姐便努嘴儿。(七十二回)

宝玉盘着腿,合着手,闭着眼撅着嘴……(九十一回)

学生的评析是:嘴虽不似眼睛,秋波流转,顾盼多情,但它也不是无情物,口形的一丝差别,就能表现出相异的情感——“舔唇咂嘴”,是何等心满意足;“抿着嘴儿笑”,是多么矜持自得而又心底坦然;“咬指吐舌”,是多么焦虑而措手不及;“吐舌头摇头儿”,是多么惋惜失望而又无可奈何;“努嘴儿”,不是自命不凡,就是示意别人;至于“撅着嘴”,不是故意顽皮,就是怒上心头……真是意味丰富,妙不可言。教师提示:事实证明,像《红楼梦》《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等名著,之所以令人百读不厌,并不是因为它们描写了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由于它们通过无数细节,塑造了许许多多血肉丰满的人物。

2.借宾衬主法,即古人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也就是通过周围人物的言谈反应,从侧面衬托出主要人物。如《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前,先有徐庶、司马徽对诸葛亮的极力举荐,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能。后写刘备相继遇着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觉得这些人品貌超俗、才气不凡,几乎把他们当成“卧龙”先生。有了崔州平等人反复烘托,中心人物还未出场,其过人的才貌、气质已跃然纸上。

3.虚实相间法,指虚写(留有空白)和实写相结合,从而使文章摇曳多姿,引人入胜。如《三国演义》第五回,写关羽“温酒斩华雄”,作者就通过衬托蓄势和虚实相间两种手法,把战斗的场面描画得曲折动人,有力地突出了关羽的神勇。开始写华雄连斩俞涉、潘凤,众人大惊失色,袁绍感叹颜良、文丑不在。这是衬托蓄势。当关羽请战时,袁术袁绍讥笑他身份低微,曹操却送上热酒与饮。关公辞谢:“酒且斟下,某去便来。”遂提刀上马,飞奔出关。众诸侯只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色,正欲探听,关羽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此刻——其酒尚温。在这里,关羽如何斩华雄,完全是虚写,但我们从震天的鼓声、喊声中,可知战斗的激烈;具体的刀枪往来,完全留给读者自己想象。这虚写使作品含蓄有味,别具一格。

篇四: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评讲课

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评讲课

执教:管建刚

(《小学语文教师》2009-10)

聊 天

师:知不知道今天这里的气温?

生:27度到33度。

师:教室里应该是27度,一个舒服的温度。如果到操场上,太阳底下,会怎样?

生:很热。

师:“热”是身体的感觉,你内心的感觉是什么?

生:心烦意乱。

师:会心烦,这是环境、气温影响我们的心情。喜欢打篮球的男生有吗?(生举手)七月份有没有打过?(生:有。)热不热?心情怎样?

生:热,很爽。

师:一个同学说,三十几度在外面上课,心烦意乱。可打篮球的同学在太阳底下,不觉得热,只觉得“爽”,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他做的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师:气温、环境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反过来,当你做一件自己非常乐意的事,你的心情似乎也会“改变”实际的环境、气温。很有意思,人是一个很奇妙的动物。

欣 赏

师:暑假里,收到你们的作文,每当我读到一句很精彩的话,就会兴奋,感

到文字带给我的一种享受。看看是哪些同学给我带来了享受(屏幕出示),一起念: ●听到语文老师要走的消息,仿佛一根无形的针狠狠地扎透了我们的心。(王煜桂)

●被我们搞得一头雾水的王老师,只好乖乖地坐在讲台前,看我们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谢斌雅)

师:这两句话很有意思。你说心里有没有针?老师坐在讲台前,你说他脸上有没有雾、有没有水?同学们心里有没有葫芦?都没有,可这么一写,那么巧,那么妙。——请女生念王煜桂的话;男生念谢斌雅的话。

出示:

●如果我王志鑫会不恨这个老师,会喜欢上他的课,我王志鑫就和王天享姓,永不后悔。(王志鑫)

(师请一男生念。生笑。)

师:有一男生小声嘀咕,这话“说”跟“不说”不是一个样吗?告诉你,不一样,读到一句话,能够使人发笑,这就叫精彩。你写作文,写完一句话,暗自得意,想笑一笑,那才叫写作的享受。

出示:

●要知道,数学是我的仇人,我越觉得没有信心的题目,就会对,而验算了不知几十遍、几百遍的题目,却会错! (蔡樱棋)

●为什么世上有数学?为什么世上有计算题?我讨厌数学,更讨厌计算。我那时一看见计算题就晕,因为我连9加 6都要扳下手指,才能写上去,还经常出错!(施世鸿)

(生自由读,大笑。)

师:没事。当不成华罗庚,你跟你的老祖宗施耐庵,写小说去!

别开生面的课堂作文

师:能够一下子让我摘录两个句子的同学不多,这次就两位同学。这些话为什么精彩?他说的都是真心话,都是心里话,精彩来自真实,来自你内心深处,有你的笑,有你的泪。

出示:

●我想起来了,那位老师那么凶,平时跟母老虎似的。哈哈,现在,我终于可以报仇雪恨了!我痛快地给老师打了“C”,一股满足感从我脚底升了上来,充满了心房……(陈慧萱)

(生念)

师:“一股满足感从我脚底升了上来,充满了心房”,她真会写,下一句也是她写的。念:

●想着想着,我的内心便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伤心,悲哀,后悔,痛苦……一堆的滋味,堵住了我的心口……

师:我觉得她很了不起,能够将自己内在的、内心的看不见的情绪用看得见的语言文字捕捉下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写作能力。

出示:

●我,真的疯了!疯狂地拒绝游戏,疯狂地认真学习,疯狂地吮吸知识的甘露,却忘了还有友谊的美酒。(吴倩华)

师:三个疯狂,非常有表现力,一篇文章要有文采,才能得高分。什么是文采,一篇文章有两三句这样的话,那叫精彩,那叫文采。

出示:

●我清楚地看见,老师眼眶里蓄满了泪,然后,一滴一滴地落了下来。但,

老师笑了,轻松地笑了。(卢章勤)

师:我最欣赏里面哪两个词?(有生插嘴说“蓄”)不,不是。我欣赏“然后逗号”,“但逗号”,在我看来,能够将“然后”用得恰到好处的人,太少了,能够将关联词用得恰到好处的人,太少了。待会儿会讲到。

出示:

●多么希望我能像童话里的那只青蛙,遇到一个真心爱我的公主,直到遇到她…… (蔡斌杰)

(生笑)

师:哪位是蔡斌杰?没来?没来也好,我正好趁他不在,宣布他的秘密。直到遇到她,她是谁?(幻灯继续出示:陈老师。生再次大笑。)

师:能够使你在阅读中有情绪起落,起落之后发出会心一笑,那就是美妙。写好作文后,一定要回过头来读一读,有没有这样美妙的句子?没有,要修改,要打磨。

挑 刺

(一)“关联”病

师:欣赏了比较有趣的、优秀的句子,我要给大家挑挑刺。

●我气极了,虽然嘴上不敢说,但是心里一个劲地骂老师。

师:这句话通顺。但我要删掉两个词,会删哪两个呢? (出示:删去“虽然”“但是”。)

师:这两组同学念原句,“虽然,但是”放着。这两组同学,去掉“虽然,但是”,念。感觉一下。

师:读惯了加关联词的句子,把关联词抽掉,你会不适应。我们写惯了有关

联词的句子,一下子抽掉了,也会不适应。不过你多念几遍,会觉得抽掉关联词的句子,更干净、更利索。干净,利索,简洁,那就是一种美。

出示:

●由于我运动细胞很差,所以上小学一年级,我最讨厌的课程就是体育。 出示答案:删去“由于”“所以”。

(生念删去关联词后的句子,教师板书:“关联”病。)

师:语言本身,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是流畅的,像小河里的流水一样流畅。不流畅的时候才要用关联词,“联”一下。这种情况不多。我从大家的作文里看到许多同学使用了许多的关联词,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关联词是不需要的,这是一种病,一种常见的病,叫“‘关联’病”。(板书)

出示:

●我那时一看见计算题就晕,因为我连9加6都要扳下手指,才能写上去,还经常出错!

●我,真的疯了!疯狂地拒绝游戏,疯狂地认真学习,疯狂地吮吸知识的甘露,却忘了还有友谊的关酒。

师:这两句是好句子,学了“‘关联’病”,你们一定知道删去什么会更好? 生:第一句要删去“因为”。

生:第二句要删去“却”。

师:平时你们做不做一道题,叫“关联词填空”?

生:做。

师:都是这道题害的(众笑)。关联词填空就是考试练习,写作文能不用关联词就不用。关联词是语言的胶水。由胶水胶成的东西不值钱。

篇五:一节别开生面的课

第二讲 一节别开生面的课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一节对学生动态观察能力训练的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作文课,而是别开生面的,让学生理解别开生面的含义,把这节课当中自己观察到的,想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这节课是一节活动课,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巧妙地环节设置,让学生从课堂中寻找写作的素材,通过活动课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形成观察能力,希望学生在多次的重复练习中养成有意无意筛选信息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通过这节活动课,让学生能够把自己在课堂中观察到的事情过程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堂上人物的活动要做重点指导。

(人物活动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

教学难点

课堂活动中的游戏过程写具体完整,尤其是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

教学准备

幻灯片 例文

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使学生能够用语言把自己在课堂中观察的人物活动说出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扩宽学生思路,丰富习作素材。

教学流程

一、课堂活动

(语文万花筒)

过渡:平常看似枯燥无味的语文题,实际上也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乐趣。接下

来让我们玩个小游戏。

二、谈话导入话题

师:对于知识的积累,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今天我就要考考同学们了,今天的作文课是一节别开生面的活动课,请同学们看课题,谁能来说一说别开生面的含义?

生:(自由发言)

师:别开生面就是新的面目,比喻另外创出的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相信这节课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开生面的课题吧?

三、课堂游戏

(一)说说“我”的名字

师:同学们,我发现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我们班十几名同学就有十几个名字!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我们的名字。(老师板书:名字)

师:我想搞一个调查,请同学们实话实说。你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名字?理由是什么?

生:(静等几秒钟,等学生思考。)

师:我知道了,对自己的名字有的同学喜欢,有的同学不喜欢。我知道这些名字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我们起的,起名字的时候也没有征求咱个人的意见。自己的名字竟然不是自己起的,这多遗憾啊!

(二)起一个喜欢的名字送自己

师:想不想自己给自己起一个名字?这节课我决定给大家一个权利!为自己起一个你最喜欢的新名字!(板书:我的名字我做主)

师:在起名字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我们的课堂,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老师课堂上的动作和表情了吗?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报名,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当老师宣布让为自己取新名字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进行活动了,这次的新名字随便起什么都可以,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都行,甚至,你连你的姓都可

以改变,只要你喜欢。老师可以给你们提示哦!

(1)用崇拜的偶像来取名。如:姚明二世、费迪生

(2)用心愿来取名。如:钱多多、张瘦瘦

(3)用喜爱的事物来取名。如:奥特曼、王小花

(4)用自己的特征来取名。如:光头李、李大眼。但是要至少想两条取这个名字的理由。想好以后把你的新名字写在这张纸上,把字写得大大的!

生:同学们思考几分钟。

师:同学交流新名字。这一过程中抓住表情很有特色或者声音很有特色或者名字很有特色的同学指导学生观察。

师:我们来想一想,刚才在起名字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想名字的时候,同学们各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生: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给自己起名字时,你是怎么想的?

生:思考

(三)老师点名

师:这么中意的名字没人叫多遗憾噢!哎,我想用你们的新名字点点名!看看是不是有同学记不住自己的新名字!这一次点名是有规则的:我喊到谁的名字,谁就要马上站起来响亮清晰的回答:XX到!谁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呵呵,就让我们用掌声和笑声羞羞他,让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我们一起喊一声。怎么样?

师:点名现在开始,点名了……开始了……开始了……

(在这一过程中注意指导观察失败的同学和反应特别灵敏的同学的表现,全班学生的反映容易忽略,也应该注意提醒学生观察。)

(四)引领回忆。同学们,想一想刚才的活动:

师:老师拿到纸条后是怎么做的?

生:自由发言

师:马上要点名字了,班里的同学有什么反应?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生:说反应

师:老师最先点的是谁的名字?他有什么表现?其余同学的表现是什么? 生:老师指导学生说。

师:当老师念到你的名字时,你当时怎么做的?同学们有什么反应?

生:回答

师:在这个游戏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你最喜欢哪些新名字呢?为什么喜欢呢?

生思考,回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写作就是把这节课中你所观察的描写下来就可以了。 (不要只写其中几个人,要注意写一个场面,然后再写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人――概括和具体、面到点;人物的神态;教室里的气氛……写以前看看刚才的片断写到哪儿了,想想该怎么过渡。)

(教学设计:课前游戏,带领同学们作了一个“报名”的游戏,这看起来是老师和学生相互认识的一个游戏,其实是教学向前延伸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有两个特点:一是简单,任何一个同学不用准备就能完成,所以他们的心理没有压力;二是让孩子们人人参与其中,这样做的价值就是能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把思维集中起来。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一前一后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你喜欢不喜欢自己的名字,二是想不想给自己起一个最喜欢的名字,这两个问题提出以后,不急于让大家回答。而是在他们中间踱步,或者连续问同一个问题:想给自己起一个新名字么?想么?我为什么这样做呢?原因有二:一是给孩子们留出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体验自己的心理活动;二是为学生留出表现的空间,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素材。)

过渡:同学们,虽然我们的名字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自己做主,但是每一个名字都包含了我们父母的殷切希望和他们的爱哦!那我们想一想这个游戏结束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的名字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像在这节课中一样,可以自己做主,但是

我们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己来做主,比如自己合理安排时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小结:游戏结束了,那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变成文字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四、习作指导

题目:《我的名字我做主》《大家一起来》《我的新名字》等等。

开头:(一)介绍起名的原因。

例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可是长辈在给我们取名字的时候,既没有和我们商量过,也没有经过我们的同意。因此,有的人喜欢自己的名字,有些人却为自己的名字伤透了脑筋。

例如:许多人对自己的名字不太满意,有的是以为名字不够响亮;有的是因为名字笔画太多;还有的是因为被人念错。

(二)创新开头,可以以一个学生的名字为开头,引起读者的注意,然后再对课堂气氛或环境进行介绍。

例:“我叫石石坚。”咦,谁的名字这么奇怪?我不由自主地扭过头去,原来是一个身材高大,看起来非常强壮的男孩在报名呢!引来全班一阵哄笑声?? 中间:各个环节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组织起来,注意大家的动作、表情及你自己的心理活动。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尾:(一)从一个简单的课堂游戏中引发你对生活的思考。

(二)想象性结尾,给人丰富的想象,让人回味无穷。

例:“哈哈哈??”,教室里不断地传出一阵阵欢笑声,我们的游戏还在

继续??

结束语:好了,同学们,经过这次起名字的活动,相信大家收获很多,老师希望你们能用自己手中的妙笔把你心中最真实的感受书写下来,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板书设计

游戏前:心情、班级氛围、大家的表现 游戏中:心理活动,你的表现和大家的表现

游戏后:你的感受

字数作文